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英英大证券是国企吗个大型公 司还是中小型公 司?

  相关公司: 平安证券 中天国富 东兴证券 申万宏源 首创证券(601136) 西部证券(002673) 瑞银证券 兴业证券 海通证券 渤海证券 德邦证券 民生证券 中金公司(601995) 招商证券 东吴证券 湘财证券 国泰君安 东海证券 华安证券(600909) 开源证券 东莞证券 长城证券(002939) 华英证券 华创证券  连收7张罚单、被证监会暂停保荐资格三个月的华金证券,背后发生了什么?  11月25日晚间,证监会公布了对华金证券暂停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三个月的决定,同时对公司原总经理、分管投行业务高管、内核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债券业务负责人、多名具体项目的保代采取了监管措施。华金证券总共收到了7份罚单。  华金证券遭重罚的根本原因是投行业务内控机制不完善,三道防线“形同虚设”。历史上,被暂停保荐资的券商投行,业绩都遭遇了较长一段时间影响。  而华金证券在被处罚前,净利润已经连续断崖式下降。从行业竞争格局、历史经验来分析,华金证券在保荐资格恢复后,投行业务不仅面临短期业绩挑战,更可能面临长期萧条。  差异化发展遭重挫  历史经验表明,投行业务的发展与兴盛,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包括经济大环境、资本市场环境、发行制度、监管政策、市场法治化水平等等。  在我国投行业务早期发展的阶段,部分我们耳熟能详的券商,其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项目质量,个别项目存在的问题放在今天可以被强制退市,券商被暂停或撤销保荐资格。  如今,我国投行业务早已经过了野蛮发展的阶段。在实施注册制的今天,券商“看门人”定位更加清晰明确,投行业务要坚持承揽、质控“两手硬”。  而近日遭罚的中小券商——华金证券,本欲借投行业务展开差异化竞争,但最终还是因重承揽轻质控而遭重挫。此时,已经不再是单纯靠快速承揽项目而取得竞争优势的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华金证券2018年以来投行收入迅速增长,还荣获较多荣誉,如公司获得2020年度 最佳投行评选的“再融资承销快速进步奖”和“债券承销快速进步奖”;2021年公司债券团队荣获“交易所债券融资团队君鼎奖”(媒体评选)等。  但快速进步的背后是多家项目违规。如在江苏中成紧固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成发展)IPO项目中,公司保代拜晓东、王如鲲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主要股东大额资金流水等事项核查不充分且删减已通过公司内核程序的招股说明书的个别地方后,未重新履行内核程序即对外报送。  在中成发展发展案例中,华金证券保代不仅没有勤勉尽责,也没有重视内核程序。  在锦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中,华金证券存在对合并报表范围等事项尽职调查不充分等问题。  在上海香溢花城长租公寓资产支持计划项目中,华金证券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现金流预测不审慎且存续期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情况。  在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过程中,华金证券未勤勉尽责,对收入、成本、关联方往来款等事项核查不充分。  来源:证监会官网  证监会认为,在上述四个保荐承销项目中,华金证券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但质控、内核未予以充分关注。同时,公司存在内控组织架构不健全、对投行项目团队管控不力、合规人员配备不足、未严格落实收入递延支付机制、“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问题。可见,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  此外,华金证券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未按廉洁从业规定聘请第三方机构。因此,证监会暂停公司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3个月。同时,证监会对公司原总经理、分管投行业务高管、内核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债券业务负责人、多名具体项目的保代也出具了监管措施。  IPO项目撤否率曾高达75% 多处未明显尽调是疏忽还是故意?  事实上,华金证券执业质量问题早有体现,如2020年-2021年期间的IPO项目撤否率曾高达75%,这或许是证监会对其执业质量开展现场检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两年(2021年开始至今),华金证券排队项目合计4家(以证监会或交易所受理为标准),撤回3家,撤否率高达75%。  3家撤回的项目分别是中成发展(上文已提及未勤勉尽责问题)、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锦波生物)、上海泽生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泽生科技)。  锦波生物曾于2020年6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但在2020年12月便撤回,原因没有披露。如今,锦波生物将保荐人更换为中信证券,冲刺北交所。  锦波生物匆匆撤回科创板申请或与其技术独立性有关。据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的内容可知,锦波生物广谱抗冠状病毒新药研发项目中的EK1多肽成分,前期成分设计筛选阶段主要由复旦大学研究。  泽生科技于2020年6月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2020年12月撤回了申请,可能与其堪忧的信披有一定的关联。  泽生科技是新三板公司,其在2020年5月发布了《一致行动人变更公告》,由无一致行动人变更为MING DONG ZHOU(周明东)和上海智有,期限为2019年1运13日至长期。但在6月份的招股书中,泽生科技称各股东之间未签订任何一致行动协议。  由此可见,华金证券在保荐泽生科技IPO过程中,显然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尽调。其实,只要看看泽生科技在新三板近期的公告,都不会出现较大遗漏。  目前,华金证券在审的IPO项目有两个,分别是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波长股份)、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进科技)。其中,波长股份已经过会,网进科技正在问询阶段。这两家项目面临被中止审查的风险。  波长股份虽然过会,但其信披质量也有待提高。波长光电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回复中称,同行可比公司福光股份2019-2021年的研发人员平均工资分别为8.16万/年、8.89万/年和8.85万/年。  但知名投行博主根据福光股份年报公布的数据计算,福光股份2019-2021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分别为9.012万/年、9.787万/年和13.5万元/年,与波长股份披露的差异较大,尤其是2021年度差4.65万元。  由此可见,华金证券依旧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尽调核查,而且这种核查只需要查阅公开资料简单计算就能完成。  从证监会披露的,再到未披露的如此之多的未明显尽调,华金证券究竟是疏忽还是故意,恐怕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投行业绩恐一蹶不振  历史上,被暂停保荐资格的券商,投行业务都面临较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  如2013年平安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后,当年收入大降65.4%,2013年、2014年,平安证券连续两年股权承销收入连续为0。  再如2020年被暂停保荐资格的广发证券,2020年和2021年的投行收入分别下降54.89%、33.31%;2021年全年的IPO承销额为0。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的平安证券还是头部投行;而广发投行也是中大型投行。这些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投行都难以承受被暂停保荐资格的影响,更何况是规模很小的华金证券。  资料显示,在没被处罚前,华金证券的投行收入及公司整体利润就已经大降。  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华金证券分别实现营收8.09亿元、7.99亿元、3.7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63%、1.18%、3.16%;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93亿元、0.14亿元、0.1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4.05%、85.12%、79.97%。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2021年,华金证券分别实现投行业务收入3.78亿元、2.66亿元,同比增长60.06%、-29.6%。  在华金证券投行业务结构中,债券承销业务收入占比约为60%。而这次华金证券还被暂停债券承销资格3个月,这令公司投行收入面临更大的挑战。  被暂停保荐或承销资格,影响的不光是收入,还有投行声誉。在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的行业竞争中,拟发行证券的企业,会优先选择保荐能力强、内控机制完善、声誉高的大众型券商。同时,大中型券商还具有排队审核周期平均值短、效率高等优势。  从曾被暂停保荐资格券商的业绩表现历史、行业竞争格局等方面综合分析,华金证券投行收入大概率会受到严重冲击,且在激烈的竞争下将长期处于萧条。毕竟,绝大部分要发行证券的企业,不会把自己的命运放在声誉受损、规模小、保荐能力弱、内控不完善的尾部投行手中。  对其他投行影响几何?  对比其他曾被暂停保荐资格的几家券商,华金证券这次被罚有两个不同的特征:一是华金证券被否并不是因为某个标的严重财务造假、信披违规或欺诈发行;而是公司保荐的多个项目存在未勤勉尽责等问题,折射出公司内控机制不完善。二是华金证券是在证监会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后而被罚,带有直接性;其他券商主要是受保荐项目先暴雷后再被追责,带有间接性。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常态化开展投行内控现场检查。在注册制下,券商的“看门人”作用更重要。但部分券商内控制度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内控把关不严格等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对“看门人”的现场检查十分必要。  研究发现,华英证券与华金证券的情况类似,都是中小投行,且多家项目被监管部门查出未勤勉尽责的问题(详见下图)。  据不完全统计,华英证券2020年以来有10家投行项目遭到监管部门警示或处罚。这些处罚,揭示了华英证券在尽职调查、持续督导、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2020年10月,证监会甚至点名指出华英证券投行内控方面的缺失。如果证监会对华英证券进行投行业务现场检查,后者也有可能遭遇和华金证券一样的处罚。  证监会对华金证券的处罚,对目前处于舆论风口的东兴证券、中信建投(601066)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日前,东兴证券保荐的泽达易盛、中信建投保荐的紫晶存储,皆因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信披违规收到处罚事先告知书。泽达易盛、紫晶存储沦为注册制下欺诈发行“并列第一股”。  华金证券保荐的项目没有出现严重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信披违规,但仍旧被暂停保荐及债券承销资格三个月。至于东兴证券、中信建投是否会遭罚遭暂停保荐资格的处罚,不久将会揭晓答案。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5877108',
container: s,
size: '660,80',
display: 'inlay-fix'
});
})();
007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柒哥 :wanqugc007武汉华康世纪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康世纪或者发行人)即将在11月5日上会,拟募集资金4亿元,保荐机构为华英证券,我们在研读华康世纪招股书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名字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导性,硬生生把原来的工程公司改名、包装成了医疗行业的公司,似有蹭市场热点的倾向!且公司募投项目规划太过随意,折射出中小型券商在这一方面的薄弱。担任华康世纪保荐人的华英证券,其实是“中途入局”,最初华康世纪的辅导机构其实是国融证券。但2020年国融证券却被蹊跷踢掉。种种乱象,在华康世纪上一一呈现。改名前后的华康世纪:从工程公司到医疗公司,只需要更换一下招牌!名字中莫名其妙加入了“医疗”二字资料显示,华康世纪系一家现代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致力于解决医疗感染问题。为各类医院提供洁净、安全、智能的医疗环境,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净化系统研发、设计、实施和运维,相关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的销售。近日,证监会拟提升招股书信息披露质量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在撰写招股说明书时,发行人及中介机构应当减少合规性信息和冗余信息,紧密结合发行人自身特点进行披露,并注重优化招股说明书语言表述和版式设计。我们在研读华康世纪的招股书后,发现这家公司的名字的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如果单单从公司名称及这个主营业务来看,华康世纪的业务技术应该还是比较高端的。在外人一眼看来,这可能更像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毕竟名字也带有医疗两字!而这个医疗两字似乎与公司主营业务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没有股改之前,发行人的名称为“武汉华康世纪洁净室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没有带任何的医疗的字眼——而在2019年股改之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名称,感觉突然高大上了许多,去掉了比较接地气的“洁净、工程”等字眼,增加了高大上的医疗字眼。从这一点来看,华康世纪明显是为了上市而特意改的名字:首先,如果只是工程类企业,可能并不符合新规下的创业板上市制度,而在资本市场领域,这个行业估值相对较低,而加上医疗就不一样了,这真是一举两得啊。硬与医疗拉扯关系,实为工程公司而在创业板定位方面,交易所也是一针见血:请华康世纪结合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医疗净化系统集成业务的特点、核心竞争力及与同行业对比情况,围绕创新、创造、创意的生产经营及成长性等情况,说明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相关行业归类是否符合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归类是否准确。华康世纪就用收入回复开头,华康世纪系一家现代医疗净化系统综合服务商,主要产品及服务类别包括:医疗净化系统集成、医疗设备销售、医疗耗材销售、医疗净化系统的运维服务。2018年至2021年1-6月,发行人医疗净化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9.36%、85.94%、60.01%和79.37%。也就是说,医疗净化系统集成业务占华康世纪大部分收入,那么这项业务到底是做什么呢?或许华康世纪招股书其他细节也能透露一些更多的信息。比如,在行业定位中,华康世纪招股书显示,华康世纪重要商务合同中,与麻城市人民医院签署合同的名称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的项目名称为“建设项目装修装饰工程”。华康世纪与湖北麻一建设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组成的竞标联合体协议书中,约定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职责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编制等,华康世纪的职责包括相关特殊科室的装饰装修、暖通、强电、医气、给排水工程等。注意,只是特殊科室的装饰装修、暖通、强电、医气、给排水工程等。这大概与投资者想象中的医疗、洁净手术室概念相去甚远!从一些校企合作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华康世纪实际上与工程行业高度相关,却跟医疗的关系并不紧密,只是承接过医院的某些项目。从一些合同签署来看,华康世纪跟医药的一些合作,在医院那边,客户只觉得华康世纪就是建筑施工类或者装修装饰工程,而到了华康世纪这边突然变了一个名字,医疗净化系统集成业务,这存在明显的误导作用。如果这还不够,我们再来看看发行人董监高及技术人员背景:华康世纪总经理谢新强先生曾就职于武汉汉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相信这两家公司,大家一眼也能看出大概是从事什么业务的,比如地产开发,当然是工程建筑相关。再来看其他3位核心技术人员,李芳芳女士曾就职于武汉市亚细亚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华中科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陈远先生,注册一级建造师、中级工程师,曾就职于湖北兴亚特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程嘉庆先生,注册一级建造师,曾就职于武汉东湖开发区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这几位核心技术人员,从前的经历都是建筑相关的,没有任何的医疗背景相关,但人家现在是核心技术人员,所以,华康世纪到底是工程类企业还是医疗行业公司呢,这可能需要监管来做一个判断。国融证券被蹊跷踢掉:华英证券能力很强?华康世纪原来的辅导机构,是国融证券,按照业内的常态,国融证券应该会成为华康世纪的保荐机构。但在2020年,国融证券却被蹊跷的“踢出局”:是因为国融证券的能力不行,还是另有国融证券无法办到的事?随后,华英证券入局,直至现在作为华康世纪的保荐人:按理说,如果确实是因为国融证券能力不足,那么华康世纪应该聘请更有实力的大券商投行来做自己的保荐人,为何却聘请了华英证券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其中原因恐怕只有华康世纪自己清楚。华英证券此前保荐项目还多次涉嫌违规。2017年,华英证券在闻泰科技的重大资产重组、龙力生物发行股份,以及青岛融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等项目中存在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就在今年,华英证券还因撤回及被否申报IPO项目比例较高,投行业务质控内核把关不严的问题,被江苏证监局予以监管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上市进程中的公司更换辅导券商,通常有几种可能。“可能是被辅导公司的情况超出了券商预估,券商觉得风险太大选择终止合作。上市辅导涉及律所、审计机构、发行人等多方,可能存在团队合作不协调问题,需要作出调整。最后,也可能是发行人方认为有更合适的辅导机构,主动选择更换。”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小券商因为承接项目不易,因此在很多操作上可以尺度更大。募投项目真的有必要吗?招股书显示,华康世纪本次计划发行拟募集资金40,442.84万元,其中2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余用于技术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和营销及运维中心建设项目。其中,在技术研发中心升级项目里面,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为4669.86万元,占所占比重还是相对高的,仅仅小于建安工程费用,那么,华康世纪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吗?招股书还表明,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康世纪拥有的固定资产领域里面,机器设备的原值仅为428.04万元,目前账面净值仅有157.52万元,也就是说,华康世纪现在虽然没有什么机器设备,不过业务仍然可以很好的进行,而到了募集资金的时候,忽然之间就需要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4669.86万元。华康世纪和保荐机构是如何规划的,是否有涉嫌圈钱的行为?这恐怕都需要发行人和保荐进一步解释清楚。(本文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大证券是国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