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属于哪个省 解答顺义所在地区的顺义区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地名”分类下共有12个词库词条样例:北京市、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下载次数:56070更新时间:2021-12-11 13:21:28词条样例: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阿富汗、阿根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埃及、埃塞俄比亚、爱尔兰、安道尔、安哥拉、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迎江区、蚌埠市、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下载次数:39568更新时间:2007-06-27 00:14:40词条样例:阿巴嘎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阿坝镇、阿坝州、阿北乡、阿并洛古乡、阿不都拉乡、阿察乡、阿城市、阿城镇、阿党镇、阿得博乡、阿都沁苏木、阿都乡、阿敦础鲁苏木、阿多乡、阿尔巴斯苏木、阿尔本格勒镇下载次数:31682更新时间:2008-04-08 21:49:51词条样例: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下载次数:30619更新时间:2009-03-13 01:27:07词条样例:阿坝、阿巴嘎旗、阿城、阿合奇、阿克塞、阿克苏、阿克陶、阿拉尔、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阿勒泰、阿鲁科尔沁旗、阿荣旗、阿图什、阿瓦提、安达、安多、安福、安国下载次数:16020更新时间:2015-07-19 09:30:51词条样例:京津沪渝宁陕甘、湘鄂粤桂滇蜀黔、晋冀鲁豫苏浙皖、港澳台琼青藏疆、内蒙黑吉辽闽赣下载次数:10625更新时间:2014-10-29 21:57:57词条样例:城步县、镇沅县、孟连县、莫力旗、喀喇沁左翼县、前郭尔罗斯县、恩施州、麻阳县、新晃县、芷江县、靖州县、通道县、湘西州、乳源县、连山县、连南县、广西自治区、融水县、三江县下载次数:10289更新时间:2012-10-18 13:35:30词条样例: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大观区、怀宁县、潜山县、宿松县、太湖县、桐城市、望江县、宜秀区、迎江区、岳西县、蚌埠市、蚌山区、固镇县、怀远县、淮上区、龙子湖区下载次数:7871更新时间:2017-10-08 13:00:11词条样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省邯郸市、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沧州市、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衡水市、山西省下载次数:7267更新时间:2017-08-03 15:38:15词条样例: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下载次数:7120更新时间:2017-08-03 15:36:40
概念性规划内容篇(1)
尽管概念性规划是一种新引进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体系,
但在近年来的城市实践中,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概念性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不了城市特色危机问题
呢?就是没有把概念性规划上升到主题规划,概念性
规划应有之意就应该是主题规划,可是因为我们的概
念性规划没有主题,所以我们的概念性规划还是一个
泛泛的城市规划,只是在僵硬的城市总体规划上多了
点空间发展内容而已。自2001年中国引进概念性规
划后,我们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搞了概念性规划。而名
为概念性规划,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结果
每个城市都搞了概念性规划,但城市的特色并没有规
划出来,城市特色没有规划出来,城市特色危机就自
然出来了,岂不知概念性规划还缺少一个主题,没有
一个主题贯穿于概念性规划之中,概念性规划就是城市
发展战略报告的一个翻版报告而已。概念性规划如何
突破,那么就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一种新的规划理念,
那就是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主题文化发展
战略规划是建立在概念性规划之上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
全新规划体系。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弥补了
概念性规划几个方面的不足和缺失。
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缩小
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两极
分化的问题
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
约束的一种规划,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
应对的一种规划,而目前这种概念性规划和城市总体
规划造成了一种两个极端的问题。一个是城市总体规
划体系僵死过硬,一个是概念性规划“天马行空、异
想天开”。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不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规划,而是在城市
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有主题依据的,有主题
空间布局,有主题前瞻性战略思想的一种空间发展战
略规划体系,它赋予了城市总体规划新的主题空间内
容,新的主题空间时空,新的主题空间地域,新的主
题空间发展目标。也就是说,把城市总体规划僵死和
概念规划泛泛的内容,通过一种城市主题文化融入到
城市发展战略之中,既打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僵硬状
态,又调节了概念性规划的泛泛不足,使城市总体规
划更具特色性和主题性,使概念性规划更具超前性和
前瞻性。
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着重
强调城市主题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造成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
单一问题的结症,就是我们在概念性规划中没有把主
题定位在首位,而是把城市主题定位在了次位的位置
上,这样的概念性规划,城市怎能不产生特色危机?
我们现在概念性规划的四个核心是: (1)、以人为
本;(2)、可持续发展;(3)、和谐共处;(4)、城市
的可达性。而唯独没有城市主题定位,这样的城市规
划城市怎能不产生特色危机问题呢?
在从概念性规划的目标看:(1)、创建完美的社
区;(2)、建设一个公园及室外休闲系统;(3)、为
居民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 (4)、改善居民就业状
态;(5)、绿色空间的界定与保护;(6)、环境保护
与改良;(7)、城市废弃物的无害循环处理;(8)、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塑造城市特色;(9)、都市
中心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管理;(10)、都市区高新技
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11)、都市区内交通与区
级交通。
从以上目标内容看,把塑造城市特色放在了第八
位上。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主题规
划,如果文化主题都没有界定出来,另十项内容就显
得空泛和缺少主题统领能力,这样的概念性规划正是
造成城市特色危机的根源所在。
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强调的是主题的标
志性和统领性,主题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纲,纲举
才能目张,没有主题,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就等于没有
纲,没有纲就不能做到纲举目张,所以城市主题文化
发展战略规划强调的是城市发展主题,而城市主题文
化就是城市发展的纲。
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的出现将使概念性规划成为历史
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
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香港把概念性规
划叫做(发展策略),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
划)。可见概念性规划的内容繁杂和相互不统一,有
这么多概念性规划模式,我们的城市究竟采用哪一
种,这首先就带来了概念性规划的混乱性,因为这种
概念性规划的混乱性,甲城市用英国的,乙城市用美
国的,丙城市用波兰的,丁城市用香港的。这种鱼目
混杂的城市概念性规划,怎能不让城市概念性规划乱
成一团。这说明概念性规划还不是一个严谨的学科,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由于理论的不成
熟,也导致了城市概念性规划设计理论的不成熟。如
何把这些不规范的概念性规划,提升到一种科学规范
的规划理念,那就需要创新,那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
突破,没有创新和突破,这种不规范的概念性规划,
就会给城市发展带来无法克服的弊端和问题。城市特
色危机越演越烈,就是概念性规划自身体系不科学性
所造成的。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性规划,是在各种
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全新主题规划概念,
它的出现将使概念性规划成为历史,城市主题文化发展
战略规划,是当今世界最前沿和最创新的科学规划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
划,区域规划,详情规划的静态规划基础上,和城市
发展战略编制性规划的动态规划基础上,既有静态规
划的各种功能内容,又有动态发展规划理念,把城市
总体规划静态内容赋予动态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以
一种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为指向的一种全新规划理念。
它强调的是一种静态和动态的统一,静态和动态的和
谐,静态和动态的完美,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
战略编制性规划二者之间找到了一条契机和结合点。
另外,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一种集大成的
发展战略规划,它把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情
规划,城市发展编制性规划,城市旅游规划,城市文
化产业规划,城市雕塑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城市形
象规划,城市品牌规划,融合成一个大规划内容的发
展战略规划。它是以俯瞰全局的视角进行城市
空间布局,从而为城市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方略,
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指向,提供城市主题文
化发展战略实施步骤,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行动纲领,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运作模式,
提供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品牌,从而把城市提升到
一种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仇保兴,中国城市化――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4
[2]刘君德,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
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概念性规划内容篇(2)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
概念设计在国外普遍被采用,而我国应用的还不多,最主要的是应用于建筑大型项目设计中。随着概念地产时代的介入,人们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看待这些概念,是居住的需求、还是对居住区的规划要求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以下就是我们从概念设计的涵义、特点、功能作用等几方面加强对其认识。
一 概念设计的涵义
对于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哲学意义上的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居住规划的概念设计则是在对整个住宅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合理定位基础上,对居住需求和居住文化在该理念的规划模式和建筑形态的阐述。概念规划是一种注重城市规划与住宅区域规划的综合性规划,它主要是在确保城区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和区域规划进行对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及环境保护的综合规划设计。
目前,在国外一些大公司的设计部门都包括: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制造设计。可见概念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二 概念设计规划的内容及特点
由于各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在规划设计上也有所不同。德国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区域间平衡发展;美国注重对资源的开发,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日本侧重资源开发;法国以国土整治、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为主。
从概念的设计特点来看,它具有设计思路的整体性、设计内容的概念性、设计性质的综合性、设计方案的框架性、设计功能的方向性等特点。通过概念设计解决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形成的概念分析,经过综合抽象的概括从而进一步形成概念设计。正因为这些概念设计的内容与特点,决定了它在以后住宅区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现状和误区
3.1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现状
我国居住区对概念设计认识还不深入,还没有形成一种规范的模式,针对特有的现状表现如下:
(一)目前我国的概念设计还只是一种形式,真正有专业人员参与很少,造成概念设计的脱节。一是在策划阶段主要有策划人员进行策划和设计,相关专业人员等到概念确立后才参与到设计环节中,有时候针对某些问题他们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在设计完成后在找概念,这种概念往往很片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设计,只是一个卖点。
(二)人们只是对这种模式接触一时热,对概念设计的内容和功能认识很肤浅,缺乏真正的对住宅区域的规划设计和居住需求的深入诠释。
(三)长期以来建筑行业一直采用传统的模式,缺乏对住宅区域的规划与设计,致使三方之间缺少中间的设计环节,不仅违背市场要求,还违背住宅区域的设计原则,使项目开发不能达到最佳状态。
3.2居住区规划的概念设计误区
其一,目前有些开发商采用概念设计理念引诱人们对它的期盼与关注,但实际上有策划人员提出的概念与设计结合脱节,使人们还没有认清楚概念设计的真实本质,表面打的旗号很响,实际上是在卖弄,华而不实。
其二,很多人把形态理念等同于概念设计,缺乏对住宅区域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和有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探讨与分析,缺少对居住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与推敲。
四 概念设计的地位作用
概念设计具有前瞻性、便捷性、广泛性的特点。这种规划设计是从整体上对住宅区域的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积极的创造性,在今后住宅区域中应用性非常广泛。
近几年的规划发展中,应该加快规划概念设计的发展,要审时度势,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这种规划模式对建设我国城市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迫切发展的要求,而这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类型更具有长远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更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对现在人们的居住要求来说,好的概念设计会逐渐显现出来,备受人们的关注。概念设计阶段对住宅区域规划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
概念设计的全局性。概念设计是从城市的整体发展着眼,在研究城市整体的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环境、设施及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住宅区域的规划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概念设计方案的框架性。概念设计主要从居住区整体的风格、流派及环境出发,对住宅规划提供总体的框架思路与规划设计,很少涉及具体的方案要求。
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的可行性。概念设计是从整体出发,注重大局发展方向和策略,从宏观上把握项目开发的重大意义和决策。
五 居住区概念设计的关键和机制
概念规划是一种注重发展理念的规划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可为任意层次提供发展思路和框架,以实现城市规划和发展为目标的一种规划类型。概念设计在对城市规划编制上呈现出灵活具有弹性的特点,可及时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以下是概念设计的几个关键:
(1)根据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充分合理的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
(2)为了满足居住者的需求,充分考虑市场定位。
(3)不断探索居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考虑人们在精神层面对住宅的需求。
就目前发展来看,建设和完善概念设计机制,使概念设计在住宅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想建设和完善机制必须从市场调查做起,形成一个由策划人员、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等多人员、多学科的运行机制。如何将概念设计成为居住形态规划设计的可能,这就需要策划师、设计师们运用新策略、新方法、娴熟的设计手段通过实体形成满足人们需求、富有创造力的居住空间形态。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概念设计的重要,但是由于概念设计研究还存在很大的误区,概念设计过程还不具体、不完善 ,我们应该在正确把握概念设计的涵义,深入认识概念设计的功能与作用的前提下,进行对概念设计的深入研究,利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以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为了城市的发展,概念设计能够很快普遍应用到住宅设计上,我们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机制,以达到实现城市的优化目标。
结语 概念设计在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用中并非是对某一个层次的规划设计,而是对其中任何一个层次都能进行。概念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多方向发展的综合体,但是它不是针对某个问题做周密细致的规划,往往是更多的倾向于理念。如对城市的发展,它是从整体上进行的规划,注重的是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集中深入的研究探讨。从国家和城市的经济、环境角度提出综合性发展战略和指导方向,以更好的适应国家及城市快速发展的决策要求。
我国现在对概念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机制还不够健全,我在这也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通过我的理解和阐述引起人们对概念设计的关注,以加强和深入研究对概念设计在住宅区应用方面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邹慧君,等.广义概念设计的普遍性、内涵及理论基础的探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3.
[2]项冉,谭婧婧,时静.浅谈城市概念规划[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概念性规划内容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从而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同步提高,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致使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因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主要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确定的,因此,人口规模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不准确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人口规模预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其中人口规模预测的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评定以后主要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概念不统一
一般来说,提到城市人口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两种概念:人口概念以及空间概念。从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案例来看,两种概念的运用出现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就人口概念来说,就有总人口、常住城市人口以及非农人口实际居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等概念。就城市空间范围的概念来说,就有规划区、市区、主城区、建成区、中心城区、市域等多个概念。那么将人口概念与空间概念相结合以后,组合起来的概念就更加复杂,而就目前的城市规划而言,“城市人口”的概念非常的笼统、模糊,在人口规模统计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分歧,由于运用的不一致,与统计部门的数据结果缺乏相应的统一。
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误差较大
除了运用的概念过多、过于复杂、不统一所导致的概念的混乱之外,还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同一城市的不同部门统计出不同的数据。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现行的统计口径的设置主要是以行政区范围为主要标准,但是行政区范围常常将非农业人口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与城市建成区人口统计有分歧;第二,农业人口以及非农业人口的统计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只将非农业人口作为城市人口来统计,很显然的忽略了农转非人口,这些人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经是城市人口了;第三,暂住人口的统计有很大的困难,暂住人口的数据统计资料主要来自公安局的统计数据,而这种统计数据常常忽略那些未办理暂住证的人口。
(三)预测结果的确定有着一定的困难
预测结果是在假设一些前提的情况下对未来的情况的一种推断,在推断的过程中,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的预测具有科学性,定量的反映了预测对象与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推断,但是在主观条件下,只能凭借经验判断这种假设条件是否可以运用于未来,这种假设是无法验证的,预测期限未到达,就无法判断预测结果是否正确。这种预测的科学性与不科学性即客观主观并存的“两面性”,决定了预测结果有难追溯的特性。鉴于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文本以及说明书对于人口规模的预测都非常的概略,大多数缺乏依据性说明,或者是依据性内容的缺失、表述不清,在文本表述中,人口规模的基准年份、数据来源、采用的预测方法、参考数据的来源以及理由等等大多数都呈现缺失状态,由此导致预测结果可信度以及可靠性较低。
预测时使用的方法不严谨
人口规模预测研究领域属于人口学的相关领域,在人口规模预测方面有着很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不够严谨,常常采用简单方法如综合增长率法以及一元回归法等来计算,很少考虑这种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种人口预测方法运用上的不规范性导致预测结果的误差较大。
人口规模预测注意应该规范的重点
统一口径
对于现有的城市规划中人口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界定以及规范概念,并且统一人口数据的统计口径。关于暂住人口在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统计上造成的差异,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各省、市在计算人均GDP时,统一使用常住人口的说法。按照户籍统计人口的方法已经被废除。
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的权威部门,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的人口规模的数据大多来自统计部门,为此,我国规定,城市规划中人口规模的计算中,应采用“常住人口”,统一口径以后在统计中统一加上居住满半年的流动人口。
(二)适应城市规划工作的转变职能的需要
在科学预测人口规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区域背景、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分析,以便为城市的合理布局以及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一,要拓展人口分析以及预测的视野。在人口规模预测过程中,不能割裂城乡关系,不能割裂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要在一个整体的、大的局面上来综合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人口互动关系。
(三)将暂住人口分析预测作为人口规模预测的重要内容。
第一,要根据暂住人口需求的住房、教育、社会文化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规划,确保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第二,加强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引导人口稳定、合理的流动。
(四)在规划文本以及说明书中说明依据
为了使预测结果有本可依,在规划文本以及说明书中提出明确的说明,例如对于现状、假设、预测方法的说明,对于基准年人口规模、主要结构、空间的分布的说明,并且给出计算分析人口年增长率以及分类预测的变化特征的依据。在预测检验中说明有关系数、历史检验、结果检验,针对重点监测年份反映预测区间值以及代表值。另外,用图表等方法反应人口规模的历史演变和预测结果,用增长曲线表达历史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较为清晰直观。总之,在规划文本中要将必要的数据、年份、参数等加以阐述说明,作为预测结果的依据。
(五)不断地改进人口分析方法
第一,合理的选择人口预测的方法。要根据城市中所处的具体的区域背景和发展阶段进行预测方法的选择,形成方法的合理选择,注意因果分析以及时间序列的分析,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第二,不断地丰富人口预测的内容。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收入上的差异都是在人口规模预测中要分析的内容,另外,暂住人口的总人口数、变化趋势、产业结构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关系、城中村人口的规模构成也应在分析之列。
总之,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中,要不断地解决不规范的问题,避免因不规范而产生的不准确的问题。
参考文献:概念性规划内容篇(4)
1 引言
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通过标识符号来代替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图书分类法是文献标引和文献检索的重要工具,是情报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情报检索系统中起着语言保障的作用,是沟通情报的存贮和情报的检索两个过程、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双方思想的桥梁。如果图书分类法在类目的划分上有缺陷,不能满足科学分类的要求,那么就很难使标引人员对文献情报内容的表达和检索人员对相同内容的情报需要的表达取得一致,容易造成文献情报的漏检和误检,从而降低了文献情报的利用率,影响教学、生产和科研。《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 (以下简称《中图法》)对民法这一概念的划分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展开讨论之前,先对本文标题中出现的“民法”的下位类列作简要说明。我们知道,一个上位类目以某一标准划分出的下一级类目互称为同位类。类列则是一组同位类的总称。“民法”类的下位类列即是指由“民法”这一类目经过一次划分后直接得到的一组同位类。
2 《中图法》的原理及对概念划分的要求
2·1 《中图法》的逻辑原理。《中图法》是一种体系分类法。类目是《中图法》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图书分类表的主要成分。类目从形式逻辑上说就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对象范围的思维形式,每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即一类事物,也就是许多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用以表示一类事物的概念称为类名,在分类法上称为类目。类是可分的,因为在一类事物中,每一事物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与同类其它事物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许多与同类其它事物不同的属性,也就是说,同一类的事物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在某一(或某些)方面相同,而在另一(或另一些)方面是不同的。因此,类是可以再分的,可以用另一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来对这一事物进行划分,即分类。
《中图法》是一种体系分类法。体系分类法是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它是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划分与概括)和系统排列而成的。
2·2 体系分类法的主要特点。体系分类法的主要特点是按学科、专业集中文献,并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各类文献在内容上的区别和联系,提供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检索文献情报的途径,满足读者的“族性”检索要求。由于人们一般都是在某一个专业范围内从事科研、生产、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习惯于从学科、专业出发去获取知识和情报,而体系分类法对于系统地掌握和利用一个专业范围的知识和情报来说是很方便的。因此,它就成为对文献情报进行处理的重要方法,成为一种历史最久、使用最普遍的情报检索语言。
2·3 体系分类法列类应遵循的原则。列类是按逻辑分类原理并结合实际需要,列举各种学科和事物概念,并将其安排、组织的过程。一般来说,列类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应以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作为类目划分的主要标准;②客观原则和发展(历史)原则;③逻辑性原则是立类列类的科学方法。A·概念要明确。B·类目的划分必须遵循逻辑上的划分规则,即划分应是相应相称的,划分后得到的各子项外延之和要等于母项的外延。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每次划分或每层划分必须坚持一条划分根据。划分后的子项应当是相互排斥的,各子项之间是不相容关系,内涵不相同、外延不相交叉。C·列类要遵循从总到分、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④稳定性原则是图书分类的特殊要求;⑤文献保证原则是编制分类法的出发点。类目的设置应以文献的多寡作为依据之一,有什么样的书列什么样的类。
3 民法及其下位相关概念辨析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对象范围的思维形式,概念即是《中图法》上的类目,都表达一定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们要研究民法类下的类目表是否科学、是否合符逻辑,应从考察民法及其相关的下位概念入手。
我们知道,在体系分类法中,除大类类名外,其它类名字面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表达事物的概念,其涵义要受上位概念的限定。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所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中都包含权利和义务,只不过前者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现实性。因此,物权、物权法和物权法关系,当以之作为民法学的研究内容、以之作为基本范畴组建学科理论体系时,可视为同一概念,本文在下面的阐述中将不作区分。同理,对债权和债权法、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法等也不作区分。
3·1 民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调整对象为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是人法,民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调整进行的。民法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其使命在于确定合理的人性观点,规制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关怀。民法又是权利法,民法的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平等主体、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是民法调整对象的三个因素。民法的主要内容:①民事主体制度;②物权制度;③债和合同制度;④人身权;⑤知识产权。其中民事主体制度调整的对象为平等主体,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调整的对象为财产关系,人身权法调整的对象为人身关系,继承法既调整财产关系,又调整人身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章民事权利为:第一节、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第二节、债权;第三节、知识产仅;第四节、人身权。也映证了人身权为民法的研究内容之一。
3·2 物权。物权是财产占有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民事主体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管理、支配并享受物上之利益的排他性权利。传统民法上规定的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留置权都是物权,我国民法通则新规定的使用权、经营权等也是物权。
3·3 债权。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据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债,当它和所有权关系相提并论时,称为债权或债权关系。债权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流通领域的财产关系。
3·4 合同。合同也称契约,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关于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3·5 知识产仅。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其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著作权)两大类。民法学教科书一般把知识产权分为六种类型: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3·6 继承法是调整因自然人的死亡而发生的财产继承关系、确定遗产的权利归属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7 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保障人的精神利益得以实现的形式,通常情况下,人身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即不能出售、赠与和继承。人身权虽无直接财产内容,但它与财产权利有密切的联系,往往是发生财产关系或为主体带来财产利益的依据或前提。人身权是同财产权相对称的一个类概念,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前者是以权利人的自身的人身、人格为客体的民事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自由权、名誉权、肖像权、荣誉权、名称权、生活秘密权等。后者是存在于一定身份关系上的权利,权利客体为特定身份关系的对方当事人,包括监护权、亲权、夫权和父权等。
4 存在的问题及修订意见
4·1 《中图法》对“民法”类目的划分存在的问题。《中图法》(第四版)对“民法”这一类目的划分为:
D923
民法
D923·1 总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权利主体、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等入此。
D923·2
物权
D923·3
债权
D923·4
知识产权
D923·5
继承法
D923·6
合同法
D923·8
民事其它法权
产品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入此。对“民法”下的分类表而言,应注意两点:(1)D921·1总则和D923·8民事其它法权下的注释是指示类目的内容和范围、说明类目的涵义的;(2)D923·9婚姻法和D923·99商法(总论)是民法的同级类目,并非民法划分出的下位类。婚姻法和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们与民法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
《中图法》(第四版)对“民法”类目的划分是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它违背了编制类目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它违背了列类和立类的逻辑性原则,即对“民法”划分出的下位概念的外延之和不等于民法的外延,而是小于民法这一概念的外延; (2)它不能保证文献情报资料对分类法的要求。人身权法是民法中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研究人身权法的论著不少,若把其归入上位类——民法,则标引是很粗浅的,专指度不够深,容易使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在理解上产生歧义,造成文献的漏检和误检。
4·2 对民法类的修订意见。综上所述,“民法”的下位概念应划分为:总则、人身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法、合同法和民事其它法权。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并保持类目的稳定性,拟对“民法”类下的类目表修订如下:
D923
民法
D923·1
总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权利主体、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等入此。
D923·2
物权
D923·3
债权
D923·4
知识产权
D923·5
继承法
D923·6
合同法
D923·7
人身权
D923·8
民事其它法权
产品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老年人权益保护等入此。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概念性规划内容篇(5)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简述
1.1目前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在内的历史城市,进行深度的开发建设,突破许多城市保护的最后防线。各地城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反复调整,历史风貌区数量的减少等现象,都说明了城市建设开发已波及到已经确立保护的对象上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出现由于产权归属问题,最终使历史文化资源遭到破坏和消失。例如东北历史城市中,铁路附属地存在着大量优秀近代建筑遗产。这些建筑遗产是印证城市发展历程和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土的物证。因这些建筑遗产多数属于铁路部门,当地的规划、房产部门没有权利管理相关的土地和建筑遗产,最终导致这些优秀的近代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1.2城市近展的建成区部分受到漠视,产生了历史文化资源的缺失和城市发展脉络不连续的结果。近20年从古城的里弄和胡同拆迁、城市泼绿到旧城更新、开发房地产,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的一次次革新中受到影响。许多近代城市的建成区如同规划新区一样,房子渐渐的“升高”、道路渐渐的“宽阔”。城市网络格局和旧城的尺度已不复存在,全然一座新城究其根源,在于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观念,没有能够控制城市格局特色的层面。特别是天津上海这样在近代取得较大发展的城市,没有整体保护观念,即便划定了几片风貌保护区,终还是会被现代风貌所蚕食成为城市独岛,形成缺乏整体风貌控制的历史文化斑块。
2 “历史城区”概念的提出
2.1历史城区的保护概念——《华盛顿》
1987年10月,ICOMOS通过了著名的《华盛顿》。对历史城镇和城区的保护进行针对性的说明,开篇明确提出,“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包括保护、保存和修复这种城镇和城区,以及实现发展、和谐地适应现代生活的各种步骤。该陈述了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表现,强调这里的“历史城区”,“无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也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华盛顿》进一步扩大了历史古迹保护的概念和内容,即提出了现在学术界通常使用的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的概念。“历史城区”概念,解决了在现代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通过城市发展策略、城市规划等手段对城市“历史城区”部分整体『生保护的问题。因此“历史城区”对城市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2我国法律法规关于“历史城区”的规定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7,本文后称为《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遗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其中历史城区是一个怎么样的范围?对于历史城镇来说,它是历史城镇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是具有完整的历史城市形态的边界和根据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历史城区。在《条例》中尚未明确规定历史城区内的保护与控制要求,它仅仅通过名城名镇的“历史城区”来划定保护范围进行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本文后称为《规范》)中明确了“历史城区”的定义,“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地区。”这里规定了历史城区概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其一是历史城区涵盖的区域和时间范畴,包括古代和近展的区域;其二是为了保护规划需要在历史城区范围内划定一个范围作为有效保护与控制城市遗产的区域。该区域应与历史城区范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规范》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系列规定中都是针对“历史城区”提出的。
由此可知,历史城区的概念在我国的名城保护工作中,已渐渐被接受。但在具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该概念理解多样,导致了目前历史城市整体保护仍旧存在问题。
3 “历史城区”概念在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中的应用
3.1“历史城区”在地方法律法规的出现
历史城区需要依法实施保护。在上述《条例》中尚未针对“历史城区”提升到法律高度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在东北地区,哈尔滨和沈阳这两座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在2010年初颁布了各自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法规层面上对“历史城区”进行保护的,仅哈尔滨和沈阳两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进行明确说明的。
其中,《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10)扩大了对哈尔滨市建成区的保护范围,实行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院落和历史建筑的四类范围的保护。并对历史城区进行符合当地名城特色的定义3。《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9)规定了该条例适用于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其中尚未对历史城区加以定义,在第十二条中仅规定了“本市历史城区为明清时期形成的盛京城和民国时期形成的满铁附属地。”,并提出两片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对象。这是沈阳自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首次对古城区以外的铁路附属地提出“历史城区”保护的概念,完整了名城整体保护的时间跨度与空间范围。
3.2“历史城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中体现
3.2.1历史城区与老城区并存的情况
2008年3月开始,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修编,这次修编与城市总体规划并行。在规划方案前,规划编制单位作出对研究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国内外城市比较研究、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再挖掘等几个方面。其实历史城区是在保护框架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中整体格局与风貌的相关内容中提到的。该内容主要包括古都山川形胜、历代都城格局、老城整体风貌、城南历史城区。
城南历史城区的提出,反映了这规划原则中整体保护、全面保护的内容,使保护范围由原来的“老城(明清古城)”拓展到“主城”和“市域”。但规划中将历史城区区别于老城区进行保护,对城南历史城区进行以下几个内容的保护控制,包括文化功能主导、建造控制、色彩控制、传统肌理保存、实施制度保障和法律法规支撑等内容。将城南划入古城的历史城区主要依据在于城南地区自六朝时期便是人眼稠密之地、市井繁华之所,后世南唐、明代、民国等历代的城市建设均有保留,城南地区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市井生活风貌,格局依旧、风貌尚存,街巷肌理基本清晰。
城南历史城区与老城区并存的城市空间保护,实质上成为老城区保护范围的拓展部分。保护规划中尚未针对《规范》中的“历史城区”概念进行应用。
3.2.2包涵近展部分的历史城区划示
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08年初进行新一轮编制工作。在此次保护规划之前,历次保护规划都对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类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周边控制,打下一个较好的规划基础。新时期保护规划的修编在前几轮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在“历史城区”保护区划的问题上做了突破。依据上一论保护规划的古城区,有若干历史文化保护区集中在滨江两岸地区的现状(图1.福州古城区保护范围规划图)。根据福州城市发展阶段和拓展范围,分析了它是城市近代的商埠区所在地,历史上商埠区也是自宋元以来的主要港口地区,地区的历史遗存比较丰富。新时期的规划修编将其纳入到历史城区的范围内,使福州历史城区形成鲜明的“哑铃式”城市形态,包括古城区和滨江区,由中轴线——八一七路联系的三个部分。
(图2.福州历史城区保护区划图)“历史城区”概念的应用,最终扩展了城市整体保护的范围,便于规划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控制策略。同时,清晰了福州这种历史文化城市由古展到近代的城市脉络关系。(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
心,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类似福州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在近期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同样应用了“历史城区”的概念将“满铁附属地”纳入其中,使规划能够全面保护城市各个发展阶段的遗存(图3.1932年沈阳城区图和图4.沈阳历史城区保护区划图)。
4 历史城区的范畴与在我国历史文化城市中的扩展
4.1划定历史城区的目的
划定历史城区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完整地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使之在同一体系下整合起来。历史城区不仅仅是一个范围的问题,而是城市保护的一个层面,是保护观念的提升。历史城区的保护与控制要求,根据形成时间、风貌特色的不同,提出相应的策略。重要的是把握“整体性”的概念。每个城市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处理。
上个世纪,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注重传统文化遗存,而轻视一些近展的城市遗存。城市的某些地区被忽视,进行现代化的城市开发建设。因此,需要“历史城区”这种保护观念将其与传统城市部分进行整合。
4.2历史城区的范畴
历史城区的概念,更大程度上是适用于近展成熟的城市,或者具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其保存着完整形态的近代城市空间。历史城区是以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历史部分进行整体性保护,体现城市的发展脉络为目的的,其中并不包括历史村镇。
目前,国内部分历史文化城市中对历史建筑保护法规中,对历史建筑的认定,在一般要求具有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之外,在时间上基本上是要求在50年以上的历史。这说明在1949年之前,即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是充分条件登录保护建筑的名单之中。由此,历史建筑成片地段所在的地区也有理由被划入历史城区范围之内。由于城市是时间的艺术,城市边界也是不断地向外拓展。那么,这个艺术品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因此,历史城区将包括传统古城区外的商埠区、租界、铁路附属地等近展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地区。
4.3“历史城区”概念适用于我国的近代城市
中国的近代城市往往披上一层殖民主义的面纱,使我们这个具有重“道”轻“器”传统的国家和人们,只看到殖民者意识形态的方面,出现了对外来城市与建筑文化的不正确理解和民族情感偏差。目前,长春这座近展期来具有时期“国都”背景的城市迟迟没有登录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概也源于此。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有107个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先后辟为通商口岸”4,这说明近代外来文化影响的城市非常多,这些城市至今存在着近代形成的城市空间与城市遗产。近展起来的城市,历史城区的范围往往与近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特征和历史遗存密切相关的。这样的城市没有历史城区的概念就会成为历史碎片,散落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自生自灭。将城近展部分纳入到历史城区范围内,主要因它的工业、交通运输、公共建筑、市政工程与公用设施都是促成城市近代化的物证。
历史城区在我国适用的历史文化城市有如下几种情况。
4.3.1具有近代“租界”的城市。例如天津、上海,历史城区包括老城厢、近代的各国租界以及国民政府开发的“城市新区”。这类城市目前划定了若干风貌保护区,因尚未考虑到“历史城区”的整体概念,导致城市某些特色鲜明的历史地区没有划入区域保护的范畴内,从而使历史城区中的各个风貌保护区呈“斑块”分布,其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和规划控制。目前政府或相关专家没有对其从“历史城区”概念进行保护的角度考虑,其实采用“历史城区”的概念很容易将为划定风貌保护区的遗产地区与其他风貌保护区整合在城市“租界地”发展的空间中。
4.3.2城市的近代公共商埠区。近代开埠的城市有许多城市尚未真正意义上划定租界。但具有公共商埠区、完整的路网格局和近代城市风貌,具备这类条件的城市适宜划定“历史城区”符合这一类城市的有宁波、福州、长沙、芜湖。
4.3.3具有近代“铁路附属地”的城市。在近代由沙俄与日本两帝国主义先后在我国东北地区修筑铁路,并在其沿线上划定一定范围为铁路附属地。在铁路附属地范围内行使类似“租界”的特殊权益,这一地区的城市被动地实现近代化。为了保护这一区域的“铁路附属地”,采用“历史城区”的保护概念可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符合这一类的历史城镇有东北地区历史上“东清铁路”和“南满铁路支线”沿线具有铁路附属地的城市。
5 结语概念性规划内容篇(6)
关键词 地产项目 主题
一、房地产项目主题定位的概念
主题定位是指把项目的特殊优势和独特的思想理念通过房地产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集中表达出来,并把这种创新理念和产品通过包装准确的表达给消费者,树立一种特定的形象的过程。它是一个成功策划的灵魂,它统率着整个房地产项目策划的创意、构想、方案、形象等的各要素。
二、房地产项目主题定位策划的具体运作
1.策划主题的来源与获取
要进行主题策划,就要首先寻找主题概念的源头,策划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取:一是从该项目区域的文化内涵中抽象出来;二是从竞争性项目对比中挖掘出来:三是从项目自身内在素质中分析出来;四是从顾客需求中选择出来。
2.策划主题的提炼与确定
主题概念的素材有了以后,就要进行提炼与确定。在提炼与确定主题概念的时候,我们应着重考虑几个问题:
一是主题概念是否富于个性,与众不同。这是取舍主题概念的主要标准。
二是主题概念是否内涵丰富,易于展开,充分展现项目的优势和卖点。有些主题概念内涵狭小,展开时支持点不够,不利于主题概念的体现与贯彻。
三是主题概念是否符合自身情况,是否与本项目的要求相吻合,那些脱离项目实际情况的主题概念是不可取的。
3.策划主题的支撑与体现
主题概念经提炼与确定后,就要在项目具体因素中支撑与体现出来,营造一个实现这一主题概念的支持体系,支持体系有项目选址、规划设计、营销推广和物业服务等部分。在这几部分中,重点是规划设计部分,它是主题概念支撑与体现的中心。规划设计体现了主题概念的内涵,其它方面就迎刃而解了。
4.策划主题的检验与反馈
当一个项目开始推向市场的时候,主题策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获得成功,这就要靠市场来检验与反馈了。检验与反馈的结果好坏,为项目的发展作调整和为新的项目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房地产项目主题定位的作用
主题定位是项目开发理念的抽象概括,它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思想、市场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物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一个成功的主题定位对整个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主题定位能统率、贯穿项目的各个环节,使项目的各个因素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
房地产项目从开发到完成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各个环节要在主题定位的统率下才能不偏离项目开发的中心和方向。开发商的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行为均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广州的“保利花园”,其主题定位是“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小区”。为赋予主题定位以内容,如保利花园规划设计通过市场招标来完成,设计方案改了数次;当时,政府允许的容积率为3,但保利花园的容积率最后定在2.2,以牺牲容积率换来了良好的环境。
2.主题定位能体现项目产品的综合设计创意,使产品在文化内涵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房地产产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物质功能复杂、精神内涵丰富的特征,特别是住宅产品更是如此。优秀的主题定位,在文化上内涵上赋予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在功能品质上给予人们舒适和满足,这是因为主题定位能体现房地产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内涵和服务内涵。如成都“置信花园 芙蓉镇古城”项目主体定位于文化灵魂的培育。集中了我国民居文化之大成,川西区,唐风区,古园林区,民族风情区错落分布,各具特色。使顾客在感受地产项物质性满足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了文化精神的愉悦。
3.主题定位能使项目充分展现出其的特有的个性
这种项目个性,无论在内容、气质,还是在形式、手段上均独具一格,别人难于模仿。如北京的奥林匹克花园以“运动,健康,和谐”为核心理念。社区内不仅拥有相当数量的运动场所,而且,还有40%的罕见的高绿化带。这一定位,现代人从普遍存在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中解脱出来,实现完全的放松,使其真正成为现代人的“心灵家园”。
4.主题定位能提升地产项目的价值
优秀的主题定位,可以为地产项目注入灵魂与带来生机,易于体现项目优势,赢得买家的广泛认同,从而有效的提升项目的价值。
如地处北京郊区顺义马坡的“维也纳森林别墅”,开创国内别墅之先河,大胆的将音乐理念融入楼宇,成为全国首家音乐主题别墅。音乐主题的选定,使得维也纳别墅具有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高雅的品位和个性,使得楼盘促销宣传诉求主题鲜明、突出、富有感召力;另外,音乐主题导入小区,也使得小区文化活动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楼盘面市之初即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响应,300多套别墅有70%已经被预订完毕。而在这个项目旁边也有两个别墅项目,销售价格低于维也纳森林别墅,销售情况也大不如维也纳森林别墅。
参考文献:
[1]张鑫.房地产项目的主体与形象概念的规划与设计.中国科技信息.2009(17).概念性规划内容篇(7)
经营策划是指房地产企业对其项目开发思路、目标市场选择、项目建筑策划以及品牌运作思路的一种筹措、谋划。其重点放在企业市场运作的前期,其实质是一项战略为重战术为辅但又必须可以实现由抽象概念向客观具体转化的策划工作。
就一般公司的项目开发状况及人力资源状况而言,在项目开发阶段经营策划的实际工作重点设在项目建筑策划之上。但这并不意味我们的品牌运作、市场定位、项目开发等没有在可以推敲的余地。在项目建筑策划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同时对上述思路性的问题进行集中式、专家式的研判,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促进项目的开发和公司的发展。
这就要求策划组织必须是一个高智素的,是一个多学科交汇的专家群体。对于他们的工作成果要求不仅是科学适用的,更应该是具有领先性、战略性意义的。同时,他们的工作不仅限于创意阶段,更在于务实的求证转化阶段,其结论应该是建立在定性定量分析基础之上的。
经营策划的作用在于从整体角度考虑一个企业的项目开发经营状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市场条件,进行科学预测和构想,提出更有效的项目经营组合,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项目建筑策划的概念
项目建筑策划,是经营策划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经营策划的重点部分,其成果也多为经营策划成果的集中表现形式。
项目建筑策划本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对于房地产开发,在项目设定后,主要内容应为建筑策划,即为达建设目的而对其方法、手段、过程和关键点进行探求,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为总体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符合逻辑的依据。
称之为项目策划,是针对我们公司现状提出的,它可以包容部分经济策划、营销策划等思想或内容。 (注:这里所称的“建筑”也是一个广义的建筑学概念,它包容了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经济等思想,具有建筑结构、水暖电特征的建筑实体及形成的外部空间)
(1) 项目建筑策划的必要性
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及住宅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的差异性、模糊性,使得产品开发容易导致偏失或盲目。即便市场轮廓较为清晰,就产品定位后向实物的转化过程中,开发商也难以做出专家型的方案比较和选择。这使得开发思路在实化时成为一个问题,尤其对立志作好的企业而言分外突出。这往往在开发商与设计方之间存在。产品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如果使得设计凭借经验或感性进行的话,就难以控制且难以达到企业开发目标。其社会表现是设计方很难站在开发方的利益角度去探求开发的最优化模式,设计的依据几乎完全依赖于开发方的要求,于是开发方要求的科学性与否决定了设计是否最优的达到开发目标。
房地产项目的经营实际上是市场、消费群体、项目自身三者的关系处理。对于市场与消费群体,两者在一定区域、一定时刻内相对稳定,贵在把握两点,一是深入把握和研究现状,一是科学预测发展趋势。
而项目自身有其天生的独特性。其表现是在目标实现的每一个地域内都有地域内部的特性而不适用于搬用同一模式或手段。这也是每个上规模的项目都要需要策划的主要原因。
(2) 目建筑策划的性质:研究建设项目的设计依据。它的结论规定或论证了项目的设计规模、性质、内容、实现模式。
(3) 内容:a、建设目标的确定;b、对建设目标的构想;c、对构想结果、使用效益的预测;d、对目标相关的物理、心理量及要素来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e、设计任务书的拟定。
(4) 项目建筑策划作用:双向渗透性
a) 过建筑策划的实现条件和手段,依据预测评价的定性、定量结果,可以不断的反馈修正总体规划,以使其符合开发目标;
b) 通过建筑策划的探讨性概念设计来为建筑策划提供参考,同时其有建筑方案的某些特征,理性的引导设计能动地优化。
(5) 项目建筑策划的职能
a) 进行以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设计定位、经济分析为内容的项目策划;概念性规划内容篇(8)
1.识记教学、课程、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班级授课制、课的类型和结构等概念。
2.理解和掌握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其改革、教学基本环节等内容。
3.能运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原则解释说明有关教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的作用与地位
(1)教学的作用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倩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课程与教材
1.课程的意义
(1)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3)课程的意义
2.课程内容
(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3.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课程计划
① 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② 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③ 制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教学为主,全面安排;互相衔接,相对完整;突出重点,注意联系;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① 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一般包括说明、正文两部分。② 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也可以是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③ 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④教科书的编排形式。
4.国外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5.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 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② 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③ 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④ 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⑤ 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⑥ 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
(2)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①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②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③ 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一些新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规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
(4)巩固知识
(5)运用知识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规律是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客观的;教学原则是第二性的,是人们制定的。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不同的教学体系有不同的教学原则。
3.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3)直观性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③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4)启发性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5)循序渐进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6)巩固性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7)因材施教原则
① 基本涵义;②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概述
(1)教学方法的概念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2)教学方法的意义
(3)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
启发式和注入式。
2.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 讲授法,其中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学校讲演等方式;② 谈话法;③ 讨论法;④ 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 演示法;② 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 练习法;② 实验法;③ 实习作业法;④ 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① 欣赏教学法;② 情境教学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2)“导学式”教学法
(3)快乐教学法
(4)合作教学法
(5)掌握学习教学法
(6)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4.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概念
(2)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3)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比较
5.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① 教学任务;② 教学内容;③ 学生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6.教学手段及其现代化
(1)教学手段的概念
(2)教学手段的演变阶段
口耳相传;文字教材;直观教具;电教工具;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
(3)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① 教学媒体日益自动化、微型化;② 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③ 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化、综合化和网络化;④ 现代化教学的服务目标多样化。
(4)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 教材建设的突破;②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③ 师生关系的突破;④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⑤ 扩大了教学规模。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或课堂教学)
(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
(2)班级授课制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2.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指按课的任务将课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致分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2)课的结构
指课的组成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包括:① 组织教学;② 复习过渡;③ 讲授新教材;④ 巩固新教材;⑤ 布置课外作业。
3.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的概念
4.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的概念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1)备课的意义
(2)备课的要求
①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② 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上课(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课外作业的形式
①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② 各种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③ 各种书面作业;④各种实际作业。
(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① 作业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② 作业分量适宜,难易适度,形式多样;③ 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④ 及时批改作业。
4.课外辅导
(1)辅导内容
① 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做好作业;② 为基础差和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补课;③ 给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作个别辅导;④ 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⑤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2)辅导要求
① 从辅导对象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② 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
(2)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① 平时考查,包括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等;② 考试包括朝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有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核。
(3)学业成绩检查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编制测验蓝图。
(4)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① 百分制记分法;② 等级制记分法(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5)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
① 客观公正;② 向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
(八)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概括地说,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
2.教学评价的意义
3.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全面性、指导性、科学性。概念性规划内容篇(9)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能力与需求的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将自然绿化加以人文化,创造出人文绿化的新的艺术境界。本文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归纳为现状分析、概念及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扩初设计四个阶段。
1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现状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这个阶段的内容包含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三个部分。
1.1 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包括地方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场地所属地区的地域性植被分布;当地气象、土壤、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况;地方志中提到的古树名木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典故等。
1.2 现场调研。现场调研是对场地信息搜集的过程,包括场地的生态因子,如现有植物资源、地形、土壤、水文条件等。
1.3 周边考察。除了要熟知场地内的基本情况之外,还要了解场地所属城市的绿化用地状况,如城市绿化整体面貌、城市各类型绿地的概况以及苗圃用地的苗木情况等。通过对场地周边大环境基本情况的了解,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规划用地特征。
现状分析是对城地解读的过程。利用人工判读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出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
2 概念及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用地的绿地类型,深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初步确立植物景观规划思路,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特色和亮点。
2.1 植物景观概念规划。植物景观概念是基于项目总体规划的定位、主题,结合现状分析,提炼出的属于该场所的最具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立意。概念规划需要认清植物景观设计的目的,明确植物景观基调,从宏观层面整体把控植物景观结构和内容,是指导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
2.2 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现代大尺度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观占有较大比重,一般性公园70%以上的陆地面积是绿化用地。因此,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结构对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植物景观的空间类型多样。尺度变化的范围也较大。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以宏观尺度的空间疏密分布及其序列为植物景观空间规划的重点。空间疏密主要是指植物覆盖地表的程度,一般分为密林、疏林、疏林草地三类。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是植物景观立意表达的方式之一。
2.3 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植物景观特色规划是概念规划的深化内容之一,是丰富植物景观内容的关键,也是体现场地特色的重要手法之一。在了解场地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分析,在适宜地段营造适宜的植物景观,构建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确定分区基调树种。植物景观特色分区是植物景观的立意表达,各特色分区之间有主次之分,同时也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在面对大尺度风景园林规划项目时,植物景观的分区规划是指导植物景观深化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法之一。
2.4 植物景观时序规划。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是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的独特之处。时序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尺度空间内。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植物景观的年周期变化为规划重点,包括季相规划和近、远景规划。将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统筹在园林空间中,通过植物不同的季相景观特征强化空间中的时序性。植物景观季相规划要与植物景观特色分区相结合,不同的特色主题对应不同的季相规划。植物景观远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或50年作为调整节点,植物景观近景规划,一般选择20年作为调整节点。
2.5 植物景观色彩规划。色彩是对植物景观欣赏最直接、最敏感的内容。在植物景观营造中,色彩不仅可以使植物景观变得更有趣,而且还可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植物景观色彩规划从宏观层面确定植物色彩的基调及布局,明确植物景观主题立意。
2.6 树种规划。树种选择应从抗逆性、生态功能、美学特性三个方面人手。抗逆性主要包括植物的耐早性、耐寒性、耐膺薄、抗污染、抗病虫害等。植物的生态功能是指植物保护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向不良方向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吸污滞尘、减菌减噪、涵养水源、土壤活化、养分循环、维系生物多样性和防灾减灾等。美学特性包括植物外在的观赏价值和内在的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等。
2.7 植物群落结构规划。植物群落是植物景观构成的基本单元。乔灌草复层混交的自然式群落结构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功能需求及植物景观立意的需求,植物群落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包含乔木单层结构;草本地被单层结构;乔木与草木地被、灌木与草本地被的二层结构以及乔灌草复层结构。在概念及详细规划阶段,应从宏观层面梳理植物群落结构的布局,初步确定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类型分布。
植物景观概念及详细规划从宏观层面把控植物景观的整体发展方向,有力地指导下一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
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对概念规划阶段内容的调整、深化过程,需要从大尺度宏观规划层面深入到中小尺度的设计层面。这个过程需要在充分掌握、正确理解规划内容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以植物特色分区为基础,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植物群落组合单元内,针对空间构成的主要群落进行深化设计,主要包括群落的空间设计、植物材料的选择、群落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3.1 空间设计。方案阶段的植物空间组织设计,以植物景观特色分区为单元,通过功能、视线的分析,对规划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细化,划分出大小不同的密林区、疏林区以及开敞草地的位置和范围。
3.2 植物材料的选择。为不同的群落单元选择组成该群落的主要植物材料,包括乔木、灌木、地被、藤本、水生植物等。同时要明确构成该群落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以及各类型植物之间所占比例。
3.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指群落构成空间在平面上的布局。平面布局反映了群落与群落之间的空间组织及群落内植物材料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前后关系。林缘线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指树林或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林缘线是植物配置在平面橘色图上的反映,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气氛的形成等大都依靠林缘线设计。
3.4 立面设计。群落的立面设计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植物群落结构,其二是林冠线设计。植物群落结构设计指群落的层次及各层次间的尺度、疏密、空间关系。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不同高度树木组成的林冠线,决定着游人的视线,影响游人的空间感受。
4 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继方案设计之后的再一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调整和细化的过程。初步设计可充分借鉴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初步设计确定主要植物种类、名称、位置,同时需要控制数量及株行距,并标明现状植物。
5 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景园林的绿化效果。同时,它也是风景园林集观赏和实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状态,以此创造出人们需要的、满意的风景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概念性规划内容篇(10)
1.按地域来源或产地划分。即外国制造和主产的药物为西药,中国特指的传统药物称中药。这在现代医药学刚传入我国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现在,由于我国药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制造生产外国最先研制的药物,亦研制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菜素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这些药物,事实上是西药,而不是中药。故此种划分,显然不合适。
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现在所称的西药如黄连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等,均是天然产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更在我国古代,早就用雄黄(硫化砷 ass)炼制(氧化)而得中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 o3)可见砒石乃为人工合成的中药。
3.按组成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 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或称中草药.这种标准亦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4.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作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制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在五十年代以前似可理解,而今,显然更不合适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是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亦有丸、散、膏等剂型。
5.按使用人员划分。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更在临床有时可遇到这样情况:某中医开了一张中药处方,且方中药物为常用中药,而有的中医则认为其不是中医药处方,而是西医药处方。因为方中药物并未考虑中药基本内容——内涵,又违背中药使用规律,实属通称的中药西用。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 确定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 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 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 (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义区行政区划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