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非金融机构构目前为客户提供投资组合的ESG表现分析服务?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然而,融资难融资贵却制约着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甚至被视为“世界性难题”。

  为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远东宏信(03360.HK)深入践行ESG发展理念,把“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产品及服务品质、优化客户服务”作为履行客户责任的重要举措,面向中小微企业推出普惠金融业务,不断加大融资租赁支持力度,持续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及性,助力实体产业健康、持续、稳定与和谐发展。

  灵活高效 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中小微企业群体往往数量多、分布散、金额小、用款急,其发展与壮大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灌溉。远东宏信聚焦中小微企业购置设备、研发投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资金需求场景,帮助企业通过集约采购或优化运营管理等方式降本增效,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相较于传统金融服务,远东宏信的普惠金融业务更为灵活和高效,有着手续简、审批快、额度高等优势。

  浙江省某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生产洗衣机电机产品。近年来,该企业扩大规模新建厂房,增加了压铸生产线。在购置了新的生产设备后,该企业亟需流动资金预付原料款项,以缓解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远东宏信在完成调研后,通过“新设备直租赁+现有设备回租赁”相结合的方式,为该企业提供资金,抢占原料价格低位,提高企业利润。

  均衡发展 缓解偏远地区融资难题

  远东宏信重视改善金融资源投放的区域均衡性,致力于提高偏远地区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及性,着力解决其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远东宏信持续为陕北、甘肃等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融资规模近5000万元。

  某石油机械公司地处距离西安市区300公里的茫茫黄土塬上,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管道生产商。受疫情影响,该企业所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较多订单延后生产。该企业为确保准时交货并避免原材料持续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在短时间内需要大量资金采购原材料。远东宏信在了解到该企业的需求后,量身定制旧设备回租方案,一周内完成审批与放款,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远东宏信普惠金融业务为偏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引水灌溉”,助力中小微企业强基础、结硕果,促进偏远地区发展跃新阶,为国家经济增长添动能。

  科技赋能 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体系

  为构建科学、先进、完善的普惠金融运营体系,有效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远东宏信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赋能中小微企业客户服务,通过持续优化运营流程,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效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智能化、线上化”的高效便捷服务。

  在远东宏信普惠客户服务平台,全流程的线上服务正在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及性。客户在线上提交融资需求后,业务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风险引擎等技术进行视频访厂、远程尽调等审批,在完成电子签约后,客户即可快速获得资金。截至目前,远东宏信通过线上方式与中小微企业客户完成签约合作已逾10000次。数据背后,是远东宏信一次次利用科技手段分析需求、精进服务,使中小微企业一个个融资难题被切实关注、高效解决。

  此外,在满足中小微企业客户资金需求的同时,远东宏信还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密切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及产业政策导向、关注ESG风险水平较高行业的最新动态及风险状况、严格限制高污染及产能过剩的ESG风险企业导入等方式,着力加强客户ESG风险管控。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如今,远东宏信持续拓展服务深度广度,普惠金融业务已覆盖上海、苏州、深圳、天津、济南、郑州、南京、宁波、成都、武汉、广州、厦门等全国百强城市,面向机械加工、电子、纺织、印刷、汽车、医疗等10余类行业,为超过7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投放规模近200亿元。

  未来,远东宏信将坚持“创造价值分享,共铸和谐发展”的核心责任理念,持续关注中小企业的切实需求,助推中小微企业向上生长、发展腾飞,全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卓越价值。

  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是一家横跨金融和产业的综合集团,主要业务布局在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并致力于在全球拓展业务,201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3360.HK。公司以“汇聚全球资源、助力产业发展”为使命,专注于服务实体经济,多年来引领行业发展,蝉联《财富》中国500强、《福布斯》全球2000强。

  远东宏信扎根基础产业,在城市公用、医疗健康、文化旅游、工程建设、机械制造、化工医药、电子信息、民生消费、交通物流等领域,提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海外业务、基础设施投资、股权投资、普惠金融、资产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开展设备运营、医院运营、健康养老、教育等产业运营服务。

  远东宏信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于上海和天津设立运营中心,在中国近30个核心城市设立办事处,多家下属机构布局广泛,形成辐射内地的服务网络。公司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员工超2万人,服务客户超2万家,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超万亿元。

今年服贸会期间,经济观察报、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共同举办了“‘碳经济’经观论道”活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分享了在落实“双碳”战略、推动ESG体系建设、助力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愿景。

本场论坛由经济观察报编委、金融市场新闻中心主任袁金秋主持,与会嘉宾包括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勃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 王轶名、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牟军、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以及AMD大中华区政府事务部副总裁黄志强。

袁金秋:良好的ESG评级体系,可以对企业运行和机构投融资决策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请问ESG评价指标有什么意义?

王晓书: 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外部性,这些外部性有些是正面的,比如企业交税、员工工作机会和社会福利;有些则是负面的,例如环境污染、碳排放等,可能导致企业受到处罚甚至关停工厂。

由于负面外部性会内化为公司财务风险,因此近几十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监管政策发生了非常大变化,在企业利润的基础上增加了对ESG的关注。全球政府机构已经协同努力,推动经济向低碳转型,这将是对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

目前, 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的低碳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一些标准来识别哪些企业在做低碳转型、哪些企业碳排放数据是准确的。在这样的趋势下, ESG评级的出发点就是帮助投资者识别企业潜在的ESG风险。

王轶名:ESG评级的方法、权重占比都是相对客观、公开和透明的,中国企业应该主动拥抱这些规则,从而快速提升自己的ESG评级。如果一家企业最初(ESG披露)信息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将会直接影响未来更长周期的评级。

袁金秋: 对企业而言,环境治理需要有投入,投入则要资金的支持。作为金融机构,应当如何做好项目甄别,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牟军:从银行的资产结构来看,绿色资产占比正在逐年提升。例如截至今年6月底,浦发银行贷款总额大概是4万多亿,其中绿色资产不到4000亿,约为整体份额10%。 不过,对比1%-2%的整体贷款增速,绿色资产增速已经达到30%左右水平。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金融手段包括碳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抵押,以及一些衍生工具。未来,浦发银行对于高碳资产配置会进行风险识别,利用ESG领域的评价标准和市场公开数据,逐渐融合到后续的方案管理中。

袁金秋:根据毕马威调查,最近几年很多科技公司也非常重视ESG领域,把ESG相关因素纳入公司运营。请问AMD在ESG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

黄志强:作为高效能与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AMD积极展开ESG实践,并制定了2025年和2030年新的企业责任目标,涵盖数字影响、环境可持续性、供应链责任以及多元化、归属感和包容性。如今,公司正向实现这些目标挺进。

AMD为全球速度领先和超高能效的超级计算机——Frontier超级计算机——以及排名前20高效超级计算机中的17台提供动力。AMD与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社区一起推进计算创新,以帮助解决全球最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挑战。

袁金秋:ESG兼具多方利益共同发展的理念,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趋势。如何看待追求利益和责任投资之间的权衡问题?

房东明:追求利益和责任投资并不矛盾,很多时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追求利益角度来看,瑞银研究部发现,中国为实现去碳化,要将能源结构进行大幅调整,减缓对化石能源行业的新增投资。这意味着,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普惠金融等方面,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从责任投资角度来看,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机构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在中国,市场对责任投资的关注也与日俱增。目前,中国绿色信贷体量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也超过了1.1万亿人民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产业基金都是几千亿的体量。

事实上,责任投资的回报率并没有低于传统投资,比如MSCI新兴市场ESG领袖指数的回报率就高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在双碳目标下,资本市场的机遇很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题相关投资机会、ETF和其他投资产品都会很受欢迎。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过去ESG方面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随着ESG产品越来越多, “漂绿”风险也时有发生,比如欧洲将天然气纳入绿色能源产生的争议。

袁金秋:最后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你们对ESG未来发展趋势是如何判断的,有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什么期待?

王晓书:从全球来看,尤其欧洲这样的发达市场,ESG基金规模已经达到万亿欧元;中国还处于ESG发展初期,得益于政策积极引导,未来前景是非常开阔的。但同时, 海外基金规模达到一定体量之后,会出现“洗绿”风险,面临市场质疑和监管挑战。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欧盟开始出台越来越多政策细节。以邻为鉴,以史为鉴,各国也要防止类似风险,真正让ESG回归本质,支持可持续发展。

王轶名:我们始终坚信,“双碳”和ESG将是撬动全球绿色经济的新杠杆和新引擎,在这个周期中需要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ESG “领导者”,建议企业应该更加关注ESG数据信息含金量,比如是否具有交易价值。企业实施的“双碳”战略,ESG规划是否可以被量化绩效,是否可以反哺企业的财务指标。

牟军:银行关注ESG发展综合实力和ESG发展状况是否匹配,选择适应和有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ESG策略。同时,我们建议通过信息披露,把企业实际面临的低碳、公司治理等问题通过分析模型向社会公开,创造一个更透明的ESG发展环境。商业银行处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我们愿意投入资源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给出理性、遵循市场规律的、服务实体经济的合理价格

黄志强:作为提供基本算力的现代科技公司,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将先进的科技用到银行、通讯、制造等领域,提升行业效率、推动行业碳减排,用科技手段助力整体社会环境的进步。

房东明:2021年,瑞银发布超过134份ESG主题研究报告,举办20余场ESG投行主要会议,一共在全球发行了146笔ESG相关债券,交易总额达741亿美金。在大中华区,瑞银去年发行了超过200亿美金ESG相关债券。

从发展趋势来讲,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欧洲市场目前已经从风险管理转向影响力投资,未来还会涉及到更多资产类别。同时,投资者在个股投资方面更青睐与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并且国际投资者倾向整体投资策略制定、公司治理这些方面。上述趋势不仅存在于二级市场投资者中,也广泛存在于VC、PE。

目前,中国碳排放权、碳交易市场还在初探期,但行业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作为人口、制造和出口大国,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能为“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的协助和服务。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瑞银这样的国际金融机构参与其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金融机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