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多 探究如果中国人口只有5亿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本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11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1、 11/11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2014 - 2015 学年第1学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浅谈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摘要:本文从经济和人文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有:第一,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城镇化进程加快,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第三,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建设以极大消耗资源和破环环境为代价; 第四,改革开放,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吸引大量外资;第五,中国人有这传统的勤劳优秀品质,也有封建社会的那种忍性,没有西方人那么强烈的反抗和冒险精神。本文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在教育。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政策;人文原因;能源消耗;教育1 中2、国经济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甚至有几年超过了10%。很多国内外人士都对此感到吃惊。从1979 至2010 年1,中国GDP 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 ,人均GDP 由改革开放前不到300 美元增加到当前的3500 美元左右,一跃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13 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但摆脱贫困,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且在持续30 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近百分之十的年均增长速率,这一巨大变化被国内外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奇迹”或“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2014年2,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3、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整体特点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运行在4、合理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市场销售稳定增长;进出口增速回落;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货币信贷增势平稳;人口就业总体稳定。详细数据如表1。 图1 是1990-2014年中国GDP增速数据。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增速较快,到后五年增速减缓,最高达到14.2%。进入二十一世纪,增速加快最高达到14.2,从2010年开始逐渐减缓。从1991年开始增速都超过7%,平均为9.9%。 中国经济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中国奇迹”。本文将从中国经济建设,劳动力,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表1 2014年中国经济详细数据3经济指标2014年(同比)2013年(同比)指标解析CPI(同比增长5、率,%)2.0%2.6%通缩压力加大PPI(同比增长率,%)-1.9%-1.4%PPI连续34个月为负进出口总额(按美元计)3.4%7.6%增速大幅下滑新增贷款(亿元)9780088900比上年略有上涨GDP7.4%7.7%创24年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9.7%比去年下滑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15.7%23.1%比去年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10.5%19.8%比去年大幅下滑全国粮食总产量0.9%2.1%比去年下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7.0%比去年上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9.3%比去年上涨图1 2 中国经济建设2.1 经济政策为了把国民经济搞上6、去,纠正左倾思想,党中央在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一致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某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共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为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在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强调: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7、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 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为搞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广阔的道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会失去正确的思想指导和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只有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大生产的极大发展,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强大的力量源泉。同时,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家和人民摆脱贫穷落后,逐步强盛和富裕起来,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梁柱4 8、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解决好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属于谁的问题,善于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2 城镇化建设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应该稳步发展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132654.htm t _blank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 HYPERLINK baike.baidu./view/868900.htm t _blank 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带动9、工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完善,促使房地产行业的急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2.3 能耗与环境分析单位能耗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建设以极大消耗资源和破环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化转型,并迅速进入到工业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但是,伴随着社会物质水平和国民收入及福利的稳步提升,我国能源消耗也迅速增加且资源瓶颈也逐步显现。我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当前10、石油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并且自2007年开始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5。图2 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化1980-2009。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耗急速增长。201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2%。煤炭消费量下降2.9%,原油消费量增长5.9%,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3.8%。图2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化1980-2009伴随这能源消耗的同时,中国的环境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也受到了相当大的破环。自 1984 年 1 月中国将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到 2012 年已经将近走过了三十年。然而环境问题讨论了很多年,环境保护践行了很多年,然而物种灭绝11、依然保持着很快的速率,资源缺乏依然严峻,环境污染依然不减。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6显示,依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SO2等六项污染物进行评价,74个新标准监测实施第一阶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仅为4.1,其他256个城市执行空气质量旧标准,达标城市比例为69.5。我国仅有某、某、某空气质量达标。2014年7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9.9%,未达标的城市占90.1%。在监测的319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1.3%,较好的占70.8%,一般的占27.3%,较差的占0.6%。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2896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2%12、,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集中供热面积59.1亿平方米,增长3.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9%,提高0.2个百分点。2.4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已经赶上日本。按照PPP(购买力平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13、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以吴敬链8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的投入,并通过资源的消费来维持经济的增长,因此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从1979年开始9,我国利用外资总额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到1993 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已经增至389亿多美元, 处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到2007年更是达到748亿多美元, 遥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与此同时, 自1979 2007年, 我国利用外资的项目达到633981个,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达到632298个, 实际利用外资额超过9574亿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超过7652 亿美元。并且,在14、这期间三资企业数目增长速度惊人, 从1979 年的少数几家增加到1998 年的26442 家, 到2007 年更是猛增到了64541家。2.5 劳动力 除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基础外,中国的劳动力也是吸引外资的一大原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口众多,且劳动力成本低廉,。过去二十年,随着中国逐渐发展成世界工厂,中国的GDP 增长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制造业驱动的。从农民工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了36%,建筑业占了18%,大量的农村廉价劳动力供给和城镇化劳动力需求有效匹配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奇迹。但是在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30 多年后,中国开始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供给即将见顶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15、家统计局的数据,按照中国劳动年龄的定义(16-59 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2 年已经触顶达到9.37 亿,之后人口数量将开始呈现延续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迈过了“X易斯拐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正开始逐年下降,改革开放30 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中所享有的人口红利也将不复存在。而且随着老龄人口不断增长,我们发现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在以更快的速度萎缩。通过计算预测显示,未来年轻劳动年龄人口(15-29 岁)数量到2020年为止,都将每年以3.6%的速度减少。3 人文原因分析3.1 中国地理环境中国幅员辽阔。国境北起漠河附近的某心,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某和乌苏里江汇16、合的地方。总面积约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长达二万余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人民某国,东北和西北邻苏联,西和西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大陆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余公里,隔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等国家和地区遥遥相望。中国大陆的东面和南面都是大海。在东面,最北的,是渤海。辽东半岛和某半岛南北对峙,成为渤海的天然门户。渤海之南是黄海,长江口以南是东海,某海峡以南是南海。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他三个海都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土地的辽阔,地形的复杂,气候的差异,以及有关的地区各种不同的自然特点,都使中国的自然资源17、极为丰富多样。肥沃的平原地区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粟、高粱等粮食作物和棉、麻、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在广大山区,除生产粮食外,还出产茶叶、茶油、桐油、蚕丝、白蜡和药材。内蒙、某、某和某等省和自治区有大面积的草原,生长着丰茂的牧草,畜牧着大量的牛羊马驼。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及某省和某省东部,林型复杂,树种繁多,单是乔木就有二千八百多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用材树近一千种。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鸟类约有一千一百五十种,兽类约四百多种,爬行两栖类约四百二十余种,其中有不少珍禽异兽。水力资源丰富,据初步估计,河流的年总流量达二万七千多亿立方米。各主要河流,又都有通航之利。储量极为丰富的煤、石油、铁遍及全18、国各地。铜、铝、钨、锑、钼、锡、锰、铅、锌、汞等矿产,以及油页岩、磷、硫磺、菱镁矿、盐、石膏等,分布也很广泛。从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来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极容易形成一些地理条件较好的天然区域,这些区域的土壤、气候和物产,可以造成若干个并立的经济、政治中心。在古代交通不便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形势正是各地封建势力分疆割据的有利的客观条件。从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来看。我们认识中国地理条件对历史上政治统治的影响,仅仅从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来看,仅仅认识到这种独立性对于造成历史上的分裂割据政治局面有很大的关系,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考察中国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考察这种统一性与历史上政治统治的19、关系,这同样是很重要的。中国地理条件,由于天然特点而自成一个自然地区。这个自然地区的环境是:北有大漠,西和西南是高山,东与南滨海;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水系所流经的地区是地理条件最好的地区。从地理条件来看古代中国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封闭的社会。3.2 地理与人文的关系对中华思想、文化、历史的讨论分析有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一种西方理论是“中华大陆型地理环境”和“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对立比较。根据这一理论,西方文化是从海洋型的自然条件发展起来的,地理状态多元、分歧、各自独立,对应互动,因而其文化发展自由、活跃、富有弹性生机;由于沿海岸各地及岛屿之间航行便利,因此商业发达;又由于商人需要计量和精打细算,因20、此注重数学知识;又由于海洋气象变化莫测,水波千顷,无陆标可记,多靠仰望天象以行舟,因此天文学特别发达.数学与天文成为西方自然科学的根基。更由于一叶孤舟,远离家园亲友人群,需要独立运行谋生,因此注重个性独立:而人际关系以商业贸易为主,因此重视契约法规。这种种因素发展出现代跳跃式的西方文化,以某、自由、法治、科学、技术和工商机制的资本主义文明超越、压倒其他文明而主控全球。对比而言,这种理论认为中华文化是在大陆型的自然条件下发展出来的,地理形态统合单一,形成一大块硬板土地,发展趋于内向,甚至形成封闭环结、与其他文化隔绝(著名的万里长城就是“隔绝”的重要具体例证),因而文化发展稳定而迂缓,甚至由于缺乏21、外来新的因子的挑战刺激,逐渐趋于僵化。在这片土地上,主要的经济生产是农耕,注重自然界晴阴、水早、冷热等条件的规律性作用;安土重迁,人际关系密切、深厚、积重,因此特别注重伦理与人本道德的礼仪制约。自然规律(是自然对人的生命和行动的约制而塑成的惯性经验,主要以道家思想学说为代表,而不是注重自然本身规律的科学)与人伦道德(外在人际关系的仪节化:礼:内在教养的人性化:仁;主要表现在儒家思想)。这些因素互相挂钩连结成为思想上的意识形态,学术上的经典教条,并且与在这片土地上的一统帝国架构互为表里,而形成“东方专制主义。正是地理环境培养了不同的人文,中国人内敛含蓄,西方人X扬个性;中国人保守,西方人冒险;中22、国人注重服从,西方人注重某。3.3 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史悠久,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盘古、女娲、后羿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近4100年;从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算起约有2200年。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其中,华夏族王朝有夏、商、周、秦、汉、隋、唐、宋、明等。少数民族王朝有北魏、辽、元、清等。而在汉、唐、明时期,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长期领先世界,其经济、文化、科技实力举世瞩目。同时,中原王朝不断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互动、贸易、征战、融合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19世纪,由于满清统治者固步自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对外交流23、,中国开始走向衰落,在西方列强的殖民扩X中经历了百年屈辱。1911年由孙某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某政体取而代之,但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窃取,中国也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历国民大革命,国共十年内战,八年抗日,以及3年解放战争,最终在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某国在成立,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政府撤守至某。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再次崛起,2011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人受到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压迫,形成了中国人保守,服从的性格。专制也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24、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3.4 中国人性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有传统的勤劳优秀品质,当国家要已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中国人会极少抱怨地干活,他们可以没日没夜地劳作,因为这样会带来维持生活的工资,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中国人整体缺乏质疑,只晓得埋头工作,不会去质疑房价,质疑经济政策,质疑领导,等等;中国农民思想闭塞,封建残余思想比较严重,忍性很好,反抗和冒险精神不足;中国人整体盲目服从严重,看别人买放,自己凑热闹去买,无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人家的观念严重,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支持。4 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建议本文非专业地从经济政策,中国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资源极度消耗等问题。下面谈谈笔者非专业的建议。第一,经济建设需要结构转型,应加快发展第三行业,例如旅游建设,文化建设等。第二,改善环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第三,降低能耗,降低煤和油的使用,发展新能源。第四,改善劳动力结构,合理培养各行业的专门人才。第五,培养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中国人口只有5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