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相互保险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吗?

谁都怕患上大病,但价格偏高的重疾险很多人不愿意买,担心赔付条款太复杂。

日前,蚂蚁保险、信美相互保险联手推出一款 “相互保”产品: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下)无需交费就能加入,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最高30万元的保障金。

据悉,正式上线以来,约有近900万人加入了“相互保”。但“相互保”是否真的价廉物美?是否真能替代商业重疾险?

在支付宝首页搜索“相互保”,或通过“支付宝-我的-蚂蚁保险”找到相应服务入口,就能加入“相互保”保障计划。

“相互保”相关负责人方勇介绍,与一般保险产品根据疾病发生率定价、需先行支付固定保费不同,“相互保”根据实际发生赔付案例的情况进行费用分摊。根据规则,每月两次公示、两次分摊。公示无异议的所有赔案产生的保障金,加上规定的10%管理费,会在分摊日由所有用户均摊。

“均摊实际金额视每期公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单一出险案例中,每个用户被分摊到的金额不会超过1毛钱。”方勇表示,运行初期,若出现单一案件人均分摊超出1毛的情况,蚂蚁保险会承担超出的费用。

假设某一期公示时,“相互保”中成员人数为500万,公示100个出险案例,最高赔付金额为3000万元,加上协议中规定的10%管理费300万元。那么在分摊日,就是500万人平摊3300万元,每人当期扣除保费为6.6元。如果不愿意继续分摊,用户在完成公示分摊后,可以选择随时退出。

由此看来,这款“相互保”并非真免费,属于“先上车后买票”的性质。至于患病可以拿到多少钱,要看用户初次确诊重疾时的年龄:不满40岁,赔付金额为30万元;超过40岁,则为10万元。

“互助”保险来了正规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风险共担模式并不新鲜。水滴互助、康爱公社、人人互助等从2016年兴起的互联网互助产品也采用类似的模式,水滴互助还得到过腾讯的投资。

以康爱大病互助社为例,大家免费加入,有社员罹患大病时,全员分摊,受助人最高可获得15万元。社员如果不能履行分摊任务,则影响之后的受助权益。

但为了大量吸引会员,一些网络互助平台有违规宣传和经营现象,将互助计划与保险产品进行对比和挂钩;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承诺赔偿给付责任,或诱导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公开宣称足额赔付和提取准备金。为此,保监会还曾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相互保”信美方面总负责人曾卓表示,“相互保”与互联网互助产品有本质不同。“支撑‘相互保’的是经过向银保监会备案通过的保险产品,信美相互保险拥有国内首家相互制寿险牌照。”

数据显示,国内癌症治疗平均费用为50万元至60万元,全国因病返贫占贫困人口42%以上,而2017年我国健康险的市场渗透率仅为9.1%。在健康保障领域,社保主要覆盖基础保障,而商业保险价格相对较高,普通公众对保险细则也缺乏了解。

据悉,相互保险是与股份制保险不同的一种保险形式,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只有3家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组织具有不追求股东利润和经营成本低廉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中低收入人群和高风险领域提供简便灵活、惠而不费的保险产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服务。”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互保险没有股东,与消费者利益一致。结合互联网技术高效运营,可以让更多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表示。

数据显示,相互保险公司也是国际上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2015年年底,美国保险市场相互保险的市场份额达37.7%。

“零元加入、每个案例分摊不超过1毛钱”,真的很有吸引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相互保”并不是免费的,投保人要对实际保费有心理预期。

目前信美官方预估每个人每年交费为100多元,实际上用户需要分摊的金额或更高,具体金额与参保用户结构、发病率都有关。同时,由于不先交保费,险企在偿付能力上也经受着考验。投保规则中写明,参保人数连续3个月不足330万存在停售可能。从未出险的投保人也可能从实际利益出发,选择退出,退出的人数太多会对运营造成影响。

“确诊患病,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后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由于电子文件很容易造假,可能会存在道德风险问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保险系主任郭振华认为。

他还表示,“相互保”以40岁为界区分了两类人,保额不同,但分摊损失一样。没有根据年龄差别定价,是个设计缺陷。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也表示,“相互保”并不能替代重疾险。因为“相互保”保障额度不够高,重大疾病的患者和所需要的医疗成本远远高于这一数额;保障期限也不够长,不含60岁以上人群,而重大疾病的发病率会随年龄递增而不断升高。

业界分析,“相互保”如果大规模推行,将成为传统健康险产品的重要补充,并倒逼保险公司提升重疾险的含金量和服务水平。

仅用月余就创造了千万人参与纪录的现象级产品“相互保”走上了风口浪尖。一直以来,“相互保”都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业内对其产品形态、保障额度、理赔服务、风控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疑虑。

而近日,支付宝公告称,原“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产品正式从互联网保险转型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除了服务不变、体验升级,“相互保”和“相互宝”一字之差背后有哪些改变,未来前景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细看一下这个问题。

  • 首先,18年的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合旗下信美相互,推出“相互保”产品,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可以0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后参与分摊。自“相互保”推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巨大,赢得了超过千万用户的加入,短短一个月获得了两千万左右用户的拥戴。与此同时,类似产品“京东互保”在灰度测试过程中,也有超千人加入。不过,由于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涉嫌违规,目前产品被叫停或调整。

  • “相互保”产品从18年11月27日中午12点起“改头换面”。支付宝公告称,由于监管部门约谈并指出涉嫌违规,原“相互保”产品将变为网络互助计划“相互宝”,不再具有保险产品属性;运营主体由保险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和蚂蚁金服变为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的网络互助计划。

  • 互助保险(又叫相互保险),是一群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的人自愿组织起来,定义好风险补偿的规则,预交风险补偿分摊资金,从而保障每一个参与者的风险损失。是参与互助保险的投保人相互之间的一种保障关系。相互保险公司是被保险人为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创设的一种合作性保险组织。

  • 其特点是被保险人同时也是保险人,保单持有人的地位与股份公司的股东地位相类似,公司为他们所拥有。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资本金,也不能发行股票,其运营资金于保费,各成员也以其缴纳的保费为依据,参与公司的盈余分配和承担公司发生亏空时的弥补额。相互保险公司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 与股份保险公司不同,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所获得的绝大部分利润将返还给保单持有人,因此,保险消费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获得保障。

相对于相互保险公司而言股份保险公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

  • 第一,筹集资金、扩展业务规模更为便利。股份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而相互保险公司筹集资金主要积累的盈余。

  • 第二,激励机制更有效。股份保险公司可以实行股权激励机制来吸引关键人才。股份保险公司归股东所有,股东对公司运作比相互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保单持有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更于公司的经营管理。

京东互保的产品保障内容:

  • 相互保:保障恶性肿瘤+99种重疾,保障金额:30天-39周岁,30万;40-59周岁,10万。

  • 升级的京东互保,则不仅把重疾保障扩大到100种,还增加了30种轻症疾病。保障年龄增加到70岁。重疾保30万,另增加了3万轻症保障(一共保额33万)。没有信用门槛。

  • 京东互保还有的优势是:40岁以下重疾保30万;41-50周岁,重疾保20万,轻症2万;51-60周岁,重疾保10万,轻症1万;61-70周岁,重疾只保5万,轻症0.5万。

*41-50周岁,及61岁以上比支付宝互助保有优势。京东互保还有保费分摊的上限。两个互保产品对比,京东这款产品设计更有利于维护参与人的利益。但比较可惜的是:京东互保已经下架,也没办法看到健康告知要求。为着“普惠”的保险逻辑,因此,这个产品设计是:保费均摊。也就是生病出保了多少,均摊多少。这样的好处是:保险公司只收10%的管理费,资金全部用于保障参与人疾病保障。如能排除道德风险,会性价比到极致。

  • 年龄越大,参与投保,分摊的金额不会少,但保额却一定会越来越少。这对这个产品忠诚用户是个打击。交的越久,保得越少,参与投保就越吃亏。通货膨胀会把越来越降低的额度,给抹没了。就算升了个大级的京东互保,保到70岁。但重疾保额只剩下5万、轻症只剩下0.5万。这个额度聊胜于无。

  • 有停售风险。如果分摊金额无上限,分摊金额多了。参与人会立即用脚投票,不买。尤其是健康的人群,会选更有利于自己的产品。越没人买,这个商业模式越难进行。如果分摊有上限,生病的人多,分摊的金额不够赔付。入不敷出,保险公司要亏钱。自然这个商业模式是走不下去的。如果产品停售,所谓的保障也就凉了。

所以,这个产品用来做保障的附属品还行。全指着它做保障,肯定是不行的。

对于此次被监管约谈或叫停的原因,事后分摊、管理收取、偿付能力、产品设计等方面都可能成为监管的重点。这两款保险产品与目前传统保险的精算框架不太一样。“有了赔付再分摊的逻辑是不合理的,正常的理解是先收钱,然后才维持正常的运营模式,但现在倒过来了。”

值得注意,上述互助保险产品均由保险公司进行差额兜底赔付。但由于保险产品的盈亏状况不明,潜在的亏损风险由互助保险社进行兜底,可能会间接导致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按照保险合同定义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需要为它的风险部分提取偿付能力,以目前2000万人的参与规模,信美相互是无法支撑监管要求的“正常”偿付能力成本的。保险业的监管核心就是偿付能力管理。

互助保险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最初也是采用事后分摊机制,但随着逐渐完善,目前已经与商业保险一样可以做到事前定价。相互保险在我国刚刚起步2年左右,还需要一个过程不断完善参保人员的数据。

相信大家都听说了,即将升级为!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如果相互保变成了相互宝,那么,已经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怎么办?还有一些人可能还没开始了解相互保,更不知道相互保是什么东西,那么小编透过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相互宝的相关知识吧。

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怎么回事?

11月27日,相互保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将升级为“相互宝”,并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新“相互宝”在100%保留用户原有权益的情况之下,将推出一项新福利:用户在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分摊金额188元封顶,如有多出部分全部由蚂蚁金服承担。以后,每年末“相互宝”会公布下一年封顶金额相关情况。

据悉,定位为网络互助计划后,新“相互宝”将不再由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承保。根据信美人寿同期发表的声明,因为其受到监管部门约谈,信美人寿不能再以“相互保”的名义继续销售其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除了分摊金额封顶,新“相互宝”给出的礼包还包括:收取的管理费将由保障金额的10%下调至8%;未来,如果参与人数低于330万,计划也不会解散,仍继续为用户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相互保”是10月16日在支付宝App上线的一项互助共济服务,加入时无需付费,加入后,如有成员遭遇重大疾病(范围是100种),可享有30万或10万元不等的保障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相当于“一人生病 大家出钱”,上线1个多月已有2000万人加入。

据“相互保”的公告,升级后,用户获得的保障和体验都不会有变化,以前未加入的用户,可以加入新“相互宝”,而已经加入的老用户,则可以一键升级至新“相互宝”,同时,等待期也无需重新计算,依然是按照之前加入相互保的日期开始计算。

相互保还宣布,为了弥补升级对大家带来的不便,无论新老用户,只要是在2018年加入,2019年1月31日前的分摊费用全免,都由蚂蚁金服来承担。

从“相互保”到“相互宝”,脱离保险、转型互助,在行业人士看来,尽管模式有所变化,但其低门槛、互助、普惠的初心和价值依然是值得倡导的探索方向。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相互宝”秉承了原有产品特性,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这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现象。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则认为,原有的“相互保”带有保险和互助双重属性,形式上是保险、实质上是互助,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未来互助会演化,最终,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自组织保险将是发展方向。

近日,蚂蚁保险联合信美相互推出“相互保”:芝麻分650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岁以内)0元加入,每月支付一定金额,可享受覆盖100种大病的10万或30万保障金。

“相互保”其实属于一种相互保险,目前国内只有三家相互保险社,信美相互是其中一家。

对于国内多数人来说,相互保险是一个新鲜事物。实际上相互保险在国际上已经有着成熟的实践和广泛的应用,并不只是用来保障大病重病。

“相互保”能代替传统重疾险吗?

还有网友表示:“相互保”分摊价格比重疾险低不少,是不是可以替代重疾险呢?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明确答复称,“相互保”并不能替代现有的重疾险。

第一,“相互保”保障额度还不够高。39岁以下保障额度为30万,40岁到59岁保障额度为10万。现实中,重大疾病的患者和家庭所需要的医疗成本远远高于这一数额。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布的《2017年理赔报告》显示,2017年其重大疾病人均赔付金额约20万元。随着靶向治疗等手段的使用,40-50万元的花费也变得常见。

第二,“相互保”的保障期限不够长。“相互保”会在60岁后自动退出,而《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不断升高。在最需要保障的时候,“相互保”并不能起到作用。

因此,“相互保”更多是作为重疾险的一种辅助,可以惠及更多缺乏商业健康保障的群体。

和互助平台有什么区别?

“互帮互助”是“相互保”的突出特征,网络上此前已有类似性质的互助平台,如“水滴互助”、“夸克联盟”,等等。

但两者却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很多网络互助平台属于互帮互助社群。“而‘相互保’是经过向银保监会备案通过的保险产品。”曾卓表示,“相互保”的一次性全额刚性赔付,也与网络互助“收到多少、给付多少”不同。

曾卓说,“相互保”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披露外,还引入了两大措施:一是设立公示制度,接受全体成员监督;二是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不可篡改。此外,被公示人的个人信息也会被严格保密。

换句话说,“相互保”是风险可控的保险产品,而“水滴互助”“夸克联盟”不是保险,不受金融监管。

“相互保”变身“相互宝”,已经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怎么办?

“相互保”被叫停,那已经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怎么办?蚂蚁金服11月27日同时发布公告称,为做好存量客户的权益保护工作,即日起,“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并将其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

公告显示,“相互宝”在100%保留“相互保”用户原有权益的情况之下,将推出新规则:用户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分摊总金额188元封顶,如有多出部分由蚂蚁金服承担。暂不升级的用户,仍将按原计划获得保障。(来源:保险海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最突出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