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最新新闻面临 15 年来最难时刻,上游原奶行业亏损面超六成,中小牧场被迫杀牛止损,透露了哪些信息?

2023-07-19 16:48
来源:
极目新闻
据第一财经7月19日报道,由于国内乳制品消费疲软,叠加近两年国内原奶行业加速扩产,以及不断高企的饲喂成本,原奶的供需平衡在2022年末到2023年上半年被打破,养殖亏损面超过60%,中小牧场再次面临“杀牛”退出的困境。在7月19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表示,当下中国奶业面临着200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
中新经纬视频报道截图
成本上涨奶价走低,奶企高喊掐不住了
“我牧场的收奶价格跌到3.6元/公斤了,已经低于成本价了。”河北一家大型牧场负责人徐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本身养殖水平高、奶牛场设施齐全,在今年奶价下行中,徐刚的牧场合同收奶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但近期终于也“顶不住了”。
徐刚表示,目前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收购价格下滑,但签约的奶企并没有限收,这样他还有腾挪的空间。但近期饲料价格又重新开始上涨,奶价还在走低,让他对后续市场前景感到担心,目前牧场也已经开始采取包括“杀牛”等措施,加快淘汰低产牛,而一些可淘汰可不淘汰的奶牛也加大了淘汰力度,用出售淘汰牛的款项弥补每个月的亏损,同时采取一些降本方式,比如减少非必要支出,培养优秀后备牛、发展种养一体、节省饲喂成本等,在徐刚看来,要“努力先活下来”。
中小奶农合同断档,部分牧场杀牛退市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乳企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今年5月,第一财经就曾报道,国内多地都出现了中小奶农合同断档,不得不杀牛退出的情况。
在论坛上,高鸿宾表示,目前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畜牧企业都面临严重的困难,这也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业最困难的一年。疫情三年,受到消费者需求的推动,国内奶业的消费增速远超过去10年,但目前行业面临消费疲软、奶价下行、成本上升,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游原奶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奶牛存栏数也在减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辐射牧场2023年5月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3.42%,3000头以下辐射牧场存栏则减少6.28%。而且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国内多地高温、干旱,夏粮价格有所上涨,因此饲料成本依然会高位运行。而未来几个月也是牧场储备青储饲料的关键期,销售困难、资金紧张等问题会倒逼部分牧场加速退出。但预计2023年过剩生鲜乳总量预计会超过110万吨。
行业呼吁联动解困,专家提议增加消费
行业要如何脱困?对于目前原奶行业遭遇的困境,行业中也有诸多呼声,有声音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上下游利益联动机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下游加工企业在这一轮奶业的下行中已经扛下了相当大的压力。李胜利透露,在2023年2月最难的时刻,国内乳企平均每天过剩喷粉储藏的生鲜乳高达1.08万吨,占收奶量的17%,到2023年5月,每天喷粉数在4000吨到5000吨,情况有所好转。而高鸿宾在论坛上也公开表扬国内下游乳企,在行业困难的情况下,大乳企继续保持收奶,伊利和蒙牛一度日喷粉量都高达到5000吨和4000吨,而每喷粉一吨就直接损失1万元以上。
在参加中国奶业大会之前,北京东石北美牧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苏昊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文称,2022年国内原奶产量是3932万吨,如果就算把28家上市乳企的净利润总和212亿全部拿来补贴原奶价格,不过也就是折合每公斤0.54元,空间有限。在他看来,解决奶业问题的关键,依然是如何增加牛奶的消费。
高鸿宾则认为,奶业消费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属于正相关,因此国内奶业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的空间,并不是碰到了天花板,但目前行业碰到的问题并不是奶业自身导致的,消费疲软是各个行业面临的共同压力,但要渡过难关,依然要依靠奶企自身。这背后一方面是要靠科技进步,提升单产、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依然要靠市场的扩大,提升牛奶消费,其中发展低温奶产品和奶酪产品是突围的主要方向。
在高鸿宾看来,当下国内奶业正迎来格局重塑、优胜劣汰的时代,国内规模以上乳企已经从815家减少至587家,未来集中度还会进一步上升。在其他发达国家,奶业发展也曾有相同的发展轨迹,比如美国2010年到2021年10年间,养殖场数量从5.3万个减少了近3万个,但存栏和产量大幅增长。
“有没有可能,大家其实有消费的需求,但是牛奶贵了,因此买少了些?”“不容易啊,希望奶业能尽快走出寒冬。”网友们评论道。
(极目新闻综合第一财经、中新经纬、网友评论报道)
(来源:极目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国内乳业的怪象不是一天两天才形成的,说几点原因吧。一、成本高昂。澳洲和新西兰以及西欧的进口常温奶和奶粉的价格都比国内低,国内就不适合发展常温奶的成本优势。西欧和澳洲的牧场广袤,气候湿润,牧草上乘,老天爷赏饭,再加上科学化的养殖,即便是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生牛乳价格都比国内低,竞争力比国内乳制品强到不知哪里去了。二、本地化的巴氏奶本该是本地乳企的战场,因为巴氏奶保鲜期就是七天,进口奶普遍是长达12个月的常温奶。但是国内高昂的店租成本,把巴氏奶价格推成轻奢品,一升巴氏奶普遍十几到二十元,销量少就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三、高端的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的影响,国内的高端婴幼儿奶粉销量和国内庞大的市场不成比例。而且在欧美,婴幼儿奶粉是在药店购买的,婴幼儿奶粉的广告非常少,而且价格非常低,900克的罐装奶粉,在英国、荷兰、俄罗斯折合人民币均价不足百元,澳新日美均价100到170元人民币,要知道人家是挣美元和欧元的,如果国内换算成欧美收入,你觉得消费者花十几块钱买罐奶粉,值得打巨额广告吗?说的就是国内这群垃圾婴幼儿奶粉企业,不想法提升产品品质,就特么知道雇明星打公告,搞反智短视频给宝妈宝爸洗脑。欧美质量标准比中国高,进口加税价格比国产低,想不出买国产的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奶市场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