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我过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背景下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 ,推进健康老龄化 我们该怎么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已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届时将步入超老龄化社会。一方面是老龄人口的增多,另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连续两年跌破1%,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养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三大养老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一般在央企、国企才会有企业年金,而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也是有企业年金的。不过总的来看,缴纳企业年金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你所在的单位是否有企业年金,主要就得看公司和老板愿不愿意多花这笔钱。而目前在全国企业中,有企业年金的单位所占比例不到1%。职业年金只有在机关事业单位才可以享受。个人养老保险完全由个人承担,通过购买个人养老金、养老储蓄存款和商业养老保险为未来养老做储备。有了社保还需要买商业养老保险吗?我们的社保基金即基本养老保险金采取“现收现付”的模式,就是在岗劳动群体缴纳的养老金被用于退休群体养老金的支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出生率的降低,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多、缴纳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少,我国的养老金是存在很大缺口的。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养老金缺口已经超过7000亿,未来10年,我国预计有8万亿到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所以,这两年国家在积极倡导发展个人养老保险,鼓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因此,即使有了社保还是需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怎么买?1、明确目标商业养老保险是根据保额来测算保费的,即根据你未来打算每年或每月领取多少养老金来测算现在交多少钱。2、确定交费方式、交费年限交费方式一般分为年交和月交。交费年限有趸交、3、5、10、15、20、25、30年等。交费年限越长,年交保费越少。3、确定领取方式、领取年限领取方式分为年领、月领和一次性领取。领取年限基本上都是保证领取20年,也有领终身的,活多久领多久。开始领取的年龄有55、60、65岁三档可选。举例:假设我今年35岁,想从60岁开始领养老金,每月领5000元,活多久领多久,至少保证领20年,如果我很长寿可以活到90岁,甚至100岁,依然是每月能领5000元。
这样的养老保险应该怎么交?
A: 交费期间10年,每年交费50340,交费总计503400
B: 交费期间20年,每年交费29255,交费总计585100
以上两种方式不管采取哪一种,能领取的养老金都是一样的,从60岁开始每月领取5000元,活多久领多久,保证领取20年(如果80周岁之前身故就一次性给付80周岁前没有领取的部分)。统计一下:到80周岁总共领取的养老金为1200000;到90周岁总共领取的养老金为1800000;到100周岁总共领取的养老金为2400000;总之活得越久领的越多。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是:灵活 交费方式、领取方式、领取年龄都可以自己选择确定 每月可以领多少钱是确定的与生命等长 活多久领多久综上所述:未来我们的养老不能光靠政府,应该是多种方式组合。基本养老保险加商业养老保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再买些个人养老金和养老储蓄存款等作为补充。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必然走势了,写这篇文章也不是想去探讨深层次的内容,只是单纯的想聊一下,当老龄化出现之后,我们普通人到底应该怎么去面对老年生活。首先来看看,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老龄化?上世纪中国先后经历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三次“婴儿潮”,年均出生人口分别达到2077万人、2583万人和2206万人。遵循人口发展的规律,这三次“婴儿潮”时期的出生人口会在2010-2018年、2022-2035年和2041-2057年相继步入老年期,分别带来三次人口老龄化“冲击波”。今年正是第二次老龄化冲击波的开始。预计2057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达4.25亿人的峰值,占总人口比重32.9%-37.6%。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真的是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你我在未来也会加入其中,不得不说,做好老年人的生涯规划已经是势在必行了。也许年轻人们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人就是这样,只有在自己经历过或者意识到某件事离自己越来越近了,才会引起重视。坦白讲,2年前我还对老年人的生活不太能产生共情,但一踏入40岁大门之后,不自觉的就开始关注起体检报告、健康养生、养老政策等一系列的东西了,毕竟还有十几年自己也将迈入老年生活,这提前做好规划的本能还是要有的。那么问题来了,已经没有职业属性,进入退休生涯的老年人到底该怎么规划呢?我想作为我们普通人,至少应该做好以下两件事:01帮助老人学习接触新事物,与时俱进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现在去哪儿都得亮码,付款也很少用现金了,各种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一些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或者不会用手机,遇到的各种麻烦和不合理的对待。这其实是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去帮助他们学习了解的。确实,也有种种原因让很多老人止步于前,诸如:担心自己学不会、不愿意打扰别人、儿女的不耐烦等等。作为儿女的我们,真的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多去鼓励他们,让他们重拾信心。今时今日,刷短视频,网购绝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了。我爸妈,已经临近70岁,从一开始对智能手机的排斥,到现在能够自己轻松网购,我明显感受得到他们获得这些新技能之后,生活充满乐趣,整个人呈现出来的活力和满足感。02鼓励老人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说学习新事物还算可行,要让老人们大胆去做自己恐怕就有点难了。出生在5、60年代的老人们,其实一辈子为自己考虑的很少,很多都是为了儿女而活,当儿女们生娃之后,又为了带孙子辈而继续忙活,你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可能也答不上来。但总有人能迈出这一步,分享一个阿姨的故事吧:不知道大家看不看脱口秀?反正我是脱口秀大会的忠实粉丝,每一季都会追,今年这季的第一期节目,就有个58岁的阿姨上台了,长沙人,已经退休3年。她提到自己讲脱口秀的经历,是源于去年看了节目,了解到长沙有线下的脱口秀开放麦,于是就去听了听,然后她发现台上有些人好像讲的也不咋地,感觉自己没准儿也能行,所以就上开放麦去讲了,就这么讲了快一年的时间,今年就来参加了节目。但最让我感慨的是她做这个事情,家人和朋友是完全不知道的,倒不是有意要瞒着他们,她只是单纯的觉得,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从中能获得开心快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没必要去打扰别人。这个案例能给你一些启发吗?其实有时候,我们所说的生涯规划并不是要给你画一个多么宏伟的蓝图,只是在当下去帮你认清你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你最想做的事情,能够让你的生活更有意思,人生更完整。很多人可能会说,但现实中,老人带娃就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啊!那你有问过身边的长辈,他们真的甘于这样吗?如果这并不是老人们想过的生活,那作为儿女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尽量想办法去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理所应当的去占据他们余生的时间。现在科技和医疗水平越来越发达,人们活到8、90岁应该会成为常态,我们按照60岁退休来看,至少还有20年的时间,已经为生活辛苦奔波了40多年,在最后的一段人生旅程里为什么不为自己而活,去做更多的人生体验呢?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那个阿姨那样,可以自如的去活出自我的,很多老人在退休之后,还是会陷在当下的生活惯性里,是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做好角色转换去适应新生活的,这个时候为自己的余生做好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鼓励更多的老人都能迈出这一步,愿我们未来也都能拥有美满的晚年生活!

2022年11月07日 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 题:深度|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如何做好“必答题”?  作者 宋宇晟 吕少威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趋势,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第五届进博会正在上海举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参加论坛时如是表示。这也是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预测,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10%上升到2050年的16%。  “世界人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老龄化。”联合国人口基金副执行主任迪恩·凯塔说。不过她认为,这一代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更加健康,也更加富有。“我们不应将人口老龄化仅仅视为一个问题,而应认识到老年人既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也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将超过20%;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率将超过30%;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接近5亿人,占比达到36%左右,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相继达到峰值。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答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强调,中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并在人力资源、科技支撑、养老产业、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这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机遇。  在通用技术集团副总经济师张刚看来,对于老年人,相关方不仅要帮助解决其生命质量、生活质量问题,进而还要解决其精神需求问题。这也将推动和构成未来银发经济的很多重要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认为,人口老龄化确实给社会带来压力,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  在社会发展、公共治理过程中,老年人如何参与、怎么发挥作用,既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也对抵御此类挑战有重要意义。杜鹏举例指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中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可能达到8500万人。这不仅仅带来人口素质的变化,同时也给银发经济带来巨大机遇。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中国代表康嘉婷也认为,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在青年人健康、教育和就业机会方面的投入,已出现了一代受过更好教育、更健康、经济上也更独立的老年人。“我们预计其人数在未来还会增长。这一代老年人的新兴需求,为银发经济的指数级增长提供了很多机遇。”  她同时指出,健康的老龄化和繁荣的银发经济需要基于社会公平和包容原则的社会投资战略,以确保所有群体都能从优质教育、医疗保健和体面工作中受益。(完)【编辑:邵婉云】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财经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龄化背景下人口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