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在文莱的地位经济怎么样 分析华人在文莱的地位经济现状及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在农业、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取得瞩目成就。而我国也在此基础上与东盟等国家展开了工业、渔业等领域的合作。本文将文莱渔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渔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地理环境展开剖析,分析文莱渔业的发展现状,为我国特别是与文莱毗邻的南方诸省区与其渔业的合作提供参考意见。1文莱渔业概况文莱地处加里曼丹岛东北部,占地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周边邻国有马来西亚、越南。文莱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面积,因此其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上具备天然的优势;文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台风带以外,常年未出现龙卷风,属于热带气候,全年多雨、高温、潮湿;文莱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污染程度较低的海域,鱼类和虾蟹种群繁殖场较多,适于开展鱼虾养殖和海域捕捞。金枪鱼的洄游途径必经文莱海域,因此文莱也拥有大量的金枪鱼资源和市场。1.1渔业经济规模在19世纪,文莱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主要是依靠农业和海洋业维持国家经济。20世纪初,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为文莱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因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出口成为其新的经济产业。2008年,文莱利用能源的出口创造170亿的经济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生态能源的保护,文莱政府出台政策重点发展海洋经济,旨在降低对能源的依赖。文莱工业和初级资源部提出在未来十年内要降低能源在国家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文莱天然的海洋优势为其渔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成为政府重点扶持产业,也是未来文莱主要的经济发展目标。文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将200海里纳入其海洋经济圈,这也使得当地的渔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权威资料显示,文莱最大的渔业产量达到21300吨,这其中包含有沿海物资、海底物资以及浮动物资。2005年,文莱渔业生产量17258吨,涉及捕捞、生产加工等多领域。文莱利用渔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创造巨大价值,并且渔业的发展也使水产类食物成为当地人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在渔业的带动下文莱的生态和经济都得到很大的改善。1.2渔业政策文莱在1996年设立了渔业局,为更好地发展文莱的海洋经济提供支持,其主要的职责是:(1)加强对渔业的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结合市场需求更好的发展渔业经济;(2)制定项目目标,提升渔业的生产和销售能力;(3)参考不同区域的渔业法和国际海洋公约,来拟订适于文莱发展的渔业法。文莱政府还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渔业的管理:(1)鼓励创办商业性渔业和水产养殖场;(2)鼓励外国投资与文莱当地企业在渔业和水产养殖领域开展合作,文莱期望建成区域海洋产品加工中心、海洋产品贸易、进出口中心;(3)文莱政府可向投资项目的有关企业提供优惠待遇,免除出口关税、销售税、个人所得税等。1.3海洋捕捞文莱的渔业主要依靠捕捞。文莱在很早就是依靠渔业发展经济,只是在天然气被发现之后渔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能源经济取代。1982年,文莱颁布了一项渔业限制法令,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充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为保证捕捞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区域被划分为四个作业区,第一个作业区为3海里以内,在该区域允许小型的渔船进行捕捞;第二个作业区为3海里至20海里,允许装备不超过350匹发动机,吨位不超过60吨的渔船捕捞;第三个作业区是20海里至45海里,允许装备不超过600匹的发动机,吨位不超过150吨的渔船在此区域捕捞;第四作业区是45海里至200海里,允许装备不超过800匹的发动机,吨位不超过200吨的渔船捕捞。1984年,渔业局为加强对渔业捕捞的管理对捕捞船只颁发相应的许可证,并且加强对外国船只的监管力度。文莱海洋捕捞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根据渔业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文莱的渔业主要以小型捕捞为主,占到文莱渔业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捕捞产业的发展,现阶段在50米深之内的捕捞产量也在逐渐下滑。因此,文莱为保护当地的渔业,出台多种政策,积极改善当地的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1月1日起,文莱政府加强对第一海区的保护,严禁在保护海域内开展捕捞活动,这一禁令一直到海洋生态恢复才会废除。小规模渔船捕捞成为了这项政策的主要受害者。1.4水产养殖近年来由于受到政策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水产养殖开始成为文莱新的经济增长产业。渔业局在当地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众多外国投资者。尤其是政府打造的农业科技园成为外国青睐的对象,在吸引外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做出积极贡献。并且成为生物科技的重要支持。在农业和渔业发展的同时,政府还注重对生态环境和绿色食品的保护,建设实验室对产品进行监管,检测农药残留。根据文莱渔业局的评估,渔业养殖每年可为当地创造7100万文元,到2023年,创造的价值预计达到2亿美元。文莱虽然淡水面积小,但是其观赏类淡水资源丰富,所以观赏鱼的培育成为文莱重点研究的方向。海水养殖业在当地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文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天然的环境资源为其海水养殖业提供便利。文莱政府鼓励养殖高价值的水产品种,如墨西哥湾蓝虾、虎虾、金鲳鱼等。主要养殖品种是墨西哥湾蓝虾和虎虾。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文莱在水产养殖业上发展时间较晚,经验和技术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是当地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文莱在发展水产养殖业中值得关注的地方。2中国和文莱渔业合作的模式与前景中国南部拥有众多的海洋资源,这为我国在海洋渔业的发展上提供便利。文莱毗邻南海,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对于我国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东盟在就贸易服务领域签署的各项条约对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渔业领域的合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我国渔业经济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使得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发密切,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渔业的发展上,可以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利用当地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为我国渔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未来,文莱水产养殖将会成为其主要的经济产业,并且因为受到海洋面积的限制,其必然会将自身的水产养殖业向着高端产业的方向发展。文莱丰富的观赏鱼淡水资源可以为其发展观赏鱼产业提供便利,这也是未来文莱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新的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南方诸省区与之进行合作的基础与前景。2.1渔业资源的互补性文莱位于热带地区,而我国主要以温带地区为主,这就使得两国在渔业的发展上类型差异较大,两者可以很好的互补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样的互补关系,使得我国和文莱在渔业发展合作上的关系不断加深。2.2渔业技术的互补性在渔业资源开发领域,我国与文莱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水产养殖和精加工等方面。我国先进的海洋捕捞技术可以为文莱渔业捕捞提供帮助,文莱丰富的海洋资源可以为我国提供丰富的产品资源。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与文莱之间在海洋渔业上的合作关系不断加深,2008年,双方就合作中的职责以及各项措施制定签署《渔业合作备忘录》。协议规定双方就当前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在文莱当地注册成立公司,利用文莱海域优势积极开展渔业经济相关的各项活动,实现产业化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2010年5月,中国与文莱为加强深海养殖方面的合作创建深海养殖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设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接续生产了近200吨高价值水产品,如石斑鱼、金鲳、银鲳鱼等。除此之外,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也加强与文莱的合作,积极开展牡蛎养殖,为广西的牡蛎养殖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此外,我国沿海省份,如江苏、福建等地,也表示有意在渔业领域与文莱进行合作。2019年10月21日,广西与文莱开展渔业合作,并在文莱养殖业领域创造了三个第一:一是解决文莱鱼苗进口的问题,在当地培育出人工繁殖的热带经济性鱼苗,降低文莱渔业养殖的成本,对于提升当地渔业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构建了文莱首个外海海洋牧场,海洋牧场的创建为文莱的养殖业提供多个平台,促进文莱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并且也是文莱水产养殖向着高端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石;三是在文莱历史上首次将养殖海水鱼出口国外,2018年文莱开始将养殖的海水鱼向其他国家出口,同年,广西开始加强与文莱农业方面的合作,创建协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3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的互补性中国与文莱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文莱的经济水平在东南亚国家还是相对富裕的,2006年文莱人均GDP已达到31000美元;文莱主要经济收入是依靠石油、天然气资源出口,在渔业经济上较为落后。但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文莱丰富的海洋资源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对海洋经济的开发,争取到2023年文莱渔业产值达4亿文元。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文莱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并且两国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可以相互合作,我国为文莱提供先进的技术,文莱为我国创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这也是两国可以成为贸易伙伴的重要原因。以渔业经济为桥梁构建两国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莱具有天然的自然优势,沿海生态环境好,没有工业的污染,海洋面积广阔,非常适合开展水产养殖业。另外,海洋资源也为其开展水产加工提供便利。利用企业与文莱政府的合作,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实现文莱养殖业的多元化发展;其次也为众多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平台;最后,文莱政府获取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也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作者:徐鹏 胡海龙 陈敏健 董朝壹 黄娇 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东盟成员国文莱,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43万(2021年)。文莱政局稳定,国泰民安。文莱经济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支柱,非油气产业主要有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及农、林、渔业等。中国与文莱自古交往密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双方主要贸易通道。两国经贸互补性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中文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中文关系快速发展,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亮点纷呈。在文莱的境外投资者中,中资企业是主力军近些年来,在文莱的境外投资者中,中资企业是主力军。恒逸、中国建筑、中国港湾、中国水电、中国铁建、华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中企已在文莱落地,涉及石油化工、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电信、制造业等多领域,这些投资成为了文莱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中国在文莱的最大投资项目,同时也是两国旗舰合作项目之一,恒逸实业运营的恒逸石化大摩拉岛综合炼化项目以及其他相关项目工程,使文莱油气行业下游产业链得到延伸,成为促进文莱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除了恒逸石化项目,“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多个合作项目也为文莱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多元化作出积极贡献。中文两国数字经济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华为公司为文莱兴建3G、4G网络贡献力量并积极探讨5G合作。北京医渡云公司协助文政府开发的疫情响应平台和健康文莱APP,对文莱成功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文中资企业开发的Wecare电商平台,为民众提供安全便捷的购物渠道。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文合作新亮点。2022年,中国与文莱贸易额达3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4%。其中,中国向文莱出口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30.4%。截至2021年,中资企业在文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36.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6亿美元。2021年中资企业在文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5251万美元,同比增长73.4%。中国企业承建或参建的乌鲁都东水坝、特里塞—鲁木高速公路、大摩拉岛大桥和苏丹奥马尔·赛福鼎大桥等重点工程,显著提升了文莱互联互通水平。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2022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时表示,中国和文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相互信赖的朋友、共同发展的伙伴,树立了大小国家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典范。双方要保持沟通交流,用好政府间联合指导委员会机制,统筹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化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深化基础设施、农渔业、能源等领域合作,打造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合作增长点,有序开展两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哈桑纳尔表示,愿同中方推动文中关系更上一层楼,欢迎中方积极参与文莱经济多元化进程,加强经贸、教育、人文、体育、防务等领域交流合作。当前,文莱政府正在实施“2035宏愿”,推进经济多元化,打造更加友好、便利的营商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地区经济复苏进程,文莱期待同中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开创美好发展前景。中文经贸合作基础深厚、合作前景好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近日谈到,2023年是中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周年。中文两国合作空间广、潜力大、前景好。两国应实施创新务实的合作、精准对接的合作、统筹配套的合作,加强产业合作,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建好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共同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中国—东盟东部经济增长区合作、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作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机制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正在发挥职能作用,今年将组织中国企业家团前往考察商机,助力两国企业互利合作新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人在文莱的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