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绿松财务未来可期?

绿松石作为中国四大古玉之一,久负盛名,古今中外皆受人喜爱,衔接了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3月13日至3月31日,深圳珠宝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在筹备“ 荆楚松绿—绿松石主题特展”的同时,向社会各界征集以“抗疫”为主题的绿松石原创设计作品,并收到499幅作品,最终21幅入围,其中 有六幅优秀设计出自我校同学之手,以含有庇护之意的绿松石进行设计,表达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敬佩,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他们用迸发的灵感描绘对美好未来的期望,用绿松石闪耀的温柔光辉将一个个感人时刻定格,绘制出精美绝伦的珠宝作品。

对于武汉大学生而言,回忆中最清晰的武汉特产不是像长江大桥、黄鹤楼这样的瞩目景点,而是一碗小小的藕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课后的疲惫,去食堂喝一碗正宗的洪湖藕汤都能让人回复精力。藕这一食材,是陪伴武汉人的主要食材,正是疫情之中武汉人民的倾情付出,才使这次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因为疫情,武汉学子不得返校,莲藕的藕和偶遇的偶同音,表达对武汉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在收成莲藕的夏日,和武汉还有她的朋友们更好的“藕”遇。

藕的部分由黄金与椭型无铁线绿松石结合,链条部分为无铁线的绿松石圆珠与椭圆珠。主体部分采用无边镶嵌工艺对藕上的绿松石进行镶嵌。

《点滴心意 浇灌荆楚花开》

现在是全民战疫时期,此时疫情仍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珠宝设计专业的一员,借此表达对湖北疫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每一位抗疫工作者的崇高敬意。本作品以有着“湖北闪亮名片”之称的绿松石原石为主石进行设计,将其作为花蕊镶嵌其中。主石呈现荆楚大地之貌,绿松石独有的铁线与形态巧妙的分出湖北省各个城市的轮廓。各色的宝石珠子逐渐汇聚在花朵周围,意为全世界抗疫人士的爱心汇聚疫区,给疫区人民以能量,而疫区人民更是感受到爱和希望。我们一起等待必胜的花朵开满大地。

本设计中的主要金属材质为黄金,主石是绿松石原石,搭配各种色调的绿松石珠子、青金石珠和钻石,采用爪镶和包镶相结合的方式组合成本设计作品。绿松石清新雅致的松绿色搭配青金石独特的蓝色和天然钻石,使设计活泼不沉闷,色彩丰富又不落入俗套。

《抱薪者赞歌》——张斯婧

此次疫情战艰苦困难,但民众的凝聚力为疫情的克服增添了强大的力量。逆行的医护人员,做义工的普通群众,都是在此次疫情中为众人抱薪者,这件项链就是为了记录疫情中的温暖。运用古代的绿松石拼贴手法,将松石拼成条状,象征着这些抱薪者的逆行道路与轨迹,中间的糖包山形的绿松石象征着疫情这座大山,哪里有需要,这些抱薪者就在哪里汇聚。k黄金属象征着捆绑的丝带,是凝聚力的象征,是对抱薪者的礼赞。

材料为绿松石,k金,钻石,采用了拼贴工艺与镶嵌工艺,绿松石片的拼贴镶嵌,点连成线,抽象象征抱薪者的逆行之路。

《英雄出征》——徐婧竞

以钟南山院士乘坐高铁奔赴疫战前线,以及千千万万默默战斗的医护人员、平民百姓为灵感。选择英雄出征的最美背影,高铁道路,中国结元素,表现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的团结。出征战士们的伟大,赞扬英雄气概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抗疫情前期,举国人民团结一致,倾尽全力支援武汉。通过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速度”,迅速集结物资、人员支援武汉,展现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每日都有着千千万万感人事迹的发生,使徐婧竞同学感到震撼。因此就选取了一些颇为人们赞颂的事迹做了设计。

材质为绿松石、钻石、18K金。绿松石这一宝石具有很大的设计发挥空间,适用于加工成珠串、雕件、弧面宝石、刻面宝石等多种形态,本件首饰采用了绿松石雕刻的工艺。二里头出土的夏晚期的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牌饰,将绿松石切割成小块通过镶嵌形成新的形态。随着工艺革新技术发展,现代相关工艺往往制作成品效果更为精致。融入到设计之中,也有涓滴成河、汇聚团结的意思。

《“大白”的抱抱》——古芫竹

“大白”是在这次疫情中,患者对于白衣天使们有爱的称呼。他们,身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厚重衣物,汗水与压痕在脸上身上一遍遍挥之不去。他们每天都与死神竞争,当祖国需要时,义无反顾地赶去最危险的地方救援。“大白”的抱抱,就是以这些白衣天使的拥抱为灵感,一个简单的拥抱,含义很深。他们其实在拥抱死亡,白衣天使们可敬且可爱。白色的珐琅与蓝绿色的绿松石就是他们统一的外表。项圈下面镶有一块布满铁线的绿松,这块绿松是医务工作者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的象征。搭配冰清如水的月光石,像极了千万人为他们掉下的泪水,他们却擦干泪水逆行。月光石寓意治愈与慰籍,在他们统一的着装下,是一颗颗坚强又柔软的心。在此向“大白们”致敬!

该套件运用高瓷高蓝的绿松石以及全净水润的月光石,去碰撞纯洁无暇带亮闪的白珐琅,宝石采用包镶和轨道镶,项圈与耳坠框架均为白18k金,整体施以冷色调,清爽干净,和白衣天使的主题强烈呼应,圣洁之感呼之欲出。

武汉是一座勇敢的城市,她可以经受的起疫情的磨难,也一定会在疫情结束后重启。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纹样云纹来表示祈祷之意,希望疫情快速终结:采用黄鹤楼的形象则展示着武汉这座城市往日的繁荣喧闹。命名为“天启”寓意着武汉的顽强与抗疫必胜的决心,黑暗终会过去,武汉会像过去一样完好无损的出现在人们面前,当她重启的那天,希望你也可以来黄鹤楼看看。

材料为绿松石、银、钻石、翡翠,绿松石和翡翠采用包镶工艺,钻石采用了爪镶的工艺。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六位同学用设计传递温暖,赢得了优良的成绩,为荆楚大地的光明未来谱写一曲赞歌。

本文图片收集于网络(已标注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编辑:陈若曦 审核:蔡智全

最近爆火的古罗马、古希腊的古董币你真的了解吗?

把建筑做成珠宝怎么样?这些珠宝微建筑你一定不可错过!

宝石中的一支潜力股——海蓝宝石火了!你还不知道吗?

2019年元宵节这天,刘焕新在刘连仁纪念馆二层阁楼里整理各地友人写给父亲的信件。(摄影 /方圆记者 毛亚楠)

每年清明前后,山东省高密市草泊村总会热闹起来。3月29日这天,又有一批穿校服的学生举着旗子排着长队来了,他们说说笑笑地走到村西一栋一层半高的民宅前停下,宅子西侧的“刘连仁纪念馆”是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孩子们将在此了解二战期间被掳掠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历史。

78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东条英机内阁颁布《关于输入华人劳动者到日本国内的决议》,“以解决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此决议改变了草泊村村民刘连仁的一生。又因他近乎传奇的生存遭遇,使原本籍籍无名的草泊村成了抗战史上有关掳日劳工的重要地标。

而今那小屋就是这栋一层半高的民宅,刘连仁去世后,2006年,经中日友好人士共同资助,在宅子的西侧建起了上下两层的“刘连仁纪念馆”。这个像农家小院一样的纪念馆里放满了与刘连仁有关的资料物品,刘连仁76岁的儿子刘焕新负责纪念馆的日常。

刘焕新告诉《方圆》记者,自己每天在两种身份里转换,在东院他是照看孙儿的爷爷,但是在西院,他是民间组织中国受害劳工联谊会的执行会长,是父亲那段历史的宣讲人。

14岁之前,刘焕新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告诉他,在他出生前的40天,父亲就被日军抓走了,没有任何音信。

刘焕新跟着祖父母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直到1958年刘焕新1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才回到自己身边,也就在那一年,父亲成了全国闻名的新闻人物,刘焕新这才知道了父亲的故事。

1944年9月,刘连仁在庄稼地里被日军强掳到了日本,到北海道明治矿业公司昭和煤矿做工,受尽了磨难。(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劳工们每天重复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要去上工,天黑才回来,两边不见日头。”

“完不成定量,不但不让吃饭、休息,而且还会遭到鞭抽、皮靴踢,经常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矿井塌方更是家常便饭,轻伤逼迫你去上工,断腿折腰了,就把你拖到一边,根本不给治疗。”

“为了活命,不断有劳工逃跑。真的有3个人逃出去了,可是北海道处处积雪,跑到哪里都会留下脚印,他们很快就被日本人抓了回去,当着大家的面,对三个人施以棍刑,起先他们还能大声惨叫,慢慢变成低声呻吟,再后来就没了动静。”

尽管这样,逃生的念头仍然强烈。他同其他九名难友组成同盟,打算找准时机发起暴动,齐力逃生。1945年7月底,刘连仁和其他四人终于通过粪沟逃了出去,5个人跑出后,有3人在日军拉网式围捕下被抓回,几个月过后,又有1人被围捕抓走,最后只剩下刘连仁一人逃进了北海道的深山老林里。

北海道到处都是冰天雪地,没法藏身。刘连仁就在两个山头中间找了块平地,挖了个洞。这个洞从顶上踏平,与外面的冰天雪地融为一体,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进了洞,就整天闷在里面不见天日,既躺不下又站不起来,只有不分昼夜地坐着,除了外出找食物,刘连仁不再出洞。海草、海带和草根都曾是他的食物,实在饿极了,他偷过海边窝棚里的土豆和萝卜,因为长期没有盐吃,他一度变得四肢乏力,靠喝海水解馋。

13年里,没人和他说过话,他的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穴居习惯也致使他双腿变形,不能正常走路。

1958年2月8日,刘连仁的穴居生活被一只逃跑的兔子打破,日本猎户袴田清治上山打猎,在追那只兔子时发现了刘连仁的雪洞。9日里,袴田清治到当地警察局报案,说是在奥之泽的山里住着一个野人,随后,袴田清治带着两名警察找到了刘连仁。

自此,他13载的非人生活从此结束。当时的《北海道新闻》称刘连仁为“非法入境者”,幸有旅日华侨席占明和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红十字等组织的救援,刘连仁才得以离开日本,返回祖国。

回归后的刘连仁先后多次担任当地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并应邀前往部队、学校做报告。

时至今日,高密境内七八十岁的老人仍记得当年听刘连仁作报告时的场景,“他长得人高马大,一看就是能在绝境中求生的体质,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1963年,19岁的刘焕新被父亲送到了部队,“父亲的意思是,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我当兵既是为小家,也是为大家”,刘焕新说。(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转业后的刘焕新被分配到高密县供销社,担任工会主席等职。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年事已高的刘连仁向儿子表达了一个心愿,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向日本政府讨回一个公道,“因为我就是控诉战争最好的人证”,父亲说。

82岁的刘连仁坚定了向日本政府讨还公道的决心。从1980年起,刘焕新先后陪同父亲去过日本4次。2000年刘连仁辞世,刘焕新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走在一条向日本政府讨要公道的荆棘之路上。

国内的幸存劳工们推举他为劳工联谊会的执行会长,与掳日劳工有关的一切事情,都找他商量,刘焕新认为这是自己命中注定的责任。

在国内,他在全国范围内联系幸存劳工,建立起160多个劳工联络点,他们之间互相联系、互帮互助。在日本,他每次前去,都会到曾经留下中国劳工血汗的地方走一走。从1991年到现在,刘焕新往返日本68次。

去得最频繁的一年是2001年,因在那年7月里,父亲的案件一审胜诉,法院判决日本政府赔偿刘连仁2000万日元。就在人们对刘连仁案件的二审胜利充满信心时,2005年,日本东京高等法院竟然推翻了刘连仁案的判决,驳回诉讼赔偿请求。

2007年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更是以“根据中日联合声明中国国民的请求权已经被放弃”为由,彻底拒绝了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一切赔偿诉求。中国外交部曾对判决作出强硬回应:“该判决(关于中日联合声明的解释)是非法的,无效的。

为了便于人们了解刘连仁的遭遇,了解二战期间被掳掠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历史,2006年9月2日,刘连仁纪念馆在刘连仁故居西侧建成。建馆资金由中日友好人士共同捐助,各地劳工也出了不少的力。

这座小院共115平方米,分三个展区,第一展区是二战期间日本掠夺中国劳工罪行,其中包括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劳工掠夺、日本对华北等地的劳工掠夺及掠往日本之中国劳工三部分内容;第二展区是未结束的抗战,包括十年来劳工对日诉讼的简介;第三展区介绍刘连仁生平。(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这几天来,离家往东500米距离的刘连仁纪念碑也热闹起来,两位志愿者将碑石上的文字重新描红,孩子们在碑的前后合影留念,触摸花岗岩上石质的红斑和碑前的兽头雕刻。碑后88棵象征老人在世年龄的绿松在春风里摇曳着,一切生机盎然。

对于未来,刘焕新是乐观的,也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他乐于这些孩子们的到来,他给他们讲故事,其中不乏轻松幽默的描述,用一种更易被孩子接受的方式串联起过去和当下,将父亲所经历的这段历史,植于每个年轻人的心中。

本文有删减,更多内容请关注

编辑丨肖玲燕设计丨刘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人员对未来的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