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的原因和影响是啥意思

原标题:“去美元化”非一日之功但大势所趋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17日警告不应再将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视为“理所当然”,并称中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将动摇美元“统治地位”。此前一天,美国财长耶伦也接过有关“美元地位”问题的话茬儿,承认美国对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可能削弱美元的霸权”。实际上,3月末4月初以来,接连几起国际货币动态引起高度关注。中国与巴西达成协议,双边贸易可以绕开美元而直接使用本币结算;在印尼召开的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了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更多使用本币结算;印度和马来西亚同意用卢比结算,如此等等,“去美元化”一时间成为国际媒体热词。去美元化没有什么明晰的定义。货币在国际交易中承担着计价、支付、贮值等功能,如果美元在这些方面的功能被替代,可称之为去美元化。除了上述国际贸易,包括大宗商品、能矿等战略物资交易改用非美元结算,还有外国持有人减持美元债券、出售美元资产、减少美元储备等也都属于去美元化的表现。去美元化意味着本来存在着“美元化”,即美国以外的某国在国际交易中主要以美元作为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彻底美元化的国家甚至直接采用美元替代本币进行国内流通。一旦某经济体采取措施减少美元在国际国内经济活动中的使用,就可视为开启了去美元化进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呼声高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始增进区域性、功能性货币合作,逐渐减少美元使用,以规避过度依赖美元结算、计值和储备带来的汇率风险、债务风险、资产风险等。欧盟等也支持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占官方国际储备货币总额的比例,峰值是1977年的85%,现在为59%左右。国际关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也刺激了去美元化进程。美国对伊朗、俄罗斯实施严厉金融经济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伊朗、俄罗斯等国走上彻底去美元化道路。欧洲尝试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系统与伊朗开展支付。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已经将其大部分储备替换为黄金和其他非美元资产。冲突爆发后,俄罗斯更是加速能源贸易的非美元结算。印度则尝试与俄开展卢布-卢比结算。其他双边、多边的非美元本币结算协议也在不断涌现。近期中日两大美债外国持有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引人注目,法国、沙特、以色列等同期也减持了大量美国国债。另外,多国央行增持黄金代替部分美元储备,以及德国等从纽约美联储金库提走部分黄金,也被解读为去美元化。去美元化相对应的正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难以替代的核心地位。客观而言,过去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去美元化动作看似热浪频仍,但从实际效果上看仍未掀起足够大的波澜。美元在国际结算、储备中的地位几无动摇。相对于美元的百年霸权,现阶段,去美元化仍然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最近一波去美元化动向也需具体分析。比如,东盟会议讨论的是增加本币结算以减少风险,原因正是由于东盟国家的美元化程度过高。包括东盟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是世界贸易和投资最多地区,也是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但其货币合作水平低,没有欧元这样的地区货币。美元在其内外贸易中占比高达90%,是典型的美元区。巴西不久前宣布人民币超过欧元成为其第二大官方储备货币,但从比例上看,人民币仍然只占5.37%,而美元占比高达80.42%。当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通胀居高难下,国债水平不断攀上新高,甚至还发生了银行业爆雷事件,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这就促使一些国家考虑规避美元短长期风险。俄、伊等国是因面临严厉制裁,难以开展正常国际贸易,不得不去美元化。而印度、欧洲等采取的绕开美元措施,则与其需要与被制裁的俄、伊开展交易有关,印度对俄贸易顺差形成的卢布外汇如何使用也是一个问题。去美元化需要具体分析,不可轻下判断。各国绕开美元交易形成的非美元外汇,其流通性和保值功能、信用等级上依然不如美元。美元体系已经形成和运行了太长时间,对美元的“路径依赖”导致绕开该体系的交易成本大为提升,另建新体系成本更高。美元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去美元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去美元化动作增多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金融状况作出的顺应市场变化的反应,其决策目前仍主要是自发的、局部的、分散的。美联储对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乐见”的,因为美元“嚣张特权”实际也是一种负担,它会限制美联储对美元利率的掌控,削弱政策调控能力。当然,美元并不是仅仅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它也已被美国用作战略工具,与军力等并列成为美国霸权的支柱。美国政府也越来越多地将其武器化了。去美元化固然关键而且也是大势所趋,但“美元去武器化”就眼下形势而言显得更加紧迫。俄乌冲突引起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美国严厉制裁俄、伊,冻结甚至宣称要没收阿富汗、俄罗斯的美元资产,严重动摇美国及美元的国际信用。瑞士央行放弃1815年起便确立的中立地位,加入制裁俄罗斯行列。美国和西方世界金融体系的百年信誉毁于一旦。包括西方一些国家在内,各方纷纷开始从战略上考虑美元资产的安全问题。去美元化既是各国规避货币金融风险、提高资产收益的必要举措,也是增强国家金融安全特别是海外资产安全的必然选择。各种去美元化的动作如果汇成一股潮流,或将对美元的战略工具效应形成冲击。单一主权货币长期充当国际中心货币有许多无法克服的风险和天然缺陷。如美国货币政策与他国政策的冲突,美国一己之力无法平衡国际收支等等,而美元垄断性权利又会助长美国将其作为打击对手的战略工具,对手必然从战略角度试图瓦解其权利。从长远观点看,单一主权货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更是不符合世界多极化实际。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方向,有可能是多种主权货币共生共存,相互制衡,共同承担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环境的重任;也有可能出现超主权货币,或者技术进步导致制度创新,比如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取代现有的法币制度。无论哪一种前景,都意味着美元地位的削弱。只是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而曲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波去美元化进程会不会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虽然值得期待,但仍需观察。(廖峥嵘,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所长)
近期以来,“抛弃美元”的声音响亮的传出,官方及非官方,主流及非主流的媒体都纷纷报道,中心思想基本都是在说“世界各国正在推进抛弃美元,未来不再将其作为准备和贸易结算货币的计划”。我今天还看到了一个广泛传播的新闻,印度的知名银行家富豪乌代-科塔克将美元批评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恐怖分子”。我特意去查了一下,乌代-科塔克是科塔克银行的执行CEO。他确实使用了“financial terrorist” 这个词,并发布在了个人社交账号上。大家对他的这套说辞也没当回事,直到俄罗斯媒体将之引用并广泛报道引发了轩然大波。至于科塔克先生是本意如此,还是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的媒体别有用心,答案已经写在了科塔克先生个人社交媒体的解释说明里。夜夜正经评述二是我的公号我在这里跟大家翻译成中文:在最近关于美元的讨论中,我无意中使用了“金融恐怖分子”这个词,我想纠正一下。我的意思是储备货币具有不成比例的权力,无论是往账、500 个基点的利率增长,还是新兴国家持有美元以获得流动性。所以,“美元是最大金融恐怖分子”,只是无心插柳的人被别有用心的人选中而已!与美元的衰败成鲜明对比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比如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纷纷选择人民币结算;甚至有“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将联合创建一种新货币以摆脱美元”的说法;也有的说“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将改用人民币、或者某种综合货币(如欧元)进行贸易结算”——总之,美元不行了,人民币强势崛起正阔步走在取代美元的康庄大道上。有深度思考能力,并熟谙宣传工作的读者朋友们,可能会明白这背后的逻辑,这里不做深谈仅列举一例:真要去美元化,会先从银行开始去起,会把五万美元兑换额度取消的,让民众把银行里的美元先去化干净。但实际情况是,银行对大家兑换美元的行为耷拉着脸且各种审核限制。另外,美元储蓄的利息,大家去看看,比人民币高了多少!银行更想吸储美元的心思,从来都是赤裸裸的!看他们怎么说,还是怎么做?还需要我教大家么?斯大林曾说“如果你要打败一个国家,首先就要打败该国的货币”。那么问题来了,美元会否被打败?有没有可能被打败?我个人觉得“去美元化是难于上青天的”,因为有着无法去除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若抛弃美元,各国就要找到或者创建一种替代货币,但目前美元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货币,不论是全球货币交易、各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准备,或是多数大宗商品交易和多数国际贸易往来都以美元计价、结算。其次,推动去美元化的专家们提出的一个常见理由是美元没有黄金支撑,美元滥印收割全球!我差点要笑哭了:1地球上美元之外的所有其他货币难道都有黄金支撑么,明显也没有吧;2美元的印刷量还算良心,尤其对比着看。另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美国的黄金存量是全球第一,即使有一天真的要重启黄金本位制度,美元也是最健全的货币吧?最后,要创建一种国际货币来取代美元,不说必须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同意也一定是绝大多数国家同意才行,就目前来看,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元将继续充当全球货币,“去美元化”只是空谈而已。其实,关于“美元会崩溃或即将面临崩溃”早就喧嚣尘上,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家詹姆斯·瑞卡兹(James Rickards)在2014年著作的《下一波全球货币大崩溃》(The Death of Money)书中,开篇就写道:“美元即将面临崩溃”。如今过了20年了,即将了个寂寞而已。我的看法是,美元成长为全球货币,是伴随着美国的成长的,是伴随着美国价值观的投射的。通俗的说,早年英国有‘日不落帝国’之称,殖民地遍及全球,是全球首强,以东印度公司进行经济运作,英镑成为强势货币。1776年美国建国,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最强,自1924年开始美元逐渐取代英镑,到第二次大战后,美元就彻底的君临天下,完全取代英镑了。1980年代‘日本第一’甚嚣尘上,美国经济荡到谷底,日元也顺势转强,但1990年代日本却陷入失落,美国经济再起,美元又重振雄风。其间欧元区成立,欧元也崛起。2008年中全球金融海啸发生、美国经济被看衰,美元将被人民币取代之说又被传了出来。关于美元会不会失宠,我们首先应自问:美元值不值得相信?而相不相信则取决于世人对美国会不会衰落的看法持何立场。虽然美国梦近些年掉漆不少,失色很多,但各国人民还是蜂拥向美国移动,尤其某些地区的富人热衷于将资金移至美国购买美债,可见其一斑。而美国虽一直为赤字所苦为债务所累,也多次被看衰,但实事求是的说每次都挺了过来。2021年开始,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就纷纷表示,美国将重新成为全球经济成长的火车头,美元也将保有其强势货币的地位,迄今似乎已是事实。其实,一般人往往是因为美国人举债多、借钱消费、不事生产等等而唱衰美国,可这只是表相看法而已,美国的潜藏实力很强。比如,美国不生产苹果手机,但苹果手机的利润都集中跑到了美国。美国是控制了设计-生产-销售中最最重要的设计环节。其他行业也大抵如此。一直以来,美国是各国经济成长的火车头,尤其是新兴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是依赖美国。这些国家很努力地耗用本身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且有意的压低(工资和资源价格)这些生产成本,将低价产品运往美国,以换取美元,再将美元购买美债,让美国人举债来消费。这有几个内涵,一是美元的价值依附于这些出口至美国的产品,美元在美国因而不会过剩,反而那些大赚美元的国家可能会产生通货膨胀和金融资产泡沫经济;二是美国人虽暂时失业,但其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稳稳保留住没有使用,一旦其他国家经济下滑,正是美国再起的时机。更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体制,让美国人不至于好吃懒做,时刻维持竞争态势,其政府也无法太过分地滥发钞票、滥用资源。美国经济已经再起,由其“再工业化”、QE的退场就可知端倪,而美元也当然还是国际通货,在可预见的将来还见不到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对于美元地位的观察,2014年出版的《美元陷阱》(The Dollar Trap)一书中说得更透彻、更完整、更深入。作者艾斯瓦.普拉萨德(Eswar S. Prasad)是美国康乃尔大学贸易政策资深讲座教授,他以坚强学理为基础,将近代历史过程中美元的兴衰起伏,以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娓娓道来,特别对2008年金融海啸后,很多人预测美元会让出世界货币的地位,没想到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却愈来愈强势的来龙去脉作了清楚深入的剖析。他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元仍将维持全球准备货币的地位。因为在全球市场需要规避风险时,除了美元以外,没有其它选择。欧元不行,日元也不行,至于——更是希望不大。很多人应该是认同普拉萨德的看法的。迄今九年过去了,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尤其是比起其他经济体,从总量到人均,从实力到潜力,从现状到未来,美国还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否则,大家不会纷纷跑到美国,而是纷纷逃离美国!我一直好奇,作为货币界老二的欧元,老三的英镑,老四的日元,是不是应该更有资格更有动力鼓动去美元化?所以,结论一是“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美元仍将维持全球准备货币地位”;所以,结论二是“美元还是不可能被抛弃的。”
按:文章来源于《今日头条》,作者:老范。1今年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线上论坛,聚集了众多经济大咖,在论坛上可谓有人讲了人话,有人讲了鬼话,有人讲了屁话。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讲了一些东西还挺有意思的,黄老师是实战派,他的很多思想和观点还是比较中肯的,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关于股票市场,他就直言:代表国家的机构都没有信心不敢投,靠散户做这个事情,情何以堪啊!今天,我们聊聊他关于人民币锚定物的这段讲话。黄奇帆指出,目前,人民币发行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锚定美元的,从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发展需要来说绝非长久之计;人民币应该锚定在自身GDP的含税量上,锚定在自己的国债信用上,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铸币税。2我们知道,现实中的锚是用来固定船的,是为了让船不至于飘走。货币的锚,可以理解为它的内在价值,发行的参照基准,或者未来购买力,抑或是公众预期......早期的贝壳、金、银等货币,它们有内在价值,自身就是锚。纸币时代,是信用货币时代,货币本身没啥价值,基本是依靠国家信用或者说国家机器来发行的。有些人就认为现代货币没什么锚定物,但实质上我认为每种货币确该有所锚定。想用来交换或者各国之间贸易,必须让对方明确,你的货币,能够买到什么,能买多少,它的价值如何衡量,这个衡量基础的“物”,就可以称之为货币的锚定物。就像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定价之锚,也是有其历史发展阶段的。在金本位制度下(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锚定黄金,其他货币盯住美元。后来老美发现了一个更好的东西叫“铸币税”,不需要足额黄金就能随便印美元。美元宣布与黄金脱钩,开启石油美元时代,这个时候美元本质上就是以美国的国力和信用作为背书的。欧元这些年试图以“碳交易”为基准,为欧元找到锚,但迄今仍未成功。人民币的锚定物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变化的。94年汇率改革之后,我们开始有强制结售汇制度,人民币汇率开始盯住美元。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篮子货币,考虑到美元的权重和主导地位,常规理解还是以美元为主。外汇储备的积累必定会产生外汇占款,也就是以外储为背书发行人民币,因为国内企业和居民赚了美元需要换成人民币才能投资和消费,也就被动发行了很多的人民币。这样一个体制形成,一旦储备增加,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货币供给就会增加。现在,人民币某种意义上或者很大程度依然是锚定美元的,当然我们可以不承认是完全锚定美元。但到今天为止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锚定美元的制度还是在客观上面产生着作用。3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给全球都敲了警钟,美国不但冻结了俄罗斯外汇储备,连俄富豪的资产都连带没收,如果美国认为有需要,未来它也会对其他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做同样的事。西方对俄罗斯的一系列金融制裁表明,一国货币锚定美元,后面会出大问题的。如果美元信用不再对一国适用,那建立在美元信用上的本国货币,会遭遇很大的风险甚至是灭顶之灾。好在俄罗斯利用能源为卢布找到了新的锚定物,并通过“卢布结算令”,稳住了卢布汇率,避免了其财富被吞噬、金融系统崩溃的风险。我前面写过《普京背后的女人》,讲到这位俄罗斯女央行行长,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纳比乌琳娜”。只有找到了合适的人民币锚定物,才能拥有自主定价权,避免财富被美元霸权收割,并在更大程度上应对西方可能对中国发起的制裁。4黄奇帆提议把人民币锚定本国GDP的含税量和国债信用上,也是有很大可行性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工业国,GDP代表中国的综合国力,锚定本国GDP,就能摆脱对它国货币和政府信用的依赖,打造自己独立的人民币定价体系,而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基于“人均GDP”的工资保障权,即货币依据GDP含税量来发行,通过内部经济循环分配到老百姓手中。在锚定GDP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有自己的定价之锚,那就是国债收益率曲线。这样的话,不论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还是金融资产定价方面,我们都拥有了话语权。美国之所以强大,并且通过一张“绿纸”来收割全球,就是因为美元锚定了其政府信用,而美国政府又通过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手段,确立石油为美元锚定物,以美债为美元回流渠道,把美债收益率曲线打造成为无风险利率,从而确定为全球金融资产的价格之锚。有人建议人民币可以锚定电力,还有人认为数字人民币才是我们的终极武器。不论人民币未来锚定什么,锚定美元绝对是不能再持续走下去的路,至少我们必须减少美元对我们的影响。俄罗斯的教训让我们思考,人民币锚定物如何去美元化,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价值之锚已经时不我待了。美国还在对我国不断贸易、技术封锁,最近又在搞什么印太经济框架,就是要从经济和供应链上孤立中国,造成实质上的脱钩。我们主观上肯定不想和美国对抗,因为对抗也好,冷战也好本来就是“双输”,但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它们已经视中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从容面对。在大国实质对抗的环境下,中国还有规模庞大到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有1万亿多还是美国国债,其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我们的海外资产负债结构有没有必要调整呢?比如,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把美债换成美国实物产品;增加其他形式比如黄金等资产的配置;增加对中亚等战略资源生产国的投资;增大对大宗商品、战略物资、粮食等的进口。还是以我之前讲过的一段话结尾:国家一直说在各个方面不称霸,但我们至少应该做到不被控制,独立自主。14亿中国人民就是我们最可靠、最坚定的盟友,而这种支持和凝聚力是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破坏和瓦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去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