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远程医疗的四大政策目标目标?

  4月11日,因超出招股书规定的9个月有效期,中国医疗科技公司零氪科技按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主动申请撤回了招股书。有接近人士透露,零氪科技时隔9月撤回申请符合SEC官方要求。而下一步动作,可能会视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而定。

  2021年6月14日,零氪科技正式提交美股IPO申请,拟于纳斯达克上市。两周之后其更新招股书,显示拟发行1082.5万股,此次赴美上市募资金额或达2.43亿美元。按其发行区间计算,零氪科技估值接近20亿美元。

  在此之前,零氪已先后获得六轮融资,收获资金超20亿元,其中不乏淡马锡、NEA恩颐投资、长岭资本、宽带资本、MBK、中投、中金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之后,随着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包括零氪、Keep、喜马拉雅等一众计划近期赴美上市企业均纷纷按下暂停键,一直停滞至今。

  时隔近10个月后,零氪科技此次在资本市场的最新动态再次在互联网刷了屏,不禁让人好奇,这家成立仅7年的医疗科技企业为何备受市场瞩目?医疗大数据的商业化之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这家年轻的独角兽能否撑起一个IPO?

  解析零氪科技商业模式,四大壁垒构筑护城河

  2014年,当在互联网医疗深耕5年的零氪科技创始人张天泽决定闯入医疗大数据这个风口时,这里刚刚成为一个集庞大的医疗刚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巨大的市场在内的机会空间。在政策层面,我国从战略规划、技术能力及应用、数据治理等多个层面积极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落地发展,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支持政策。

  创业企业与资本共振触发大数据医疗迅速崛起。彼时,张天泽希望构建一个肿瘤大数据平台,用人工智能帮医生和临床专家发掘病历中的研究价值,并实现辅助诊疗,此后零氪科技的触角开始不断向院外延伸。

  在医疗大数据领域,除了零氪科技,还涌现出了医渡云、思派、森亿、神州医疗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远程医疗、精准诊疗、健康管理、医院精益运营、新药研发等一批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典型服务模式。

  对于零氪这样的医疗大数据应用企业而言,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可持续的?

  张天泽认为,医疗科技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能否为患者提供持续增值服务及能否为医疗机构和第三方持续提供诊疗研及运营效率上的提升。这意味着,无论是为谁服务和使用哪种模式都必须能创造价值并且产生价值的流动。

  在万物都可“互联网+”的年代,即便作为最早一批踏入医疗大数据这个高门槛领域的企业,随着资本和更多创新企业的快速涌入,零氪科技依然持续探索商业模式和战略路径优化,从多个切入点寻求突破。如今,零氪科技在患者管理、产业链闭环、数据管理、肿瘤领域及重病管理方面构筑的壁垒已经成为其强有力的护城河。

  以患者获益为中心,共同创造解决方案

  传统项目往往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的用药量为出发点,而缺少对患者生存获益的关注,而对于患者而言,没有切实需求的满足和自身获益的驱动,很难真正参与到各类患者管理的项目中。

  互联网医疗诞生十年后,中国患者的健康需求已经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水涨船高,医疗可及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之外,在全病程治疗的教育、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和康复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痛点。

  和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零氪以患者获益为中心,将患者视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接受服务的一方,关注患者个人偏好、需求、价值及保障,让患者的价值观来引导整体的医疗抉择。

  针对患者,零氪构建的是一个“院内+院外”和“线上+线下”的全生命周期闭环解决方案,通过布局患者关爱中心(PCC)、互联网医院、数字疗法等业务,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有温度的数字化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这个解决方案关注患者生存的获益和服务体验改善,让患者主动参与管理之中,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症状、减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

  那么,零氪科技的创新患者管理方案效果到底如何?

  天津市胸科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孙大强曾对外介绍他和零氪科技合作的一个研究,研究正是基于零氪科技的随访系统。5年生存率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衡量指标,该研究显示主动随访组的5年生存率较被动随访组提高了7.6个百分点,是很显著的提高。“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化疗,相比于不化疗,5年生存率会提高5个百分点。不是药物治疗,只是随访方式的改变,就可以提升7个百分点,这让我们看到,通过宣教、宣传、科普以及对患者的关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

  这个研究结果也为零氪科技“以患者获益为中心”的患者管理体系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基于此,作为国内首批且肿瘤领域加入全球数字疗法联盟(DTA)的数字疗法企业,零氪旗下数愈医疗科技将患者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并与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和肿瘤专家一起,开发结合人工智能引擎和基于数百万随访结果形成的中国肿瘤数字疗法。

  整合能力,实现产业链闭环

  对互联网医疗行业而言,创建竞争壁垒的关键还在于企业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不仅指医院,还包括整个支付方、药企、保险、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医疗服务链,拥有触达各方的能力,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充分利用病人流、医生流和数据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所以在直接服务患者的同时,如何向外利用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和价值实现,通过触达医疗服务链上的中间商最终惠及患者。

  在临床医疗领域,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2017年4月,零氪科技正式发布了Hubble医疗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从医院管理、科研与临床三方面为医院与医生提供辅助工作。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模范病历和文献进行不断的培训和纠正,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治疗方案。

  行业中的AI辅助诊疗大多聚焦于影像科,提高阅片效率,而零氪的AI系统采取诊疗研一体化的思路,贯穿筛查、诊断、治疗、风险分析和预后判断环节,聚焦于影像、病理和临床的一体化服务。

  在生命科学领域,零氪科技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平台支持真实世界研究(RWS)服务、临床试验招募和数据洞察等服务,在不断拓宽医学认知边界的同时,也为公司挖掘到了新的增长点。

  鉴于药企对这部分服务买单意愿强,其商业潜力巨大。安信证券在报告中计算过,生命科学公司的CRO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增至19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9%;生命科学公司的RWE投资市场规模预计增至17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2%。

  此外,通过创新数字医药服务和多层次的支付保障体系,使患者生存获益得到显著提升,也是零氪着力构建的产业链闭环上的重要部分。

  自2019年以来,零氪凭借在肿瘤领域的闭环生态布局,还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普惠性医疗保险的落地,如合作的“全家保”、银川“宁惠保”、厦门“鹭惠保”等惠民保项目,为其提供肿瘤新特药配送上门、慈善援助用药申请指导服务、临床试验入组等多项增值服务,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层次的医疗保障服务。

  这样看来,仅占其营收二三成的服务业务,主要指零氪科技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平台Link Solutions,或许在未来就能成为其新的增长底气。

  坚守安全原则,挖掘数据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医疗数据与病例的积累也成了零氪科技深厚的护城河。

  传统医疗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模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是否具备高效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力,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疗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但是这种信息化系统封闭不开放且数据积累方式主要集中在医院内部,数据的利用率比较低。

  医疗数据发挥价值的前提是大数据的积累,而自然语言处理、AI建模、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则能帮助智能诊疗和科研的实现。借助完整的医疗服务链,零氪科技这样的医疗大数据企业可以对医院之外患者的体征数据进行纵向整合,从而获得连续性、跨区域性的医疗数据,拓展了数据的维度和广度,使医疗数据在医疗行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如何将既有的数据壁垒转化为未来的商业化筹码?显然,零氪幸运地抓住了真实世界数据和研究的风口。虽然入局的玩家源源不断,多年积淀的数据治理能力还是让零氪在数据治理、患者队列研究和建设、行业标准制定、数字化营销、招募等业务层面独占鳌头。

  据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零氪科技RWS服务业务的收入在中国很高,市场份额超10%,活跃的企业客户数量为176家。2021年一季度,零氪科技服务的生命科学公司客户数量为169家。截至2021年3月31日,零氪科技LinkSolutions服务支持了超过310名的主要研究人员,覆盖了2017年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中国申请临床试验的获批新肿瘤学适应症总数的约57%。

  不过大数据在为医疗行业保驾护航的同时,也面临来自监管的制约,做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医疗大数据企业构筑壁垒必经之路,这点零氪科技的模式也值得借鉴。

  鉴于医疗数据的高敏感性和高隐私性,零氪科技的做法是在使用相关数据的时候,依照最小化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并向用户征得授权许可,从源头上进行严格管控,以实现个人隐私数据的合理有效分析、利用、流通等。另一方面,坚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构建全方位的医疗数据安全防护体系,覆盖信息录入、个人隐私管理、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多个环节的个人医疗信息风险评估和防护体系。目前其相关业务已经获得了ISO9001、ISO/IEC27001 ISO/IEC20000-1、公安部第三级信息安全认证以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国家标准等一系列质量相关认证。

  毫无疑问,在领跑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挖掘数据价值以服务精准医疗才是更为可行的商业模式。

  深耕肿瘤领域,抓住核心场景

  不同于常见病,肿瘤治疗和管理具有高度复杂性,且核心治疗场景(如药品输注)多在线下,互联网医疗进入壁垒高,短时间难以渗透。同时,互联网医疗在肿瘤等重疾患者的线上服务上也存在巨大缺口。

  一直专注于肿瘤,零氪在创业之初就抓住核心场景。为了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药事服务,零氪科技有一个由100多名全职药剂师、医生和专业护士组成的团队。团队会根据患者用药情况、治疗计划、特定药物协议和治疗目标,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此外,其提供的肿瘤药物有多种形式和储存条件,包括胶囊、冷冻干燥粉末、输液、非输液和制冷必备。

  稳抓肿瘤患者服务的同时,零氪也在发力临床诊疗和科研。目前,零氪的AI辅助诊疗系统已经和北京、天津、上海、广东、黑龙江、河南、辽宁等20余个省市知名医院和专家展开合作,涵盖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多个核心癌种。此外,零氪和华中科技大学马丁院士团队一起搭建的中国妇科肿瘤数据平台——女娲平台,目前已经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和推动规范诊疗方面带来显著改善。

  截至目前,零氪科技已经累计帮助临床医师在ASCO等40多个高级国际学术平台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单篇SCI影响因子高达13.5分,累计SCI影响因子超过110分。

  2015年到2019年,中国医疗大数据市场规模从10亿美元增长至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9%,预计2030年将达到2154亿美元。另一方面,中国肿瘤大数据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年的21亿美元,符合年均增长率为46.1%,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1196亿美元。

  同时踩中大数据风口以及肿瘤学科的零氪科技,未来无疑还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随后分级诊疗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医院体系、医疗市场等几个方面迅速展开。在国家对分级诊疗的16字原则“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中,基层医疗因为承担着首诊、转诊、慢性病诊治、健康管理等多种重任,无疑将在未来几年国家快速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创业投资机会。本文特对中央和部分地方省市的最新分级诊疗政策进行梳理,探究基层医疗的机会到底会有多大,机会将具体出现在哪些方向,以及公司如何才能更好地分享这场盛宴。

中央政策体系确立基层医疗机构入口地位  

根据2015年3月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和军队基层卫生机构等。如果从市场或资本角度,其实还可以划分成国有基层医疗机构、民营诊所和港澳台及外资诊所。

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相配合,中央关于基层医疗的主要政策还有2015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11月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2016年4月公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综合来看,对基层医疗的政策意图和发展导向主要是:

导向一:基层医疗机构承担门诊首诊重任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控制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

导向二: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提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

导向三: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建立分工协作体系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公立医院要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帮扶和指导与之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

基层首诊量将占比65%以上 基层医疗或现4500亿元市场

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后,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响应。据近期新华社所做的梳理,全国范围内已有22省份出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分别是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深圳、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黑龙江、青海、新疆;同时吉林、山东、天津、湖南、贵州、宁夏等6省份逐步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在地方政府出台的建设实施方案中,大多都对家庭医生签约率和基层诊疗量提出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家庭医生签约率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到2016年底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1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大部分地方政府提出城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30%,广东和深圳还提出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和80%。

在诊疗量方面,中央没有提出具体指标,地方政府大多提出要达到65%以上,深圳则提出达到70%以上:

甘肃: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65%以上;

福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河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江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60%以上;

广东: 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

深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

粗略估算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带来的市场影响,可发现基层医疗市场有望超过4500亿元。根据2015年11月发布的《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43.6亿人次(占总诊疗量的57.4%),次均门诊费用为92.3元。如果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假定次均门诊费用维持2014年92.3元不变,则基层医疗门诊全年费用将达到4557亿元。如果将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入院费用计算在内,这个数字将会更高。

基层机构将现多元并存格局 民营诊所具备战略性入口价值

设想未来几年的基层医疗行业格局,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或许仍会占据重要地位,但民营诊所具备的战略性的医疗线下入口价值将不断凸显。因为公立机构的运营效率受体制约束、人员素质、激励机制等各方面拖累颇大,而民营诊所机制灵活、追求效率,在内部管理、人员团队、市场开拓等各方面都具备巨大的提升潜力。

从功能来看,民营诊所主要分为西医、中医及细分领域的、口腔等几类。从消费水平上看,除了本土自然生长的民营诊所,部分境外诊所也在积极向大陆高端医疗市场布局。由于医美、口腔等专科诊所的行业环境一直较为市场化,增长潜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释放。西医及中医的全科诊所此前受制于公立医院体系,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全科诊所尤其是西医全科诊所,或许会在未来承担基层医疗的首诊重任,成为具备战略性价值的医疗线下入口。

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来看,也特别鼓励社会资本开办民营诊所,具体表现在放开开办权限、规划布局不受限制、推进试点工作、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放开民营个体诊所的开办权限,提出个体诊所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试点放开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还提出,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地方政府在中央文件公布前后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政策。比如山西省近期出台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提出下放设置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限,放宽准入范围,鼓励社会资本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并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

广东省则在近期出台的《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护士到基层开办个体诊所、护理站。

深圳在基层医疗市场化上则起步更早,走得更远。早在2015年1月深圳就出台了《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政策措施》,提出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今年3月又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康中心,取消有关社康中心数量、选址距离等限制,与政府举办的社康中心在政府购买服务、人才保障、预约转诊、医保协议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深圳还提出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服务机制,规定2016年12月前,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协议管理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对其为参保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补助。

综合未来行业格局和中央地方政策来看,可以发现未来市场机会除了抢占民营诊所这一战略性的医疗线下入口外,还有四个方面。

机会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化

以省(区、市)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

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

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

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信息化方面,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落地配套政策。广东近期提出,2017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基本覆盖全部二级、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场角度看,目前已经有许多以医院HIS系统和区域化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竞争颇为激烈。不过根据动脉网观察,医疗SaaS正在逐渐兴起,或许会在市场化的民营诊所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机会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带来的器械、设备、耗材等市场

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提升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

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

基层医疗机构为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将会产生器械、设备、耗材等庞大的采购需求。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将主要采取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形式,民营诊所则存在B2B电商、通过SaaS切入供应链等重大市场机会。

机会三: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入口的远程医疗

鼓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

推进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推广远程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因承担慢性病管理等重担,而成为重要一环。相关信息系统、电子设备及服务,或许会成为重要市场机会。

机会四:护理康复、慢性病管理及养老服务

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的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以高血压、、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协同,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互助护理、家庭病床、医疗康复等服务;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目前中国医疗体系缺少护理康复的重要一环,基层医疗机构恰好适合承担这一重任,另外慢性病管理和养老服务都是现状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的市场,随着诊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互联网、物联网、医疗可穿戴、POCT等技术产品的全面应用,基层医疗机构将在这三块市场发挥巨大作用。

分级诊疗是国家力推的医疗改革方向,以基层医疗为代表的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动脉网将持续关注基层医疗发展动态及创业投资机会,欢迎添加微信yeyurenlei共同探讨交流。

(原文标题:4500亿元基层市场蛋糕,互联网医疗公司如何抢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同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2017年,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以药补医机制的历史性终结。今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该如何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探索现代医院管理之路?《健康报》社“两会精英汇”,诚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路径,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卫生计生委主任马秀珍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郭玉芬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阚全程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杨洋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公立医院管委会副主任王静成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树波

当前,新一轮医改已进入攻坚期。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5项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一,也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之一。要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政府首先要切实履行好四大办医责任,即领导责任、管理责任、保障责任和监管责任。要落实好这些责任,就要把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加以整合,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具体落实。

为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2016年10月,宁夏成立自治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受自治区政府委托,履行政府办医职责,负责研究全自治区公立医院的区域设置规划、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目前,自治区公立医院管委会负责管理全区5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运行一年多来,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公立医院行为等方面颇具成效。

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引导公立医院院长履职的“指挥棒”。宁夏制订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及院长年薪绩效考核方案,考核结果与院长薪酬和医院的工资总量挂钩,进而推动医院内部管理与约束机制的创新,引导公立医院破除逐利机制,逐步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发展。

同时,建立合理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和人事薪酬制度。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核心制度,也是绕不过去的医改难题。去年,宁夏选择3个市(州、区)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可在现行工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比例的方式进行分配,或保留档案工资、自主建立符合医院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可以按照当地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5倍,最高不超过3倍标准核定公立医院薪酬总量,进而赋予了公立医院分配的自主权。全自治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分别按照1∶1.3~1.7的床位与工作人员配比标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编制总量从19432个增加到了42011个,编制人员和备案人员实行同工同酬,并参照事业单位编制职工标准,率先为备案人员建立职业年金。今年,计划将薪酬改革在全自治区范围内推开。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还离不开“两个支撑”。首先,是人才的支撑,今年,宁夏启动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一方面加大急需紧缺学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生殖健康咨询师以及健康管理、营养和社会工作等“本土人才”的培养培训。

第二个支撑就是互联网和大数据。要成立卫生计生部门、医保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联合领导小组,进一步树立数据大融合、大共享、大应用思路,推动医疗专业数据、部门管理数据、服务机构业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打破数据壁垒,促进价值倍增。同时,还应开展家庭医生线上线下连续性服务。推动就医服务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城市居民预约、缴费、查询等线上就医服务。将远程医疗、线上服务等项目纳入医保,推广就医快捷支付,通过提升大数据应用能级,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

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迈出了一大步,即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不过,这一历史性变革只是撬动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冰山一角,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5项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个解决不好其他的都解决不好,因此,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必须综合施策。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目前面临着管理、经营理念、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综合协调问题。去年,甘肃省在酒泉市进行了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实行了编制备案制,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确实有所提高。但是,要想在全省推开,还面临很多阻力。下一步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允许”,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关键之一。

此外,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医保基金、患者自付和政府补贴。由于患者自付比例和政府补贴相对固定,所以,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如何利用医保杠杆规范医疗行为。甘肃省自2014年开始,利用医保杠杆撬动分级诊疗,县外转诊率已由原来的25%下降到目前的12%,目标是下降到10%左右。医保杠杆的两端一端撬动患者、一端撬动医务人员,通过利用医保基金的力量,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倒逼医务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再加上薪酬、编制改革的推进,就可以逐渐实现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方面,甘肃省已经实施了药品流通“两票制”和医用耗材的阳光采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药品的成本价格难以追溯。应建立药品出厂成本价格追溯机制,并将成本价格可追溯纳入药品可以进行集中招标采购的必要条件,进而真正把药价和耗材价格压下来。

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甘肃省代表团以全团的名义向教育部提出建议,希望甘肃省每年增加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培养1500名。目前,由于人才短缺,只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三级医院和家庭医生的作用。从长远来看,国家还应针对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实际问题出台具体方案,从国家层面解决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对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河南省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在优化价格结构方面,2017年取消药品加成后,遵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公立医院取消的药品收入部分通过政府补偿和价格调整来弥补,目前各项工作运转比较平稳,价格体系比较优化。对于药品流通领域,河南省公立医院将于2018年6月全部实行“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成本,降低药品价格。关于医保支付方式,公立医院要逐步实现按病种收费,进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保成本。在薪酬制度改革领域,允许公立医疗机构突破现行的工资水平标准,允许公立医疗机构将扣除成本后的资金作为职工福利待遇发放。同时,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转变,推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

取消药品加成后,河南省县域内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差额部分由政府补偿20%,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解决80%;其他的公立医院则由政府补偿10%,其余90%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解决。在政府补偿方面,2017年,省内医疗机构从各级政府得到的补偿仅占医疗机构收入的5.2%,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河南率先调整的是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的收费项目,尽管给医保基金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老百姓可以实实在在获益。根据河南省的统计数据显示,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药品降幅在3%~5%,各级医院医疗费用的变化总体上处于平稳状态。

对于公立医院,特别基层的公立医院,河南省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为综合改革提供支撑。一方面,河南制定了人才培养“369”计划,即用6年时间、9种办法提升基层的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河南省已经做到了一家乡镇卫生院有一名本科学历的医生,全省乡村医生全部进行免费培训。另一方面,河南省计划在今年开展人才等额对调工作,即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派5名医生到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学习,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再派5名医生到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工作,县、乡两级也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工作机制,不仅可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人才的整体质量,还可以将上级公立医院的改革理念和实际方法,以及先进的医院管理制度传递下去,从而实现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举措,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有效衔接。

找准公立医院利益兴奋点

公立医院改革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个关键性的数据,所折射出来的我国发展大环境,会倒逼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这两个数据是:5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从中可以看出,长期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刺激因素的第二产业,已经让位给了第三产业,因此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说,面对新的经济形势,需要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这个新动能,很有可能就是健康医疗服务市场。接下来,政府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健康医疗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样的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数量还不足以满足国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剩下的空间需要借助市场来弥补。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不可能长期垄断市场,医保基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资源不会全部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在高端医疗服务市场,公立医院同样面临着诸多竞争。公立医院必须下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改革的进程。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将医院发展好,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理顺医院和政府的关系,实现医院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向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必须把公立医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找准公立医院的利益兴奋点,引导公立医院沿着政府确定的方向前行。

嵌合型医联体为民族地区“造血”

现阶段,无论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实现,还是精准健康扶贫任务的完成,都存在一个制约因素――基层服务能力偏弱,在民族地区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比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人民医院的执业医师只有13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人民医院执业医师只有16人。从质量上讲,这些医院的医生大多没有经过规范化培训,尚满足不了一家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做了很多努力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对解决民族地区的人才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现阶段的工作主要还是“输血”,我建议发展医联体建设的另外一种类型――嵌合型医联体。“嵌”就是把三级医院的管理、医疗、人才、技术等嵌入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合”就是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协同发展。

嵌合型医联体应实现4个统一:统一管理,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政府层面,在继续加大财政支持的前提下,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协同管理。统一薪酬体系,甚至可以允许县级医院的薪酬水平是三级医院的120%~150%。统一人力资源调配,仅将三级医院的医生派下去还不够,民族地区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2年~3年后,要到三级医院进修2个月~3个月,这样更有利于基层医生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统一医疗业务管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即刻对接,建立一个较好的双向转诊机制。

还希望能够建立两个激励机制,以解决民族地区骨干医生匮乏的问题。首先,要激励优秀的、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骨干医师到民族地区长期工作,也就是“引才计划”。这个计划的关键是要解决这些医师的后顾之忧,确保其在当地工作一定年限后能够回到内地,并让其职业前景更可预期。其次,是激励三级医院的优秀人才、专家级医生自愿到民族地区坐诊。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政策的支持,比如竞聘三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科主任岗位时,优先选择有在民族地区工作1年~2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候选人。

用医学创新引导分级诊疗

随着“三医联动”的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用财力、物力、人力来保障和改善民众健康。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的概念扩展到了疾病的上游和下游。

医改的力度非常大,成效也很显著。但是,老百姓对于医疗服务还不是非常满意,主要体现在大医院病人数量过多、排队时间过长,医生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超长等。仔细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家庭医生或者全科医生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基层患者还是首选大医院,基层医务人员也不愿意踏踏实实留在基层工作。对此,今年我提交了一个利用医学创新促进基层医疗发展的提案。

人工智能是时下非常时髦的词汇,也是医学创新的重要部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这是继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人工智能第二次被提及。在医学临床中,一些简单机器人诊断疾病、识别疾病的能力已经超过了高年资主治医师。因此,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比起培养医生,普及简单机器人可能效果会更快一些。对于未来,复杂机器人甚至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完成一些人不能完成的操作、手术,或者标准化一些年轻医生不能顺利完成的手术。

利用人工智能引导分级诊疗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大医院、好医生的思想输入给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再通过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由于病人是一个整体,得病的时候往往不只是某一个器官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会输入并分析病人所有的信息,再提醒医生考虑某个方向的疾病、哪个治疗环节需要改进,以此来缩短就诊过程。对于复杂疾病,机器人还会提议是否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更好地治疗。

当然,人工智能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医生对于疾病、解剖等领域的名词非常熟悉,IT、软件工程师对于信息行业的词汇很精通,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存在一个间隙,会出现“鸡鸭对话”的现象。在研发过程中,名词不统一的问题常会遇到。我建议,在研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医学机器人时,要制定一些政策法规,在研发早期就对名词进行统一。

远程会诊要激发医务人员动力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因此,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义重大,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力争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取得突破。在实践过程中,我个人比较关注3个问题。

首先,是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之后的补偿问题。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此后,公立医院尤其是临床药剂科必然要面对相关补偿问题。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为例,每年仅临床药剂科的人力成本就达3000万元,其中还不包括库房、药房等方面的支出费用。

其次,是基层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稳定问题。2014年,国家初步确立了“5+3”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目前,这一培养模式已经实施了3年多。在这3年里,国家、地方政府、各级公立医院,都进行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医学人才,尤其是基层人才,如何稳定、能否真正扎根基层还需要政策的格外关注。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激励现有医学人才下沉基层的同时,明晰医学后备人才的职业规划,让医学生有动力留在基层,进而充实基层人才队伍。

第三,是医联体建设的远程医疗问题。远程会诊是医联体建设的强有力抓手,正在我国各级医院如火如荼地开展,在百姓中也取得了良好口碑。不过,要让远程会诊长期持续下去,就必须解决参与远程会诊的医生待遇补偿问题。只有远程会诊的收费和参与远程会诊的上下级医院医生的待遇补偿问题解决了,医务人员才有动力参与,远程会诊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重点专科建设就像滚雪球

对于深水区医改,我认为,做好分级诊疗、尽快形成就医新秩序是关键。而要实现分级诊疗,当务之急是要规范医联体建设。目前,医联体建设在整体制度和内部机制等方面都有需要完善之处。其核心在于不仅要防止医联体建设变成“跑马圈地”,也要避免医联体内部大小医院根据亲疏关系进行利益输送。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规范。

此外,促进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也至关重要,应尽快实现包括电子病历在内的医疗服务的互联互通。江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做好医疗信息化需要巨大的投入。无论政府财力多么紧张,都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力度。因为要实现医疗信息化,仅靠一家公立医院或者几个医联体的努力难以实现,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统筹规划。

对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认为,政府应加大投入,再多推出一些普惠的项目,支持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重点专科。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我们的心血管、呼吸、肿瘤等科室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建议国家对于重点专科的支持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因为学科建设就像滚雪球,只有有了前面的基础,才能越滚越大、越做越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各级医疗机构回归本位,实现分级诊疗。对三级甲等医院来说,我们的定位就是履行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职责。只有做强重点专科,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更加符合医改确定的方向。

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三大框架要求。每家医院都应按照这一“指挥棒”办院,因此我们需要好好研究、细化、完善政策,以便更好地落地。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医院建立了相对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应该将他们的经验广泛传播。同时,业界应在这些先行者的工作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全国分地域开展试点。

相对于“练内功”的急迫,医院外部的一些管理措施和创新探索,则应在认准方向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比如,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DRG收付费改革试点。DRG对于医院规范行为、转型发展十分有益,但目前,我国医疗相关的信息化基础、医疗和医保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依然有待提升,医疗机构智能定位和转型发展尚未到位,医务人员的行为尚需规范,在此基础上,DRG的推进速度不宜太快,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我建议,应该再加上一点,就是“投入补偿”。

从2015年10月起,江苏省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改革,对于医院运行由此产生的缺口,按照80%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10%靠政府投入、10%由医院自己消化的“811”机制实施补偿。一些院长担心,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结束后,这样的补偿能持续几年?能不能将这一补偿机制固定下来,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苏北人民医院所在的扬州地区明确将补偿时限确定为5年,未来的政策如何还要再行探讨。所以,在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背景下,应力争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补偿责任形成文件和制度。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对儿童医疗发展与改革提出了很多好政策,导向非常清晰。不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由于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导致像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业内反应特别强烈的问题,很多地方都还没有调整到位。因此,除了完善顶层设计,还应进一步完善具体办法和举措。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真正的短板在基层。根据国家层面的规划,要逐步构建四级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其中不管是国家儿科中心、省级儿童医院还是地市级儿童医院,目前都基本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但县级医院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儿科医疗服务能力还较低。

2014年,河南儿科医联体正式运行。河南是人口大省,河南省儿童人数约占全国的10%。由于和北京距离较近,河南每年向北京转诊了大量患儿。为了将更多患儿留在省内,河南省将河南省儿童医院确定为儿童医学区域中心主体医院。通过北京市儿童医院的帮扶托管,我们不断引进优质资源、开拓创新,旨在带动整个区域的儿科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医联体内涵盖18个地市的199家医院,基本达到广覆盖。此外,还包括了其他5个省的15家医院。

从运行情况看,目前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人。要根本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根据县级医院的实际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是一个好办法。河南儿科医联体内部,有一项被称为千名医生、千名护士培训计划的举措,就是对医联体内的医生、护士进行3个月一对一师带徒、订单式的精准培训,目前培训已将近1000人。

要建立起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关管理部门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明确指导原则。然后,各家医院根据要求付诸实践,落实起来会更容易。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落实政府责任在目前来讲还是一个难题,尚需一些刚性约束。比如说,药品零加成后,各级政府到底应该补偿多少,必须有一个硬性规定,并且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落实时间点。这些规定涉及医院的实际利益,只有踏踏实实到位了,后续改革才能跟进。

另一个难点就是医保制度的联动。当前,医保基金存有大量结余,但这些结余主要在发达省份。在结余不足的地区,医保部门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如何确保基金不穿底。在基本医保制度逐步实现即时结报的总体要求下,医保部门大多规定了患者只需支付自费部分,但医保给医院的回款时间却没有明确规定。不要小看这些回款,日积月累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

此外,物价部门如何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动,实现有升有降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而为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提供空间?可以说,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政府补偿、物价和医保部门的联动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想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相信公立医院这支队伍,他们拥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风险、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很多大型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是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一些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还不足以体现他们的价值。(记者 孙梦 金仲夏 宁艳阳 连漪 郭晓薇联合采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政策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