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农批市场可以进去买菜买水果吗?

  12月3日清晨,西宁市气温零下11摄氏度,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的商户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许多批发、销售蔬菜水果的摊位上都盖上了厚厚的棉被,防止蔬菜水果被冻坏。今年的冬季果蔬市场怎么样,市民的“菜篮子”是否充足?

  本地菜就有三十多种

  “政府推出了平价菜、特价菜,我过来看看。这些辣椒多新鲜,想吃辣点的就挑这种深色的。” 12月3日,在西宁市小桥惠客家超市蔬菜区内,市民张女士在挑选新鲜的辣椒。不一会儿,她手中的购物袋就装满了。称重的时候,张女士听说这些是乐都辣椒,就又挑了一购物袋,好让女儿明天来的时候多拿些。

  张女士说:“上个月,我每天去早市买菜,大包小包买一堆,回家分成三份,一份自己吃,剩下的两份让儿子、女儿拿走。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不让我去早市了。”说话间,张女士又选好了一袋辣椒,拿去称重。

  在莫家街农贸市场的一个档口,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各式果蔬,黄瓜、西红柿、茄子、秋葵、莴苣、莲雾、杨桃……应有尽有,这些果蔬很新鲜,包装也很整齐。

  “以前我的档口主要卖外地的菜品,现在卖的光是青海本地的蔬菜就达到30多种。”一名摊贩说,目前,西宁市莫家街农贸市场的蔬菜能达到六十多种,来自北方的蔬菜就有蒜薹、大白菜、胡萝卜等,极大丰富了本地居民的餐桌。

  五十多床棉被为蔬菜保温

  “你看,刚才还是新鲜的,一会儿就冻坏了,不盖棉被不行。菜贩刘军抓起已经冻坏的一捆香菜,略感惋惜地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内。

  刘军已经在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卖了六年蔬菜。他说,好几年没遇到这么冷的天气了,前几天听说要降温,他事先准备好了棉被和电热毯。

  刘军说,当天他购进了三十多种蔬菜,因为考虑到天气,买了50多床棉被为蔬菜保温,保证菜品质量。

  在西宁市五一路早市的一处摊位前,菜贩孟静除了用棉被盖住蔬菜之外,在棉被的上面还多加了一层厚厚的塑料膜。孟静说,天气冷再加上降雪,批发的辣椒、豆角之类的蔬菜容易冻坏,也没敢多进,摊位上只摆放了一些冻坏了的样品菜,顾客决定要时才到棉被下去挑选。

  降雪、降温不仅使得蔬菜被冻,也导致部分蔬菜价格上涨。柴达木路一便民市场的菜贩娄立广说,天太冷,蔬菜不好存储,像茄子、菜瓜、豇豆等不耐寒的蔬菜被冻后就要扔掉,所以进得很少,外加批发价格上涨,所以卖价也有所上升。

  大众水果仍是主力军

  在西宁市一家大型超市内,各种水果吸引市民购买。“品种较多,价格实惠,来这里买水果能省不少钱。”市民邹女士特意来选购水果。她介绍,超市的水果相对便宜些,遇上促销活动,还能买到特价水果。记者看到,货架上个大饱满的砀山梨售价为每斤1.99元、龙眼每斤5.99元。

  市场上,香蕉、苹果、梨等大众水果仍是销售主力军。记者发现,红富士、冰糖心苹果价格在每500克2元至5元不等,苹果价格趋于稳定。

  在另一家平价水果超市内,市民李莉正在采购。李莉说,自己是做餐饮的,现在水果超市的价格跟批发市场也差不多,可以零卖,便宜又方便,按需购买更实惠。

  平价水果超市负责人彭涛告诉记者,平价水果超市采用的是一种新型水果经营模式,“基地+超市”模式,通过与产地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直接将水果配送至各经销门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产品成本,所以售价会比其他水果店低。

  今年冬季水果销售趋于多样化,网红水果也进入普通市民生活中。

  记者在西宁一家水果连锁超市看到许多网红水果,果冻橙、丑橘、沃柑、蜜橘等深受消费者青睐。水果店老板王先生介绍,果冻橙最近卖得好,因为果冻橙皮质较薄,肉质肥厚多汁,价格便宜,很多网友拿果冻橙上网直播,让它成了网红。王先生说,果冻橙走俏不仅是因为口感好,更重要的是价格比传统的脐橙也更有优势。

  “现在网红这个词语已经不仅限于人了,就连水果都被称作是网红,说到水果界中的网红,这段时间最流行的水果非牛油果莫属了,因为牛油果含有非常多的营养物质,对于健身的朋友而言,牛油果能够补充能量。”王先生介绍。除此之外,王先生店内榴莲、菠萝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都堆成了小山,销量可观。

  每日调运上千吨蔬菜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一蔬菜大棚里,工人正在采摘新鲜蔬菜,以农超对接的方式,直接送入西宁市各大超市。

  日光温室大棚内,各色蔬菜瓜果映入眼帘,菜农范有亮正在把采摘的新鲜蔬菜装进包装箱,一箱箱新鲜蔬菜整齐地摆放在大棚门口准备外运。“我家产的西红柿和黄瓜既新鲜又绿色,市民下午就能吃到。”

  不到一个小时,配送车就将新鲜的蔬菜送到了超市门口,超市收货组开始验收。蔬菜设有专门的货物通道,质检员对送来的蔬菜抽样检测,用专用仪器查看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并将被检蔬菜的名称、产地、pH值等信息,一一抄写在门口的公示牌上,不合格的一概拒之门外。

  “我经常到超市买菜,超市的菜更便宜、更新鲜。”市民赵媛说。自从实施“农超对接”以来,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一名负责人说,集散中心除了每天调运上千吨蔬菜以外,还向西宁市区一百多家平价蔬菜店供应多种蔬菜。根据西宁市商务局等部门的组织和要求,针对冬季蔬菜供应淡季,精细制订冬季调运储备计划,通过省外基地调运、增加本地蔬菜大棚种植等多种途径,确保市场蔬菜有效供给。另外,还推出水产品等其他品种的平价农副产品。

  今冬西宁市加大蔬菜供应量,引进蔬菜的品种也有20多种,每天的蔬菜供应量上涨2%,蔬菜供应量增加,丰富了市民餐桌。(责任发布:张强霞)


果园里,刚采摘的开县春橙装满竹篓,色泽橙黄,饱满圆润。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9日17时10分讯(记者 周晓雪)一场区长直播带货,能带来怎样的价值与效应?重庆市开州区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观看量超过795万人次,卖出10万斤“开县春橘橙”,成交额超过30万元,销售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23个省份和地区。同时还带动重庆相关橙类水果在拼多多上的订单量上涨,涨幅平均在20%左右。

区长直播带来的不仅是流量和销量,更折射出一种抗疫助农的新方式——政企合力创新助农,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卖菜,既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又保障了了百姓的“菜篮子”。

网友下单的开县春橙打包完毕,将运往全国各地。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助农新方式 区长直播带动重庆橙类水果订单上涨

今冬气候偏暖,开州区的春橙迎来大丰收,不仅产量提高,果子也更甜。这本该是件高兴事,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开州4万果农在这个正值春橙上市的时节发了愁:30余万吨春橙卖向何方?

“整个果园有6000多斤的产量,80%已经成熟了。往年这个季节,正是销售旺盛的时候,今年受疫情影响,来收货的客商也少了,只卖出去了一半,批发价也比去年每斤便宜了1块左右。”在开州区黄陵村果园,一位果农望着满树的“甜蜜果”,心里一阵苦涩。

过去,很多农产品主要依赖线下批发渠道销售,疫情期间线下渠道遇阻,为销售带来了难题。如何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我们快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用好电商平台,打通物流销售渠道,加快全区柑橘销售进度。”开州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还不够,2月22日,重庆市开州区区长蒋牧宸亲自登上助农直播间,化身“主播”卖力地为开县春橙吆喝。旨在借助新电商平台,帮助种植“开县春橘橙”的果农直连亿名消费者。

这场直播助农活动由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指导,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拼多多、华龙网集团主办,重庆客户端集群联盟、重庆吉之汇承办。旨在借助新电商平台帮助种植“开县春橘橙”的果农进行产销对接,直连拼多多平台的5亿名消费者。

直播不到1个小时,拼多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等平台的观看量已达795万人次。据拼多多平台统计,在蒋牧宸区长直播当晚,平台有超过30万名消费者观看了的带货直播。截止至22日24点,直播活动当天售出“开县春橘橙”超10万斤,店铺成交额超过30万元。消费者来自北京、广州、上海等全国23个省份和地区。

影响远不止这些,截至2月26日,受“区长直播”活动带动,拼多多上“开县春橙”订单量环比上涨52%,重庆区域相关橙类水果订单量也出现上涨,涨幅平均在20%左右,包括重庆奉节脐橙、重庆奉节血橙、重庆长寿湖血橙等,累积售出30万斤血橙,170万斤脐橙,成交额超过750万元。

重庆开州区的开县春橙目前正是采摘期,硕果累累压满枝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买菜新方式 “云买菜”助力农产品直连城市餐桌

电商平台一头连接着无法“出山”的优质农产品,一头连接宅家市民对生鲜类食品的暴增需求。

“既可以品尝到美味、高品质的春橙,又可以为果农们献上一份爱心,希望大家多多下单!”2月22日下午,家住重庆冉家坝的孟雨晗像往常一样,打开拼多多准备买点水果,被首页黄灿灿的橙子图片所吸引,点进去发现竟然是重庆开州区的区长在直播。她有点吃惊,区长直播卖橙子还是头一次见!

直播中,不同品类的开县春橙摆放整齐,区长还现场演示了榨果汁,孟雨晗咽了咽口水,立马下了一单——“精选中果净重5斤”。随后,她又在“爱心助农”专区购买了40枚泰州散养土鸡蛋、10斤云南蔬菜大礼包和5斤陕西猕猴桃,总共花了不到100块钱,这才心满意足地“收手”。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人“宅”在家里,“云买菜”成为补给家里“菜篮子”“果篮子”的秘密武器。

为让更多优质农产品可以走上消费者餐桌,早在2月10日,拼多多率先上线了“抗疫开拼,爱心助农”专区,让消费者直接对接果农和生产基地,囊括开县春橙、奉节脐橙、泰州散养土鸡蛋、海南金煌芒果、山东樱桃番茄、湛江红蜜薯、天目山春笋等数百种农产品。

据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狄拉克透露,“农货产销对接活动”将覆盖全国各大主要农产品产区,拼多多已从各地区收集了超过700条农产品助销信息,未来将逐步通过万人团秒杀、直播等方式登录助农专区。

在重庆,市商务委正在发动各个电商平台加入到抗疫助农行动当中,实现产业基地和电商平台的深度融合,让产业从基地靠近平台、从生产端走向供应端,全面畅通山区农货的销售渠道。本次“区长直播带货”正是一次有益尝试,既保障了农户的“钱袋子”,又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

重庆开州区区长蒋牧宸(右)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主播王玮一起直播带货,助力开县春橙“出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发展新思路 为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

区长带头直播,不仅意味着流量和带货,也意味着新的农业发展思路。通过电商打破线下物流和信息的鸿沟,建立起生产端和消费者的超短供应链。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在2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视频会商会上也强调,要针对当前“菜篮子”生产保供面临的突出困难。

作为深度参与扶贫的电商平台,狄拉克坦言,很多产地既要抓防疫,又要抓生产,而物流“不通”、产品滞销让不少农户的积极性受挫,所以特殊时期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既容易也不容易。“农产品不是工业品,过了食用周期就成了损耗品,拼多多对系统里的产区信息、物流数据以及节点进行了紧急重新规划,保障农户的收益、订单配送时效。”狄拉克说道。

在重庆市商务委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处处长何渡看来,这次直播正是推动农产品进城、强化“菜篮子”生产保供的一次有益尝试。“区长、县长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当起主播,以自己的感知讲述品牌故事,与广大消费者产生热烈互动,释放了政府抓产业发展等信息。同时,助力地方品牌建设,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也彰显了政府执政为民、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作为与担当。”何渡说道。

下一步,重庆市商务委将大力实施“村播计划”,发挥直播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出大山,实现卖得掉、卖得快、卖得好、卖得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

国内疫情多发频发,买菜成全民头等大事,如何解决疫情严重地区“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引发各方关注。4月20日上午,国新办举行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就疫情严重地区部分蔬菜品种涨幅大、鲜活农产品供应压力大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回应,目前,全国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总量充足。4月上旬,我国在田蔬菜面积是7400万亩左右,同比增加近300万亩,产量约1930万吨,同比增加100多万吨。肉蛋奶、鱼果蔬供应总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辽宁向上海运送抗疫物资。 新华社照片

换人不换车节省物流等待时间

由于前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一些地区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田头采收难、物流配送不到位等问题,局部地区“菜篮子”产品供给受到了一些影响。对此,陈萍表示,促进“菜篮子”产品顺畅流通方面,督促各地落实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将粮油、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优先发放全国统一的通行证。对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星号且跨省份进出涉疫地区的农产品运输车辆,在持有通行证并符合防疫要求的基础上,不得随意限制通行和擅自劝返。

工作人员查验货车司机健康码。新华社照片

同时,加强重点地区“菜篮子”产品保供。推动全域封闭地区尽快设立“菜篮子”产品中转调运站、接驳区或分拨场,采取换人不换车一车一消杀等方式,解决跨区运输问题。实行通信行程卡“白名单”管理模式,在严格落实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进出全域封闭地区的货车司乘人员原则上不进行隔离。尽快恢复批发市场、社区菜店等流通节点功能,加强社区配送保障。

“从产区到进入疫情严重销售地区,司机下高速要等核酸结果,交货时间必然受影响。”在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经营档口,并为多家社区团购平台供货的商家张旗告诉南都记者,广州本轮疫情暴发后,线上线下供给量持续增加。但运输中,货车司机等待核酸结果会导致延迟交货。“换人不换车”的话,下高速前即找好交接司机,省去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时间。

城市与产区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受关注

打通物流堵点之外,农业农村部接下来还将重点做好“菜篮子”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大中城市与主产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组织批发市场、商超企业等主体与生产基地对接,稳定货源、顺畅产销。

与大中城市建立合作是种植端的王理最为关注的问题。他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疫情导致运输、销售成本增加,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将降低种植端风险。据了解,他所在的湖南汉寿是全国较大的蔬菜生产地,目前正是出产白菜的季节,主要销售渠道为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广州疫情出现反复后,周边地市批发商不再前来拿货,直接影响白菜的销售价。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蔬菜水果店的经营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