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佬们外汇大佬哪个平台好,求带!


3月8日,港媒报道林建岳与杨受成有意接收香港电影业的UA院线(相当于内地万达院线般的存在),把铜锣湾旺角戏院当争夺目标。
也就是说,两位大佬又成了竞争对手。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他们并非第一次站在对立面了。
同样作为香港有头有脸的大佬,林建岳是十大家族财阀之一,背后有整个集团和寰宇为依靠。
而白手起家的林建岳,同样靠自食其力组建了英皇集团,生意遍布地产、金融和娱乐圈。
他们俩人的碰撞与明争暗斗,早从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
01、宿命
1943年出生的杨受成,家境贫寒。
父亲杨成四十年代从潮州前往香港发展,做过苦力,当过小贩,赚的都是辛苦钱。
在这种境况下,杨受成并没有接受精英教育的条件,学生时期成绩很差,连中学毕业证都没拿到。
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青年时期杨受成已经有了做生意的头脑,二十岁出头就攒足一小笔钱开了个小表行。
除此之外,他还频繁拜访欧米茄品牌的犹太分销商,先后拿下天梭、欧米茄和劳力士的代理权。
到1973年,颇有家底的杨受成已经开始拿着手中的资产转战地产行业。
林建岳,香港著名企业家林百欣次子。
就这投胎能力,让他虽然比杨受成晚生14年,但轻松就追赶上了对方的进度。
1987年,林建岳从海外返港,大刀阔斧地炒楼市。
理论变成现实,并不能很快就完美适配,所以经历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他高价买的众多楼盘血亏,负债超百亿港币。
怎么说呢,还是得感慨有个好爸爸。
虽然林百欣没有同意林建岳买楼,但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好色又不务正业,实在难堪大任,只能寄希望于名校毕业的次子。
就这样,林建岳成了丽新集团的副主席。
02、交锋
上世纪的香港,除了赌博业,做什么生意,恐怕都没有炒楼赚钱。
相比林建岳初次炒楼失败,杨受成倒是选对了时机。
早在1984年,他的地产生意已经做得差不多,开设的“宝石城”,让其顺利偿还此前借贷玩楼市的近亿元债务,还剩余几千万港币。
有了钱,他接着做什么呢?
除了买黄金、外汇、股票,这位大佬还干起了娱乐。
1999年,杨受成的英皇集团收购了飞图集团。
这个飞图集团呢,是叶玉卿的兄长叶志铭创立,旗下艺人众多,比如说谢贤的儿子谢霆锋、容祖儿。
和林建岳的房地产生意一样,飞图集团也受到199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停滞不前,幸得杨受成愿意高价收购。
就这样,谢霆锋、容祖儿成了杨受成英皇集团的一员。
有了这两位能力干将,英皇娱乐迅速扩张,在2000年又把陈奕迅、郑希怡、twins收入麾下。
渐渐地,罗嘉良、成龙、李克勤、古巨基、张家辉等颇有影响力的艺人,也闻讯赶来加入。
至此,英皇娱乐成了香港娱乐圈最当红的唱片公司之一。
那么,到这个阶段,林建岳在干什么呢?
不知道该说后来者居上还是亡羊补牢,同样在2000年,林建岳选择入股寰亚成为股东,然后创立东亚娱乐公司,陆续签约了刘德华、郑秀文、黎明、吴彦祖、舒淇、许志安等人,继续开拓此前与父亲林百欣没有完成的娱乐大业。
有人说是林建岳自己想做娱乐,也有人说是他父亲想做。
因为,早在1988年,林百欣就联手郑裕彤家族,收购亚洲电视接近2/3的股权,进而成为大股东。
可惜的是,与如此中天的邵逸夫比,林百欣和儿子林建岳到底啥棋差一招,败给了红火的TVB,入主亚视期间,亏损了近30亿港币。
不过,林建岳到底还是名校归来的精英,不会一直败。
入主寰宇后,他在娱乐界掀起了巨浪。
2002年,寰亚电影让梁朝伟、刘德华联袂主演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好好为林建岳争了一口气。
之后,接连产出的《无间道》续集,也都战绩颇丰。
这部片子,在27届金像奖上囊括8项大奖,李连杰凭此首次封帝,陈可辛也拿到最佳导演荣誉,并且顺利从爱情片电影一跃成亚洲掘金能力排名前列的商业片导演。
打了这场大胜仗,颁奖礼当晚,林建岳就豪掷千金,邀请旗下一众大咖参加庆功宴。
相比之下,杨受成的娱乐王国要黯淡许多。
尤其是2002年,公司头号艺人谢霆锋因为驾驶法拉利撞车却逃逸,事后让公司保安顶罪的事情败露,社会公信力迅速下降,成为劣迹艺人。
英皇一下子失去了最大的支柱。
虽然谢霆锋短暂退圈一年后迅速开始搞事业,但之后的《新警察故事》、《无极》、《小鱼儿与花无缺》等影视作品,都不是英皇主力投资。
虽然事后他接到律师函致电老板道歉,但双方的关系已经回不到当初。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他一个人的疏忽,给双方大佬都带来了麻烦。
2008年初,以陈冠希为主角的艳照门爆发。
此事一出,不仅影响了寰亚的形象,更连累英皇旗下的女艺人阿娇。
也因此,这次风波,对立的双方暗自较劲,都想要尽量降低损失,维护名誉。
不得不说,林建岳不愧是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在危机公关上更加冷静。
事情发生后,杨受成让阿娇第一个出来面对媒体,一句“很傻很天真”虽然让一部分人心疼,却也承受了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大部分怒火。
反倒是后续开发布会道歉的陈冠希,发言稿逻辑清晰,言辞恳切,态度明确。
尤其是他“无限期退出香港娱乐圈”的承诺,让大多数人暂时熄灭了怒火。
这一高明操作,被圈内人解读为“林建岳与杨受成的较量”。
毫无疑问,林建岳赢了。
一赢在发声时机,陈冠希在肥肥沈殿霞去世之后第三天现身,且是第二个发声,
二赢在措辞,“退出香港娱乐圈”,并没有把陈冠希的路封死。
这不,他现在在国外做潮牌,混得风生水起。
至于第三,则赢在心理战,主要体现在发布会的布置和主角着装等细节上。
有意思的是,短暂过招并没有彻底影响两个大佬的关系。
可惜的是,伴随着港片日益没落,两位大佬在本地娱乐圈难以大施拳脚,又纷纷把眼光聚焦到了内地。
从2011年开始,林建岳就带队强攻内地市场,成立“寰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1月,更宣布和古天乐的公司联手开新公司,拓展娱乐版块。
至此,两位大佬的娱乐版图,也算得上是平分秋色。
03、江湖往事
生意场上凭手段,原生家庭烂如泥淖的杨受成做到了与林建岳平起平坐。
然而,江湖上的地位,他终究是不如豪门子弟黑白两道吃香。
两位大佬的江湖恩怨,同他们商业争夺一样,也从十几年前就开始较量。
杨受成因为身价暴涨,也一度有江湖大佬的气派,与黑道有点来往。
2001年左右,东方魅力公司的曾志伟找到英皇,想要谢霆锋拍戏。
当时,杨受成表示可以答应,但条件是得带上同公司的容祖儿演女主,结果被拒绝。
要知道,曾志伟向来口无遮拦,对着容祖儿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嘲讽,毫不留情地说她长得丑。
所以,没过多久,曾志伟在酒吧喝完酒后被三位彪形大汉殴打,受伤严重,缝了29针,且无缘当年港姐决赛司仪的位置。
吊诡的是,向来睚眦必报的他,并没有找到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可是,知道两位之间矛盾的人,对此事都心领神会,认为其中不乏杨受成的手笔。
杨受成膨胀后,交恶的不止曾志伟,还有老曾的红颜知己刘嘉玲。
事实上,在他的娱乐产业下,不止有英皇,还有多家报刊媒体。
众所周知,刘嘉玲曾被黑道绑架威胁,拍下了不雅照。
好巧不巧,2002年,其受害照片被发布在香港杂志《东周刊》上,而东周刊的老板正是杨受成。
事情闹大后,基本半个娱乐圈的知名港星都出面声讨东周刊,可谓群情激愤,可杨受成一开始还有点委屈:
“那个女仔被别人欺负,那张相我们登上来,杂志负责人问律师有没有问题,律师说没问题,可以登的。那张照片不是假相,是别人匿名寄给我们的。”
所以,这一番操作,杨受成顺带得罪了林建岳。
有意思的是,曾志伟也得罪过林建岳。
2008年汶川地震赈灾会上,事业得意的林建岳花了70万赞助活动,是最大赞助商。
此时,距离他父亲离世继承全部家产已经过去3年,恰逢英皇因“艳照门”元气大伤、邵逸夫准备退位,是其狙击娱乐界霸主的好时机。
然而,竞品公司的曾志伟也觊觎着肥肉,生怕林建岳一家独大,就不计前嫌、放下恩怨过往,联合昔日仇人杨受成一起,共同拿出个500万港元捐款,抢尽了风头的同时,给林建岳一个下马威。
这个时候,杨受成恐怕还觉得自己很厉害。
殊不知,曾经是他打人,可轮到他自己摊上事以后,还得求助林建岳帮忙。
2015年,香港黑道上的“上海仔”因为嗜赌,不仅自己欠下巨额债务,还暗中挪用富豪们注资的赌厅成本当赌本。
事情曝光后,许多富豪上门讨债。
然而,这个大佬丝毫不怵,反而威胁起一众富豪来。
杨受成就是首当其冲被献祭的典型。
因为他不断催债,惹得上海仔不快,对方的小弟凭空捏造一些丑闻,与他此前的花边一起张贴在街头巷尾,甚至安排专人拿着牌子上街游行,丢尽了杨受成的脸。
一开始,杨受成找到向华强求他帮忙,但是上海仔不卖面子。
无奈之下,杨大佬只能求助林建岳。
林建岳的母亲余宝珠,不仅是富豪,更是上海仔的干妈,两人关系还比较亲密。
在老太太的调停下,上海仔这才算放了杨受成一马。
结语
出身优越、家底丰厚的林建岳,家族经历了几代人脉积累,不论是财富还是黑白两道的人脉,都胜于半路出家的杨受成。
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杨受成#、#林建岳#、#江湖往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从一个安宁的海南渔村,到五光十色的繁华巴黎,博鳌亚洲论坛迈出国门,十年时光,脱胎换骨。从区域大会升格为国际盛事,这是博鳌亚洲论坛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关键十年,亦是见证了中国和亚洲崛起的黄金十年。国际政要纷至沓来,资本大佬闻风而动,社会名流竞相出席。台上纵论风云,台下觥筹交错。结交人脉、提供机会、凝聚财富,论者有道,听者倾心,一个言论的高端平台屡屡演绎出资本风暴与交际传奇。在某些程度上,这个向心力日益强大的权力场,以其资源的发动能力,逐渐演变为政、学、商的名利场,大国的社交圈。对于千里迢迢赶来参会的中国企业家而言,递名片或者打招呼,相逢一笑,都在情理之中。他们奔着资源和机会而来,热衷结交那些政要和资本权贵。那些性格高调能说流利英语的人,俨然是会场明星,享受着被媒体和潜在合作者围追的荣耀。2011年11月22日到24日,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会议在巴黎举行。本次论坛是博鳌亚洲论坛第三次在欧洲举办。近400位来自欧洲和亚洲等地区的工商业领袖围绕“合作、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深入讨论。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赶至巴黎。参会之前,他特意花了3天的时间游走在法国的中部,住在古堡里,体味法国农村的宁静。这段时间或许正好调节了刘晓光平日紧张忙碌的生活,“我一直说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人生,一天当成两天过,我做了很多事情,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都是想利用短暂的人生创造更大的价值,把价值最大化。”这趟巴黎之行,看似闲适,其实刘晓光已经把行程排得满满的:“这次见一些投资者,看看市场和项目。”刘晓光所说的见投资者,就是作为论坛的主讲嘉宾之一,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举办的国际资本会议,地点是法国财政部。巴黎寒意渐浓这是一场极不寻常的盛会。记者远赴法国巴黎,近距离目击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会议召开的盛况。在我们从宾馆前往法国财政部的途中,会路过一条看上去正在修缮的路轨。虽然来来回回经过很多次,却从未见到过一个工人,它冷冷清清地呆在那里无人问津。对于在国内看惯了热火朝天机器轰鸣施工场面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留意到的场景。相比之下巴黎街头林立着的大小咖啡馆倒是生意兴隆,11月的巴黎寒意渐浓,但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坐在咖啡馆外面,面朝街面,聊天或者看风景。这种典型的欧洲休闲情怀,在欧元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普通民众还可以置身事外。然而欧洲的政客乃至工商界已经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寒意,或者已经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忙得焦头烂额。欧洲的政商界当然希望能够在欧洲之外寻求一些“援助”,特别是那些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越来越无法被忽视的新兴经济体,当然也包括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会议在巴黎召开,而开幕当天就吸引了大量媒体,不仅拥有巴黎驻站的国内媒体悉数到场,也有像我们这样从国内一路追到法国的。而“博螯亚洲论坛走出国门”,正是大多数记者最关注的话题之一。由于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第一次转战法国,在别人地盘上组织一次横跨政界工商界学界且事务冗杂的国际会议,在筹办和组织阶段据说经历了种种不易,而参会记者收到的会程表和出席人员名单也几度更迭,但最后的结果还算圆满。一位跑惯了欧盟大小论坛和会议的记者告诉我们,此次博鳌论坛组织的有序出乎他的意料。而对于此次国际资本会议拥有的高关注度,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一次吹风会上也坦言“意外”,而这样的意外显然很大程度源于来势汹汹的欧债危机。事实上国际资本会议在2008、2009年在英国伦敦已经举办过两届,2011年已是第三次在欧洲本土举办,但前两次在国内公众中间甚至鲜有人知。危局中的欧洲把多一些的关注投向了这个亚洲区域性组织,虽然早就有人说过“中国救欧洲是个伪命题”,但欧洲政商界的确有摆脱危机的急切心情,他们也希望通过博鳌这个在亚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获得一些机会传递一些声音。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举办了欢迎晚宴,法国财长巴法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而到场的还包括以对中国友好著称的前政要—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中国前副总理曾培炎也出现在开幕式的主席台上。这些名字无疑为这次会议大大增加了看点,因为谁都知道,一次论坛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决于有多少“重量级人物”出席。2011年11月23号萨科齐的欢迎晚宴,用刘晓光的话说,就是“大家等了一小时,讲了二十多分钟。”当天凌晨两点,刘晓光在微博上发了一段萨科齐的演讲内容,“有些信息要快”,这是刘晓光夜里发这条微博的说明。对于刘晓光而言,尽管本身已是多次参与论坛,多次担任发言嘉宾,然而,他认为一场论坛或者一场活动的价值,在于有没有信息量—“活动要有内容”,因此,他除了演讲、参与讨论,他还在听,在观察。“在国际资本会议上,我参加了‘CEO视角’分主题讨论,就‘面临不确定性的全球商业’话题,与施耐德、标致雪铁龙、印度ICICI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等企业负责人共同交流,讨论,信息量大,更加清楚了全球商业的不确定性。”那些领舞者的荣耀我们了解到,此次以代表身份出席国际资本会议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有几十位。他们前来参会需缴的费用是2.1万元人民币,其中不包括机票和住宿。他们为什么愿意自掏腰包飞赴法国参加这样一次会议?而逐渐开始有机会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企业家,在国际场合会呈现怎样的一种状态?在会场,我们的确看到了很多中国企业家被追逐的状况。每一场讨论会下来,当发完言的中国企业家走下台时,总会有很多人围拢上去,递名片或者打招呼寒暄,以至于我们对企业家的采访不得不以见缝插针的形式进行。与政客不同,对于很多来参会的工商界人士来说,寻找实实在在的投资与合作机会是他们更为看重的,所以很多时候茶歇或者会场外的非正式交流反倒更有价值。在这样的场合,那些性格高调能说流利英语的人,显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机会。浩资本创始人及董事长刘扬声是两场讨论会的发言嘉宾,纯正英语和鲜明观点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他说自己绝不会选择购买欧洲的债券,而这样的说法很快通过媒体报道以及微博等各种方式传回国内,相信会为他赢得很多“爱国”的粉丝。而在场下,刘扬声也一直被人“簇拥”,不断有熟络的外国朋友和他打招呼,也有各种人主动上前递上名片,这位台湾出生美国长大却选择了中国国籍的商人,在这样的场合已经显得如鱼得水。他告诉我们,自己是英国BBC的常客,会议结束后他还将接受BBC的专访。当我们问到递上名片的都是什么人时,他笑言其实很大部分是希望帮助中国公司到海外收购的中介公司、风投机构等。这种表面的热闹没有带给他们真正想要的投资机会,我们也不想将其牵强地解读为“中国企业家在法国被追逐”,但的确能看到经济的此消彼长中中国企业家身上渐有的底气,也许是最近几年这样的阵势他们已经见过不少。然而,有趣的是,刘扬声在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面前,就成了追逐的人。那是在爱丽舍宫举办的萨科齐招待晚宴上,刘扬生以他一贯神色飞扬的语气向福田康夫介绍他在日本的一个收购项目。中小企业主追逐大型企业主,而大型企业主则追逐国际政要,这种情景在论坛上并不鲜见。而另外一位来自四川的房地产商则更加直白地表示,来,就是为了听听大佬们在说些什么,他们在关注些什么。2008年,他第一次参加博鳌论坛。当年的中国楼市深度调控,之后没多久又遇到了金融危机,整个2009年政府都在刺激经济,地产行业躲过一劫,但他自己很关心下一步的局势。博鳌的人气越来越旺,他最终决定来听听大家都在说什么。博鳌上的中国表情我们碰到了中坤投资集团副总裁谢勇,他们公司的大老板就是前段时间因为在冰岛买地而被公众热议的中国商人黄怒波。谢勇谈到之所以在冰岛买地,并非公司刻意而为的经营战略,其实是因为黄怒波和冰岛外交部部长的丈夫是北大同学,机缘促成了双方合作意向。但谢勇也坦言,这笔“送上门”的生意给了他们很多启发,他们希望在英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寻找到类似的机会,在他看来危机中的欧洲正处于一个价值的洼地,他们也想借这个时机在海外买地发展旅游地产。当然,真正提上日程的项目还很少,中坤集团曾在英国看中一处价值2亿的房产,虽然现在以几千万的价格贱卖,他们却因为在当地缺乏人脉而不敢贸然收购。由于对当地的法律和劳工政策缺乏了解,他们的海外扩张之路多了很多的犹豫和障碍。和他们一样,中国企业还普遍比较谨慎,一些企业家手里不缺资金也看到了机会,却选择暂时观望,真正出击的并不多,而中坤集团现在也不过刚刚开始在海外探路。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人组团到美国买房,但真正实地考察之后,才知道还有昂贵的房产税、债务问题等,什么“一元别墅”不过是看上去很美。相比于简单的买房置业,企业到海外投资并购更是千头万绪,面临的法律问题、政策阻碍、人文环境都是复杂而陌生的,因此,“中国并购时代到来”还言之尚早且过于乐观。我们在现场还采访了一位来自香港的企业家,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香港名誉领事许智明,虽然弄了好半天我们也没搞明白哪个头衔更适合他,但和他的谈话让我们获得一些不同的信息。他谈到香港企业到海外投资时面临的政策掣肘要小很多,因为内地民营企业走向国际时,要进行项目的报批以及外汇管理方面的批准,而相对来说香港企业的注册权、界定权和经营的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就在2011年11月中旬国际资本会议召开前夕,第一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刚刚在香港举办,在法律方面拥有一批国际化人才的香港,也正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定位,希望为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个中转站。我们也好奇,在香港经营企业拥有更多先机的许智明为什么会选择来参加博鳌论坛举办的资本会议,而许博士的回答是,因为香港行业性的会议较多,却鲜有这样多领域和提供国际平台的论坛,而这次法国政府高规格的安排,以及高层政府之间对接,也是他们所看重的。虽然说“中国并购”听起来还有点远,却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毕竟“中国制造”的模式迟早是要到头的。看到了机会的中国企业,虽然还在现实的障碍前踯躅不前,但占得先机者也许就是未来的赢家。很难说两天的论坛能真正地改变什么,却是一个观察人与人、企业与企业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如何打交道的窗口。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的一句话来总结也许会比较准确,当我们问到这次会议中方和法方的诉求有何不同时,他的回答是“他们是摆脱危机,而我们是寻找机会”。论坛结束的次日,会场上云集的各位大佬们换了一个地点,再次“聚首”。在戴高乐机场当天只有国泰航空公司的一趟航班从巴黎飞赴香港,我们在机场看到的大佬们,或独自闲逛在免税店,或三三两两在国泰的贵宾室里轻松闲聊,想必回到国内他们又重新投入紧张的商业世界中,机场和航班,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短暂放松的中转站。大“PARTY”的尴尬在历届博鳌亚洲论坛上,大腕级名人,俯拾即是。你会在电梯口遇到退休了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个不大的会场里,听着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演讲,然后你突然发现,坐在左边是一个央企领导,右边是一个副部级的国内政要。甚至你在上洗手间的时候,也会发现排在你后面等着的是以前你递了多少次采访提纲都石沉大海的某民企老板。而且,晚上你要是出来溜达,会发现会场附近的树林里,很多的军车和军用帐篷,那是安保武装力量的驻扎地。时光退后10年。此前的博鳌不过是中国千百座小镇中默默无名的一个。从上空俯瞰,清晰地看到博鳌被水环绕着,与世隔绝的样子。10年过去,博鳌还是那个小镇,那里的宾馆几乎每年就赚一个礼拜左右的钱,除了会务需求,平时几乎没有人来入住。从2001年起,小镇热闹了起来,接到邀请的宾客们都遵循着统一的路线,先抵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然后转乘汽车,耗上2个小时最终来到会场。无论是国家领导人或是资产不过百万的小企业家,他们都循着这条路线,乘坐接驳海陆空的交通工具,去参加一场以沟通为主的论坛。这个论坛给自己设定的使命是有好几百字的文字。通俗地讲就是建一个对话的平台—政界,商界和学界的高层对话平台。在博鳌亚洲论坛巴黎国际资本会议会场,我们也发现一个现象,参会的企业家拥有国企背景的更多一些,而民营企业家则多来自于房地产业、风投机构。当我们问刘晓光对这样的论坛是否真的有兴趣时,他的回答是有兴趣,但信息量还得加大,而不是开完会一解散就都走了,因为企业需要听到的是更微观的信息,具体的需求和供给如何,市场和资金状况怎样,希望论坛能够提供给中方和法方企业更多交流和碰撞的机会。他还说,“这次是因为在法国有别的生意,顺便过来参加这个会议”。当然也不是每个中国企业家都有这样的豪气和一副见惯大场面的样子,我们在会场也看到了一些名牌穿戴尚显拘谨的中国企业主,以及背着相机四处瞎拍逢人便递名片的参会代表,对于他们来说,之所以花钱参会,更多是为了出国长长见识,结识一些“厉害”的人物,或者是了解一些国际上的动态。不过,这些动态对他们而言,显得有点空洞。我们了解到来自广西的投资集团董事唐先生就属于自费前来的企业主中的一员,谈起此次会议是否满足了他的期待,他表示有收获,但是还不太满意。“因为它谈的范围比较泛,不具体,一些运作的细节和实质步骤,就没有提到。只是聊了一些宏观政策。概念就是大道理,很多大道理大家都了解,实质性的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光鲜热闹,来者非富则贵,是高端“PARTY”的魅力。能对资源的配置、机会的利用产生实质效果,这才是“PARTY”的魅力所在。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国内规格最高的论坛组织,在迅猛发展的今天,不可避免会遇到如此的期许。这是发展中的中国与亚洲,无法回避的现实需求。
  新浪财经 3月15日讯,第12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在当日下午的资产配置全球化分论坛中,建信基金总裁特别助理赵乐峰,MSCI执行董事、中国区Analytics业务主管赵丕炜,相关景泰利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宇,北京金大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海峰、 深圳市华永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余黄炎,就“中国私募基金全球投资机遇分析”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对话,畅谈港股和美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在谈及今年海外大类资产的机会时,赵乐峰首先坦言,目前海外大类资产“比去年难做、难配置”,他提醒投资者要注意三点:一是全世界央行开始货币紧缩;二是有没有加息的效应;三是要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的关系。赵丕炜表示,关注市场的风险偏好和市场的风险上升,注重相关性的分析,同时防范压力测试和黑天鹅事件是他在考量大类资产的思路。  论坛上,嘉宾们还分享了2018年他们所看好的地区市场。管宇对美股持乐观态度,在A股则会更谨慎。由于港股通的推出,南下的资金仍能为其提供流动性,因而港股也是其看好的市场。  范海峰则认为不管A股、港股还是美股,选择好的公司总能“吃香喝辣”。但什么样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余黄炎认为,最显见的标准是一流公司和行业龙头,同时他也透露了自己的标准,“成长性不超过五年的成长股”。  海外市场有机会,同时也存在风险,对于选择“出海”的私募基金,管宇认为,市场的差异性要尤其引起关注,不同于国内市场庞大的个人投资交易量,海外市场多为机构投资者主导,“很多人把钱弄去炒港股,本来想去香港割韭菜,没想到自己就是韭菜。”赵丕炜提到了海外流行的Smart Bate的概念,他认为投资者需要在理念、投资逻辑和风险管理上更加靠近海外思路,需要有和海外机构共同沟通的语言。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  主持人:我们请各位老总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情况以及自己的情况,方便大家更加熟悉,有请赵总。  赵乐峰:我代表建信基金,建信是一个公募基金,和私募没什么关系,我们公募的规模是6000多亿,私募专户将近4000亿,子公司将近4500亿,我们的管理规模是1.3万亿,我自己负责的是几块,我分管海外投资,包括资产配置、量化、指数工程,都是以投资为主,谢谢。  赵丕炜:我是来自MSCI,MSCI今年有比较大的工作,我们这边也是有非常大的动作配合到市场各相关机构,我们从业务角度来说,除了指数以外,还有关于MSCI提供一些分析工具,包括量化投资、数据服务方面,这方面是我们很大的一块业务,国内我们和非常多的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包括养老金、保险、银行、券商、私募,很多都是我们的客户,这是我们简单的介绍。  管宇:大家好,我是管宇,我代表深圳景泰利丰参加这个会议,我本身是景泰利丰香港的CEO,景泰利丰2007年在深圳成立一个私募,我们在国内和香港都拥有资产管理牌照,国内大概有40个亿的管理规模,海外有大概1亿多美金的规模。出去得比较早,海外运作第一只对冲基金有超过5年的历史。  范海峰: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虎资本,投资界的小学生,我叫范海峰,我们也是一家私募公司,相对比较年轻,投资的方向是期货、A股以及海外市场,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和投资界的前辈学习,也希望认识一些各界的朋友,大家一起发展。  余黄炎:大家好!我是余黄炎,来自深圳华永信资本,我们公司是创业时间不是很长的私募,我们做的产品有股票和期货,我本人是做了比较长时间的卖方研究员 ,现在是股票基金经理。  主持人:我们简单认识的各位老总以后我们抛一个问题,2017年全球市场一片大涨,如果把2017年的大类资产,如果要做一个大类资产收益从高到低的排序, 分别为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债市。2018年,各位老总展望一下全球哪些大类资产更有机会?2018年大类资产的排序请排列一下,首先有请赵总。  赵乐峰:2017年整个市场的情况是相对货币比较宽松的情况,很多是资金面推出来的,2018年大家要注意三个点:一是全世界央行开始货币紧缩;二是有没有加息的效应;三是要考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有关系。  我讲几个数字,我们作为全球资产配置一定要看几个数字,美国的预期消费物价指数的目标率是在2.3,目前已经超过了,所以美国才会提出来预期加息三次到四次左右。英国目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是3左右,目前差不多站在这个附近,去年英国已经调过一次。唯一有一个地方还不到目标消费者物价是欧洲,大概是1.9,欧洲目前没有调息的打算,下半年、第三季、第四季怎么样?他们也完全看这个。  国内来讲,目前央行采取的措施和国际采取的措施不太一样,他可以用很多的手段,去杠杆和资管新规,根据今年的状况,相对来讲会比去年难做、难配置,去年宏观策略是Bate来看的,今年大家要想想Alpha,如果想Bate的话,宏观策略去年是有效的,今年可能没有这么理想,谢谢。  主持人:赵总提示大家在2018年看到的风险点,总而言之今年比去年难做,如果从FOF配置的角度进行配置,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大概的配置比例呢?  赵乐峰:今年债我们不会配、不敢配,债现在也不能扩杠杆,杠杆去年、前年做得很多,债基本上很难配。要配的话,股票我会以做Alpha 比较强的基金为主,可能会这样。我还会考虑到Bate方面,有些国家Bate还是比较强劲的,股的话,美国还是比较正面、欧洲和日本也比较正面,国内都不用讲,事实上是这样,去年我可能会用Bate来看,今年可能会用Alpha来看,大宗商品去年涨得比较好的铝和铜还算不错,今年铝和铜看起来,铜比铝好一点,大宗商品是这样,黄金基本上还在振荡。汇率的部分,港币的贬值幅度比人民币大,下半年人民币和美金状况怎么样还要看减税措施,回流美国资金状况怎么样。阶段和机遇会调整,今年的调整幅度不像过去,最多调整几次而已,今年会适度调。  主持人:至于股方面我们还会再接下来聊,有请赵总跟我们聊聊。  赵丕炜:这个话题从MSCI的角度我们不适合给出答案,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读,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关注市场的风险偏好包括市场的风险上升,历史上来讲,风险水平还是比较低,风险的上升会对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赵总提到新的周期,这个周期的开始是大家需要关注和考虑的。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不能忽视相关性的分析,如果讲到配置,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相关性的分散来影响到组合的风险收益率的特点,这点上来说,我们在相关性上做得非常小心,分析假设基础多会对结论产生影响,过去的历史不代表未来,这方面我们希望能通过一些前瞻性的手段,更好预测或是把预测结合到历史的分析经验得到一些结论,这对我们做出判断会更有指导意义。这些方面我们希望能更好的稳健渡过2018年。  分析方面来说,全球非常关注的是特别的黑天鹅事件,压力测试和黑天鹅事件还是不能忽视,虽然2018年开始了一个季度,我们不能说后面一定很平稳,相信一年中也不会完全没波动,我们要关注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对你的头寸、风格造成什么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提示的。领域一点,从MSCI的分析角度,除了资产类别本身之外,还可以考虑他们的风格背后的因素和因子,这一块是海外机构做得非常认可,也是境外投资人关注的项目,他们希望看看资产类别之外是什么样的因素驱动,他想看看归因分析,是通过一些偶然还是消息面随机获得?是否有持续的回报或是收益能力,有没有风险控制的管理能力,这些大家都可以关注了解,看能不能帮大家在2018年顺利做好投资,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管总。  管宇:本身我对商品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们主要的产品都是像债券、股票,对大类资产配置从资产类别上来说,我们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我可以提供另外一个角度,无论从刚才赵乐峰总的观点,2018年的整体市场波动会比2017年高,2017年是非常简单的低波动的单边上涨行情,基本上2018年后就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但是2018年像宏观的风险可能会被市场更多的关注,整体的波动也会起来。策略上来讲,高波动下表现好的策略,比如说商品的CTA策略,还有一些做套利的策略。据我所知2017年的表现、收益都不是太好,这个策略在2018年的表现会更好,年初波动已经起来了,如果能持续下去的话,相信这类的策略表现会比2017年好。  简单的延续股票投资买入和持有的策略,在2018年可能不会获得非常好的收益,很可能是有波幅没有升幅,如果注重选股,针对Alpha能力的,风险暴露和风险管理得比较好,这种股票型的策略应该还是有机会的。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范总。  范海峰:我个人主要是做海外中概股和港股的资产配置,对您刚才提的问题,我的回答也比较简单,没有观点,至于未来会怎样,大家可以多采纳一些别人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余总。  余黄炎:我个人只研究股票,股票我主要从个股方面开始,宏观方面没有太多的研究。简单说一下对美股、港股、海外市场的观点,美股从估值的角度非常谨慎,港股也很谨慎。  主持人:相对您对哪个市场看得好一点?A股还是其他的市场?  余黄炎:我们重点布局A股的长线成长股票,我个人未来三五年核心还是A个的创业板和中小板。  主持人:我们既然谈到了股市,我们请赵总、管总、范总具体聊一聊,各位对股市关注比较多,A股、港股、美股或是其他区域的市场,哪个市场股市的机会会更大一点?  赵乐峰:A股上次四五千只了,大家看一件事情的时候,讲A股其实应该先分大盘蓝筹还是中小创或是创业板。整个来看,大盘蓝筹的估值相对来讲还是相对低的,虽然去年涨了一波,如果把银行股算进去还是相对低的。中小创虽然跌得够深,估值已经在历史已经显现出来,农历年以后,中小创就涨了16%,跌到一个程度就反弹上来,从这里来看,A股也有分好和不好,我个人认为,今年是重在Alpha不是重在Bate,不管是大盘蓝筹还是中小创都有Alpha的图线,今年的选股能力要比较强,研究能力比较强选股比较强,不像去年,去年根本不用选股,买上证50就好了,就涨了20%多,比很多的私募都好,加一个杠杆会更好。时间去年是一九行情,今年可能不会这么做。  至于国外股市,港股和国际股的联动比较强,港股很多仙股基本上是没有成交量的,玩的还是一些大盘蓝筹,仙股基本上没有成交量,能玩的还是那些东西,有些还是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估值不合理相对就有得卖,估值合理也有得卖,所以它是波段的东西。  美国股票纳斯达克已经创新高了,标准500还没有创新高,道琼还没有创新高,还在整理当中。有些板块基本上还在历史估值的低点,像医药板块。石油板块也是一样,也是要看单板块相对高和低的问题。欧洲股市相对来讲还有过渡宽松的效应存在,欧洲股市本身来讲,他要调高利息,可能上半年看不到,最快最快今年第三第四季或是明年才能看到,他在消费者目标价还有一段距离,欧洲股市可能还有一些空间,最近调整是因为选举的问题,有些时候是这样。东南亚股市,很多还要再创新高,我刚从越南过来,越南从举行到现在,是全亚洲涨得最高,投资越南要小心,成交量太低,进得去出不来,没有多少成交量。管大资金的人会比较担心进去出不来,定期赎回怎么办?各个国家的股市也有好和不好,今年多看看Alpha,Alpha挑得比较好是比较得利。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管总,以股市为利,哪个地区的市场机会会更大一点?  管宇:股票资产相关性还是很好的,每个地方基本上很少出现一个国家拉扯涨,另外一个国家大跌的情况,2018年来说,美股我个人偏乐观,国内的股市因为流动性边际是收缩的,所以我感觉这两个市场比较的话,我觉得A股我会更谨慎一点,当然我不是看空A股。我比较看好的是港股,市场整体的估值是有优势的,便宜就是安全边际高。因为港股通的推出,南下的资金还是能支撑,给这个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支持。  至于美国加息会不会导致资金大量流失香港?目前的时点上我们看到整个香港的银行体系资金还是很充裕的,本身香港的外汇储备和他的整体M2的比例也很低,他的金融系统还是比较健全,我会更加看好香港。就跟去年A股一样,指数涨跌和你没有太大关系,最终还要落实到你持有的组合是什么样的股票,我觉得这个也很重要。  另外还有一点,当你说这三个市场的收益在做对比的时候,其实有一个潜台词,还要把汇率叠加的因素加上去,不可能用美元计价的回报和人民币计价的回报在那里比,这两个是不可比的。因为跨了市场地域不一样,尤其海外投资要叠加的因素是你对汇率的判断怎么样,这个也可能对未来的投资收益国内和国外之间的投资收益比较大的影响。  主持人:您对汇率的看法是什么?  管宇:目前还是很稳健的。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一下范海峰,从您的角度看,这两个市场2018年的投资机会到底怎么样?您个人偏向看好什么行业?  范海峰:市场来说,不管A股、港股还是美股,虽然做了这么多年,我想说说我实际的感受,我也不知道哪个市场会更好,掷骰子也不绝对,我们坚定的认为选择一些真正好的公司,无论外面多大的风、多大的雨,我们在家里可以吃香喝辣。  主持人:好的公司不在乎哪个市场。能不能再具体谈一谈,在您的标准什么叫好的公司,现在好的公司没有好的价格了。  范海峰:好的公司就是你买了他吃得香睡得香,这个标准其实已经很高了,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主持人:上午有一个主题演讲,嘉宾的标题是吃好喝好怎么能做不好投资,他是偏重于消费的行业。在行业上来说,虽然您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什么行业、什么领域这样的公司占比比较高?  范海峰:确实消费领域占得比较大,像今天来的路上看到很多公用电话亭,我在北京也看到很多公用电话亭,公用电话亭项目实施的时候是否考虑过现在已经变成了街道景观?当时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如果当时是一家做街道电话亭的公司,现在可能面临着转型或失败,哪些公司可能不会变呢?哪些最不容易变的?我觉得和人性相关的是最不会变的,我们都爱吃、都爱喝、都爱玩,我们都会生老病死,消费来讲会多一些,这类的公司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余总聊一下,余总是从A股寻找成长性的公司,今天我听到更多的声音,都说2018年的措施会更难,难点在精选好公司,在您的眼中,2018年好公司好不好选,难点在哪里?怎么克服这些难点?  余黄炎:选股无论是2018年、2017年、2016年对我来说选择公司的标准都是一样的,我不会根据年度的策略、年度的市场方向选股,刚才主持人问到的好公司标准,我这边两个标准:一是一流公司;二是行业龙头。一流公司是我自己设定的评估标准,这个很难现场说。行业龙头大家都好理解。  我个人选股还有第三个标准,成长性不超过五年的成长股,现在有一些大盘蓝筹我认为已经属于成熟级公司,对我们来说,我们仅仅作为历史牛股的案例研究,对我来说原则上是不会放进投资组合的。  主持人:很多年前我们觉得是一个好公司,现在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我想知道您在选择您眼中的好公司会怎么考虑规避一些可能会出现的潜在风险呢?  余黄炎:从我研究的A股、港股过去十到二十年大牛股的经验,好公司一上市就是好公司,不存在一个公司上市的前五年一般般,后五年一下子成了一个大牛股,我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好公司就一个优秀的人,他是一开始就优秀,之作为研究人员、投资者,你要认识到他的优秀程度,这是非常难的。我对自己选股的要求,从公司一上市开始,我就要认识到他的优秀程度,从上市开始就达到我认可这个公司是可以持有五年到十年。当然这个取决于每个人的评估标准,我觉得时应该投资水平做得非常高的人具备这种眼力。  接下来请赵丕炜总聊一下,海外市场对于很多私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事情,您对私募比较了解,国内的私募出海可能有哪些风险管理的因素是系要他们提前考虑的呢?  赵丕炜:谢谢主持人,我们从投资来讲,刚才讨论了很多好公司的标准以及如何选择股票,这里面讲了投入里的一个内容,还有一项是组合管理,当你有一些好公司以后,是不是我们称为公司间个体的因素会被抵消掉,当你越来越多股票加入管理组合会被分散掉,会呈现市场的风险、共同性的风险。其实他的观点非常好,这些观点是可以直接落在组合上,如果我在投资总监的位置上,有一个观点是怎么落下去是一个执行的过程。除了选公司还要结合到投资的流程和政策,海外资金是往外配置,你希望获得更大的机会,如果只投A股无非就是A股市场,A股市场除非通过对充把市场的风险对冲掉,如果政策不让做多投。谈到海外投资,一个是寻求什么样的市场帮你做分散,我们公司的指数告诉你指引不是全部,以什么样的比例进行投资?这就是一个参照。作为投资管理人,你知道有全球市场机会的前提下,可以行使你主观的观点,就是我们相对基准的偏离,任何偏离都是表达你的观点,任何偏离都会带来超额收益,这里我们称为Alpha ,如何和德Alpha ,它可被剥离,这个概念又被演化的过程。现在是海外非常流行的Smart Bate,是界于Alpha 和Bate之间,我们不得不回避,这是我们在投入中一定会暴露的。你需要在理念、投资逻辑和风险管理上更加靠近这些思路,以及用合适的工具管理钱,这里有数据和分析管理方法,需要有和海外机构共同沟通的语言,势必投资机构对你有要求,他需要知道你的投资是怎么样进行的。  仇总提到,必须全部投资到你的组合里,不能做择时,往往是投资机构给的。投资和管理如何贯彻执行,投资机构上层管理的养老金机构对你的要求就是你净值的一部分。这个话题需要很长时间解读,我先提到这里。  主持人:管总也是做海外配置,对于这方面,如果国内私募出海的话,风险管理措施方面您觉得有什么建议给他们?  管宇:之前没做过海外市场的,市场的差异性要特别注意,之前绝大多数的投资行为都是在国内发生的,实际上海外市场,包括美国市场和香港市场,游戏规则和国内是不一样的,容易犯的错误,在国内做了很长的投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他把这个方法论直接应用到香港市场或是美国市场,这是比较危险的,这里面有很多的陷井存在。我做一个对比,比如说香港市场和中国市场、国内的市场有很大去,就像镜面的反射一样,国内市场的交易量80%是个人投资做的,这个市场因为有非常多的个人投资者存在,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投资水平非常不专业,所以他有很多的行为偏差在里面。相互之间变成灵活博弈的游戏,大家希望在价格的短期波动里获得收益,但是在香港市场恰恰相反,香港市场是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基本上没有个人投资者,香港市场的市值是GDP的几倍,全球数得出名的机构投资者在香港都有分支机构,香港只有600万人,投资股票的就更少了。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主体是非常小的。你的认知能力比其他的投资者做得比较好,你有就可以在这个市场获得超额收益,这套东西用到香港的时候你就容易犯错误,因为你的对手已经改变了,我经常听到一个笑话,很多人前期自己把钱弄过去炒港股,本来想去香港割韭菜,没想到自己就是韭菜。香港市场有做空机制,国内是没有的。有做空机制和波动的形态会有不同的影响,这是需要大家考虑的,一开始对这个市场积累足够多的经验。  香港市场、海外市场有非常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国内基本上是没有的,或是形同虚设的,比如说个股的卖空机制、融资融倦,香港市场和美鉴定非常低,你很容易借到做个股的沟通。指数层面、指数期货、指数期权,对于你来管理风险其实是非常有利。  原来做到最后是调仓位,风险来了把仓位降低,每天想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加仓,什么时候减从,通过减仓,把碑拓提高的时候再把它能掉,同时把你的Alpha 能保留下来,有很多这样的工具可以使用,这个对于我们做海外投资要进一步学习。  主持人:谢谢管总,在国内可能赚到别人犯错的钱,在个座不太容易了。我们再来问一下其他的几位嘉宾,我们知道在座的几个基金公司,他们大多数参与海外的市场,原来我们的投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股票多投,现在在未来全球化的配置过程中,是不是投资策略做一些调整?  赵乐峰:海外投资还是根据客户的属性做决定,我们在海外投资有好几块可一是求的差别,或是专注于带求资源和球信心市场,还有一些而专户。我经常讲苹果和橘子是不能比的,波动率不超过2%,策略上就不能配高风险的股票,依照他的波动率和行为去界定它的东西,我也访问,基本上告诉现场的贵宾们、投资者,一定要界定好你要什么东西,才能界定用什么策略符合你的东西,不能说我波动率2%,不能下跌2%,请问一下我敢配多少策略?股票策略也不去找波动率很低的股票,很难讲,除非是全股票型基金,相对报酬就不太一样,全球有新兴市场的,有港股的都有相对的报酬。绝对报酬策略来讲可能会配一些,还是根据客户的属性确定投资的策略。我们有专户、公募和子公司,管理规模大一些,如果海外投资的部分丢到我这边来看,我都会问客户要什么,波动率是多少,如果5%、10%我没法做,看你波动率我才能配资产、策略,我是这样看事情。  主持人:范总做美股和A股,未来投资策略上是否会做一些变化?  范海峰:水平有限,还是维持在最后的状态。  主持人:余总注重做A股市场,对于2018年A股市场投资机会,刚才几位分享了很多,您有没有要补充的?  余黄炎:我个人投A股和港股,美股没有参与,港股市场我作为独立的市场,单独去香港发一只产品,对我来说不是很好,我把港股市场当成A股的补充,港股并不齐全,达到我选股标准的也很少,我把它当成A股选股的补充,有些行业龙头没有在A股上市去港股上市了,我通过港股通可以在港股市场上买,这是我们对港股市场的基本态度。  主持人:行业上有没有什么偏好?  余黄炎:我们偏向于三大行业:大消费、医药医疗、IT。这三大板块是我们一贯以来重点从这三个板块选股,原因是两个,都是财务上的。这三个行业利润率比较高,这三个行业都是现金流好,我非常认同上午几位嘉宾的观点,我们不会投重资产的股票。另外医药医疗板块是未来我们认为中国发展空间最大的,我们的BAT在全世界体量已经 非常大,我们的茅台也是远远超过BAT,医药行业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也是呼应上午嘉宾的观点。  谢谢几位嘉宾的分享,时间的关系这一场论坛告一段落,谢谢各位。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大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