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加 拿 大搞农业智能农业设备的是不是有要上市的?

2020年初,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如今仍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我们更加意识到生命是无比的脆弱,在隔离期间,粮食的重要性被逐渐放大。种植者重视作物的健康就如同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命一样,掌握作物的相关动态,才能及时采取措施增加产量减少损失。如今,第三次数字浪潮赋予了农业全新的数字可能,走在行业前列的农业企业通过专有技术创新将农场数字化,利用基于云端的软件和服务特别是田间传感器,使农场获得更有益的产出。加拿大农业科技初创公司Farmers Edge抓住了此次农业数字化的机会,提供农业精准解决方案系统,推出田间自动侦察工具,解决农场主的所有烦恼。如下面的气象站,以及其旗舰软件FarmCommand提供各种数据,帮助农民管理他们的农场。图1:Farmers Edge的气象站 图源:Farmers Edge Laboratories一、持续耕耘15年,终成数字农业全球领导者Farmers Edge 成立于2005年,Wade Barnes是Farmers Edg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自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董事会成员。他的出生于Manitoba的农村,很小的时候就在那里萌发了对农业的热情。他获得过众多行业奖项,包括世界经济论坛的 30 大技术先驱者、Precision Ag Institute 的年度企业家和年度认证作物顾问 (CCA)。在创立Farmers Edge之前,在United Grain Growers担任区域经理。图2:Farmers Edg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Wade Barnes 图源:Farmers EdgeBarnes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具有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和深厚的农业根基,始终关注全球农民和农业综合企业的需求。自创立Farmers Edge以来,他迅速成为农业行业的领导力量。面对传统农业的颠覆,Barnes将技术与农学联系起来,引领了完全互联的数字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目前,Farmers Edge已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沙科皮成立美国总部,其公司运营位点已在美国所有主要粮食生产区向农民开放。同时,在2021年12月招募Cindy Yuan担任首席财务官。Cindy在领导多元化团队和推动上市公司业务转型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拥有劳伦森大学的特许专业会计师(CPA)资格、MBA和Laurentian大学的学士学位。曾担任Anixter International(一家财富500强美国全球公司)的加拿大公司财务主管。在Farmers Edge,Yuan领导全球财务运营,以实现为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愿景。图3:Farmers Edge的设备界面 图源:Farmers Edge官网2005年,Farmers Edge成立之初,就逐渐成为数字农业领导者,通过逐渐的发展壮大,Farmers Edge正在引领下一次农业革命。其拥有业内最广泛的专有技术创新组合,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在互联的田间传感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农业专业知识的独特组合的支持下,该公司的数字平台将数据转化为行动和智能见解,加速农场内外的数字化转型,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可持续的粮食生产。二、业界最全面的数字平台Farmers Edge致力于开发最佳的智能农业解决方案,以可持续地保证可承受的价格进行生产性农业。结合农场硬件、易于使用的软件、数字农学、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为种植者提供从农场数据中获取价值、管理风险和最大化回报所需的一切。图4:FarmCommand全方位界面 图源:Farmers Edge官网FarmCommand是Farmers Edge推出的全新平台,该平台垂直整合,由全农场连接驱动,提供统一的360度利益相关者视图,以增强种植者、农业专业人员和农业企业与数据的互动方式。它结合了强大的数据集、独特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提供直观的用户体验,包括实时见解和高度精确的预测智能。先进的数字工具可解决作物生产的所有领域,从种子选择到产量数据分析,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图4:FarmCommand功能(节选) 数据来源:Farmers EdgeFarmCommand由专门的本地团队运营,结合了技术专家、数据科学家、农学家和客户经理的专业知识及指导,以在每一步提供支持和培训,这种全方位服务的个性化方法简化了数字农业。凭借全方位的技术服务,Farmers Edge在2016年取得了良好的融资业绩,在四轮融资中筹集了近5000万美元,迄今为止披露的资金总额1.036亿美元用于其农场管理平台。图5:Farmers Edge的融资信息 数据来源:crunchbase2021年9月,Farmers Edge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目前交易代码为FDGE。Farmers Edge表示,它将把大部分收益用于业务扩张,重点放在基于现有合作伙伴关系的内部增长上。这是数字农业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在此前,农业科技的IPO很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场数据在提高效率、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化学品使用以及实现运营数字化方面的力量的重要性,这激起了公众对数字农业业务的兴趣。三、和Merit Functional Foods 启动植物蛋白试点计划2021年初,Farmers Edge和Merit Functional Foods(Merit)启动了一项试点计划,旨在改善加拿大蛋白质作物的产量、质量和市场营销。Merit是加拿大非转基因豌豆蛋白生产商,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非转基因油菜籽蛋白推向市场的公司。新计划将提高Merit生产的效率、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从而增加种植者的资金回报,并提供可靠的食品供应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植物性饮食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植物蛋白市场快速增长。图6:Farmers Edge 和Merit进行合作 图源:MediaKit这种合作关系将利用互联网现场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创建一个增强预测建模的高科技方案,提高数字可追溯性,以及农业食品供应链中的连接性。完全数字化、简化的流程使生产者能够轻松参与该计划并进入更高价值的全球市场,从而增加农业收入。随着对植物蛋白需求的增加,对市场透明度和食品来源追溯性能力的需求也在增加。Farmers Edge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字平台,包括作物类型、植物日期、预测产量、收获产量、历史实践和其他田间数据。如此一来,种植者的市场机会日益多样化,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食品公司可以更轻松地采购经过验证记录的优质成分。四、成立US、LLC 子公司,为美国农民提供高科技参数化保险上个月初,Farmers Edge成立DigiAg Risk Management(US)和DigiAG(LLC),面对数字化技术颠覆,DigiAg将与保险公司和代理商合作,开发创新的作物保护解决方案和独特的保险选项,以帮助保护美国农民免受风险。该公司将利用本地化的专有数据集和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农民、保险公司和代理商创造机会,所有农场数据都是使用Farmers Edge(包括高分辨率、高频卫星图像;极端天气状况和事件,如冰雹或洪水;预测作物生长阶段、病虫害和产量模型;详细的种植面积和生产报告等)自动收集的,以提供对作物保险报告所需的关键信息。使用这种新颖而全面的结构将保险数字化,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减少操作流程。“我们专注于将传统的保险模式转变成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高科技的全渠道体验”,Barnes说道,“随着投入成本的上升和极端天气不稳定,种植者们需要简单且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来保护其农场运营免受风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无法收集到农民开发、分发和支持可持续保险产品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集。而这正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帮助农民收集和管理他们的数据,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我们很高兴能与保险业合作,开发出独特的作物保护和风险转移解决方案,帮助更多的农场蓬勃发展。”Farmers Edge将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在北美创造了最全面的可持续农业战略。从成立至今,在创新方面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加速了农场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化农场数据管理系统,大幅提高当今农场的效率、可持续性、生产力和盈利能力。参考资料:1. https://www.farmersedge.ca/2. https://www.crunchbase.com/3.https://www.nanalyze.com/2017/09/14-top-funded-agtech-startups/4.https://agfundernews.com/farmers-edge-completes-99m-toronto-ipo-shares-jump-20
2018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由“南方农村报”和“中国种子贸易协会”组织的为期十天的“美国现代农业研学考察团”。其中,在爱荷华州举办的第65届美国农业进步展(Farm progress Show)是其中最令人激动和期待的一站。美国农业进步展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农业类综合展会,也是美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国际展会,是列入美国政府采购计划的农业类展会。每届展会都会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1700多家参展商参加,全球十万多人前来参观。在展览会上参观者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最好的农业机械设备、优质的农产品,先进的农业技术、良好的农业培训服务等涉及农业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农业进步展目标非常简洁,就是要给农民、农业企业分享最大、最聪明、最新、最好的农业相关产品。展会上,各种型号的大马力、大功率、多用途、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农用仓储、烘干基础设施与配套设备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也让我近距离、非常震撼地感受到了美国农业的发达。也有非常多来自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地区的数字农业领域的创新公司参加展会,他们的产品涵盖范围很广,覆盖了种植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测土工具/服务、天气服务、遥感服务、农场管理、财务分析、农机数据采集、农机交易、无人机、RTK、农业保险、农业行情资讯等,同样让我们大开眼界,我非常兴奋和认真地和每一家公司的产品和技术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数字农业技术和产品能比肩参展的这些企业,我们作为展方参加Farm Progress Show,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2018年到现在也已然过去了四年时间,这些参展的数字农业公司在这段时间里又有哪些方面的进展?对我们国内的数字农业企业有哪些启发,我想是时候做一个盘点和梳理了,结合Farm progress Show参展企业,梳理一下国外数字农业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公司的产品、技术以及应用情况。CB Insights,每年都会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公司中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100+致力于提升农场效率的公司,我将聚焦其中:农场管理软件、精准种植与预测分析、农产品销售与助销平台三个类别,挑选最有代表性的科技公司,在后续的文章中陆续进行分享和介绍。

科技CEO彭斌" img_height="718" img_width="1080" data-src="//imgq7.q578.com/ef/1203/46d2e5cebdb28352.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一家农业 科技 公司如何像农作物一样,自下而上,趋光般地沿着市场需求生长。
作者丨周峰
编辑丨吧哩
图源丨极飞 科技
大学毕业便入职微软,两年后却因为“工作不开心”决定辞职创业,凭着爱好做出了极客群体的玩物——多旋翼飞行器。彭斌2007年的选择,带着年轻人身上典型的“不靠谱”。但这次看上去不靠谱的创业却坚持到了今天,改变了一个 历史 悠久到和人类文明同寿的产业——农业。
眼下,在新疆的3700万亩棉花田中,一半的农药喷洒、化肥施撒作业已经被无人机接管。这些将人类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飞行器,正来自彭斌当年创办的极飞 科技 。
与极飞竞争的主要对手,是几乎垄断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双方鏖战正酣,用业内人士的说法形容:“价格战太激烈,植保机的毛利润成了负数。”
现实情况似乎没有这么夸张,但毛利润空间断崖式下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极飞上周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极飞农业无人机产品的毛利润率仅有15.94%,不及2020年37.86%毛利润水平的一半。
即便如此,极飞仍然在和巨头的竞争中高速增长。公司仅今年上半年便获得了4.69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逼近去年全年的5.3亿元。而2020年公司营收48.76%的增长率,也比前一年的10.81%翻出了两番还多。
如果一切顺利,“农业无人机第一股”将会登陆科创板,向公开市场募资15.09亿元人民币。至此,一个完美创业者的故事写好了大纲——因为爱好创业,发现无人开拓的蓝海,与巨头抗衡没有落败。被资本和时代宠幸,彭斌的幸运儿形象俨然。
只不过这个故事里隐去了14年的创业长跑、资本市场多年的冷落与不理解、财务报表上的巨额连年亏损。不完美无法写进故事,但于创业者,冷暖自知。
今年早些时候,创业邦曾探访过位于广州的极飞 科技 总部,并独家专访了公司创始人、CEO彭斌。畅谈过后,我们发现这家公司更像是农田里的作物,自下而上,趋光般地沿着市场需求生长。
这或许是优秀创业者应当具备的可贵品质。
以下是创业邦对彭斌的访谈:
科技CEO彭斌" img_height="70"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7.q578.com/ef/1203/4b1db0442d6547a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用现金结算,你能上市吗?”
创业邦: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做农业?
彭斌:
在2012年末,2013年初的时候,我们看到自己飞机飞得越来越稳定,就觉得这类产品应该像 汽车 一样,在300米以下的高度里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
我们全国各地到处跑,寻找应用场景。其中有一次去了新疆,带着自己的大型航拍机,路过一大片棉花田。
当时正好赶上棉花采收前打落叶剂。我们就在边上把航拍机改装了一下:装上两个矿泉水瓶,接上洗车泵,让它能喷水——就这么做了一台原型机,试飞了下。
农户看到后觉得挺好,能帮不少忙,而且还不像拖拉机那样,进场作业时会刮掉棉桃。我们觉得这事值得深入尝试,从2014年开始在新疆正式成立了第一支团队。
之后一年,我们从棉花播种前的封闭式除草,到收获前喷洒落叶剂,做了全季验证。期间还收到了第一笔农户支付的服务费。这样一来我们信心更足了。
创业邦:当时说做农业,认可的人多吗?
彭斌:
非常不认可。在农田里用无人机帮农民打农药,这事当时说出来跟童话一样。那时几乎没有人认为农业无人机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应用。
到今天还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我们被投资人问过:农业需要 科技 吗?年轻人不是逃离农村吗?每年农业人口不都在减少吗?农民用现金给你结算吗?用现金结算的话你能上市吗……
早期投资人还好,更多思考技术能不能颠覆和改变行业。中后期投资人更看重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这类质疑就特别多。
创业邦: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
彭斌:
我经常和投资人沟通,劝他们不要误会。农业确实是价值洼地,但不妨先把农业放一边,用我们是一家 科技 公司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只是用 科技 产品解决农业场景问题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来是认为是阻碍的事情,最后都变成了驱动力:正因为农业人口流失,才需要用 科技 提高劳动效率;正因为大量一亩三分地被荒废,才需要集中起来用 科技 来劳作。
角度换过来之后,再看看我们的产品能不能在作业效率、成本等价值点上达到平衡,形成购买力。如果能,那么商业模式无非就是构建营销渠道,迭代产品这类事务性工作。只要有人做,自然就有市场。
不过最有说服力的还是现场。投资人和我们一头扎进农村之后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看到农业确实是我们描述的那样。
创业邦:第一笔订单是怎么来的?
彭斌:
我们做验证时包下一块地,收成好坏自己承担。有一次旁边那块地请不到人,农户就说你们也别只负责自己的,我这块地一起打药好了,给你们付钱。
一开始,他问一台无人机多少钱。我们那时设备造得少,很贵。农户一听一台18万就不打算买了,说这辈子他都买不起。
但用无人机打药的效果确实很好。后来我们问一亩地如果算10块钱,我们给你打药行不行?农户这才觉得可以尝试下,因为请人打药差不多也要花这么多钱。
我们就这样拿到了第一笔订单。后来我们申请了400电话,号码是“9803131”——“就帮你撒药撒药”,刷了很多墙。流程就是客服团队接到电话后,派我们的小伙子们去帮用户打农药。
创业邦:第一个电话是谁打进来的?
彭斌:
记不太清楚了。但我们最早的业务都在新疆,所以一定是新疆的老乡打进来的。
当时对方还觉得:“你是个骗子吧?打农药这么辛苦的事,你怎么可能帮我?”
创业邦:带着飞机过去干活,对方就不这么说了。
彭斌:
不是,我们有过一群小伙子带着六七台飞机去给农户服务,两百亩地花了两三天都没干完的情况。对方非要给我们每人发个喷雾器,不让用无人机了,觉得人更高效。
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水质、喷头设计都有问题。无人机飞出去没多久,喷头就堵上了,只能返回维修。
而且农业无人机飞行高度低,距离地面只有两、三米,受地面磁场干扰后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机器的载荷也没有调整好。
总之一开始,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发生过。从现在看那时的机器完全不可用,只是试验品。我们的早期产品一年要改两三次,慢慢地才改进到能适应农业实际环境。
创业邦:农业无人机是to B,刚创业时相当是to C,这两个方向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难?
彭斌:
我觉得是to B。因为C端的消费级无人机实际使用频次是不高的。我们今天大多数人买一台航拍无人机回去,一年用几个小时都算很多了。
但行业无人机一天下来就是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像我们做的农业无人机,遇上农忙季节可能都要24小时连轴转。客户对设备的可靠度、抗疲劳程度和稳定程度的要求比消费级产品高太多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创业邦:除了让飞机更可靠,其他方向上最重要的改动是什么?
彭斌:
自动化。为什么这么改我记得很清楚。
当时是2015年,我作为产品经理和主要产品负责人,在一线和作业团队一起服务农户。那天打的是菊酯类杀虫剂,相当于高浓度蚊香液,皮肤接触到会过敏。我们跟在无人机后面三四十米,药液迎面扑来,搞得我们满脸通红。
我当时就想,年轻人不会用这种无人机的。从那之后我们做了很多重要决策,把无人机从遥控做成半自动,再做成全自动。可以理解成是从做一个好用的吸尘器,到做一个帮你解决家庭卫生的全自动智能扫地机器人。
创业邦:今天极飞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有多少?
彭斌:
几乎全智能化:掏出手机啪啪点两下,干活儿去吧!
等它回来降落,只要换好电池,换好药箱,手机上啪啪再点两下,之后就不用管了。
科技CEO彭斌" img_height="70" img_width="900" data-src="//imgq7.q578.com/ef/1203/952923c6a15f1e5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算笔账
为什么干农活会是个万亿市场
创业邦:对于公司上市是怎么看的?
彭斌:
我们其实可以上市了,营收规模这些要求,我们现在全都满足。
但上市不是唯一目的,极飞拥有一个很宏伟的愿景,想要真实改变这个世界。但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会积极准备上市。
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会影响很多人。成为公共公司,接受公开监管,也有益于公司的长期治理和 健康 发展。
创业邦:满足的要求中包括盈利吗?
彭斌:
我觉得不能单纯用盈利多少衡量公司价值。一家公司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未来产品,这就有可能在当下造成亏损。
亏损不代表公司没有价值,在很多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是严重亏损的,但是市值却是几百亿、上千亿。这说明大家还是愿意为创业者做的这件事买单,而不是为当下的状态买单。
创业邦:后续的发展计划是什么?
彭斌:肯定是扩大产品研发团队,做出更多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产品。作为一家 科技 公司,只有把资金转换成有价值意义的产品,才能让投资人得到更大的回报。
其次是拓宽经销渠道。我们目前覆盖了中国大概1/3的县城,但我们预计一半以上县城的农业场景都适合无人机进入。渠道构建没有完成,还需要扩大。
最后我们也要构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第一个生产农业机器人的超级工厂。
创业邦:为什么要自建工厂?
彭斌:你可以想象下,未来如果一台机器人可以照看10亩土地,中国20亿亩耕地就需要大约2亿台机器人。
可能10亩的面积有点小,那我们把机器人的工作范围扩大到100亩,这样也需要2000万台农业机器人——还不只是无人机。
而且农业非常在乎成本,需要用规模化生产把农业机器人的单价降下去。这样大的生产规模,自然需要超级工厂的规模化生产。
创业邦:粗算下来这已经是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了。
彭斌:
这还只是中国,全世界有200亿亩耕地。所以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上也会诞生一家伟大的农业机器人公司。
当然我们希望自己就是,不只服务中国的农业市场,也为全世界的粮食自由和农业生产自由而努力。
完全无人的农业
会是什么样子?
创业邦:用帮人打药这么重运营的模式,很难支撑这么大的愿景。
彭斌:
是,所以我们2017年对商业模式做过很大调整。
在那之前,就有种植大户,还有农资农药经销商找上门说不要我帮他撒药了,要买我的设备。因为用我们的服务,你面积小了不划算。而且我们是统一价,定价也不合理。
比方说村东头的地收费可以比村西头高一些,因为路特别难走。另外有时候天气状况也不允许,要抢时间,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服务的灵活性不够。
他们说你卖设备给我,我就住在这几个村附近,能随时随地为他们服务,你只要保障我们就行,不用直接服务农民,他们更了解当地情况。
于是2016年10月,我们发布了第一款对外销售的无人机,从2017年开始正式销售。从那之后,我们就退到了后面。
创业邦:感觉是用户变成了经销商,多了第三方来运营,还是本地化的。
彭斌:
我觉得背后的本质逻辑是我们不要做用户能做的事情,要做用户不能做的事情。我们服务用户,提高用户的商业效率,可能价值链更明确。
也因为这样我们2017年的营业额就迅速过亿了,爆炸式地增长,特别快。
创业邦:极飞今天不只有无人机,还有无人农机、无人车、传感器、大数据,为什么要往智慧农业平台方向转型?
彭斌:
最初其实没这个想法。当时觉得农业无人机本身就是件大事,需要投入很多年,才能把技术落地。等到2016、2017年,团队对农业有深度理解之后,我们才把思路转向平台化发展。
创业邦:
理解是什么?
彭斌:
过去全世界有很多 科技 公司都希望只做大脑,指导农业生产。但至少目前,这种把执行交给人的尝试几乎都失败了。
我们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就是:农业中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决策,而是执行。因为人本身就是智能生物,在执行的同时就用经验作出了决策。
比如除草,系统告诉你要在这个地方多打些除草剂。人在现场工作时都不需要系统来告诉,看到之后拿着喷雾器多喷两下就能搞定,这还需要AI来判断吗?
而我们很幸运,先把执行做了:用无人机接下繁重劳动,再用机器决策指挥无人机。这就有实际意义了。
从数据获取角度上看也是:以前人作为农业劳动的主力,也会采集数据,数据被大脑处理后成了每个人的主观经验。
今天有先进设备加入,农业数据采集就变成了客观过程,数据汇入一个更加客观、理性的决策系统处理,得出的结果自然能得到认可。
从用户角度看,他是不需要知道背后有多少算法在做感知和决策的。因为用户的最终需求是田里没有病虫害,作物 健康 成长。
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让农业劳动不依赖于人;农业也要从依靠经验的不准确不一致,变成依靠数据的客观可靠。最后才是人工智能根据对整体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对机器作出执行决策。
这实际上是在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环节上,建立起一整套无人化体系。
创业邦:有没有设想过完全无人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
彭斌:
我们相信人类几千年的农耕劳作将会结束,未来农业生产中,重复的重体力劳动是由大量的机器人完成的。人在其中只是一个看护者和决策者,不再直接经营每一片土地。
这样一来,人类首先就迎来粮食自由了。不止饥饿问题能得到解决,农业中的人类劳动力也会释放出来,这会带来很多 社会 层面上的变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农业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