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刚进来的员工可以当大徒弟吗?

  这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4月27日晚间,(需求面积:900-1200平方米)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里实行接班人选拔计划,选拔计划是对公司现有晋升体系的一次延伸性改革。选拔机制的改革立足于原有的PK制、工分制、预算制,极其重视转岗、轮岗、内部创业在选拔考核中的作用。

  改革的重点在于强化现有的晋升机制,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实行积分制,改革面向海底捞全部员工,成为接班人的机会,理论上人人都有份。但海底捞的联合创始人施永红、COO杨小丽、蜀海董事长苟轶群,则被排除在接班人计划外,对此,张勇解释称,他们三个太贵了,对未来的董事会来说性价比不高。

  几乎是同一时间,海底捞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勇发出内部信,真挚阐述了“接班人计划”。4月28日下午,这封内部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榜首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这既彰显了海底捞强大的品牌效应,也为张勇和海底捞圈了一波粉丝。

  管理层第一时间道歉、诚恳认错、给出解决方案,已经成了海底捞的危机公关范式,在强大的公关面前,张勇谦逊务实的形象与海底捞的品牌形象紧密焊接在了一起。张勇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既低调又高调,低调的一方面体现在张勇接受采访时的谈吐,高调的一方面体现在张勇每次露面都能顺势为海底捞做一波营销,此次亦不例外。

  在微博话题下,财经网就海底捞接班人计划做了一个网络投票,投票总人数

原标题:海底捞IPO定价区间为14.8-17.8港元9月26日港股上市

独角兽早知道了解到,五家基石投资者中,高瓴和景林分别承诺9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和雪湖资本分别8000万美元;Ward Ferry为3500万美元。

按2017年营收计算,海底捞在中国和全球的中式餐饮市场中均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中式餐饮品牌。

据悉,海底捞在更新的招股书中表示,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73.4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7.56亿元增长54.4%。实现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17%。

海底捞于1994年在四川简阳成立,开设首家餐厅;

1999年在西安开设省外首家分店;

2004年和2006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首家分店,并在成立10年内探索出以服务为核心的特色经营方式;

2010年布局自营火锅外卖“Hi捞送”,是国内首个开设外卖服务的餐饮品牌,新业务为公司每年新增收入近亿;

2012年布局海外市场,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分店,并逐步渗透韩国、日本、美国等地;

2014年全球门店突破100家,2017年当年客流量突破1亿人次;

截至2018年6月底,门店数量达341家。

根据招股书最新披露数据,

公司拥有5.33万名员工,其中5.08万名位于中国内地,0.25万名位于中国内地以外地区

海底捞采用独特管理理念,实现优质的规模化增长。

针对餐饮服务业劳动密集型特点,提出“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管理理念,解决规模化、标准化、食品安全等痛点,有效满足消费者、员工需求。

  • 连住利益:公司将员工与公司利益高度统一,充分激发由下至上的增长活力。

  • 锁住管理:总部统一控制系统性风险,为门店提供核心资源与可选服务,确保战略方向并控制经营风险。

公司对各餐厅进行严格绩效评估,将消费者满意度作为评估标准的最重要因素。根据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调查,在海底捞就餐的参与者中有约99.3%感到满意,有98.2%会再次消费。

海底捞为门店员工设置公平、清晰晋升通道,并且实行“计件工资”制度,让员工个人薪酬与劳动数量、质量直接挂钩,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晋升店长后参与门店业绩提成。

公司号召店长关怀员工,形成员工间、员工与门店间、员工与海底捞间的情感纽带,加强凝聚力。根据Frost&Sullivan调查,

公司员工在中国所有中式餐饮企业中享有业内领先薪酬,并在其他方面照顾员工,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如为员工子女提供教育补助、探访员工父母。

公司推出店长“师徒制”,助推自下而上发展战略,实现裂变式增长。公司师徒制要求师傅为新加入徒弟提供一周入职培训,并在其职业生涯过程中定期提供指导及支持。

店长不仅对所管理门店享有业绩提成,还能在其徒弟、徒孙管理门店中获得更高比例业绩提成,店长个人收入与其徒弟、徒孙管理门店是否成功直接相关。

因此店长不仅具有充分的动力管理好其门店,并尽可能多地培养出能力、品行都合格的徒弟店长,带领指导他们开拓新门店,公司员工约4年晋升为店长。

师傅收入为其管理餐厅利润的2.8%,或其管理餐厅利润的0.4%+其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2.8%~3.1%(根据徒弟餐厅位置确定)+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最终收入由两者中较高者决定。

目前海底捞站稳一、二线城市,着力布局三线城市门店,高翻台率与客单价提升盈利能力,快速收回投资。公司最开始异地扩张,主要在北京、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开设门店,目前仍处于高速扩张阶段,扩张计划转向对三线及以下城市覆盖。

公司门店由2015年146家快速增长至2017年273家,其中2017年公司新增店面98家,其中三线城市新增40家,下沉趋势明显;公司门店整体翻台率由2015年4.0次/天增至2018年上半年4.9次/天,其中新店可实现翻台率4.2次/天,并在1~3个月内达到首月盈亏平衡,6~13个月内收回投资。

海底捞定位中高端火锅市场,截至2018年6月底,整体客单价达100.3元。

公司深度布局火锅产业链,基于自有供应链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拉升盈利空间。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涵盖底料生产、食材加工、物流运输、店铺设计与装修、人力咨询等领域,在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

公司通过掌握食材源头与配送全流程,把控食品安全,灵活满足下游需求;自有供应链体系充分支撑公司扩张;规模化集中采购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海底捞申报港交所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国内外门店扩张与新技术研发。

公司拟将募集资金60%用于门店扩张,计划在北京、上海、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增加餐厅密度,巩固市场地位,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制定增长策略,扩大对临近地区覆盖范围,并增加餐厅在国外华人聚集区的覆盖密度,推进餐厅本土化。

公司拟将20%资金用于开发及实施新技术,如智能厨房技术、虚拟现实、沉浸式就餐技术、定制化口味技术等,持续提升食品安全与用户就餐体验。

公司管理层介绍(部分):

国内餐饮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国内餐饮服务市场稳步快速增长,主要受国内城镇化率提高及消费升级趋势带动,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餐饮服务市场总收入由2013年2.6万亿增长至2017年4万亿,年复合年增长率10.7%,未来5年中国餐饮服务市场将以9.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2年预计总收入达6.3万亿。

餐饮市场高度分散,自营连锁店大有可为。国内餐饮公司按经营模式可分为独立运营、加盟连锁、自营连锁,由于食材供应、仓储物流、食品安全、地域差异等限制,餐饮市场高度分散,独立运营是主要餐饮经营模式。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品牌声誉、食品安全、食物与服务质量,自营连锁模式发展空间可观。Frost&Sullivan预计未来5年,自营连锁将以11.4%年复合增长率超过独立运营、加盟连锁餐厅的增长。

火锅领跑中式餐饮,为最受欢迎品类。

中国餐饮服务市场包括中式、西式及其他餐饮,中式餐饮是最大组成部分,2017年市场份额为80.5%。中式餐饮可进一步分为中式正餐厅(如火锅、川菜、粤菜)以及中式快餐餐厅(有限餐桌服务或不提供餐桌服务)及其他(如中式烧烤及街头食品)。

所有中式菜品中,火锅占据最大市场份额,2017年市场份额为13.7%。

因为想回家考事业单位所以离职了,现在是在一个国企做臭媒体工作。(已离职,还是专心考编吧!)

在海底捞时做梦都想干一份能坐着的工作,现在却在怀念海底捞时候的快乐与放松。

以下内容为2月27日补充添加

奉劝一句,不能吃苦就不要去海底捞。

海底捞的辛苦不是我们这些所谓读书人能想到的。

就拿我本人而言,我其中一段时间被安排了很不合理的工作时间,下班以后心跳过快呼吸困难直接进医院。

周一: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中途休息30分钟吃饭,下午4点上班直接到晚上12点。

周二:上午11点上班到下午3点,下午5点上班直接到凌晨3点。

如果大家能接受这个强度,就去,如果不能接受这个强度,就不要在犹豫,别想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底捞服务组大徒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