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十创装修公司怎么样饰是一家本土领军企业,主要服务哪些地区?

基金盈利方式篇1
多数公司稳定增长部分企业盈利回落
60家有VC/PE支持的中小板上市企业中,多数企业销售业绩稳定增长。具体来看,60家企业中,5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均获得了正增长,其中21家的年同比增长率甚至超过30%,九阳股份和金风科技的营业增长最快,分别较2007年增长122.5%和108.1%。盈利方面,60家企业中,58家企业在2007年的基础上继续盈利,其中实现利润最高的为金风科技,其净利润高达9.15亿元,较2007年增长45.3%。但受国内外需求下滑的影响,部分企业存货过剩,费用成本增加,企业盈利回落,其中26家企业的净利润未能实现正增长。
行业平均业绩差异较大
从行业角度来看,VC/PE支持的6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所属行业平均经营业绩表现不一。其中,清洁技术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创最高值,企业平均营业收入达26.1亿元,平均净利润达3.61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86.7%和39.7%,居五个行业之首。另一个表现强势的行业为生技/健康行业,尽管其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金额稍低,但是增长较快。其中平均营业收入较2007年增长38.7%,仅次于清洁技术行业,平均净利润较2007年增长63.3%,创各行业最高增长率,同时,生技/健康行业也是五个行业中每股收益唯实现正增长的行业。传统行业、广义IT行业表现一般,平均净利润较2007年略有增长。服务业表现相对较差,尽管实现了盈利,但平均净利润较2007年大幅下滑,下降幅度达47.2%。更细分的行业中,家电和新能源行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最快,均超过100%,其次是物流、其他电子产品、医疗设备三个行业,其增长率均在30%以上;盈利方面,物流、家电,医疗设备,新能源依然首当其冲,成为平均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四个行业。
二级市场涨跌不一
生技/健康一枝独秀
由于企业经营情况不同,企业股价涨跌不一。截至2008年12月31日收盘,60家VC/PE支持的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中,18家企业收盘价低于发行价,跌幅分布于0.7%-19.4%:42家企业收盘价高于发行价,涨幅分布于3.7%-267%;其中荣信股份,顺络电子、广电运通、科陆电子、远望谷、鱼跃医疗等10家企业股价涨幅较大,均超过110%。从行业角度看,生技/健康行业上市企业股价表现强劲,至2008年底收盘,收盘价较发行价大涨152%,创各行业最高平均涨幅;其次是传统行业,平均上涨14.8%;服务业,广义IT、清洁技术表现较差,平均收盘价分别较发行价下跌15.5%,9.3%和9.9%。
VC/PE红利、增值双渠道获益
VC/DE支持的6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大多数企业实施了积极的分红措施。其中29家企业对股东进行派红,最高红利达每10股派现金红利5元;6家企业虽未直接派送现金红利,实施了转增股份,另有21家则采取了派现金、转增股送股相结合的方式。企业以盈利所得实施积极的分红方案,将为投资机构带来一定的收益。基金盈利方式篇2
关键词:房地产 本土企业 盈利模式 转变
2013年外来房企大鳄大规模地进入杭州市场,给本土房企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从2013年上半年的杭州土地交易情况来看,只有一家本土房企拿地超过了10亿元,其余的都在10亿元以下,甚至有的本土房企根本没有成功进行土地交易,且土地交易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均为外来房企。外来房企的大规模进军杭州市场已经打破了原本的房地产市场格局,迫使本土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适当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一、杭州本土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威胁
(一)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部分房企在购买土地后,通常会闲置很长时间,短期内不会开工建造。据统计资料显示,杭州本土房企从拿到土地开始一般要闲置1.5年左右才会开始动工,部分房企甚至会超过两年,例如:滨江集团在2010年11月最终以总价18.06亿元夺得杭政储出51号杨家牌楼地块后,直到2012年12月才开工。相对而言,进驻杭州市场的外来房企从拿地到开发的时间要比本土企业短,一般为半年到一年。作为国内首个进驻杭州的外来地产大鳄万科集团,其进入杭州后的第一个项目魅力之城,从2006年5月拿地到2007年4月首次开盘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杭州本地房地产企业一般规模比较小,自身资源有限,在前期争取土地所有权时已经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资金周转可能会出现问题,虽然项目的手续已经全部办妥,但房企已无力支付项目的部分费用,造成开发时间延误,不得不闲置已获得所有权的土地。此外,部分房企也会因土地具有良好的增值空间,与常规的房地产开发相比周期短、利润高,在房企拿到土地后,延迟办手续,因此囤地造成了土地闲置。
(二)企业利润来源单一
房产开发的盈利模式下,企业获得利润的关键措施是提高销售价格和降低开发成本,营销策略和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此盈利模式的重点。杭州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成本、销售及财务费用等。在经历2012年的“滑铁卢”之后,杭州土地市场随着楼市的回暖,再现疯狂拿地现象,土地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趋势。据CREIS中指数据土地版的统计数据显示,杭州土地成交价格已从2013年4月的最低价7 347.62元/平方米上涨到11月份的14 018.6元/平方米,涨幅高达90.79%。房地产的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安装成本的简称。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建安成本也随之大幅上涨。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1月杭州小高层的建安成本为1 300元/平方米,高层为1 850元/平方米,2012年随着通货膨胀的扩大化,杭州小高层的建安成本上升到2 300-2 500元/平方米,高层为2 800元/平方米,增长幅度高达51.35%甚至更高。此外,继2013年6月银行大闹钱荒之后,杭州各银行都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个人住房贷款放款周期,最长的放款周期延长至一个月,这无疑延长了企业的销售收款周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购政策使企业的房屋销售放缓,销售周期变长;6月份的银行钱荒推动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上涨,企业的财务费用也随之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建安成本上升、销售周期拉长、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上升使得房地产开发的利润逐渐降低。寻找更多的利润来源和优化各成本的结构成为了房企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三)缺乏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
房地产行业应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但是,杭州本土房企的特点是“小且散”,大部分房企比较分散,各自拥有的资源较少,很难获得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较低。单个房企由于自身资金的有限,在购买土地时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求救,等房企拿地后开发时又可以通过预售户型筹集资金。这样一来房企只要拥有拿地渠道及能付土地首期款,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盲目扩张很容易导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资金链断裂,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规模不经济会使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从其最低点开始逐渐上升。此外,大部分杭州本土房企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内在修炼,大部分房企都有自己的设计、监理、建筑及物业等管理部门,各部门只是机械地接受企业高层安排的任务,不能深入了解市场及做到专业化,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应,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本土房企在做大的同时无法做强,这种盈利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部分房企的盈利能力,一些房企迫于压力已经开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四)缺乏创新性融资渠道且融资成本高
在融资渠道上,杭州本土房企倾向于较为保守的融资渠道,大部分房企局限于银行贷款、内部员工借贷、信托。作为杭州本土房企大鳄之一的滨江集团的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7.2%。但其他实力一般的房企从银行贷款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信托融资则在10%-18%,融资成本最高的是基金,要求的年收益率为20%左右。而作为外来房企大鳄之一的万科地产拥有较低融资成本的优势,2013年万科在香港发行的8亿美元5年期定息债券,债券票面利率却仅为2.625%,并创下了房企海外融资成本新低。万科2013年的几次土地交易中的融资成本也仅为7.5%。这都源于万科多样化的融资模式,万科除了使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外,还通过境外方式、与投资公司合作成立专门用于土地拍卖的基金公司等方式获得低融资成本的资金。
二、完善现存盈利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效率,缩短土地闲置时间
杭州本土房企可以在土地交易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以避免有钱买地、无钱开发的尴尬,从根源上减少土地的闲置。此外,本土房企还应该在拿地后迅速开发以促进资金的回笼,为企业带来收益。万科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以快取胜,拿地后迅速开发,开盘销售,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实现盈利。土地闲置问题仅靠房企也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共同治理土地闲置问题。针对由于开发商主观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由政府纳入土地储备范围,允许其转让,同时限定其转让后的开发用途,并退还因开发用途改变所造成的土地出让金差价,以此盘活闲置土地。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对各房企建立土地闲置情况档案,将所有房企的土地闲置情况划分等级,对于拿地后土地闲置现象较为频繁的房企设置预警信号,严格审查这些房企并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二)盈利方式的多元化
投资界有一条著名的理论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理论同样也适用于房地产行业。杭州本土房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盈利方式的多元化:(1)可以利用现有的行业信息、客户资源和规模优势寻找新的竞争优势,以利于房企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基金等相关业务,以此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的盈利来源。例如:万科集团以基金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徽商银行H股的首次公开发行,并将成为徽商银行的最大股东。当万科集团遇到融资困难时,徽商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降低万科的资金成本,进而间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利润。(2)可以拓展其他的房地产业务,不只局限于传统的住宅、商业地产,可以同时发展物流地产、养老地产等,实现企业业务的多元化。万科集团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范围就十分广泛,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养老地产等。虽然养老地产是一个新兴业务,其盈利能力还有待研究,但是,多元化的业务发展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空间及利润来源。
(三)追求规模经济及经验曲线效应
(1)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万科的王石曾提出过“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经营理念,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建造房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2)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万科集团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以SAP系统、内部网系统、网络审批系统等系统为平台,实现标准化管理。(3)形成战略联盟。本土房企之间可以形成战略联盟,以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开发中的盲目性以及因自身资源的有限而缺乏竞争优势;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房企间的竞争、哄抬地价、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本土房企还可利用战略联盟进行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联盟各方的做大、做强。(4)可以参照万科集团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适当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式。本土房企可以设立专门的价值链业务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可以充分地了解市场信息、独立作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最后,由管理层及各部门进行协调,进而制定出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的政策,以此实现本土房企在房地产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杭州本土房企应突破原有融资观念的限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选择融资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降低企业成本。(1)本土房企可以充分利用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融资。杭州本土房企的领跑者滨江集团在2013年开始利用兴业银行为其设立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其在华家池项目的融资需求,该笔资金通过“银行――信托――基金”来规避监管,融资成本相对较低。(2)创建房地产产业基金。本土房企可以与具有一定实力的投资公司进行联合,创建专门的房地产产业基金,便于本土房企筹集资金,促进房企进行房地产开发时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2005年底万科就与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中信资本――万科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以投资于万科及万科关联公司开发的房地产项目。(3)境外上市融资。境外的融资平台更灵活且成本相对较低。万科集团、恒大地产等知名企业都是在香港上市进行融资的。本地房企也可以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或是创业板上市,以便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曾公开称,其合作伙伴九龙仓融资成本基本在1%-2%,而绿城的融资成本则为10%,相当于在香港上市的九龙仓融资成本的至少五倍。因此,境外上市融资是本土房企减少融资成本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总结
杭州本土房地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拥有一席之地并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进行创新,探索出一条属于且符合企业发展的盈利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来完善自己的盈利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进而促进自身盈利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J
参考文献:
1.颜爱民,王雪,程圆圆.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6,(5):55-57.
2.吴东.房地产市场开发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35-36.
3.陆建洪.重塑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模式[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6).
4.张浩民.房地产业典型盈利模式及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东南大学.
5.曲朝.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盈利模式[J].大经贸,2012,(6):65-67.
6.冯朝军,王丽娟.建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的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3,(32):53-57.
7.李北伟,于旭,董碧松.投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基金盈利方式篇3
随着国泰纳指100基金发行,内地投资人足不出境,就可买入全球交易最活跃的ETF,无疑给资本市场未全面开放的A股投资人提供了一个较好资产配置的标的。从长远观察确实也是一重大举措。
有只追踪纳指100的基金,在国泰纳指100发行之前,已在港市以ETF方式交易3年了。这只名为领先纳指的ETF(代码2826),3年来的市场表现,可为国泰纳指100的投资人提供一个历史观察。
据领先纳指ETF的最新月报披露,它的投资对象是美国纳市上市的市值最大的100家企业。截至1月底,这100家企业的总市值为2.19万亿美元,相当于A股的流通市值。由于入选纳指100的标准是市值,而不是行业。因此,这100家企业不完全是科技巨头,占比前5位的企业为科技类56.62%、保健类16.54%、零售类8.39%、工业物品类6.13%和传媒类4.48%。目前占比第一的是苹果15.14%,微软居二5.4%,进入前20的股份为科技8只、保健6只、传媒3只、零售2只、旅游1只。准确地说,纳指100集中了当今全球新兴行业的领先者。
纳指100ETF在港上市已3年,假如上市之初买八,截至4月16日(收盘价63.2港元/股),盈利约在7%。据领先纳指ETF月报数据,2006年至2009年的表现为,2006年+6.79%、2007年+18.87%、2008年-41.89%、2009年+53.54%,今年截至目前的收益(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5845港元/股,今年4月16日收盘价63.2港元/股)为8.1%,跑赢绝大多数的A股基金。纳指100的年累计收益分别为1年+47.51%、3年-2.86%、5年+14.57%。
可以看到,纳指100的波动性较大,买入并长期持有,未必是最好的盈利方式。
近期,海外财经媒体比较推崇以定投方式买入波动性较大的投资标的。定投,虽抄不到底,卖不到顶,但收益可能胜过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操作方式。
以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为起始日做定投,截至3月底,俄罗斯基金平均收益70%、泰国基金48%、印度基金46%。而领先的俄罗斯股市与金融海啸前的高点相比,仍有40%的差距,尽管自去年低点以来反弹超过200%。因此,在金融海啸前买入俄罗斯基金,至今可能仍深套着,而以定投方式买入,盈利将达70%。笔者的模拟基金中,霸菱东欧基金今年反弹力度最大,但至今仍是亏损大户,也反映了这一市场现状。
如以领先纳指ETF为例观察,在2008年9月一笔买入或每月第一个交易日做月供定投,统计至4月16日止,一笔买入,盈利为7.9%(2008年9月1日收盘价58.55港元/股),月供定投,(20个月平均股价为48港元/股),盈利可达31%。
对投资人而言,通常无法判断当下的指数是在高位还是在低位,所以面对波动性较大的投资标的,定投无疑是获取盈利、规避风险的最佳方式。
另外,从领先纳指ETF的月报还可以看到,目前该指数在近5年的相对高位,其股价的5年高点是2007年11月创下的69.65港元,离目前的收盘价还有10%的价差。因此,从未涉足海外投资的内地投资人,面对纳指100这类投资标的时,怎么买?何时买?还是很有讲究的。
QDII投资正逢其时
近期国家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股指期货正式推出,沪深A股大幅震荡,挫伤了市场信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一季度以来,海外股市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迎来了一轮小牛市。美股道琼斯指数已经重上11000点,创下2008年9月金融海啸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这个背景下,部分理性的投资者未雨绸缪,开始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以求分散在国内所面临的单一市场风险,QDII基金又重新进入了广大投资者的观察视角。国内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新的QDII基金,正在发售的长盛环球景气行业大盘精选基金独具特色,为此我们请长盛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兼该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吴达先生谈了这只新基金的一些特点。
特点一:瞄准海外大盘蓝筹
该只基金主要投资于海外23个发达国家及地区股票市场上的大盘蓝筹公司,这些跨国公司能够同时分享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复苏机遇,而且被我们所熟知,譬如微软、苹果、英特尔、必和必拓等。此外,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投资新贵如腾讯、百度、比亚迪等也有望进入股票池。
“2010年将是全球实现全面复苏的一年。”吴达认为,跨国大企业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的市场业务,逐渐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人,为此将收获发达市场、新兴市场两大引擎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利润果实。此外跨国龙头企业具备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在竞争中占据产业链高端,因此将成为海外投资的首选目标。
特点二:关注全球行业轮动
在当前形势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节奏并不统一,而不同的经济复苏周期将对应不同的景气行业。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挖掘“投资时钟”青睐的行业有助于提高投资回报。
根据摩根斯坦利GICS分类标准,全球行业分为十大类,金融、可选消费、必须消费品、能源、原材料、电信、IT、公共事业、医疗保健和工业品。长盛基金将根据十大行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成长性制定板块配置策略超配或低配,选择不同地区市场中的行业龙头企业执行投资策略。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复苏期与扩张期之间,根据2010年盈利增长预测与经济周期理论,在此阶段受益的行业有高科技IT、工业品、能源等行业。高科技板块受益于经济复苏后的企业开支增长与IT产品更新换代,工业品受益于全球产能利用率反弹和基建项目的开展,能源业的增长动力则来自于复苏的需求和长期结构性增长。”吴达如是表示。
特点三:海外顾问经验丰富
长盛基金本次聘请了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高盛资产管理担任海外投资顾问,后者在投资管理领域(尤其是量化投资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欧洲顾问市场上被3次评选为“首选顾问”。高盛顾问团队将通过控制回报预测、交易成本预测、风险预期及组合目标限制等因子优化模拟组合,定期为长盛基金经理提供境外投资备选股票池,并安排基金经理、策略分析师与长盛基金经理开会讨论基金资产配置计划与投资策略的执行。
特点四:货币篮子规避汇率风险
对投资目标的国家、地区进行分散是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吴达认为,根据人民币贸易结构来搭建一系列最优化的货币篮子组合,分散于美元系(美元、港币等)、欧洲系(欧元、英镑等)、商品系(加币、澳元等)、亚洲系(新元、泰铢等),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规避渐进式升值风险。
据长盛基金模拟测算,如果在过去5年中投资上述一篮子货币,整体组合对人民币贬值没有超过2%,而在同期,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约15%、对港币单边升值约18%。基金盈利方式篇4
这三本书中最长的一本将近六百页。《非盈利性美国的处境》这本书里包含了许多不同的专家写的关于不同非盈利地区和主题的文章(夏拉蒙编辑该书,其中的一些文章由他独创或合著)。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非盈利方面的主要概括、主要领域的调查(健康、教育、社会服务、艺术、国际信仰、宗教、拥护、基础设施、基金会以及慈善事业)和这些方面特别显著问题的处理(商业化、竞争、私有化、责任性、规范和科技)。
夏拉蒙编撰该书的目的是为美国的非盈利部门的现状提供一个实用的导向。这本书既可作为那些与非盈利领域管理层工作相近者的参考,又可作为夏拉蒙在非盈利领域所著其他书籍的对照(《全球公众社会》这本书尤为必不可少)。同时,它也将成为公共管理学硕士在非盈利管理研究方面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如果夏拉蒙的书是定位于实践,那么孚姆金的书则是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学术研究。虽然《走向非盈利》这本书篇幅相当短,但却包含了很多学术方面的信息。对于非盈利政策和管理,孚姆金作为一位受过高等培训的、通晓各种学科的社会科学家,把他所笃信的四个核心功能作为他讲座的中心部分:促进政治和公民利益、提供关键的服务、为社会企业家提供便利以及为信仰和价值的表达提供出路。
孚姆金的书内容紧凑,在某些地方有很多关于非盈利方面的良好想法,而这些想法将成为学者们的重要参考资料。另外,这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它也可作为博士学位研讨会在非盈利方面的极好课本。
《非盈利品德之路》这本书在常识上断言,非盈利组织必须提升他们的行为而并不只是筹集更多的钱,同时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高效的非盈利机构应有哪些组件?莱特用丰富的经验回答了这些问题,对500个非盈利机构执行者以及专家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报。他试图寻找到有效的非盈利组织在实践中的可辨别形式。
该书是莱特就任布鲁克斯大学政府计划研究所负责人的时候写的,它对"思想库报告"有着紧密的关注,呼吁非盈利管理者和那些寻找有效的非盈利方法的人以及他们的领导者们去研究"最好的训练",而这些人都厌倦去做这些事。同样地,这本书在非盈利计划评估或者人类资源管理课程方面可作为一种有用的辅助教材,它是对莱特的近期报告--《让非盈利运行起来》(2000年)很好的回应。
这三本书的内容相互补充,一起使用确实为非盈利管理者们、公共政策决策者们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个概要,至少涵盖了下述四个方面:(1)市场和竞争、(2)效益和责任、(3)决策和政治、(4)领导权。对照着这些书,对每种挑战的讨论都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方式,尽管这些讨论也忽略了其它一些主题,包括夏拉蒙书中很多单篇的文章(这些忽略是空间功能而非利益功能)。
非盈利和市场
关于非盈利的书籍必然谈到钞票,这是毫无例外的。而有趣的是,这三本书都更着重于赚取收入(服务的报酬)而非其它的收入来源(在这方面,夏拉蒙的书中有非常好的章节,但在个体和群体的慈善事业的现状方面它们分别由维吉尼亚·霍吉金森和莱斯利·雷恩扩斯凯所著)。
莱特报告说大多数专家们和执行者们都说非盈利必须着眼于收入的有效使用和保持偿付能力,夏拉蒙和孚姆金都表示非营利部门的现今成长阶段很大程度上是费用刺激的结果(到1993年为止的20年时间里,尽管非盈利组织从捐赠中获得的的收入从53%下降到24%,但是作为捐赠的货币其实际价值发生了戏剧性的增高),孚姆金同时又指出这类收入的来源与非盈利组织的使命--"未分配利润"--相去甚远,即应征税额更快地增加了(从1991年到1997年该方面的增长超过250%)。
尽管他们积极地将营业收入作为非限制收入的来源,但所有的作者都听到了有关过度依赖资金的警音。他们相信,为了同盈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竞争这会产生商业化趋向,这会作为一个组织的核心行为而被额外关注。用孚姆金的话来说就是,"非盈利组织的商业化进程。。。提出了关于任务一致性的重大问题"。这种假设很清晰:完成一个非盈利组织的任务和增强它的资金账本底线是两种不同的--而经常又是兼容的--目的。
尽管与盈利组织日趋激烈的竞争会导致商业化,但孚姆金对于非盈利组织面对的优势和弱势进行了有趣的讨论。一方面,非盈利组织能够利用"无贡献限制"(要求其盈利不应分配给他们的所有者)通过盈利组织所不能的方式来建立客户的信任;另一方面,非盈利组织正在经受一种自然效率方面的劣势,而这要归诸于不清晰的责任渠道,这些渠道经常不恰当地为基础建设筹措资金,却忽略了基本的问题。
在丹尼斯o阿尔o杨的文章中,夏拉蒙建立起了赚取的收入和商业化之间的最为直接的联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断言商业化会导致对非盈利组织责任性要求的增加。因而有了这些争论:投资者们日渐要求以市场上的成功作为衡量一个组织效益的证据,而非盈利组织则趋向于采用盈利组织的技巧来获得这样的成功。这样的结果是不正当的:如果一个非盈利组织的真正效益需要与它的任务一致,那么投资者所要求的业绩证明--导致商业化--实际上可能会无效或者说没那么大的效果。
有效的和负责任的非盈利
本部分提出了什么才是一个确切的、有效的非盈利的问题。在我看来,莱特的书是现行的、最有效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最好的参考书目,他的答案直接得自于那些该领域知晓最多的人:上百个非盈利专家和上百个被专家们称为"高级演员"的非盈利执行者。虽然这两个团体之间在某些有趣的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但集中在"什么是执行者们应该做的"和"专家们说非盈利组织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观点却是相互渗透的。一个有效益的非盈利组织的显著特征趋向于:
(1)与其它组织合作。
(2)使款项来源多样化、关注营业收入。
(3)衡量支出。
(4)建立公开交流的、平等的、多层次的、以团队为基础的员工大军。
(5)保持员工和董事会之间清晰、顺畅的交流和责任性。
通过这本书,莱特把他的经验结果归纳成一个论题,概括如下:第一,有效的非盈利组织应该同他们的任务相一致:他们应该"像非盈利"而非"像经商"(虽然有些地方相同);第二,有效的非盈利组织应该进行自己投资,特别在那些管理培训、行为评估和技术支持的领域;第三,有效的非盈利组织应该通过行为代码方式、最好的实践行为和统一的基准与其他的部门进行联系。
正如以上所描述的,"效益"是一个目标,它由于外界的压力而经常被要求负有责任性,这些压力采用多种形式,正如在夏拉蒙的书中伊芙琳o布鲁迪的文章所描述的那样(举例说,非盈利组织对政府、别的部门对他们的委托人和普遍公众负责)。此外,效益(虽然定义过)只是可用来说明的一方面,别的方面还包括财务的稳定性、恰当的管理方式、任务的完成和公众的信任。
非盈利组织中存在很多激励责任性的机制。例如,布露迪罗列了政府规章、私有制度和任命机制、授予人与客户行为机制,员工和自愿者的参与机制,合同资金有效性和税金支持(或者没有税金支持)机制。借助这些机制,责任性的证明通常意味着对构造行为的测量(这些书很少提到该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仅仅为了得出测量责任而进行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测量行为。一方面,绩效评估促使非盈利组织关注其成果,而不是只关注其投入和产出;另一方面,采取特殊衡量方式而产生的困扰会导致任务的偏移以及对服务和客户采取"摘樱桃"(cherry-picking)政策(即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可以随意挑选愿意合作者――译者注)。这样的操作看起来只能是在进行多元测量时是最好的。
政策和政治
政府和非盈利组织之间的关系使作者们区别对待他们。实际上,夏拉蒙参加科斯顿·格兰伯泽葛(KirstenGronbjerg)讨论会是为了总结公众和非盈利部门包括那些相关的政府基金、竞争、税收和常规政策和信仰平等组织之间关系的最重要趋势。
虽然孚姆金以一章的长度来说明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在服务传递机制上的关系,但他对这个主题最大的贡献是对公众和政治参与的讨论。他以不同的形式,从最基本的活动(建立社会资本)到细微的行为(直接的选民选举行为),描述了非盈利组织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公共部门。他关于非盈利组织政治意义的论述极大地依托于托奎威乐,罗克和其他经典思想家的思想。该讨论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读物。
孚姆金同时也挖掘了非盈利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声明不管是政治左派还是右派都不能在这方面有更强烈的宣言。实际上,不管自由党赞美它是作为一种拥护社会的载体、一个政府的合作者、一个除了盈利动机之外的领域,而保守党把它看成是一个政府的选择、一种将宗教信仰注入社会计划的方式、一种解决当地问题的策略。
这表明该区域的不同角色容纳了不同的政治信仰。由于这个原因,莱特的调查数据中一个小的人口统计细节(包含在附页中)引起了非盈利专家对平衡和发展的潜在关注。当被问及他们是怎样在政治上划分自己的,64%的专家说他们自己是"自由"或"非常自由",而只有3%的专家称他们自己是"保守的"或"非常保守"(4%的人弃权,剩下的都是"中立")。所以,虽然孚姆金指出了非盈利行为跨越了意识形态范围,但莱特的调查表明非盈利专家却与此相反。
非盈利组织领导
好的行动要求好的领导。这三本书中哪本最具有贡献意义?话题由此展开。例如,莱特在他的书中用调查结果来定义一些条款,他根据领导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来描述有效的领导。分类来说,他们是诚实、忠诚、果断、信任和感召力。谁拥有以上的所有这些特征,那么他确实会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或是搭档,朋友或者同盟)。
孚姆金和夏拉蒙都提到,优秀领导的驱动力能形成"专业化"的领导环境。这些能潜在地促使产生前面所描述过的非盈利的谬论:效益的竞争促使公司奖励实际的成效,这可能是根据该公司任务的成本进行的。
在领导关系方面,孚姆金研究了出现的非盈利企业主身份的课题。经济学家把企业家定义成那些把组织技巧与意愿、能力联系起来并去冒险的人:得到的回报是公司的利润(收入抵扣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支付)。是什么使得非盈利企业主身份这个课题变得困难?是非贡献限制。孚姆金很巧妙地克服了这个困难,声明返回非盈利本金的收益大部分都不是经济上的:非盈利企业家通常是一个社会的而非经济的现象。他从非盈利管理者、促进团体发展的志愿者、投入大量资金的信仰者和敢于冒险的慈善家的观点来讨论"社会企业家"。
结论基金盈利方式篇5
(一)资本市场筹资
1.对投资者的影响
证金公司评级资信高,有政府背景,其发行的债券和股票具有信用风险低、收益低但收益稳定的特征。对于风险厌恶、期望稳定收入的投资者,购买证金公司的股票和债券是优先选择。
2.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般而论,证金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将会使资本市场证券的供给增加,资本市场扩容会导致价格指数下跌。但在中国居民高储蓄率背景下,证金公司所发行的信用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债券和股票,可以成为居民银行储蓄的替代品。优质资产可以激发资本市场的有效需求,所以转融通业务不一定会对资本市场整体平均价格水平形成负冲击,相反,由于其特性所吸纳的新增入场资金,可能会稳定市场甚至推动价格指数上升。
(二)货币市场筹资
1.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对于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方,金融机构投资者如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来说,由于借款人证金公司的信誉级别高,其转融通业务具有市场垄断性质,该项借款是较安全的。为金融机构创造稳定收入流的同时,合理规避了资金的应用风险,符合金融机构的合理、分散化资金配置要求。
2.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中国的现状是货币市场资金盈余,资本市场资金短缺。证金公司从货币市场筹资而将资金应用于资本市场,打破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隔绝的局面,使资金能够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合理调节盈余,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同时,证金公司作为控制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源头,其授信规模能够较大程度影响到资本市场资金的规模,便于防范、控制以及化解金融风险。
二、从资金应用看转融通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对投资者的影响
1.新的盈利方式
在转融资业务推出以前,投资者只能做多。转融资业务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方式,预计市场下跌时做空,同样可以盈利。
2.风险对冲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合理配置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对冲。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做空做多方式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风险防范方式。
(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1.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转融资业务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首先,扩大了的交易量和换手率势必会增加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其次,证券公司转融资支付给证金公司的利息小于其收取客户的利息,该利息差利润占经纪业务收入的比重有逐渐放大的趋势,成为证券公司未来收入的重要来源。再次,新业务的开展有利于证券公司客户的维护和挖掘工作,这会促使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提供给客户更全面更综合性的服务。
2.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办法》规定转融资业务须在商业银行开通专用账户,这为商业银行提供了短期资金。但证券第三方存管保证金是否从商业银行转出,是否由证金公司直接掌控,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存量造成一定影响。
(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有利影响
(1)价格发现功能。在做多和做空两种势力的对比下,市场能够将更多信息融入价格。被市场低估的证券会被大量做多,而被高估的证券会被大量做空,这使得市场定价将回归到合理区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将得到完善。(2)提供市场流动性。证金公司为资本市场注入资金,资金供给的增加会产生对证券的需求,提高市场的交易金额。同时,转融资模式下的一买一卖,也必然加大市场交易的换手率,这将提高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3)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证金公司能在源头上控制资金的规模,便于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过热泡沫严重时,证金公司可以收缩转融资的放款额,减少资金供给,以缓解过热经济。证金公司可以按照资本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强度调节资金供给,也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和指示对市场进行监控,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2.不利影响
(1)降低市场效率。证金公司作为转融资资金供给方的垄断者,垄断势必会造成价格即融资融券整体成本的上升。再加上证券公司申请转融资业务时,在利率、期限等方面的谈判能力有限,是确定性条款的接受者,不能发挥市场供给需求双方决定价格的功能。(2)增加监管成本。证金公司既是融资融券市场的参与者又是该市场的监管者,参与者和监管者双重身份合一,这使得其有为了自身利益而放松监管的动机。(3)信息滞后性。客户的需求是直接反映到各家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向证金公司融入资金,是根据自己对客户融资需求的预期,而预期可能和实际情况有很大背离。预期大于实际时,证券公司要为多余的资金支付额外利息。而预期小于实际,不能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客户盈利机会的流失也意味着客户资源的流失。
总之,转融通模式的推出势必会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规避该种模式对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其充分发挥有利影响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基金盈利方式篇6
【关键词】证券营业部 经营管理 转型
截至2012年底,全国证券营业部为5263家与2009年的3686家证券营业部相比,已经增长了42.78%。经营环境的改变对传统盈利模式的挑战,使得证券业进入了一个急剧扩张的时期,证券公司的数量、规模实力和营业网点都呈快速增长态势,随着证券营业网点的开放和券商离柜开户时代的来临,证券营业部还将不断的发展。同时,随着银行、信托、信息和网络技术公司这些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和新业务方式的大量涌现,证券营业部的经营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整体低迷,在市场深幅下跌,新增开户锐减,市场资金严重不足,成交量持续萎缩的市场背景下,随着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和职能的转变,将迫使券商不断的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这样,经纪业务作为证券公司传统的主要盈利来源,在这场战争中如何确立自己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比较简单,同质性很高,竞争策略不外乎两种,一是规模扩张,二是佣金战。盈利模式的雷同及竞争策略的单一性,使得以交易通道为核心的盈利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已经势在必行。营业部作为经纪业务的核心部门,是经纪业务最基础、最稳定、最重要的利润创造者,由于市场的发展,客户投资理念的提升及多样化,营业部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必须随着市场而转型,以下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经营理念的转型
营业部的经营活动是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为广大的客户提供交易通道服务,它是证券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但证券行业长期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已经使经纪业务步入了微利时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经营理念的转型工作。
第一,证券营业部必须树立经营理念的转变,要从管理方面入手,要满足多数投资者的需求,以价值服务为核心,实现客户投资价值个性化、单一化的新型营业部管理模式。
第二,营业部有证券公司中最广泛的客户基础,在资源共享的经营策略下,应该为其他业务开发客户和综合服务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的变化,这对于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行等业务部门愈发重要;传统的通道式必须转变为多元化、综合化的,为公司固定收益、投行业务提供相应客户资源,为各项业务构筑强大的销售平台。
第三,由于营业部是证券公司最前端的展示窗口,无疑它是与客户最紧密接触的部门,也是最了解客户需求的部门。因此,营业部的管理者应该从原来单纯执行总部的销售任务,转变为给公司其他业务部门提供新的客户资源,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要整合营业部的各种资源,转变经营理念,由被动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主动的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是每个营业部老总面临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二、营销理念的转型
粗犷式的人海战术的经纪人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营业部的发展。构建起适应自身特点的营业部营销体系,是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投资、咨询服务的需要,也是营业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全面提升管理品质和档次的需要。要以为客户提供比竞争者更好的服务为着眼点,依靠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流程及人员为支撑的营销体系,即多样化的产品,细分的价格,积极的促销,精干的人员,精准的过程控制,良好的客户服务态度。营销不是点和线,而是体和面,是一个管理体系,一个具有良好营销机制的公司,必须紧跟时代的营销步伐,根据自身的战略机制和价值创造原则做好以下转型:
(一)培育长期持续合作的战略伙伴
重点开发企业类型客户,即战略价值型客户,营销服务应当与该种价值取向型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发展保持同步。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既是证券公司经营之本,也是思想、行动之先导。证券营业部只有真正领悟和意识到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提升对投资者保护工作的认识,才能树立客户至上经营理念,实现营业部持续发展。
(二)营业部的促销活动可以从多方面展开
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某些知名经济学家和股评家的市场影响力,以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扩大市场影响。将一些著名的专业投资咨询公司请进来,以工作室、投资沙龙等形式,来提高信息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针对营业部所处地区的情况,有计划地组织人员深入周边的居民区、单位进行有目的的宣传活动。例如利用在居民区与社区共同联办证券文化园地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券商的社会影响力,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性的活动,广交朋友,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三)要争夺和占有客户资源,就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将营业部的核心职能,由经营业务的经营场所,转变为客户资源开发,服务和管理中心
业务流程再造的首要环节是员工思想观念的改造,要在员工中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员工必须时时刻刻盯住客户,关注客户,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营业部新的业务流程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最前端的市场营销和客户开发工作,核心职能是引来增量客户。这是直接面对市场、争夺客户的工作,是营业部取胜的关键。第二是对客户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核心任务是对存量客户的服务,这是业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第三是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和咨询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系统的总体维护主要依靠总公司和有关职能部门,但是营业部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其核心职能是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工作平台,实时的对近期影响证券市场的财经新闻全面深入解析,剖析市场走势,点评重点行业和最具潜力的品种,提供最及时、最专业的投资资讯。可以依托总部强大的咨询实力以及营业部的咨询力量,为投资者不定期地发放投资策略研究、市场热点板块评析、上市公司研究、行业分析、基金研究、专题报告、债券与金融衍生品等投资咨询类产品;第四是经纪业务的具体操作环节。这是营业部传统层面的工作,要在高效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工作流程的四方面要相互衔接,做到开发新客户,不忘服务好老客户,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客户资源开发和管理系统。
(四)证券公司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挑选,对于有潜质的人才要舍得投入,大力培养,对员工要实行定期培训、学习,以提高其业务素质
激励管理机制与营销的成功密切相关。证券营业部的价值依赖于人去实现,重视发挥员工的价值,通过不间断地,系统地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把营业部培养成一个学习型团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定期进行内部研讨,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支持,使员工能够熟练地、有理论根据地对客户进行投资指导。员工的素质过关,客户才能满意。而提高员工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通过强化学习,逐渐用本公司的优秀文化来武装员工的头脑。营业部每周定期定时招开10分钟的晨会,让每一员工在开市前就能快速掌握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的大量信息,为投资者服务。同时收市后集中一小时进行业务学习,强化其业务知识和能力。
2.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把握两方面:一是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客户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二是如何针对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顾问式服务,把投顾业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要求员工对新兴技术、新业务、新平台、新方法要及时学习并掌握,融会贯通后充分发挥应用,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平台。
3.增加实质性员工激励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的营销奖励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并带动员工及其周围人群或客户积极开发增量有效客户,并拉动交易频繁度。
(五)实行重点客户负责制和客户终身制,从而将营业部有限的资源优先服务好
对营业部最有价值的客户群,将营销人员同客户的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面对目前新的形势,有必要全面深入地探讨构建起营业部的营销体系,借此提升营业部的服务质量和实现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三、客户服务理念的转型
以往的客户服务一般都是按照资金量或者交易量的多少来划分客户,这种只针对客户显性价值的分类显然太过简单,无法根据分类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应该从关注客户的显性价值转变为关注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回报总和,因此,我们应该着眼关注客户的显性价值、潜在价值和成长价值的总和。继续深化客户细分,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和客户价值分析体系,提供客户信息收集质量。
第一,应该树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在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基础上,再针对客户的自身特点,去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实现量身定做差异化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考虑各证券公司在整合和压缩有形证券营业网点的同时,加大以网上交易为主的非现场交易拓展力度。营业部层面也应该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营业部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QQ群、微博、网络朋友圈子等方式提供更多样的虚拟交互方式贴近客户,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实时了解客户投资理念状况,了解客户实时需求,从而提供相应的点对点和点对面服务。
第二,现在大多数营业部还停留在新开户的挖掘上,而忽略了对老客户的服务和潜在价值的挖掘上,一旦客户开户,销售人员立马转向新的潜在客户,而营业部在客户服务上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客户体验上非常差,甚至很多客户开户之后,并不知道营业部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证券营业部对客户提供的服务不仅是为了满足客户买卖证券的需要,而且是一种包含文化价值在内的高品位、高层次的享受。在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咨询活动中,可以对证券品种进行筛选,定制出多种组合,如短线组合,中线组合,长线组合,以及激进型,稳健型,投机型等组合,还有不同证券公司的品种的组合,如股票,债券,回购等混合组合等等,供各种类型的客户进行投资选择。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客户需要的证券咨询,上市公司财务资料以及各类预警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从而提高客户对营业部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四,进行客户价值关注的转变,实行差别定价,对于不同类别的投资者制定不同比率的佣金制度。以往的客户分类一般都是按照资金量或者交易量的多少来划分客户,这种只针对客户显性价值的分类显然太过简单,无法根据分类对客户进行有针对的营销。应该从关注客户的显性价值转变为关注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回报总和,因此,我们应该着眼关注客户的显性价值、潜在价值和成长价值的总和。继续深化客户细分,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体系和客户价值分析体系,提供客户信息收集质量。
第五,对于证券营业部而言,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如今客户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服务标准的要求也相应地不断提高。证券营业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高度竞争的证券行业要生存和领先,必须两眼紧盯客户服务。如果营业部客户大多为业余投资者,工薪阶层和上班族占有相当的比例,就需要耐心认真地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有相应的服务措施和服务手段,通过提高信息咨询服务质量给投资者以正确的引导,提高投资者的分析判断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以赢得更多投资者的信赖。此外,核心客户往往是为公司贡献最大的客户,因而对于核心客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与客户进行感情交流,如节日联谊、客户回访等,对大客户进行定期的感情沟通和投资辅导,全方位保持客户的稳定,同时采用电话联系,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定期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客户的了解与沟通,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总之,在客户服务理念上,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盈利为目的,主动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客户需求为产品,从而改变我们往往销售的产品不是客户需要的局面。
四、经营模式的转型
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转变,由于成本的控制和营业部人员专业水平等的限制,势必要求现在的营业部从大而全到小而精的转变。传统的一个营业部,从场地租金、人力成本、系统及机器的投入都是非常庞大的,但毕竟他们受制于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单独完成从产品开发、销售的整个过程。因此,资源必须倾斜,由总部集中所有的资源来完成。这就是大总部小营业部的概念,而营业部应该集中自己的优势去重点的发展专项业务。
第一,营业部由交易通道向金融超市转型。佣金市场化及进入壁垒不断降低使营业部作为交易通道的价值迅速下降,而客户对交易的个性化要求却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营业部由传统的通道提供者转变为投资者提供综合性服务。通过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来识别有价值的客户,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经纪业务一直以交易通道为核心,为股民提供场地服务,辅以信息咨询,随着网络交易的发展,场地交易量日益减少,券商的坐商方式却不能及时转变,明显不适应客户需要。所以拓展网络交易客户维护工作,和网络客户信息个性化推送工作,将会对增加客户交易频度及其提高营业部客户黏性有较大帮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经纪业务的拓展模式将出现一个与其他行业、企业联盟共同成长的新趋势,证券经纪公司要尽可能地与银行、电信等存在潜在投资者客户群体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与其他行业或金融业中的银行、保险、信托相比,证券公司的专业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证券投资能力,二是证券承销能力,这些都直接反映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因此,证券营业部的业务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依托总部研发的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创新上。
第二,随着非现场业务的放开,营业部的销售重点应该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转变,由于这些城市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普及率很低,存在许多的潜在客户群体,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其次,随着离柜业务的放开,极大的方便了客户,使得未来的竞争更大,更残酷。因此,在向外挖掘新客户的基础上,如何守住自己手上的一亩三分地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要努力增加客户对证券公司,对营业部的粘度,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服务、品牌的认同度,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进一步完善服务渠道和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覆盖面,已经成为经纪业务拓展的主要途径。
第三,在营业部普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在,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压缩经营面积,减员缩支来实现增效维持局面了,要从证券公司层面实行“顶层设计”来整合全体营业部,构筑以营业部员工及其现有客户为基础的人与人的网际网络资源,以信息化互联网为通道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和专业化的投顾建议,更利用移动互联的便利性、交互性和实效性的优势,对客户提供实时的定制化投资方案。(如:设计出假期休息日或针对不同需求客户定制多样比的股票、债券、基金、回购及其他理财产品组合的投资套餐),逐渐树立投资者与券商相互信任的品牌平台,做大做强整体公司形象,从而也带动全体营业部的收益提高。
第四,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产品的创新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这些都需要营业部的员工保持高度的重视,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懂得产品的内涵,才能真正为客户介绍和讲解产品的知识。
五、经营产品的转型
虽然传统业务的服务内容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盈利方式却需要与时俱进。券商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重服务职能,轻通道职能。如承销业务,券商除了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承销业务的资格外,还应承担设计开发各种融资产品的职能;其盈利方式不再依赖于过去的关系资源,而是通过服务客户的品质来吸引客户。在经纪业务中,券商除了拥有交易通道的专属权外,在二级市场中还应为客户交易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
第一,自营业务的盈利离不开高抛低吸,但盈利思路却是不断变化的。传统的盈利方式主要以资金推动为主,配合板块的概念或者上市公司的题材炒作推高股价的庄家行为,其投资手法以集中投资、重点持仓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这种盈利方式逐渐受到唾弃, 价值型投资理念和机构投资者间的博弈成为主流。对于资产管理业务,应该摒弃借钱炒股票的操作本质,成为真正的金融中介,收取管理费,不承担资产损失风险。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战略咨询、投资顾问等具有较高稳定性的服务收费型创新业务,降低传统的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发行承销等易受股市周期的影响,加强证券业与银行业、保险业的合作,积极拓展新的金融产品。
第二,在证券营业部的传统经纪业务——通道业务受到了低迷市场的残酷打击的时候,很多营业部把目光转向了中间业务,而金融产品的代销无意成为了许多营业部成功的突破口,如基金、债券、理财产品,特别是前两年的基金代销,使一些营业部尝到了甜头,营业部通过基金销售的手续费养活了员工,用基金分仓保住了营业部的盈利。尽管后来股票型基金的代销也随市场持续走熊重新跌入了低谷,但大家对探索中间业务还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分的自信。这种营业部的典型代表为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华夏证券的基金综合超市,另外还有比较有特色的华泰证券等,基金的代销不仅使公司的经纪业务占比不断上升,甚至后来已经做出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很多基金公司抢着要他们代销,而老百姓也瞅准了他们。
第三,因互联网经济的推动和发展,同时派生出强大的移动互联信息平台,信息的分享和传递变得更随意和高效,银行、保险、证券业等金融的网上业务开展,也使得资金的流动性更为便捷快速高效,从而也使客户对资金利用效率的高效和高收益也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准,进而客户对投资因为高效信息化分享带来的风险加剧加快也需要更贴身及时的警示。以此相呼应的也需要催生出具有实效、便利、可靠、的交互性投顾平台,及其专业化的信息获取平台,由此为原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单一的情况开拓了转变的契机、提供了渠道,为证券公司营业部对不同客户实现高附加服务创造了条件。为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找到了出路。但此平台的建立还需要证券公司整合资源后成为营业部强大后盾后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对公司员工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公司建立统一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员工产品培训计划。
六、结论
证券营业部的转型要从经营理念、营销理念、服务理念、经营模式、产品营销等方面去研究、探讨,只要坚持不懈地在这条路上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终能实现卓越营业部的理想,才能使营业部得以生存与发展,并成为证券公司的利润中心,使证券营业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基金盈利方式篇7
美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lnvestmentTrusts,简称REITs)是根据1960年《房地产投资信托法案》的规定,按法人形式组建而成的,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其他国家多是从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处在运作之中的美国REITs大约有300个,管理的资产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约占纽约证券市场市值的5%。
6大优势
REITs虽然不一定总能缔造高于债券的收益率,但却能持续地实现较股票高出300-600个基点的回报,其独特的投资优势是美国人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认购金额低
REITs的每股最低投资额只需10―25美元,且对持股数量没有限制,既可以只购买一股,也可以拥有数股。REITs所有的股份都一样,没有普通股优先股之分,且都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转让。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REITs在承担有限责任的同时,可间接获得大规模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分享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风险较低
REITs是分散化了的房地产资产组合,基金单位可以转让和上市交易。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只能投资于固定单个项目,而REITs可以投资于不同的项目,可选择不同地区和类型,回避风险的能力较强。投资REITs与投资股票型基金的情况相似,比投资单一股份更灵活、风险更分散。对于那些不善于经营股票等金融资产且对未来现金支出又不确定的人们来说,投资REITs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流动性较高
房地产属于不动产,其流动性较差。投资者直接投资于房地产,紧急变现时往往不仅在价格上不得不大打折扣,而且一般要全部出售(如一间房子,要卖就得全部卖掉)。当投资者未必需要那么多的现金时,销售的难度就更大。投资于REITs,这些麻烦就不存在。REITs是一种房地产的证券化产品,通常采用股票或受益凭证的形式,可以使房地产这种不动产流动起来。REITs股份基本上都在各大证券交易所上市,与传统的以所有权为目的房地产投资相比,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处置所持REITs的股份,具有相当高的流动性。
税收优惠
REITs的税收政策也吸引了众多投资人。REITs在税法上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根据《1960年美国国内税收法案》规定,REITs至少须将每年度盈利的90%以现金红利方式回报投资者,无需缴纳公司所得税,这就避免了对REITs和股东的双重所得课税。此外,投资人可以通过提高REITs的负债率和降低房地产资产折旧年限等方式来实现REITs的“账面损失”,这样就可以降低其应缴纳税收的基础。通常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是将每年盈利的大部分以现金红利方式回报给投资者,再由投资者自己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REITs所发红利特别高。
REITs最吸引之处,是定期的股息收益相对优厚。从历史上来看,REITs的年收益率通常为10%~17%。这一方面是REITs的收入以其所持有房地产的相对稳定的租金收入为主,波动性小,另一方面也与美国政府优惠的税收政策有关。
专业化管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REITs所募集的资金大多委托专业的管理公司自主管理、集中管理,管理人员为有经验的房地产专业人员,他们擅长于股市运作,时刻关注收益率变化,制定最佳的投资策略,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透明度高
大部分REITs属于公募性质的投资机构,受到第三方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些监督者包括独立的受托人委员会、独立的审计师、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投资分析师。另外,随着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REITs市场,公众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REITs运作的透明度越来越高。
6大风险
虽然REITs具有如上所述的优点,但是其缺点和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市场风险
上市交易的REITs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者交易REITs时,同样面临“高买低卖”的风险。总体经济、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均会影响REITs收益的稳定性。特别是利率因素的变动对资金投入巨大的房地产业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来说,如果长期利率越高,表明房地产投资的机会成本越大,因而房地产投资会受到抑制,REITs的价格就会下降。即利率与REITs的市场走势成反比。
管理风险
REITs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美国法律允许REITs进行债务融资,这就意味着利息支出。因此,债务融资比例的高低也影响REITs的收益率。
此外,利益冲突问题也不可避免。一般情况下,投资银行与房地产所有者共同设立一个REITs,然后通过向公众募集资金,用于收购房地产所有者或其他人所持有的房地产。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房地产所有者、投资者、投资银行等众多当事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
房地产质量下降风险
与一般的金融产品不同,REITs基于不动产投资,除了折旧以外,有形资产可能因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而遭到损坏。购入房地产质量的高低以及经营期间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REITs收益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法律和政策风险
法律和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房地产价格,从而影响REITs的收益情况。如果REITs投资于国外房地产,那么该国的汇率政策、税收政策、会计制度、宏观经济政策和政治环境都会影响到房地产价格,从而影响REITs的收益情况。
筹资风险
根据法律规定,REITs收入的90%必须分配给股东,其留存收益极少,缺乏扩张和成长(一般来说就是购置新的房地产)所需资金。这种法律环境下,REITs被迫通过在资本市场(公募和私募)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进行融资。房地产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REITs无法截留足够利润用于发展,这一限制条件使REITs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度提高,容易受到融资环境变化的影响。
流动性仍然不足
尽管相对于直接投资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投资REITs的流动性已经大大增加,但是由于REITs的数量和市值规模相对于一般公司的股票来说还是很小,这从根本上限制了REITs的流动性。基金盈利方式篇8
国际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保赔协会和保险公司,正在以收取固定保费的方式承揽本来是由专业船东互保协会承保的保赔保险业务。例如美国保赔协会、船东保赔协会和韩国保赔协会、澳大利亚QBE保险公司和荷兰Raest 保险公司等,我国的“中国船东保赔协会”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在尝试这种承保方式。
一、国际船东互保协会性质在改变
对于国际间保赔协会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下述两点:
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协会的性质早已经在发生变化。
据我们对船东互保协会历史的了解,之所以出现船东互保协会,是由于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船舶对第三者责任的风险,于是船东们组织起来成立以全体入会船东共同的、互助性的和非盈利性的协会,称之为“船东互保协会”,来承担船东的第三者风险。
但是经过200多年的变迁,目前国际间的保赔协会早已经蜕变为由少数人和少数船东掌控的协会,对大多数船东来说他们的船舶入会与加入商业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部分商业保险公司也开始承保船东的保赔险业务,或单独承保油污、沉船打捞和船员人身意外等的风险。
二是,收取固定费率的真实意图。
由于入会的大部分船东特别是外国船东和中小船东,他们对协会的经营和管理并不清楚,也无法干预,纵然协会的赔付基金一直在增加,船舶的赔付率并不高,船东们还是不得不承受每年费率的增加Rate Increase和支付年终普遍增加的”追加保费” Supplement Call,还有如果离开协会需要支付的“离会费”Release Call。
现在,协会美其名曰为减少船东支付年终追加保费和支付离会的费用,而收取固定保费,为船东带来利益。但是笔者认为协会不以船舶赔付率的高低来调整下一年度的保费,而采用固定费率的做法,其真实目的还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将对几百年来船东们为抗衡商业保险公司的努力付之东流,彻底违背了船东互保协会的互助性和非盈利性的根本原则,使协会演变为与商议保险公司无异,最终使保赔协会日趋衰亡。
二、国际保赔协会积累的巨额赔付基金究竟是归属于谁据有关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国际保赔集团2008年保费收入2 573 400 000美元,保险索赔2 216 100 000美元,协会储备基金2 222 400 000美元,集团总资产9 524 400 000美元。
按传统,协会的性质是互助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组织,其积累的赔付基金属于全体入会船东所有,如果赔付基金不足时,就要向所有会员追加保费。但是,协会的赔付基金究竟是足还是不足,一般船东是很难了解到的。还有,协会为了提高最高赔偿额,如现今按不同险种能达到5亿-10亿美元不等,从而把赔付基金搞得越来越大。
这巨额的赔付基金究竟是应该被看作是属于所有入会船东的,还是属于部分船东、有关经营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如发起单位)的?还有,究竟协会是如何经营管理的,有关方是如何从协会的赔付基金中获得收益的,这更是重大的商业秘密。就拿我国“中国船东保赔协会”来说,协会多年来积累的巨额赔付基金究竟是属于全体入会船东的呢,还是中远和几家发起单位的呢?还是他们每年在分取红利?这恐怕是所有的局外人都无法搞得清楚的。
三、对我国保赔协会营运和管理方式的探讨
在我国《民法》、《公司法》、《保险法》和《海商法》等有关法规中,基本上未提及保赔协会的事,也没有一个法规就我国船东互保协会的法律地位和经营原则有过任何规定,因此“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中船保)参照国际船东互保协会成立初期的原则,同样自称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团体组织。
1. 笔者认为我国保赔协会可以有以下几种营运方式
(1)保持协会的互助性
我国现有的也是唯一的一家“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享受民间组织待遇的。为积极发展我国的航运业和大力支持民营船东的发展和壮大,新组建的协会应该继续走互助和非营利的模式来经营管理。
(2) 收取固定费率
随同国际间协会的变化,协会可以参照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收取固定费率,但协会一定要严格掌握以入会船舶前五年的赔付率,来调整下一年度船舶保险费的原则,以利于协会和船东的双赢。
2. 我国的税收问题
由于国际间大型保赔协会都在避税天堂注册登记,从来不支付任何税收,因此他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经营管理方式。然而,在我国,如果协会以互助和非营利方式来经营协会,则可以等同于一般的民间组织,不用缴纳任何税收。为积极支持协会的成长和发展,与其他民间组织一样免除政府的一切税赋与国际保赔协会处于同等地位。
3. 对协会赔付率的要求
无论协会采用何种经营模式,规定协会的总体赔付率保持在55%~60%,年盈余和赔付基金的积累不得低于10%的保费收入。
4. 对入会船东和协会创始人的回报
协会对保费收入、自有资金和赔付基金,通过妥善安排资金的运用,以获得合理的收益。到年底时,协会核算出净利润之后,对当年的保费收入,按每一船东缴纳保费所占有的比例进行分配,返还给船东,而且不受当年赔付率的影响。 对协会的自有资金和历年积累赔付基金的投资收入,仍然计入赔付基金之内,使协会的赔付基金能不断地保值和增值,使发起单位从中获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创装修公司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