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人口美俄罗斯现在有多少人口 详解美国人口统计数据?

美国是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80%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美国人口前20大城市美国历年人口增长按照行政规划城市数量按照中国大城市圈城市数量20万以上人口78100万以上人口43(占总人口比例54.4%)10万-20万人口131300万以上人口13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在没股票的东北部。美国人口分布呈现出极不平均的现象,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东北部的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及大西洋沿岸附近,但近些年人口逐渐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带”迁移。美国人口分布主要集中2个大洋的沿岸地区和五大湖区,1.美国东岸(太平洋的西岸)北部政治经济中心的华盛顿、纽约、费城等,东岸主要是因为以前殖民开发都是先开发东岸的,欧洲那边过去最近,开发的比较早。南部有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像休斯顿就是航空航天产业而兴起的(火箭队嘛,很好记)。2.南部新兴工业中心的休斯顿等大城市,美国西岸的加州阳光地带如LA,旧金山等等,3.另外就是五大湖区的一些大型城市如芝加哥等等。五大湖就是老工业区的,主要是一些重工业,像汽车啊什么的,主要是倚重五大湖的水运条件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像底特律啊什么的(活塞队,很好记),芝加哥也是工业城市(据说公牛队来源于肉牛的产区,老美用玉米来养牛)4.西岸就是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兴起的,像LA啊旧金山都是,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兴的产业了,比如硅谷的高科技产业。据美国最新人口普查统计,全美人口已达2.8亿,农业人口不超过2.5%,全国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共有78座,10万到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座。这基本是按行政辖区的人口多少而定,并不完全反映各大城市的实际规模。因为美国的许多城市,特别是老城市,行政辖区偏小,只管市区,或只管部分市区。市区的另一部分和郊区市镇,由另外的县市管。例如,波士顿的市辖区只有125平方公里。哈佛大学所在市区与波士顿市中心尽管有地铁相通,联系非常紧密,但行政上却归另一市,因而这些市区和郊区实际上是大城市的组成部分。为此,美国联邦统计机构又使用了“都市区”(又译大都会区或大市区)的概念。即都市区至少有一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或总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孪生城市,并包括在社会和经济上与中心城市联成一体的相邻各县。按此定义,美国共有43个10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区,居住着总人口的54.4%。其中300万人口以上的都市区有13座,即: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费城、波士顿、底特律、达拉斯、休斯敦、迈阿密、亚特兰大和西雅图。从城市分布看,美国东北部地区城市最为集中,形成一个城市连绵带,像“城市的海洋”。这个庞大的都市带北起波士顿、南到华盛顿绵延700公里,宽约100公里。五大湖南部的工业地带,都市化程度也很高。从密尔沃基开始,经过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形成又一个城市连绵带。许多大城市地区已经连成一片,往往这个城市的延伸部分也是另一个城市的发展部分,卫星城镇和工业区相互交错,已难以分辨是哪一个城市的郊区了。第三个城市连绵带在加利福尼亚州。它北起旧金山湾区,经洛杉矶、圣地亚哥直到墨西哥边境,形状像个哑铃。这三大城市连绵带,规模都在世界前列。其中“波士华氏”是美国也是世界最早最大的城市连绵带,是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州是美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州,人口3387万,国内生产总值等均居全美第一,它的城市化水平达到90%,高居美国各州之首。如果将加州作为一个国家看待,那么,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可列第七位,与中国难分伯仲。由此可见加州城市带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美国,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界定,实际上还包括着经济区域的内涵。美国西部城镇发展已形成了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主的城市群。洛杉矶人称“天使城”、“车轮上的城市”。今天的洛杉矶有多大,很难用我们的城市辖区概念界定它。在行政上有两个洛杉矶概念,狭义的叫洛杉矶市,广义的叫洛杉矶县,也就是说洛杉矶市是洛杉矶县的一部分。仅是洛杉矶市,辖区就有1216平方公里,人口344.9万,面积大过纽约。但仍有大片建成区未包括在该市行政区域内。有好几个市镇被洛杉矶市包围,但他们却不愿放弃独立,因而成为市中市。所以用洛杉矶县,即洛杉矶——长滩都市区来表达市区范围更接近实际。它包括88个市镇,面积达10541平方公里,人口915万。近几年,都市的发展又超出了洛杉矶县的范围,比如迪斯尼乐园就建在毗邻的外县——桔县。今天的都市区,已扩展到5个县,157座市镇的范围,名叫洛杉矶——里佛赛德——奥兰治县大都市区,人口1530万,占加州人口的45%,可以说是加州经济的核心地带。这才是广义的大洛杉矶。就建成区来说,南北宽80公里,东西长140公里。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美国的“硅谷”其本名叫圣克拉拉谷,历史上这个谷地只是一片果园。位于旧金山以南,由16个市镇所组成。斯坦福大学就在其北部小城帕洛阿尔托附近,蜚声世界的“硅谷”的兴起,斯坦福大学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至今仍是硅谷的智力支柱。硅谷中最大的城市是圣何塞,号称硅谷的首府,40年前只是一个不到10万人的果区小城,现人口已达81.7万,超过旧金山,跃居美国第11大城市。都市区包括整个硅谷在内,共155.7万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市和小城镇群带。圣何塞距旧金山以南70多公里。从斯坦福大学到圣何塞这20多公里的地带,高科技企业最为密集。硅谷每天汇集近万名博士,约占加州博士学位人员的1/5。据媒体介绍,城市是工业的载体,现代工业都是依托城市而展开的,美国也是如此。到20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化繁荣的出现,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到大湖区,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共同集中或依赖于制造业生产活动,并在生产职能上高度分工,形成了巨大的制造业产业带,构成了美国延续到今天的区域结构框架。到1988年,美国共有19252个城市,居住着1.5亿以上的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62%。美国虽然有许多大城市群,但美国城市的特点是,在众多的大城市群中大城市并不多。1988年,全美2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在全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重只有28.8%,其中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只有3个,人口只占9%;100-2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只有4 个,人口只占3.6%;而5万以下人口的城市却有693个,人口占到45.5%。克利夫兰联储根据10月7日之前收集的数据编制而成。美联储褐皮书公布后自上次报告以来,从美国各地的商业活动变化来看,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略有下降正面:西南部经济好于中西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而地区报告显示,美国南部和西部各州的经济状况比中西部地区的更令人乐观。在持续的用工紧俏的趋势中,就业人数略有上升。总体上看,家庭支出保持稳定,非汽车零售额温和增长,而轻型汽车销售总体强劲。中性:旅游业及相关的支出温和增长,住房市场状况变化不大。大部分地区的银行贷款量适度增加,而非金融服务活动则稳步增长。大多数地区将近期物价上涨的速度定为适度。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指出,成本上涨的部分通常是受到新关税影响,但零售商通过将这些成本上涨传递给客户后,仍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负面:由于恶劣天气,商品价格疲软和贸易中断的持续影响,农业状况进一步恶化。在商业支出方面,非住宅建筑的增长略有放缓,但仍保持适度增长步伐,而住宅租赁活动则以缓慢但稳定的速度增长。制造业活动继续走低。部分地区的联动变化表明,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增长放缓对经济活动已经造成压力。最近一次汽车(GM)罢工的早期影响是有限的,货运量在初期下降后趋于稳定。但是,货运和制造业的招聘疲软,许多地区报告中提及,由于订单数量减少,不少制造商减少了员工人数。美国选举人票制度是如何诞生的?大家可以看到主要选票集中在三大人口聚集地区核心提示:美国大选中公民投票被称为普选,其作用是选举出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以确定该州的选举人票归属。选民投票产生的是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处的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至少270张)即可获胜。美国总统并不是由美国公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而是实行选举人票制度,先由全体选民在各自所在的州投票,选出选举人,然后再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根据该州一人一票的投票结果投票选出美国总统,这些参与直接选举的选举人所投的选票即为“选举人票”。选举人票一共538张。美国50个州不论人口多少,每个州都有2张固定选票,首都华盛顿特区则有3票,即为103张票。余下435张票按每州的人口数分配,人口越多的州拥有的选举人票也越多。根据美国法律,选举人只是投票机器,他们必须按照该州选民的投票结果来投票。除内布拉斯加州、缅因州外,凡赢得该州民众普选的候选人即赢得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因此率先获得270张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即当选美国总统。选举人票制度可说是美国所特有的,但在这种制度之下可能出现候选人虽然拿到全国多数票数却仍落选的情况,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有所背离,因此改革选举制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美国各州选举人票分布美国大选中公民投票被称为普选,其作用是选举出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以确定该州的选举人票归属。选民投票产生的是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所处的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至少270张)即可获胜。美国各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量同该州在国会参、众议员人数相等。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美国全部“选举人票”共538张,是参议员(100名)、众议员(435名)、华盛顿特区代表(3名)的总数。参议员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产生,约50多万人选出一名。例如纽约州约有1,600多万人口,就有31名众议员,再加上2名参议员,总共有33张选举人票。以下是选举人票分布情况: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选举总统。不过当时还没有“总统”(President)的提法,会议初期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和新泽西方案以及后来的讨论和各项决议中,都只是使用了“行政官”(Executive)的一般措辞,直到最后由莫里斯起草宪法文稿时,才采用President的头衔来称呼新政府的首长。行政官的选举方式,在制宪会议上主要有四种方案:由国会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由全国人民直选,由选举团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和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方式一开始就遭到了较多的反对,选举方式于是只能从国会选举和选举团选举中选择,其中国会选举的方式在一开始就占了上风。制宪代表谢尔曼先生的意见很有代表性,“由国会选举,并且要行政官绝对依赖议会,因为行政要做的事,就是执行议会的意志”,“世上若有所谓暴政,其实质就是行政独立于最高立法部门”。但到7月17日讨论议会对行政官的弹劾罢免权时,由国会选举的方式引发了相当的争议。莫里斯、威尔逊、麦迪逊等人认为行政必须与议会分开,“如果行政官既由议会选举,又由议会罢免,行政官不过是议会的产物”,因此,他们主张让行政官摆脱对议会的依赖,因而反对由议会选举行政官。经过麦迪逊等人的反复说明和辩论,会议代表们最后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大部分制宪代表认为:一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极其困难,因为国家幅员辽阔而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况且南北方的差别较大,人民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容易受少数阴谋家的操纵。二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该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所以总统不应受到国会的控制,不应由国会选举产生,“行政官的选举应该交给别的源泉”,而用选举人替代人民大众选举行政官,才能最有效地绕过这些弊端。最后,制宪代表们达成妥协,采纳了选举人团的方案。同时对于选举人产生的方式代表们的意见还存在分歧,于是就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留给各州议会自行决定。胜者全得制度的形成美国选举人团制度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the winner-takes-all System),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由于各州选举人票的数量相差较多,这样就可能出现在全国普选中累计得票多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举的情况。其实这种“胜者全得”制度并非一开始就确立了,它的形成源于1800年的总统选举。这次选举中,政党登上了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美国在建国之初,不管是华盛顿还是杰斐逊等人都是反对党争的,但是后来由于政见不同,汉密尔顿、亚当斯等人和杰斐逊交恶。1792年杰斐逊辞去国务卿之职,着手组建民主共和党。在1800年的总统选举中,杰斐逊及其搭档伯尔胜出,亚当斯败北,可由于当时宪法并没有规定选举团分别投票选出总统和副总统,而是各位总统选举人每人笼统投出两票,导致杰斐逊与伯尔两人票数相同。后在众议院的复选中,经过多轮选举杰斐逊未达当选票数,最后在汉密尔顿的劝说下,联邦党的支持者转为支持杰斐逊才最终选出总统。1800年的总统选举直接导致了宪法第12修正案对总统选举制度的补充。修正案改变了每个选举人投两票,改成投一票给总统,另外投一票给副总统。同时这次修正案在没有明文出现“政党”(party)字眼的情况下正式承认了政党的合法活动地位。自此以后,总统和副总统的候选人开始在政党组织下搭配竞选。政党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相应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选举人团。1824年后,大选举团的选举人都是由全州民众普选产生的,民众投票以前都知道什么选举人将会投什么总统候选人的票,所以民众名义上是在选大选举团的选举人,实际上是在选择支持哪个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投票的时候,拥护哪个总统候选人,就投票支持相应的那组选举人。获胜的那组候选人在12月的一天就代表该州投票选总统,一般都选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值得说明的是,各州的总统选举人在当选前一般都需向选民承诺支持某党的总统候选人,但在实际投票时,仍出现了少数“不忠选举人”现象。“胜者全得”制度实际上是以各州选举的相对多数制为基础的。由于政党组织竞选和各州普选选举团,这样即使民众在开始投票的时候比较分散,但只需一党获得相对多数就可赢得本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因此大选举团在各州首府正式选举总统时,获胜的总统候选人支持率一般都能超过半数,这也有效解决了总统选举时的票数分布分散的问题。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较多的州由于众议员较多,选举人票也就较多,就成为候选人竞争非常激烈的地区;同样,由于“胜者全得”的制度,小州至少也有三张选举人票,总统候选人也不敢忽视。大选举团的设置使得当选总统所得到的支持在地域上的分布比较平衡,用来弥补由于人口密度和分布的不均衡而造成的地域上的不平衡,这一点在客观上对于幅员辽阔、各方面差距很大的联邦制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选举人票制度的争议美国总统选举所采取的选举人票制度是美国国内最具争议的一项政治制度。美国从创始至今已有超过一万个修改宪法的提案送交国会(其中只有27个成功),其中超过十分之一都是试图修改总统选举方法,在各项议题中是最多的。其支持者的观点有:1、选举团制度可以更好照顾小州和偏远地区的利益,巩固联邦;2、方便计票,可以早出选举结果;3、在候选人选票接近时便于对争议地区复查。4、选举团选举并非不民主,只是以各州为计票单位后全国相加,不能简单谓其不民主。5、一方面具有了民主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实现了对民意的控制,不仅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更体现了对少数的尊重和关心。其反对者的观点有:1、违背了选举多数决的原则,让得到普选票较少而选举人票稍多的人当选为总统,如1876年的拉瑟福德·B·海斯,1888年的本杰明·哈里森,2000年的乔治·W·布什;2、违反了一人一票、每票平等的原则(one person, one vote),大小州选民的票值不等。例如,在阿拉斯加,每张选举人票代表着112,000人,而在纽约州这一数据是404,000(依据1990年的数据)。3、选举人不忠问题,可能违背选民的意愿;4、无人赢得选举票绝对多数时,将由众议院按每州一票选出总统,不仅忽视了民意,也会产生幕后交易问题,如1824年和1876年的选举;5、强化了两党制,实际上限制了选民的选择权;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形象,还导致了选举危机;6、选举团制度是针对18世纪的问题,已经不适应21世纪的需要了,过时就需要修改。依照国会研究人员的统计,截至2000年12月共有1028份建议修改选举团制度的国会议案,几乎占了修宪提案的1/10,而最早的提案还可以追溯到第一届国会。然而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与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而且已成为维护两党制的重要工具,尽管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弊端,但也并非没有合理性。近年来,美国要求改革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不断,民意调查也表明多数美国选民都支持废除“选举团制”,但由于多种因素阻碍,改革始终无法进行。中新网11月8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美国四个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弗吉尼亚州)11月5日举行州长和议会选举,共和党在两场备受瞩目的选举中失利。民主党在肯塔基和弗吉尼亚两关键州的选举表现亮丽。民主党赢得弗吉尼亚州州长及州议会两院控制权(两院和州长、州检察长等),25年来首次全面掌控该州议会。《美联社》认为,美国郊区的选票正在背离特朗普,这也是他明年寻求连任的一大警讯。同时,肯塔基州检察长、民主党人安迪·贝希尔(Andy Besher)宣布,自己击败了肯塔基州现任州长、共和党人马特·贝文(Matt Bevin),赢得下一任肯塔基州州长的职位,这是民主党五十余年来首次拿下肯塔基州州长。“今晚,肯塔基州的选民们发出了一个响亮而明确的信息,让每个人都能听到,”贝希尔对支持者们说。“这是一个信息,显示出我们的选举不必是左右之争——而是对与错的较量。”据报道,贝希尔是肯塔基州的检察长。他曾表示,如果自己胜选,他将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医疗补助,恢复他父亲、颇受欢迎的前州长史蒂夫·贝希尔(Steve Beshear)的政策。他还表示,他将改革现任州长治下的教育委员会,并允许14万名刑满释放人员参加投票。美国总统特朗普亲临肯塔基州,为现任州长贝文(Matt Bevin)造势,但最后仍功亏一篑。不过,贝文还是得到了共和党人的充分支持,当地时间11月4日晚,特朗普参加了在肯塔基州举行的竞选集会,为贝文站台。多家美国媒体分析称,若失去肯塔基州州长一职,美国共和党人恐面临不利局面。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曾表示,如果贝文输掉了选举,会对他2020年的总统大选产生不利影响。据报道,这次选举受到各方注目,因为对2020年的总统大选有预示作用,被视为大选的前哨战。肯塔基的州长选举,点票结果显示,民主党的42岁检察长贝希尔,以49.2%对48.8%的得票率,领先特朗普支持的共和党原任州长贝文,并宣布胜出。贝文未承认败选,声称选举出现违规行为。贝希尔则敦促他接受点票结果。贝希尔的父亲史提夫曾任肯塔基州民主党籍州长,贝希尔说:“我已准备好上任。”特朗普在选前之夜赶来为贝文站台造势,称必须让贝文连任,不然专家就会说他“吃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败仗。”分析家说,这个结果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重大挫折。2016年大选,特朗普在肯塔基州以三十个百分点的优势取得大胜,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肯塔基州逾70年来首位共和党籍的总检察长丹尼尔·卡梅伦(Daniel Cameron)。不过《纽约时报》也指出,贝文的惨败可能是他本身的表现太烂—毕竟他先前跟工会与教师都处的不好,而不一定是共和党在这里真的失去民心。因为肯塔基州的选民在总检察长的选举中,多数依旧把票投给了共和党籍的候选人丹尼尔·卡梅伦(Daniel Cameron),让他成为该州超过70年来首位共和党籍的总检察长,也是该州第一位非洲裔美籍的总检察长。另外,在弗吉尼亚的州议会选举中,民主党人从原本拥有微弱多数的共和党手中,拿下该州议会两院的掌控权。这是25年来,民主党首次完全掌握该州议会。点票结果显示,民主党候选人在该州北部的选区表现出色,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共和党在肯塔基州与弗吉尼亚州的败阵,《美联社》认为虽然难以简单归因,但这个结果确实显示共和党在南方选区的警讯:在2018年的期中选举之后,选民显然并不喜欢共和党的表现,目前看来共和党也没有什么好法子留住他们。共和党谋士亚历克斯·科南特(Alex Conant)认为,共和党在郊区的支持度确实出现崩盘,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在明年大选之前找到解方。当地时间11月5日的投票结果开出,选前被看好由共和党胜出的密西西比州并未出现意外,共和党籍的现任副州长理弗斯(Tate Reeves)以52.3%小胜拿下46.5%选票的民主党籍候选人胡德(Jim Hood)。不过双方的差距想必让特朗普非常不满意,因为特朗普2016年在这里拿下58%的选票,比起希拉里多出18个百分点,但如今却缩小为不到6%,可见选民对共和党的支持确实有所松动。在新泽西州,民主党人预料将继续以巨大优势控制该州议会。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或将角逐下届美国总统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8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迈克尔·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预计将在本周内向至少一个州提交申请文件。布隆伯格的一名顾问表示,布隆伯格对于是否问鼎白宫已经考虑了好几周,目前尚未作出最后决定。如果布隆伯格参选,将对民主党选情产生地震级破坏。布隆伯格凭借其巨大的个人财富、中间派观点、以及在政坛的人脉,对拜登造成严重、立即的威胁。不过,布隆伯格已派助理前往亚拉巴马州征集签名,以取得在该州竞选初选资格。报道称,11月8日是亚拉巴马州接受候选人提交表格的截止日期。另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1月8日报道,布隆伯格今年年初原本有意参选,但后来决定不投入选战转而支持民主党候选人。但如今他又不排除亲自出马,与特朗普竞逐下届美国总统。布隆伯格的政治顾问霍华德·沃尔夫森表示,布隆伯格担心目前民主党候选人无法打败特朗普。沃尔夫森发布新闻稿说:“我们现在必须完成这个工作,并确使特朗普败阵,但布隆伯格渐渐忧心目前候选人选所处的形势不好。”沃尔夫森说:“2018年,布隆伯格为民主党人选举花费超过1亿美元,保证了民主党在众议院的主导地位。今年,他帮助民主党人赢得了弗吉尼亚州议会两院的控制权,”·沃尔夫森表示:“凭着他的成就、领导才干,以及他凝聚力量推动改变的能力,布隆伯格有能力打赢特朗普。”接近布隆伯格的人士此前透露,他投入选战的前提是:拜登因声望大跌而在初选前或初选开始的阶段中退选。布隆伯格才可能以温和派之姿投入选战。认识布隆伯格数十年的一位银行主管说:“他像其他人一样,都无法在体制外参选。若拜登退选,布隆伯格就参选。”整理自网络新闻与资讯
admin
2023年05月14日 15:433
0
美国人口数量统计美国人口总数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总人口为328,239,523(截至2020年)。该数字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不断增长,因为美国一直是一个移民国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美国民族构成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其民族构成非常丰富。依据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76.3%,非裔美国人占13.4%,亚裔占5.9%,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占1.3%,太平洋岛民占0.2%,混血儿占2.7%。美国年龄结构美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很多样化。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的人口中19岁以下的占22.3%,20至44岁的占36.6%,45至64岁的占26.9%,65岁及以上的占14.2%。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还将继续增加。美国人口增长趋势尽管美国的人口总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减缓。根据美国普查局的预测,到2060年,美国总人口预计将达到404,560,000,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以上是有关美国人口数量统计的文章
");
$("#new-reward").show()
});
$("#close").on("click",
function() {
$("#new-reward").hide();
$("#reward-mask").remove()
});
$(".payment-way").bind("click",
function() {
$(".qrcode-img").hide();
$(".qrCode_" + $(".payment-way").find("input[name=reward-way]:checked").val()).show()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俄罗斯现在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