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各部门职能及各岗位职责职位有哪些 详解企业职位分类和职责?

作为混迹过BAT和多家独角兽公司管理层的我来答一波!看完这个回答,省去你80%的找答案时间。下图是我以前参照BAT和独角兽公司梳理的互联网岗位体系图谱:--------深度干货预警,欢迎收藏--------在互联网公司中,运营和产品经理是提出需求的业务岗位,而设计、前端、后端是实现需求的技术岗位,测试、运维和DBA会参与到产品项目的流程中来,但是不参与项目编码开发,而像DBA和BI这种岗位,有实力的公司才会设置。像阿里这样级别的大公司,技术岗位还有更多细分设置,还会有安全工程师等岗位方向,而像前面有回答提到的搜索工程师,基本上BAT和有搜索产品的公司才会有(比如搜狗)。而以上梳理的技术岗位部分还会根据使用的开发语言不同或者工作内容不同进一步细分,例如平时大家常说的Java工程师是服务端工程师的一种,还有Python服务端工程师,或者Go服务端工程师,这是根据主要使用的开发语言进行细分的。像很多培训机构大肆宣传的CSS工程师和JS工程师也是一种开发语言的细分,本来应该算在Web前端工程师的岗位方向里,狭义上来说,大家说的JS工程师就是指的Web前端工程师,但是目前已经很少有CSS工程师这种说法了,因为只会CSS语言早已经满足不了公司对于Web前端岗位的要求了,公司现在对前端工程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综合。而在公司里,一个产品项目从提出到落地,各个岗位大致的协作流程可以参照下面这张图:而实际上,在互联网公司里,这些岗位做的基本都是执行层面上的工作,包括总监只能算公司中层管理者,更多时候也是执行大BOSS们的想法。而实际上真正对产品方向的决策者,更多时候是高层的决策者,而不是很多人说的产品经理,产品总监很多时候也只是把想法汇报上去,等待老板们决策。举个例子来大致说明各个岗位做啥。用过淘宝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淘宝有个收藏夹功能,那类似这种功能在互联网公司里是如何从提出到落地的呢?一般来说可能会是下面一种情况:产品总监和运营总监有一天经过碰撞,认为咱们可以搞个收藏夹功能,然后就收集需求研究竞品分析市场,搞出个PPT去给大佬们汇报,大佬们一听觉得可以呀,那就搞起来,然后产品总监就开心的回去召集产品经理开会分配任务,产品就去画原型,产出prd(高保真原型方案可能还会再次向高层汇报确认),然后方案确认后再交给设计团队,UX产出交互稿和交互文档,UI产出高保真视觉稿,然后再交给技术团队,由前端和后端协作开发,前端负责把视觉稿开发成可交互的前台产品界面,后端负责实现咱们看不到的支持业务逻辑的后台系统开发,然后测试来进行功能验收,验收完成后,运维负责把代码部署到服务器上,产品就可以发布上线啦。同时在这个过程里,运营部门为了推广这个新功能,可能会给设计部门提个推广需求,平面设计师负责产出视觉稿。所以通常来说,对于大的产品方向,产品经理也是没有太大的决策权的,但是他可以主导一些小的功能迭代,例如,收藏夹1.0版本上线了,好多用户反馈没有批量取消收藏功能,那他可以主导一个1.1版本的项目,向技术团队提出一个批量取消收藏功能的需求。以上可以覆盖一个大致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岗位协作交叉会更加复杂,这里暂不展开了。要知道如何选择,除了需要了解岗位的前景,还需要了解自己。互联网行业虽然平均工资高,但工作强度相对较大,而且总的来说职业生涯时长较短,如果35岁还没有做到管理岗,那么再往后找工作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行业里的人通常有两种心态,第一种心态是,趁着年轻赚一笔钱,不会追求有特别大的成就,通过高薪工作存到第一桶金再去做点自己的小生意或者考个公务员啥的;另一种心态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想要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我认为这两种心态都是好的,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都有一个清楚的想法。以下我会根据这两种心态去分析应该如何做出选择。首先,如果思考后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第一种心态,主要是想趁着年轻多赚钱,那么我认为你可以综合考虑门槛低或者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岗位。什么是性价比,通俗说就是工资还可以,但是工作强度又没那么大。首先从门槛上来说,相对入门较容易的岗位有产品经理,运营,设计中的UI和UX(平面视觉设计师对美术功底要求会高一些),开发技术里的前端、测试,这几个方向。这些岗位都是培训机构吹爆的岗位,但是你会发现正是在过去门槛低,所以有太多太多的人想要从这几个岗位入门了,从量上来说,像产品经理和设计这种岗位已经相当饱和了,基本上随便一个UI岗位招聘发布,就会收到成百上千封简历,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培训出来说仍然找不到工作。但是从质上来说,优秀的产品经理或者UI仍然是公司或缺的,企业有时候也是“宁缺勿滥”。俗话说水涨船高,当一些岗位入门的人过于多的时候,那么真正想要找到工作的门槛就提上来了。所以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稳定”地找到工作,也并不能说是“低门槛”,仍然是需要努力和持续学习的。从入门基础看来,除了技术岗位学习代码有一些硬门槛,其他的岗位大部分的操作软件学习起来是没有太大门槛的,只要你愿意努力,都是可以学会的,所以现在这些过去“低门槛”岗位的门槛已经不再是那些要使用的各种工具(所以这里我也并不想列举),而是一些更深入的思维能力或者横向的综合能力,例如拿UI来说,现在好多公司原来的UI都改叫“全链路”了,就是说它啥都要求你懂一点,交互、平面、甚至产品思维。而产品经理也会讲究一些专业方法论的思维模型,现在业内说到烂的产品“道法术”了解一下。但是总的从岗位缺口来说,我认为前端还是这些岗位中的一股清流,目前互联网公司对前端仍然很有需求,好一点的前端更是稀缺。但前端里的三个细分门槛还是有所区别,Web的门槛相对较低,IOS和Android由于要了解手机系统性能原理,对技术的深入度要求会更高。而后端岗位的门槛总是相对较高的,除了公司对学历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本身没有计算机专业的背景,学习起来还是比较有难度的,而且一些高精尖岗位,比如DBA或者AI算法工程师,好多公司都要求硕士起步了。再说说性价比,首先讲讲工资。从整体行业平均水平来说(大体平均水平,不是讨论个别公司或者管理岗位),基本上可以这样排序:运营<测试<设计<产品经理<前端、运维、BI<后端<DBA是的,你没有看错,大部分小公司普通运营专员的工资在业内是相对较低的,我之前认识的一个某独角兽公司的运营朋友,还带了两三个人的小团队算个小leader吧,和我吐槽说工资还没有他们公司的设计师高,当然这肯定不是绝对情况,岗位的工资情况还和具体的工作内容细分以及公司的需求等有关系,同一个公司的运营岗,产品运营和渠道运营的工资水平也可能差别很大……而如果你能进入像阿里这样的大公司,任何一个岗位的薪资和未来薪资发展都会很可观。测试的工资在技术岗位里也相对较低,但是仍然是大部分小公司的情况,大公司的测试专业度要求高,工资也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设计和产品这种岗位在杭州的市场行情的话,一般小公司大概就是在12-20K左右的水平,但产品的天花板会比设计的状况好一些,也就是说产品总监的工资通常会比设计总监的工资高很多。当然还是前面讲的,不同工作内容的细分还会有差异,例如设计工种里,UX通常会比UI工资高一些。后端的工资通常在行业里是比较高的,这点毋庸置疑,对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后端程序员来说,基本上都能开出20K及以上的工资,一些高精尖的岗位工资就更高了,比如DBA、AI算法工程师,但是门槛也很高,基本这种岗位都要求硕士起步。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加班情况,互联网公司的996福报(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是全行业现象,所以基本没有绝对不加班的岗位,尤其像运维这种三班倒的岗位,996算什么,907(9点上班,0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了解一下。但如果一定要给辛苦程度排个序,大部分情况如下:测试、设计<运营、产品经理、BI<前端、后端<运维、DBA开发技术人员永远是加班最多的,运维这种基本都是三班倒的工作,而前端和后端也并不轻松,加班是跑不掉的,属于高投入高回报。但如果思考后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第二种心态,就是想要真正有所建树,那这里你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岗位的话语权、成长瓶颈以及个人的兴趣所向,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你还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长,是不是适合某个岗位,很多大公司的校园招聘还会做职业性格测试。首先什么是话语权呢?要说大白话,就是在公司,你的意见能对事情起多大的决定性作用,注意,这里指的“事情”通常是指更能直接左右公司发展的事物,例如产品决策,任何岗位在自己的专业上都具备话语权,但是却不一定能决定“事情”的走向。对大部分公司来说,产品经理、运营这些业务岗位在公司的话语权通常是比技术岗位更高的,因为业务岗位对业务需求和产品功能走向具有更大的决策权,这些决策也会直接影响一些公司发展的关键指标,而技术部门的责任主要是支持这些需求落地实现,通常对于需求只有“建议权”,而不具备“决策权”。但不同公司的也会有不一样的情况,这还取决于公司的发展背景。举个例子,阿里是一个电商基因的公司,在阿里话语权相对高的是运营;腾讯是一个产品体验为核心的公司,话语权来说产品经理会高一些;百度是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部门里技术的童鞋们都很强势。所以,想要在一家公司获得话语权,你除了关注岗位,还需要关注公司的发展基因,例如创始人是技术出身还是运营出身,公司主要是做电商的还是做体验型产品的,这些都要考虑。否则你很可能会在选择一个岗位并进入一家公司后,得不到成就感,或者对某个岗位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关于成长瓶颈,也和我上面提到的具有相关性。例如如果你想成为产品经理,那么更建议你关注那些以产品体验为重心的公司,通常它们会设置产品VP岗位,而且产品经理的专业度也会更好,而如果你加入一家电商公司,你会发现产品经理有可能常常被运营提需求,主要是支持运营的工作去迭代产品,你会缺少成就感,并且你会感觉好像学不到那么多东西,很容易失去信心。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行业的常见现象,我认为多少需要有所了解。基本上,任何岗位想要成长到管理以上的岗位,都是很不容易的,你看到的牛人,如果不是天生神力,背后都需要持续付出很大的学习和努力,并且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很多同学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会忽略,叫做兴趣和性格匹配度。任何岗位想要做好,需要具备一定的“天分”,也就是你的性格、兴趣,正好和岗位所需要的“特长”所契合。例如做产品经理,你其实需要对商业或者业务保持一个持续关注的兴趣度,你对用户的需求很敏锐,并且你需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深度思考,还能常常分享总结,善于和人沟通,阿里还提出一个“狼性”概念,这个狼性很多人解读成“加班意愿”,这个完全是扯淡的,“狼性”的意思是一种主导力,一种对事情的整体把控和推进能力。如果你在学生时代参加过学生会,并且你成为了干部,你还很享受带着同学们搞大型活动,那么有可能你多少具备一些沟通和“主导力”。通常具备以上这些特质的人能在产品的职业道路上发展地更好。而做设计,UI和UX需要的特质有相同也有不同,首先他们都需要非常细致,最好有点“强迫症”,对细节有好的观察和钻研精神。而UI则更侧重审美的感官能力,UX更侧重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如果你想成为牛逼的技术开发人员,最好对技术研究具备耐心,你不害怕钻研一些很枯燥的概念,并且你有超级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把自己训练成“程序员”思维,甚至你热爱和享受写代码的过程。这里我更推荐理工科的同学入门,因为学代码也存在一定的“思维”门槛(不是歧视文科童鞋哟,是真的思维方式很不一样)。总的来说,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个行业好好干下去,并且成为一个长久的事业追求,要了解自己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兴趣的工作令人痛苦,“兴趣”也会帮助你找到成就感。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大家能从其他的一些角度来考虑“职业选择”这件事,而不单单只是被吹爆的高工资,毕竟你干了几年才发现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想要转行,难度会变得更大,再重复下那句话,真正在某个岗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要不就是极其刻苦,要不就是具备适合的“性格天赋”和“兴趣”。最后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助小伙伴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各部门职能及各岗位职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