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国家有大熊猫猫对我国外交和邦交有什么作用


大熊猫“泰山”近照。(图片来源:中新网)
大熊猫“美兰”。(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广网北京2月5日消息(记者刘涛贾立梁)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52分报道,杭今天,在美国出生的熊猫泰山、美兰回到自己的家乡――中国四川。泰山和美兰的成长,一直牵动中美两国人民的心,让更多国家人民认识和了解了中国。  成都大熊猫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从事大熊猫研究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在她看来,送往国外的大熊猫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气候和饮食。  侯蓉:国外展出的大熊猫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外竹子的种类和大熊猫自然的、在栖息地食用的竹子种类差异都比较大,有一个食物适应的过程。  侯蓉说,经过中外专家的共同努力,送往海外的大熊猫适应能力已逐渐增强,更多的大熊猫送往美国、日本等国家。  侯蓉: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慢慢的固定下来了,春天吃什么竹子,夏季喜欢吃什么竹子,慢慢的摸索的过程。  大熊猫憨厚的外表和举动、黑白分明的颜色让很多外国人爱不释手,大熊猫也让更多的外国人记住了中国,现在,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西班牙等国家,都可以看到大熊猫的踪影。  侯蓉:熊猫是一个非常好的,不可取代的外交使者,世界影响力的一个品牌,它的形象深入人心,通过这个动物,传递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形象。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6月5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莫斯科动物园熊猫馆开馆仪式。据新华社消息,6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  报道称,莫斯科动物园2016年开始就长期租借大熊猫与中国进行沟通。今年2月2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莫斯科动物园签署了有关开展大熊猫保护和研究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规定,中方将以租借形式向俄方提供大熊猫,期限为15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6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说,中俄开启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项目,有利于提高两国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相信它们将为俄罗斯人民带来欢乐,成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据耿爽介绍,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会晤时,正式宣布中方向俄方提供一对大熊猫开展联合研究。4月29日,大熊猫“如意”和“丁丁”离开家乡四川,前往俄罗斯开启15年的旅居生活。目前它们俩已经顺利落户莫斯科动物园。  据塔斯社梳理,“如意”和“丁丁”分别是历史上第五和第六只“旅俄”大熊猫。1957年,中国将熊猫“平平”作为特殊国礼送往当时的苏联,用来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日,这是苏联(俄罗斯)境内首次出现大熊猫。1959年,另一只熊猫“安安”作为配偶被送到前苏联莫斯科动物园。之后一直等到2001年夏天,莫斯科动物园才再一次迎来中国大熊猫“文文”和“奔奔”,它俩于2001年6月13日赴莫斯科动物园为北京市文化周展览“站台”,在莫斯科待了一个半月后于当年8月7日返回北京。  《光明日报》6日援引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洛马诺夫的话报道称,中国熊猫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人们都非常喜欢大熊猫,看到它就想到俄中友好”。他说,大熊猫不是送给国家领导人的,而是送给俄罗斯国家和人民的。不少人知道普京总统喜欢狗,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日本等国都向他赠送过狗作为礼物,但那只是给他个人的礼物,大熊猫不一样。这是中国送给全体俄罗斯人民的礼物,让每一位俄民众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它。  报道称,俄罗斯有网民甚至表示,做梦都想见到这两只“滚滚”。还有不少人期待知道它们的俄语名,他们相信“丁丁”“如意”定会吸粉无数。(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实习生 胡谦瑞)
2023-06-28 09:30
来源:
爱旅行的飞飞
最近,从2000年就去往美国的大熊猫,"美香"一家,在那里生活的时间将延期至2023年,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这种在国外生活的大熊猫,便是"熊猫外交"的体现。作为国宝的大熊猫,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简单的黑白配色,憨态可掬的体态,让许多人为之倾倒,许多网友在"撸猫""撸狗"之后,也想着要"撸大熊猫"。
大熊猫的可爱也跳出了国门,据传,在日本的一些动物园,参观大熊猫要进行"抽签","排队3小时,观看十秒钟",有的地方没有大熊猫,就把鳄鱼给染成黑白色。泰国则把本国的大象染成黑白色。
可以说,人们对大熊猫喜爱,是不分国界的。但大熊猫却是有国界的,只为中国所独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成为了传递中国人民友谊的一种载体,也就有了"熊猫外交"一说。
而在近代中国,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也有过一段"熊猫外交"的经历,某种程度而言,一如他也想过研制原子弹那样,还可以说是"先行者"。那么,国民政府的"熊猫外交"都经历了什么?又产生了哪些作用?
本期内容,就跟您谈一谈,蒋介石时期的"熊猫外交"。当然,如果您觉得本文章为您消遣时光起到了些许帮助,您的点赞或者评论,就是对本视频的支持。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对大熊猫的记载,古人称之为"食铁兽"等等。1872年,一位从传教士手中,得到4只大熊猫标本的法国博物馆馆长,将这一物种命名为"猫熊"。
1939年,在重庆北碚平民公园的一次展出活动中,当时阅读习惯还是从右至左的民众,将"猫熊"读成了"熊猫",后来为了与另一物种(注:小熊猫)区别,便有了"大熊猫"这一称呼。
在得知大熊猫这一物种后,西方的生物学家为了研究,探险家为了利益,一些人纷纷来到中国的西南地区,利用各种手段,将这一新发现的物种带回本国,他们有的猎杀熊猫做成标本,有的选择活捉。
比如在1938年,一名英国人一次性就捕捉了6只熊猫,然后从香港转运至伦敦,途中死亡1只。而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伴随着大熊猫的不断猎杀和外运,重庆国民政府意识到,此举将会给熊猫带来灭绝之灾,在1939年,颁布了禁止熊猫出口的规定。未经特许,外国人不得在中国任意捕捉熊猫,更不得私自将熊猫转运至国外。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许多人连生计都是问题,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也十分堪忧。无论是学者还是民众,起初都对熊猫知之甚少,伴随着西方人的大肆转运,终于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警觉,有人说"我国如果不及时禁止滥捕,这种珍惜的动物很有可能会灭绝,到时候只在外国有,而中国却绝迹了。中央研究院向国民政府汇报了这些情况,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1939年禁止熊猫出口的规定。
不过,西方人自从了解到这一珍奇异兽后,熊猫便大受他们的欢迎。美国芝加哥的一家动物园展出熊猫的时候,第一天的参观人数就多达5万人。关于熊猫的毛绒玩具,明信片也畅销起来,一只熊猫还登上了好莱坞的电影。
许多人都想亲眼看一看,这种来自东方的可爱动物。但其毕竟数量有限,而且熊猫为中国所独有,繁殖能力较差,加之国民政府的禁运,外国人便很难再获得熊猫。求之不得的渴望,和获取渠道的限制,为"熊猫外交"铺垫了道路。
1941年9月15日,当时负责中国难民救济工作的,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和他的姐姐宋蔼龄,为了表示向"美国救济中国难民委员会"的感谢(注:美国政府支持下的,支援中国抗战的民间团体之一,向中国提供药品、医疗器材等物资以及资金),共同宣布要将一只熊猫赠送给该组织。这便是近代中国"熊猫外交"的正式开始(注:据传,唐代武则天时也送给过日本熊猫)。
此前,由于不得而知的原因,宋美龄就已经派人在西南地区搜寻熊猫的踪迹,二十多年名猎户在外国专家的带领下,在西南山区耗费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在1941年夏天,终于捕捉到了一雄一雌两只熊猫。
恰逢从广播中听闻美国纽约一家动物园,仅有的一只熊猫死去,宋美龄便做出了要赠送熊猫的决定,并将捕捉到的两只都送给美国。随后,美国方面派出专家,来到中国,观察两只熊猫的情况,并商讨运送和饲养工作。
1941年11月9日凌晨4点左右,在重庆的广播大厦,宋美龄和宋蔼龄一起主持了"赠送熊猫"的典礼。此时正值美国东部时间11月8日下午4点,美国的广播刚刚播放了有关球赛的新闻,很多人仍在收音机旁尚未离去,宋美龄特意挑选了这个时间。重庆的其他一些对外广播也同时进行了播音,将声势造得更大。
日本人为了阻止当天的广播,还专门派飞机进行了轰炸,但没有成功。
典礼上,宋美龄感谢了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她说"我们为了表示感谢,赠送两头熊猫,希望这个礼物能给美国的儿童带去欢乐,就如同美国对中国民众的友谊那样。"宋蔼龄解释了以熊猫作为礼物的原因,熊猫一是中国特产,二是稀有之物,三则是它能给人带来快乐,赠送熊猫也是中国民众苦中作乐的一个机会。
广播结束后,宋美龄又举行了茶会,招待各路来宾和中外记者,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郭泰祺,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一同到场,当然,蒋介石也参加了。
1941年11月14日,两只熊猫通过飞机从重庆飞抵香港,再经由菲律宾前往美国,随行携带了大量中国本土的嫩竹。
12月25日,运载着两只熊猫的轮船,抵达了西海岸的旧金山。也正是在熊猫的航程途中,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两只象征着中美友谊的熊猫,其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
两只熊猫在纽约的一家动物园中落脚,改喂牛奶、麦片、蜂蜜等食物,每个月的开销用后来一位中国记者的话就是,"能养活五十个以上的公务员"。这两只官方赠与的熊猫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接收它们救济组织为熊猫举行了命名大会,并借助它们的人气,为中国的抗战募捐了700万美元。
两国之间的联系,也因为熊猫的到来,而"锦上添花"。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熊猫外交"获得了巨大成功。认识到熊猫重要性的国民政府,在1939年首次下令保护熊猫之后,又在1941年和1944年,两次下令禁绝一切对熊猫的捕杀行为。
1946年,也就是二战结束的第二年,国民政府又进行了一次"熊猫外交",这一回的对象除了此前的美国,还加上了英国。
1946年4月,当时驻英国伦敦的国民政府代表叶公超,也是听闻伦敦一家动物中的熊猫死亡后,提出了要赠送熊猫的想法。中英两国在二战时期因为缅甸、印度等问题产生过不合,战后又增添了新的问题。为了缓和两国关系,国民政府在叶公超的提议下,萌生了以熊猫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国民政府悬赏二十万法币,用了一个的时间,捕获到了一支约20斤重的,只有半岁的熊猫。
1946年5月5日,这支取名为"联合"的熊猫,从成都飞运至印度加尔各答,最后转运至伦敦。当然,历来就精打细算的英国人,在得知自己将要获赠熊猫后,立刻开始问"价钱",英国人问叶公超,"中国最需要哪些报偿呢?"叶回答说,"希望英国能提供一名免费的动物学研究生资格。以熊猫来交换免费留学资格的举动,在中国国内的反应偏向于讥讽,但并不是讥讽熊猫,而是讥讽时局。一是说国民政府对教育不重视,不愿意拿钱,只能用熊猫来换免费资格,干脆大家都去抓熊猫,那样留学教育问题就解决了。二是批评留学生质量不高,难怪英国人愿意拿名额来交换熊猫。
但不管国内怎样,英国人对这只熊猫的到来抱有极大的热情,许多人排队去动物园看它,动物园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战后的伦敦,曾一度面临食物匮乏的窘境,但熊猫的食物供应却没有削减。
看到英国人得到了熊猫,美国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也能赠送一只熊猫。于是国民政府又在四川花了一个月时间,在1946年10月3日,捕捉到了一只熊猫。
但这一次没有像1941年时那样,举行盛大的典礼,因为当时中国民众,对美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向,日本投降后,美国人在中国土地的横行霸道,与抗战时期的"盟友"形象大相径庭,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所以此次赠送美国熊猫,并没有大的排场。
但这只熊猫在被捉时,右腿被猎户打伤,状态一直不好。原本计划在10月18号左右,将它从上海转运至美国,结果18号那天,熊猫却因为肺炎和恶性痢疾病逝了。美国起初希望能将尸体运来,但又担心尸体腐烂,便交由中方解剖。查明病因后,这只熊猫被制成了标本,留在故土供人参观,它的心脏则运去了美国。后来,美国人想要中国再送一只,因为担心熊猫绝种,而被国民政府拒绝。接着又有两所美国机构,希望能用奖学金来换熊猫,同样被婉拒。
与1941年时不同,1946年的熊猫外交,成果并不是很大,且不说将要送给美国的熊猫不幸死去,送给英国的熊猫,也没有给蒋介石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好处恐怕只有一个"留学生"而已。而且不久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在内战中垮台,蒋介石和宋美龄手中没有了大熊猫,也就无法进行"熊猫外交"了。当然,这一方式,也为后之来者提供了借鉴。
参考资料:
《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熊猫外交"》,《文摘报》2012年9月27日,08版,引自《百年潮》2012年第9期,作者 邵铭煌
四川省档案局 四川省档案学校 编:《档案见证·大熊猫》,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王晓:《1941年中美熊猫外交及其舆论反应》,《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9月,第38卷第9期,第86-90页
王晓:《20世纪40年代的"熊猫外交"及其社会反应——基于中国报刊资料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几个国家有大熊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