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位币和辅币的区别具有有限法偿还是无限法偿

货币与货币制度知识点上财金融专硕只考三种题型:选择题、计算题、论述题温馨提示!昨天学妹跟我说,有学生不是很清楚我整理这些知识点的用处,这里我解释下:我是根据书本的知识点根据历年真题以及知识点来预测上财会根据某个知识点出什么样的题型(比如国际收支的知识点可能会出选择题、论述题等题型),然后下面的例题就是历年真题里面筛选的。都是历年考的真题以及课本的习题。大家对比真题就知道如何去掌握该知识点(祝大家一战上岸)考点1 货币职能1.关于货币职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B.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C.充当储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货币D.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是货币的基础职能参考答案:C。此题考查充当不同货币职能的货币属性。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值货币,但可以用货币符号来替代。货币符号能与实值货币进行自由兑换。充当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实值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础职能。2.货币执行()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储藏手段D.世界货币参考答案:B。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性的货币。3.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的这种职能称为(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价值尺度参考答案:B。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内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因此,从价值运动的角度观察,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在同一时间内,价值的运动是双向的。即卖方在得到价值的同时出让使用价值,买方在让渡价值的同时获得使用价值。4.(
)属于货币的基础职能。A.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与储藏手段C.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与储藏手段参考答案: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础职能。5.纸币的发行建立在(
)职能上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职能D.贮藏手段参考答案:C。纸币是不足值货币,其功能主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交易媒介,而这正是货币流通只能的表现。所以只能是C了。6.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货币本身是商品,它具有价值B.货币是财富的象征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参考答案:A。考查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也是商品,并具有价值。7.(
)不属于充当储藏手段职能货币必备的特征A.足值货币B.真实货币C.退出流通领域D.可自由兑换参考答案:D。充当储藏手段的货币主要特点是足值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和真实货币。8.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
)A.学校财务人员向教师发工资B.张三偿还李四5000元借款C.李教授向学校捐款10000元D.王五用打工所得购买手机一部参考答案:D。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充当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其特点是存在延期支付或预付的行为。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9.何谓货币的支付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何区别?参考答案(1)支付手段是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货币这一职能最初是由赊购引起的。这时在原有现金交易基础上产生了商品的让渡与价值的实现相脱节,买卖变成债权债务关系,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使流通过程结束。后来这一职能广泛地运用于大宗交易、清偿债务、支付工资劳动报酬和国家财政与银行信用领域。总之,只要商品或劳务没有与货币同时、同地的相向运动时,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2)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后,直接的物物交换就分离成买卖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改变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当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用货币符号来代替时,货币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价格由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来决定。(3)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都是流通中的现实货币,而且在大宗交易中二者往往会出现职能交错,因此两者联系紧密,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二者发生作用的形式不同。流通手段的货币支付时,才伴随着商品劳务的流动买方在获得商品劳务的同时就支付了货币,完成了等价交换。而支付手段的货币在支付时它是独立于交易之外的,用以结束交易过程其次,二者产生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流通手段产生于商品流通初期,商品交换还不发达,社会刚刚从物物交换向货币交易发展。而支付手段产生于商品经济较发达时,货币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广泛地出现了商业信用。最后,二者产生后的影响不同。流通职能出现后,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如买卖双方供求匹配,交换时间地点一致等,便利了商品流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支付手段出现后克服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进一步促进了商品交换。但同时它也使商品经济矛盾更加复杂,形成债务链条,当一部分生产者不能支付时,可能使链条崩断。造成危机。10.简述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参考答案(1)货币的储藏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当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被储藏起来时,就执行储藏手段职能。一般有储存金银、储存纸制货币和持有银行存款等方式。(2)商品交换初期,货币储藏的目的是用储存货币形式来保存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段,生产者不一定能在需要时卖掉产品,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连续进行,不致因经济波动而中断,就必须进行货币积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被视为绝对财富的象征促使人们为追求更多财富而储藏货币。(3)在足值货币流通时,货币储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多于商品交易所需货币,其交换价值低于自身价值,多余货币自动退出流通领域,转为价值储藏反之,当流通中货币少于所需货币,储藏货币又会自动进入流通领域。这一机制只能在储藏量充足时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到了信用货币流通时期,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货币储藏时并未退出流通领域,不能起到调节流通功能。考点2货币制度1.下面不属于货币制度的内容的是(
)A.货币材料(货币金属)B.发行标准发行程序D.银行制度参考答案:D。货币制度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流通程序、发行保证制度四个方面内容。2.(
)是货币制度的基础A.货币材料(货币金属)B.发行标准C.发行程序D.准备制度参考答案:A。在货币制度四个内容中,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础。通常根据不同的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就构成了不同的货币本位。比如,以白银作为货币材料,就是银本位制。3.格雷欣法则揭示了(
)货币制度的缺陷。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双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参考答案:C。格雷欣法则揭示的是双本位制的缺陷。4.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规定货币名称B.规定货币单位C.规定货币币材D.规定货币币值参考答案:C。确定用什么货币材料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货币金属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因此,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定货币币材。5.金银复本位制之所以被金本位制取代,主要原因是()。A.金银价格波动难以与铸币平价保持一致B.金银价格波动易产生套利C.劣币驱逐良币D.金银产量限制参考答案:C。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的主要缺陷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即格雷欣法则。6.比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参考答案(1)无限法偿指国家赋予本位币的一种无限制清偿的能力。本位币是一国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法律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接受方都不得拒绝接受。同时在使用上,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具有最终的支付能力。(2)有限法偿指法律规定辅币所具有的有限清偿的能力。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一般用贱金属制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为了防止辅币充斥市场,国家法律规定,每次支付时可在一定金额内用辅币支付,如超过一定金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为了能使过多的辅币自发流回国家手中,法律还规定,用辅币向国家纳税不受数量限制,用辅币向政府兑换本币也不受数量限制。总之,两者的区别在于支付能力的不同,这种区别是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同造成的,反映了国家意志的人为选择。而具有不同法偿能力的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不同,一般而言,无限法偿货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而有限法偿货币处于附属地位。7.货币制度的内容是什么?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参考答案: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等。货币制度演变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是一致的,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因白银产量激增,银价不稳定而崩溃。(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黄金和白银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都是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两种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并且两种货币都是无限法偿货币。可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3)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可分为金币、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没有金币的流通,从而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币值自动保持稳定的机制也不复存在。(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纸币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完全纸币化了,流通中全部是不兑现的纸币黄金已不用于国内流通。考点3国际货币体系1.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主张用()作为确定最适货币区的标准。A.物价充分稳定B.充分就业C.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D.经济的高度开放性参考答案:C。要素流动性标准是由蒙代尔在1961年提出的。需求转移是一国出现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例如,若需求从A国转移到B国,则B国出现超额需求,而A国出现超额供给。在劳动力不流动的情况下,A国将会出现失业现象;若要解决A国的失业问题,则必须调整两国的汇率。但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将从A国移向B国,从而降低了A国的劳动力供给,而B国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在汇率不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就可以消除经济的不均衡。显然,若要在国家之间维持固定汇率,并保持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就必须保持要素的高度流动性。2.下列机构中不属于世界银行集团的是(
)。A.国际复兴开发银行B.国际开发协会C.国际金融公司D.国际清算银行参考答案:D。世界银行集团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机构组成。国际清算银行不属于世界银行集团.3.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成员国进入欧洲货币联盟计划第三阶段必须满足的规定中,以下指标正确的是(
)。A.通货膨胀率最多只能比欧共体3个最低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B.政府长期债券利率最多只能比欧共体3个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25%C.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不高于3%D.公共债务累计额必须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5%参考答案: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必须不高于3%,政府债务累计额必须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4.欧元模式是(
)。A.货币替代模式B统一货币模式C.“3+2”模式D.“10+3”模式参考答案:B。欧元区内统一使用欧元,很明显为统一货币模式。货币替代是一国货币被动地被他国货币替代,非政府意愿所为。“10+3”是指东盟十国形成自由贸易区,东盟与中国、日本和韩国分别自由贸易,但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并不实行自由贸易5.布雷顿森林体系比金本位制更具灵活性的原因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允许各国汇率浮动B.允许各国使用独立的货币政策C.允许各国在必要时对汇率平价进行调整D.降低了价格刚性参考答案:C。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在必要时可以对汇率进行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6.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影响国际支付的原则、惯例、安排以及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国际结算制度,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汇率制度: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的安排,是钉住某一种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4)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发展,各个时期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安排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可分为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协定之后以浮动汇率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7.简述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参考答案(1)各国政府都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确定本国铸币的货币单位及含金量。金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权利,并能与银行券自由兑换。(2)金币可以自由熔化为黄金,而黄金也可以拿到国家造币厂中铸造成金币。(3)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地输出与输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价值符号(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不致发生通货膨胀;由于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就可以与其所含的黄金价值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黄金自由输出入,就能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并保证外汇行市的稳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所以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种比较稳定、健全的货币制度。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1)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①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②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会员国也可以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只规定同美元的汇率。例如1946年,1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则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黄金平价)之比为:1英镑=3.58134/0.888671=4.03美元,这便是法定汇率。③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亦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2)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承担无条件承兑义务。由于各国立即普遍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原则是不现实的,故“协定”又做了“过渡期”的规定。关于国际支付与国际结算的原则,“协定”规定,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3)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在这种制度中,外汇与黄金并列,共同构成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4)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另外的75%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5)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水久性国际金融机构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特色ps:很多知识点都没考到,并不代表不考!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互补,上财的四本专业课应付上财的金融431初试远远不够的,还是要其他相关的教材作为辅助(比如: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戴国强的【商业银行经营学】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位币和辅币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