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经济刺激下,哪些实体经济还有未来吗产业会受益,普通人如何从中把握机会?

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我觉得一般人都很难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这一轮的经济运作下,哪些实体产业会受益?这个问题说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哪些行业会复制过去二十年金融房地产大基建互联网等行业曾经走过的道路?这种宏观经济的具体预测,说实话,很多宏观经济专家都很难做得出来。因为人家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不是专业下适合于普通人炒股投机结论的。因为这种问题,一看就是各种炒股爱好者,尤其是题材爱好者最喜欢问的问题。打着关心国家,关心经济趋势的名义,实际上都是在盘算着,未来会有哪些行业能起飞,顺着这些问题问下去,最后都会指向同一个问题,就是伸手问你要一堆六位数财富代码。这也是什么到现在各个平台上依然活跃着一堆神棍股评家的重要原因。因为永远都会有一群人排着队地去买单。事实上,就算那些可以被谨慎看好的行业,也早就是明牌了,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并且这些行业对应的股票基本上早就涨完又跌,跌完又涨好几轮了。比如新能源是各路人士都一致看好的未来的大行业,但新能源对应的投资机会,早就泡沫了又破裂,又吹起来了好几回了,君不见某券商分析宁王的趋势,都分析到四十年以后去了。所以,关心哪个实体行业会受益,意义不大,而且无论你关心的动机是什么,最终都无法如你所愿。第二个问题就是,普通人该如何通过成功选中风口行业获得机会?说实话,作为一个互联网金融地产等行业起飞前就毕业的人,如果把我扔到当年的情况,我依然是会对各大外企充满热情,而对国内的那些互联网大厂兴趣缺缺,因为我真的看不透这个大趋势,本身又不是这些行业的对口人才,所以不考虑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经历过那个年代,我相信你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我以前多次列举过当年论坛上的一个让大家帮忙参谋一下,阿里巴巴和UT斯达康该选哪个工作的帖子。整个帖子里,几乎都是一边倒地要选择UT斯达康,因为后者是当年最热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小灵通曾经火遍全国,连狂飙里的高家兄弟都要下重注去参与其中。所以,站在那个时间节点,放弃当年还不起眼的阿里巴巴,选择一家待遇很好,也被认为是最火热,最有前途的公司,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事实上,当年像这样的抉择例子,还有很多。这也恰恰能证明,当年蔡崇信放弃美国律所高薪工作,选择加入阿里巴巴的独到眼光和勇气。既然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大量入都看不透风口究竟在哪里,你又如何有自信知道自己就能猜准看透呢?所以,作为普通人,不要整天想着各种投机的事情,做好能力圈内的事情,不过度保守,也不贸然投机,才是最重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体经济还有未来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