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题的软件,经济题


1.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比较富有弹性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D其弹性不能确定2.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0美元的时...
1.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比较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
D其弹性不能确定2.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0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5000单位。现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8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A5000单位
B多于5000单位但小于5800单位C5800单位
D多于5800单位3.如果政府对卖者出售的商品每单位征税5美分,那么这种做法将引起这种商品价格将()[已知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具有正常的正斜率和负斜率]A上升5美分
B上升小于5美分C上升小于5美分
D不可确定4.判断正误:商品短缺所带来的价格变化,会进一步导致短缺数量的增加()5.无差异曲线能不能是直线呢?6.若消费者甲的MRSxy小于消费者乙的MRSxy,对于甲来说,若想要获得效用最大化,可以()A放弃X以之与乙交换Y
B放弃Y,以与乙交换XC或者放弃X,或者放弃Y
D两个都不放弃7.在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一定()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确定(若是等于的话,是不是所他没有消费者剩余啊)8.关于低档商品,正确的是()A.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B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C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D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9.若某条收入—消费曲线如图,则()YICXA.X为低档品
B.Y为低档品C.Y为必需品
D.Y为奢侈品11.消费X,Y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效用函数为:U=XY,
X,Y的价格均为4,消费者的收入为144.(1)求消费者的需求及效用水平(2)若X的价格上升为9,对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何变化(3)X的价格上升为9后,若要维持当初的效用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最少应达到多少(4)求X价格上升为9,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重点是第4问,请讲详细点,我不会作,请告诉我做这类题的方法)12.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13.新华汽配厂在各种产出水平上都显示出了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于是厂领导决定将其划分为两个相等规模的小厂,则其拆分后总产出将会()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2.当某厂以最小成本实现了既定的产量,则他()A获得了最大利润
B总收益最大化C经济利润为零
D无法判定其是否实现最大利润13.下列各式中不等于经济利润的一项是()A厂商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B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C总收益—机会成本
D会计成本—隐性成本14.在短期平均成本SAV,与长期平均成本LAC的相切处()A SMC >LMC
B SMC<LMCC SMC=LMC
D 以上均不对15.在LAC曲线下降的区域内,()A
LAC<=SAC
B
SAC的最低点在LAC上C
LAC与各条SAC相切于SAC的最低点D 无法判定SAC与LAC的位置关系16.如果某厂商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或较好的管理方法,则他将会获得()A超额利润
B正常利润C经济租金
D机会成本17.对许多公司而言,分摊成本是很重要的,管理问题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变化得更重要,这种现象可以解释()A为什么不变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C为何在平均成本最低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D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点第九题的图没有显示出来 就不用作了 重点是第十一题第4问 再有一题
拜托了 10.多项选择:关于收入—消费扩展线和价格—消费扩展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如果第一种商品为非奢侈品,另一种商品为奢侈品,但都为正常品,则收入—消费扩展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向右上方倾斜,并且第二种商品的数量增加超过第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B.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由消费者均衡决定的两种商品消费量也是同比例增加,则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扩展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C.收入—消费扩展线和价格—消费扩展线都是由无数个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描述出来的曲线。D.上述说法只有A和C正确。
展开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1.D 支出的增加而不是需求的增加,所以不确定  2.B  3.上升小于5美分 从量税,正常斜率下,由双份共同承担  4.正确  5.可以,对厌恶品的无差异曲线就是直线,对离散商品可以是折线  6.A 举个例子说吧,甲的MRSxy=0.5,乙的MRSxy=1,这意味着:甲愿意用1个X换2个Y,而乙愿意用2个X换一个Y。也就是说,X对甲的相对边际效用(相对Y)比乙的小,反过来说,Y对甲的相对边际效用(相对X)比乙的大,那么如果甲放弃X而与乙交换得到Y,他的效用会增加,同时乙的效用也会增加。  7.C MUX/MUY=PX/PY=λ  8.C
所有商品的替代效应永远都与价格呈反向变动,而抵挡品得价格下降,收入效用为正,总效应与价格成反向变动,看高鸿业102页。  9.没图  10.无题  11.(1)因为效用函数X,Y指数为1,价格相同,可以知道,X,Y消费各半,即x=y=72,楼主可以自己算一算,U=72*72  (2)(3)楼主既然会做,就不做了  (4)这里应该说的是希克斯替代吧。如果是斯勒次基替代,楼主可以给我发消息  希克斯替代主要抓住维持效用水平不变,提价前消费为(72,72),故原效用水平为U=72*72,为了保持效用水平不变,提价后认为此效用水平,得XY=72*72  提价后,消费均衡为MRS=Y/X=9/4,得Y=2.5*X, 代入 XY=72*72中,算出X,再用这个X-72就是替代效应了,收入效用可以用总效用减去替代效用,即用第二问得X减去刚才算得得X,(具体就不算了,这个就是解希克斯替代得方法,楼主实在算不对可以密我。)  12.B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它或能保证固定成本得最优要素组合,或能固定要素投入得最低成本曲线  13.A
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递减处于产出图得第三区间(楼主应该记得讲规模报酬时画得图吧?),拆分后,两企业可能分别处于第1区间或第二区间,故产出增加  14.D
都有可能,请楼主仔细看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时讲包络线那里  15.A
SAC的最低点在LAC上,且与LAC得最低点与SAC得最低点相切,接着SAC最低点低于切点,轻楼主仔细看图  16.A
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或较好的管理方法,目的在于减少产品单位成本,获得差额利润  17.D
长期,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越来越复杂,管理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经历在薪酬,员工激励上,故成本会上升,而短期,比如小作坊,很容管理,生产可控高,故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点  18.多项选择:A.C  收入—消费扩展线,收入水平增加使约束线右移与无差异曲线切于不同均衡点,价格—消费扩展线指某种比如横轴X价格下降,使约束线变平缓,与不同无差异曲线切于不同均衡点.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由消费者均衡决定的两种商品消费量也是同比例增加,消费扩展线可能是直线  感觉楼主很急。匆匆做完,如有哪几个有争议,可以提出来。  难道我辛苦给你回答,都不能得到你给的分吗?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1.A 消费者的支出增加,即厂商的收益是增加的,对应的就是价格下降,收益增加,所以是比较富有弹性的。6.B 举个例子说吧,甲的MRSxy=0.5,乙的MRSxy=1,这意味着:甲愿意用1个X换2个Y,而乙愿意用1个X换一个Y。那么如果甲用1.5个Y去交换1.2个X,无论对于乙还是甲,都是有利可图的,所以选B。7.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付出的最大代价和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和效用没有什么关系。8.D 正常品,总效应为正,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劣等品,总效应为负,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为正。但是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更大。劣质品是在收入上升时减少消费的物品。吉芬品,总效应为负,替代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也为负。吉芬品是在价格下降时减少消费的物品。由于吉芬商品是属于劣等品的,所以收入效应是不确定的。10.D 具体不知道怎么解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经济原理的阐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考研时也总会有一道选择题需要运用相关原理进行计算。有的同学因为觉得简单就不认真复习,结果考试时答不上来;有的同学觉得分值小,放弃就放弃吧答对其他题就行。但是实际考试时到底能答对多少题谁都说不清,所以即使这一道题不值几分,能拿下总还是可以多点自信。新东方特别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方法,快来学习吧。
  一、搞清概念
  1、关于剩余价值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再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3、剩余价值率
  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4、利润
  当剩余价值看做是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者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利润率p'=m/((c+v)(m是剩余价值)
  二、六大公式
  1.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
  2.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w=c+v+m);
  4.社会总价值=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5、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生产成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6、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三、典型真题
  【典型真题1】
  【2013年考研政治第4题】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15%B.75%C.100%D.125%
  【解题思路】公式:Ⅰ.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c:v
  Ⅱ.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解答:15/[100*1/(4+1)]=75%
  答案:B
  【典型真题2】
  (2016年第3题)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
  A.20%B.50%C.200%D.100%
  【解题思路】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即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可变资本就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也就是给工人的工资。从题干中可以看到,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也就是说,可变资本是10万元。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增加额。题干中投资了100万元,生产结束后资本达到了120万。而多出来的20万就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20万和可变资本10万的比率,即200%。
  【典型真题3】
  (2017年第3题)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
  A.20万元B.20.5万元C.21.5万元D.22万元
  【解题思路】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即c+v)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成本是由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题干中不变资本就是15万,可变资本5万,生产成本是20万,利润是2万,所以生产价格是22万元。故正确答案为D。
四、练习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1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1是多少?
  10、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参考答案请翻页)
 参考答案:
  1、M1=m1×n=100%×1/4=0.25×100%=25%
  2、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0.72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5、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6、P1=m/c+v=200/(200+800)=20%
  7、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9、(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1=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1=90000元/18000元=500%.计算方法2:M1=m1×n=125%×12/3=500%
  10、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则第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c:v应是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答题的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