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有多少 详细解析中国中国中老年人口有多少统计数据?

很多人关注珠海的人口数量问题,现在很多有多少人口了?珠海的常住人口是多少?以及近几年的珠海常住人口变化趋势。本文就将为你介绍关于珠海人口的知识。一、珠海城市简介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城市之一
、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
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中国海滨城市 、新型花园城市、有着国家新颁布的“幸福之城” 、
有“浪漫之城,百岛之市”的称号。
珠海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江门市,北与中山市接壤。设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珠澳跨境工业区等8个国家一类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二、珠海常住人口数量统计以下珠海常住人口数量并不代表目前最新的珠海常住人口数量,请知晓!176.54万人(2017年末)三、珠海人口数量相关知识介绍2017年,珠海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近日公布的《2017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方位地呈现了珠海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人气集聚度反映着城市的竞争力。目前,全国多个城市掀起“人才争夺战”,并有从人才向人口层面发展的趋势。广东作为人口净流入大省,也在推动城市群人口的集聚。近日,珠海市统计局官网公布的《2017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7年末,珠海全市常住人口176.54万人,比上年末的167.53万增加9.01万人,增长5.4%。相较于广州、深圳等城市每年数十万人口的增长量,“人口小城”珠海的增量显然不具优势。然而,从纵向来看,珠海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速为5.4%,远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速度,增量则约等于过去5年的总和。这与珠海近年来多方发力聚才、引才的各项举措密不可分。近日印发的《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适度增加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和惠州市的人口集聚,珠海迎来了人才扩容的重大机遇。放开户籍制度、加码人才奖励、升级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医疗资源等成为珠海吸引人才、聚集人气的重要抓手。虽与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还存在显著差距,珠海正奋力聚才、引才,向真正的“大城市”迈进。人口增长加速 去年增长量相当于前5年总和统计显示,2017年末,珠海全市常住人口176.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01万人,增长率5.4%。此外,人口出生率12.25‰,死亡率2.81‰,自然增长率9.44‰,人口城镇比89.37%。从增长类别看,去年珠海增长的约9万人常住人口中,自然增长的人数约为1.67万,其余的7万余增量则主要有赖于对外吸引的人口。那么,常住人口增长9.01万人是什么概念?从纵向来看,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珠海常住人口的同比增量分别为1.5万、0.77万、2.39万、1.99万和4.12万,同比增速分别为1%、0.5%、1.5%、1.23%和2.5%。可以看出,近5年来,珠海的人口增速一直比较缓慢。到2016年,人口增长有了显著提升,这与珠海加大引才的力度有关。就近几年的总体增量来看,从2011年的158万到2016年末的167.53万,5年来珠海的常住人口增长约9.5万人,大致相当于2017年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从横向看,同为《规划》中“大城市”级别的中山,2017年末常住人口326万人,比2016年末的323.00万人增加了3万,增长0.93%。相比而言,珠海的常住人口总数与中山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量及增速还是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相比,珠海还存在巨大差距。2017年,广州与深圳的常住人口总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上升。数据显示,2017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449.8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约45万人;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252.83万人,净增约62万人,且净增量创下新高。人口迅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城市“人才争夺战”的角力。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正在推进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仍需更多的人口支撑和驱动。当然,如今面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口,“人才红利”是重构发展动能和竞争优势的关键。省会城市广州在不遗余力吸引高层次人才,目前拥有国家“*”专家占广东省超半数;更加开放的深圳,不仅对普通大学生张开双臂,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也相当之大。放眼珠海,去年以来,取消积分入户、制定人才引进办法、提供人才住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资源等,珠海已着力从各个领域全方位出击,吸引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入驻。学生人数占比近四成 老龄化水平低于全省年轻人是一个城市生产和消费的主力,而在校学生群体是重要的来源。几年后,他们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代表城市未来的潜力。在校学生的占比越大,城市的活力将越大。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珠海全市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包括幼儿园)在校生人数49.59万人,比上年增长3.98%;同时,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13.68万人,增长2.4%。也就是说,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珠海在校学生人数有63.27万人之多,占据常住人口总数的35.84%,占比将近四成。分类别看,普通高等学校中,毕业生3.08万人,当年新招生3.6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59万人,在校生2.01万人,毕业生0.69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各类普通学校中,中学(含初中和高中)招生3.25万人、增长6.21%,在校生9.02万人、增长3.8%,毕业生2.94万人、减少7.14%;小学招生2.99万人、增长7.17%,在校生16.22万人、增长4.44%,毕业生2.26万人、增长6.1%;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8人,在校生472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7.79万人。在教育资源投入上,去年珠海各级财政安排12年免费义务教育补贴资金3.21亿元,惠及全市176间学校的21.29万名学生。除年轻人外,老龄人口占比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珠海市统计局官网公布的珠海市201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情况,2015年末,珠海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63.41万人,0―14岁人口为24.27万人,占14.85%;15―64岁人口为128.28万人,占78.5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86万人,占6.65%。65岁以上老年人有10万余,占比6.65%,这意味着什么?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按此标准,珠海并未进入老龄化。再以全省平均水平为参考,《广东省201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末广东省10849万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884.67万人,占17.37%;15―64岁人口为8044.05万人,占74.15%;65岁及以上人口为920.28万人,占8.48%。对比发现,珠海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较全省平均低1.83个百分点。不过,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珠海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了1.72个百分点,值得警惕。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文章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今天,我们就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学习背后的地理知识。围绕中国人口的诸多“悬念”近日正式揭晓。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会上,统计局长宁吉喆介绍了过去10年间中国人口的一些变化趋势。其中一些核心数据立即被媒体画了重点:总人口14.1178亿,比2010年增加7206万,年平均增长率0.53%,比上个十年年平均增长率下降0.04个百分点;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5.07;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此次人口普查首次采用了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由住户自主填报普查短表。但一些外媒继续围绕人口问题对中国唱衰。英国金融时报之前所谓“中国人口出人意料下降”的报道已经不攻自破,但纽约时报在今天有关普查结果的报道中称,出生率下降导致人口增长缓慢是中国的“长期定时炸弹”。华盛顿邮报等其他一些媒体,也在标题中突出中国人口增长放缓将给中国带来“危机”。那么,中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吗?人口红利期还有多久?我们的生育政策需要调整了吗?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何时将会实施?针对这些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多位权威学者。01NEWS中国面临人口危机?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仍未达峰值,保持稳定增长。同时,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劳动力人口资源仍然充沛。我国人口平均年龄通过这次普查了解到是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Q1中国面临人口危机?刘志军(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对西方媒体之前的臆测和唱衰,这次发布会算是辟了谣。简单一句话,围绕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的各种“危机”说,站不住脚。无论总的人口规模还是过去十年的年度增长,总体上都是正常的,没有断崖式下降,也没有什么负增长。这个发展形势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我国人均寿命延长,所以老龄化在增强,这是客观现实。二是我们在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比如放开二胎等,因此大家看到,14岁以下人口占比有所增长。两相对比,现在总体新生人口数量仍然多于死亡人口。因此总人口数继续保持增长。至少从我国人口现状和短期发展形势来看,人口结构不会严重失衡。因此,正如宁吉喆局长在发布会上所说,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今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但同时,人口增长还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等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今后会达到峰值,但具体时间现在看还有不确定性,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Q2人口红利期还有多久?贾康(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我们人口红利期基本结束了,经济学上讨论的一个刘易斯拐点,很多人认为在中国已经出现。就是原来源自农村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现在过了拐点,以后不再是无限供给,我们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已在迅速滑坡。中国一方面要适当对冲这种滑坡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一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腾笼换鸟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优化等等。那么就有另外一个概念,就是虽然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在中国迅速消失,我们能不能通过相关的结构优化增加一种人口素质红利?从农民工的培训到整个社会人才的培养,再到整个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进入一个学习型社会来提高素质,这也是值得非常看重的事情。其实国家已经在一些重点切入点上发力了,比如前不久有关部门强调的职业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提高人口素质红利需要做的事情。02NEWS我们的生育政策需要调整了吗?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又凸显了“一老一小”问题的重要性,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Q1优化生育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这些年我们国家一直在不断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二孩,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要全面放开生育,这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我觉得即使是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人口下降的趋势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因为经济社会发展是决定生育的基本力量,另外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很难在短期内变化。我个人觉得,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除了生育政策以外还需要其他方面配套。现在有的地方已经采取了一些政策,比如说延长女性产假,男性也放育儿假等,还需要完善配套设施,比如增加幼儿园数量,减轻抚养孩子的成本。现在还有一些企业在对待怀孕,或者带孩子的女性方面有限制,比如有单位招人要求女性在多长时间内不许恋爱、结婚,有的女性担心如果生孩子,会不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影响,所以从企业层面来讲,也应该做到不歧视女性。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对女性有足够的人文关怀,尊重女性的基本权利,这样才能够营造对女性对孩子更友善的社会氛围。Q2放开生育会加大财政负担吗?贾康:我觉得放开生育控制早就该做了。现在生育控制的就是体制内几千万户有生育能力的家庭,放开这方面的控制,对于扩大内需和对冲老龄化会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这方面放开其实对于财政没有太大的影响。允许更多家庭有新生儿,带来的是这些新生儿伴随的我们国内内循环的消费潜力释放,实际上还会使财政多增加一些活钱,因为它使经济更活跃了,能够扩大内需,助长内循环。这样财政的税收还会更多。所以这个事情是一举多得。如果说以后鼓励生育,财政给些补贴,其实也是四两拨千斤,孩子出生以后对整个扩大内需,拉动内循环这方面的贡献,要明显地高于财政给的生育补贴。所以我觉得放开、鼓励生育,对财政来说还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Q3除了放开生育政策以外还有什么其他举措提振生育意愿?梁建章(北大光华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我觉得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是起码的,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生或者生一个,只有一部分人生三个或四个,放开生育政策后,生三胎比生一胎的,生四胎的比不生的要多很多,这样才够。针对这个全面放开,有年轻人认为这是割韭菜,我觉得这个不叫割韭菜,这是社会资源的倾斜,社会资源就这么点,从公平性角度来讲,生小孩多的家庭是不是应该享受一些优惠,有相当一部分人,如果给到足够支持,他愿意生两个甚至三个小孩,所以总体来说我们还是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怎样让社会资源更向多胎家庭倾斜?一个是给钱,给现金或者免税,还有教育方面减压,不要做教育方面的军备竞赛,另外房价也是,尤其对大城市,需要提供更多的土地供应,给有小孩的家庭更多的补贴,跟新加坡一样。03NEWS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到底有多严重?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宁吉喆称,“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Q1人口老龄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挑战?李长安: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时实际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了10%,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最大的一个领域是消费。一般来讲,当人口结构发生很重大变化,特别是生育率下降,同时老龄化迅速上升的时候,那么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抑制是特别明显的。相对来讲,人口老龄化以后,人们的消费意愿会逐渐降低。这个情况在世界各国都出现过,特别是老龄化特别严重的一些国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住房消费,老年人的购房意愿肯定比年轻人要低很多。梁建章:一个是养老的问题,另一个是社会创新活力的问题。中国现在当然是创新力很旺盛,因为我们现在这批三四十岁的年轻人都是八十年代生人,那时候每年还生两千多万,到现在每年新出生人口是一千多万。未来的年轻人数量减半,对整个社会的活力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未来的国际竞争可能就是创新力的竞争,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Q2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何时将会实施?贾康: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是一个必然选择,它在中国只能渐进地推行。现在有关部门可能还在反复讨论,我觉得最大可能是首先推迟女性的退休门槛。然后,渐进式延迟退休必然会碰到更敏感的问题,比如具备一定条件后,60岁以上是不是可以推到62岁,再过几年,再推到65岁?这时将会引发一些矛盾。有人说,按照原来的退休年龄预期,我退休后可以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让我多干几年,不高兴。但一些体制内人员可能认为延迟退休挺好的。怎样更好地就延迟退休问题形成最大公约数,我深信有关部门一定会特别审慎地综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研究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李长安:延迟退休最近确实引起比较大的争议,其中一些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我们国家现行的退休政策是解放没多久就制定的,当时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才不到50岁,那时制定的退休政策是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现在已经过去差不多70年时间,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了接近80岁。人均预计寿命的延长表明我们能够延长健康工作的时间。过去我们可能觉得五六十岁已经很老了,但是现在五六十岁属于还很健康的年龄。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目前的平均退休年龄大概是53岁左右,属于退休比较早的国家,所以延迟退休既符合国际潮流,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Q3实施延迟退休后,年轻人的饭碗会不会被抢走?李长安:对于这种担心,我个人认为,影响实际上是比较小的。因为60到64岁的人口大概有7300多万,如果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话,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老年劳动力其实也就一两千万的样子。对于现在劳动力市场近9亿人的庞大规模而言,老年劳动力数量是微不足道的。另外,老年人跟年轻人的人力资本结构不同,技能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他们从事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替代性不大。比如在以年轻人为主的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领域,延迟退休带来的影响就不明显。从国外的具体实践来看,在绝大多数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国家,老年劳动力与青年劳动力大都能够和睦相处,互相补充。比如在日本,老年人就业主要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透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学地理!(一)人口总量全国人口[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问题1:中国人口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2016 年,世界人口总数达74.42 亿。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 13 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 46.49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62.47%。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的优势。问题2:为什么中国人口低速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动情况。引起人口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 人口的自然增长,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间的差额; (2) 迁移增长,即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人口增长的绝对幅度以人口净增加额来衡量,人口净增加额等于人口自然增长额与人口迁移增长额之和。一般,发展中国家都处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但中国事实上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中国出生率的非常规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密不可分,同时与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也有着关联。(二)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家庭户人数变化问题:为什么家庭户规模缩小?在家庭规模结构方面,出现了世界性的家庭规模缩小,小家庭比重上升的趋势。家庭户规模小型化是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从人口变化的角度看,结婚年龄的推迟,不婚率和离婚率的提高,低生育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等,都导致家庭户规模的不断缩小。(2)2000年以来,生育率下降对家庭户缩小的影响正在减弱,持续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正在成为家庭规模缩小的重要推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3)家庭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居住条件的改善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也直接促进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问题:为什么四大地区人口会变化?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3)水资源: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农牧业较发达,人口集中。(4)土壤:主要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5)矿产资源:通过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4)科技: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使得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缓,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2)经济实力雄厚:东部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有众多的农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工业发达,集中了我国最具有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其经济影响力遍及全国;科技文化水平高;水陆交通方便,使人口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使人口集中程度提高。(3)政治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问题:为何我国性别比改善?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国家。控制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要手段有:党和政府部门加大对生育选择的监控;对B超等能够予以性别选择的医检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非法经营的机构和个人追究经济责任及刑事责任;消除女童辍学现象;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等。(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问题1:为何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主要是因为放开二孩政策,使得出生率上升。问题2:劳动力人口比重为何下降?有何影响?原因: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劳动力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劳动人口减少可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尽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但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依然还是较大。问题3:中国老龄化严重的原因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是先富后老,是经济发达、医疗卫生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生育观念转变的结果;我国的老龄化是“未富先老”。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我国采取放开二孩”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问题: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和对策是什么?(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问题1:我国为何城市化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1978—2017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 17.9% 上升到 58.5%,平均每年约增长 1.0 个百分点。2017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8.1亿,市辖区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已经达到 165 个。(八)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问题:为何我国人口流动更加明显?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因此,国内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等特点。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都有积极作用。人口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九)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问题:我国民族人口为何增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宽于汉族的生育政策。这使得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普查可以帮助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习题链接据了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分为普查准备、现场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及发布、总结表彰和开发应用四个阶段开展工作。据悉,这次普查将首次采用智能手机自主申报,结合普查员手持电子设备(PAD或智能手机)现场采集,在“查人”的同时还要“查房”。1.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①保证工作质量 ②维护住户隐私 ③提升工作效率 ④提高准确率A.②③ B.①④C.①③ D.②④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查房”主要是为了A.增加国家财政税收 B.调控房价C.推动城市化进程 D.查准人口3.人口普查的积极意义有①掌握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②有助于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③有助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④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3月16日发稿时,已有广东、山东等24省份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地常住人口数据相继公布。下表是部分省区常住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4~6题。4. 在新一轮人口统计数据中,广东省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均居全国第一,是因为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户籍管理政策严格C.全面二胎政策见效D.生活消费水平较低5. 以下不属于辽宁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原因的是A.产业结构调整B.房价居高不下C.劳动力流出多D.新生儿数量少6. 北京市人口负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环境条件优越B.公共服务水平高C.户籍政策调控严D.经济发展活力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广东省流动人口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和山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五普”)相比,“六普”广东省内流动人数从598.92万增至989.27万,省外流入人数由1506.49万增至2149.78万。下图示意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单位:%)。据此完成7~8题。7. “五普”至“六普”期间,广东省流动人口①规模大、增长快 ②以省内流动为主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体 ④流入地区分布均衡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8. 与其他省份流入人口数相比,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数占流动总人口比重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经济因素 ②家庭因素 ③社会因素 ④历史因素A.②③ B.②④C.①④ D.①③2019年4月国家推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下图为2002~2017年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9~11题。9.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上海、安徽的分别是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0. 2010年之后,②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产业转移B.人口转变为净迁出C.全面二孩政策实施D.全国人口增速放缓11. 2019年4月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对①行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加剧高端人才流失B.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C.缓解老龄化D.经济增长动能减缓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思路。图3示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下简称北上广深)4座超大型城市截止到2034年的人口趋势(含预测),表1为结合政府规划数据得出的北上广深2035年人口相关数据预测(单位∶万人)。据此回答12~13题。12. 对北上广深四城人口规模判断合理的是A.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上限B.未来5年广州、深圳的环境人口压力较小C.未来5年北上的人口增长幅度大于广深D.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长正趋于平稳发展态势13. 结合图表,对北上广深四城推断合理的有①至2035年,四城常住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适度人口规模②影响常住人口规模的因素有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生活设施③广州和深圳人口增长受落户政策和就业机会影响较大④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上海最大,因其生态环境状况最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社会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但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对比城市与农村区域,发现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下图是中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图。根据材料信息,回答14~15题。14. 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50年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农村人口老龄化B.城镇老年人口数一直高于农村老年人口数C.中国开始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是2025年D.农村老年人口数持续增加15. 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A.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C.人口城乡迁移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答案】1.A 2.D 3.D【解析】第1题,与人工普查相比,智能手机自主申报信息可以有效减少入户次数、保护住户隐私,提高配合度和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填报质量难保证、工作质量进度难把握的问题,需要普查机构建立多渠道的应答机制、组织普查员随时跟踪进度情况加以解决。第2题,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所以人口普查中 “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第3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答案】4. A 5. B 6. C【解析】4. A. 广东省地处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时间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所以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均较多,故A正确。B. 如果户籍管理政策严格,就不会有那么高的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了,故B错误。C. 广东的增量人口主要是人口迁入较多,与全面二胎政策或许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D. 广东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消费水平也较高,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5. A. 辽宁省的产业结构曾经以重工业为主,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之后,很多企业关停并转,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出较多。故A属于辽宁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原因之一。B. 就全国来说,东北地区的房价并不高,而房价很高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人口依然大量迁入,说明房价不是人口负增长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正确。C. 劳动力流出多,必然导致常住人口负增长。故C属于辽宁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原因之一。D. 大量年轻人口迁出,势必导致新生儿数量少,从而加剧人口增速的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故D属于辽宁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原因之一。本题正确答案为B。6. A. 环境条件越优越,越吸引人口的迁入,会提高人口增长率,而不是出现负增长,故A错误。B. 公共服务水平高,也会吸引人口迁入,从而提高常住人口数量。故B错误。C. 户籍政策调控严,会减少人口的迁入,是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C正确。D. 经济发展活力足,也会吸引人口迁入,从而提高常住人口数量。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7. C 8. A【解析】7. 由图文材料可知,“五普”至“六普”期间,广东省流动人口规模大、增长快,以省外流入为主,主要是务工、经商,因此,以青壮年人口为主。流入地区分布肯定不均衡,应以周边人口大省为主。故答案选C。8. 本题容易出错。题目要求“与其他省份流入人口数相比”,从“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图可知,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数占流动总人口比重大于省外的原因有:学习培训、随迁家属、投亲靠友、拆迁搬家、婚姻嫁娶等。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答案选A。【答案】9. D 10. A 11. C【解析】9. ①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小,但是上升速度快,应该是人口较少,发展很快的上海。②③④四条曲线中,④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总体下降,所以应该表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安徽。江苏人口比浙江多,所以②表示江苏,③表示浙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0. 根据上题分析,②行政区为江苏,A.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随着产业的升级换代,一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使得就业机会随之转移,所以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下降,故A正确。B.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在全国范围内依然为人口净迁入,故B错误。C.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时间不符,故C错误。D. 我国2013年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全国人口增速稍微加快。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11. A. 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会加剧高端人才向上海的汇集,故A错误。B.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上海属于超大城市,受积分因素影响,常住人口落户相比其他城市依然较困难,城市化速度不会明显加快。故B错误。C. 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会加剧人才向上海的汇集,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老龄化。故C正确。D. 人才的汇集,会促进上海的经济增长,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12. D 13. A【解析】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规模未来依然上涨,且人口上限随着经济、技术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动;未来5年广州、深圳人口虽然有一定幅度上涨,但目前两城的环境人口压力已经很大;由图可知,未来5年广深的人口增长幅度大于京沪;未来一段时间内,京沪两城的人口增长缓慢,处在平稳发展中。13. 由材料可知,四城常住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适度人口规模,故①正确;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有经济水平、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设施,故②正确,④错误;近些年,广州深圳比北京上海的落户政策宽松,就业机会较多,故③正确。【答案】14. A 15. C。【解析】14. 读图可知2050年城镇人口老龄化数值为28%左右,农村人口老龄化数值为20%左右;图中信息显示约在2018年之前农村老年人口数高于城镇老年人口数;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时间大约开始于2037年;在2025年之后,农村老年人口数呈减少趋势。15.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根本原因,而非直接原因;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均不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直接原因是人口城乡迁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务工,导致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来源补壹刀、中学地理课等
编辑:2023中国新增老年人口数据【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023生育率官方统计是多少? 篇一6.77‰大概是1200万。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2022年出生率低的吓人,疫情冲击、二胎政策效应减弱,导致2022年出生率加速下滑,不必过度解读。2023年随着疫情放开,经济回升,估计出生人口会有一个大的增长,达到1200万。人口增量断崖式下滑 篇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市2020年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幅52.97%。也就是说,从2010年到2020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近45万人。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长21.01万人,2022年增量几乎减半。不只西安,成都、郑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下滑也明显。郑州和杭州“七人普”相较“六人普”分别增加397.41万和323.56万。在这10年间,年均增长都在30万人以上。但是,去年郑州和杭州分别增加8.6万和17.2万人,增量均下降约3成。成都去年的人口增幅下滑最大。3月27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26.8万人,比2021年增加7.6万人,增长0.4%。在过去10多年,成都人口急剧膨胀,“七人普”相比“六人普”常住人口增加581.89万人,年均增长约58万,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24.5万人,2022年的增数竟然下降到10万人以下。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成都市统计年鉴发现,除了2022年,进入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成都仅2007年人口增长在10万人以下,当年成都常住人口125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万人。也就是说,2022年成都人口增长是本世纪以来最低。人口增长放缓的情形在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第一财经梳理了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等主要中心城市的人口数据,在已经公布人口数据的15个城市中,仅有合肥和兰州的人口增量有所增长,2021年合肥和兰州分别增长9.6万和1.25万人,2022年分别增长16.9万和3.1万人。截至目前,杭州、郑州、西安和南昌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南京、苏州、宁波和厦门等东部沿海城市增长仅几万人。4个直辖市中仅重庆增长了0.91万人,其余皆负增长。相比较来看,重庆“七人普”比“六人普”增加了320.8万人,年均增长32万人。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原院长丁金宏向第一财经表示,大城市人口增长放缓大背景是人口进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当然中西部省会城市对周边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很难说不受去年疫情的影响。因此,去年大城市人口增长放缓的原因应该是疫情短期因素和生育率走低的长期因素导致的。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中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另外,截至目前,从已经公布去年人口的数据25个省份来看,18个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2023中国新增老年人口数据 篇三作为参照,在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量,也不过2.64亿,而60到69岁的轻度老龄化人口总量超过1.47亿。如果按照2021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78.2岁来粗略估算,这1.47亿轻度老龄化人口在未来十年中,仍会比较稳定地留存在中国老龄人口的总池子里。于是,在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量至少将达到3.7亿。根据目前的中国新增人口趋势,预计到2030年,即便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下,中国总人口也不会超过14.5亿。也就是说,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达到惊人的25.5%,每四个中国人中,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便以65岁以上作为老龄人口的定义,到2025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比也将超过14%。到2040年,中国老龄人口的占比将超过20%,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届时,中国每5人中就有1位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2023年新增人口数据出炉 篇四上海2023年人口:常住人口2488.36万人,其中移民1047.42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42%。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2万元。第一名:浦东新区常住人口:504、443万人;第二名:闵行区常住人口:242、9372万人;第三名:宝山区常住人口:190.4886万人;第四名:松江区常住人口:158、2398万人;第五名:嘉定区常住人口:147、1231万人;第六名:杨浦区常住 人口:131、3222万人;第七名:普陀区常住人口:128、8881万人;第八名:徐汇区常住人口:108、513万人;第九名:奉贤区常住人口:108、3463万人;第十名:青浦区常住人口:108、1022万人;第十一名:长宁区常住人口:69、0571万人;第十二名:崇明区常住人口:70.3722万人;第十三名:虹口区常住人口:85、2476万人;第十四名:黄浦区常住人口:85、2476万;第十五名:金山区常住人口:73、241万人;第十六名:静安区常住人口:24、6788万人大城市将告别人口膨胀? 篇五长期以来,人口加快往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流动,大城市成为吸聚人口的主要承载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基本没受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结构改变的影响,省会城市、东部沿江、沿海地区人口10年来增长迅速。最近几年各地实施的“强省会”战略,人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比如,昆明提出,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将增至1200万。长沙则提出2026年常住人口突破1200万人。2021年昆明和长沙人口分别是850.2万和1023.9万人。但是,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中西部省会城市还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人口增长明显放缓,是否意味着大城市已经走过人口急剧膨胀期,未来将告别高增长?丁金宏表示,在前两年的疫情之下,一部分劳动力没有转移出来还留在农村,目前大城市就业还不充分,如果经济形势恢复好转,就业机会增加,这些人口又将流向城市。因此,大城市明年的人口增长可能还是比较多。不过,丁金宏认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增长速度会从快速增长走向相对缓慢的增长,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另外,随着区域内的多点发展,人口也会走向均衡化。当然,相对比之下,大城市仍然对人口的吸引具有比较优势。实际上,人口和城市急剧膨胀也带来诸多问题。随着大城市不断扩张,中央多个文件就对城市扩张进行约束。这在最近两年出台的区域规划中也体现明显,而且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正在致力于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镇体系,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目前,中国有7个超大、14个特大、14个Ⅰ型大城市、70个Ⅱ型大城市。在这一格局中,处于低等级的城市往往都有向上提级发展的目标,同时一些后发城市仍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口仍在集聚。因此,未来一部分城市可能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量。丁金宏表示,相当长时期以来,人口增长已经不是主要靠人口出生自然增长。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机械增长(指通过人口迁进迁出形成的人口变化)将取代自然增长。未来城市化后期,人口变动主要是在城市之间迁徙。而人口的进入首先基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进入。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3中国新增老年人口数据【多篇】范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中老年人口有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