企云方你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提供哪些服务?


【深度报告——创新】中企云链布局“产融互联网”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20-10-10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关于“消费互联网”的竞争,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应用前沿技术,为用户带来便捷的线上金融服务,推动消费升级。近年来引发业界越来越多讨论的互联网的“下半场”,则是关于“产业互联网”的竞争,各家互联网公司以企业为服务对象,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中企云链就是其中之一。自2015年成立以来,中企云链以互联网思维,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所提出的“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的要求,打造链属企业生态圈。截至2020年7月末,中企云链平台已注册企业用户超过5.7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实现大企业“云信”确权超过1700亿以上,通过云信流转,累计免费清理产业链企业三角债超过5000亿元,为中小企业办理线上应收账款融资近1000亿元。在产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企云链顺势而为,将金融科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布局“产融互联网”。“现在,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极大促进了个人消费的便捷。未来,无处不在的供应链金融,将极大促进生产消费结算的便捷,将金融服务融合到企业产销场景中,提供随时、随身、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说。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中企云链成立于2015年,是由多家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和金融机构投资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定位是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经过5年发展,中企云链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形成了企业确权产品、资本市场产品、场景金融产品、金融科技类产品和企业服务产品等5大产品板块、18条业务线。“众多产品线为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多维度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产业链的健康有序成长。”刘江说。比如,为帮助促进民营企业在疫情期间完成线上交易,协助签订线上合同,中企云链联合全国工商联共同推广“云签”服务平台。所谓云签,即可信的电子合同签署、存证。依托在供应链金融产业的探索实践及金融科技技术的综合运用,中企云链基于区块链技术,全线上化设计了云签服务平台,真实、可信、合法、便捷地解决了传统合作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截止2020年7月初,云签已完成在线融资合同签约90万笔,银行依据云签电子化合同提供企业贷款约1000亿元。“云租”平台则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帮助企业实现现场设备管理的“云上办公”。通过中企云链云租平台,工程参与各方不见面就能解决“寻、签、管”等多项工作,在不改变原有管理流程和作业标准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云租平台还为出租方量身打造了各类金融信息服务。比如,付款节点未到,出租方自身经营需要用款时,可在线进行融资来满足复工需要,且全程无接触操作。云租平台还充分利用云存证,为用户提供基于隐私保护的区块链数据存证服务,确保云租用户认证、融资信息等数据安全不泄密。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中企云链充分发挥共享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在共享金融方面,中企云链已经全面对接1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行和排名前200的地方银行,并根据各家银行总分支供应链融资、普惠金融需求差异化,为分布全国各地的采购商、供应商提供便捷、专业的融资服务。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便利体验度,中企云链已与23家银行实现IT直连对接,核心企业、银行、中小供应商都可以享受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当日申请、当日融资的服务。共享服务方面,中企云链组建了500余人的专业营销推广队伍,覆盖全国各个省市区,并在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布局,为合作银行、核心企业、供应商提供周到的本地化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中企云链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近1000亿元融资,由近10万笔业务组成,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占86%,30万元以下的占比54%,属于典型的小额高频。进一步市场化作为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中企云链的股权结构也在不断发生调整和变化,随着混改的不断深入,公司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估值也不断上升。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的信息,2019年10月21日,中海投资、厦门国贸投资、中铝资本控股和中国重型机械挂牌出让中企云链股权,合计占比13.889%,由中车资本和中企云链管理层摘牌。中企云链同步开展了新一轮的增资扩股。2020年4月16日,中企云链发布消息称,接北京产权交易所通知,中企云链股权增资项目已完成摘牌动作,包括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建投、中车国创和云顶资产在内的五家意向战略投资者完成摘牌。刘江向《国资报告》记者透露,2019年10月及2020年4月的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的价格,是中企云链净资产价格的3.5倍,形成了溢价。2020年5月21日,航天科技所属的航天物联网基金,将其投资的中企云链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平台竞价,历时1小时41分,共101次竞价,最终以5220万元成交,较挂牌底价溢价约168%,泛海投资竞价成功。据刘江透露,IDG资本、湖畔投资也先后以上述同样价格,获得了由中企云链其他股东转让的部分股权,实现了对中企云链的入股。按照最新的挂牌交易和股权转让的价格,中企云链的估值已超过20亿元。此外,由中车作为大股东、联合其他企业成立的中企云链,目前销售收入的80%来自中车以外的市场,刘江表示,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扩大。“这意味着,原来我们更多是在央企、国企的范围内受到认可,现在则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认可,也因此吸引了业界知名投资机构的进入。”刘江说。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中企云链的发展。“中企云链实现了央企、国企信用的拆分和流转,减轻了上游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也体现了中企云链的价值。”牛奎光表示,投资中企云链后,IDG资本将从公司战略、人员组织,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方面,为中企云链提供帮助。同时,IDG资本也将发挥自身在金融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的优势,投资上下游企业,从而更好地支持中企云链的发展。布局“产融互联网”如今,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企业级客户成为互联网公司跑马圈地的对象,他们希望以科技赋能行业,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这也给中企云链这样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撰文指出,近三十年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供应链金融1.0是主办银行模式,主办银行将供应链上下游作为整个链条来开展业务。供应链金融2.0是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核心企业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仓单等信息进行有效掌控,银行再依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各类主体服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供应链金融3.0是数字金融模式,这个阶段的供应链金融是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效率极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资便利性与风控水平。黄奇帆强调,供应链金融4.0是以产业互联网生态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是今后最具备想象空间的发展趋势。产业互联网金融最诱人之处在于,未来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将企业法人、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像自然人一样建立画像,提供金融服务。刘江则把这种金融科技+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命名为产融互联网,并作为中企云链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产融互联网,就是从产业场景进入,在金融服务上实现收入,然后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链接。”刘江告诉记者,中企云链的“云租”就是一个典型的产融互联网产品。“云租”从工程设备经营性租赁的产业场景进入,在交易撮合、软件等方面提供免费的服务,在融资端变现。“产融结合,互联网链接,这就是我们的独特之处。”谈及中企云链未来的发展规划,刘江告诉记者,中企云链将从三个方面发力:首先,继续加大与政府、金融机构的联动,加速落实普惠金融的政策。其次,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渠道。最后是引进财务投资者,以满足中企云链对于服务、人员和质量等多方面的要求,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未来,中企云链将以云信业务为基础,云系列产品为支撑,打造产融互联网,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助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刘江说。(《国资报告》记者 原诗萌)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企管理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