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买的平安保险的平安福是什么险种?

怎么查询平安保单号?保单号,即保险合同的号码,就相当于保险合同的“身份证号码”。而每签订一份保险合同,就会产生一个保单号。也就是说,每一份保险合同的单号都是不同的。那么,怎么查询平安保单号呢?1.保险合同:要查保险单号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每份保险合同上都会注明单号。所以只要找到和平安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就可以查到保单号了。2.保险公司电话:客户可以拨打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服热线电话95511,直接向客服人员询问保单号码。3.平安一账通:客户可以登录平安保险公司官网,登录“平安一账通”账号后,点击“保单查询”,就可以查询到保单的相关信息,其中就包括保险单号。4.保险公司营业部:客户可以直接带上身份证去平安保险公司的营业部柜台找工作人员申请查询保单号。平安保单号忘了怎么办?我们在投保保险的时候,和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那份合同就会生成一个保单号。而每一份保险合同的保单号都是不同的。那么,平安保单号忘了怎么办?如果不记得自己购买的平安保险的保单号的话,可以找一下当初签订的保险合同。因为保险合同上是有注明保单号的,所以忘了的话,可以在保险合同上找到。而如果签订的是电子保单或者找不到纸质保单的话,就可以去打电话询问一下平安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拨打95511,向客服人员说明来意,待客服人员核实了客户的身份后,就会帮忙查询并告知的。当然,查询保单号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登录平安保险公司官网,登录“平安一账通”账号进行查询,或者去平安保险公司营业部柜台找工作人员查询等等。如果担心自己再忘了的话,就可以把保单号给记下来,记在自己随身会携带的东西上,或者保存到手机的备忘录里,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会忘记保单号了。平安保险查询保单号如何查?平安保险查询保单号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询:1.保险合同上面一般会注明保单号,所以可以直接找到保险合同后进行查询;2.可以拨打平安保险客服热线进行查询,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即可,或者也可以转人工查询;3.携带好身份证前往保险公司线下服务网点查询保单号即可;4.如果是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购买的,也可以直接通过他们查询。保险单号怎么查?很多朋友买了保险,却对保单有啥用、怎么查询及管理、如何验真伪等一问三不知,这个知识盲区是时候扫除了,不懂的朋友先看看这篇保单指南补补课吧:1.如果没有合同,知道是哪家公司的直接致电其公司服务热线查询即可,如果在网上查询估计比较麻烦而且大部分都不太懂操作程序!2.首先要了解购买的保险是属于哪一家保险公司的,在浏览器里面搜索该公司加车险二字。3.保单网上查询,登录保险公司官方网站,进入保险商城进行查询和了解产品信息4.线下代理点查询:如果在投保客户所在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客户可直接到本地的营业网点柜台进行保险保单号查询。你只需要带好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就可以轻松查询自己的保单信息。4.电话查询: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线,可为客户提供保单查询服务。投保人如果对热线电话比较熟悉,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来进行保险保单号查询,自助服务和人工服务功能都任您挑选,做到哪种方便选哪种。5.买了保险后要查询保单,可以直接拨打承保公司客服电话,提供投保人身份信息查询,也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等网上途径查询,还可以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营业网点柜台查询。6.通常情况下,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会提供纸质保单或者电子保单,两种保单具备同样的法律效力。7.保险公司官网查询。在网上搜索保险公司的官网,进入之后找到服务中心,紧接着登录个人账户,找到保单查询一项,点击即可查询,账户名通常为用户名/身份证/手机号/邮箱等。8.保险公司APP查询。目前有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家的APP,里面也有保单查询功能。比如平安保险有一个"平安金管家",手机号码及身份证号任选其一进行注册并登录,随后即可查询保单。9.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方公众号查询或许有的人保险是分散买的,这个保险公司的买了,那个保险公司的也买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查询并管理自己的保单,名为"中国保险万事通"的微信公众号就此面世,它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开发的,在这个公众号里我们所有在境内保险公司买的保单都可以查到。一般来说保险单号查询有以下几种方式:网上查询:找保险公司官网,上面会有保险合同号查询的选项,有的保险公司都有专门人来帮忙查询保单信息。电话查询:前往该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申请查询,一般保险公司营业网点都有人工服务,有网上帮忙查询。柜台查询:直接接通保险公司的热线客服电话,让工作人员帮忙查询保单。保单号怎么查询保险公司?仅通过保单号是无法查询到自己所上保险的保险公司的,但是通过保单是可以的,保单上面标明了保险公司的名称并且加盖了该保险公司的公章。保单号是保险合同的号码,凭借保单号可以在相应的保险公司系统中查询到投保信息,通过保单号也可以来验证保单的真伪。保单号是什么? 保单号如何查询?保单编号顾名思义就是保险合同的编号,是保险合同唯一的身份号码,对保险合同以及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保单号可以用于查询保险合同的信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单号查询到合同的全部信息,所以出于隐私保护,当被保险人致电保险公司查询时,客服都会先确认是否为本人,防止他人恶意查询干扰正常秩序。一、查询渠道查询渠道有官方客服电话、前往门店现场查询、登陆官方网站查询。当然在查询前必须是要提供相对应的保单识别信息,方便工作人员确定是否为本人查询,防止他人恶意侵扰,导致信息泄露,使被保险人利益受损。例如:在查询时,我们可以提供被保险人信息,投保人信息,保单号等,方便工作人员对身份进行确认。二、平安e家保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互联网查询方法既快捷又方便。而网络查询又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查询方法,足不出户,轻松一点,便可完成保单查询。在诸多查询网站及软件中,平安e家保不失为网上查询的首选。平安e家查询保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通过保险代理人代为查询。客户直接致电给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来知晓保单的实际情况。2、电话查询。参保人拨打平安保险服务热线95511,根据提示操作进行电话查询。3、网络查询。登录平安健康保险官方网站,通过网站页面的提示进行操作,查询自己所需要诸多的信息。4、营业厅柜台查询。客户凭自己的身份证号或保单号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进行保单查询,相对前两种较为复杂。pdza是哪个保险公司的保单号开头pdza指人保财产保险保单号的开头。P是PICC,DZA为交强险保单的代码。除了PDZA之外,后面还有18位数字。前4位是年份,第5-12位为保险公司代码,后6位为保单编号。人保财险是国企吗?中国人保财产保险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全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在北京成立,隶属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也是亚洲知名的财产保险公司之一。股东中财政部持股70%以上,社保基金持股10%,是典型的国有企业。pdza是哪个保险公司的保单号开头?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保单号开头。第一个字母P代表PICC就是中国人保的简称,第二至四位数字DAA代表是人保公司对于商业车险的险种代码,DZA为交强险的险种代码。人保车险,还有PDAA的,还有AT的,一个网上投保一个是公司前台坐席投保,一个是电话投保。保单号如何查询保险?保单号查询保险的方式:1、拨打投保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通过自助语音输入保单号进行查询,或者转接人工坐席,报保单号可以查询保险。2、登录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个人登录成功后,进入个人中心,可以查询到所投保的保险。3、登录保险公司官方APP,如中国人寿寿险APP,登录后就可以查询到所投保的保险。4、关注保险公司官方微信,进入保单服务,登录成功后,可以查询到所投保的保险。5、可以通过保险业务员查询,告知保单号,通过业务员系统可以查询到所投保的保险。6、可以到保险公司柜面查询,携带身份证,提供保单号给工作人员可以查询到所投保的保险。以上步骤操作环境:手机型号:华为P40系统版本:EMUI10.1.0微信版本号:Version8.0.22人寿保险单号怎么查?这个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你可以按照我说的去查就好了。一.?电话查询最简单的就是直接拨打中国人寿的客服电话:95519,然后选择人工,最后你把你的保险单准备好,把你的保险单号以及个人身份证号告诉客服,他们就会给你查询的。二.?柜台查询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号或保单号在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查询。三.?代理人查询可以电话直接联系当初为你服务的保险业务员,让业务员帮你查询保单信息。四.?在线查询基本流程(中国人寿在线客户服务系统):1、登录中国人寿客户网上注册:到中国人寿网站在线自助服务频道,点击保单查询,可用邮箱或国寿鹤卡号进行注册。2、登录系统:注册完毕后,登录中国人寿在线客户服务系统。3、添加保单:登录系统后可查询到您购买的相关保单信息,如果保单信息不全,您可以手动添加相关保单。4、查询保单信息:中国人寿在线客户服务系统中可查询的保单信息包括购买险种名称、保险金额、投保人等的基本信息;以及最近完成的交费和已给付保险金数额,您最关心的续期保费交费提示、保险金领取提示等;投连或万能客户还可以查询账户资产状况及对账单等。你应该已经知道了吧,中国人寿保险单如何查询?拨打中国人寿的客服电话95519查询;携带自己的身份证号或保单号在保险公司的营业网点查询;代理人查询中国人寿保单。至于查询流程,首先要登录中国人寿官网,注册完毕后登录中国人寿在线客户服务系统,添加保单查询。

导读:
平安少儿卡2022版保什么?报销范围?平安少儿卡2022版是平安保险承保的一款少儿保障产品,两个版本可选,其中Pro版涵盖乙、丙类用药费用。
小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好奇,没有危险意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感冒发烧也是常事,一年累计下来也需要不少医疗费用。平安保险新推出少儿卡2021版,是主要针对少儿的保障产品,将于1月1日上线。平安少儿卡2021版怎么样?平安少儿卡2021版由平安保险承保,是专门为少儿设计的一款保障产品,分为基础版和pro版,其中pro版涵盖乙、丙类用药费用,重疾住院津贴等保障,意外、疾病住院最高可报销50万。平安少儿卡2021版谁能买?等待期多久?投保年龄:0-18周岁保险期间:1年等待期:30天(意外无等待期)生效日:第6日零时生效投保份数:每人限投保一份平安少儿卡2021版保什么?多少钱?平安少儿卡2021分为基础版和pro版,保障保额、保费都有所不同。基础版保障如下:Pro版保障如下:可以看到,两个版本的保障内容有所区别,Pro版意外、疾病住院都涵盖乙、丙类用药费用,还提供重疾住院津贴,每天给付500元。疾病身故:两个版本一样,最高10万保额。意外伤害:3万、5万、10万意外门诊:报销范围限社保内报销,0-2岁最高1万,3-5岁最高3万,6-18岁最高可报销5万。意外住院医疗:10万、20万、50万Pro版涵盖乙、丙类用药费用,保额均为10万。重疾住院津贴:Pro版才有,最高给付500元/天。保费:基础版520元/年;Pro版660元/年平安少儿卡2021版好不好?优缺点解析产品优势1、灵活投保平安少儿卡2021版分为基础版和Pro版,其中Pro版保障更充足,涵盖乙、丙类用药费用,消费者可以按需求灵活投保。2、住院医疗保额高如果6-18岁投保,意外、疾病住院医疗保额高达50万,可以解决生病时的住院医疗费用。3、重疾住院津贴如果投保Pro版,不幸确诊重疾住院,除了报销医疗费用,还有重疾住院津贴,每天最高给付500元。平安少儿卡2021版值得买吗?平安少儿卡2021版两个版本可选,Pro版保障责任更丰富,不仅涵盖乙、丙类用药费用,还提供重疾住院津贴,对应的保费也更高一些,消费者可以按需灵活投保。1、【健康标准体的投保攻略,点击可阅读】男性重疾、女性重疾、重疾赔6次、目前最好的百万医疗、1000万防癌险网红儿童重疾、少儿重疾排名、少儿住院医疗、少儿全套保险老年人保险排名、80岁也能保的百万医疗、老年防癌保险2、【健康异常的患者可带病投保,点击可阅读】慢病版百万医疗险、易核版长期重疾排名榜蓝海2号(1年重疾)、泰康泰爱保(1年重疾)、泰佳人、重疾赔3次、2023友邦如意悠享(长期重疾)3、【已经确诊乳腺癌或甲状腺癌的患者,可以买】乳腺癌患者的健康险排名榜、泰康粉红卫士、泰康乳馨保、甲状腺癌患者能买想做理财规划的,可以点击查看:各大保险公司2023开门红年金 保险排名榜如果您对“上述保险产品”感兴趣,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点击“免费咨询”,或在线留下“姓名+电话”,会有客服免费为您服务!
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沃保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沃保网所有,如需转载,请先阅读《内容转载授权说明》,按照相关规定获得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资讯内容中如有提及保险产品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保险公司官方正式条款为准;如有涉及信息准确性偏差,请联系沃保官方客服。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孙寅,徐一洲,唐亮亮)1、国内保险行业变革的引领者中国平安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自诞生之初便具备变革基因。回顾公司 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公司的成长既受益于中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在多 年探索发展中引领了保险行业的变革。公司从最初地方性财险公司逐步发展壮大, 已成长为集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2021 年中 国平安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 1.18 万亿元,总资产高达 10.14 万亿元;在《福布斯》 发布的 2022 年“全球上市公司 2000 强”排行榜中位列第 17,是中国表现最优的非 国有企业。1.1、1988-2002年:传统金融阶段,搭建体制机制平台中国平安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之中,创新与变革是立身之本。1978 年,改 革开放背景下保险业恢复发展,沉寂了 20 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重启,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80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复业重开,恢复财产保险业务;1982 年,人 寿保险业务在上海首先恢复。1987 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中国太保前身), 保险业迎来新进入者。1988 年 3 月,经央行批准,由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和 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的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 险在深圳成立,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三分天下”的市场竞争格局初步 呈现。这一时期,财产险业务稳步向上,人身险业务 “从无到有”并逐步占据主导。行 业保费收入从 1980 年的 4.6 亿元迅速扩张到 2002 年的 3053 亿元,CAGR 高达 34.4%;其中寿险业务总保费在 1997 年首次超过产险总保费,达到 600 多亿元。 保险深度由 1980 年的 0.10%提升至 2002 年的 2.51%,保险密度由 0.47 元/人提升 到 238.5 元/人。整体看,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需求萌芽、供给有限是我国保险业初级阶段的典型特征。 1)需求层面:1988 年中国平安初创之时,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居民收入快速提 升,但水平仍然较低。1980-2002 年,人均 GDP 由 468 元提升至 9506 元,CAGR 达 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478 元提升至 7703 元,CAGR 达 13.5%。 社会对于保险的认知十分有限,行业处于“从无到有”的普及阶段。 2)供给层面:1995 年《保险法》的出台确立了产寿分业经营原则,新华人寿、 泰康人寿以及多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相继成立,我国保险市场迎来第一次扩容, 垄断竞争格局初步形成,保费高度集中于头部险企。截至 2002 年末人身险和财产 险保费 CR5 分别高达 97.5%、96.7%。渠道方面,1992 年友邦保险获准在上海开 展保险业务,并将寿险代理人营销模式带入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纷纷效仿,保险 机构、营销队伍快速扩张。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经济增速下滑、央行 连续降息背景下,许多寿险公司利用产品较高保证利率优势在市场上“攻城略地”, 但也埋下了“利差损”的巨大隐患。早期的中国平安积极学习先进经营模式,由财险起步向寿险倾斜,为后续成长埋 下伏笔。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中国台湾寿险先进流程和优秀人才、率先学习友 邦个人寿险营销体系,聘请麦肯锡团队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公司逐步搭建起 了市场化体制机制平台,实现了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公司在发展初期 也一度过于追求规模而忽视业务质量,并因利率大幅下行面临严重“利差损”风险; 此外投连险风波也导致公司形象受损。1)学习中国台湾模式,引入中国台湾寿险业先进流程和高端优秀人才,建立个 人寿险营销体系。公司发展初期,居民对于保险尤其是寿险的认知有限,行业也 缺少包括精算、销售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化团队,经营相对粗放,以财险作为主要 业务方向。1992 年中国台湾之行坚定了公司全力发展寿险业务的决心,随后公司 开始向寿险业务倾斜。1994 年,为快速搭建一支专业化团队,公司引进中国台湾 寿险成熟的经营、管理、精算、产品、营销、培训与服务模式,建立了一整套制 度、流程、标准体系,并力请有丰富经验的中国台湾保险业高端专业人才加盟。 与此同时,公司率先学习友邦引入个人寿险营销体系,招募大量保险代理人深入 销售一线,在向大众普及寿险理念的过程中,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后数年,公司依靠专业化寿险业务团队,在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方面占据先机。 产品策略上,率先开发并投放投资连接型产品,推广平安鸿利等分红型产品和千 禧红1银行代理产品业务,截至 2000 年中国平安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同时拥有投连、分红和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营销策略上,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 公司大力推广销售活动管理,在行业内率先组织开门红、倍增月、新险种等业务 竞赛活动,强化销售队伍建设,培训了一批部经理、业务主任和种子讲师,为代 理人渠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快速的应变能力和有效的市场策略,使得中国平 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公司迅速在上海等战略要地反超主要竞争对手。1996 年公 司总保费收入首次突破 100 亿元,成为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2)聘请麦肯锡团队,全面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搭建市场化体制机制平台。“竿 头直上”的中国平安在初期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国民经 济发展形成冲击,外贸放缓、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导致保险需求下降。 1998 年,公司保费收入首次同比负增长;而内部管理、队伍建设、费用控制和风 控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在此次危机中逐步暴露出来。在此背景下,公司以国际化视 野主动推进内部改革,聘请麦肯锡咨询团队,对战略目标、业务方向和管理体系 等进行全盘思考与调整,不仅提出综合型金融集团的发展战略和“集团控股、分业 经营”的架构设想,还规范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引入 KPI 考核机制,在内部管理 方面正式走上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之路,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机 制平台。发展初期,与许多市场主体一样,公司亦曾一度过于追求业务规模扩张而忽视潜 在风险。 1)冒进规模业务导致“利差损”风险,为公司发展敲响警钟。寿险业务因资产与 负债久期不匹配本身就存在“利差损”风险,而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央行连 续降息给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诸多保险公司带来了严重的“利差损”危机。根据数据,“平安 1996 年至 1999 年 6 月期间销售 的高利率保单的平均利率为 6. 9%。根据公司内部的测算,在目前的投资环境和投 资假设下,这些保单所隐含的亏损超过 200 亿元,而峰值时(2050 年前后)的亏 损将在 400 亿元左右。”这次“利差损”风波让尚未经历危机洗礼的中国平安认识 到,如何正确处理长远发展与短期利益、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公司必须思 考和解决的问题。2)投连险风波导致公司形象受损。1999 年公司推出中国大陆第一份投资连结产 品“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该产品实行模块化运作,一部分保费用于获得 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风险和收益由客户承担。2000 年,产品的创新叠 加股票市场走牛带来的良好收益率,使得这种兼具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双重功能 的新型保险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客户追捧。然而,销售的火爆往往掩盖潜在的风 险,一线业务人员夸大产品收益的销售乱象愈演愈烈。2001 下半年由于股市大幅下跌,公司投连险账户亏损严重,导致许多客户利益受损,引发大规模退保。投 连险“退保事件”导致公司的形象备受影响。公司随后即时调整了投连险的策略, 销售更加谨慎,2003-2005 年此类业务明显收缩。总结中国平安 1988-2002 年的发展历程,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和人才、建立现代化 体制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尽管也遭遇波折,但是总体实现了保险业务尤其是人 身险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在保险业务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综合型金融集团 的初步设想已悄然落地,公司开始积极布局证券和信托业务,于 1995 年和 1996 年分别成立平安证券和平安信托,多元化金融业务布局初见端倪。1.2、2003-2011年:综合金融阶段,专注保险同时加大多元业务拓展新世纪伊始,在人口红利和对外贸易增长带动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居民保险需求在收入增长带动下快速提升。21 世纪初,国内外宏观形势复杂多变, 但我国经济在入世效应、人口红利、高储蓄、高投资等积极因素带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行业方面,新型寿险产品销售火爆、银保渠道崛起,推动人身险保费快速增长, 保费集中度因竞争主体增加持续下行。 1)需求层面:2003-2011 年,我国人均 GDP 由 10666 元提升至 36277 元,CAGR 达 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8472 元提升至 21810 元,CAGR 达 12.5%。 收入水平快速提升背景下居民养老保障、健康保障和投资理财意识开始觉醒,全 社会对于保险的认知逐步加深,保险需求日益旺盛。2)供给层面:2000 年后,随着利率持续下行、传统寿险产品“利差损”风险逐步 暴露,险企纷纷通过推出分红、万能、投连险等新型产品应对,而保险资金直接 获准入市投资二级市场也为新型产品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以缴费 方式灵活、返还较快、附带分红功能的寿险产品成为市场热点。同时,银行与保 险机构之间的广泛合作推动了银保渠道崛起,具备大量优质客户资源的银保渠道 进一步推动了带有投资功能属性的新型产品扩张。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权 益市场大幅回撤,带有投资功能属性的新型寿险产品吸引力下降;同时,监管开 始加强银保渠道整顿,银保渠道结束此前高速增长态势,转而进入规范发展期。格局方面,2003 年后中国履行入世承诺,保险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 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一大批中外合资险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竞争主体增 多导致人身险和财产险保费集中度逐步下行,保费收入 CR5 由 2004 年的 90.3%、 84.8%分别下降至 2011 年的 73.9%、72.8%。 行业保费收入从 2002 年的 3053 亿元增长至 2011 年的 1.43 万亿元,CAGR 达 18.8%;保险深度由 2.51%提升至 2.94%,保险密度由 238.5 元/人提升到 1066.1 元/人,保险行业获得长足发展,但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一时期,中国平安通过分区管理和渠道调整,推动保险业务竞争力大幅提升; 同时加大多元化金融业务拓展,形成保险、银行、投资三足鼎立之势。 1)通过分区管理的组织架构调整和渠道调整,推动保险业务竞争力大幅提升。 面对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客户保险意识和需求的变化,中国平安进行了战 略调整,从原先的规模导向转为兼顾规模与价值。组织架构方面,随着公司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原先“总-分公司”架构下总部管理 幅度较大,但对一线区域市场反应灵敏度不足的问题逐步暴露。2003 年,为加强 对保险销售一线业务的支持和方向把控,平安人寿借鉴海外经验,建立以市场为 导向的区域发展战略,设立东、西、南、北四个区域事业部,垂直管理全国数十 家分公司,事业部总经理兼任寿险班子成员,加强了核心管理人员营销职能。2005 年,平安财险引入区域管理机制,区域事业部下设综合管理部、企划和财务部以 及市场营销部等部门。具体运作中,各辖属分公司需直接对区域事业部负责,并 同意贯彻实施总公司的相关决策,而各辖属分公司则成为市场营销的终端。通过 分区管理,收窄管理幅度,公司总部的方针政策、销售推动、风控措施等得以有 效执行。渠道方面,2000 年平安人寿率先引进银保渠道拉开了银保渠道崛起的序幕,此后 随着监管放开银保代理“1+1”模式,银保竞争愈发激烈、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价 格战导致渠道利润严重压缩,“存单变保单”等销售乱象频发。在此情形下,公司 开始主动调整银保策略,通过降低银保业务目标、压缩利润率较低的趸缴分红产 品占比、严控销售误导行为等提升银保业务品质。战略调整的阵痛导致平安银保 业务几乎被腰斩,2004-2005 年,银保规模保费收入分别同比下滑 55%和 28. 2%。 然而,两年后改革效果显现,公司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在 2007-2009 年期间重回高 速增长。在银保调整的同时,公司也十分重视个险渠道的发展,通过开展人力清 虚,着力提升个险活动率和期缴业务占比,率先完成个险业务调整转型。个险业 务的领先布局大幅降低了个人客户的搜寻成本和匹配成本,中国平安因此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后劲,2006-2011 年个险新单 CAGR 高达 30%,明显高于主要同业平 均水平,带动公司新业务价值从 51.3 亿元大幅提升到 168.2 亿元,CAGR 达 26.8%, 寿险个人业务成为公司利润核心来源。2)加大多元化金融业务拓展,形成保险、银行、投资三足鼎立之势。经过十余 年的沉淀和积累,公司依靠保险业务已经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销售渠道。面对市 场主体大幅增加导致的行业激烈竞争,公司管理层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 利地位,必须提高客户开发效率,降低综合成本率,而综合金融便是关键一步。早在 1993 年,公司就提出走金融集团发展的设想,但因与彼时监管提出的分业经 营思路背道而驰,公司内外部对 “综合金融”战略构想有不少质疑之声。然而,公 司核心管理层对综合金融的选择十分坚定,1996 年相继成立平安信托和平安证 券。2003 年 2 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 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确立了“把中国平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以 保险业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愿景。同年 12 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随 后陆续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整合为平安银行,开展全国性银行业 务。中国平安逐步形成了以保险为主,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 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集团控股经营架构。为解决独立单元之间的资源共享问 题,公司于 2008 年上线“一账通”,实现集团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 站式服务的战略创举,标志着集团综合金融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与突破。这一时期,公司在向综合金融战略目标迈进过程中,也遭遇到一些挫折,其中尤以富通投资收购风险事件影响最为深刻。2004 年 6 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香港联合 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2007 年 3 月,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创下当时全球 最大的保险公司 IPO 记录。2008 年 1 月,公司通过增发计划,计划再融资总额高 达 1600 亿元。同年 4 月,公司以 240.2 亿元的价格收购欧洲富通投资管理公司 50% 的股权。然而,2008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富通股价大跌,公司因富通投资造成 的损失高达 227.9 亿元,当年总投资收益率降至-1.7%,远低于主要竞争对手;受 金融危机冲击及投资拖累,2008 年公司 A 股股价累计下跌 74.6%,落后沪深 300 指数 8.6pct。富通投资挫折深刻影响了中国平安国际化战略布局,此后多年公司 专注国内业务,大幅减缓海外扩张步伐。1.3、2012-2019年:金融科技阶段,架构调整配合科技建设赋能业务成长2012 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呈现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的主基调,经济增 速放缓,居民收入持续提升,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2012-2019 年,人均 GDP 由 39771 元提升至 70078 元,CAGR 降至 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4565 元提升至 42359 元,CAGR 为 8.1%。居民财富水平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理财和健 康保障的需要。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动了互联网产业兴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深刻影响了保险行业经营模式。这一时期,监管成为主导因素,导致保险供给侧渠道、产品结构显著调整。集中 表现为银保渠道增速放缓,代理人渠道突飞猛进,中短存续期产品和长期健康险 产品先后成为市场热点。2013 年,由于监管此前强化了对于银行渠道的规范力度, 并加强万能、投连产品监督,银保渠道增长放缓,保费占比下降;2013 年下半年 监管放开普通人身险保单预定利率 2.5%的上限限制,预定利率为 4.025%的传统 年金险开始进入市场,加之流动性相对宽松,权益市场景气度提升,中短存续期 产品迎来高速增长。2015 年监管放开代理人资格考试,人口红利爆发,代理人渠道保费贡献和占比不断提升,带动行业保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7 年监管开始 大力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和万能险野蛮发展,鼓励回归保障业务,长期健康险业 务实现较快增长。格局方面,大公司代理人渠道在保障类业务销售领域明显受益, 而中小公司保费规模持续压降,市场新增主体显著减少,行业集中度趋稳。这一时期,代理人渠道和科技赋能是险企重要布局方向。中国平安敏锐把握行业 变化,通过设立一、二元市场及业务条线划分的管理架构抢占县域保险市场,实 施“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创新战略赋能一线业务成长。 1)对原有东、西、南、北四区事业部进行调整,转为按一、二元市场及业务条 线划分的管理架构,推动代理人渠道扩张,巩固大中城市优势地位的同时抢占县 域市场。一直以来,平安寿险在大中城市优势地位明显,但面对主要竞争对手在 县域市场的优势以及中型寿险公司的崛起,公司整体市场地位面临挑战。为拓展 业务边界,2016 年平安人寿调整管理架构,成立五大事业群/部+五大共享中心, 变革重点在于一元与二元事业群的划分,“一元事业群”包括中心城市与经济较发 达的地区,“二元事业群”包括其他发展良好及欠发达地区,独立的二元事业部有助于推进县域保险市场的开拓。2019 年,平安人寿又进一步实施 “2355”架构改 革工程2,从“一二元事业群”向“五大区域”转型过渡,组织更加扁平、高效,内部 竞争活力也得到激发与提升。2012-2019 年,平安个险代理人规模从 51.3 万人扩 张至 116.7 万人;个险新单保费增速在主要同业中保持领先,寿险保费市占率提 升 3.0pct 至 20.8%,新业务价值 CAGR 高达 25%。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 在集团中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末达 66.23%,成为集团创利的压舱石。2)提出“金融+科技”创新战略,通过内生孵化和外延扩张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技 业务布局。中国平安管理层认为,“公司最初的业务模式 1.0 版本,即向用户提供 自己的产品,是 “捕鱼卖”;而后来的综合金融 2.0 是“找鱼卖”,搭建平台卖各家 产品。未来,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金融业将是渠道为王,平安要 从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在这种观念指引下,2012 年为用户提供金 融资产交易服务和投融资顾问服务的陆金所成立,标志着公司开始全面布局互联 网金融。在短短几年间,不仅内生孵化了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等科技公司, 而且外延收购了汽车之家等公司。2017 年,公司确立了未来十年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开始建立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住房服务、 汽车服务、城市服务五大生态圈,深度切入用户服务需求,通过生态圈反哺金融, 实现营收的进一步跃升。1.4、2020年至今:聚焦“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深化科技与生态赋能2020 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疫情加速了客户需求 的转变,对于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多元化提出更高要求。行业层面,居民需求疲弱叠加监管趋严,个险代理人渠道遭遇瓶颈,行业面临深 刻变革。2020 年以来,疫情持续一方面导致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购买力下降, 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保险公司正常的线下展业。同时,代理人渠道经过前几年粗放 式发展,行业乱象丛生,监管开始逐步加大销售过程和产品开发违规行为的整顿; 而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的代理人队伍亦无法有效承接客户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需 求,人力扩张推动业务增长的模式愈发不可持续,“人海战术”动能趋弱后“获客 难”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价值核心贡献的长期健康险产品也在渗透率上升和 普惠型产品的冲击下遇冷。在此背景下,险企纷纷开展代理人渠道转型和产品体 系升级等以应对行业变革。转型调整带来了全行业发展的阵痛,行业保费收入增 速大幅下滑,新进市场主体明显减少,行业格局趋于稳定。近年来行业的深刻变革对已成长为金融巨头的中国平安同样造成较大冲击,摆在 公司面前的是代理人规模下降、NBV 负增长以及经济效益下滑等多重经营挑战。在经营压力加剧的同时,中国平安高层也发生了较为密集的人事变动。从 2019 年末到 2020 年 7 月,任汇川、李源祥等高管相继离职。虽然公司已经建立了成熟 完备的经营管理决策机制和健全的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体系,但核心管理人员的 频繁变动,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传导效应,可能导致部分公司骨干人才的流失,引 发市场担忧。投资端风险事件拖累整体业绩。近年来中国平安发力“金融+生态”战略,不断 加大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布局,尤其是考虑房地产资 产久期较长、收益较为稳定,公司较为热衷于房地产投资。2018 年,出于对产业 新城运营模式的看好,公司购入华夏幸福 19.7%的股份,成为华夏幸福第二大股 东;2019 年,公司进一步增持华夏幸福股份,持股比例提升至 25.25%。2021 年, 由于华夏幸福持股比例下降,公司被动成为华夏幸福最大股东方。然而,2020 年 以来房地产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给华夏幸福业务模式造成巨大冲击,公司 经营陷入困境,股价大幅下跌并陷入债务危机,给中国平安带来较大损失,2021 年公司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损失达 432 亿元,占当年税前利润的 30.9%。面对保险行业深度调整的挑战,公司并没有因顾忌自身体量而选择“观望”,而是 通过新一轮改革推动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本轮改革的战略目标是推动“综合金 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构建“综合金融+HMO 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战术上, 公司于 2019 年启动寿险改革,经过 2020 年的设计和 2021 年试点的探索,路径 逐渐清晰,即围绕“4+3”为代表的渠道+产品两大改革,推动人身险业务实现高质 量发展转型。渠道方面,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转型。 1)客户需求差异化、多元化趋势下,单纯依靠传统代理人渠道的模式已经无法 适应需求端的变化。公司通过高质量三层队伍建设深化代理人渠道改革,推动队 伍结构从“金字塔”向“纺锤型”转变,实现分层精细化经营。围绕队伍建设,做好 新人招募、培养,以及为绩优人员打造“三好五星”评价体系的工作;同时,运用 数字化工具支持业务员销售、增员、培训等核心业务场景。2)推动社区网格化、银行优才和下沉渠道等三大创新渠道并行发展。一是社区 网格化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农夫式”的社区深耕经营模式,2021 年招募千余 名高素质网格化专员队伍,为近 3000 万名“孤儿单”客户提供服务,保单继续率提 升 20 个百分点以上。二是银行优才渠道,与平安银行深化合作,招募 300+位精 英理财经理,近全员本科以上学历,为平安银行近 110 万财富客户提供“保险+金 融”的一站式财富管理服务。三是下沉渠道,针对下沉市场潜在的超 6 亿客户,结 合下沉市场保险场景,探索综合金融场景化销售模式。产品方面,持续布局四大生态圈,打造 “保险+服务”差异化体系。 1)持续布局金融、医疗、汽车和智慧城市生态圈,赋能金融主业。2021 年,公 司提出要深入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运用科技助力金融业务提质增效,提升 风控水平,并将创新科技深度应用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 生态圈,运用金融科技和医疗生态力量,打造有温度的产品与服务和公司未来价 值增长新引擎。通过生态圈拓宽场景覆盖和深入场景挖掘,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 务,不断提升客户黏性、留存率和价值。2)打造 “保险+服务”差异化体系。创新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 高端养老三大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健康管理、高端康养、居家养老”为 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加速服务经线与产品 纬线的融合,以“三经四纬”的全新产品格局,满足客户对健康和养老的全方位保 障需求。“三经”之“健康管理”:针对大众客群、中产客群和富裕客群提供不同的健康医疗 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的健康管理需求。针对大众客群提供乐享 RUN 服务,包 括私家医生、远程诊疗、健康管理和慢病三预服务等。针对中产客群提供尊享 RUN 服务,不仅有乐享 RUN 的全套服务,还有 4 万多名专科医生、超 1500 家三甲门 诊就医安排、药品到家和重疾专案服务。针对富裕客群提供尊享 RUN PLUS 服务, 在尊享 RUN 基础上,额外提供名医大咖、就医协助、高端体检和高端康复服务。 “三经”之“高端养老+居家养老”:区别于行业内主流的养老社区模式,中国平安 提供独具特色的“高端养老+居家养老”两种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多层次的养老需 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养老产业越来 越受到关注,现已发展成“9073”养老格局,即 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和 3% 机构养老。针对高端养老,公司发布了"臻颐年"康养品牌,从综合养老社区"颐年城"切入, 打造集全景医疗、智慧社区、精细养护、乐享生活为一体的医养综合体项目,一 经推出就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针对居家养老,公司整合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 10 大场景服 务,依托 1 个专属管家和 1 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打造"老人舒心,子女安心,管家 专心"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与其他主要同业实施的养老社区模式相比,其优势在于 更符合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且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也更具灵活性。“四纬”之“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新形势下,面对保险消费者 呈现出更具个性、更多层次的保险需求特点,公司通过对以往客户轮廓的分析, 将客群分为四类,基于每类客户轮廓,设计出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御享、盛世、智 盈、如意”四大产品体系,每个系列都包含重疾、意外、医疗、寿险、储备和养老 六类保险产品,旨在融合健康管理、康养、居家养老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 风险解决方案。2、布局前瞻+勇于尝试+制度合理,内生动力强劲总结中国平安自成立以来四个阶段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公司在每一轮行业调整中, 展现出三大特质:一是布局前瞻,执行力强。超前战略部署,从初创时的传统金 融,到现在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每一轮战略布局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二是勇 于尝试,及时纠偏。公司在产品、渠道、科技等方面的创新尝试,既有引领行业 发展的地方,也有增加公司风险的地方;而快速纠偏的能力则帮助公司一直行驶 在正确的航道。三是组织管理制度合理,为公司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具备以上三 大特质的中国平安发展具备十足的韧性,总是能够在市场沉浮中脱颖而出。2.1、布局前瞻,执行力强中国平安自成立以来,核心管理层始终保持高瞻远瞩,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在每 个发展阶段都进行了领先于行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并且配合全面、有力的落地举 措,推动战略目标达成。从学习中国台湾模式,聘请中国台湾保险业专业人才, 到移植欧美模式,引入科学价值指标和先进经营管理技术,再到创新寿险模式, 聚焦渠道、产品和经营升级,实施综合金融战略、构建金融+科技、金融+生态布 局,造就中国平安成为保险行业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引领了中国保险行业的 变革与发展。2.2、勇于尝试,及时纠偏诞生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中国平安,具备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在这种创新基 因的催化下,公司在多年发展中勇于尝试,一方面引领了行业发展和变革,比如 率先引入个人寿险营销体系、聘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吸引外资参股、开发第一 款投连险、引入银保渠道、完成个险代理人渠道转型、构建保险+金融、保险+生 态体系等;另一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难免会在探索中遇到挑战。比如在 发展前期过于追求规模而忽视质量导致的利差损风险和投连险风波,中后期盲目 扩张而忽视潜在风险导致的富通和华夏幸福投资风险事件等。然而,中国平安的 韧性不仅仅取决于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取决于危机面前敢于及时纠偏的勇气 与魄力。面对几次危机的挑战,公司展现出“毒蛇噬臂,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及时止损、主动调整战略布局,确保公司始终行驶在正确航道。近年来,经历过 危机洗礼后的中国平安,对“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指引之下探寻生态和科技 赋能金融主业之路愈发清晰和坚定。2.3、制度合理,基石稳固多元的股权结构保证管理团队的自主性。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平安集团持股 5%以上的大股东分别为卜蜂集团和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其中卜蜂集团通过商 发控股有限公司、Plenty Ace Investments(SPV) Limited 及其他下属子公司间接持 股 6.80%,为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 司持股 5.27%,为第二大股东。与其他上市险企相比,公司股权结构有以下优点: 1)股权分散、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因此管理团队在治理公司时不会 受到干扰,制定的经营决策能快速高效地执行;2)多元资本持股占比较多,管 理层更有可能站在公司价值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做决策。稳定的核心团队和矩阵式管理框架使得公司能兼顾战略的连续性和内部的协同 性。从 1994 年引入国外资本完成公司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到 2018 年设立联席 CEO 分管个人、团体、科技三条业务线,中国平安一直在探索公司管理模式的创 新与进化。目前,公司核心管理层普遍拥有 20 年以上的丰富工作经验,在制定 公司战略和改革计划时能兼具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三条业务线与集团职能部门形成的矩阵式管理框架能强化员工间的协助和资源整合,提高企业快速反应机 制。两套员工持股计划以及股份回购将管理层利益、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绑定,充分 调动公司内部积极性、给予投资者信心,有利于集团长期发展。两套员工持股计 划分别为核心人员持股计划和长期服务计划,均面向平安集团及附属子公司的核 心人员。核心人员持股计划于 2015 年开始实施,参与人数从 839 人增长到 2021 年的 1754 人,每一期持股计划在经过 1 年锁定期后,将根据个人业绩达成情况分 三年归属给参与人。长期服务计划于 2019 年开始实施,相比核心人员持股计划覆 盖范围更广、期限更长,参与人数从 3.10 万人增长到 2021 年的 9.10 万人,其额 度将作为员工的应付薪酬在退休时支付给参与人。此外,公司在 2018 年 12 月 14 日和 2021 年 8 月 26 日启动两轮股份回购方案,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其 中第一轮已于 2020 年 4 月结束,共计回购股份 0.7 亿份,占总股本比例为 0.38%, 总金额近 60 亿元;第二轮截至 2022 年 5 月底,已累计回购股份 1.02 亿份,占公 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0.56%,总金额约 50 亿元。3、看好公司价值和估值增长空间3.1、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空间仍大,长期储蓄+健康管理是主要方向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空间仍大。从国际经验看,居民的保险保障需求根本上还是取决于财富水平的高低,保险行业长期跟随经济增长而稳健成长。自复业以来,经 历多年快速增长,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保费收入规模大幅提升。 2021 年大陆保险密度和深度分别为 499 美元/人、3.9%,与美日、中国台湾和中 国香港等成熟市场相比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行业的波动受阶段性政策影 响较大,未来仍将在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水平提升带动下持续发展。纵观全球寿险行业发展趋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和服 务是重要发展方向。美国寿险市场年金险在第三支柱 IRA 发展壮大带动下逐渐成 为主流,近年来随着经济放缓、利率下行,传统年金收益承压,以指数型万能年 金为代表的带有投资功能的产品开始兴起。日本寿险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少子 化趋势加剧,消费者需求初步从储蓄、保障向健康类产品过渡。美日经验表明居 民对保险的需求将随着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水平等因素变化而改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社会对健康状况的关注以及财富水平的提升,今 后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将迎来再平衡,配置重心将由房产等转移到金融资产,以健 康、养老、财富为目标的资产配置需求与日俱增。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 口占比从 2010 年的 8.9% 提高到 2020 年的 13.5%,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正 步入高老龄化社会。面对老龄化压力,我国目前正加快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建设,2022 年 4 月国办发文明确提出个人养老金将采用账户制并享受税收优惠, 保险、银行和基金等金融机构都是参与主体,长期储蓄型产品将明显受益。老龄化趋势下,居民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也将持续提升。根据友邦保险《2021 大 中城市中产人群养老风险蓝皮书》调研结果,大多数受访者将“医疗负担太重”“长 期护理负担太重”作为退休后最担心的风险,并且大多数认为“将生活支出和健康 支出分别进行专项准备”非常有必要,反映出居民对健康准备的认可度较高。而受 访者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没有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已购买人群中保额在 10 万元以 下的占比达 64.1%,从这个角度看,商业健康险的新客增长和老客户加保空间仍 大。目前重疾为代表的健康险存在的问题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大型公司产品价 格普遍较高,未来探索带病体投保以及更多定期责任形态可能是主要发展方向。3.2、“软实力”与“硬实力”兼备,看好中国平安价值成长性在需求端变化和监管持续加强规范背景下,保险行业供给端的变革势在必行。当 前各上市险企为应对行业调整,均在积极推进转型布局,核心目标是走高质量发 展之路,关键路径是通过渠道升级、产品+服务布局和科技赋能作为支撑。我们认 为,中国平安将依托“软实力”和“硬实力”在此次变革调整的行业竞争中率先突 围。一方面,中国平安拥有在过去三十余年成长变革中锻造而成的优秀“软实力”。首 先,公司布局前瞻,执行力强。公司此次提出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 符合居民养老保障、健康管理和长期储蓄需求提升背景下行业发展方向;其次, 公司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着力推动健康、医疗和科技生态圈建设,赋能业务成 长。最后,公司在上市同业中拥有最市场化和最健全的组织制度安排,在有效执 行公司各项战略方面提供制度基础,三条业务线与集团职能部门形成的矩阵式管 理框架容错率较高,在出现问题时确保公司能够及时纠偏,自我修复能力强。这些“软实力”将帮助公司在战略制定、执行、推进和纠偏过程中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竞争,最终还是落脚到客户资源的竞争上,而 中国平安凭借多元化渠道建设+生态圈协同效应+科技赋能,具备提高触客和获客 效率的“硬实力”。1)多元化渠道建设有利于承接客户差异化、多元化需求,获客维度更广。日本 寿险行业为应对客群主体变迁引起的客户需求差异化、多元化趋势, 逐步形成了 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渠道结构;其中,代理人渠道更适合于提供专业化建议,其他 渠道则更适于营销推广和提供服务。我们认为,在当前我国寿险市场传统的代理 人渠道“人海战术”获客模式动能趋弱情况下,平安寿险目前推进的多元化渠道将 有效承接不同客群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有望带来新客户的长期稳健增长以及 老客户需求的持续深挖,将成为公司未来价值的重要增长点。从实施效果看,公 司三大创新渠道贡献的 NBV 占比自 2019 年以来持续提升,至 2021 年末已达 15.1%。2)综合金融+健康生态圈强化公司客户深度开发能力。中国平安综合金融模式的 核心逻辑在于“客户数×客均利润”,即增加客户数并让每个客户购买更多集团内产 品,客均利润持续增长的同时也提升了客户忠诚度。近年来公司在深化“金融+科 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指导下,围绕广大用户的“医、食、住、行、玩”需 求,发展出涉及金融、科技、医疗服务等领域的诸多业务线,关注客户需求,提 升客户体验,持续优化“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金融经营模式, 个人业务经营体系保持稳步提升。截至 2021 年,集团个人客户数超 2.27 亿,同 比增长 4.1%,客均合同数为 2.81 个/人,近几年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同时,数字 化改革助力集团增强获客能力,截至 2021 年,互联网用户数达 6.47 亿,较年初 增长 8.2%,用户转化为客户的比例常年保持在 30%以上,尚未迁徙为客户的互联 网用户数量高达 4.42 亿,高储备及数字化改革推动下未来客户数仍有较大增长空 间。综合金融模式下,集团各 APP 的任意门户及账户管家使得任一子公司的客户都能体会到中国平安一站式、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有利于促进多产品线的交叉销 售和交叉服务。截至 2021 年,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个人客户数达到 8926 万人, 占整体个人客户比例 39.3%,多年来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交叉销售主要在寿险、 产险和养老险中进行,公司保险业务交叉销售持续产生贡献,2021 年公司产险、 养老险短期险和健康险通过寿险代理人渠道实现保费收入分别为 422.29 亿元、 88.58 亿元和 76.15 亿元,分别占公司产险、养老险短期险、健康险的比例为 15.6%、 41.1%和 67.8%。3)科技赋能,助力金融业务“促销售、提效率、控风险”,提升核心金融业务客 户服务水平。一是加快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应用,提高经营效率。采用“线上+线 下”销售模式,通过举办线上大型产说会及创说会、推出代理人能轻松使用的 AI 跟拍短视频制作工具等展业形式,快速提高触客量。2021 年,AI 坐席驱动产品销 售规模突破 2700 亿元,同比增长 65.7%,在整体坐席产品销售规模中占比 29.3%, 同比上升 0.2 个百分点。二是全面优化改造业务流程,提升作业效率,优化客户 体验。中国平安通过 AI 技术赋能人工坐席,已能覆盖两千多个场景,提供包括贷 款、信用卡和保险在内的一系列服务。2021 年,AI 坐席服务量 20.7 亿次,同比 增长 7.3%,覆盖中国平安 84%的客服总量。三是运用前沿科技赋能分析引擎,提 高风险控制质量与效率。比如通过 AI 视频机器人对在线办理保全业务的客户进 行身份核实和风险排查等。2021 年,AI 催收覆盖率达 28.9%,同比上升 1.9 个百 分点。3.3、短期基本面或持续改善,长期价值增长空间仍大复盘中国平安历年来估值走势及驱动因素,符合保险板块核心逻辑:资产决定趋 势,负债决定趋势强弱。中国平安自 2007 年 A 股上市以来,共有 5 次比较明显 的估值底部,分别是 2008 年 11 月、2014 年 10 月、2015 年 8 月、2019 年 1 月和 2020 年 3 月。总结公司历次估值反转的过程,呈现两个显著特点:1)直接动因 均与投资端变化有关,权益市场回暖、利率上行以及公司投资风险缓释直接推动 估值探底回升,而这背后与宏观经济和公司战略布局密切联系;2)负债端景气 度,尤其是 NBV 对于估值修复的幅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且由于近年来负债端 新单销售持续低迷,资产端权益市场景气度和利率走势对于公司估值影响趋于钝 化,市场对公司负债端价值增长表现关注度增加。展望后续,我们认为中国平安短期基本面或持续改善,长期价值增长空间仍大。 短期看,公司资产端房地产风险缓释有望带来本年度利润增速的改善;负债端在 基数效应和储蓄业务回暖带动下新单增速预期逐步好转。长期看,老龄化和财富 管理趋势下“固收+”的储蓄型业务和具有康养服务特色的保障型业务是未来保险 行业重要增长点,中国平安将依托“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态构筑长期经营壁垒, 而“4 渠道+3 产品”布局有助于承接不同类型客户差异化需求,科技赋能亦将提升 客户服务水平和效率,助力公司实现二次腾飞,价值成长空间仍大。公司本轮转型改革于 2019 年正式启动,2020 年开始设计,2021 年分批试点,2022 年以来进入全面落地阶段。我们认为,经过三年的沉潜蓄势,中国平安将在我国 寿险业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凭借自身优秀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打造公司的 第二增长曲线。展望后续,NBV 增速有望逐步回暖,带动 EV 实现稳健增长。当 前公司估值和市场持仓均处于历史底部,随着长期价值增长能力的恢复和资产端 的持续改善,PEV 估值有望修复至 0.8-1.0 倍的合理区间。(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保险的平安福是什么险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