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做什么项目好呢电商?

人间自有真情在,点了关注才是爱

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有个和金庸笔下的“蓉儿”同名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黄蓉

被很多人称赞为“电商扶贫女侠”

黄蓉与姜家湾村橘农在果园交流网上销售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个从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大山深处走出的山妹子

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回到家乡自主创业

目前,她创办的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已经是全市700个村镇、10多万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平台

个人也因此荣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刚回乡就打了一场漂亮仗
展销三天卖出10万元的天麻

      1986年,黄蓉出生在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马鬃岭村。“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黄蓉儿时最大的心愿。

      2004年,身体素质和文化成绩都不错的黄蓉考上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通过勤工俭学与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大学4年下来,黄蓉基本实现了学费生活费自理,也触摸到了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

      2008年,黄蓉到福建一家武校当起了老师。“可能因为从小在山里长大,我还是觉得农村更适合我。”没过多久,黄蓉辞职回到下堡坪,开启了她的三农创业生涯。

      当年,家乡天麻丰收,却因交通不便,难觅销路,黄蓉得知武汉有一场农产品展销会,她便租下个9平方米的摊位,带着宣传册和天麻出发了。

      让黄蓉没有想到的是,展销会的第一天,她带的天麻就被抢购一空。她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灵光一闪又想了一招,“武汉人都爱煲汤,我就拿出5斤天麻,找到江西瓦罐汤的师傅帮我用天麻煲鸡汤,顾客买一斤天麻,我就送一罐鸡汤。”靠着这一招,天麻再次售罄,3天下来,销售额达到了10万元。

带动十万人实现网上营销
触电经营从“供销e家”到供销一家

       2015年,黄蓉牵头成立十八湾电子商务公司,和供销社合作,在全市700个村、镇开展送农资下乡和收购农产品服务,实现了农产品上行和农资产品下行的闭环服务,成为联结政府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与纽带。

       黄蓉认为电商扶贫之路是“大势所趋”:“农产品销售,坐等贩子上门不行,仅仅靠我们到处跑业务也不行,必须拓宽营销渠道。电商,就是最好的平台。”

       目前,依托“供销e家”的平台,十八湾电子商务公司的供销e家网点辐射超过10万农民,在每一个网点,农民足不出户便可出售各种农产品,也能买到所需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

       现在,黄蓉已经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2800多家大型卖场,先后在“供销e家”等10多家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店铺。销售由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天麻、柑橘、脐橙、香菇、木耳、蜂蜜、禽蛋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及全国特色的有优势的生鲜水果

创办学校培训五千电商人才

      “今年豪猪价格特别好,销路也好,我又要进种猪了。”

       在夷陵区东城试验区姜家湾村二组,养殖户骆光华除了在网上回复客户信息,其他的时间基本都待在猪圈里“伺候”他的“宝贝”。

      这几年豪猪销量大增,骆光华坦言:“多亏了电商销售。”

      而他的电商知识,正是于黄蓉创办的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2012年,骆光华拿出全部积蓄干起豪猪养殖业,但由于缺技术、缺信息,缺渠道,销量怎么也上不去。2017年和2018年,他连续两次参加了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微店运营,营销推广、电商平台优化等课程,给他打开了全新的一扇窗。培训结束后,骆光华开设了自己的网店,仅今年六七八三个月,豪猪就远销到恩施、重庆等地。

       在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骆光华有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大家都能掌握电商知识,自己开网店,是最好不过了。”2015年,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贫困村村民、返乡农民工、三峡后扶移民、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结束后,学校还会对学员回访指导,提供平台、分析行情、介绍团队等跟踪服务。

       4年来,该校已培训学员近5000人次,其中不少走上了电商致富路。“我们做过初步统计,通过电商培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500人。达到10万元以上,有200人。还有个别优秀的,年收入达到了100万元以上。”黄蓉自豪地说。

黄蓉向豪猪养殖户传授网上销售经验

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人

为这场攻坚战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亿万农民备感欢欣鼓舞,也让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需要谁,又当依靠谁?这其中,离不开那些长期扎根农村的干部群众,也需要有理想、有知识、有专业技能的人一起努力。当能人遇上“乡村振兴”,奋勇向前才是他们该有的模样。

在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就有这样一位80后的返乡能人,她叫刘琴,2012年返乡创业并带领村民创办了枞阳县康民禽业农民,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8月22日,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凝聚能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枞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满带敬佩和好奇,了解刘琴身上的创业故事。

当实践小分队走进枞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三楼一间间悬挂着“康民禽业”字样的办公室,只见一位青年女性正在直播镜头前激情澎湃地展示并叫卖着士鸡蛋,“大家快来围观,这是我们合作社出产的生态土鸡蛋,色泽好、口感佳、营养高,一枚一块三,产量有限,欲购从速!”

2012年,在外打工十多年的刘琴积极响应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怀着对故土的热爱,她回到家乡,依托当地特色产品进行创业,投身于家乡的建设当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特、优”等无公害绿色禽类产品的市场消费需求与日俱增。鸡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素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土鸡市场前景广阔,所以2012年刘琴决定回乡发展土鸡。

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养殖事业渐入佳境

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并且要注意防疫、保温等各种问题,养殖土鸡对于刘琴来说着实不易。在给第一批鸡苗防疫时,由于缺乏经验,导致鸡苗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家人劝她早点收手,可刘琴不甘心失败,为掌握土鸡养殖技术,她购买有关养鸡的专业书籍,在网上查找别人的经验介绍,或者直接去其他的养鸡场考察学习。

养殖事业渐入佳境通过自学,刘琴悟出了一点养殖门道,于是向亲朋好友借钱,又引进了第二批鸡苗。为保证土鸡品质,刘琴以玉米、稻谷、蔬菜饲养土鸡,几个月后,第二批土鸡出栏了,市场供不应求,刘琴挖掘到了养殖土鸡的第一桶金。养殖技术成熟了,乘着市场需求的东风,刘琴扩大了养殖规模,除了养殖土鸡,还做起了土鸡蛋的生产与销售。

创业之路遇挫折,创新方式破困境

2015年,由于养殖士鸡的大户越来越多,同行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刘琴养殖的土鸡及士鸡蛋,出现了销售难问题。面对困境,刘琴决定创新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她先后多次参加省、市、县举办的电商培训会,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于2015年9月入驻枞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将自己养殖的土鸡及土鸡蛋搬上了线上销售。

带领乡亲,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2016年,刘琴因线上销售业绩突出,获得了县商务局“销售10万元奖补1万元”的政策奖励,这也更加坚定了刘琴开拓线上销售市场的决心。返乡创业的同时,刘琴不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她统一出售鸡苗给农户,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动物防疫,农户土鸡出栏后,经过她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全程跟踪服务,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我经常挨家挨户给农户养殖的鸡防疫至深夜,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他们这么信任我,我感到非常满足,越干越有劲。”刘琴自豪的说道。

如今,刘琴的专业合作社养殖的土鸡,存栏达到三万余只,品种也很丰富,有皖南土鸡、珍珠鸡、火鸡等等,除此之外,还养殖了鸭、鹅和山羊,她还注册了“侨乡鸡”和"鸡楼山鸡”两个品牌商标。今年,经县妇联推荐申请,刘琴获得了铜陵市妇女事业专项资金项目“徽姑娘”8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刘琴的创业信心。

在谈到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刘琴满怀憧憬的说想注册一个家庭,承包一些田地经果林和药材,底下养殖土鸡,发展立体化养殖。同时继续做大做强电商销售平台,让更多的枞阳农副产品走上线上销售渠道,走进全国人民的餐桌。“我一定要把农产品卖到大城市,回报曾经给我鼓励和认可我的那些人。”刘琴很自信的说道。

她为队员们展示了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应该如何服务于社会建设,如何服务于家乡建设。队员朱力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要脚踏实地为社会、为家乡做贡献。

此次调研采访返乡创业能人刘琴,使实践队员们对于“+创业”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新的认识。互联网的触角伸向农村田野,为能人回归家乡创业铺出了一条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在“互联网+创业'的模式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也许有了能人的助力,这种模式能够发展得更好。

返乡:普安县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山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1988年出生的当地小伙保贵,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离开贫穷的家乡;希望;野心;信任

贵州普安县,一处仓库前。看着收购商把几千斤柚子往仓库里搬,38岁的柚子大叔内心忐忑不安:赶集的话,起码要卖一个多月。就堆在这儿,一个客人都没有,你说能卖出去就能卖出去啊?

终于,他没忍住,拉着不到30岁的收购商保贵又问了一遍:如果最后卖不出去的话,还会给钱吗?第一次做收购生意的保贵打破了“行规”,承诺:如果真到那一步,也一定给你结算的。

那是2018年的秋天,村里的人都不知道如何用互联网做生意,虽然给了承诺,保贵心里也没底。连着3天,他和员工在网上发消息,参加展会、走访企业谈订购合作,终于把仓库里的柚子全卖出去了。

这个消息在全村传开了,看着忙活一年、收到几万元的果农开心的笑脸,闻讯赶来的乡亲们问保贵,“红茶、大米要不要?辣椒、菜籽油收不收?”

保贵知道,一个新的互联网世界来了。

普安县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山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1988年出生的当地小伙保贵,小时候的梦想就是离开贫穷的家乡。

因为喜欢架子鼓,2008年,他去了北京读大学,学习编曲专业。但是当大城市走出的同龄人谈论美食、名牌产品、豪车时,他总在为生活费、学费犯愁。

为了凑学费,父母卖掉了家里的一块地,可日子依然拮据。面对拖了一年的学费,他兼职打工,总是在争取宽限几天时间,承诺一定能补上。他珍惜得来不易走出山区的机会,希望将来能在繁华都市立足。

可惜事与愿违。大三时,因为家中发生了变故,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

为了生存,他回老家应聘了一份公益性质的工作,每月工资800多元。租不起房,就直接住在单位提供的一处仓库里。那时在外吃一顿饭要15~20元,为了省钱,他很少外出吃饭,习惯买回一堆菜,自己做饭。

当大城市的互联网经济如火如荼时,他的故乡还是电商荒漠。一些村民买东西,要坐着班车到县城,耗费一天时间。

这些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们,不知道靠一张图片能卖出去东西,对一根网线连接的复杂世界知之甚少。

2015年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

这一年,普安县获批商务部、财政部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预感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保贵报名应聘了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成为了一名电商中心工作人员。

他每天早上五六点出门,到村民家宣传电商,几个月的时间去了90个村寨。

互联网的春风刮进小村庄,年迈的老人听到村淘、送货上门,也有了兴趣,问能不能买到大件物品,不少人感叹:怎么还会这么方便。

彼时,大伙儿对买买买感兴趣,但对在网上卖东西无感。山里的乡亲守着土地维生,种柚子、香菇、茶树等,习惯通过传统渠道,走街串巷、赶集进城销售,茶叶常用一个袋子或一个纸盒包一包就出售。

当地茶企,正山堂普安红茶叶企业总经理罗绍江介绍,传统茶叶企业,即便已经上了规模,也基本是通过线下商超、批发等渠道销售产品。

看着村民原生态种植的庄稼,喝着当地产的普安红茶,保贵失落:为什么家乡的产品,不能通过网络,走向更大的世界?

2018年底,用3天卖出去几千斤柚子后,他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保贵要把茶叶卖出大山。

2018年的冬天,雪下得格外大。从北京出差返回普安的路上,大雪封山堵住了路,他和妻子步行好几个小时,到了县城。见到风雪中归来的二人,茶叶企业员工开心的不得了,两个人带回了好消息。

去时,夫妻俩只带了笔记本、发票,拎着个包,被乡亲们打趣“像皮包公司的”;回来时成了“全村的希望”——这一趟,卖出去了200多万元的红茶。要知道,当地有的传统企业,一年也就卖个一二百万。

普安县是公安部定点扶贫的贫困县。在北京的5天,他去了定点帮扶企业推荐家乡特产,很多企业认可产品,喝过红茶后加大了采购量,保贵开心,觉得被认可了。

更大的机会随之到来。2019年,当地政府鼓励电商发展,引入人才,组建了电商培训班。讲师来了,想做电商的农民、大学生也加入了队伍。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普安百惠商贸公司成立,保贵成了企业的总经理,4月,同名网店上线。

罗绍江说,大伙儿通过培训,学习了运营、村播等,有了电商的概念。以前,他们一年能卖出200多万元茶叶,后来红茶进了薇娅直播间,产品卖爆了,知道品牌的人多了。这两年,他们还培养了3个自己的主播,希望红茶走出大山,受到更多人喜爱。去年,他的公司卖出了3000多万元的普安红茶。

家乡好物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的机会,他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了。

多年来走村入户的经历,很多人都认识了保贵。核桃、木耳、土红米、油辣椒,一车车的货拉进来,又一车车地运出去。一年下来,他和100多个农户沟通、50多家传统企业谈起合作,卖出去700多万元的农特产。

一些企业还主动找来合作,帮助乡亲们增收,卖出去70多万元货,拿出50多万元分给贫困户。罗绍江的茶叶企业,也带动帮扶了全县14个乡镇(街道)2130贫困户。三年来通过利润分红、翻倍高价收购茶青等,扶贫支出达508万元。

2020年3月3日,普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这一年,在政府支持下,保贵又新开了一家网店,走起了品牌路子。

他也有自己的烦恼,农户的特产多了,很多包装设计还是沿用老路子,纸袋一包就卖。好在,随着返乡创业政策利好,当地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创业的措施,十多个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毕业后也加入了队伍,改了一个月的包装,做成了礼盒,土特产也时髦了。

和企业谈合作时,企业要求保底销售额、利润,虽然和农民沟通时,他们不会谈这么细,但多年来的信任少不了,村民看到产品卖爆了,收入也增加了,越来越相信这群能“折腾”的年轻人。

去年,企业一年卖出去了1300多万元的农特产。保贵的工资没涨,这两年的利润都分给了农户,有的企业帮扶500个贫困户,合作的企业越多,能帮助的人就越多,他觉得,间接帮助几千户农户,他们收入多了,比自己把钱揣在兜里更开心。

普安红茶通过网络卖到全国,他也越来越喜欢喝茶了,把红茶当水喝。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泡红茶,直接洒到水里,那味道全然不对,太浓了。他和团队研究,在包装上写明了喝法,茶水分离。

除了红茶,他也在研究白茶。2018年,浙江省安吉黄杜村的20名党员,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帮助西部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一叶茶,跨越1800多公里,来到了普安县的2000亩土地。

茶苗茁壮成长。3年过去了,头茶已经开采,当地人的生活有了新的盼头。浙江茶叶集团还注册了公益性品牌,计划帮助这些茶叶上市后的销售。

家乡既有红茶,也有白茶,离人均半亩茶目标更近了。他对普安茶走向大世界更有信心。

眼下,李子熟了。这几天,保贵忙着和农户谈起收李子。看着一车车的货物,满山的丰收景象,他希望更多人去他家乡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返乡创业做什么项目好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