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开发新冠疫苗是谁做的创业行为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2月26日报道,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2月25日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历时一年多的研发。疫苗的安全性怎么样?公众又该如何选择?白岩松新媒体直播节目《白·问》第二期,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就研发疫苗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单针接种新冠疫苗年产能或达5亿

Q: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后产能可以达到多少剂?

陈薇:我们做的是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快速化的生产。我们现在这个产能,年产能在今年能达到5个亿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一个前提,我们因为是打一针,5亿剂相当于是5亿人的接种,不是2.5亿人的接种,这是另外一个概念。

目前的观察数据显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重症保护率达到90%以上

Q:疫苗附条件上市的时候,它的有效率是多少?

陈薇:疫苗是最关键的数据,所以看你在这个重症保护率上的数据,这是第一点要关注的。现在我们在巴基斯坦重症保护率能达到全部保护,巴基斯坦我们做了一万八千多人(的观察),在所有人里面我们重症保护率能达到90%以上,这是可喜的一个数据。

到现在为止,我们接种的人群包括一种极端环境下的人群,没有发现跟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没有发现跟其他疫苗有不一样的特别特殊的不良反应。

Q:疫苗的安全性如何?

陈薇:到现在为止,我们接种的人群包括一种极端环境下的人群,没有发现跟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也没有发现跟其他疫苗有不一样的特别特殊的不良反应。

打完一针疫苗6个月后再打一针增强型,

可以有10倍、20倍免疫反应的增高

Q:陈薇团队所研发的疫苗的有效性如何?

陈薇:到目前为止6个月的数据是有的,是支撑可以做6个月的,6个月期间你可以不用接种。如果6个月以后疫情还没有结束怎么办,我们也做了6个月以后的加强,发现加强以后再打一针,可以有10倍、20倍的免疫反应的增高。

在武汉二期临床已经放开了年龄上限,

当时最年长的志愿者84岁,

Q:陈薇团队所研发的疫苗是否有可能更快地普及整个人群?

陈薇:其实在2020年4月12日我们在全球第一个上二期临床的时候,就放开了年龄的上限。当时最年长的志愿者是熊先生,他是84岁,因为我是随机双盲的,后来揭盲的时候他的抗体是阳性,给大家很大的信心。6到18岁的临床我们已经做完了,现在还没批准6到18岁,但是数据做完了,6到18岁的安全性数据我们是有的。

中国疫苗研发在世界上位于第一方阵,

Q:从世界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疫苗研发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准?

陈薇:第一方阵,毋庸置疑,这是没有几个国家能做到的。所以,刚才说了既不夜郎自大,也绝不妄自菲薄,学习别人更多的长处,做更好、更安全的疫苗,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自信。

原标题:《国内首个单针接种新冠疫苗有效性如何?白岩松专访陈薇》

  全球已有20多款经肌肉注射的新冠疫苗获批使用。为了提供更多疫苗选择、接种方式选择,多款有望解决“打针”之“痛”的候选疫苗也正在开发中,包括口服疫苗和经鼻部给药的疫苗。

  今日,中国工程院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s)团队合作研发的雾化吸入接种5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Ad5-nCoV)1期临床试验初步报告在《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这项研究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开展。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陈薇院士、侯利华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行环教授。

  研究结果表明,雾化吸入接种Ad5-nCoV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引起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一剂雾化Ad5-nCoV相当于单剂肌肉注射剂量的五分之一,雾化吸入接种两剂Ad5-nCoV激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反应与肌肉注射一剂该疫苗相似。另一方面,肌肉注射Ad5-nCoV后第28天进行雾化吸入加强免疫,可诱导强烈的新冠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反应。

  Ad5-nCoV疫苗使用Ad5腺病毒载体表达新冠病毒的刺突(S)蛋白。此前,肌肉注射接种的Ad5-nCoV疫苗(克威莎)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2021年2月的多国试验数据的中期分析表明,肌肉注射接种Ad5-nCoV在预防有症状COVID-19病例方面具有可接受的有效率。

  这项随机、开放性1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雾化接种Ad5-nCoV疫苗在中国健康成人(≥18岁)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排除了哺乳期女性、孕妇、患有严重慢性病或有过敏史的人群。

  2020年9月28日-9月30日,130名受试者被招募并1:1:1:1:1随机分配到5组中(每组26人),分别通过肌肉注射、雾化吸入或混合免疫的方式接种Ad5-nCoV。

  两个雾化吸入组的受试者间隔28天分别接种两剂高剂量(两剂均为2×1010病毒颗粒)或低剂量(两剂均为1×1010病毒颗粒)的Ad5-nCoV;

  混合免疫组第0天肌肉注射(5×1010病毒颗粒)、第28天雾化吸入(2×1010病毒颗粒)Ad5-nCoV;

  肌肉注射组在第0天接种单剂(5×1010病毒颗粒)或两剂(两剂共10×1010病毒颗粒)Ad5-nCoV。

  论文指出,一剂雾化吸入剂量分别相当于通常单剂肌肉注射剂量的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

  主要安全性研究终点上,不同疫苗接种途径在首次接种或加强免疫后7天内的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下:两剂高剂量雾化吸入组18人(69%)、两剂低剂量雾化吸入组19人(73%)、混合免疫组19人(73%)、单剂肌肉注射组19人(73%)、一天两剂肌肉注射组15人(58%)。

  首次接种和加强免疫后7天内最主要的不良事件是发热(62/130,48%)、疲劳(40/130,31%)和头痛(46/130,35%)。

  首次接种7天内,雾化吸入组(13/52,25%)的不良事件少于肌肉注射组(包含混合免疫组)(49/78,63%)。首次接种后56天内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各组在第一剂(A)和加强免疫(B)接种7天内报告的不良事件。两剂高剂量雾化吸入-HDmu,两剂低剂量雾化吸入-LDmu,混合免疫-MIX,单剂肌肉注射-1Dim,一天两剂肌肉注射-2Dim。(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主要免疫原性研究终点方面,最后一次接种后28天,尽管两次雾化吸入的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特异性IgG和IgA抗体浓度低于一次注射接种的相应抗体浓度,但雾化吸入接种组的中和抗体滴度与接受肌肉注射的患者相似。

  论文指出,在该试验中,RBD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与中和抗体滴度之间存在中等相关性。新冠中和抗体不仅来自RBD相关抗体,还来自S蛋白的N端结构域相关抗体,这可能部分解释了RBD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之间的血清转化率差异。

  各组诱导产生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和RBD特异性IgG抗体、IgA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

  ▲不同途径接种Ad5-nCoV疫苗后,测定的IgG抗体(A)和 IgA抗体(B)浓度,以及中和抗体(C)水平。两剂高剂量雾化吸入-HDmu,两剂低剂量雾化吸入-LDmu,混合免疫-MIX,单剂肌肉注射-1Dim,一天两剂肌肉注射-2Dim。(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基于这些数据,论文指出,雾化吸入Ad5-nCoV疫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相比肌肉注射该疫苗,诱导了相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这对于疫情防控具有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评估气雾吸入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权威医学期刊证实!新冠疫苗对Delta突变株仍有高保护力

由陈薇院士团队和康希诺生物共同开发。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又称康希诺新冠疫苗,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联合研制的新冠疫苗,是一种以人类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Opino疫苗于2月25日获批,是国内目前唯一采用单针免疫方案的新冠疫苗。 也就是说,考匹诺新冠疫苗只需接种一针就能提供保护力。 在有效性方面,接种14天后,对所有症状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重症保护效力为95%。

3期临床数据显示,考匹诺疫苗总体保护效力为65.28%,但接种后6个月抗体水平上升10倍以上。 目前,希氏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符合世卫组织的要求。 专家表示,接种考匹诺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极低,可以放心接种。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共有5种,除了科兴、北京生物等疫苗外,其中还包括Opino疫苗。

陈薇院士最新雾化吸入疫苗靠谱吗

由中国工程院陈薇院士团队与康希诺生物公司团队合作研制的雾化吸入接种5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 Ad5-nCoV )在知名国际学术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了一期临床研究数据,雾化吸入接种Ad5-nCoV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这也是全球首次公开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雾化吸入方式免疫,无痛,便携性更高。 雾化吸入免疫是利用雾化装置将疫苗雾化成微粒,通过呼吸吸入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刺激粘膜免疫,有利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疫苗是谁做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