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365保险发生意外开颅怎么理培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目的:探讨双侧额部积气与择期开颅术后急性躁动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65例脑肿瘤择期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收治后24 h内均行镇静一躁动量表(SAS)评估,将SAS≥5分定义为急性躁动。收集人口学资料,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资料。根据术后12 h内是否存在双侧额部积气将患者分为双侧额部积气组(83例)和非双侧额部积气组(282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纳入的混杂因素,比较两组术后急性躁动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他转归指标。

结果:365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急性躁动45例(12.3%),发生双侧额部积气83例(22.7%)。应用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3对病例,组间不平衡协变量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匹配后两组间相比,双侧额部积气组术后早期急性躁动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4.1%对比3.6%,P<0.001),镇静药物的使用比率增加(14.5%对比2.4%,P=0.005),且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延长(10

结论:脑肿瘤患者行择期开颅术后,存在双侧额部积气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急性躁动。

急性躁动是全身麻醉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可表现为无意识动作、哭喊或呻吟等各种不恰当行为,其发生率在不同研究群体中的差异较大,且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意外损伤或拔管、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等。

后急性躁动的发生与术前用药、麻醉方式、术后延迟拔管以及术后疼痛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对于神经外科开颅术后的患者,由于颅内原发病以及手术损伤等可能直接影响管理认知和行为的脑部区域,躁动更容易发生。本组的前期研究显示,开颅术后急性躁动的发生率高达29%,且经额入路手术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1)年龄<18岁;(2)收治重症监护室的时间超过手术后24 h;(3)手术后12 h内未行头颅CT检查;(4)术前存在意识障碍;(5)术后24 h内不能唤醒;(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7)曾被纳入其他镇静、镇痛相关临床研究的患者。

双侧额部积气(bi-frontal pneumocephalus,BFP)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术后12 h内的头颅CT结果,需符合以下条件方可诊断为BFP。双侧额部硬膜下可见低密度区域;低密度区域至少存在于连续4个层面(每层厚度为1 cm);其中至少1个层面中,硬脑膜至额叶的最大位移距离>1cm。

主要结局为患者是否发生术后急性躁动。急性躁动的诊断标准为SAS≥5分,即收集每例患者手术后24 h内的SAS,任意一次SAS≥5分则定义为发生急性躁动。其他结局和转归指标包括是否应用镇痛、镇静药物,是否发生意外拔管事件,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

1、匹配前两组临床特征的比较:

365例患者中,共83例发生BFP(22.7%),45例发生急性躁动(12.3%)。与非BFP组相比,BFP组幕上肿瘤(P=0.006)、采用经额入路手术(P<0.001)以及术后CT影像存在中线移位(P=0.005)的比率更高,而术中低血压事件的发生率更低(P=0.031)。两组在性别、麻醉方式和时问、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支持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有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病史的患者共2例,均为非BFP组。

2、匹配后两组临床特征的比较:

结合有关术后急性躁动危险因素的研究,所纳入的混杂因素包括性别、肿瘤部位、手术人路、麻醉方式和时间、术中低血压事件、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支持、头颅CT存在中线移位。以上述混杂因素为自变量,有无BFP为应变量,计算倾向性评分并进行1:1匹配,83例BFP患者均匹配成功。幕上肿瘤(P>0.999)、采用经额人路手术(P=0.629)、术中发生低血压事件(P>0.999)、术后头颅CT存在中线移位(P=0.318)等混杂因素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

3、匹配后两组主要结局和转归指标的比较:

匹配后与非BFP组相比,BFP组术后早期急性躁动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4.1%对比3.6%,P<0.001);镇静药物的使用比率增加(14.5%对比2.4%,P=0.005);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0 d对比8 d,P<0.001)。BFP组中,1例发生意外拔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外保险理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