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营困难,我该怎么办的公司寻求高招,怎么走出困境?

企业家往往被认为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经风雨,见世面,能扛事儿。尤其是电视剧里的霸总给我们的印象更是,他们聪明、坚强、理智到冷酷、总能化险为夷,每天过着呼风唤雨、风光无限的生活。实际是怎样的呢?任正非说,自己曾经常常半夜醒来,一想到每个月要发5个亿的工资,就直冒冷汗。雷军在创业领域算是常胜将军,在外界看来简直人生开挂, 但在2022 《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年度演讲上,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遇到的产品失败、业务崩盘、公司差点关门的困境,说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甚至想转行去开酒吧。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近日在与张朝阳的直播中更是表示,自己有过狂躁症,有一次在国外出差,站在20层楼看到打开的窗户,一心想跳下去。但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孩子,知道自己不能跳。润泽园学员林思萍临危受命,2021年接手贵人鸟,经过努力带领企业走出了泥潭,被称为是“救火”成功的“创二代”,但他却将那段时间称为“最痛的时刻”。回首刚接班时候的情形,他说,当时自己其实是非常迷茫的,由于自己多年来一直从事的是金融方面的工作,对实业了解甚少,虽然也知道公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真正要去改善和突破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当时很多东西我自己都不懂,却还要作为一个掌舵者去带领大家前行,引领企业往前发展,真的是非常彷徨和无助,这种迷茫,让我很焦虑、很痛苦。”他说。优秀的企业家尚且如此,在疫情反复、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中小企业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有人说,人一旦选择创业,便意味着终生将与压力、竞争、劳累、焦虑结伴而行,再也不得轻松。经历困境承受压力似乎是创业者的宿命,有人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但也总有一些人能跨坎坷,把泥坑化为台阶,成为佼佼者。为了让大家近距离学习成功企业家是如何摆脱重重困境、化蛹为蝶的,近日,在润泽园举办的“2022中小微创企业学习会”上,特意邀请了数位企业家真诚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讲述他们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曾踩过的坑、遭遇过的困境,以及又是如何走出来的,以供正在困境中求索的创业者参考。2022中小微创企业学习会没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创业学习会上,参与分享的有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多位企业家,他们遭遇的困难各不相同,但曾经彷徨、痛苦、无助的心情却是相同的,甚至有的企业家一度还想过放弃企业、放弃自我。年轻企业家陈金洋就曾为自己设计过创业生涯的“落幕”;贵人鸟新掌门林思萍本是条件优渥的富二代,但临危受命,一个月暴瘦了十几斤;大众印象中一向披荆斩棘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少春,竟然也曾愁的睡不着觉,我们具体来看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陈金洋曾经是生活里的佼佼者,大学时是学生会主席,毕业后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考上公务员,可谓少年得志。就在他要上岗之际,遇到了一个人生贵人,建议他去南方闯一闯,这一建议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路径,当天他就带着400块钱南下,原计划是在教培行业创业,但在租房子的过程中发现当地中介非常不专业,从中发现商机,就改在房产中介创业了。一开始顺风顺水,不到10年就拥有了120家店。就在他春风得意之际,一家大型同行业公司进入当地,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持市场份额,陈金洋决定一边快速扩张门店数量,用规模上的绝对优势争取获客量,一边开设大型门店,擦亮企业在本地的招牌。另外,他还决定投入资金研发自己的系统。但同时投资几个项目导致公司现金流吃紧,为了填坑,陈金洋又上马了当时火爆的装修代售服务,想借此赚一笔快钱。但一场始料未及的危机打乱了他的计划,受当地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风云骤变,房价大跌,陈金洋的公司也遭受了巨大亏损。2022年9月底,公司陷入绝境,账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一连几个晚上他都睡不着,就一个人爬到城内山上最高的一个亭子里坐着,回想自己的经历,2009年8月刚到常熟的时候,也坐在同样的这个地方,那个时候意气风发,往下看整个城市万千灯火,就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一份基业。十多年过去,有些地方做对了,有些梦想也实现了,但究竟是哪些地方做错了,让公司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导致自己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将失去,一无所有之后还有可能要负债累累。坐在那儿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陈金洋想通了一个道理,如果自己对团队没有价值,那么自己出局或者说落幕就是对团队的一种贡献。如果说自己创造的这家企业对这个社会没有价值了,那么这个企业最后倒闭、退出竞争舞台,也是对社会最后的贡献。想明白之后,9月27日,陈金洋安排了公司团建,“在团队的眼里,这就是公司举办的一个活动,大家都玩的很开心,但对我来讲我特别清楚,其实我是在给自己的这份创业画一个完美的句号。”陈金洋说。就在陈金洋不堪重负,做好了退场准备的时候,远在泉州的另一个年轻人林思萍也陷在痛苦中。2021年7月,林思萍从父亲手中接过企业管理权,但与别的“二代”接手的都是父辈交接过来的发展平稳的企业不同的是,林思萍接手的是破产重整后拥有一堆问题,亟待解决和改革的企业。而林思萍留学美国,学的是金融,毕业后积累的也是金融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做实业没有任何经验,加上前期和父辈沟通的断层,一些想法和建议落不了地,导致信心缺失。交流会上,林思萍回想接班前后的情景说,由于自己一直从事的是金融相关的工作,早期也觉得做实业太苦、太累了,从来没有要接班的想法。而且他的状态也并非外界认为的气定神闲、力挽狂澜,接班前企业危机也给他思想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当年我们企业一开始陷入到债务危机的时候,可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一样,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而接班后,由于对实体经济的不熟悉,林思萍又陷入了具体工作的惶恐中,“一筹莫展,核心还是我在很多方面不是那么专业,不管是在商品、零售等等方面,我都知之甚少,在没有那么专业的情况下,只知道公司有很多问题亟待去解决,但是如何解决,没有抓手。所以,这种迷茫,会让我很焦虑、很痛苦。”他说。以上两位年轻企业家都涉世不深,如果他们遭受的困境和痛苦还可以归因是经历的风雨不够,那么经历锤炼,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再也不用经受这种痛苦煎熬了呢?徐少春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企业家没有一刻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徐少春徐少春在九十年代初创立金蝶,而后带领金蝶成为首家在海外上市的软件公司。发展至今,金蝶先后经历过三次转型,经历过从高峰到低谷的艰难时刻,也有过涅槃重生后的高光时刻。尤其2012年那次,公司遭遇了空前的发展难题:员工达到1万余人,人力成本不断攀升;外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公司随时可能被时代抛下,徐少春想寻求变革,却遭到高层反对。外忧内患,他格外孤独,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回到家中,想如何摆脱困境。时隔十年,再谈到这一历程,他仍感慨:“小有收获,但也伤痕累累,背后的焦灼苦楚,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是什么帮他们熬过人生的“至暗时刻”?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那么,这几位企业家是怎么做的呢?陈金洋给自己想好的结局是,如果在10月7日之前自己还解决不了资金和现金流的问题,就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选择一个有能力并且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跟自己大体一致的企业,把公司1600多万的应收账款包括一个完整的团队,交接给这家企业。自己一人把公司所有的窟窿全盘接过来,这也是自己能为公司和员工做的最后的事情了。陈金洋就在陈金洋措辞怎么跟员工摊牌的时候,命运的转折却发生了,团建那天陈金洋突然一下子接到了八个电话,其中七个是供应商打来的,有的是常规的打款,有的则是知道陈金洋遇到困难后,不但提前还款,还比平时该打的数目多打了几十万,还有一个电话是律师打来的,告诉他,跟某房地产公司打了一年的官司赢了,有80万的赔款将到账。“这个官司拖了一年多,我都没指望它在什么时候有结果,但没想到就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它却意外赔钱了,这真的是一个意外。”陈金洋说。账面一下子有了370万,公司危机就这样暂时化解了。这一转变看似特别戏剧性,全靠偶然,其实不是,这里面有因有果,首先是你心里有员工有客户甚至有接手的企业,陈金洋就算准备退场时也从没先考虑过自己,没想过给自己留退路,反倒是想自己承担下所有债务,让接管者好轻车上阵,让跟随自己的员工有个好前程。当然,当时的陈金洋未必意识到自己的这一做法实际是践行了“存大我去小我”,做到了无我自然就吸引贵人相助,结果真的是至诚如神,在他最难的时候,除了供应商伸出手拉他一把,银行也主动递来了橄榄枝,愿意贷款给他。靠着这几笔钱,陈金洋和他的公司逆风翻盘了。看上去陈金洋命运的转折来的特别偶然,靠的全是运气,其实每一个企业家的运气里,都藏着你平时对员工的态度,对客户的态度,你展现给银行的努力姿态和诚信的品质,以及你的境界和格局。当然,陈金洋没有迷恋这份“运气”,他开始静下心来认真盘点自己的失误,盘点之后他发现自去年踩完三个坑之后,自己的路越走越不对,“我发现我不能再用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了,我的方法好像总是一个坑跳第二个坑,第二个坑跳第三个坑。所以,我就立马联系了朋友郎朗总,说想跟她一起学阳明心学。其实我2017年、2018年就学过,那个时候也知道这个东西是对的,但还不十分相信,所以就放弃了,这次我就主动跟郎朗总讲,我说我一定要学,我发现我的问题可能只有在这个课堂里面能得到解决。”林思萍困境的转折则来自在润泽园持之以恒的学习。2021年的8月份,他先是参与了一次为期一周的企业二代的成长营,由于成长营里全是企业二代,大家学历、经历都很相近,沟通非常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二代们面临的困惑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之后同学组织了去贵州龙场,然后他又去践行经典有体会的公司研学,意识到通过学习,真的是可以改变一家企业的发展方向。“那次成长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得的经历。”他说。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正式地踏入了学习中华文化的大门。而真正找到方向则是在2021年10月份,他带领高管团队到北京润泽园参加了三天的战略学习会,学习会上他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和团队一起思考企业战略十年;第一次思考老师讲的找到一群人,并深深地爱上他们;也是第一次和团队制定了公司战略创新的初步方案。“在那次学习会之前,我一直认为每个行业和每个企业的背景不一样,很难共通。但是当我听到老师讲到使命引领、哲学护航、战略创新、机制保障的时候,我突然间就明白,很多企业是不同,但是整个企业的经营逻辑上是相通的,那个时候我就像心中有一盏灯被点亮了。后来我们又制定了‘走起来’战略,一下子就有了方向。”“走起来”战略是林思萍和团队对中华文化的学以致用。根据计划,他这个“新官”开始巡店走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很多店长、店员以及代理商的沟通,林思萍深受触动,感受到了力量。其中有个店长让林思萍印象深刻,她一见到林思萍就非常激动,一直抓着他的手,聊她是如何一个人从外地来到这个城市,如何从店员成为这家店铺的合伙人,又是如何从一个单身的小姑娘到现在结婚、生子,并且在当地买了房买了车,今年终于能够把父母接过来,和她一起生活。“听完她的故事之后,我非常受触动。因为这样的店长、店员我们全国应该还有很多,这群人在企业面临危机的时候没有离开,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和企业共进退。他们的这份坚持,让我很受鼓舞,我没有理由辜负他们,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雄心。”感受到使命后,林思萍对于接班这件事的看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是被动接班,但是现在他说:“我看到这样一群人,深深地被他们触动,我心中生起的使命感,促使我一定要把这个企业做得更好,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两位年轻企业家对困境的改变主要来自外界的推动,跟他们不同的是,多年来一直精研阳明心学的徐少春,化解困境的力量则更多的来自古圣先贤,求诸自己的内心。他认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很大的能量和智慧,只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宝藏,力量就可以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他回想2012年那个艰难的时刻,就是因为突然悟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信念、坚持信任、坚持行动),一下子让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力量。“那时候我还没开始学习阳明心学,也不知道阳明先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句经典,等后来学习阳明心学后才发现自己那时候其实算是龙场悟道了。现在通过学习阳明心学之后,我更加有了自信。所以,未来无论多大的困难,我相信我都能够迈过去。”他说。谁都可以诉说委屈和软弱,唯有企业掌舵者不可以有人说,中国企业家可能是最累的一个群体,尤其是第一代创业者,他们大多是工作狂,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作息不规律,长期高负荷工作……但即便这样努力,有时候企业还是会陷入各种困境,那么,企业家应该怎样看待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这些困境呢?我们对学习会上金一南教授和成功企业家的建议和经验做了归结。首先,客观看待困境,企业家就是注定与困难和压力为伴的,但是,是把这些困境看作深渊还是看作成长机会,更多则在自己的心态。对待困境的看法不同,对自己的反作用也不一样。林思萍刚接班的时候,面对困境,充满迷茫,经常在办公室里消耗时光。但经过一年中华文化的学习,和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功后,妻子潘冬旎发现在他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心态的改变,她说“现在企业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面对,但很多时候他会说,我们今天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难,都是我们成长自己和帮助企业成长的机会。”而且对企业成功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对企业成功的定义不是来自于利润,更多是来自于成长。”潘冬旎说。林思萍、潘冬旎当然这种转变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那如何完成这一成长呢,徐少春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年轻企业家,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心性、心灵品质,他说:“我也是从一个中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我深深懂得中小企业家对成长的渴望。但怎么成长呢?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只有我们的心灵品质提升了,我们才能看得更高、看得更远。心大了,事儿就小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困难,对我们来讲也就都不是问题了。”其次,企业的掌舵人在困境中一定要把持好自己,切忌发牢骚。金一南教授认为,困境对企业家最大的损害其实是形象的损害,“遇到困难‘肩膀头子不硬’,不敢担当,可能企业没倒闭企业家形象先毁掉了。”他说。因此他在《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解读》中一再告诫企业家们,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作为掌舵人,一定要有把持自己的能力,切忌牢骚满腹,“你有苦,甚至你的苦比员工的苦、比管理者的苦、比管理层的苦都要大得多,但他们发牢骚可以,你不行!这是企业家必须具有的担当,因为发牢骚除了扰乱军心、降低士气,起不到任何效果,还容易闹得满城风雨。”他说。再次,企业家注定是孤独的,战胜困难的力量不是外界赋予的,一定是来自自己内心的内驱力。学习会上,无论是专家还是成功的企业家都一致认为,作为企业家,真正危机到来的时刻,谁也帮不了你,关键是你自己能不能产生内动力。“如果你的能量都得靠外界赋予,跟一台电动车一样,电跑光了就必须得有充电桩充电,充上电才能重新启动,那不叫企业家。企业家一定要自己产生内在的精神力量,首先把自己撑住,才能撑住整个企业。”金一南说。而且,他认为企业家不但自身要具有精神力量,还要以这种力量去激励整个团队,共同前行。他说:“危难时刻,这点非常重要。”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创业更是如逆水行舟,成功企业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逆境中所经历的所有挫折、痛苦和失败,都将成为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成功的台阶,所以希望大家都正视困境,甚至感谢困境。
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两边的商户贴着“转租”“转让”的字样,大多数都是因为疫情而不得已关门的。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在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会遭遇着怎样惨烈代价。企业管理者,又会承受怎样的巨痛,才能挺过疫情。有一个关于涅槃重生的美丽神话:传说中的凤凰,是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幸福安康。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当下,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还有更多的徘徊于生死之间。面对疫情,挺不住,就是死亡,挺过去,就是重生,危中生变,就可能涅槃重生。01疫情之下,遍地一片哀嚎。疫情已经两个多月了,整个社会的停摆,对企业的影响是毁灭性打击。虽然已经复工复产,但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挺不住了,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虽然复工复产的企业只停摆了不到两个月,但实际上供应链和资金链的停顿、断裂,远非表现上两个月那么简单。企业生产需要很多家供应商配套,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供应链断裂。真正的恢复,要等到全部企业复工复产,也就是要等到整个市场恢复正常运转,这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至于资金链的断裂更加可怕,企业停摆两个月,但工资要发、贷款要还、房租要付、社保要交,没有充足的现金储备的企业,肯定直接陷入无法运转的困境。就算是本身经营较好的,也难以承受如此的停摆。从近期媒体的报道出来的企业看,一些大型企业都面临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有的复工后直接直接大量裁员,有的干脆解除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甚至有的直接遣散员工,宣布倒闭。疫情中无数的中小企业,只能硬挺,挺不过去就是倒闭。有的餐馆,指望着春节大赚一笔,但疫情让所有的愿望都成为泡影。不光如此,备料成为一堆废品,房租却必须得交,房子都是个人的,根本不可能免,而且有的房东也需要交贷款的。在农村,有的养鸡场,孵出来的小鸡不敢养,没有饮料,也卖不出去,养就是大量的成本,只能放弃。02变危为机,绝处亦能逢生。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数量超过了3000多万家,具有“56789”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来势汹汹的疫情,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餐饮、娱乐、零售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有一些学者和企业家认为,会让我们40%左右的中小型企业倒下。疫情,也暴露了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信息滞后、管理僵化、抗风险能力差等深层次问题。肆虐的疫情使这些问题无限放大,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对于管理者来讲,如何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企业活下去,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2003非典疫情和现在的新冠病毒疫情何其相似,虽然已经过去17年了,但当年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许多人同样隔离在家里,大街上同样空空如也,大量的中小企业苦苦挣扎甚至倒闭。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却催生了网络电商的飞跃发展。这里讲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关于阿里巴巴的故事。当时的阿里巴巴规模还不大,杭州总部一共有四五百人,全国有11个办事处。当时的主营业务中国供应商产品China solar,主要是帮助中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推广产品到海外。被称为“中供铁军”,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彪悍、最具战斗力的销售团队之一,他不仅为阿里的后期发展奠定了腾飞的基础,还培养出了大半个互联网圈的“CXO”,如滴滴CEO程维、美团COO干嘉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赶集网COO陈国环、去哪儿网COO张强等。三四月份,广州非典挺凶的了,但为了对客户的服务,还是派出1人参加了广交会。等5月回到杭州办以后,出现了发烧感冒的症状,这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假如公司被全体隔离,几百万的会员和客户怎么办?为此,公司提前把线路调好,以确保能够保障所有人可以正常的接电话上网。后来公司真的被隔离了,阿里巴巴展现了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员工们没有惊慌,而是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东西。仅仅几个小时,一切准备工作就已经做好,阿里开始了全员在家办公。在以后的日子里,客户打电话过来,有时是老人的声音在说“你好,阿里巴巴”,甚至能听到孩子玩耍的背景音。好的消息是,在公布消息时,没有透露阿里巴巴的信息,媒体的报道,也只是说杭州某网络公司。最终,阿里巴巴的服务没有一天中断,很多客户根本不知道阿里巴巴出现了非典疫情被隔离。一场非典疫情带来了巨大的互联网突变。由于非典疫情,人员停止流动,只能选择在网上交易。非典疫情让阿里巴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业务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带来了巨额的增长,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迅速为人熟知。阿里巴巴的最大动作,是推出了淘宝。非典让马云觉察到网络零售即将成为人们的重要购物方式。但是当时很多高管觉得,不可能竞争过当时在中国如日中天的电商巨头——美国的eBay。可贵的是马云坚持下来,在阿里巴巴的创业圣地湖畔花园,组建了秘密团队专门攻坚。5月10日,淘宝上线了。打开页面醒目地写着:“纪念在‘非典’时期辛勤工作的人们。”淘宝的发展一帆风顺,很快就打败了美国eBay,成为国内第一,并成为后来无比巨大的淘宝帝国。阿里巴巴的影响不仅在于让电子商务加速推进,更在于让阿里巴巴获得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阿里巴巴借此完成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内部跃迁。03整装启航,终能涅槃重生。先做一个小测试,在下图中用4条直线连接一连串的点,但笔不能离开纸面,而且不能两次划过同一条线。(提示,不打破惯性思维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个小测试,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家曾使用过一个著名的问题,叫9点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称为先天的思考原则——“闭合原则”,关于“感知”以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研究都涉及到了这个原则。闭合原则代表一种趋势,根据这种趋势,我们必须将事物看做是有边界的完整单位。我们倾向于完整地连接一个图形,而不是观察残缺的线条或形状。或者说,我们倾向于把一连串的点组织成图形和形状。当我们看到物体的不完整部分时,我们可以很快地使其恢复原状。这往往对我们的感知非常有利,但却不利于解决问题。在我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不能摆脱这种感知,习惯性地困在图形内,无法突破。就象上面的小测试,它的解决方法非常简单,也就是直线必须超出由点本身所组成的正方形的范围,见下图。但现实中许多人想不到这一点。“闭合原则”就是指,人们总是倾向于在由点组成的“闭合”正方形内寻找解决方案,但并没有人要求他们那样做。管理者面对疫情下的困局,如果一直按照闭合原则,不能突破惯性思维,将很难继续存活,更甭说涅槃重生了。这就和人一样,在其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灾难病痛。小病小灾抗一抗就过去了,但遇到重病大灾,光顾自己抗肯定是抗不住的,这就需要突破自我,借助外力,来度过难关。1.重塑精神之魂。美国IBM公司前总裁沃森提出了沃森定律:就企业相关经营业绩来说,企业的经营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远远比技术资源、企业结构、发明创造及随机决策重要得多。企业文化内涵是企业的核心理念、经营哲学、管理方式、用人机制、行为准则的总和。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部分。能聚集起一批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员工,在相互认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围里,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使企业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最终赢得竞争的胜利,求得企业的扩张与发展。阿里巴巴在经过非典以后,更深地表现出阿里人的团结、奋进、敬业、互爱,却成为一种阿里精神。因为共同的遭遇、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回忆、共同的奋斗、共同的凝聚,使整个团队变成了真正一家人,甭管认识不认识的,只要见了面,就和亲人一样,甚至平时根本不认识的保安保洁都亲得不得了。两年后,马云把5月10日定为“阿里日”。这一天,阿里人的家属可以去公司参观,游玩,公司也会举行各种庆典,和一年一度的集体婚礼。当前疫情下,企业举步维艰,能留下来追随管理者的人,多是认同管理者价值观的人,这些人就是一支铁军,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学会塑造一种企业文化,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当所有的人拥有了共同追求以后,就能够象家人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进退、共抗风险的时候,没有什么难关是度不过去的。2.顺应时代之潮。美国英特尔公司,1971年公司销售额达900万美元,1973年就达到了6600万美元,是存储器的霸主,市占率近乎100%。到70年代中期,日本狠砸资金和人力,大打价格战,一度蚕食英特尔市场。到80年代,英特尔在存储器市场的市占率已低于20%,并继续下滑,转型势在必行。当时的英特尔公司CEO安迪·葛洛夫,与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有一次关键对话。格鲁夫:“如果他们把我们踢出了董事会并任命了新的CEO,你认为新的CEO会怎么做?”戈登:“新的CEO会带领公司放弃存储器。”格鲁夫:“你为什么不和我一同走出这道大门,重新进来,自己来做这件事?”1985年10月,英特尔正式对外宣布退出动态RAM存储器市场,专心发展微处理器业务。转型必然经历阵痛,1986年亏损达1.73亿美元,直到出现了80386产品,才力挽狂澜。到了90年代,英特尔在微处理器市场市占率已超过80%,第一次转型,英特尔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找到了属于自己方向的航线。对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讲,能够思维升级,审时度势,预判大势,是适应企业发展的应有能力,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否定固有优势,能够敏锐发现自身不足,才能勇于舍弃,实现凤凰涅槃。3.扬起科技之帆。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当属餐饮业,非典时间,“海底捞“也遭到重创,营业额直线下降,平时人声鼎沸的店里变得冷冷清清。在当时,西安店的一个经理想出个办法,送火锅上门。当年外卖还未兴起,新生事物又正好解决了非典时期人不能出门的痛点。一下子,海底捞大火,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当时还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把海底捞作为餐饮业在“非典”时期的重大创新案例,进行了专题报道!不花钱打了个超有影响力的广告,给海底捞带来了巨大的曝光量。度过难关的海底捞,开始走上了疯狂扩张之路。2011年,海底捞开始统一使用iPad点餐;2015年,海底捞第一次尝试推出智能化餐厅,通过数字化屏幕投放,实现后厨透明智能化。2018年10月,海底捞第一家智慧餐厅在北京开业,这家耗时3年才正式推出的高科技餐厅。 360 度立体投影沉浸式用餐场景、等位区的互动游戏、千人千味的订制锅底、智能机械臂上菜、机器人传菜……从就餐环境、服务体验处处充满了科技范儿,让顾客耳目一新。打造建设智慧餐厅是海底捞在新科技、新技术环境下做出的勇敢尝试,同时也体现了海底捞顺应消费升级大环境的革新精神,智通科技也将持续升级产品和服务助力海底捞以及整个餐饮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发展!时代发展不可逆,疫情形势不可违。最重要的是怎样顺应时代,走向更好。疫情后时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扶植政策,通过减负降本、加大金融支持等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加之现在的网络融资,比如网商贷、京东金条、百度有钱花等,这都能有效缓解融资之难。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及时了解各种财税新政和扶持政策,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以度过疫情之下的发展难关。接下来,一定要把自身和互联网高度联接融合,走科技创新之路、这是发展大势,可以说今后企业唯有依托互联网才能继续前行。4.抢抓危中之机。和阿里巴巴情况类似的,还有现在的京东,非典逼出了淘宝,也逼出了京东。最早的京东成立于1998年,从中关村柜台起步,4年多的时间变成了全国最大的光磁销售商,一度占到全国光磁产品60%的市场份额。2003年的时候,京东已经开到12家店,规划好要把门店开到18家。突发的非典,使京东生意完全冻结,没办法的情况下,刘强东把12家店全部关闭,大部分人员暂时回家。非典爆发21天,就亏掉了800多万。如果死撑,京东必死无疑。迫于无奈,他们尝试在BBS和QQ上推销产品,结果发现网上销量惊人。这让刘强东看到了一个新的生意模式,撑过了非典过后,京东的线下商城又迎来的火爆的生意,但刘强东判断中国将迎来电子商务的大爆发。后来,刘强东力排众议,关闭了当时占大多数利润的线下业务,全心全意做网站。到现在,京东已经是能抗衡阿里巴巴的电商巨头。危机即是机遇,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具有抵御风险,化危为机的能力。任何一个卓越的企业,都是从一个一个危机中一步一步走出来,凤凰涅槃,整装启航。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公司是做化工颜料(贸易,兼少量加工),老板是将近50岁的广东本地人,需要强调的是老板性格怪,疑心重,迷信深,家庭有背景但没充足资金,好面子讲排场,开公司到现在足足有9年了,营业额有100W/年,纯利润却不到10W,工人也只是几个老板的亲戚老乡轮着换,客户也就两个靠关系稳定下来做的,其它的小客户就顺带做着。
问题一:业务量增加不上。
从我进公司对老板就有这方面的建议,单靠老板个人的社会关系找回的客户虽然可以稳定,但如果公司要发展那是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招聘有经验有能力的业务员,兼职或全职都行,通过高底薪加提成的方式吸引,留住精英,增加业务量。但是刚进公司的业务员都有个适应的过程,而且接单并不那么容易,老板会看着时间一天天过,业务员的薪水也一天天要给,一般没过一两个月看不到业绩的就辞掉人家了,这样长期循环招人走人,搞到现在还是老板一个人跑业务。还只能说是维护原先两家有硬关系的客户,并没开发到新客户。
问题二:管理,制度没办法执行
工厂用的人都是老板亲戚朋友,不管多没能力多没素质的,在他这里都能网开一面,制定的规章制度没人当回事,处罚条例到老板那里都是一路绿灯放行,为了树立权威性,开会老板有明确表态,我有权代替他管理公司,但是转眼我这边迟到,早退,加班,出差,都按制度实行,他来一句“迟到就干脆不打卡了,看他自己还能一天不来呀,不来就不要干了,打辞职报告”,好了,结果工人说不干就不干,老子就是不干了,结工资我马上走,我准备整顿整顿的时候,他又来一句“你再去找他们谈谈话,叫他们不要走,加工资,不打卡也好说,事要做好”,哎,整个厂就是这样乱成一团。
当然是我再也没有说话的权利,也只能任其发展了。如果是老板真放权,我就逐步炒掉所有不服从安排管理的,哪怕加多一倍工资请回服从管理,做事负责的工人都值,只有公司内部管理到位,才能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对客户的服务。
问题三:价格,客户维护,服务
报价环节,可能是公司迫切想做到生意的缘故,比同行都要低的多,但是再低的价格,客户并不满意不领情,认为你给的这个产品就值这点价,有时想想核算出来,都要亏人工和运费,但是老板的前提是先接下来做再谈。一旦基础单价订下,后续调价就是比较麻烦的,而且货款并不能每月准时结付,有一次是金额比较多,老板自己去客户财务处请款,别人出纳问一句“你很急钱用吗”,老板来一句“没事,不急”“那不急,就下次再来吧”“好,下次”,我想想都要疯掉,这种事是有合同,有原则的,不是我急不急或要不要钱用就不付款的,老板就为了显示自己不缺钱,导致一大笔货款无限期又延后,公司的资金周转又紧张。
我们是做塑胶颜料的,颜色是个很敏感的东西,尽管在低价格面前,我们的原材料也还是用进口,保证质量稳定,经常颜色不对也不全因为我们产品,所以客户反映有任何颜色上面的问题,我们都要有第一时间安排技术人员去处理,这样高质量高服务低价格做下来,几乎要崩溃。
即便是再没利润,为了维护客户,老板还要去送回扣送礼品搞定那些部门负责人,相关环节的工人,还要低三下四去求人家不要搞小动作,给点单做,我看着都觉的心疼,觉的生意做到这份上了,真的不叫生意了。虽然生意做的不怎么样,但是每次见客户不管老总还是部门负责人,他又喜欢吹当年的风光事迹和他引以为傲的家庭背景,搞的人家跟他见过几次面都能背出他要说的什么话,既没重点,也没解决问题,更没时间观念,人家客户就会相当反感他,
当然很多思想观念都是根深蒂固,也没办法让他改变,他也接受不了任何人给的建议,比如:为了我们产品质量更高更稳定,开发些性价比更高的更适合的供应商,但他不能接受,会认为是谁想拿回扣有好处才给他换供应商,明明原来的供应商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以次抵好,质量不行,恶意提价,但他却执意要拿他的货,导致我们客户退货索赔…………
公司现在遇到这么多七七八八的问题,我有责任,但我有心无力,如果能得到哪位高人指点,帮助公司走出困境,我也想尽自己的能力再帮老板一把,如果再继续这样,我也只有心疼(因为多年来,私下老板为人不错,对我不薄,我也一直把这家公司当成自己的来做)。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对经营困难,我该怎么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