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衡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长达四百万字的《中国上古史》,为你讲述从黄帝到西周灭亡的两千年历史请看上文黄帝王朝无比血腥的祭天权之争,从昆仑山成为万山之祖开始(10)5、柱居时代再回到伏羲发明的建木上,伏羲是不是通过树立一根木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呢?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相传他通过立建木的经验,以木星[1]为主观测星,观察到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因此定木星为岁星,又叫太岁。《山海经》上说“纪之以太岁”。这就是相传伏羲氏所发明的岁星纪年之法。它的具体算法是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在黄道十二宫中走一格,称为一岁,也就是一年。使用岁星纪年,由于误差大,到了汉代就废止了纪年法。只是木星纪年做为中国人天文历法的一大传统,影响很顽固。宋代司马光是个复古狂人,他主编修撰《资治通鉴》一书的时候,悍然采用了木星纪年,起首便是“著雍提摄格”、“尽玄黓困敦”。不但是现代人看到立马就晕了,就是宋代人看到,估计也要晕了一半。其实起“著雍提摄格”,即开始于戊寅年,“尽玄黓困敦”即终于壬子年。[2]观测星空,当然以深夜为宜,而为了保守秘密,部落的首领(同时也是大巫师)登上高山,来到建木之前,总是独自一人。因此呢?部落中就开始传说,大巫师能够借助建木自由的往返天上人间,和天帝愉快的交流。[3]到了后来,随着伏羲王朝的兴盛,和老天爷沟通交流已经日常化了。逢年过节,就烦老天爷一次,喜丧吊庆,也要烦上一次。并美其名曰“与天地通”。演变到后来,建木虽然一直安在高山上。但是在自家门口也立一根模型。部族每一次迁徙呢,都先在选好的定居点的中心,立上建木的模型。这个建木的模型叫什么呢?柱。柱这个字,一边是木头,不消说了,另一边“主”呢,就有讲究了。“主”的写法最上面是一个点 ,象征太阳。其次是一个向上的半圆∪,象征苍穹。再其次是一个十字,象征树立的建木,最下面的一横,当然就是大地了。于是,上古的中国人就此进入了依柱而居的柱居时代。在柱子下面生活的人呢,叫做住。在柱子下面被喂养的畜牲,叫做驻。盖房子呢,也先立一根大木柱为中心,围绕其旁,再树立等高小木柱,上覆茅草。中间的大木柱伸出棚顶,也就是用来与天地通的“天梯”了[4]当然柱子树立起来,也就不可能老是搬来搬去。部落的首领为了随时随地表明自己的天意的化身呢。于是柱子就迷你化了,变成了握在手上的玉版玉圭。在柱居时代,大家在一起氏族长老的议事厅开会的时候,把会议上重要的决定记录下来。最初是结绳记事,打出各种各样的结,来表达会议内容,然后将这些绳结挂在柱下,所以后来西周有柱下史一职,负责记录国家发生的大事,也就是最初的史官了。然而,这里还得提前告诉一下大家,在遥远的伏羲王朝,很可能被认定神山并不是昆仑山而是不周山。当是黄帝王朝建立之后,以本族之神山昆仑山取而代之,而将不周山降为昆仑山之附庸。这一事情,后文会为大家推演。最早负责伏羲王朝管理神山不周山的共工氏很可能便是柱史。当然,柱的字义也会不断延展,战国时楚国设置上柱国这个官位,为统率武装部队之官,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其义自然是指国防部长对于国家之存在,如室之有柱[5]不过,我们这里就不讨论的那么远了。我们谈到了中国最早的史官们,最早的史官最操心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怎么写,而是在什么材料上写。随着需要记录的事情日益繁复,包罗万象,绳子已经不敷使用,于是中国人开始将重大的事情刻写竹简、龟甲、牛羊骨、石头等之上。就材料而言,竹简是最经济的,因此呢,就有了“册”。“册”表示一条条竹简通过绳子联系起来。将“册”放置于几案之上,作为氏族成员一律遵循的法则教训。因此就有了“典”。商代甲骨文中之“典”便是从册从丌。于是伏羲王朝就将记录大巫师和天帝沟通交流的内容,由共工氏转移到有典氏手上。有典氏再分为大典氏和少典氏,少典氏就是黄帝一族的由来。当然,这个说法,也可能是黄帝一族不满共工氏独占对祭天天帝所传达之信息的权利,而捏造出来。黄帝王朝之兴起,当时大家都知道黄帝一族的内裤是什么颜色的,最初就是靠放羊起家,进而靠武力掠夺统一天下,纯粹是野蛮人嘛。只是大伙儿既然打不过黄帝一族,大家只好任由他自个瞎白活,懒得较真。黄帝王朝一看这样不行,太孤立了。于是呢?咬咬牙,一口气大拍卖的三根大柱子。一是建木。位于昆仑山,天下之中心。由黄帝一族掌管。二是榑木[6],作为东边之极,设立在空桑,由少昊氏掌管。空桑有了上通天界的天柱,那么凡人自然也可以经由天柱上天,与天神相会了。所以战国的大诗人屈原才会在这么歌唱——敞开天宫的大门,驾起大片乌云,命令飘风为前驱开路,命令冻雨降下,让一路尘埃不起。司命神君盘旋而下,我越过空桑而前往跟随。[7]三是若木,作为西边之极,位于大荒之中。[8],谁来管呢,没人。自从一起从高山上跑下来,西边大家都几万年没回去过。但那里肯定有人,再说凑数成三,也好听,又像是真有这么一回事。只是黄帝王朝上下千年,内争频繁,建木不就是一根大树。你有,难道我就没有了。等到了帝尧时代爆发大洪水,天下分裂为了九州,每个州都想和老天爷直接打交道,于是建木更是开始大批发了。每个州的高地被称之为丘,分别是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每个丘都设立了观测天道的建木了,只有如此,巫师们才能安抚大洪水中的灾民们,告诉他们,老天爷并没有抛弃我们,我们依旧可以和老天爷联系。至少根据《山海经》上的记载,在大洪水时代,天下之建木就有九株之多[9]。不管怎么说,历经三朝(伏羲王朝、神农王朝、黄帝王朝),中国人已经建立起了成体系的天道观测机构。这一机构由几个比较大的氏族贵族瓜分,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巫覡集团(女为巫,男为觋),他们脱离生产,从事天文观测、历算,掌握天人交通之专有权。为了垄断这一权利,他们之间世相通婚,使得职业世代相袭,成为一个极为封闭的圈子。如果外部环境不发生巨大并且是快速撼动的情形,他们几乎永远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而不被挑战。6、璇玑玉衡黄帝一族用建木证明了他们和老天爷的关系很铁,勉强及格,但要证明老天爷只听黄帝一族瞎掰活,不听别人的,说不过去,也不可能做到。总之在这点上,各氏族是平等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以说各有各的绝活,各有各的招。那么,减低一下难度,黄帝一族要证明老天爷和本族最贴心,是一有消息就来通知的第一个对象,同样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东夷集团的少昊之国而论,他们跟老天爷沟通起来可是一点也不难。他们对于黄帝一族自吹自擂的这一套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才不需要像黄帝一族那样,需要爬的那么高柱子,才能找到老天爷。树立柱子才能接收老天爷的信息,在东夷集团各氏族看来明显是智商太低,技术太原始了。因为少昊氏早就发明一个全宇宙gps定位系统,老天爷不论在天上那个地方散步,都会被他们找出来。这就是上古时期少昊氏在在天文观测上,最厉害的高科技发明“璇玑玉衡。”[10]璇,是圆形可以转动的玉盘。玑,是圆形的玉珠。玉衡,是玉制的衡器。这是一套配合在一起使用的仪器,通过在玉盘上打出一个个小缺口,对应天上之星辰。从而掌握天上星辰的运行规律,进而制定出历法,确定季节。在伏羲王朝时期,少昊氏的历法很受太昊氏的影响,所以呢,也学习立柱以明四时季节。不过却不像黄帝一族一样认定天帝就住在人间的天地之中的昆仑山上。少昊氏认为既然是老天爷贵为天帝,那肯定是呆在天上。那么以天上之星辰繁多而灿烂,那一颗是天帝的居所呢?北极星。日月并行,群星运转,北极星虽然明亮,按亮度它只是一颗普通的二等星,属于“小字辈”,为什么会被少昊氏认定是天帝的居所呢?这是因为日月光芒虽然耀眼,但是都在不断快速移动自己的位置。观察天道的少昊氏族大巫师们心想,我们这些在人间做老大,劳心不劳力,从来就懒得动上一动。天帝既然是天上的老大,怎么可能整天跑个不停。换言之,天天晚上换位置的肯定不是老大。少昊氏发展的是以赤道坐标为中心的天文体系。北极星正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重要,才大名鼎鼎。它处于天球正北,差不多正对着地轴。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而北极星正处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而地轴是倾斜的,因此我们看到的北极星是在偏向于北部的天空中而不是在头顶正中。又由于在一年四季里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所以一年时间里我们看到在天空的北极星都是不动的,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这一特性无疑使它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的千万年里头,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导航。当然,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北极星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因此,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也在发生变化。据天文学家的演算,大概每两万多年,极星要循环一次。现在是小熊座α星,到公元14,000年将是织女星。就中国历史而论,三千年前周王朝以帝星[11]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则以天枢为北极星。可以这么说,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的,静止只是暂时的,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才是永恒的。此外,北极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人类观测的视野中,它为群星所拱卫。古人总是以天道比拟人事,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就声称:“君主治理政事力量来自于内心从不动摇的道德法则,就像北极星那样,呆在自己居所,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12]那么璇玑玉衡是如何做到在夜晚随时随地找到北极星呢?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为我们展示了这个无比神奇的方法:将璇玑边缘上缺刻对准主要拱极星座,则真北极必定居于窥管制中央,而且列宿的位置也很容易找到。这点,在《周髀算经》上也可以找到旁证——真正的天极是在璇玑的中心。……应该守候和观察北极区中部的大星。……夏至的子夜,这颗星南游到它的最远点。……冬至的子夜,它北游到最远点。……冬至日酉时(下午5-7点),它西游到最远点。同日卯时(上午5-7点),它东游到最远点。这就是璇玑看到的北极星的四游。[13]东夷集团的少昊氏在天文学上是如此的牛逼,至少在神农王朝时代,就已经确立了自身不可撼动的权威性。是以,黄帝王朝创始之时,蚩尤居于“当时”之高位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后,即便蚩尤兵败身死,黄帝王朝天文历法的主管再怎么调整,也只能由东夷集团出人来顶上职位。占日的羲和和占月的常羲,便都是出自少昊氏。[14]请看下文[1]木星(Jupiter)古称岁星,是离太阳远近的第五颗行星,而且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木星(a.k.a. Jove)希腊人称之为 宙斯(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和罗马国的保护人,它是Cronus(土星)的儿子。[2]古代史书用的纪年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 地支甲-阏逢 子-困敦乙-旃蒙 丑-赤奋若丙-柔兆 寅-摄提格丁-强圉 卯-单阏戊-箸雍 辰-执徐已-屠维 巳-大荒落庚-上章 午-敦戕 辛-重光 未-协洽壬-玄黓 申-涒滩癸-昭阳 酉-作噩戌-阉茂 亥-大渊献相传十二地支,便是伏羲观察木星所得,由臣子勾芒所整理出来的。因此从战国时期,伏羲就被尊为木神,到了汉代,五德论兴起,更被尊伏羲为木德王。虽然属于牵强附会,也颇能自圆其说。其帝太皞(伏羲),其神句茫。——《吕氏春秋·孟春》高诱注:太皞,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于东方,为木德之帝。句芒,少白皋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3] 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 爰过,黄帝 所为。——《山海经·海内经》[4] 根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半坡,临潼姜寨民居都是这样的建筑样式。[5]此官位秦、两汉时代一度被废置。到了南北朝时代,又复活了,像北魏、西魏时设“柱国大将”,北周时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代有“上柱国”、“柱国”,以封勋臣。唐以后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兵权归中央机构,“上柱国”才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6] 榑木即扶桑,神话传说中的神木,叶似桑树叶,长数千丈,大二十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而太阳就是从这里升起的。[7]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楚辞·九歌·大司命》[8]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灰]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山海经》[9] 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太皞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海内经》[10]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均有。也就是说,中国至少在6、7千年前,已经进入天文观测技术之成熟期。[11]古星名。也叫“天帝”。属紫微垣,即小熊座β星。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史记·天官书》西汉时期,它是当时北极附近唯一的明亮的二等星,当时,太一被认为是最尊贵的天神,所以把帝星比拟为太一的居处。[1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北极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观象玩占》[13]欲知北极枢,旋周四极。常以夏至夜半时北极南游所极;冬至夜半时北游所极,冬至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此北枢璇玑四游。正北极枢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极之所游,冬至日加酉之时,立八尺表,以绳系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引绳致地而识之。又到旦明,日加卯之时,复引绳希望之首,及绳致地而识,其两端相去二尺三寸,故东西极二万三千里。其两端相去,正东西。中折之以指表,正南北。——《周髀算经》[14] 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史记·五帝本纪》
详细解释词语解释
héng shí liàng shū
ㄏㄥˊ ㄕㄧˊ ㄌㄧㄤˋ ㄕㄨ
衡石量书(衡石量書)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 衡石程书 ”。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衞士传餐,亦无益也。” 明
李贽 《答周柳塘》:“衞士传餐,衡石程书,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
与 “衡石量书” 相关的词语对不起,没有找到相关内容!
精品推荐

谜语
故事会
科普知识
对联
歇后语
网络红人
笑话
百家姓
实用附录
词语字典
成语词典
近反义词
有趣的翻译
百科
绕口令
造句
谚语
安全知识
天气资讯
方言
组词
分类导航
谜语
故事会
科普知识
对联
歇后语
笑话
绕口令
造句
谚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衡石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