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价格为何暴涨什么会涨?


推荐资讯:
[周评]东北:辽宁地区价格弱稳运行,黑吉地区大厂报价基本无变动(6.5-6.9)
打开APP
水泥
2008-02-19
广告  岁末年初,由于煤炭进入消费旺季,以及南方大范围降雪的影响,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快速上涨。   在中转地秦皇岛,主要煤种的价格在1月份均创下历史新高,与一个月前相比,涨幅均在20%左右。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这次煤价加速上涨,是在2004年以来煤价连年走高的基础上出现的。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品种之一,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煤价为何一涨再涨?  供求“紧平衡”拉动煤价上涨  煤价走势与其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回顾我国近年来煤价形成机制的变革,是一条清晰的市场化路线。  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价格改革始于1993年。首先被放开的是电煤以外的其他煤炭销售价格,而占煤炭消费50%左右的电煤则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2004年,国家提出“煤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煤价格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电煤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但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逐渐收拢。2007年,彻底取消延续了50多年的由政府组织产运需企业召开订货会的作法,初步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由供需双方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求关系成为煤价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从煤炭消费结构看,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是主要耗煤产业,这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这些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使得煤炭需求高增长势头不减。2007年前三季度,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6.7%、19.4%、17.6%、15%,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一方面是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关停中小煤矿,限制煤矿产能快速扩张,以致煤炭供给增速的放慢;加上铁路瓶颈因素的长期存在。诸多因素叠加,使得我国煤炭的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山西一家煤矿的负责人向记者回忆煤炭市场近年来的变化时说,煤价从1997年开始一路下跌,直到2001年才触底反弹。到2004年,缺煤问题开始凸现,此后尽管各家煤炭企业产量一增再增,2007年全国煤炭产量比上年增长8.2%,却都不能改变煤供应紧张的局面,煤价也一个劲儿地往上涨。   煤价上涨带动煤炭企业效益大增。山西晋煤集团副总工程师、计划处处长常新富告诉记者,2005年晋煤集团的生产经营总额为182亿元,2006年为225亿元,2007年则会达到300亿元。之所以能连上台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煤价的上涨。2005年,晋煤集团商品煤平均售价为每吨339元,目前每吨售价已接近380元。  专家预计,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的增幅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全年的产量将达到27.3亿吨左右,而社会煤炭需求将达到27.28亿吨。煤炭市场供需将总体平衡,个别地区和煤种略微偏紧,煤价仍有望维持高位运行  “完全成本”体现资源稀缺性  煤价不仅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也开始逐步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政策性成本的体现,是支撑煤价不断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以前,我国的煤炭矿产权大多通过无偿划拨取得,安全、环境和转产成本也一直没有计入煤炭的正常成本,不仅没有充分体现资源价值,也造成采煤的资源损耗无法补偿、环境破坏无法修复。对于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而言,还存在历史包袱越来越重,资源枯竭型矿转产进展缓慢,矿区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问题。  在山西,记者听到这样一个例子:山西太长高速公路有1公里路段,本来修这段路只需要2000多万元,就因为处在煤炭采空区,就需多花3亿元。煤矿的环境损害成本由此可见一斑。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炭行业作为试点率先进行改革。2006年9月,国务院批复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陕西等8个煤炭主产省(区)成为进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试点地区实行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改革也在酝酿之中。  另外,山西省今年开始对煤炭行业实行可持续发展试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将这“三金”和企业缴纳的矿业权价款都计入生产成本,从而在原来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成本”之外,加上资源、环境、生态和转产成本,形成煤炭生产的“完全成本”。  常新富告诉记者,煤炭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实施前,晋煤集团的资源价款只有0.56元/吨,之后则要达到10元/吨,如果再考虑“三金”,成本上升更明显。据统计,山西地区煤炭2007年底生产成本较2006年初上升70元左右。  成本上升对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2007年前三季度,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为30.31%,比上年同期下降4.82个百分点,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政策性成本升幅超过了煤炭价格升幅。  政策性成本的上升,使企业更加认识到资源的珍贵,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常新富告诉记者,晋煤集团这几年在煤层气的利用方面下足力气,2008年晋煤将形成日液化125万立方米标准状态煤层气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目前,晋城大街上行驶的出租车“喝”的不是汽油,而是晋煤的液化煤层气。  “豆腐运成肉价钱”煤价形成机制有待完善  煤价上涨,并不完全是由于煤炭生产成本提高造成的。我国煤炭销售中间环节多,目前销售中间环节费用上涨幅度大,非煤成本上升是煤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豆腐运成肉价钱”。据了解,2007年之前,煤炭的海运合同价格在每吨40元到50元左右,现在则已创出了超过100元的高价。  以1月份这次的煤价上涨为例,流通环节的煤价上涨20%,却没有引发生产地煤价的同步上涨。1月底,山西大同60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环比上涨15元/吨,涨幅仅为4%。同期,山西省其他主要地区煤炭火车车厢交货、含增值税的价格约上涨0—15元/吨,涨幅在3%以内。而山东、安徽、陕西等地的动力煤出厂价并没有出现明显上涨。煤炭坑口价和中转地价格之间的价差扩大明显。   煤企、电厂、电网这一产业链条上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由此引发的“煤电之争”,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2005年,我国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根据该政策,如半年内平均煤价相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相应电价也应作调整。由于宏观调控的需要,1月中旬,政府决定不上调电力、成品油等产品价格,而煤炭等产品价格却继续上涨,2008年主要产煤省煤企与电力企业签订的电煤合同,平均每吨煤的价格上涨了30元以上。这种情况下,电煤价格自然成为煤电双方争议的焦点。  针对这些矛盾,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2008年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表示,对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扩大煤炭成本支出、推动价格上涨的政策因素,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经国家批准的,应予执行。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经国家批准的增支政策,煤炭企业应在自我消化的基础上,与用户企业充分协商调整价格。  专家认为,煤价形成机制的完善,需要与电力、铁路、港口等相关行业的改革共同推进。另外,目前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较大,稳定价格总水平、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严重通货膨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煤炭价格的调整,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服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兼顾下游行业的承受能力。(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jjz监督:0571-85871667投稿:0571-85871513 news@ccement.com
广告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简称“中煤协”)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2.4亿吨左右,同比下降0.8%;但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1亿吨左右,同比小幅增长0.9%。
“现在煤炭价格一天一个价。”在12月8日~10日举办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以下简称“交易大会”)期间,有电力人士感慨道。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供需变化影响,煤价呈现“V”字型走势。2月中旬开始,煤价持续下跌两个半月;5月初,港口市场煤价跌破470元/吨,不到一个月后,煤价上涨至597元/吨;9月以来,市场煤价格持续上涨至红色区间(红色区间为异常上涨或下跌,煤价在600元/吨以上或470元/吨以下)。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进入12月份以来,产地动力煤价格持续强势运行,平均每天上涨2~3元/吨。截至12月7日,山西大同5500大卡报收465元/吨,鄂尔多斯5500大卡423元/吨,分别较12月1日上涨15和17元/吨,较11月2日相比分别上涨35和40元/吨,预计产地煤价上涨将持续至月底,还能上涨20~30元/吨。
中国煤炭市场网副总裁李学刚指出,2020年下半年北方港口动力煤均价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2020年现货煤价的高点大幅高于2019年。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鲁俊岭在交易大会的开幕式中指出,当前,由于各种因素,冬季煤炭保供压力增大,希望供需双方积极签订中长期合同,稳定明年产煤、用煤预期,为稳定全年煤炭生产运营奠定基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宏在12月1日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通报会上指出,在需求攀升的情况下,2021年的国内煤炭供需将呈现紧平衡态势,煤炭供应保障方面仍存压力。特别是现在晋陕蒙三省产量已占到全国煤炭产量的70%,靠这三个省保持全国煤炭供应,压力很大。
一、消费增加VS供应偏紧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简称“中煤协”)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2.4亿吨左右,同比下降0.8%;但10月份全国煤炭消费量3.1亿吨左右,同比小幅增长0.9%。
中煤协预计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回升态势,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随着北方地区陆续进入取暖季,预计冬季取暖煤需求将比较旺盛,各行业用电量增加,电厂煤耗有望较快增加,同时,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耗煤也将保持增长,使得电煤需求逐步增加。
在李学刚看来,影响2020年港口动力煤市场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五个低估”:低估了突发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潜力和能力;低估了“倒查20年”行动对内蒙古自治区原煤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程度;低估了鄂尔多斯市煤炭减产对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的影响深度;低估了限制煤炭进口措施对沿海地区动力煤市场的渐进式冲击力度;低估了水电对动力煤需求和价格的作用与反作用力。
李学刚认为,2021年,供给问题将是影响2021年港口动力煤市场的核心因素。整体上看,一方面全国及沿海地区动力煤消费增长或将提速;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继续受到影响、山西省和陕西省继续增产的潜力不足、进口煤炭继续受限等因素将制约供给增加。他预计,2021年港口动力煤市场供求关系将呈现紧平衡局面,现货动力煤价格将在相对高位运行。
此外,2021年可能面临继续降电价,发电企业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煤电双方在电煤中长期合同谈判过程中的博弈不可避免。
二、用煤企业煤价承受力降低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受电煤供应紧张、价格高企以及煤电发电上网电价下调、环保补贴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2016年下半年以来,燃煤发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今年1~9月,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等发电集团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40%,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诸多电厂负债率超过100%,东部地区部分电厂的亏损情况也有所加剧,对煤炭价格承受能力降低。
12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燃料分会发布的《关于保障迎峰度冬电煤供应引导电煤价格合理回归的倡议》指出,9月份以来,电煤市场供应需求逆向走势形成“剪刀差”,导致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和市场心态出现一定变化,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至“红色区间”。特别是11月中下旬以来,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严重偏离供需基本面,不利于煤炭生产、运输和运输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不利于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给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和长期发展造成隐患。
该倡议指出,煤炭生产、运输和电力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加强协同,不囤积居奇,不掺杂使假,不哄抬价格,不参与偏离市场价值的高价交易,共同引导市场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共同维护形成规范有序的煤炭市场秩序。
感受到煤炭价格上涨压力的不仅只有发电企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煤炭供应的问题突出,2007年以来,全国建材企业煤炭平均购进价格年均涨幅达到10%。近几年来部分区域出现供应紧张、价格飞涨的情况。“煤炭运输保障、价格波动风险在今后愈加成为建材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前三季度,钢协重点会员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5%,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利润总和同比减少18.7%,均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该负责人介绍,2019年钢铁企业和煤炭企业的长协兑现率同比变差,但仍维持较高的兑现水平。由于确定长协价格并无具体机制,如果长协价格长期与市场偏离,进口煤与长协煤出现明显价差,在利润水平下降的情况下,钢厂出于成本考虑,易对中长期合同兑现产生一定抵触情绪。
内蒙古煤炭生产马力全开确保供应
央广网呼和浩特2月6日消息(记者 朱日岭)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于今日18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2020年第四季度内蒙古煤炭产量2.88亿吨,同比增长19%,创下5年来新高,日产量保持在320万吨左右,比前三季度日增长近60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张占军透露:经过努力调度,春节期间内蒙古正常生产煤矿数量达197处、产能8.6亿吨/年,并且尚有煤炭库存2500万吨以上,内蒙古再次发挥煤炭供应“压舱石”作用,为保障全国煤炭市场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2月6日18时,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摄影/央广网记者朱日岭)
据了解,昨日,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752元,较1月下旬最高价下跌近200元。而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数据也显示:鄂尔多斯高热值动力煤坑口价格2020年全年平均349元/吨,比2019年下降13元/吨。从2021年1月中旬以来,全区一些大型煤炭企业陆续开始下调煤炭价格,有的煤矿一次最高下调50元/吨,这也带动了全国煤炭市场价格的回调。
去年四季度以来,受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增加影响,耗煤出现较快增长,叠加冬季大范围寒潮天气居民取暖用煤需求激增,全国煤炭消费复苏态势明显,11、12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6.6%、9.7%,助推了煤炭需求短时快速增长,市场煤价出现大幅度波动,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年内上下振幅近550元/吨。
在消费增长的带动下,煤炭企业积极挖潜增产,据行业调度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煤炭产量3.5亿吨、同比增长3.2%,全国煤炭日产量持续保持1100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单月产量创出新高,这为1月份以来煤炭价格的回稳提供了市场条件。
拉煤车在鄂尔多斯市皖北煤电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有序装车。(摄影/央广网记者田凤元)
刚刚过去的2020年,尽管面临疫情冲击,内蒙古全年煤炭产量依然达到10.06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多,经过去年一年来的集中整治,内蒙古煤炭生产更加稳定,安全监管更加可靠,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煤矿年产能全部在120万吨以上。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张占军表示:春节期间,内蒙古倡导煤矿职工就地过年,保证春节期间煤炭稳定生产;铁路部门也进行了周密安排,运力准备充足,运能完全可以满足煤炭运输需求。
努力做到不减产、稳保供,充分发挥煤炭供应“压舱石”作用。另据数据显示:内蒙古还主动承担东北地区保供任务,2016至2020年累计供煤近6.9亿吨,2020年供应1.4亿吨,确保了东北地区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彰显了产煤大区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凯哥聊媒机,央广网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返回贤集网,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炭价格为何暴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