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融优配是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的一个平台吗?

01资本与投资者的性质1. 资本的逐利性资本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来源,是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把今天所拥有的财富用于投资以便将来获得收益,这种投资就有可能产生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相对于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产生的有形资本而言,金融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金融资本分为:权益型金融资本,即资本所有者在某一公司中的利益,通常的权益型金融资本指普通股;债务型金融资本,即通过契约形式表示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衍生型金融资本,即从其他资产派生出来的资本,例如期货、期权与互换合约等;混合型金融资本,即包含了多种属性的金融资本,由利率市场、外汇市场、权益市场和商品市场混合形成的组合金融产品便可以作为一种混合型金融资本。金融通过把潜在储蓄变成现实储蓄,提高储蓄率和储蓄-投资的转化率来促进经济增长。资本具有天然逐利性,会从资本回报率低的地区或行业流向资本回报率高的地区或行业。资本高的交易水平相对于低的交易水平对货币流动余额的需求更大,同时对不流动的债务投资的需求相应缩小,这时新的资金只能按照更高的利率才能取得,因此债务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而实体经济投资会因资金成本上升收益率会相应下降,抑制新的投资活动。这在经济上行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而经济下行时,就可能会扼杀提振经济的增长动力。如果不存在政府干预,资本积累会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交替进行,平衡的不断转换反映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商品与货币的相对分量。早期资本处于流量积累时期,产业资本重于金融资本。在繁荣阶段的资本存量重组时期,信用的扩张使产业利益与金融利益结合在一起,过剩的商品无法转化为货币,金融资本增速快于产业资本。经济下行时资金成本的上升,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回报率的差异,使得企业基于缓解融资约束与追逐金融资产收益双重动机的驱动,将资源配置在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挤出实体部门,呈现出过度化发展的特征。2. 投资者的非理性金融市场是竞争性的市场,投资者会发现任何可以预测债券收益率的信息,进行买卖,从而通过价格反映出市场上投资者的信息。市场中的证券价格总是能反映出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但是由于旧的信息可以被快速完全吸收,而新信息无法被预测到,所以证券的收益率是无法预测的。根据价格中反映的信息集合,有效市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弱有效市场,弱有效市场上股票价格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得到的信息,如历史交易价格,交易量,短期利率等。第二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上,股票价格除了反映历史信息之外,还可以充分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各种财务数据等,即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公开信息。第三种是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上,股票价格充分反映所有公开和未公开的信息,甚至包括仅有内部人员才知道的信息。根据传统的价格理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市场供求关系是价格变动的外在的、影响性的因素,因此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然而价格规律只能在有效市场上才能发挥作用,由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或投机情绪,往往会产生非理性的行为。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并不像随机的发生,从而相互抵消对价格的影响,而是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具有羊群效应,致使一种或一系列资产价格连续涨价,于是又吸引其他投资者蜂拥而至,致使为了通过买卖牟取暴利,而不关注资产本身的使用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使市场不再有效地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有效市场假说不再成立,资产价格泡沫由此产生。02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影响1. 有偏向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并没有在整个经济体里均衡的发生,而是一些部门的技术进步要快于另一些部门,这种有偏向的技术进步会使偏向性的部门增长率快于其他部门,形成某些产业部门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比如投资部门的创新加速会使投资部门的人均产量高于消费部门。发生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部门通过采用新技术,快速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利润率逐渐高于其他部门,又对下一轮技术进步的创新产生绝大的驱动力。主导部门往往具有技术进步率高发展速度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以及与其他部门联系广泛而密切等特征。主导部门的发展对前向、后向和旁侧等关联部门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发展。长期来看技术进步会在不同部门之间不断切换,带动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给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金融部门作为一个中介部门,如果有偏向性的技术进步发生在金融部门,就会使资金和劳动力过度涌向金融部门,而挤占了本应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源。2. 创新的无边界创新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产不断向纵深拓展,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在利益最大化的推动下,创新向着无边界的方向不断发展,创新的无边界在金融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金融创新是各种要素在金融领域的重新优化配置,通过金融模式、金融技术、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无限创新,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资本的流动性进一步强化,降低了金融成本,提升了金融行业的利润水平。我国企业和居民近年来融资需求与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加,融资类和理财类的创新层出不穷从非标准化金融资产发展到互联网金融平台和“影子银行”,金融部门的创新向着无边界发展。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暗含了金融风险的无限扩大与流动性的无限扩张。由于金融创新技术正确地运用到新业态上有一定的适应滞后期,监管者需要一定时间研究之后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监管政策,而政策执行后有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才能矫正纠错实现最终政策目标,金融创新正是利用了这个窗口期,沦为了规避监管和资本套利的工具,金融无限创新导致金融杠杆率无限放大、金融过度化以及金融乱象横生。金融创新的复杂性与无限关联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危机的风险上升,金融监管难度大幅增加。金融创新的无边界掩盖了信用衍生品的风险带来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增加,美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创新产品房地产抵押次级债券的产生,使得大量不符合购房条件的购房者涌入房地产市场,又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和评级机构不断增级打包转售,加大了金融风险在空间上的网络化关联,信用泛滥与系统性风险的交互传染,最终造成严重的次贷危机。03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1. 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国的金融过度化表现为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导致投资比例长期过高,投资中政府和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过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产业和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为了支持投资和出口,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压低信贷利率和汇率的金融抑制政策,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发展、存贷款利率的设定、信贷资金的投向等进行了较多干预。金融抑制政策与政府的投资导向政策一方面使得某些产业和行业资本过度堆积,造成资本利润率下降。而与实体产业配套的市场基础资源投入不足,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信贷不足、发展受到制约,技术创新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经济危机与经济萧条时,政府可能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而货币供给过量可能造成物价指数上涨,还可能进入某一资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另一方面家庭消费赶不上生产和投资扩张的速度,而房地产价格过高又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储蓄迅速减少,家庭债务不断攀升。造成了居民工资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以及储蓄收入不断缩水,影响了国民消费能力,进而影响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地方政府的GDP竞赛使得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金融机构、过度运用金融手段进行项目投资,政府债务堆积。而城市公共服务、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却发展较慢,加剧了政府收入和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2. 金融结构不合理我国的金融过度化表现在结构上的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有偏性过度化发展,而不是总量上的金融过度发展。关于我国金融过度化的原因,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贷款过度化造成了我国M2/GDP指标的数据异常。房地产的过度繁荣引致的融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企业得到的融资支持规模,造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企业特征都会随之调整,需要不同的要素结构与之匹配。不同的金融结构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组织,以及不同性质的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互为因果,金融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与经济发展阶段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才能有效服务于实体企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我国银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与我国当时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的产业目标是趋于一致的。但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民营经济飞速发展之后,银行业的高度集中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结构,存在传统行业的过度信贷支持和新兴经济的信贷支持不足,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充裕信贷支持和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不足。中小银行的发展和中小板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银行相对于大型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大多数中小银行属于区域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当地中小企业的长期高频度的接触,获得企业难以在市场上量化衡量的信息,从而较为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和盈利能力。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因其不用在固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更适合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在运行良好的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还可以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反向激励经营者不断改善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克服企业经理人短视化的行为。我国股票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主板(含中小板)和创业板(俗称二版)组成的场内市场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柜台市场等组成的场外市场,共同形成了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国资本市场支持了不少企业创业成功,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然而,资本市场由于起步较晚、而且起初定位为为国有企业融资解决国有企业改制问题,成立之初就带有过强的政策导向功能,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与活力无法得到充分激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远远滞后于金融中介机构。虽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每个层次的定位不够清晰,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区别不大,没有充分发挥为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披露信息存在不及时、不规范的现象,造成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频繁出现,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引起市场慌乱和集体炒作行为,股票在暴涨暴跌之间跌宕起伏。产权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一些企业产权不清晰,股东很难真正发挥作用,起到约束企业不当经营行为的作用,中小股民的利益也因此很难得到保障。新三板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更是缺乏投资者的支持,导致上市企业股票流动性很差,难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是涉及到投资和融资最直接最广泛的市场,只有资本市场实现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也能使资金有更好的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避免因投资渠道有限,投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房地产部门过热,房价过高的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分流金融机构的信贷压力,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金融不足与金融过度的现象。
俯瞰漠阳大地 潮起云涌风头劲 “基建国家队”加入 连续两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和签约活动在阳江高新区和阳西县举行,市政府与中国电建、中交集团、中国能建、中国铁建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建国家队”加入,为阳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融湾”步伐加速 阳江港码头泊位、阳江港大桥、广湛高铁阳江段加快建设,阳江机场前期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一批对外快速通道和市内快速交通项目加紧推进,阳江“融湾”步伐加速。 绘就发展新蓝图 国土空间、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片区划定、综合交通提升、滨海城市风貌、乡村振兴发展等十个方面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绘就阳江发展新蓝图。 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 吹响了新一轮发展号角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阳江正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 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 集中精力加快建立以港口、快速交通 和其他城乡建设工程为重点的 基础设施体系 全面推动园区提质增效 加快与“双区” 两个合作区“硬联通” 积极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 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 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梁文栋 摄 建强基础设施 以交通支点服务产业支点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体系,是阳江支持对接服务“双区”和“双合作区”,承接溢出效应,加快提升发展能级的有力支撑。 阳江是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建设、交通发展、临港工业等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梁文栋 摄 阳江港在建18个码头泊位加速推进,向亿吨级大港目标大步迈进;广湛高铁丰头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每天有300名左右工人参与建设;雅白线扩建、国道234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进入秋冬季节,全市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抢抓晴好天气,按下建设“加速键”。 上半年的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数据,也呈现“火热”之势。今年1-6月,全市52个基础设施类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7.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6.2%,同比增长50.7%,两年平均增长57.6%。 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再次发出动员令,吹响了推动重大基建大提速的冲锋号角:全力推进155个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以港口、快速交通和其他城乡建设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力争超额完成560亿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按照“市内快速化、县际半小时、融湾1小时”的目标,我市将高标准做好交通规划,加快区域交通枢纽建设,推动港口、高铁、高速、机场建设和市内道路快速化改造,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以交通支点服务产业支点。 李向东 摄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标对表全会部署要求,今年我市重点推动广湛高铁阳江段、沈海高速阳茂段改扩建工程、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先行段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完成130亿元投资。谋划建设更多对外快速通道和市内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六横六纵”快捷骨架路网。积极谋划与广州港集团合作,提升阳江港开发建设运营水平和阳江港大桥通航能力,力争早日实现阳江港吞吐量超亿吨。 阳江滨海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瞄准建设海陵国际旅游岛,我市邀请何镜堂院士等国内外建筑名家和规划设计机构参与,以世界眼光,对标国际范例,加快推进环岛碧道、云道项目建设,谋划建设组团式特色酒店、特色驿站、公寓、书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满足游客更高品质的需求。 梁文栋 摄 一批紧贴民生、顺应民意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也正加快推进。我市启动市区断头路打通、瓶颈路改造工程,力促市区振兴路下穿隧道等8个项目在年内建成通车,加快中洲大道延长线、三环南路改造工程和金郊路等项目建设。在城市空地见缝插绿打造更多“口袋公园”“带状公园”,新建城北、城南5个垃圾转运站,抓好5G基站和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感。 深度对接央企,提升合作层次,是我市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着力之举。在最近的两个月,市政府分别和中国铁建、中国能建、中交集团、中国电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启在城市建设、市政交通、环境治理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携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模式。 梁文栋 摄 园区扩容提质 高标准打造产业承接平台 “要建好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快土地收储、园区配套及标准厂房的建设工作,提高园区的承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道平对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我市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54.7%、38.4%,园区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作用日益凸显。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全面提升园区平台的承载力和竞争力,筑好“凤凰巢”,形成大平台承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的新格局。全市规划建设了5大产业园区,其中4个省级产业园总规划建设面积超过78平方公里,形成了多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 梁文栋 摄 作为我市打造国际风电城和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的主战场,阳江高新区加速推进阳江港亿吨级大港,以及总投资35亿元的港口工业园生活配套区、风电标准厂房及土地平整、市政道路等11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升级成为国家高新区。 目光投向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这里构建起“一区五园”发展格局,产城融合走在全市前列。大型社区、学校、公园、广场、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指日可待。 不仅阳江高新区、阳西,全市各大产业园区你追我赶,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提升土地储备水平,建好基础设施,实现从“项目等地”到项目“零等待”的转变。今年1-7月,全市产业园区收储土地5982亩,盘活存量土地1407亩;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52亿元,开展了阳江高新区生活配套设施等28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抓好12.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实现企业“拎包入驻”,进一步缩短投资项目建设时间。建设产教融合的阳江科学城,加快两大省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成立研发机构,打造优质平台和载体。 “我们将邀请国内高水平的专业机构对我市工业园区‘把脉问诊’,制订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梁文栋 摄 谋划重点片区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滨海新区南片,高端住宅区拔地而起,多维路网畅达全城;海陵试验区,对标国际旅游岛,一批滨海旅游项目正在谋划…… 在全市各县(市、区),一批这样的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片区正在崛起,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构筑起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阳江是省定产业转移地之一,两个合作区建设给我市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全会提出,要在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结合两个合作区的需求,把市内8个重点功能片区规划建设好,成为对接两个合作区的重要平台。 重点功能片区的规划,是我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向海发展,提升发展承载力的重要举措。 梁文栋 摄 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以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对全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进行规划编制,初步形成了十个专项规划和指引。我市将重点推动重大平台和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支持对接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从近日召开的市委书记专题会议观察,也可见片区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市委书记林道平在专题研究海陵国际旅游岛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世界眼光做好海陵岛旅游策划和规划设计工作。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的专家到会建言献策。 梁文栋 摄 为进一步汇聚创新资源,我市还立足功能定位和产业特点,谋划打造阳江科学城,重点打造“一岛两湖”三个片区,引进与阳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生态链,更好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可以预计,每一个重要片区和重要平台,都将成为推动阳江更好地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承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溢出的重要载体,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还有实盘配资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