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波浪理论和波段理论论

很多人知道波浪理论,但没多少人知道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会有波浪?此篇文章会一次过带你彻底理解趋势的本质,趋势与成交量之间的关系。有想过一段趋势里面为什么总有价格回撤?为什么会有波浪?我该如何判断这是趋势中间的短期回撤,还是趋势翻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看完此篇文章并理解了,你已经超越大部分的技术分析者,因为大部分的技术分析者只懂得找规律,甚至会用到python来创建计算机自我学习来总结规律,但哪怕是真的成功总结出规律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你连这些现象发生的底层逻辑都不理解,谈何盈利?本文会从底层逻辑出发,带大家理解趋势的本质是什么,价格波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现象来创建交易系统实现盈利。首先,要从成交量的意义出发。为什么一段趋势开启前,会先出现一轮横盘放量?或者先波动个几轮才出现主升浪?首先从买方角度出发:先想一下,你为什么会去买一支股票?你买一支股票,肯定是因为觉得它会涨才去买对不对?在还没涨之前,你都会握在手里,等涨到心理价位才会卖掉它,对吧?现在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如果一个人拿着钱去买一支股票,则说明什么?说明他经过这样或那样的分析,技术面分析也好、基本面分析也好、或是仅仅是收到了小道消息,他觉得这股会涨,所以才去买它,对吧?如果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人(或者说资金盘)跟他抱有同样的想法,则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一个股的股本是有限的,当大部分的流通股都去到了这些人手里,就意味着这些大部分的股都被“冻结”了,因为他们都想着等涨了再卖,自然这个价位就没多少卖盘。而买盘则可以是无限的,那么自然就会容易涨。所以横盘过程中成交量越高,则意味着这价位的卖盘会越来越少,那么自然就更好涨。然而以上只是解释了会涨而已,那会涨多少呢?为什么成交量越放量,未来的幅度就越大呢?很简单的道理,假如现在这市场只有两只股给你选择,你会如何分配仓位?你肯定会在你最有信心的那只股,或者说觉得它能涨到更高价位的那只股,投入更多的仓位不是吗?相对没什么信心的那只股投入较小仓位,甚至不投,对吧?那我们又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当一个人在某只股投入更多的资金,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认为这支股会涨得比其他股要好,他会倾向等到涨到那个较高的价位,才会卖出。那就意味着,如果一支股发生的成交量相比其他股越高,则说明持仓者越倾向于等它涨到更高价位才抛售,那就意味着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越少。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越少,说明压力面越小,只需少量的资金就能推动股价涨到高位。(注意这些资金不一定是庄家或主力,可能就是多了那么几个散户)(其实以上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采取较为通俗的方式解释,但其实上述论证是很不严谨的,更严谨的论证过程会在后面放出,理解其论证过程是理解波浪的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成交量放量,并不是单纯的看成交量柱哦,而是要结合价格波动幅度。在同样的幅度下,成交量增加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价格大幅波动肯定是伴随着高成交量柱的,虽然看上去是放量,但发生的成交是分布在较宽的价格区间里,这种放量的意义不大。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个股,涨了10块钱,期间发生的成交量是10000手,而后来涨了1块,发生的成交量只有2000手,这两者谁才是放量?显然是后者,因为虽然2000手不如前者10000手多,但它是分布在1块钱这窄区间内。)但成交里面,有买必有卖,上面的论述又可以用在卖方身上啊,持股者之所以卖,肯定是因为它不值这个价了。所以,成交的发生本身就自证了多空双方必然不认可现在的价格。那就意味着,横盘过程中越是放量,那么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与现价下方附近的潜在买盘,同在同时越来越稀疏。所以,横盘放量并不意味着接下来一定大涨,它有可能大跌。那成交量放量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拿它来预测幅度,但预测不了涨跌,我可以知道一个股准备有大行情,但我不知道是大涨还是大跌。但我可以等行情确定再跟进去,或者我现在买进去,等确立是空头趋势的时候,我马上清仓止损。所以整个交易系统应该是围绕着止损展开,即使我每次的成功率是50%,哪怕更低,但我只要做对一次,就是踩中大行情,做错了只要及时止损,我每次失败的亏损都是有限的。长久下来自然盈利大于亏损。交易系统的建立详细方案会在其他文章详谈。那么接下来的关键,我该如何确定趋势确立?那就要从趋势的本质出发:以上论述的是市场对一个股存在分歧的情况。现在我们换另外一个角度,如果市场对一个股不存在分歧,则会呈现怎样的状态?答案是成交低迷且横盘。因为没人觉得它会涨,所以没人去买它,同时也没人绝对它会跌,所以没人去卖他。那现价上方的潜在卖盘与下方的潜在买盘会如何分布呢?当市场整体对某个股的股价分歧不大,例如现在某个股的股价是10元,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股就值10元,不会涨也不会跌,那么潜在卖盘与潜在买盘会如何分布?答案是,大量的潜在卖盘紧紧的贴着10元这个价格线上方,同样大量的潜在买盘紧紧的贴着10元价格线的下方。10元上方与下方是厚重的压力面与支撑面,紧紧的”夹着“10元。然而却成交低迷。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100%的把握确定这个股就值10块钱,不会低于10块,那么假如它开始跌,跌到9块,你是不是肯定会买进?因为你100%确定它会回到10块,所以这钱不赚白不赚。同样道理,如果突然间涨了,涨到11块,你肯定会去卖他,因为你觉得它就只值10块。所以,这跟成交活跃而自证市场对这股存在分歧的情况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向对比,我可以画个图来形象的表达下:以上这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把时间静止,从上帝视角上看,现价价格上方的潜在卖盘分布是有限的,为什么?因为股本是有限的,持股的人肯定有自己的心理价位,所以超过一定价格后,上方就是一个真空带,没有一丁点卖盘。这时候有人估计会很困惑了,不是价格越高卖的人越多吗?那为什么会存在真空带呢?因为现在我们把时间静止了,先不管以后换手后下一手持仓的人会在哪个价格卖,在此之前,原先持仓的人的潜在卖盘分布必然是有限的。卖盘总量就是这股的总股本,哪怕有人要等涨到100000元再卖,依然卖盘是有限的,从上帝视角看超过某个价位上方必然是真空带。我们再看看10元下方潜在买盘的分布。理论上讲,潜在买盘量可以是无限的,但这只是理论,因为市场资金是有限的,并且分布在整个A股的几千只股上,所以在这个静止的时刻,下方买盘量也是有限的。并且,如果市场对这个股价值10元的认可度越高,分歧越小,那么10元上方的潜在卖盘与下方的潜在买盘的集中度越高,越是紧贴在10元这里,密度会越高,也就意味着压力面与支撑面的压强越大,紧紧的夹着10元这个价格线。如果这时候想要推涨这个股,所需动用的资金量非常大,因为它要把紧贴在10元上方的卖盘全部吃完了,才能涨上去。那么接下来我们推动时间,如果这支股,市场上开始对它产生分歧,于是成交量越来越高,累积的越来越多,我们假设它一直都保持横盘。横盘成交的发生,必然意味着价格上方的旧潜在卖盘减少,也就是说原本想在10元以上卖的,忍不住在10元上卖出了。同样道理也必然意味着价格下方的旧潜在买盘减少。正如前面所论证的,新接盘的人,他必然是觉得它会涨所以才去买,于是新潜在卖盘必然是在远离10元的上方(至于有多远,后面会有严谨的论证过程)。随着横盘成交量的不断累积,最终紧贴着10元上方的旧潜在卖盘会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远离10元上方的新潜在卖盘。同样道理,紧贴着10元下方的旧潜在买盘会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远离10元下方的新潜在买盘盘。于是从上帝视角上看就会看到这么一幅景象:是不是跟上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先的压力面与支撑面跟真空带互换了位置。换成了真空带紧贴着10元价格线,而压力面与支撑面都远离10元。(先说明下,这时的真空带不是绝对真空,只是潜在卖盘买盘比较稀疏罢了)这时候,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制造价格波动(不一定是庄家制造,也许就是多了那么几个散户)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从一开始的市场无分歧状态逐渐向分歧扩大的状态演变,这个过程中潜在卖盘与潜在买盘的的分布变动时怎么变化的?为什么说横盘时间越长,或者成交累积越多,紧贴着现价的真空带的范围越大(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的价格波动越大)?接下来就是一套严谨的论证过程,这个论证过程非常重要,是理解波浪的前提。想要看完文章,请前往以下链接,是我的公众号文章链接:
波浪理论这一自然的法则,初看简单浅显,但是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正所谓大道至简。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认真观察、用心体会、多学多看、勤于思考,才能熟练掌握、得心应手地运用。如下图:一、5大浪小3浪第一浪在整个波浪循环开始后,一般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马上就意识到上升波段已经开始。所以,在实际走势中,大约半数以上的第一浪属于修筑底部形态的一部分。由于第一浪的走出一般产生于空头市场后的末期,所以,市场上的空头气氛以及习惯于空头市场操作的手法未变,因此,跟随着属于筑底一类的第一浪而出现的第二浪的下调幅度,通常都较大。第二浪上面已经提过,通常第二浪在实际走势中调整幅度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大的杀伤力,这主要是因为市场人士常常误以为熊市尚未结束,第二浪的特点是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渐渐变窄,反映出抛盘压力逐渐衰竭,出现传统图形中的转向形态,例如常见的头肩、双底等。第三浪第三浪在绝大多数走势中,属于主升段的一大浪,因此,通常第三浪属于最具有爆炸性的一浪。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第三浪的运行时间通常会是整个循环浪中的最长的一浪,其上升的空间和幅度亦常常最大;第三浪的运行轨迹,大多数都会发展成为一涨再涨的延升浪;在成交量方面,成交量急剧放大,体现出具有上升潜力的量能;在图形上,常常会以势不可挡的跳空缺口向上突破,给人一种突破向上的强烈讯号。第四浪从形态的结构来看,第四浪经常是以三角形的调整形态进行运行。第四浪的运行结束点,一般都较难预见。同时,投资者应记住,第四浪的浪底不允许低于第一浪的浪顶。第五浪在市场中,第五浪是三大推动浪之一,但其涨幅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第三浪小。第五浪的特点是市场人气较为高涨,往往乐观情绪充斥整个市场。从其完成的形态和幅度来看,经常会以失败的形态而告终。A浪在上升循环中,A浪的调整是紧随着第五浪而产生的,所以,市场上大多数人士会认为市势仍未逆转,毫无防备之心,只看作为一个短暂的调整。A浪的调整形态通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平坦型形态与三字形形态,它与B浪经常以交叉形式进行形态交换。B浪B浪的上升常常会作为多方的单相思,升势较为情绪化,这主要是市场上大多数人仍未从牛市冲天的市道中醒悟过来,还以为上一个上升尚未结束,在图表上常常出现牛市陷阱,从成交量上看,成交稀疏,出现明显的价量背离现象,上升量能已接济不上。C浪紧随着B浪而后的是C浪,由于B浪的完成顿使许多市场人士兵醒悟,一轮多头行情已经结束,期望继续上涨的希望彻底破灭,所以,大盘开始全面下跌,从性质上看,其破坏力较强。二、波浪理论核心思想价格波动遵循一定的规律,推动浪通常以五波段形式展开,调整浪则以三波段形式对推动浪进行修正。价格波动遵循自然波动法则,市场的行进在波浪中展开,各个波浪是有向的运动模式,一个波浪是任何一种自然发生模式。三、波浪理论的基本要诀1、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八个波浪,五上三落。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亦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3、跟随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五个小浪。4、1、3、5三个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5、假如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个浪成为延伸浪,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及幅度会趋一致。6、调整浪通常以三个浪的形态运行。7、黄金分割率理论奇异数字组合是波浪理论的数据基础。经常遇见的回吐比率为0.382、0.5及0.618。8、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一浪的顶。9、艾略特波段理论包括三部分:形态、比率及时间,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后为序。如下图所示10、艾略特波段理论主要反映群众心理。越多人参与的市场,其准确性越高。四、浪理论操作要诀1、波浪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哲学推理过程),而不是思维定式,以先入为主固化的思维为波浪定性,对操作者是有害的;2、任何级数的浪型高点或低点,都是判断后市浪型演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当条件满足时必须及时修正此前的错误浪型划分;3、刻板的推动五浪与修正三浪定义,会使研习者进入浪型划分的误区。严格意义讲,每个波段的浪型只有一种可能,非推动浪即修正浪;4、在一个大级别驱动浪中,次级推动浪之后必定连接着修正浪,反之修正浪之后必定连接的是推动浪;5、如果一个推动浪之后连接的是另一个相反方向的推动浪,那么,应该意识到前一个推动浪的转折点,是一个大级别转折点;6、波浪理论的方向感极强,对波幅的预先测算能力也是其他理论所不及的,但是时间周期测算不够精确是它的弱项。价格波动三要素中(量、价、时),时间应该排在第一位,时间决定一切。以技术分析眼光看,套利品种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何时可以买入。本文由作者→玄阳解盘→龚纵号 撰写,相关内容不形成推荐,且请诸位注意若欲获知战法理论 且请寻吾。五、深度解读波浪理论1、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即完成所谓从牛市到熊市的全过程,包括一个上升周期和一个下跌周期。上升周期由五浪构成,用1、2、3、4、5表示,其中1、3、5浪上涨,2、4浪下跌;下跌周期由三浪构成,用a、b、c表示,其中a、c浪下跌,b浪上升。与主趋势方向(即所在周期指明的大方向)相同的波浪我们称为推动浪,与主要运动方向相反的波浪称为调整浪。也就是说,在上升周期中,因为主趋势向上,那么1、3、5浪为推动浪,2、4浪为调整浪,是对上涨的调整;在下降周期中,因为主趋势向下,那么a、c浪为推动浪,b浪为调整浪,是对下跌的调整,即我们常说的反弹。①推动浪与调整浪永远交替运行。② 每一个推动浪都与主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同,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五个更小的波浪,即顺势五浪,用1、2、3、4、5来表示。③ 每一个调整浪都与主趋势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三个更小的波浪构成的,即逆势三浪,用a、b、c来表示。④ 一个完整循环完成后,可以合并构成更高等级波浪的子浪。⑤ 无论市场运行时间长短以及涨跌幅度大小如何变化,市场基本形态永远不会改变。2、所谓推动浪就是维持所在周期大趋势的波浪,在同级别的波浪里,推动浪一浪超越一浪。推动浪的形态较为简单,分为延伸浪、倾斜三角形和失败形态三种。3、延伸浪的两条规则:①1、3、5浪中只有一个浪会出现延伸浪,3浪和5浪出现延伸的几率较大,最具有爆发力的三浪延伸。② 如果三个推动浪中的任何一浪出现延伸,那么其余两个波浪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幅度会趋向接近。4、倾斜三角形只在5浪中出现,通常在一段非常迅速的暴涨或暴跌后,成交量逐渐萎缩,波动幅度逐渐减缓,趋势演变为倾斜三角形。多头倾斜三角形出现在头部,暗示趋势将向下反转;空头倾斜三角形出现在下降末端,暗示趋势将向上反转。5、失败形态是五浪尽头出现的反转形态,一般出现在第五浪(上升的第5浪或下跌c浪的第5子浪):在上升趋势中第五浪的高点低于第三浪的高点,形成双头形态;在下跌趋势中,c浪5的低点高于c浪3的低点,形成双底形态。6、所谓调整浪就是对前期的推动浪进行调整,它出现在上升周期的第2浪和第4浪,或者下跌周期的b浪。从本质意义上讲,调整就是对前期运行趋势的一种修正。如果前期上升了一段时间,那么就需要下跌或横盘等待,以便清理浮筹、修复技术指标,随后继续上升;如果前期已经长时间下跌,则需要向上反弹或横盘休息一段时间,随后继续下跌。调整的方式和幅度往往可以说明随后而来的推动浪的运行强度。调整浪的主要形态有之字形、平坦形、三角形、复合型等。①之字形调整是市场做出的主动调整、常规调整之字形调整浪分为a、b、c三浪,可以参考上面的示意图。在上升周期调整浪中,b浪的结束点低于a浪的起点,c浪的结束点低于a浪的结束点,即越调越低;在下跌周期中,b浪的结束点高于a浪的起点,c浪的结束点高于a浪的结束点。②平坦形调整是强势市场被动做出的调整平坦形调整浪也分为a、b、c三浪。在上升周期中出现平坦形调整,表明市场强势,不愿改变原有的上升趋势,因此采取顺势调整,即调整过程中行情下跌幅度较小,或者维持横向波动不下跌,甚至调整结束时行情反而高于调整开始时(即越调越高),所以可以期待后市的上涨较为强劲,事实上,许多行情在上涨初期都曾出现过平坦形调整;反之,若下跌周期中出现平坦形调整,则往往后市跌幅较大。③三角形:波浪运动有时会以一种三角形的运动方式逐渐收敛变窄或者逐渐发散放大,同时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渐递减三角形的结构往往表明市场即将在运行方向上作出选择,即继续沿着发生三角形整理前市场的运行方向前进。就是意味着,上升趋势经过三角形整理后依然会继续上升,而下跌趋势在三角形调整后还要延续原趋势继续下跌。并不是所有形状上看似三角形的调整都是三角形整理,真正的三角形调整可以细分为a、b、c、d、e五小浪,而且其中每一小浪都可以再次划分出3个子浪,也就是说三角形调整可以细分为3-3-3-3-3的次一级结构。当三角形运行到2/3处所发生的突破最有力度;如果三角形运行到末端时,无论向上或向下突破的力度都不大,有时还会出现假突破。④复合型:复合型是由以上三种形态复合构成的有双重三和三重三两种形态,通常发生在市场处于彷徨等待的过程中,运动方向极不明朗时,于是一个调整浪结束后又接连出现另一个调整浪,浪形不易划分。这种形态不太常见,初学者可不必考虑。
很多人知道波浪理论,但没多少人知道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会有波浪?此篇文章会一次过带你彻底理解趋势的本质,趋势与成交量之间的关系。有想过一段趋势里面为什么总有价格回撤?为什么会有波浪?我该如何判断这是趋势中间的短期回撤,还是趋势翻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看完此篇文章并理解了,你已经超越大部分的技术分析者,因为大部分的技术分析者只懂得找规律,甚至会用到python来创建计算机自我学习来总结规律,但哪怕是真的成功总结出规律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你连这些现象发生的底层逻辑都不理解,谈何盈利?本文会从底层逻辑出发,带大家理解趋势的本质是什么,价格波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现象来创建交易系统实现盈利。首先,要从成交量的意义出发。为什么一段趋势开启前,会先出现一轮横盘放量?或者先波动个几轮才出现主升浪?首先从买方角度出发:先想一下,你为什么会去买一支股票?你买一支股票,肯定是因为觉得它会涨才去买对不对?在还没涨之前,你都会握在手里,等涨到心理价位才会卖掉它,对吧?现在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如果一个人拿着钱去买一支股票,则说明什么?说明他经过这样或那样的分析,技术面分析也好、基本面分析也好、或是仅仅是收到了小道消息,他觉得这股会涨,所以才去买它,对吧?如果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人(或者说资金盘)跟他抱有同样的想法,则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一个股的股本是有限的,当大部分的流通股都去到了这些人手里,就意味着这些大部分的股都被“冻结”了,因为他们都想着等涨了再卖,自然这个价位就没多少卖盘。而买盘则可以是无限的,那么自然就会容易涨。所以横盘过程中成交量越高,则意味着这价位的卖盘会越来越少,那么自然就更好涨。然而以上只是解释了会涨而已,那会涨多少呢?为什么成交量越放量,未来的幅度就越大呢?很简单的道理,假如现在这市场只有两只股给你选择,你会如何分配仓位?你肯定会在你最有信心的那只股,或者说觉得它能涨到更高价位的那只股,投入更多的仓位不是吗?相对没什么信心的那只股投入较小仓位,甚至不投,对吧?那我们又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当一个人在某只股投入更多的资金,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认为这支股会涨得比其他股要好,他会倾向等到涨到那个较高的价位,才会卖出。那就意味着,如果一支股发生的成交量相比其他股越高,则说明持仓者越倾向于等它涨到更高价位才抛售,那就意味着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越少。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越少,说明压力面越小,只需少量的资金就能推动股价涨到高位。(注意这些资金不一定是庄家或主力,可能就是多了那么几个散户)(其实以上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采取较为通俗的方式解释,但其实上述论证是很不严谨的,更严谨的论证过程会在后面放出,理解其论证过程是理解波浪的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成交量放量,并不是单纯的看成交量柱哦,而是要结合价格波动幅度。在同样的幅度下,成交量增加才是有意义的。因为价格大幅波动肯定是伴随着高成交量柱的,虽然看上去是放量,但发生的成交是分布在较宽的价格区间里,这种放量的意义不大。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个股,涨了10块钱,期间发生的成交量是10000手,而后来涨了1块,发生的成交量只有2000手,这两者谁才是放量?显然是后者,因为虽然2000手不如前者10000手多,但它是分布在1块钱这窄区间内。)但成交里面,有买必有卖,上面的论述又可以用在卖方身上啊,持股者之所以卖,肯定是因为它不值这个价了。所以,成交的发生本身就自证了多空双方必然不认可现在的价格。那就意味着,横盘过程中越是放量,那么现价上方附近的潜在卖盘,与现价下方附近的潜在买盘,同在同时越来越稀疏。所以,横盘放量并不意味着接下来一定大涨,它有可能大跌。那成交量放量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拿它来预测幅度,但预测不了涨跌,我可以知道一个股准备有大行情,但我不知道是大涨还是大跌。但我可以等行情确定再跟进去,或者我现在买进去,等确立是空头趋势的时候,我马上清仓止损。所以整个交易系统应该是围绕着止损展开,即使我每次的成功率是50%,哪怕更低,但我只要做对一次,就是踩中大行情,做错了只要及时止损,我每次失败的亏损都是有限的。长久下来自然盈利大于亏损。交易系统的建立详细方案会在其他文章详谈。那么接下来的关键,我该如何确定趋势确立?那就要从趋势的本质出发:以上论述的是市场对一个股存在分歧的情况。现在我们换另外一个角度,如果市场对一个股不存在分歧,则会呈现怎样的状态?答案是成交低迷且横盘。因为没人觉得它会涨,所以没人去买它,同时也没人绝对它会跌,所以没人去卖他。那现价上方的潜在卖盘与下方的潜在买盘会如何分布呢?当市场整体对某个股的股价分歧不大,例如现在某个股的股价是10元,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股就值10元,不会涨也不会跌,那么潜在卖盘与潜在买盘会如何分布?答案是,大量的潜在卖盘紧紧的贴着10元这个价格线上方,同样大量的潜在买盘紧紧的贴着10元价格线的下方。10元上方与下方是厚重的压力面与支撑面,紧紧的”夹着“10元。然而却成交低迷。为什么?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100%的把握确定这个股就值10块钱,不会低于10块,那么假如它开始跌,跌到9块,你是不是肯定会买进?因为你100%确定它会回到10块,所以这钱不赚白不赚。同样道理,如果突然间涨了,涨到11块,你肯定会去卖他,因为你觉得它就只值10块。所以,这跟成交活跃而自证市场对这股存在分歧的情况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向对比,我可以画个图来形象的表达下:以上这图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把时间静止,从上帝视角上看,现价价格上方的潜在卖盘分布是有限的,为什么?因为股本是有限的,持股的人肯定有自己的心理价位,所以超过一定价格后,上方就是一个真空带,没有一丁点卖盘。这时候有人估计会很困惑了,不是价格越高卖的人越多吗?那为什么会存在真空带呢?因为现在我们把时间静止了,先不管以后换手后下一手持仓的人会在哪个价格卖,在此之前,原先持仓的人的潜在卖盘分布必然是有限的。卖盘总量就是这股的总股本,哪怕有人要等涨到100000元再卖,依然卖盘是有限的,从上帝视角看超过某个价位上方必然是真空带。我们再看看10元下方潜在买盘的分布。理论上讲,潜在买盘量可以是无限的,但这只是理论,因为市场资金是有限的,并且分布在整个A股的几千只股上,所以在这个静止的时刻,下方买盘量也是有限的。并且,如果市场对这个股价值10元的认可度越高,分歧越小,那么10元上方的潜在卖盘与下方的潜在买盘的集中度越高,越是紧贴在10元这里,密度会越高,也就意味着压力面与支撑面的压强越大,紧紧的夹着10元这个价格线。如果这时候想要推涨这个股,所需动用的资金量非常大,因为它要把紧贴在10元上方的卖盘全部吃完了,才能涨上去。那么接下来我们推动时间,如果这支股,市场上开始对它产生分歧,于是成交量越来越高,累积的越来越多,我们假设它一直都保持横盘。横盘成交的发生,必然意味着价格上方的旧潜在卖盘减少,也就是说原本想在10元以上卖的,忍不住在10元上卖出了。同样道理也必然意味着价格下方的旧潜在买盘减少。正如前面所论证的,新接盘的人,他必然是觉得它会涨所以才去买,于是新潜在卖盘必然是在远离10元的上方(至于有多远,后面会有严谨的论证过程)。随着横盘成交量的不断累积,最终紧贴着10元上方的旧潜在卖盘会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远离10元上方的新潜在卖盘。同样道理,紧贴着10元下方的旧潜在买盘会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远离10元下方的新潜在买盘盘。于是从上帝视角上看就会看到这么一幅景象:是不是跟上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原先的压力面与支撑面跟真空带互换了位置。换成了真空带紧贴着10元价格线,而压力面与支撑面都远离10元。(先说明下,这时的真空带不是绝对真空,只是潜在卖盘买盘比较稀疏罢了)这时候,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制造价格波动(不一定是庄家制造,也许就是多了那么几个散户)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从一开始的市场无分歧状态逐渐向分歧扩大的状态演变,这个过程中潜在卖盘与潜在买盘的的分布变动时怎么变化的?为什么说横盘时间越长,或者成交累积越多,紧贴着现价的真空带的范围越大(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的价格波动越大)?接下来就是一套严谨的论证过程,这个论证过程非常重要,是理解波浪的前提。想要看完文章,请前往以下链接,是我的公众号文章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浪理论和波段理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