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欧 圣 集 团国际大宗贸 易模式是怎样的?这种模式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东欧一直以来都以极低的价格以及超高的性价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子。下面纯净留学就为您解答一些东欧主要留学国 - 波兰,匈牙利的留学常见问题:日常生活相关1.东欧的食物是怎样的呢? 东欧的食物与其他欧洲国家相似,早餐以各类面包以及三明治为主,午餐则不同于西欧的冷食,以肉量充足的热食和汤品为主,晚餐在东欧是最为丰盛的一餐,有许多肉类,蔬菜以及主食可以选择,也可以选择披萨汉堡等快餐。此外,如果吃不惯本地菜的话,还有许多亚洲餐馆可供选择,如中餐馆、越南菜、泰国菜等等。中餐馆在东欧的大小城市都能找到。2. 国外大学有食堂吗?有的。大学的食堂分为两种:第一种类似于小卖部,以冷食诸如三明治,沙拉为主,也有加热食品如热狗,帕尼尼等。第二种是学校内的热食餐厅,提供午饭晚饭等正餐,因为有针对学生的补助,价格比一般的餐馆要便宜。如果食堂吃腻了的话,也可以在学校周边的餐厅就餐,此类餐厅经济实惠,大多有学生折扣。3. 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的气候是怎么样的?这三个国家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气候相近。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也很大。夏季光照充足,冬季则光照较少,气候相比中国北方较为湿润。因为冬季较为寒冷,因此南方来的同学们可以多准备一点过冬的外套,也可以在本地的购物中心购买。4. 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的主要交通方式是怎样的,从机场怎么去学校?在国内,同学们可以用共享单车,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那么身在欧洲的留学生都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通勤呢?市内交通主要是以公交车为主,一般会有网上的公交票可买,价钱实惠。有地铁的城市,地铁票和公交车票一般可以通用。如果身在大学城的话会有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就算没有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也可以在是网上买自行车,价钱和国内的差别不大。去另一个城市的话大多乘坐或者,欧洲火车系统四通八达,几乎每一个你想去的地方都有火车,火车票在网上买即可,没有安检以及验票,不用提前到火车站等车。5. 波兰/匈牙利/乌克兰有哪些主要的节假日呢?冬季和春季圣诞节到元旦的将近半个月的假期,相当于国内的农历新年假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接下来就是四月份的复活节,一般会放假3天,有些国家还会有四月份的春假(三天为主)五一劳动节作为国际节日,所有的欧洲国家自然也是要放的,劳动节一般有3天假期。夏季和秋季由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国庆节都和二战结束有关,所以大多在夏天。各国国庆日会放一天的假期,如果和周末连上就又是三天假。之后就是暑假了,欧洲大学的暑假以较长而著名,大多都在两个月以上。暑假过后就只有10月份的万圣节了,在欧洲是相当于清明节的节日,当然也有年轻人聚会,也是一天假。留学政策相关1. 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的签证通过率高吗?乌克兰与匈牙利是返签国,申请乌克兰或者匈牙利签证,学生本人要去使馆做英文面试,在材料属实,英语基础良好的情况下签证成功率很高。波兰签证申请通过波兰使馆网站进行办理。申请人需在网上填写申请材料并预约时间,再前往指定使领馆递交材料。如果是留学签证则通过率很高。2. 有其他国家的拒签史,对签证有影响吗?他国拒签史对签证影响很小,大使馆比较侧重于申请人申请签证的目的性。留学签证的通过率普遍很高。3. 留学期间,可以去其他欧洲国家旅游吗?波兰和匈牙利是申根和欧盟成员国,持匈牙利申根签证学生在匈牙利学习期间可以周游欧洲26个申根国。乌克兰虽然不在申根区内,但因为紧邻申根区,而且交通便利,申请申根旅游签的时候也会提供诸多便利,因此去其他欧洲国家旅游也不是问题。4. 是否需要健康保险?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的医保不是免费的。所有学生在波兰学习期间都必须购买健康保险。建议同学们在出国前或抵达波兰后立即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去医院就医的花销不菲。还建议同学们购买第三方责任险和意外险。5.留学期间是否可以合法打工?可以打工,且大部分工作环境良好,薪资合理。其他1. 去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留学,需要学习本地语言吗?去波兰/匈牙利/乌克兰学习英语项目的话,不需要学习本地语言,因为当地英语普及率很高,日常生活交流以及平时社交生活都不成问题。当然如果想学习本地语言的话也有很多语言学班/预科课程可以选择,价格大多合理。2. 东欧留学一定需要雅思/托福成绩吗?波兰、匈牙利和乌克兰的部分大学提供本科以及硕士预科课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弥补您在英语上的短板,在雅思低分甚至没分数的情况下都能让您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您所选的专业。语言班或者预科时长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大多数大多数预科教学质量上乘,外国小班式教学的模式能使您的英语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升。3.申请预科课程需要雅思成绩单吗?不需要,只需要参加预科的校内测试即可。4.预科的升学要求是什么?通过英文B2 等级英文考试(相当于雅思5.5-6分水平,视学校而定;大部分学校通过学校预科英语测试即可入学);部分专业如有专业考试要求(例如医学,护理,建筑学,音乐,艺术等专业),还需通过专业入学考试或需提供专业作品集。5.高二能去读预科吗?可以。学生可以利用高三这一年时间在匈牙利,波兰和乌克兰就读预科课程,在一年预科结业的同时也可获得国内的高中毕业证书。然而这三个国家的本科和研究生必须有毕业证书才可以注册入读。6.学校是否有奖学金?波兰、匈牙利和乌克兰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较低,是高性价比的留学国家,因此大学的奖学金项目较少,但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申请欧盟或政府设立的奖学金、大学奖学金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为国际生提供的奖学金。7.本科毕业了,可以去欧洲其他国家读硕士吗?可以。波兰、匈牙利和乌克兰均采用欧盟学分制(ECTS)教学,且这三个国家都在博洛尼亚体系中,学历受到欧盟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无论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那些伟人可能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就是探索对人类有意义、有价值的真理、智慧、秩序和美。他们内心被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所驱动,然后就走上没有尽头的历程。长期以来,我在商业报道中一直非常克制,几乎不用“伟大”来赞誉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直到最近,在研究商业文明的过程中突然意识到,历史上先后被冠以“伟大”的美国企业实在太多,而新兴的中国企业,有一批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逊色于“伟大”的美国企业,甚至走在了他们之前。我自问,脑子里的框架是不是还是以美国的跨国公司为坐标?伟大不等于无缺陷,相反,伟大的企业往往是自己的颠覆者,因此注定要承受更多麻烦和苦难。从2005年9月提出“人单合一”起,张瑞敏就走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自我革命之路。简言之,“人”是员工,“单”是用户价值,“人单合一”是把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让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听起来并不难懂,但要用它彻底改造企业的组织、流程,并使之“工具化”,很不容易。在这次花了一个上午和张瑞敏交流后,我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企业思考者和实践者,就像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是“精神上的助产士”,促使人们思考今天企业管理与创新的真谛。他也是苏格拉底比喻的那只牛虻。“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对张瑞敏来说,他要唤醒的是企业的时代感和人的创造力。1985年,他用的方法是“砸冰箱”,在21世纪则是“砸组织”——去掉围墙,去掉层级,变成无边界平台和网络化组织。当天下午在青岛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我碰巧和海尔总裁周云杰邻座,问他“人单合一”到底是怎么推行的?他说每周一、周三、周六有三个会,张瑞敏全都参加,周一是董事会的高管会议;周三是“小微主”(某个区域、产品线或创新产品的创业牵头人)的会,100多人,来的人经常有变化;周六是“平台主”(各个业务板块)的会,30多人。张瑞敏和大家一起摸索,从实践中总结,隔不了多久又有新变化、新概念,于是再折腾,再尝试。“人单合一”已提出12年,海尔无休止地变革了一个轮回。我变故我痛,我痛故我在,就像每一块肌肉的形成都有酸胀的过程,各种各样的痛也让海尔每天都在努力成为和前一天不一样的自己。没有强大的文化做支撑,“人单合一”很难走到今天。解放人是根本 秦朔:明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海尔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缩影,从名牌化、多元化、国际化、全球化到网络化,五个阶段不断演进。而在全球化和网络化阶段这十多年,感觉你花的心力最多。“人单合一”探索在国际上找不着明确答案,好像进入了“无人区”。早期海尔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等概念,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而对“人单合一”,我们看到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也看到了共创共赢生态圈的雏形,但觉得还没有“集大成”而让天下明。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把海尔在管理上的创新,也是截至目前你最耗精力的探索,原汁原味地呈现给社会。 张瑞敏: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生产力的极大增长。但本质是什么?其实是对人的积极性的解放。积极性来自哪里?从制度看,一个是要满足参与约束,一个是要满足激励相容。(注:参与约束是指行为人参加工作的收益不小于不参加工作的收益;激励相容是指人都有自利的一面,要让其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改革开放前很多人没有机会,改革开放后都有机会了。过去不管干多少,农民就是“够不够360”(注:每个人口粮360斤),工人就是死工资。我刚开始工作是在“文革”期间,很多工人十几年没有涨一分钱的工资,生产投入和成就没有任何关系。改革开放改变了这一点,所以是对人性的极大解放。从海尔来说,现在搞的“人单合一”其实也是一次对人的积极性的解放。全世界的大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平等改革开放后,我们一开始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先是照搬日本,后来照搬美国。而“人单合一”的本质是什么?是让员工成为自主的人。原来企业对人的定位是什么呢?美国泰勒时代的定位是“经济人”,后来定位为“社会人”,但从来没有变成“自主人”。海尔兼并美国GE家电(GEA)后,我说,“你们最讲民主、自由、博爱,但企业里没有成功地实践这些理念。《独立宣言》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人人生而平等’,但企业里有没有平等?没有。”企业里CEO就是皇帝,就是国王,就是独裁者。所以美国大企业并没有做到人性化。“人单合一”就是要每个人把自主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去哈佛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召集了十几位教授座谈,说:“如果你能够把GEA改造过来,那对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贡献,因为美国大企业的官僚主义问题是非常厉害的。”今年3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请我去演讲。我说,“你们所在的硅谷有一个‘硅谷悖论’”,企业在车库创业时非常艰苦,有句话叫“先挣出一碗拉面钱”,自己要去创造出来价值。然而一旦发展起来,成了大公司,进了华尔街,完了,必须天天考虑利润目标和股东利益,被绑在股价的战车上,最后公司所有结构必须是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的。为什么?只有科层制才能将承诺的利润指标分解,否则不知道能不能完成。CEO都是职业经理人,就为了完成短期利润目标。所以,企业大到最后就没有活力了,甚至倒下了。然后,硅谷可能再创造一些新的大企业。海尔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把大企业变成创业平台的。我们把一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去掉了,别人无法想象。我们完全变成了员工可以自主创业的平台。自主创业中遇到问题,不是靠打报告来解决。创业,第一是钱,第二是人,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资本和人力社会化”。创业时百分之百是海尔的,创的可以了,风投看好进来投,创业者跟投,海尔股份减少就是了。现在,个别的创业小微,海尔股份减到50%以下了。人才呢?我们的观念是“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哪里的人都可以用。这个试验很有意思。全世界的很多大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平等,而我们就把每个人变成一个主体,一个创业主体,一个自主人。“文艺复兴”复兴什么?之前是以神为本,之后是以人为本。但从15世纪到现在,5个世纪过去了,大企业里并没有以人为本,我们在大企业中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主性。一位人力资源专家上次来,提了一个问题,“你想让海尔每一个人都成为创业者,我觉得这不可能,因为有些人天生不是创业者,怎么可以成为创业者呢?”我说,“你这个思维还是禁锢住了。我不是让现有的员工都成为创业者,而是让能够创业的人到我这个平台上面来。”时代变了,你必须要跟着变。很多企业到我们这儿来学习,说“原来你就是让组织扁平化”,我说不对,表面上是扁平化了,但真的不是扁平化,而是网络化,是变成一个创业平台。我摸到了石头,这个石头就是让每个人自主 秦朔:扁平化还是层级的压缩,网络化才彻底变了,变成了平台。 张瑞敏:对。一些大企业提出要把十几层变成五六层、四五层。不是这个概念,而是要变成网络。从企业开始到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这就真的符合了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变成了节点,就能一下子连接很多资源。比如说研发,我们强调研发不等于自己做研究,而是要连接人,每个人都去连接研发产品的最优资源。举个具体例子,全世界都在研发不用压缩机的冰箱。过去我们认为最厉害的应该是GEA,并购后我第一个看的是研发部门,特别是看不用压缩机的冰箱这一块,一看,他们还没有研发出来,只是告诉我研发到了什么程度。我们的研发人员,论单个能力,真的赶不上他们,他们积累几十年了。但我们却走在了他们前面。为什么?因为我们把全世界最好的资源连接起来了。过去还要专利,现在没有关系,专利可以是你的,我要的是帮你创造出最后的成果,然后分享。所以我们能第一个推出不用压缩机的冰箱。当然,现在还做不到冷冻程度,但冷藏没有问题,做酒柜正好。过去酒柜最大的障碍就是有噪音、有震动,不用压缩机就没有震动,储存红酒“零震动”,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如果还靠自己研发,肯定不行。我们说“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就是这个意思,网络化最大特点就是一下子把各种资源都连接过来了。 秦朔:而且各种资源之间会相互碰撞、连接,超过原来在一个固有系统里的可能性,想象不到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张瑞敏:对,空调现在连接进来的人,有的竟然是国外搞飞机喷气、气道的,原来和空调不搭界,但正好可以研究空调出风、进风的问题,完全是跨界。如果自研,从来不会想到一个研究喷气机的跟你有什么关系。“人单合一”确实像你说的,还没有结出特别巨大的果子,但我觉得我们抓到了一个很大的本质。是什么呢? 人性!“人单合一”可以在全世界复制,包括在GEA复制,原因在哪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希望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最重要的。大企业转型,全世界都在探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现在都摸不着这个石头。我们虽然也没有说完全通了,完全解决了问题,但是我摸到了石头,这个石头就是让每个人自主。海尔平台的核心能力 秦朔:你提到过“三自”(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自主化的“小微”有自主能力了,会不会插翅飞了,还是离不了你这个平台?或者说,平台和生态体系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吸力,可能有的人飞走了,但大部分还是聚到这里? 张瑞敏:我们是“按单聚散”。你没有完成目标,不是你要不要走的问题,而是你不能在这儿,要离开;如果你有一定的股份,我把股份折现之后给你。这个位置只要那些可以完成“单”的。在现在这个层次,你做的没问题,得到了股份;但再上一个层次,达不到、完不成目标了,就必须离开。相反的,现在有很多社会上的创业者、草根创业者跑到我这个平台上来。我们有一个 “海创汇” ,各种各样的创业者都跑来了,有搞无人机的,搞中药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为什么?两点,第一,我给他们提供了单独创业得不到的东西,不是资金,这是次要的。比如将来的销售网络、采购网络,他们单独创业时根本得不到,但在我这儿可以得到。另外一个,他们出去以后说“我在海尔平台上面创业”,是一种信誉保证。现在,诚信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草根创业者到银行贷款,银行根本不敢给钱。但在海尔平台上面创业,人家会相信你,地方政府还会给你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土地或者什么。当然我有一个标准,你达到什么水平才能上来,上来要给平台一定股份,但一年之内如果做不上去,必须离开。 秦朔:所以,海尔跟社会创业者的关系变成,海尔给他们注入品牌资本和整个资源体系,变成了社会化协作平台,并提供某些关键资源。过去说“海尔是海”,现在其实是吐故纳新,活性化就出来了。 张瑞敏:而且我们也得到了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东西。我们的目标就是四个字, 智慧家庭 。有什么东西不在智慧家庭里呢?物联网的突破可能就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工业制造,第二是智慧城市,第三是智慧、智能家居。我把智能家居改了一下,就是智慧家庭。凡是和智慧家庭相关的,都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那天我去看“海创汇”,现在也扩展到海外了,准备搞十几个基地。有一个项目是搞无人机的,目标是将来可以放在女士的包里,出去旅游,随时拿出来给自己拍照。我估计可能会很有市场。 秦朔:无人机跟海尔,大家联想不起来,怎么会有关联呢? 张瑞敏:现在有人来海尔参观后说,“海尔原来是这样,我原来认为它就是搞家电的”。我们把家电从“电器”先变成“网器”,再往前发展,就是社会化平台。说到“家”,现在的企业应该是无边界的。过去,企业第一要做的是有明确的定位,我就是干轮胎的,干家电的,干服装的。现在不是这样,定位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给人家提供解决方案。为什么要“折腾”? 秦朔:感觉海尔在脱胎换骨,不再是传统理解的白电制造者,可能处在一个关键性转换阶段。吐故纳新是一种自信,“吐故”就是你走了我不怕,因为相信自己可以纳新。换成别的人,可能就不敢这么折腾,不敢下决心。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采访你,当时海尔已经非常牛了,类似“斜坡球体理论”的管理很多企业都来学习过,都说懂了,但回去就是落实不了。今天互联网公司大热,但在2005年的时候还没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挣大钱的很少。海尔当时挺好,是领导型的公司。为什么你要这么大地折腾,并且一直折腾到现在? 张瑞敏:这个问题,当时我也考虑了很多。一个就是站在企业自身来考虑,如果再往前发展,比方说冰箱、洗衣机可以再扩展一下,然而在世界上都占到第一的份额,又能怎么样?有多大呢?到头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内部发现很多问题是重复发生的,解决之后又会发生,当时就感到有一个瓶颈。什么瓶颈呢?就是对于人,采取什么办法都很难激励了。可以再涨工资,但我当时很有感触,好像进到叔本华那个“钟摆理论”了——欲望的满足总是暂时的、有限的,有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非常痛苦,一动,摆到另一边,满足了,得到了,就懈怠了。这一边老是不停地加薪,能够摆几次呢?所以,从产品可能的瓶颈,反过来想到人的瓶颈,这是触发我(变革)的原因。第二个,我遍访世界上比较有名的企业,最后感到,所有的企业都是大到一定程度就完蛋了。我首先研究日本企业。当时我问他们,“你们过去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创业的时候非常有干劲,但到富二代、富三代,企二代、企三代,就做不上去了。为什么?”他说“没有办法”。为什么?企业创始人做得很好,选接班人的时候只能是找一个人,觉得不错,把他定位之后,让他到各个部门去转,转了这些部门得到经验后,就让他上去了。但是,他知道这些部门是怎么运转的,却不知道创业的精神是什么,日本大量企业最后都不行了。当时,我是仰望他们,膜拜他们,松下、三洋、东芝、索尼的创始人,觉得他们就是神,但后面的人不是神。有意思的是,我参观松下博物馆后,大家一块儿吃午饭,他们问我感受如何,我在餐巾纸上写了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说松下给我的感觉就是“云深不知处”。确实是这样,包括松下幸之助提出的“自来水哲学”等确实很好。对方说,“所有来参观的人,你是唯一一个提到这一点的。所以,我们要和你们交流一下。”于是,他们派了一个松下的哲学博士到海尔来。我说,“你先参观一下,下午两点我让我们的中层干部都过来,听你讲一下。”他说看了之后真的感到震撼。他真的淌汗了,拿着手巾擦汗,说,“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在这里看到的是60年代的松下,今天的松下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没有这个精神了,没有这个朝气了。我们在开董事会时,开到最后没有招了,就把松下的著作搬出来学习。”这对我的震撼很大。我觉得,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再好的思想,怎么能再传下去呢?根本做不到。“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张瑞敏”可见大企业用找接班人的办法,这不灵。我的办法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张瑞敏”。首先,相信他们都会比你好,第二,把所有权力都给他们。我手里的权就三个,决策权;分配权;用人权。我把这三个权都给他们,又相信他们能行,行不行?我认为一定能行。如果不行,没关系,我是开放的,行的进来。很多企业来交流学习,我说到这一点,他们说这不可能,“怎么能把三个权都放下呢?我通过这三个权控制你,薪酬给多少,用不用你,提拔不提拔你,都是我来决定。决策就更不用说了。”不止国企,包括私企也说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秦朔:我们总说大企业“大而不能倒”,而你好像很早就洞察到了“大而必定倒”? 张瑞敏:大了容易倒。因为大了之后,掉头掉不过来。典型的是柯达。柯达是第一个研究出数码相机的,垮台时还卖了5亿多美金的专利技术,但掉不过来,没有办法,另外就是它被华尔街绑架了。国内也一样,变成上市公司,也会受到压力。但如果我变成平台和很多创业公司,就不一样了。欧洲宗教改革的本质就是解放人性,大企业的问题就是没有解放人性,把人看成一个个执行者,一个个螺丝钉。过去说把人看成一部非常精密的机器,现在我觉得这是贬义,非常精密的机器,无非是这个人执行能力强,是个齿轮;那个人执行能力小,是个螺丝钉。但是,你怎么知道他一定当螺丝钉呢?他怎么不可以自己去成为一台机器呢?企业家是一种状态 秦朔:大家都觉得张瑞敏是“管理之神”,是很伟大的人,而你的发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很伟大的人。 张瑞敏: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伟大,只不过是你没有给他这个土壤。 秦朔:但传统的企业家理论还是认为,企业家是一种独特的禀赋,比如敢于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等等,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人对风险厌恶,有人对风险中性,企业家则不怕风险。 张瑞敏:这不是问题,你说的管理理论,最大的问题是静态地看人。我觉得应该动态看人。分析张三或者李四到底有企业家精神或者没有企业家精神,这没有意义,为什么?今天有不代表明天有,今天没有也不代表明天一定没有。张瑞敏今天做得很好,怎么能够证明他明天一定做得很好呢?为什么判断要固化?没必要。理论的问题,实践上可能不是问题。“人单合一”,这个位置就是企业家待的,你今天是小兵,进来干,干得不错,可以;但第二阶段不行,不行就离开。 秦朔:这个我理解,其实你不是把企业家或者CEO当成一个职位,或者当成一种身份,而是把它当成一种状态。你有这样的工作状态,你就在位。这是动态的。 张瑞敏:对。马云和我们的关系不错,到海尔来过两次,第二次他带着湖畔大学学员来。我问,“你为什么要办湖畔大学呢?”他说,“我要培养更多人成为企业家。”我说,“马云就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自己产生出来的”。我觉得不应该给人打上一个标签,他行还是不行,而应该考虑这个岗位有没有吸引力,吸引行的人进来。非线性、串联与量子纠缠 秦朔:让人人都成为CEO这套机制,我能理解。但还有一些疑问。第一,一个组织的长期发展需要把很多知识、经验整合起来形成管理诀窍,经验等诀窍也是企业重要资产。如果人员流动性太大,这些经验怎么能沉淀到企业里,变成共享的东西呢?第二,如果员工都变成了创业主体,相当于企业化了,这种阵痛会不会导致组织失控甚至瓦解?还是说,企业中有一些部门的职能相对比较固化,就没有必要打破,别的方面则按照创新模式去做。或者就是要全域、全方面、全产品线、全职能部门进行变革,让企业家化无所不在? 张瑞敏:我们两个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你那个想法是线性的,我这个是非线性的。线性的就是必须先有一套东西,比如经验沉淀等等。而非线性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求天天都在变,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你怎么线性?我们现在改变GEA就遇到这个问题,你说个事儿,他说:“你让我怎么办?原来规定,要求我必须按照线性管理走,从A到B,定好路线才能走,不定好没法走。”这就是从线性到非线性的挑战。第二,就是组织,我们是把串联变成了并联。原来的组织一定是串联的。先市场调研,调研完了把报告给研发,研发出研发报告,新产品设计出来给工艺,工艺把它转换成可以量产的,之后再出厂,出厂转给销售,是一个串联的流程。我现在把它并联,就是这个产品,所有相关部门都在里面。如果设计没有那么多人,没有关系,把外面的设计连接起来就行了。原来,设计人员符合设计要求就拿钱,现在不行,要看卖了之后赚不赚钱。赚钱,你就拿钱;不赚钱,对不起,你不能拿钱。这就不再是我去设计产品,而是设计用户了。所有的人都对着用户,就不会出现你说的这个问题——这个人换了之后就不稳定了,或者会怎么样。没有问题,因为组织已经分得很小了,分得越来越小,我们叫“小微”。 秦朔:看来我学的管理还是静态管理,一谈企业就是把各种生产要素怎么整合起来,固化为企业的流程。但固化在这里的知识,只是过去某种经验的总结,用它指导现实可能是刻舟求剑,也可能在固化时把惰性也固化进去了。用惰性因应“人单合一”的单的变化,反而不行。“人单合一”是把需求端、供给端两端都激活。“人”这一端,刚刚讲了人的激活,人人都是CEO,弘扬企业家精神;“单”,过去的经验是针对过去的单,可能不适用于新的单,所以如果不根据单来聚散,那就麻烦了。看来人单合一的精髓,可能是一种气。员工和用户都有“气”,气是流动的,流动的东西才真正有活性。 张瑞敏:现在,国际上最理解、最和我们契合的,是牛津大学左哈尔提出的“量子管理”,她认为21世纪的管理是“量子管理学”。欧美大公司请她去讲,讲完后执行不下来。她到海尔来过三次,送给我一个体现量子纠缠的东西。她认为原来的管理理论都按照牛顿力学思维,所有原子碰撞后回到原地,不会造成特殊变化,世界将稳定运作,这就是秩序、稳定的思维。量子物理认为,世界由能量球组成,能量球互相碰撞之后,不是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互相融合产生新的事物,产生难以预测的组合变化。她看了“人单合一”后,兴奋得不得了,“你这个真的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我说,“人单合一”就是量子纠缠,“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员工永远和用户需求靠在一起,是不是量子纠缠?她说,量子管理理论只有海尔在做。每一种管理背后都有文化和思维在起作用。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推不开,到了日本才推开。为什么?美国是个人主义,日本是团队主义。全面质量管理提倡团队精神,“下道工序是用户”,这是它的精髓,但美国人做不到,日本人则没有问题。我对左哈尔说,“人单合一理论是系统论,而西方是原子论,所以你在西方推不开,只有中国可以推开。”中医永远是系统、辨证施治,而西医,胃就是胃,脚就是脚。我拿出《道德经》,她说非常喜欢老子。《道德经》说到家就是“无为而治”。无为是什么?不是不干活,而是顺势而为。顺哪个势?大势,自然这个势。顺势而为不就是变成整个大系统吗?还能够分割开吗?不能。西方管理理论恰恰是分割开。我原来就注意到,西方人讥笑中国人没有哲学,为什么?从根本上讲是说没有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中国表面看没有形式逻辑,但本质上是系统论,是从总体上来看问题的。流水线→产业链→生态圈 秦朔:源自企业的管理有些是很经典的,比如福特的流水线生产、丰田的准时生产(Just in time),我想海尔的“人单合一”生产未来也可能进入这样的序列。福特生产方式跟牛顿经典力学那个时代的思维有关,要寻找机械化的、可以精确计量的确定性。丰田汽车那个时代,是“二战后”的日本人认为,美国汽车生产先进但不灵活。他们要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会产生过剩和浪费。到海尔,如果还拿着福特或者丰田背后的世界观跟方法论看今天的东西,肯定是不适应的。你想的核心问题都是怎么开创未来,哪怕这个未来是不确定的,你要用这个东西来牵引整个组织的活性化和体系变革。你认为这比以前那种能看得清清楚楚的东西更有希望,因为那代表过去。 张瑞敏: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就是两个大的模式,一个是福特,后来变成丰田。可以从体系和人这两个方面来讲。从体系上讲,福特就是流水线,丰田是产业链;福特就是泰勒的时间、动作研究,丰田就是即时送达JIT,JIT需要把供应链连在一起。从流水线到产业链,再往前进一下,应该就是生态圈,变成一个生态系统;从人的角度,福特就是“经济人”,丰田是“社会人”,海尔应该是“自主人”。从外面的生态圈来说,这不是我个人能做到的,是时代给了我这个机遇。为什么不利用机遇呢?回避或者抗拒都不是办法,要融到里面,利用它,把企业变成生态,把企业变成网络的一个节点,这样企业就会拥有无限利润;从人的角度,就是让每个企业的每个人都变成自主人,不是固化的,是动态的。如果每个人都是创客——我叫做 “创客经济” ——那这个企业的发展永远不会有老化那一天。生态就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最大的好处就是会不断自我更新。生态多样性,不断产生新的生态,而且是自生长,对企业来讲就是自组织。新酒得装新皮袋 秦朔:听了你的这些话,我觉得自己还是处在利用新技术做过去的事儿的阶段,而没有真正把新的范式移植过去。因为怕失控。“秦朔朋友圈”是把原来报纸上写的字放在微信上,但互联网的核心、精髓是交互、生态等等。用的新工具,但打法是老的。而你容忍了一定程度的失控甚至容忍一定的失败,不仅用新的技术工具,更多是用的新的思维。 张瑞敏:这就是《圣经·新约》里说的,“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所以,新酒必须装到新袋子里,不能装旧瓶。你接触了很多新东西,但不能放在原有的旧思维里,否则是白搭。中国企业原来搞信息化,信息化加工业化,两者融合始终没做好,原因就在于把新酒装到旧皮袋里。应该变成水乳交融,但最后变成油水分离,新东西变成一层油,飘在上面,一看挺好,但没有用。研究不透真的不行,会非常痛苦。 秦朔:我感觉你在菩提树下快结正果了,很多东西彻悟了,一下子说明白了。你是直达原点。说到底,组织里设计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最后通达原点嘛?把原点想透,就不会太在意具体过程中到底是用这个工具还是那个办法。在“人单合一”的探索过程中,经过了几个阶段? 张瑞敏:从2005年9月20号提出来,12年了,真是探索了很多方法,有的也是失败的。但大体上,还是一步步往那儿走,从一开始把组织结构从“正三角”变成“倒三角”,让很多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然后再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很多具体手段服从这“两去”:去中心化,每个人不要听你的领导的,你就是领导;去中介化,就是把一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去掉。当时在网上基本是否定的,我到欧洲演讲,他们说,“去掉了怎么管理?靠谁管理?企业不就乱了?不要领导,那谁来决定呢?”我到哈佛商学院,过去是请教,这次那些教授说,“你搞这个,我们有很多问题要问你”。还是交流不通。原来那一套固化得非常厉害,简单来说,就是线性管理变成非线性管理,非线性管理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东西谁来确定呢?所以,我有时用海德格尔那句话“活在当下”回应这些疑问。一个人一生当中有一个确定和一个不确定,确定的是死亡,不确定的是什么时候死亡。企业是不是也一样?一样。可以说,企业确定的就是死亡,不确定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所以,只有这四个字——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并不是说活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而是要抓住今天的机遇。 秦朔:这样就可以理解你说过的“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了。 张瑞敏:对。所以海德格尔说“为终结而生存”。 秦朔:这是很深刻的一个道理。人单合一,按单聚散,符合条件的就聚,不符合的就消散。所以你必须时刻活在当下,不能吃过去的老本。这跟你提的“以用户为是、以自我为非”的自我超越精神也是一致的。 张瑞敏:“当下”,最关键的就是用户当下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员工怎样能做到能够触摸?这就像波粒二象性,每个员工都是粒子,但每个员工又是波,既是粒子,又会发出波来。在传统企业,粒子是粒子,波是波,是分离的,所以根本实现不了波粒二象。人人都可高贵 秦朔:从2005年到现在,在探索过程中,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是一个台阶接着一个台阶上,还是始终在茫茫大海里靠着信念遨游,认为一定能到达你认为的时代的境界? 张瑞敏: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有困惑期、无助期,就像茫茫大海中航行一样。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坚信一定会行,坚信每一个人都会成为自己的CEO,每个人都有他的能量。在无助、困惑的时候,我会想这是我的问题。我这个组织、这个机制、这个体系,解放得还不够,开放得还不够,必须再开放,一直开放到每一个人和网络连接起来。我经常给大家讲,每个人的大脑里面有1000亿神经元,就算每个神经元都非常愚蠢,但连在一起就非常聪明,不得了。我的问题是还没有把连线连起来,那叫做突触。 秦朔:过去毛主席讲过一句话,“卑贱者最聪明”。单个看,单点的数据好像没什么价值,但为什么最聪明呢?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数据积累起来,慢慢连在一起,发酵成长,加速演化的速度超过想象,普通的各个点最后演化成比人还聪明的机器智能。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固步自封,不和外边连接了,恰恰是最笨的,很可能会被淘汰掉。 张瑞敏:卑贱者和高贵者,之所以这么定,是原来给他们贴标签,把他贴成卑贱者,他就认为我不行;贴完标签以后,又不给他机会,没有土壤,这个种子怎么发芽呢?再往前走,不就成了印度的种姓制度?我们在印度办的工厂,有一个司机,我们觉得他做得不错,想把他提到一个更高职位上,他说,“我不能干,我就是这个种姓,已经定了,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了,下一辈子可能会好转,再换一个种姓,再生出来。”企业也是这样,虽然没有种姓制度,但有时候不自觉地会贴上标签,在研究时把人的所有资料排上来,一看小学毕业,一边去;这个人很笨,那个人只能做流水线;这是研究生,怎么怎么……。这都是在贴标签犯错误。重新定义自己和商业模式 秦朔:海尔现在定的战略是 共创共赢生态圈 。这让人觉得海尔品牌的内涵跟以前有一些根本性改变。过去,大家会把海尔跟美的、格力类比。如果按照这条路线慢慢发展,五到十年以后可能会很不一样。 张瑞敏:一个是定位改变了,海尔不再给你提供一个产品,而是给你提供服务。这是不一样的。产品往往是让你来适应我,而服务是我根据你的要求,我来适应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差异。另外一个就是,过去你是顾客,今天你是用户。过去,我和你之间是一个价格的交易,今天你可以参加交互,在某种意义上你可以是主体。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特别提倡用户圈。一个产品,不是看它卖了多少钱,而是看这个产品围了多少用户在讨论,讨论后我再来改变。改变到最后,我希望得到“生态收入”;得到生态收入后,我的硬件会减价或者免费。这就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模式。 秦朔:企业对自己产品、服务的定义,和以前不一样了。 张瑞敏:对,硬件产品只是一个载体,现在变成网器就不是一次性购买了,而是不断跟你交互。像我们的冰箱,现在不是卖一个冰箱供你储存食物,而是连上了400多家有机食品商,变成了一个提供安全食品的载体,相当于一个服务终端。其实,人家本来不是要买冰箱,而是要买安全的食品;买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干净的衣服。如果不用水就可以把衣服洗干净,谁不要呢?谁都会要。 秦朔:理念改变了,产品的类型、类别也改变了。我看你的很多演讲,有些观点跟现在国际上的管理流派有连接,很多东西则很原创。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变革,似乎不是学术界在引领,而是你这样的企业家在引领。 张瑞敏:传统管理理论非常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有边界。我们过去学的、遵循的,是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就是那个“大箭头”,但最头上两个就是边界,都是以我企业内部有多大的竞争力或者我有多大的能量为前提,然后创造出什么东西让市场接受。把消费者当成顾客,而不是用户。我认为,不应该是价值链,应该是“价值矩阵”。价值矩阵是无边界的,用户就在里面,而且是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你创造了价值,根据价值确定你的薪酬,这就是“用户付薪”;如果没有价值,必须离开。另外,国外很讲KPI(核心绩效指标),中国企业都学KPI。这很重要,但KPI最大的问题是,指标是你定的,是不是用户要的不知道。而且,这个指标完成之后,是不是给市场创造了价值?不知道。但就这么定了。有没有道理呢?也有道理。因为KPI的主要指标是根据股市来的,分解后执行,问题是不知道市场在哪儿。因此我们现在就变成了直接和市场对赌,这个指标一定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传统财务报表第一是合规,第二是事后分析,我们是事前对赌。对赌这个数一定要做到,如果达不到必须离开。 秦朔:这会不会太残酷? 张瑞敏:如果一个企业最后像柯达那样倒掉更残酷,那是灭顶之灾,不止是残酷。事实上,让企业保持生机活力才是领导者最该关注的事。左哈尔写的一本书是《量子领导》,量子领导是什么呢?就是仆人型领导。仆人型领导不是指挥人家的,而是给人家提供服务的。在海尔,领导的概念不是过去的定义,看你有多少属下,而是看你给平台上的创业者提供了多少资源。如果你不能给人家提供合适的资源,那你就是不称职。不能成为悲剧英雄 秦朔:“人单合一”12年,从内部推动有争议,到外部有争议,到现在应该普遍接受了吧。 张瑞敏:到目前为止,接受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目前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的目标,就是如何成为全世界在物联网时代第一个引爆智慧家庭的企业。如果做不到,我们所有做的工作,不管再好,都白搭。这就相当于踢球,中场传球,传带非常漂亮,进不了球,打到球门柱上,就是零。“物联网”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来的,2016年被称为“物联网元年”,3月阿尔法狗打败人类顶级围棋选手,说明人工智能达到了自学习的状态。物联网的支撑就是人工智能,所以大家预测物联网市场会在2019年或者2020年引爆。我们会不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引爆的呢?如果是,这12年真的是非常有价值;如果不是,那就相当于中场传球传带非常精彩但不进球,白搭了。 秦朔:即使不是,探索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张瑞敏:那不行,不能成为悲剧英雄。 秦朔:所以你衡定自己的地位,还是最看重企业的发展指标。 张瑞敏:这个真的很重要,因为有很大的机会,过去互联网的典型是电商,电商真的把原来传统的经销体系颠覆了,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但是,电商现在的问题越来越大,电商平台是一个交易平台,不是一个交互平台,可以让一个人在无限多的东西当中挑选,但物联网是我根据你的需求来定制,我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我给你送上门。这是不一样的。海尔自己创造出一个从9月1号到9月9号的“社群交互节”,就完全和电商不一样。电商将来会带来一些很大的问题,第一,是交易不是交互;第二,诚信的问题非常麻烦。凯文·凯利说,将来哪怕都免费,还有一样东西是免费也得不到的,而且是最有价值的,就是诚信。 秦朔:你刚才讲率先引爆物联网时代,有一些具体指标和描述吗? 张瑞敏:我们这个平台最后的成果体现,是可不可以产生终身用户。平台一定有用户交互,通过交互不断满足用户体验的快速迭代,聚的用户就更多,聚得越多就越离不开。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冰箱变成提供安全食品的网器,给你提供更好的生鲜食品……最后,你不是离不开这台冰箱,而是离不开这个提供食品的体系。体系又可以产生生态收入,不止是产品收入。最后,我满足用户的终身体验,用户则变成我的终身用户。这就是检验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如果没有终身用户,这个平台有什么用?我觉得,在传统时代,要么是名牌,要么就是名牌的代工企业;现在,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如果拥有物联网平台,越来越多资源都会进来;如果不拥有,我也完蛋。 秦朔: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海尔要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全球智能家庭平台?这个市场足够大,光消费升级已经够了 张瑞敏:可以这么说。海尔最早给家庭提供家电产品,最后要成为给用户提供智慧家庭服务的平台。过去智能产品叫好不叫座,因为只是人机互联,不是人人互联。物联网说到家是人人互联,得和用户连起来,光说产品多好但不知道用户体验是什么,没有用。阿尔法狗胜了人类的棋手,它并不会有喜悦,败了也不会有沮丧。利用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手段,我要知道用户的喜悦和沮丧是什么,如果不知道,用它干什么呢?德国人的工业4.0我去看过,美国GE的大数据我也看过,他们的劲使到了智能制造上,而我们的互联工厂连的是用户。德国每年发布一次汉诺威工博会主题,今年主题是“产业集成,创造价值”。德国企业来看了我们“连接用户、创造用户”的流程,说要改过来,也要创造用户。更重要的指标是产生了多少生态收入 秦朔:上次我来看过你们一个工厂的COSMO(智能制造系统),能不能符合你说的直接跟用户通连? 张瑞敏:我们内部的考核指标现在还在初级阶段,考核的是“不入库率”——产品出来之后不进仓库的比率。过去,产品是为仓库制造,进仓库后再给分销商,然后再下去。现在,最好的互联工厂可以做到68%的不入库率,下线就直接到用户那里去。这只是第一个指标。往下走的指标是希望考虑产品和用户交互的次数,最后可不可以变成终身用户?第一次产品不入库,可以说把顾客变成了用户,第二次,考核用户的交易次数、交互次数,最后考核可不可以变成终身用户。 秦朔: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基于跟用户交互所产生的数据和体验,未来会开发出大量新产品?平台上的合作伙伴会产生新的创意,衍生N多现在没有办法预见的产品、服务。 张瑞敏: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指标是产生了多少生态收入。一个产品的初期销售收入是确定的,生态收入则是无限的。举一个例子,我们把洗衣机变成了“社群洗”,在大学里提供服务,现在有570多所大学有“社群洗”,今年1到6月,一台洗衣机的生态收入超过产品单价,比方说产品卖3000块,生态收入已经不止了。 秦朔:因为把它做成了服务。 张瑞敏:服务不仅仅是洗衣服。每一台洗衣机像一个网店,让大学生利用去创业,衍生出洗衣粉和其他产品的销售。传统经济的一个铁律是边际收益递减,但如果有生态服务收入,可以变成边际收益递增。 秦朔:这样在整个体系里,很多人就会基于平台有更多衍生性的开发。产品就从一次性交付、一次性收益变成了一个持续的服务过程,网器连接用户,产生生态收入。 张瑞敏: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现在有些企业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其实是租赁经济。管理创新的引领者 秦朔:我去过很多中外企业考察,海尔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这两方面的变革都在最前面,可以说是创新的引领者。你是不是会感到很孤独? 张瑞敏:大企业来讲,全球这样做、做了12年,没有第二家。我去美国找加里·哈默(注: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创建者),我说,“我在这方面的探索,你都知道,我们过去学习美国企业,美国比较创新,你给我找一家类似的,我去学习一下。”他说全世界跑遍了,用这种思路来做的,几百人的企业会有,上万人的企业没有,只有海尔。我还是让他找一个类似的,他给找了一个,就是全食超市(WholeFoods)。全食超市内部有点这个意思,比如门店可以提出有机食品的新供应商的建议。上面规定必须从某几家进,你们有没有探索出新的?有新的可以提出来,经过上面批准后也可以进,给了他们这种自主权。比起美国的大企业,很了不起了。但我们是三权都放了。全食超市是加里·哈默脑子里做得很超前的大企业,其他的真是没有。对我们来讲,可能真的是一个机会,因为中国企业从来没有在管理模式上领先的。 秦朔:以人为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价值,但现在他们的企业做不到,而你做到了,海尔在这个意义上的突破,能让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建立起自信。这个探索的意义确实很大。 张瑞敏:过去我们经济的体量很大,到处都是“中国制造”,但没有“中国名牌”。比如家电这一块的中国制造,占全球大概49%,但真正在海外打中国品牌的大概只有2%,这里面海尔占了80%多。 秦朔:在自主品牌里占大头? 张瑞敏:对。中国很多企业的报表挺好看,收入很高,利润也很高,但很多是给人家代工,不是名牌。现在,大家都希望做成名牌,但是,是不是要再往前突出一步,不只是看名牌的销售额,还要看生态收入的多少。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要体现人生价值 秦朔:你一直澎湃不息地创业、创新,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张瑞敏:我接触的企业家、企业领导人也很多,大家的目标不太一样,有人的目标是一定要成为世界500强,销售收入增长多少,利润多少。在我看来,利润和销售增长都需要,但那是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每个人把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这就好比说,吃饭是为了活着,这是目标;但是,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活着是要体现人生价值,这才是目的。如果我不能把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不管是增长,还是不增长,我觉得都意义不大。所以,我并不怎么看重这个问题。在转型过程中,受到的质疑曾经很大,很简单,人家不转型,某些数字表现比你还好。但我不要这样的数,比如我一台代工不做,数字比做代工的当然少。但是,我为什么要那个数?真正把品牌做上去,这个数才是可持续的。你的目标到底是数,还是人?当然不是不要数,没有数,企业也没法活。凯文·凯利给我画了一条线,我在家电领域到了这儿,这么高了,现在是互联网,我应该放弃利润,先下再上。我说,我要下到这儿,全体人都没有饭吃,怎么办?把这么大体量的公司一下子变成很多小微,肯定有的上得快,有的上得慢,但不管怎么样,总体趋势一定会逐渐上来。把目标定为“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要完成是非常困难的,挑战是非常大的。而如果你定的目标就是一个今年增长多少的数,对我来说,反而会感到没有方向。在“秦朔朋友圈”接近两年的创作与传播过程中,这是最长的一篇文章,1.6万多字。请读者朋友原谅这一完全不符合页面浏览习惯的做法。这不是要挑战朋友们的阅读勇气,而是要表达对一位无畏的探索者的敬意。在张瑞敏的书房我们又聊了一阵。他读书太多,今年已经需要青岛图书馆的分类员来帮助打理。周云杰对我说,在出国的飞机上,年轻人要么睡觉要么看电影,张瑞敏则是一起飞就开始看书。他的生命似乎就是工作、思考和看书。1999年,我在《南风窗》所写的关于海尔的第一篇报道叫《张瑞敏:超越无止境》,18年过去了,他依然以浩大而决绝的气魄,超越自己,超越过去。真心希望,68岁的他再过两年,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本文分为两部分:1.互联网商业发展史时间轴(1969——2022)2.互联网历史上的关键事件劳烦点赞评论关注!1969年:Arpanet(阿帕网)在美国诞生,首先用于军事连接,标志互联网的诞生。1971年:操作系统Unix诞生1971年:电子邮件诞生,成为改变人们信息沟通方式的重要标志1975年:微软成立1976年:苹果成立1978年:电子公告栏系统(BBS)诞生,BBS是论坛的前身1982年:第一个互联网表情诞生1983年:域名系统(DNS)诞生,网址开始以.com.net等后缀命名,在此之前,网址用数字标识1989年:万维网(WWW)诞生,互联网从此开始走向普通民众1990年: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成立,从1998年开始,成为亚马逊公司旗下的网站1991年:第一个网页诞生1993年:第一个供大众使用的图形化浏览器Mosaic诞生1994年:Yahoo最初版本建立。1994年:亚马逊成立。1994年:网景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诞生1994年:中国互联网元年,国际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1995年:国际互联网商业化元年。eBay、Amazon开始商业化运作1995年:微软的ie浏览器诞生1995年:张树新成立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1996年:第一台可上网的手机诺基亚9000 Communicator诞生1996年:第一个即时通讯应用ICQ诞生1997年:第一个视频共享网站Share Your World诞生1997年:Netflix成立,最初从事电影租赁服务,10年后才开始网络视频付费点播1997年:WiFi首次向公众发布1997年至1998年:中国互联网兴起商业热潮,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内容门户网站元年。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1998年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1998年9月: 拉里·佩奇, 谢尔盖·布林创立谷歌1998年12月:电子支付系统PayPal诞生,伊隆·马斯克是创办者之一1998年11月: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腾讯1998年12月:王志东创立新浪1999年2月:腾讯聊天软件诞生,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1999年3月:天涯上线1999年5月:王峻涛创建中国最早的电商网站8848。1999年9月:马云等18位创始人成立阿里巴巴同年,易趣,当当,携程,中华网分别成立,而中华网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易趣之后被eBay收购。2000年: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合并,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165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合并案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数百家公司倒闭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百度2001年:维基百科上线2002年: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成立2003年:Android 诞生,最初它是面向数字相机的操作系统,2005年被Google收购2003年:博客发布系统wordpress建立。2003年:MySpace变成了最流行的社交网络2003年:Skype面向大众发布,网络电话(VoIP)成为主流2003年:苹果iTunes商店诞生2003年12月:百度贴吧诞生2003年: 淘宝网上线。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元年。盛大公司发布传奇世界游戏,引发了中国网络游戏热潮2003年:起点文学网成立2004年:Facebook成立2004年:中国最早在线视频网站乐视网诞生2005年:youtube诞生2005年:社交新闻站点Reddit诞生2005年:新浪博客诞生,中国博客元年,博客大战2005年:56网、土豆网、豆瓣、58同城、迅雷、电驴下载分别诞生2006年:Google并购Youtube2006年:Twitter成立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元年。优酷网、六间房、酷六网分别诞生2006年:Google并购Youtube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泛滥2006年:豆瓣上线2007年:iPhone推出,采用全触屏控制,开创了一个全新手机交互模式的新时代2007年:网络电视hulu推出2007年:tumblr上线2007年:凡客诚品成立2007年:AcFun成立2007年:国内最早的微博服务类网站“饭否”诞生2008年:中本聪提出“区块链”概念,并在2009年创立了比特币网络2008年:Google正式发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2008年:“网络选举”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期间2008年: 中国网民首次超过美国2009年:Uber诞生2009年:即时通信软件WhatsApp诞生2009年:微软发布了Bing搜索引擎2009年:中国3g牌照发布2009年:中国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社交网站活跃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微博大战开始2009年10月:奇虎360高调发布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360杀毒1.0版2009年11月:双十一促销活动开始2009年:淘宝发布购物搜索,屏蔽百度爬虫。2010年:Instagram诞生2010年3月:美团成立,团购大战开始,数量超过5000家2010年:爱奇艺上线2010年:bilibili上线2010年:360与qq进行3q大战,中国PC 互联网在3Q大战最高巅峰对决中收场。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通信应用软件Skype(本文作者:灵魂歌者聊科普)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两个重量级产品:一个是智能手机,小米和MIUI OS为代表。一个是原生移动IM软件微信,之后掀起社交软件大战。2011年:腾讯视频上线2011年:知乎上线2011年:快手诞生,最初是一款制作分享GIF图片的应用2012年:Facebook收购instagram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2012年:字节跳动成立,今日头条上线2012年11月:双11阿里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被业内称为双十一的爆发点,这一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2013年:微软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2013年6月:“棱镜门”事件2013年12月:中国4g牌照发布2013年:余额宝上线2013年:大数据元年2014年:谷歌收购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2014年:Facebook耗资193亿美元收购WhatsApp2014年:Facebook收购虚拟现实公司Oculus2014年:微信支付诞生,腾讯阿里巴巴的支付战争开启2014年:滴滴快的烧钱“互联网+交通”出行.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火热。2015年9月:拼多多诞生2015年:O2O火热,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本地生活领域2016年3月: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人类2016年:微软262亿美元收购LinkedIn,成为微软最大的一笔收购案2016年9月:字节跳动产品抖音诞生,短视频热度进入高潮2016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热2016年:移动互联网直播元年2016年12月:知识付费兴起2016年:共享单车大战,之后蔓延到充电宝,民宿等领域2017年:新零售元年2017年:各平台纷纷开始扶持自媒体内容产业2017年8月:抖音国际版TikTok上线,同年11月收购同类产品 musical.ly,并于次年并入tiktok2018年: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元年2018年:区块链火热2019年:谷歌公司宣布实现“量子霸权”2019年6月:中国5g牌照发布,5g元年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鸿蒙系统2020年:直播带货火热2020年:运营商提出将推出5G消息2021年:Facebook改名,引发元宇宙热议2021年10月:Windows11正式发布2021年:自动驾驶技术开始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逐步试点应用2021年:互联网反垄断亮利剑。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些关键时刻及重大事件:阿帕网:1969年10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向斯坦福大学的一台计算机发送了一个信息,原本要发送的信息是“LOGIN”,然而,当"L "和 "O "两个字符传输后,设备崩溃了,但这是这个网络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的第一条信息,这个网络就是阿帕网,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数据包交换网络,主要用于政府机构和大学内部的交流,它对现代互联网的诞生有着深远影响,是全球互联网的鼻祖。阿帕网直到1990年正式退役。万维网:就在阿帕网退役的同时期,如今我们所熟知的WWW万维网协议也在被酝酿。万维网全称“World Wide Web”,简称“WWW”,现在被广泛使用。它是由英国计算机科学家伯纳斯李在1989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科学家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共享数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伯纳斯李编写了三项技术,URL、HTML和HTTP。1990年,伯纳斯李制作了让万维网工作的所有必要工具: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浏览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1991年,伯纳斯李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网页http://info.cern.ch/,如今这个网站还可以打开。然而万维网协议在诞生初期并没有受到欢迎,在两年内,只有50个网站。直到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与此同时,万维网的另一个转折点始于1993年推出的Mosaic马赛克网页浏览器,马赛克浏览器是第一个可以在文字中嵌入图片的浏览器,马赛克浏览器的流行让万维网成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协议。几乎同一时期,1994年诞生的网景、1995年诞生的IE等浏览器都有力的推动了万维网的普及。WWW在中国曾被译为“环球网”、“环球信息网”、“超媒体环球信息网”等,1994年6月,在北美留学的一名中国地理学家,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于中国新闻电脑网络的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上首次将“World Wide Web”称为“万维天罗地网”,简称“万维网”,之所以译为万维网,是因为万维网三个字的汉语拼音也是以WWW开始,自此“万维网”这一名称在中国开始被广泛采用。中国开启互联网时代:就在1994年这一年,我国的第一条64K国际专线正式接通,中国全功能接入万维网,开启了中国的互联网时代。一年后,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或许有人还记得,曾经在北京中关村白颐路南端的街角处,竖立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条颇具胆色的广告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记忆,也使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声名鹊起。它最早参考美国互联网公司AOL的模式,为广大网民提供网络生活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瀛海威还拥有中文论坛,一度做了自己的虚拟货币,企图做线上交易。瀛海威曾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也因为早期网站的匮乏,一度造成瀛海威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瀛海威的假象。可惜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但它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视频制作不易,停顿三秒钟,先帮忙点个赞,后面更精彩。互联网热潮:万维网使得全球互联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国外,很多知名网站都在那时成立:1994年雅虎和亚马逊诞生;1995年ebay诞生;1996年,第一个即时通讯应用ICQ诞生;1997年,Netflix诞生;1998年,谷歌诞生。在国内:1995年,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1998年2月: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1998年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1998年11月: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腾讯;1998年12月:王志东创立新浪;1999年2月:腾讯聊天软件诞生,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1999年3月:天涯上线1999年5月:王峻涛创建中国最早的电商网站8848。1999年9月:马云等18位创始人成立阿里巴巴同年,易趣,当当,携程,中华网分别成立,而中华网是最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易趣之后被eBay收购。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百度。互联网泡沫:然而,1995年至2001年这几年期间,西方国家却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互联网科技泡沫,因为互联网的繁荣,出现大量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相关的股市投机泡沫事件。从1995年到2000年3月,纳斯达克综合股票市场指数上涨了400%,但到2002年10月却比峰值下跌了78%,完全抹去了泡沫时期的所有涨幅。在此次危机中,大量公司倒闭。一些幸存下来的公司,如亚马逊和高通,也损失了大量的市场资本,仅思科公司就损失了86%的股票价值。原因在于,1993年发布的Mosaic浏览器和随后几年网络浏览器的普及,使大量用户可以访问万维网。而在1990年到1997年之间,美国拥有电脑的家庭比例也从15%上升到35%,电脑已经从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这标志着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许多新的互联网公司随大势而成立。因此,许多投资者急于投资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无论这家互联网公司估值如何,只要是它的名字中有一个与互联网相关的前缀或后缀,资本都很容易筹集。1999年,高通的股价上涨了2619%,其他12只大盘股的股价涨幅均超过1000%,另外7只大盘股的股价涨幅均超过900%。然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却出现了净运营亏损,因为它们在广告和促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利用网络效应尽可能快地建立市场份额,提升知名度,免费或打折提供他们的服务或产品。由于贪婪和过度乐观,当泡沫破裂时,高负债率导致大量公司破产。多个因素刺破了这个泡沫,比如从1999年开始,美联储的多次加息,分析师也开始建议他们的客户减持互联网公司的股票,称科技股“不再被低估”。还比如,大量高科技股的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出现在当年3月10号第一个交易日,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于是泡沫轻轻的就碎了,最终引发了股市的风暴。千年虫危机:于互联网泡沫发生的同一时期,互联网历史上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那就是:千年虫危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当时计算机内存和外部存储介质的成本很高,大多数数据处理需要借助穿孔卡片。为了节省硬件成本,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人员采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比如“78”代表“1978”。后来,程序员使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年份的做法,由于惯性思维而被沿袭下来,因此当系统进行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软件无法处理2000年以后的任何一年,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从而可能导致一些计算机,尤其一些敏感工业部门的计算机,比如电力,能源,银行,政府在2000年1月1日零点可能出现大规模计算机关闭,及全球停电等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恐惧被称为千年虫危机。西非国家冈比亚成为全球首个受千年虫严重影响的国家,不少地方电力供应中断。但是当日历转到2000年1月1日的时候,由于各家公司之前都在为2000年的问题做准备,基本上都已经对软件做了更新,除了冈比亚外,其他国家均顺利度过危机,没有发生太大问题。2038年问题:有意思的是,2038年时也会遇到类似千年虫的问题,2038年问题是指在使用POSIX时间的32位计算机应用程序上,格林尼治时间2038年1月19日凌晨三点十四分零七秒之后无法正常工作。原因是大多数C语言程序都使用一个叫做“标准时间库”的程序库,这个时间库用一个标准的4字节也就是32位的形式来储存时间信息。当初设计的时候,这个4字节的时间格式把1970年1月1日凌晨0时0分0秒作为时间起点,这时的时间值为0。以后所有的时间都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一秒一秒累积得来的。一个4字节也就是32位的存储空间的最大值是2147483647,那一刻的准确的时间为2038年1月19日凌晨三点十四分零七秒,因此,之后所有用到这种“标准时间库”的C语言程序都会碰到时间计算上的麻烦。不过,由于那时使用32位系统的计算机可能会很少,同时,2038年问题比千年虫问题解决起来相对要容易一些,只要给那些程序换一个新版本的“标准时间库”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太过紧张。其它关键事件:互联网历史上还有其它很多关键时刻,比如:1971年第一封电子邮件被发出,@被首次作为地址间隔标示,同年,操作系统Unix诞生。1985年,第一个".com"域名首次亮相。1987年, gif格式首次发布。1990年,Adobe发布了Photoshop的第一个商业版本。1991年,第一个网络摄像头被投入使用。1997年,WiFi首次向公众发布1999年,手机被装上摄像头。第一款商用照相手机是京瓷可视电话VP-210,它有一个11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2001第一个BT下载客户端发布。2007苹果发布App Store。尽管2007年推出的iPhone是手机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真正的革命直到一年后苹果推出了应用商店App Store才开始。2011年,微信和小米手机引领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从pc互联网时代,到2010年代初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转眼间又过去了10年,互联网似乎又到了转折点,你看好下一个10年的互联网行业吗?在你心中,过去互联网对你触动最深的事件是什么?务必帮忙点个赞,视频制作不易,记得关注评论,让科普直击灵魂,这里是灵魂歌者聊科普,我们下期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贸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