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股份股票上市价格怎么样 公司业绩、股票走势及市场前景分析?

简介:对$大华股份(SZ002236)$和$海康威视(SZ002415)$两家企业比较感兴趣,想要研究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于是开始了行业分析、技术分析和公司分析。这是第一部分,行业分析;第二部分会是技术分析,主要研究这两家安防龙头是否会在供给侧机构化改革的趋势下被后来者拍死在沙滩上;第三部分应该会是公司分析。本篇研究笔记参考了大量报告的数据并直接引用了大量报告的图片,数据来源和图片来源都进行了标注。本笔记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将会删除。
目录1. 市场容量与趋势
1.1. 市场份额与市场构成
1.2. 市场规模趋于见顶
1.3. 视频监控细分领域
1.4. 智慧安防
1.5. 总结2. 产业链上下游
2.1. 上游扼住命运的喉咙
2.2. 中游优势较大
2.3. 下游凄凄惨惨戚戚
2.4. 终端应用逐步拓展3. 市场竞争态势及竞争者
3.1. 竞争态势
3.2. 国内主要竞争者
3.3. 总结4. 市场决定性因素
4.1. 市场驱动因素
4.2. 市场制约因素
4.3. 潜在机遇
4.4. 总结5. 逻辑支点6. 参考资料1. 市场容量与趋势1.1. 市场份额与市场构成1.1.1. 产业结构安防行业最重要的两类玩家是设备供应商和工程商。设备供应商主要从事安防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安防工程商是指以提供安防系统工程集成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系统维保等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专业企业。海康和大华从目前的营收上看主要属于设备供应商,但是这两家企业正在努力突破安防行业,向物联网和大数据方向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7年行业总收入达到6016亿元左右,安防产品占比30%,安防工程占比62%,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8%。ivCPS中安网数据:2017年安防工程品占比达到60.45%,规模约3760亿元,安防产品占比 32.15%;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产品占比7.40%i。可以算出行业总收入为6070亿元。中安协《中国安防行业2017年度统计报告》:安防产品收入占比56%,安防工程收入占比43%,报警运营服务及其他约占比1%;《中国安防行业2018年度统计报告》数据推算,产品制造企业产值占比19.9%(占比-36.1%),工程企业产值占比 66.2%(占比+23.2%),报警运营服务企业产值占比 1.5%,其他企业产值占比12.4%。后面基于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计算安防产品市场规模时用30%这个数据。1.1.2. 产品分类安防产品可大致分为安防电子产品和实体防护产品两大类。电子产品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产品、可视对讲系统、出入口控制等;实体防护产品主要包括防弹运钞车、防盗门锁、人体安防设备、安全检查设备等。2016年安防电子产品在安防产品市场中占比达到了70%,安防电子产品中视频监控占比达到了55%,门禁和防盗报警的比例约30%i。2018年视频监控占据了整个安防产品市场的50.6%v。海康和大华的主营业务在视频监控领域,后面基于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计算视频监控行业市场规模时使用70%和50%这两个值。因此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的市场规模在安防行业总市场规模中的占比约为:30%(安防产品)×70%(电子产品)×50%(视频监控设备)=10.5%。1.2. 市场规模趋于见顶传统安防行业的规模增速正不断下降,整个行业正进入成熟期,全行业规模整体增速从高峰时期的30%—40%逐渐下降到10%左右i。海康和大华的营业收入也在逐年下降。光大证券认为,我国一线城市安防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已趋完善。到2019年北京、上海的人均监控摄像头预计将赶超英国、美国水平。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对安防需求的认知程度、以及较大的人口基数等因素,判定国内一线大城市的安防市场规模趋于见顶,上升空间不大iv。从作为主力的政府需求来看,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项目,自 2015 年以来,已基本结束大规模集中建设;“雪亮工程”将在2020年结束。1.3. 视频监控细分领域CPS中安网(中国安防网,http://网页链接):2017年安防行业市场规模6070亿人民币i。可以推算出2017年国内视频监控设备的市场规模为637亿。中安协(中国安防行业网,http://网页链接):2017年6016亿元,2018年收入总额约6900亿元vivii。可以推算出2017年和2018年国内视频监控设备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632亿和724.5亿。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年全球安防行业规模达到了2570亿美元i,《中国安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规模6016亿元iv。按照这些数据可以推算,中国的安防行业市场规模约占全球1/3. 也可以推算出2017年国内视频监控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632亿。IHS数据:2017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规模达到170.1亿美元,并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201.8亿美元(年化增速5.85%)i。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v同样引用了IHS的数据表示中国2017年的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为72.8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收入的44%。72.8*6.8=495亿人民币。中商产业研究院:我国视频监控设备2017年的市场规模为1063亿元i。IDC:预计国内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06亿美元(汇率按6.8计为720亿人民币)增长到2023年的201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速13.6%ii。《中国安防年鉴》、《中国安防》:2018年国内视频监控的预测产值约为1300亿人民币ii。根据上述数据,总结出2017/2018年国内视频监控设备市场份额的对比表格如下:可以看出各家机构的数据出入非常大,那么到底哪一家的数据比较靠谱呢。拿《中国安防年鉴》、《中国安防》的数据计算:海康2018营收498亿,海外营收按30%计,则2018年海康在国内市场占比为498*0.7/1300=26.8%,数据显然不符合海康目前在国内绝对龙头的地位。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算出来海康在国内的市场占比为27.6%,同样趋于高估整个市场的规模。因此国内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远不到1000亿。拿IHS的数据计算:光大证券研报中表示IHS的统计样本主要包含大型厂商,并且对于视频监控设备的定义较为严格。因此假设海康营收中有80%算作视频监控领域,那么海康在国内视频监控市场的占比为0.7×0.8×419/495=47.4%,这个数据相对可靠,但是存在低估国内视频监控市场总量的可能性。拿IDC的数据计算:海康2018营收498亿,海外营收按30%计,则2018年海康在国内市场占比为498*0.7/720=48.4%.大华按海康的50%计,两个寡头市场占比72.6%,符合两寡头竞争的现状。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v中有一段论述:就视频监控行业而言,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两大巨头市占率56.12%。若两家公司国内营收按70%计,可以反向倒推出2018年国内视频监控行业市场规模为0.7×(498+237)/56%=918亿人民币。如果海康和大华总收入中90%算作视频监控设备,那么2018年国内视频监控行业总份额为826亿元。1.4. 智慧安防智慧城市已经完成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进入了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化建设阶段,智慧城市与智能安防已密不可分。有两个数据存在明显冲突的数据:(一)、2018年AI产品占前端的比例约10%,占后端产品的比例约28%,相比 2017年分别提升5pct和11.5pct,提升速度较快i。(二)、市场上高清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分别占比约76%、24%,智能摄像机的比例不足1%iv。不知道是统计口径造成的还是数据错误造成的这个数据冲突,但总的来看AI产品在视频监控行业中的占比还很小。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8年我国智慧安防的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135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3.4亿元,2017—2020年的CAGR达到125.5%i。这135亿中视频监控的总份额接近90%,其中视频监控中心侧的占比达到54.8%,是目前进展最快的领域,视频监控端侧的占比也达到了28.3%。从1.3节粗糙的推算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视频监控行业是一个不到千亿的市场。假设2018年国内视频监控设备市场规模为800亿,那么2018年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在视频监控产品营收中的占比为135*0.9/800=15.2%.所以本节开头那两个明显冲突的数据,第一个看起来比较靠谱;除非第二个数据中的“市场”指的是装机量,不然说不通。假设2020年智慧安防的软硬件市场规模达到艾瑞估计的453.4亿元,则智能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为453*0.9=408亿。如果非智能监控设备2018年到2020年市场份额年化增速为10%,那么2020年视频监控行业的总规模为408+(800-135*0.9)*1.1*1.1*1.1=1311亿。不考虑“十四五”规划中宏观政策带来新一轮安防行业红利,把2020年中国境内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限定在1300亿。(基本假设一)虽然大华和海康积极跳出安防领域进军物联网,但是个人认为未来三年内两家龙头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旧是安防视频监控。在传统安防市场规模趋于见顶,智慧安防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应该重点关注两家龙头在智慧安防的进展以及与新入局技术企业的合作共赢。(关注要点1)1.5. 总结1. 传统电子安防行业趋于见顶。2. 作为未来趋势的智慧安防增速较高,但还是一个未完全打开的市场。3. 基本假设 1:把2020年中国境内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限定在1300亿。4. 关注要点 1:海康和大华在智慧安防的进展,以及与新入局技术企业的合作共赢。2. 产业链上下游上游主要是算法、芯片及其他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主要为安防设备厂商,负责匹配上游组件和下游需求,提供整体的产品和方案。下游主要为具有项目资源且技术壁垒较低的销售渠道商、项目集成商、工程建设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负责安防产品的销售和整体项目集成与运营。终端应用包括政府、具体行业和居民家庭。2.1. 上游扼住命运的喉咙上游为关键零部件、芯片和算法,主要包括图像传感器厂商、光学镜头厂商、芯片厂商、算法公司等。其中芯片为主要行业壁垒,多为国外厂商所垄断。2.1.1. 芯片卡得很疼芯片在产业链中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芯片左右着安防系统的整体功能、稳定性、能耗和成本,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防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ISP、IPC SoC、DVR SoC 和NVR SoC四类芯片均已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国产化替代,但高性能AI芯片仍被国外主导。目前并没有AI芯片的严格定义和公认标准,应用于人工智能场景的各类芯片都被宽泛的认为是AI芯片。AI芯片应用在安防系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AI加速卡的形式嵌入到前端摄像头和后端DVR/NVR中,提高整体计算能力,主要的AI芯片类型为ASIC和FPGA;另一种是以集成编解码、网络接口、视频分析等模块于一体的AI芯片形式,应用于后端 DVR/NVR或云端/中心服务器中,主要的AI芯片类型为GPU,也有部分ASIC和FPGA芯片。当前安防监控领域最主流的深度学习芯片方案是GPU,基本被英伟达掌控,国内的 GPU 芯片方案尚无较大进展。2.1.2. 算法算法在安防领域的主要应用是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算法基础框架的研发基本都被国外研究机构或公司所垄断,国内的厂商则是通过对基础算法进行改进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算法技术。当前国内主要的算法公司为商汤、云从、依图、旷视等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的独角兽企业。2.1.3. 关键零部件图像传感器和存储器还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光学镜头: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具体厂商有舜宇光学科技、联合光电等企业。存储:主要有前端存储、后端集中式存储和云存储三种,主要的存储技术和解决方案领导厂商为国外的西部数据和希捷科技。图像传感器:目前正处于CMOS全面替代CCD的阶段,国外索尼、三星和豪威三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2%,国内的CMOS传感器厂商有思比科、格科微等,产品主要用于中低端消费类电子领域,与国外厂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2. 中游优势较大中游主要为安防软硬件产品提供商。其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达、东方网力等一直以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安防厂商,依托着技术、资源和规模优势占据场景应用端口。设备商一方面整合上游电子元器件,另一方面打通下游渠道、工程与客户,是整个视频监控产业的核心所在,也是整个产业链盈利能力最好的环节。2.3. 下游凄凄惨惨戚戚下游主要为具有地方资源且技术壁垒较低的安防工程建设商、系统集成商、渠道销售商、和运营服务商。简单来说就是视频监控系统需要系统集成商需要进行线路架设、设备配套、安装调试等专业集成性工作,需要运营服务商负责后续运维。目前安防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安防工程商是指以提供安防系统工程集成设计、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系统维保等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专业企业。目前安防工程和集成企业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从事安防产品研发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对安防有关技术有比较全面的理解。第二类是弱电与智能系统集成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集团化企业,但在安防工程专业性配置上能力不一。第三类则是兼具安防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的运营商,主要凭借自身技术或资金优势向用户提供专业的安防服务。2.4. 终端应用逐步拓展视频监控行业终端客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顶层的政府市场、中层的行业市场和底层的渠道市场。政府市场:主要客户包括公安、司法、交警、平安城市等;在顶层的政府市场,硬件仅仅是依托,以软件能力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才是竞争的关键,同时政府项目通常规模较大,对参与厂商的资金实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行业市场:主要客户包括医疗、教育、金融、能源等;在中层的行业市场,面对的客户通常对安防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其对技术能力在实际中的落地又不如政府客户那么深刻,所以在行业市场竞争的关键是客户关系、项目运作能力和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产品价格需要合适。渠道市场:主要客户包括餐饮、零售、旅馆、家庭等。在底层的渠道市场,由于面对的都是中小客户,销售的都是标准化的硬件产品,竞争的焦点在于不错的品质与合适的价格,获得客户的关键是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自身的大规模制造能力与销售渠道建设带来的品牌能力。从类别上,又可将终端应用划分为城市级、行业级和消费级。城市级应用主要由政府主导,占市场30-40%份额,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工程为代表,对行业整体发展产生了重要助推作用;行业级应用涉及到公安、交通、楼宇、文教卫、银行金融等各个行业,其中公安、交通、金融为最重要的应用行业;消费级应用则推广至社区、家庭。3. 市场竞争态势及竞争者3.1. 竞争态势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双寡头的竞争格局,估计目前视频监控细分市场内CR2>60%. 在销量排名全球前十的安防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三位,并且收入增速远高于海外厂商。过去的竞争以硬件为主,相对来说门槛较低。随着安防行业技术深化和集中度不断提高,安防行业中政府端和行业端的门槛会进一步提高,寡头企业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随着智能化进程的推进,软件平台、视频算法的影响力将逐步提升。智慧安防正逐步落地,吸引了华为、阿里、商汤、云从等新厂商的加入,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重构。3.2. 国内主要竞争者海康与大华等传统安防巨头在云端与边缘端同时发力,希望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完整生态;华为与阿里借助云计算能力的优势从后端开始切入,在城市级的项目已有所斩获;创业“四小龙”的战略各有不同,商汤侧重于在后端建立城市级的视频分析平台,云从、旷世与依图则是首先在前端发力,希望能先把智能产品落地。光大证券认为阿里和华为两家厂商的重点在于省市级的云计算市场,与传统安防厂商并不直接发生竞争,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对传统安防巨头产生大的威胁i。3.2.1. 海康威视目前的绝对龙头。2017年推出了AI Cloud战略,试图构建面向整个行业的生态架构。AI Cloud是基于云边融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架构,通过边缘节点、边缘域和云计算中心三级有机结合,满足“边缘感知、按需汇聚、分级应用、多层认知”的业务需求。3.2.2. 大华股份国内乃至世界安防行业的二把手,和海康威视存在较大差距。于2018年10月份推出了“HOC城市之心”战略,着重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面向城市级、行业级和民用级构建“1个平台、2个中心、N类应用”(1+2+N)的新型智慧城市架构。3.2.3. 华为2012年发布全系列视频监控产品及解决方案,正式进入安防领域。模仿传统安防巨头的招式上擂搏击,斩获不佳。2018年凭借云计算领域的优势发布“新ICT,迈向协作式公共安全”战略,从云计算领域重新切入安防产业。在前端方面,华为安防的战略是“软件定义摄像机”。3.2.4. 阿里依托阿里云,打造ET城市大脑。阿里的ET城市大脑是指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城市治理模式、服务模式和产业发展的三重突破。四大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构建精细感知到优化管理的全闭环;智能算法平台;数据资源平台;一体化计算平台,支持全量城市数据的实时计算,EB级别的存储能力,日PB级处理能力,百万路级别视频实时分析能力。3.2.5. 创业“四小龙”商汤:专注算法,侧重后端城市级视觉开放平台。商汤科技已成为亚洲最大的AI算法提供商。光大证券认为在安防领域中商汤与海康、华为等厂商更多是合作的关系。海康、华为提供前端边缘计算或后端云计算的硬件基础设施、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等,商汤等算法厂商则提供自己的算法给客户使用,双方共同建立起一个可以进化的生态。云从:AI定义设备,侧重前端边缘计算云从科技涉及的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商业服务、安防、金融、零售等多个行业。在安防行业,云从科技侧重在前端的边缘计算。AI定义设备即通过软件和算法使设备和解决方案适应实际需求。云从科技目前已是国内最大的银行人脸识别技术供应商,产品被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80多家银行使用。安防系统已经在全国29个省市上线运行。旷视:侧重前端边缘计算,打造 Face++开放平台旷视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旷视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的公司之一。依图:主打高精度识别,推出“蜻蜓眼”安防产品建立10亿级全球人像系统平台,助力政府公安多地侦查破案和安保,并与华为合作,共同为智慧城市生态建设添砖加瓦。在安防领域,依图科技主打高精度识别,推出“蜻蜓眼”智能安防系统。该系统可进行基于图片的静态人脸比对,和基于视频流、图片流的动态人像识别及比对。3.3. 总结1. 传统安防领域只剩下两个寡头,其中海康是绝对龙头,大华稳坐二把交椅。2. 深度学习和云计算的技术发展,中国多年建设形成的数据、互联和数字化等基础条件推动了智慧安防的兴起。阿里和华为两大巨头进入战场,高新技术的科技独角兽加入战斗。3. 智慧安防的新战场,传统巨头面临的竞争巨大,存在优势下降甚至翻盘的可能。4. 市场决定性因素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逐步落地安防,加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安防行业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4.1. 市场驱动因素4.1.1. 城镇化红利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在宏观层面的政府政策引导下,在“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和“智慧城市”等项目的建设下,安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平安城市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2年金盾工程、2005年3111工程、2007年天网工程、2016年雪亮工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而快速增长的,还有由交通、金融、教育、楼宇、能源等城市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所带来的安防需求,这七大行业贡献的市场份额超过了70%。但是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21年开始,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可能会大幅下降。安防行业的城镇化红利基本快吃干净了。4.1.2. 产品升级改造安防摄像头的更换周期大概为3-5年。安防行业正处于网络高清阶段尾声和智能阶段的起点,市场上(这里暂且把“市场”理解为目前已安装的安防摄像头总量)高清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分别占比约76%、24%,智能摄像机的比例不足1%。市场上高清摄像机基本已取代标清摄像机,未来几年内,智能摄像机的替代更新,将成为安防行业在一线城市的主要增长点iv。尽管产品升级改造可以为海康和大华续命,但是城镇化红利逐渐消失标志着天花板越来越近。因此基本假设 2:安防行业的发展已到中期或后期,如果没有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或通过技术凿穿行业天花板,海康和大华不值得目前这么高的估值。4.1.3. 市场下沉与政策引导2016年数据,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千人均摄像头配备数量分别为5 台、2台,不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十分之一。2015 年后,“雪亮工程”补充进入“平安城市”框架,推动我国安防市场的需求下沉到一二线城市的各个片区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县级地区。对安防企业来说,雪亮工程已成为安防市场的主战场。可是“雪亮工程”2020年基本结束。安防建设终究是政府牵头,如果没有下一步的政策引导,安防行业的整体需求可能会下降,市场下沉的速度肯定会大幅下降。那么会有下一步的政策推力吗?下一步是“智慧城市”吗?智慧城市什么时候结束,带来的红利是什么?《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v中提到随着”雪亮工程”的市场逐渐见顶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制,政府项目会逐渐减少,安防市场会逐步回归到正常的商用和民用领域。但是该报告中同时又表示可以较为乐观的推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政府类项目仍是安防市场的大头。由于安防系统升级换代的周期短,新技术的融合使得安防的应用领域扩大以及安防系统建设的更新加快,且随着国家政府对安全保卫的需求逐渐加大,短期内看不出政府项目的饱和趋势,一、二、三线城市的项目数量仍有上升趋势。报告中还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中,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是核心,安防技术是组网应用的关键技术。这就把传统的安防行业从治安事件防控扩大到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因此安防行业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政策上的事,目前我的眼界和见识还不足以给自己答案。关注要点 2:下一轮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能否为安防行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4.1.4. 海外市场境外市场规模为境内市场的3倍(前面市场容量部分算出来约为2倍),海康和大华的境外营收占总营收的30%,以海康、大华为首的本土龙头安防企占据了全球安防市场份额的40%以上iv。本来没必要列这组数据的,但是这组数据太扯蛋了,推算出来海康和大华的境内市场份额为112%.(假设国内龙头总收入100,则海外收入30,国内收入70。全球总规模为100/40%=250,国内规模为250/(1+3)=62.5,70/62.5=112%)。从海外市场拓展模式来看,当前本土龙头安防企业自建销售渠道、海外并购成为主流。从拓展方式来看,也逐步从渠道分销市场向项目市场拓展,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市场取得一定进展。相对欧美国家,亚太地区整体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正处于安防系统的规模化建设阶段。印度人口体量巨大,尚处于人口红利阶段,且印度设施尚不完全,因此印度吸引了大量的商业投资和基础建设项目。根据HIS Markit视频监控信息服务的新研究显示,东南亚视频监控设备市场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将以7.7%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增长,增长速度高于东亚、印度以及大洋洲市场v。此外,中东、巴西和东欧也值得关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加上后续多年内中美贸易摩擦常态化,亚太地区尤其是印度和东南亚安防市场将成为未来我国安防企业海外布局的重点。Tips:这两个片区能提供多大的市场增速与容量?4.1.5. 技术革命当前,安防产业正处于网络高清阶段的尾声和智能监控的起始阶段,市场上技术与产品趋于同质化iv。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再次兴起,逼迫传统安防向智慧安防转型升级。这种升级将改变传统安防只能事后查证、人工决策的低效与迟缓,使得全程监控、智能决策和效率飙升成为可能。因此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打开了安防产业的天花板,也开辟了新战场。除了安防领域,掌握新技术的企业还可以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人工智能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视觉,其比重达到37%,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构成中安防行业占比68%。因而可以说安防是人工智能落地的主赛道产业iv。 安防技术变革史——杀死一切,独活两家,新敌来袭中国安防发展史:1979—1999年由海外厂商主导,中国企业主要是代理商。前端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矩、磁带录像机和 CRT 电视墙,摄像头设备由日系企业所垄断。白兰实业、宏天智、天地伟业、天津亚安等都成立于这一时期。2000—2006年借助压缩算法升级的契机,中国企业切入后端市场。DVR很快取代VCR 成为监控系统的存储部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汉邦高科、蓝色光标等成立。2007—2011年借助模拟转数字的契机,中国企业进入前端市场。整个社会建立了非常好的数字化硬件基础,推动前端摄像机开始从模拟摄像机向数字摄像机转变。松下、索尼、三星等海外安防厂商在中国出局,海康威和大华股份从后端进入前端市场。2012—2015年抓住解决方案化的机遇,安防龙头企业引领升级。2016年至今,中国企业走在运用 AI、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最前沿。那么多传统安防企业,精彩的只剩下了海康和大华。阿里和华为两大巨头加入战局,“AI四小龙”等独角兽企业也切入战场。 人工智能在安防的应用安防是AI目前最大也是最容易落地的场景。具体应用场景集中在公安、交通、金融等领域,主要体现在视频结构化、生物识别和物体识别技术应用上iv。视频结构化:从原始视频中提取出关键信息,组织成可以被计算机和人理解的文本信息或可视化图形信息。经过结构化后的视频,占用空间大大减少。举例:旷视科技使用视频结构化技术从百万级的目标库中(对应数百到一千小时的高清视频)查找某张截图上的行人嫌疑目标,数秒即可完成。生物识别技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人脸、指纹、虹膜三种识别方式是目前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式。预测到2020年人脸识别将达到 42.8 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估算)。物体识别:判定一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某个特定的物体、图像特征或运动状态,在特定的环境中解决特定目标的识别。在安防领域主要应用于车牌识别。 机遇与挑战首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落地完全改变了传统安防的概念,这个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原来安防产业所经历的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这样的升级变化,而是技术、实现场景、最终产出的全面转换,简单来说,安防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硬件背后的附加价值被进一步发掘,正如手机,行业发展后期硬件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硬件产品本身的利润空间会被无限压缩,而硬件背后的包括广告、金融等数据增值服务才是各个厂商殊死争夺的新的利润蛋糕。或许安防产业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其次是安防业务场景的纵深拓展,就像视频应用已经不再仅处于安防监控目的,安全防范系统也逐渐从一个功能单一的点扩展成了一个物联网应用平台。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智能安防,但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去安防化”很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潮流所向。故事讲的非常好听,大饼画的很圆,可是这个故事背景下,海康和大华能打过其他企业成为最后赢家吗?所有人都在说行业龙头优势巨大,但是每一次技术的变革或者环境的改变都会有当时的行业巨头倒下和将来的行业巨头崛起。技术变革以及市场环境相对于从前的改变,确实会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但是也可能悄悄革了行业巨头的命。海康和大华能否在技术大变革的环境下继续保持优势,有相当多的内容需要分析且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后面我会单独进行研究。关注要点 3:海康和大华能否在技术变革大潮中保持优势,能否通过技术变革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或凿穿安防行业天花板。4.2. 市场制约因素中国一年有5000万个摄像头需求,但实际只有50万个智能摄像头在应用,这个比例不到1%iv。人工智能真正赋能安防尚需等待。4.2.1. 价格因素从产品价格来看,传统监控(包括模拟摄像机、高清摄像机等)的平均价格从2012年至2018年CAGR为 -9.2%。AI视频监控大部分出现于2015年,虽然其价格走势也进入了下降通道,但2018年平均价格约为两万元,是传统安防摄像机的大约四倍。除了智能产品总体上的价格偏高,海康和大华的产品相比小米等设备厂商也没有任何价格优势。从产业角度,智能安防对产品性能、算力、存储能力等多方面要求较高,本身就会造成系统设备成本增加;集成施工、机房改造、时间和人力成本进一步叠高了“安防+AI”落地的代价。其中,前端部分、存储和视频分析部分是智能安防高成本的主要因素。4.2.2. 民用市场尚未打开民用安防,主要是指安防产品的民用化,其市场定义不仅仅指家庭,而是涵盖家庭、商铺、中小型企业等单位的综合市场。《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v表示北京安防企业的项目中来自用户需求的智能安防项目比例接近60%,超过来源于政府的项目。我国的安防监控市场主要集中在行业应用,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15年我国民用安防市场仅占安防市场总产值的6%,而美国是50%以上;2017 年民用安防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达到70%左右,我国只有11%。民用安防的需求比政府或行业需求更加碎片化,而且单价很低,因此定制化解决方案的思路在民用市场是走不通的,或许平台化、生态化和品牌化才是最大的杀手锏。总体来说,进军民用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挖掘出更多样的应用场景和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并开发出能相应的产品;其次是完善售前和售后服务并加大用户教育;最后是民用市场的价格敏感度高,各大设备厂商能否拉低产品的价格。好在互联网与安防行业的结合架起了民营市场和安防行业的桥梁,使得家庭安防系统可以将智能锁、智能摄像头、红外入侵探测器和声光报警器等设备组成一个安防监控网络,并与用户手机相连。民用产品我还没有体验过,盲猜易用性不高。一方面可能是功能开发不够完善,需求挖掘不够充分,产品设计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可能是国内没有通用性平台,而单个平台下的产品又非常有限,同样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另外,个人不认为海康和大华在家庭用户细分市场能干过其他智能家居企业,他们相对更容易拿下的是商铺和中小企业。关注要点 4:智能安防产品价格能否下降,民用市场推动进展。4.2.3. 技术水平与平台实力不足智能分析技术初期阶段的单场景目标行为分析已日趋完善,但对视频内容分析、大范围场景关联分析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仍然积累不足。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展现出多家企业齐头并进的态势,数据资源的采集、分析与应用的独立性较高,市场上未出现高认可度的数据共享平台,行业资源分散。但是平台和生态建设无疑会成为时代的分水岭,决定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竞争格局。因此(泛)安防生态圈、(泛)安防平台或物联网大平台的建设与推进会决定未来企业的商业价值与盈利能力(关注要点5)。4.2.4. 上游芯片限制目前ISP、IPC SoC、DVR SoC 和NVR SoC四类芯片均已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国产化替代,但高性能AI芯片高度依赖进口。尽管国内芯片行业发展迅速,但芯片的国产化的之路注定漫长而艰辛,目前国内的芯片企业主要聚集在位数较低的MCU,CPU、GPU等高端芯片领域内的中国企业屈指可数。目前中国芯片企业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占有率上都无法与恩智浦、瑞萨电子等外国大厂商相比,很多企业运维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因此近五年内海康与大华的芯片之殇无法得到解决(基本假设3)。4.2.5. 海外市场与大国摩擦海外市场的信任与风险问题是国内和国外安防市场的最大差异之处。因此海外的安防市场受到的制约和潜在的打击会比其他大部分行业高。随着中国对美帝的逐步逼近,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尤其是来自美帝的各种摩擦甚至冲突的概率越发高企,并且冲突的规模会越发扩大。因此关注要点 6:国际局势的动荡,尤其是美帝的各种制裁。4.3. 潜在机遇4.3.1. 5G技术“任何能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能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3G升级4G的时候,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测都非常缺乏想象力,很少有人想到它把互联网的主战场从PC端挪到了移动端,它催生的新的线上支付模式干掉了NFC移动支付和现金支付,它扩大了手机屏幕,它使短视频爆发,它把中国带进了一个直播的世界......5G对安防行业最直接的促进体现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的传输问题上。很多难以采集和传输的数据成为了可能,这可能导致智能终端的爆发式增长,只能终端的增长会同时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算法模型加快迭代、场景的优化、需求的挖掘、未知规律的探索等。安防行业有打开天花板的可能,也有被颠覆的可能。4.3.2. 行业标准标准助安防全面联网: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公安机关要完善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标准制修订,有效规范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联网化和信息化是安防行业下一步发展的基础。行业规范逐步落地:2019 年正式出台石油石化领域的5项治安反恐防范行业标准。目前电力系统的治安反恐防范行业标准也已启动,并且未来将逐步针对各其他行业制定相关标准。争夺国际通行标准的制定权:2018 年,IEC 62820《楼宇讲系统》系列国际标准已全部完成并作为正式国际标准发布。同年申报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IEC 62676-2-4《报警与电子安防系统-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传输协议-跨区域跨平台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协议技术要求》因参加起草的国家不足5个没有立项。4.3.3. 泛安防行业未来安防的边界可能越来越模糊,范围越来越大。视频监控设备作为物联网视觉感知系统的属性将不断被加强。同时,智能监控设备的AIoT化,将促使安防行业的边界不断跳出传统领域版图,由此一个更为广阔的AIoT市场将被开启,而整个市场的容量增加也会给每个企业带来新机会。海康已经把自己定义为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大数据服务公司。4.4. 其他:超高清视频技术:2019 年 3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了《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4K 超高清技术。监控视频已经全面高清化,1080P 已经越来越普及,4K 甚至更高的分辨率逐渐在重要场景中得到应用。立体化防护:安防机器人、无人机可能迎来突破4.5. 总结1. 城镇化红利基本逐渐消失,推进市场下沉的“雪亮工程”将在2020年基本结束,国内传统安防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到顶。但是不排除新一轮的政策加持。2. 基本假设 2:安防行业的发展已到中期或后期,如果没有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或通过技术凿穿行业天花板,海康和大华不值得目前这么高的估值。3. 关注要点 2:下一轮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能否为安防行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4. 关注要点 3:海康和大华能否在技术变革大潮中保持优势,能否通过技术变革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或凿穿安防行业天花板。5. 关注要点 4:智能安防产品价格能否下降,民用市场推动进展。6. 关注要点 5:(泛)安防生态圈、(泛)安防平台或物联网大平台的建设与推进会决定未来企业的商业价值与盈利能力。7. 基本假设 3:近五年内海康与大华的芯片之殇无法得到解决。8. 关注要点 6:国际局势的动荡,尤其是美帝的各种制裁。5. 逻辑支点一、基本假设:1、把2020年中国境内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限定在1300亿。2、安防行业的发展已到中期或后期,如果没有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或通过技术凿穿行业天花板,海康和大华不值得目前这么高的估值。3、近五年内海康与大华的芯片之殇无法得到解决。二、关注要点:1、海康和大华在智慧安防的进展,以及与新入局技术企业的合作共赢。2、下一轮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能否为安防行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3、海康和大华能否在技术变革大潮中保持优势,能否通过技术变革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或凿穿安防行业天花板。4、智能安防产品价格能否下降,民用市场推动进展。5、(泛)安防生态圈、(泛)安防平台或物联网大平台的建设与推进会决定未来企业的商业价值与盈利能力。6、国际局势的动荡,尤其是美帝的各种制裁。6. 参考资料i. 安防行业深度报告:技术创新与格局重构_光大证券_2019_04_08ii. 海康威视(002415):AI时代,安防龙头重新起航_2019-11-20_中泰证券iii. 海康威视(002415)深度系列报告之(三)产品视角看海康:硬件、方案、生态2018.12.18iv. 安防智能化拐点,行业格局风云变幻_2019-10-22_万和证券v. 《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发展白皮书(2019)》vi. 《中国安防行业2017年度统计报告》vii. 中国安防行业2018年度统计报告》viii.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_2019-07-16_艾瑞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华股份股票上市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