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什纳多少资产?

今天一大早,安邦保险在其公号里刊发了《致胡舒立女士的公开信》,向上周发表《穿透安邦资本魔术》的财新传媒公开发难,公开信写道:

“我司(安邦保险)作为财务投资者入股民生银行后,你们发表了《谁主民生银行》这篇文章,引用董文标的话说:‘你们(安邦)没必要控股民生银行,将来很麻烦’。不久之后,你带着财新传媒的采编负责人来到我司,多次谈到不要参与民生银行。因为我司没有采纳你的意见,之后果然麻烦不断,财新对我司进行长达数年之久的抹黑报道。”

此事立刻在朋友圈被刷屏。保监会前主席项俊波被调查后,关于安邦保险、阳光保险的传言不绝于耳,财新的文章洋洋万言,对安邦的资本腾挪做了详尽披露,安邦的回应对文章主旨涉及不多,转而抛出了“你(胡舒立)是能未卜先知,还是你有利益关乎其中?” 这样的观点,单论公关策略确实高明,但这种檄文一样的公开信背后,猫哥却感觉有点性命相搏的意思,细思极恐。

可能很多猫友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我们从头慢慢说,先简要回顾下安邦保险:

这是近年来急速飙升的一匹“黑马”,前些年在宁波创办,后来迁册到北京,短短几年间,注册资本和持有资产成倍增长,仅旗下的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人寿”),6年间,总资产就翻了360多倍,目前,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

别人家做保险的,都是一张张保单去卖的,而安邦有充足的银行授信,又通过银行通道来卖“万能险”等理财产品似乎有花不完的钱,在A股上举牌民生银行、金地集团、金融街、远洋集团、万科等等上市公司。尤其是举牌民生银行、万科震动了资本市场。

安邦不但在国内“扫货”,在国外也是“买买买”节奏,从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的18个月,安邦花了将近160亿美元(约合1000多亿元人民币)在海外收购。本来2015年“811汇改”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资金出海”受到严格监管,但安邦还是准备花费140亿美元收购世界知名酒店集团喜达屋。

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吴小晖也因此走上人生巅峰,2016年11月16日晚间,他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进行私人见面。当时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吴小晖和库什纳商议了重建第五大道666号,该建筑属于库什纳家族房地产产业。

外界纷纷传言吴小晖背景深厚,据《南方周末》报道,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婚史,最后一任妻子是前国家领导人后裔。也有媒体报道,目前“婚姻已中止”。此外,在安邦保险集团的崛起过程中,某陈姓董事被指是背景不同寻常。

但安邦保险集团的狂飙,在去年年末急刹车,放弃了对喜达屋的收购。随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去年12月3日的“妖精论”一出,保监会被迫加强了对险资的监管,安邦的万能险被叫停。雪上加霜的是,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的落马,更是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测。

目前,吴小晖与库什纳的投资合作意向已经中止。安邦保险集团也放弃了以16亿美元收购美国年金与人寿保险商信保人寿公司的交易,传言是因为安邦没法说明其股权结构和资金来源。

一口气谈了这么多。相信猫友们对此事多少也有所了解了。

安邦财新是怎样互怼的?

那么,本来是安邦买买买的事情,怎么就跟做媒体的《财新》扯上关系了呢?安邦说《财新》老是抹黑报道它们“罔顾事实、充斥着恶意、预设立场”。

那么,财新都写了哪些安邦保险认为是“抹黑报道”的呢?

猫哥在财新网上稍微检索了下,以“安邦”为关键词,搜“杂志”、“标题”就有两篇封面报道、一篇特别报道:

穿透安邦魔术(封面报道)

从安邦并购失败看并购审批风险(专栏)

安邦海外收购遇阻(金融)

安邦韩国收购待批(金融)

安邦大冒险(特别报道)

安邦大手笔布局海外(金融)

从2014年初,安邦刚爆发,《财新》就做了封面报道,媒体报道“黑马”很正常,尤其是安邦这样引人侧目的,不但《财新》,很多媒体都做了报道,《财新》关于安邦的其他报道也很多,就是不知道安邦认为的“抹黑报道”包括哪些?

但双方的这次交锋已经数个回合:

从公开信来看,安邦指责胡舒立女士是“为了利益集团,捏造事实,误导舆论”,加上前言其所提及的“民生银行”,指向已经很明确了。

安邦保险认为其是因为没有听从胡舒立女士的建议“不要参与民生银行”,“之后果然麻烦不断,财新对我司进行长达数年之久的抹黑报道”的。

像前面所说,安邦的公关策略很清晰,转移话题,从立场出发质疑报道的客观性,猫哥无法从双方当事人处了解到此话是否属实,既然安邦保险准备要“对簿公堂”,那么就由他们在法庭上亮证据好了。

但在他们“对簿公堂”之前,我们先来观摩下“民生银行的股权之争”,这场绵延近二十年的大戏不输任何宫斗,看懂这场戏,才能明白这些金融大鳄为什么这么做。

银监会为什么没批安邦、明天系的董事任职资格

让我们先来看看现在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

安邦保险集团从2013年开始不断增持这家老牌股份制银行,特别是从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短短两个月时间,安邦集团连续12次增持民生银行,持股比例从5%增至22.51%,耗资近400亿元:

本来,安邦集团就已经拥有了一家银行,那就是成都农商行,2011年安邦出资56亿元,拥有成都农商行35亿股股份,占35%股权,相对控股地位。当时,安邦还买下了成都“天府大道北段966号园区1、2号楼”,那片园区办公楼是原来成都市的“新行政中心”。

涉及这桩交易的几位官员包括成都农商行原第一大股东、时任成投集团董事长吴忠耘以及原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

But,这家偏居一隅的农商行,显然不能满足安邦打造全牌照金控集团的目标,才有了后来举牌民生银行的凌厉攻势。

这个故事会很长,总之,面对安邦的攻势,民生银行原来的股东们纷纷招架不住,安邦得以顺利成为第一大股东。成了第一大股东,自然要求进入董事会。

所以,在民生银行董事会席位换届选举之际,安邦保险、重庆信托均提出了自己的董事、甚至监事候选人代表。注意,重庆信托被质疑是另一资本大鳄“明天系”的马甲。据两位接近重庆信托人士对《财新》记者指认,重庆信托董事长翁振杰是帮“明天系”代持。

2014年12月24日,安邦保险集团副总裁姚大锋增补为民生银行董事的议案获通过。

但根据法规,银行董监高任职资格需要银监会批准,经过几方博弈,最终今年4月份,民生银行第七届董事会换届后的董事席位陆续获批,唯独安邦保险集团和“明天系”推荐的人选,没被监管部门批准。

不批准明天系,是因为20171月底,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被要求有关部门配合调查。银监会尚未披露是否因此未批准明天系提名的股东董事任职资格。

而不批准安邦的原因,主要还是对其出资的资金来源存疑

明眼人都看到,这是重要的信号。这也是接下来应该重点关注的人物和机构。

银行业界人士对猫哥说,“民生银行股权确实水很深。”

有多深呢?猫哥就跟大家讲讲:

民生银行最早源于泰山会的企业和全国工商联。

泰山会,又名泰山产业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由于成立大会在山东召开,遂取名“泰山”,是由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主管的非独立法人机构。它由中国知名且有相当影响力企业的CEO(或董事长)组成,每年只发展1家会员单位,会员单位包括联想控股、四通集团、泛海集团、远大集团、复星集团、巨人集团等等中国知名企业。

全国工商联,也即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于195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业界组织的人民团体,民间的对内对外商会,各级工商联的全国性组织。

1993年,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在泰山会首次座谈上提议成立一家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银行。随后一番牵线搭桥,当时德高望重的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主导了民生银行筹建工作。在筹备委员会中,工商联成员占4股,泰山会成员占8股。

但做银行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当时泰山会成员史玉柱深陷巨人大厦危机而退出。工商联在政府支持下则日趋强势,经叔平不但占据民生银行董事长之位,更要求工商联自身支配30%表决权。

所以,泰山会最终只余2家参股:卢志强与杭州通普电器公司。

泰山会成员的退出,工商联企业竞相涌入。包括刚成为政协委员、荣膺四川首富的刘永好加入,到1996年民生银行初创时,共有59家股东。

当时这一股权结构却为后来的各种纷争埋下了伏笔。因为,这些“民企”的头上,还有一个全国工商联,绝大部分股东也与全国工商联有千丝万缕关系。

在民生银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发生的历次股权之争,都与全国工商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民生银行四次股权争斗闪现工商联圈子身影

第一次股权之争是在2000年

从上文可以获知,全国工商联是全国民营企业的“代表”,所以在当时民生银行董事会,全国工商联没有出资却享有30%最大话语权,远超第一大股东广州益通集团公司持股的比例6.54%。虽然彼时刘永好仅列第13大股东,但因其“本分”而被工商联、统战部推举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1999年,民生银行筹备上市,零股本的工商联将丧失表决权。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末期,民生银行借由清理不良资产,通过法院强制拍卖股东股权进而回收股东贷款。本不是股东的东方集团张宏伟屡屡抢占先机,成为股份接盘者,一举持股9.42%,成为第二大股东。

张宏伟与经叔平熟络,经他力推,张宏伟被推举为工商联副主席、民生银行副董事长。

与此同时,刘永好也借由协议受让,精准地将股本扩大至9.9997%,与当时董事会规定的10%持股限制仅差之毫厘,成为第一大股东。加上刘氏家族其他持股,“希望系”持股逾17%。

全国工商联通过张宏伟、刘永好再次获得话语权。

但泛海集团的卢志强却“暗度陈仓”,虽然只有4000万股,与东方集团并列第二大股东,但却至少有1.1亿股被转到中色建设、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两家与“泛海系”行为一致方名下,总共持股一度超过20%,成为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

当时卢志强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全国工商联常委。在经老斡旋下,“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三分天下。

第二次股权之争还是因为卢志强而起

“三分天下”的局面一直暗流涌动。

银行毕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尤其是急缺资金的民营企业集团,更是希望把银行当作资金来源。

在获得民生银行事实上第一大股东地位后,卢志强又与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携手拿下黄河证券,后来更名为民生证券,并从郑州搬迁至北京。此外,他还拿下了保险经纪、信托、典当、期货、财富投资等牌照,都冠以“民生”之名。

为了获得资金,他将股权质押给民生银行、以及从民生银行获得关联贷款,等到股份解禁后再高位套现,反哺旗下地产、能源等业务。

卢志强的做法引起了其他股东的不满,其他股东倾向于清理关联贷款。

于是,2006年7月16日,民生银行举行董事换届选举,经老因病缺席,各路诸侯蠢蠢欲动。

第一大股东刘永好在董事选举中直接落选,卢志强则高票当选,接替刘永好,担任副董事长。张宏伟也当选为董事、副董事长。

根据当时的报道,刘永好非常气愤,要求重新投票,但无人理睬,只得忿然离场。

但此事没完,在那次换届后不久,就有媒体曝光民生银行关联贷款高达42亿元,其中泛海系占了近80%,占民生银行净资本的19.57%,远超银监会规定的10%红线。

报道一出,也引发了如同今时今日《财新》对安邦的报道一样的轰动效果,监管随即而来。

此后,在监管要求下,民生银行开始清理关联贷款,泛海系最近低调。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卢志强接连抛售民生银行股份套现,刘永好趁机经由民生银行定向增发增持大量股份。

2009年3月,刘永好重返民生银行董事会,再度成为副董事长。

第三次股权之争则是因一个“外来户”而起

2007年6月底,中国人寿通过定向增发,接替新希望短暂成为民生银行单一最大股东,占股比例6.17%,新希望退居第二,占股比例5.9%。2011年8月,中国人寿提出“一控一参”银行目标,民生银行成为目标。

但中国人寿作为国企,要拿下民企发起的民生银行,立刻引起了舆论和股东们的反弹。当年民生银行的第六大股东史玉柱发微博炮轰:“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唯一的民营的重要银行(总资产2万亿以上),别成为国有银行,给民营留一块小小的天空吧。”

外敌当前,原本争吵不休的民生银行大股东们,放下成见,共同捍卫民生银行控制权来了。在民企大股东们的竭力反对下,中国人寿退让了。

2015年6月4日至5日,中国人寿为实现投资收益减持民生银行A股约2.51亿股,减持后,中国人寿集团与中国人寿股份合计持有民生银行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4.9999997%,不再是合计持有民生银行5%以上股份的股东。

第四次股权之争,就是安邦突然的杀入

2015年,安邦保险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安邦的来势汹汹远胜于当年的中国人寿。本来同在全国工商联圈子里的民生银行股东们,面临了一个比中国人寿要强悍得多的对手。

不在于资金实力,而在于人家背后“神秘”的背景。

此前,安邦就强势出击招商银行,但招商银行呢,本来就有央企招商局集团的渊源,其现任董事长也不同一般,所以,在谋求招行董事席位未果后,安邦转而强攻民生银行。

2014年12月23日,作为大股东的安邦,提名姚大峰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

和强烈抵制中国人寿不同,民生银行的股东却竞相欢迎安邦入主。

大股东刘永好减持20亿元,并欢迎安邦的进入并希望继续保持团结合作,时任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更是透露安邦和民生银行可能有比较深的合作

就连“大嘴巴”史玉柱也在微博写道:“安邦控股民生,我觉得挺好。有大股东照料,民生未来说不定更有戏。安邦吴小晖好赖也是我同班同学,如果将来把民生股票搞跌了,我去踢他PP。”

比起强烈抵制国企(后升级)为央企的中国人寿,股东们却热烈欢迎背景颇为神秘的安邦,各种缘由,耐人寻味。

更耐人寻味的是,卢志强、张宏伟的态度。

2016年6月30日,时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张宏伟让其东方集团和华夏人寿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合计持有民生银行股权比例5.48%。

在其他股东和管理层“夹道欢迎”安邦的时候,卢志强却选择了埋头吃进,2016年,7月11日和14日通过大宗交易,“泛海系”共斥资75亿接盘民生银行A股,后共持有民生银行A股股份16.8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4.61%,仅次于安邦和“东方-华夏”。

面对安邦来袭,其他家减持时,但彼时张宏伟、卢志强增持,平日里斗得可欢的两家,如此默契,要追溯到10年前联手赶走刘永好之时了。

说到底,到底都当过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内斗归内斗。当时猫哥就猜测,这两位纵横商海的大人物如此高调增持,民生银行股权之争一定还有“下半场”。

春节后,关于安邦保险的传闻逐渐弥漫,甚至有小道消息说,安邦保险涉民生银行“贷款千亿”。

但安邦保险新闻发言人称,安邦保险在民生银行没有一分钱的贷款,根本不存在向民生银行”贷款千亿“的问题。

这一关联贷款传闻,像不像10年前的那一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库什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