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的新闻,细心网友发现,有一幅画频频出现在画面中。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这幅画是什么?谁画的?大象新闻查询发现,电视画面中的背景为国画《金山岭晨光》,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整幅壁画长10米,高6米。河北厅人民大会堂河北厅是用来举行重大活动和召开重要会议的会议厅,并不对外开放,只有通过审批才可以做活动。河北厅在人民大会堂中被誉为“国门第一厅”。因此,该厅和厅中的这幅壁画,几乎每周都要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现。据了解,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景色最美的一段,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与北京市密云县相邻,由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9年-1582年)主持修筑,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其中挡马墙、障墙、文字砖墙、麒麟影壁墙、将军楼防御体系在万里长城中难得一见!2001年,画家吴建潮与郝军两人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金山岭晨光》。描绘了金山岭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穿行,金色的晨光把天空映成了一片金红,蓬勃壮美,令人震撼。另外两人共同创作的还有一副巨幅国画《白洋淀晨曦》。2002年,吴建潮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作品《金山岭晨光》前留影画家吴建朝,笔名吴建潮,字增春,号常山坡龙人。1964年生于河北正定,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等。2001年,郝军绘制人民大会堂壁画《金山岭晨光》。郝军,当代艺术家,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曾多次参加国家重点项目的艺术创作与设计任务。为了选取金山岭长城最为壮丽的景象,他曾在两年时间内前往金山岭不下百次。人民大会堂主要设有哪些厅?人民大会堂面积超17万平方米,从1958年10月26日打基础到1959年8月,仅用280天左右完成主体工程,高峰期现场工人超过1.5万人。作为中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内部设有中央大厅、万人大礼堂、交谊大厅、国宾会谈厅、国宾宴会厅、迎宾厅、国家接待厅、金色大厅。其中迎宾厅里面有国宝级画作《江山如此多娇》,也是国家领导人与来宾进行合影留念的主要场所。万人大礼堂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版图上三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体现地方特色的厅室。河南厅巨幅壁画人民大会堂里除了万人大礼堂,还有许多地儿是上镜率极高的熟面孔。位于人民大会堂三楼的“金色大厅”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不仅多次举行过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也是举行国务院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地方。人民大会堂里的著名画作人民大会堂各厅注重用大幅绘画作品进行装饰。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大会堂共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囊括了齐白石、傅抱石、关山月、潘天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1959年由著名山水画家关山月、傅抱石先生创作,画幅9米×6.5米。画中近景江南青山绿水、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还有长城则贯穿整个画面。画中的东侧,一轮红日照耀着祖国的锦绣大地,气势磅礴,画卷气势恢宏,象征着祖国江山的美好。画中“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由毛泽东所题。齐白石《子孙万代》《金秋无际》金秋无际以香山红叶为创作灵感,是由著名画家邱汉桥完成于2006年。《金秋无际》也是人民大会堂首次收藏描绘北京风光的画作。《迎客松》在人民大会堂有一幅巨幅迎客松,这是一幅铁画,由安徽省著名新安派画家王石岑与民间铁画艺人储炎庆共同完成。铁画《迎客松》的枝干到主干的组接奇巧无比,重重叠叠。枝干上一圈一圈的鳞皮,有凸有凹,有明有暗,正是各种形状的锤痕所显示出来的效果。而它的每一节小树枝,由60到80枚松针为一组锻接而成。此画先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内陈列,后由周恩来总理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鹤翔昌瑞》作者王天胜,1946年12月生,祖籍山东省文登。2009年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工笔画《鹤翔昌瑞》。人民大会堂中至少有4位河南籍书画家的大作出镜率最高的《幽燕金秋图》——河南辉县侯德昌该作品长16米,宽3米,也是迄今为止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堪称是一幅鸿篇巨制。主笔是著名书画家侯德昌先生,1994年,侯德昌携弟子耿安辉等创作完成。这幅巨幅国画气势磅礴,笔墨酣畅淋漓,山石奇绝跌宕,青松巍然林立,浑厚雄强,生动清新,一派大家气象,18年来一直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幽燕金秋图》几乎每晚都会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是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一幅山水画作品。值得一提得是,侯德昌是河南辉县市孟庄镇南田庄人,1934年1月30日生。著名书画家,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任教。后来,人民大会堂又多次邀请侯德昌作画,迄今已有6幅作品挂在其中。除《幽燕金秋图》、《松涛深处听泉声》外,还有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报春图》——河南尉氏王成喜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的《报春图》,作者王成喜,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生于河南省尉氏县。画作为1988年为人民大会堂所作,画面长8.5米×高3.2米。用红梅表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讴歌各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中岳幽峻图》——河南画家封曙光作者为河南著名山水画家封曙光,为中国美协会员,曾任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现任河南省美协副主席。他的山水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屡获大奖,其中一幅展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巨作《中岳幽峻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果实累累》——河南退休工人刘国辰河南66岁的退休工人刘国辰创作的国画作品《果实累累》于2007年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人民大会堂内部的“软装潢”,都有着深刻而美好的寓意,都代表了国家之“最”,是中国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这是英国漫画家,威廉·埃莉·希尔在1951年创作的一幅画,画名叫做《我的妻子与岳母》。顾名思义,这幅画中是有妻子和岳母——两个女人的。但是,你能够同时看到画中的妻子和岳母——两个女人吗?肯定看不到。如果你看到了其中的妻子,你就肯定看不到岳母。如果你看到了其中的岳母,你就肯定看不到妻子。我们来先看其中的妻子:——不要看圈圈之外,两眼紧盯圈圈之内。再看其中的岳母:——视野放大,看画中所有白色部分的整体轮廓,不要漏掉最下面的白色部分,那就是老太婆的下嘴唇与下巴。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够检测一个人的心理层次,是稚嫩还是成熟。如果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年轻的妻子,那么,你就在心理上还很年轻,或者,是比较稚嫩。反过来,如果你第一眼看到的是岳母,那就说明,你是一个成年人,或者,是你的心理上已经成熟了。如果你经过别人的指点,仍然只能看到妻子,而看不到岳母,那么,说明你非常稚嫩,完全没有长大。如果你经过别人的指点,仍然只能看到岳母,而看不到妻子,那就说明,你已经不再年轻。你老啦!你老啦!准备到神案上去,喜捧中国人民冥行发行的10000000面值的大额钞票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1】我们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信息,都可以传递到我们的大脑。2】但是,我们的大脑不一定能够处理得了所有的已经接收到的信息。所以,在接收到这些信息之后,我们的大脑并不会平等地处理这些信息。而是会根据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挑选其中的一部分信息,来进行处理。只挑选其中的一部分信息,来进行分析、辨别、和认知。3】我们可以将这一部分被挑选出来进行处理的信息,称为阳。可以将另一部分没有被挑选出来,从而没有被分析、辨别、认知的信息,称为阴。4】被称为阴的一部分信息,其实也并不是没有被我们的大脑处理,甚至用到。它们是被我们的大脑储存起来了,并且,作为背景、参照系,来与阳进行比较,从而利用它们与阳的比较,来对阳进行分析、辨别、和认知,以判断阳的状态与性质。之所以在上面《我的妻子与岳母》这幅画中,少年人更容易看到妻子,成年人更容易看到岳母,就是在于:画面中妻子的头像,所占的画面较小;岳母的头像,所占的画面较大。而少年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低,只能选取画面中的一部分进行处理。那么,被少年人所选取的一部分,就必定是在整个画面中位置最突出、信息量最集中的一部分。那就是妻子的头像。成年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高,就会将整个画面统一起来进行处理。但是,在统一起来进行处理的同时,他的大脑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全部收集处理,而是仍然要在所有的信息中,忽略掉相对微观的部分,只处理相对宏观的部分。那么,忽略掉部分相对微观的信息,在画面中所占画面较少的妻子的头像,就必定也有一部分信息会被忽略掉,这就使构成妻子头像的信息不完整。这样,就让成年人看不到妻子,只能看到岳母了。这就是少年人容易看到画面中的妻子,成年人容易看到画面中的岳母的原因。所以,我们由此可以想到,生活中的你,如果被欺骗,那么,到底是生活欺骗了你呢?还是你自己欺骗了你自己呢?恐怕,生活中大部分对你不利的信息,早已经展露在你的面前——说明生活没有欺骗你。只是,你自己的大脑不好使,没有注意到生活向你展露出来的那些对你不利的信息,而是尽想着好事,只注意到了生活中向你展露出来的那些对你有利的信息。所以,到头来事与愿违,结局惨痛,你就认为,是生活欺骗了你。而真实的情况,其实是你自己欺骗了自己。那么,通过这幅《我的妻子与岳母》的画,以及由这种少年人和成年人之间的大脑处理信息之方式的差异,我们能不能够联想一下,我们中国文化,和人家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很明显,我们中国文化与人家西方文化,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比如,在语言顺序上,我们中国人说“中国制造”——由宏观看到微观;他们西方人说“制造在中国”——由微观看到宏观。我们中国人说“年、月、日”——由过程看到细节;他们西方人说“日/月/年”——由细节看到过程。在文字的构成上,我们的汉字是具有空间结构的方块字——复方程序;他们西方文字是具有“线性结构”的条块字——单一程序。这些个不同,都是文化习惯的不同。而这些文化习惯的不同,都是说明了我们中国文化和他们西方文化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那么,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了他们西方文化就像少年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低,就只能选取所接收到的信息中的一部分进行处理。而我们中国文化就像成年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对较高,就会将所接收到的信息统一为一个宏观系统进行处理。我们可以拿我们中国文化和他们西方文化中最烧脑、当然也就是最高级的哲学文化来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这个情况。首先,他们西方文化中有“对立统一规律”这种对世界的哲学认识,对吧?那么,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易经》哲学,是不是对于世界的一种“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呢?《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以及其中的阴阳鱼眼、和阴阳鱼尾,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五行图》中的金和木,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五行图》中的水与火,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五行图》中的生与克,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河图》中的阴性点数与阳性点数,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河图》中的内圈一、二、三、四,与外圈六、七、八、九,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河图》中的中央阳五,与两个阴五,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河图》中的中央三个五,与四周的八个常数,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阴性点数与阳性点数,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阴二和阴四,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阴六和阴八,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阴二、阴四,与阴六、阴八之间,是不是一个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阳一与阳九,是不是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阳三与阳七,是不是对立统一呢?《洛书》中的中央阳五与四周八个常数,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八卦》中的上天与下地,是不是对立统一呢?《八卦》中的上天、下地,与中间的人,是不是一种对立统一呢?当然,虽然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易经》哲学中有这么多的对立统一,但是,《易经》哲学中的这些内容,具体又都是表达的什么含义呢?我们可以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西方哲学中有精神与物质这样的一对概念,就像人的灵魂与肉体。只是,他们的精神,好像是专指人的精神,而不是说,人之外的所有事物都有精神。而我们中国哲学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这个道,其实就是精神,就像人的灵魂;器,其实就是物质,就像人的肉体。只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这个精神,就不限于人,而是包括所有的事物,都有这种精神,都有这种灵魂——“万物皆有灵”嘛。那么,《太极图》中的两个鱼眼,就像两个人的灵魂,就是两种精神;两个鱼体,就像两个人的肉体,就是两种物质。《五行图》中的金和木,就像两个人的灵魂,就是两种精神;水与火,就像两个人的肉体,就是两种物质。为什么金和木是稳定性的实体,它们反倒是灵魂——精神;水与火是变态性的流体,它们反倒是肉体——物质呢?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灵魂——精神是始终如一的;春光易逝,韶华易老,肉体——物质是容易变化的。所以,《太极图》和《五行图》,其实就是表达的同一个客观对象,只是,她们表达的客观对象的面相不同。《太极图》表达的是客观对象的“极”,《五行图》表达的是客观对象的“行”。而“极”是什么呢?“行”又是什么呢?他们西方哲学中还有一对概念,就是存在与变化。而《太极图》的“极”,就是一种存在;《五行图》的“行”,就是一种变化。也就是说,《太极图》就是表达了客观对象的一种存在形式;《五行图》就是表达了客观对象的一种变化形式。就像一个人,《太极图》是表达他的轮廓形象,《五行图》是表达他的轮廓形象的改变。由此,我们就又可以想到《洛书》《河图》,她们又是与《太极图》《五行图》相对应的。《太极图》是表达客观对象的低级存在形式;《洛书》就是表达客观对象的高级存在形式。《五行图》是表达客观对象之存在形式的变化原因;《河图》就表达客观对象之存在形式的变化规律。为什么《洛书》是表达客观对象的高级存在形式;《河图》是表达客观对象的变化规律呢?《易经·系辞上》曰:“河出图, 洛出书” 。孔颖达对上面这句话,引《春秋纬》的解释说:“河以通乾出天苞, 洛以流坤吐地符。”理解了“河以通乾出天苞, 洛以流坤吐地符”这句话,就可以知道:《河图》是表达事物的变化,像花苞一样次第展开;《洛书》是表达事物的存在,像符咒一样牢不可破。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河图》与《五行图》的比较,《洛书》与《太极图》的比较,来得出同样的结论。《河图》的一、二、三、四到六、七、八、九,与《五行图》的金生水,土生金,不是都表现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的变化规律吗?只不过,《河图》表达的是宏观性的变化;《五行图》表达的是微观性的变化。《洛书》的偶数与偶数相对,奇数与奇数相对,与《太极图》的阴阳鱼相对,不是都表现了一种结构性的关系吗?这种结构性的关系,就是一种存在。只是,《洛书》的存在结构更复杂,《太极图》的存在结构较简单。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我们中国文化和他们西方文化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呢?但是,在共同之中,也有许多不同的东西。比如,我们的《五行图》中的土,就是《太极图》中阴、阳鱼合抱而成的大圆,它是凌驾于金(白鱼之黑眼)、木(黑鱼之白眼)、水(白鱼鱼体)、火(黑鱼鱼体)之上的,是对金(白鱼之黑眼)、木(黑鱼之白眼)、水(白鱼鱼体)、火(黑鱼鱼体)之间的关系有着中和、协调作用的。那么,这样的一个角色、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没有呢?进一步地,我们的《河图》中的两个阴五,加一个阳五,分别代表爷、子、孙三个事物的第五个变化阶段,这爷、子、孙三个事物的第五个变化阶段,是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叠性的。就是:在爷的第五个变化阶段,儿子诞生;儿的第五个变化阶段,儿子由被支配者转变为支配者,爷老去,孙诞生;孙的第五个变化阶段,儿老去,孙子由被支配者转变为支配者。像这样的一个第五阶段的概念,西方哲学中,有没有呢?还有《洛书》中的阳五,它居于各数的中央,明显地对各数具有平衡、协调的作用。而“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八卦》就是伏羲氏根据《河图》《洛书》画出来的。所以,正是《洛书》中的阳五,才使得我们的《八卦图》中,有了上爻与下爻之间的中爻。这上爻和下爻就是天和地,显然就是对立统一的。那么,在它们的这个对立统一的中间,这个中爻——人,起着什么作用呢?天、地是父母,人就是父母的儿子,人要希望自己的家庭环境好,它就要在天、地之间起到中和、协调的作用。由此,就形成了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中庸之道。那么,他们西方哲学中,有没有我们《洛书》中的阳五这个概念呢?他们西方哲学中,有没有我们《八卦》中的中爻这个概念呢?他们西方文化中,有没有中和、中庸的概念呢?都没有。而他们之所以没有中和、中庸的概念,不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像小孩子一样,视野狭窄,只看到对立统一,看不到对立统一之外,对立统一双方共同的环境压力吗?我们之所以具有中和、中庸的概念,不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像成年人一样,视野开阔,不仅能够看到对立统一,也能够看到对立统一之外,对立统一双方共同的环境压力吗?所以,为什么他们西方文明没有历史,而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呢?这就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文明站得高,看得远呀。当然,正像成年人容易看到画中的岳母,却不容易看到画中的妻子一样。我们中华文明,容易看到社会的宏观层面的东西,却不容易看到社会的微观层面的东西,不容易看到社会中的新生事物给社会所带来的进步意义。这也正是近代以来,我们会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早在宋朝,我们中国的工商业生产,就发展到了大量开拓海外贸易的阶段,也由此导致了工商业者,为了掌控商品原材料的生产,而大量地兼并农民们的土地。而与西方的“羊吃人运动(圈地运动)”不同,我们中国没有发生“羊吃人运动(圈地运动)”,而是发生了“王安石变法”,发生了“变法派”与“礼制派”的长期斗争。于是,西方通过“羊吃人运动(圈地运动)”,进入了工业文明的门槛;而我们中国,却一再发生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所征服的事件。这就是由于我们不能见微知著,不能理解工商业生产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意义。所以,中华文明,还是要吸收外来文明,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这才会使自己的视野更加丰富全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画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