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中国一半城市人口负增长的常住人口为何负增长?

物极必反,月满则亏。近日,深圳公布了2022年的统计公报,深圳常住人口为1766.18万人,较2021年末的1768.16万人,减少了1.98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583.4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3.0%;常住非户籍人口1182.71万人,占比67.0%。深圳依旧是非户籍人口远远多于户籍人口,只不过这一次常住人口出现了下降,这也是深圳自1979年立市以来,首次出现人口下降的情况。除了深圳,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个一线城市广州,同样也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73.41万人,相比2021年末减少7.65万人。此前,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公布了人口统计数据,2022年两地常住人口数量较上一年同期分别减少了4.3万和13.54万。也就是说四大一线城市,2022年人口均出现负增长。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以最年轻的城市深圳为例,深圳的出生率一直高居全国前列,其中2019年以21.68%的出生率排全国第一。2017-2021年,深圳的出生率分别为 25.45‰、21.58‰、21.68‰、17.01‰和15.09‰,数据确实在下滑。深圳的死亡率仅为0.9‰,人口自然增长不应该为负值。由此看来,深圳突然出现人口减少,必然是出现了人口净流出。与四大一线城市人口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二线省会城市人口依然保持着相对强劲的正增长。2022年,长沙常住人口1042.06万人,相比2021年,人口增加18.13万,人口增量为全国第一。杭州和合肥紧随其后。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1237.6万,同比增加17.2万人;合肥常住人口963.4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此外,2022年人口增加超过10万的城市还有西安和南昌,增量分别为12万和10万。长沙、杭州、合肥、西安、南昌,均为省会城市。为何在四大一线城市人口下降的同时,省会城市却能保持逆势增长呢?因为省会城市的关注度没有一线城市高,而且在过去20年,省会城市总人口增量没有一线城市大而已。就拿长沙来说,2010年末,其常住总人口为704.07万,10年之后突破1000万,相当于10年时间,长沙虹吸了一个地级市的人口。以成都为例,2022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126.8万,同步增加7.6万人,虽然增幅不多,但几乎年年都在增长。目前,成都是中国人口第四城,其他三个为重庆、上海、北京。如今,人口迎来强省会时代。自2017年,武汉点燃了延续至今的“抢人大战”导火索,此后各城市纷纷开始抢人,就连北京和上海也调低了落户门槛。总体来看,抢人大战最大的赢家,是省会城市,特别是强省会城市。例如杭州、成都、西安、武汉、长沙、合肥等。虽然省会城市的经济实力、工作机会、教育、医疗等资源不如一线城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人们选择省会城市,必然是经过综合考虑后,权衡利弊的结果。一方面,一线城市房房价要远远高于二线省会,京沪深均超过6万元每平米,价格最低的广州均价也要45000元每平米。因为高房价,华为迁到了东莞。而二线省会城市房价普遍2万元左右每平米,一线城市一套房相当于二线城市三套房。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平均薪酬比二线省会高不了太多,平均高30%-40%左右。考虑到房价和房租,以及个人发展问题,很多人结合自身的情况,宁愿呆在二线省会城市。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考虑到在一线城市根本买房无望,加上工作压力大,还不如直接退居二线城市奋斗。此外,随着产业转移,一线城市的产业,也会传导到二线省会城市,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人口回流趋势明显。暨一线城市之后,二线省会城市承接人口增量的时代已经到来。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人口集体负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户籍政策限制:中国的户籍制度使得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四大一线城市的户籍政策相对严格,对非本地户籍人口的落户条件较为严格,这导致很多外来人口难以在城市落户,从而限制了人口增长。高成本生活压力: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生活成本较高。高房价、高物价以及其他生活成本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了压力。这使得一些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寻求更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人口流出二三线城市:由于发展机会的增加和生活成本的压力,一些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前往相对发展较快且生活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城市。这种人口流动导致了一线城市的人口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一线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调整,向着更高端、更创新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一些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这种人口负增长释放了一些信号:发展机会分散:人口流动向二三线城市的增加,表明相对较小的城市也开始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城市发展挑战:人口负增长对一线城市来说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减少了人口的流入,可能影响城市的经济增长、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一线城市需要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调整:人口负增长也可能促使相关部门重新审视户籍政策和人口管理机制。调整户籍政策,更好地适应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实现更加公平、包容的城市发展。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最近一段时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数量出现了集体负增长的情况,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种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它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动情况。这些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吸引人口的热点地区,然而近年来,由于房价高涨、交通拥堵等问题,许多人开始选择离开这些城市。此外,一线城市的机会和资源也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这也是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之一。其次,一线城市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增长。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城市相继推出了限购、限行等政策,使得购房和生活成本增加,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降低。此外,人口老龄化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一个因素。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一线城市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人口增长率下降。最后,这种人口负增长的现象释放出的信号是什么呢?首先,它反映出了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其次,这也意味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正在不断扩大,它们将成为未来的发展热点。总之,一线城市的人口负增长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说明了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一半城市人口负增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