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都是贬值的吗?

摘要 镑盘中创三年多新高,不过冲高后回落,后面走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农数据的好坏。 在北美市场开盘前,英镑兑美元进一步从多年来的高点回落,并刷新了日低点1.4155。

在早盘上扬至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后,该货币对在周二经历了戏剧性的逆转,从1.4248附近下跌了近100个点。英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此前预估的66.1下调至65.6后,日内跌幅加快。

与此同时,多头似乎对围绕美元的普遍看跌情绪无动于衷,美元继续受到美联储鸽派预期的打压。投资者现在似乎认同美联储的观点,即任何价格飙升都将是暂时的,并已降低对美元提早加息的预期。

除此之外,全球股市的持续上涨被视为进一步打压美元的另一个因素。不过,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帮助美元收复了盘中失地。

尽管如此,随着封锁限制的逐步放松,英国经济复苏前景乐观,下行趋势可能仍会得到缓冲。此外,有迹象表明英国央行可能在明

在过去5年里英国对美元汇率的主要显著趋势?升值,贬值,还是二者都有?如果

镑盘中创三年多新高,不过冲高后回落,后面走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农数据的好坏。 在北美市场开盘前,英镑兑美元进一步从多年来的高点回落,并刷新了日低点1.4155。

在早盘上扬至2018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后,该货币对在周二经历了戏剧性的逆转,从1.4248附近下跌了近100个点。英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此前预估的66.1下调至65.6后,日内跌幅加快。

与此同时,多头似乎对围绕美元的普遍看跌情绪无动于衷,美元继续受到美联储鸽派预期的打压。投资者现在似乎认同美联储的观点,即任何价格飙升都将是暂时的,并已降低对美元提早加息的预期。

除此之外,全球股市的持续上涨被视为进一步打压美元的另一个因素。不过,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帮助美元收复了盘中失地。

尽管如此,随着封锁限制的逐步放松,英国经济复苏前景乐观,下行趋势可能仍会得到缓冲。此外,有迹象表明英国央行可能在明

此外,有迹象表明英国央行可能在明年很长一段时间内加息,这可能继续对英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有助于限制进一步的下跌。

因此,谨慎的做法是等待一些强劲的后续买盘,然后确认英镑兑美元在短期内已经见顶,再为任何有意义的修正性下跌建立仓位。

除此之外,更广泛的市场风险情绪和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影响美元的价格动态。交易商将进一步从英国央行行长贝利、美联储副主席夸尔斯和理事布雷纳德的演讲中寻找围绕英镑兑美元的一些短期机会。

技术面来看,汇价可能形成双顶形态,近期走势相对比较震荡,而且MACD将形成死叉,这可能给英镑带来一定的技术压力。

不过投资者目前都在期待周五的非农数据,这将为下一阶段美元走势指引方向。如果数据意外大增,可能改变美联储官员的鸽派立场并提振美元,毕竟美元指数也来到了三年多低位附近。如果数据继续弱于预期,英镑则有可能再进一步挑战三年前的高位1.4377。

上方初步阻力关注日高1.4248,再往上布林上轨所在的1.4309及1.4377都值得关注。

下方初步支撑关注日低1.4155,再往下关注20日均线1.4112以及4月20日高位1.4009。

上方初步阻力关注日高1.4248,再往上布林上轨所在的1.4309及1.4377都值得关注。

下方初步支撑关注日低1.4155,再往下关注20日均线1.4112以及4月20日高位1.4009。

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与美国相比如何?这些差异对英国货币产生的影响?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1987年8月后,美元利率下降,当时的人们都去买英镑了,因为英镑是高息货币。大量购买使得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在很短时间内由1.65涨到1.90,升值近20%。这种升值太过夸张,为了限制英镑升值,1988年5月到6月,英央行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从10%降至7.5%,经过多次降息,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也随之下降,不过也造成了英国通胀压力上升。

以上所说的利率和通货膨胀对汇市的影响,排除了市场上其他因素。而汇率的实际走势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汇率的最终方向是多种因素角力后的结果。除了受到经济因素影响之外,还往往受到政治、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汇率的变动常常变幻不定,很难准确预测。

  年初以来,有几个微观问题我们和市场交流比较多,而且也是分歧比较大的。

  第一,科技股离业绩爆发期还比较远,是否很难有趋势性机会?

  第二,核心资产大家抱团特别紧,而且直观感受上估值很贵,后面怎么办?

  第三,以前我们都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但是现在为什么人多的地方人就越来越多?

  总结而言,我们大概有三个结论。

  第一,对市场而言,任何大的机会都有赖于经济预期的改善,在没有经济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市场很难有比较大的反弹空间。

  第二,三季度如果有信用和流动性进一步的边际宽松,叠加科创板的带动效果,科技股会有两到三个月阶段性占优的机会,但趋势性机会还需等待产业周期的爆发。

  第三,核心资产估值定价逻辑的迁移仍在继续,但关键是找到更好的买点,美股风险释放阶段可能恰恰会提供这样的时机。

  风险提示:海外不确定因素,宏观经济风险,公司业绩不达预期风险等。

  市场方面:美联储可能7月降息,国内可能7月降准、财政再加码的预期。,不确定性下降,要观察边际的积极因素:一是业绩(基本面阶段性企稳,行业盈利底部),二是政策(科创板,改革开放,建国70周年)。

  经济方面:截至目前,6月工业产出稍有好转,工业需求偏弱(地产开工,下游制造),周期大概率旺季不旺,环保限产,汽车的销售增速仍在探底,开发投资的增速拐点在2季度可能已经出现。整体而言,2季度经济相比1季度下台阶,3季度中后期阶段性企稳,基本面预期的二次修正(4月下旬-5月中旬)较为充分。除非外需超预期恶化,否则基本面走势对市场冲击有限。

  政策方面:财政还会加码,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之后,上调地方发债预算也是可能选项。货币流动性不必担忧,6月资金压力高峰期已过,DR001和SHIBOR隔夜破1。债还有交易性机会,可能在宽货币的催化下,空间一次性释放。信用恶化的担忧有所缓和,AA+及以上利差有所收窄,但信用收缩的方向不会逆转,持续关注中低等级信用风险对股票市场的传导。

  风险提示:逆周期政策收紧幅度超预期;经济韧性好于预期。

  中烟香港目前的贸易业务较单一,不涉及烟草定价生产,相对独立。从现有业务来看,烟叶进出口及卷烟出口为主要业务,2018年起开始新型烟草制品出口业务。进口烟叶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2018年营收占比达62%,毛利率为5.1%,仅销售给中烟国际;卷烟出口为公司第二大业务,2018年营收占比为21%,毛利率为7.6%,主要向免税店运营商和卷烟批发商出售中国品牌卷烟;烟叶出口为公司第三大业务,2018营收占比为17%,毛利率为3.3%,主要将国内产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烟叶销售至海外卷烟生产企业或代理商;新型烟草业务目前主要是向亚洲地区客户销售MC、娇子(宽窄)、COO和MU+等品牌新型烟草制品,2018年营收为1690万港元,毛利率为1%。

  从海外烟草巨头成长史,看中烟香港的未来

  日本烟草:1994年公司上市后开始加速海外并购,先后收购雷诺海外业务、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的卷烟品牌和工厂,目前海外板块已成第一大收入支柱。菲莫集团(包含和Altria):公司自上世纪开始不断拓展海外市场覆盖范围,同时从单一烟草业务向食品、啤酒等业务进行多元延伸,2008年后开始大力布局新型烟草,目前旗下已拥有领军品牌IQOS和JUUL,销售势头惊人。我们认为,参考日本烟草与菲莫集团的发展史,中烟香港上市后将有利于中烟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在未来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海内外烟草与品牌布局,扩大中烟的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

  我们认为,公司背靠中烟集团、壁垒优势显著,为目前中烟旗下唯一的国际业务平台,未来发展方向为海外市场与新型烟草产品拓展,有望成为中烟整合海外资源的排头兵,成为中国烟草行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受益者。我们预计公司进出口烟叶业务及卷烟出口业务收入稳定,出口新型烟草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公司19/20/21实现营收71.87/73.39/74.8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2.71/2.78亿港元,对应EPS为0.40/0.41/0.42港元/股。考虑到公司是中烟体系唯一的国际业务平台,我们给予公司2019年EPS预测3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12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发展不及预期,并购整合风险。

自2014 年以来,无论是发达货币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都对美元大幅度贬值,我们选取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看一下。从14 年年初开始统计,欧元、日元、英镑等发达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分别为21%、15%和8.5%,而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货币对美元贬值幅度分别为53%、39%和7%。但同样是贬值,各国货币贬值的原因是不同的。

发达货币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高,汇率主要受货币供求影响。欧元区、日本、英国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关注通胀和就业。所以汇率走势主要受货币供求或供求的预期影响。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迅速将基准利率降低至0值附近,同时实行QE政策,向市场大批量投放基础货币。但美国经济率先复苏,在14加息预期逐渐增强,而欧元区、日本、英国复苏进度慢于美国,且仍在“放水”,货币供求关系导致它们的货币相对美元贬值。15年底美国加息预期兑现,欧元、日元因QE规模未增而走强,也印证了货币供求决定了发达货币走势。

新兴货币汇率既决定于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均衡汇率,又决定于央行的干预能力,外汇储备是重要的参考指标。首先,新兴货币的均衡汇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其中经济基本面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方面,例如近两年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行,导致对大宗依赖程度较强的俄罗斯、巴西等货币贬值压力剧增。其次,由于新兴货币国际化程度低,无论是否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央行都会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走势,以保证经济稳定和避免爆发国际收支危机(Balance of payments crisis)。所以,新兴汇率也决定于央行的干预能力,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外汇储备是影响央行干预能力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

例如由于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俄罗斯经常项目转差,外汇储备减少,投资者对于俄罗斯国际支付和偿还外债的信心下降,导致投资者恐慌性逃逸,资本和金融项目也转差。而俄罗斯央行干预汇率又导致外汇储备进一步减少,2014 年内外汇储备减少了26%,货币危机恶性循环。大多数新兴货币的贬值原因和俄罗斯类似,只不过程度有差别而已。

贬值助于国际收支正常化

贬值有助于缓解贸易压力,改善经常项目状况。贬值是汇率向市场均衡汇率回归的过程,有助于改善出口,抑制进口,缓解贸易赤字状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巴西的大豆出口价格为每单位1 美元,雷亚尔贬值后,即使大豆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巴西大豆出口商获得的本币收入和利润也将增加。而且雷亚尔贬值也将为巴西大豆提供降价空间,以提高竞争力。

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各国货币都贬值的情况下,贬值对一国出口的改善作用相对有限。从数据上来看,各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增速仍在下滑,巴西、俄罗斯、印度2015年前9 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17%、-32%、-16%,降幅均较14 年同期扩大,日本、欧盟、英国出口也降至-9%、-13%、-8%。另一方面,贬值前后各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也没有太大变化,俄罗斯、印度、巴西、欧元区的出口份额还出现了下降。尽管贬值对出口的边际改善有限,但在各国都贬值的情况下,不贬值的国家就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贬值到位有助于缓解资本流出的压力,改善资本项目。从利率平价公式来看,投资者对于一国汇率的预期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经济转差、贸易赤字、债务危机、货币超发等都会导致贬值预期的产生,而从历次货币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看,贬值本身是打压贬值预期的好办法。货币贬值到位后,国际资本因汇率产生的损失已经发生,逃出的动机会减弱。

以俄罗斯为例,14 年卢布贬值预期产生后,俄罗斯央行耗用大量外汇储备频繁干预,并未能打消贬值预期。14 年11 月俄罗斯央行放弃干预汇市,卢布对美元大幅贬值。从汇率走势来看,15 年以来卢布贬值幅度仅6%;从资本流出来看,14 年4 季度俄罗斯流出834 亿美元,而15 年1 季度降至578 亿,2 季度继续降至118 亿;从资产表现看,俄罗斯股市2015 年全球表现最佳。

贬值或导致高通胀,央行被迫加息应对

发达经济体不必以利率政策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通胀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1、发达经济体汇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不会引发通胀水平的大幅变化;2、发达经济体货币极少与美元绑定,因此汇率变动较为充分,能较好反映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因此,尽管08 年以来,日元、欧元、英镑和瑞郎汇率走势有时持续偏离,但各国政策利率趋同,收敛于零附近,央行不必以利率政策被动应对输入性通胀变化。

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较为剧烈,容易导致物价水平快速上涨。新兴经济体货币往往在短期内大幅贬值,从而直接推升进口产品价格,导致较为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巴西雷亚尔自14 年10 月开始快速贬值,约3 个月后通胀水平亦开始飙升。至15 年底本轮贬值幅度达40%,CPI 同比也自6.3%升至11.3%。卢布自14 年11 月至15 年2 月的4个月内急贬40%,CPI

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央行被迫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短期快速贬值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令央行不得不被迫加息以有效应对,降低通胀率,提升实际利率水平。巴西央行于14 年10 月起启动新一轮加息周期,至15 年7 月政策利率由11%升值14.25%并保持至今;俄罗斯央行更是在14 年12 月一举将政策利率由9.5%骤升至17%,单次加息达到7.5 个百分点。

如汇率企稳通胀回落,市场有望回归正轨

如汇率在新的均衡水平企稳,则通胀回落,利率相应下降。如果持续贬值停止,汇率在新的均衡水平企稳,则由贬值导致的严重通胀将缓解,利率也将相应下降至较为正常的水平。

印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13 年印度卢比经历大幅贬值,年内贬值幅度一度高达25%,CPI 同比也攀升至11.5%,政策利率由7.25%升至8%。14 年以来,卢比贬值速度减缓,两年合计贬值幅度仅6.7%,CPI 同比也大幅下滑。15 年下半年卢比汇率稳定,CPI 也降至5.4%以内。而15 年全年,货币政策利率也由8%降至6.75%。

汇率和利率的企稳令印度债券市场动荡结束。13 年中卢比大幅贬值时期,印度国债收益率骤升,1 年期国债利率接近10%,并出现1 年期、10 年期国债利率倒挂的现象,显示投资者对短期前景极为恐慌。15 年下半年以来汇率、利率企稳,债券市场动荡也基本结束,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7.5%-7.8%左右,1 年期国债利率降至7.3%,利率倒挂现象也在15 年中结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什么技术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