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证监会重庆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毛毕华接受审查调查。就在毛毕华被查的前一天,中国银保监会辽宁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文义主动投案,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今年以来,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亓新政,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文杰,中国银保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原党委委员刘金明贾奇珍,原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安顺,原中国银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薛纪宁10名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干部接受审查调查或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相互勾结形成贪腐利益链

据参与查办亓新政案件的中国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纪委书记任杰介绍,亓新政不仅滥用行政审批权力,违反许可条件和程序,为不法商人获取保险代理许可提供帮助,还放弃监管职责,干预对保险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梳理近期的通报发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仍有少数金融监管干部利用职权,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不良企业主相互勾结,破坏监管秩序、市场秩序,影响极为恶劣。

有的监管人员收受被监管机构的贿赂,监管严重“放水”,成为重大风险事件的助推力量。

比如,在中国银保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原党委委员贾奇珍的通报中指出,其罔顾党纪国法,背离监管初衷,甘于被“围猎”,长期默许、纵容有关被监管机构野蛮扩张、违法违规经营,监管严重失守。

有的利用监管权力收受私营企业主财物,为一些不法金融行为“保驾护航”,蜕变成为监管秩序的破坏者。

“长期收受礼品礼金,接受私营企业主等安排的宴请、旅游、打高尔夫球等活动”,正是甘于被不法商人“围猎”,中国银保监会广西监管局党委原副书记赵汝林严重背离监管初衷,充当不法商人“内鬼”,从金融监管者沦为金融风险制造者。

“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比,金融领域资金更为密集,金融交易的杠杆效应更为明显,因而金融监管部门的违纪违法案件往往涉案财物多、价值高。”任杰说,由于作案手段复杂隐蔽,金融信贷、监管审批、证券买卖等领域的黑手同权钱交易深度勾连,资本运作和资金走向复杂,导致在调查取证上难度较大。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党员领导干部频频“落马”,不仅仅在于少数监管干部同金融机构进行串通勾结,现有法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对滞后,也为贪腐利益勾兑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任杰看来,少数监管干部之所以和金融机构、不法商人长期勾结,背后的制度短板、监管漏洞问题不容忽视。

“在监管业务量迅猛增长、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形势下,监管资源不足、监管能力欠缺等问题更加暴露。”任杰说,同时,当前监管力量缺乏统筹协调,监督笼子还未织密。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金融监管部门看守的是金融领域密集的资源和资金,职责重大同时也容易受到腐蚀。一旦金融监管者发生腐败问题,滥用监管权力,就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甚至威胁金融安全。

今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副局长周文杰“落马”。此前,在两个月时间里,内蒙古监管局先后有原党委委员刘金明等三人被通报,其中不乏“对有关被监管机构野蛮扩张大肆放水”“监管严重失守”等表述。

谈及如何看待刘金明等案中暴露出的监管失守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虞云表示,一些金融监管干部作为金融秩序、金融安全的“守门人”,背离监管初衷,弃守监管职责,甘于被“围猎”,甚至乐于当“内鬼”。

“监管腐败与金融风险往往交织伴生。‘金融大鳄’疯狂敛财、拉拢腐蚀,一些监管干部甘于被‘围猎’,他们在金融风险事件中推波助澜,并严重污染金融系统政治生态。”任杰说。

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接管。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包商银行事件背后既有公司治理失败的因素,也存在金融监管失效等原因。

“‘监管捕获’是包商银行公司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据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周学东介绍,在刘金明、贾奇珍等案件的查处中发现,部分甘于被“围猎”的监管者不仅收受贿赂,还插手包商银行内部人事任命和工程承揽等事务。

今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将“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要求以“三不”一体理念、思路和方法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审批监管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从近期查处的金融监管部门违纪违法问题来看,重大风险事件背后往往暗藏利益输送、监管失守等问题,仍需加大对金融监管部门违纪违法问题打击力度。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重点查处重大风险事件背后的利益输送、监管失守问题,特别是对破坏监管秩序、市场秩序,造成国有金融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诱发风险事件的,一律严惩不贷。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斩断监管人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不良企业主相互勾结的利益链。

在加强对金融监管干部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金融系统还注重规范同管理服务对象的交往行为,管住“送钱”“收钱”两只手,建好“围猎”与“反围猎”隔离带。

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协助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制定印发《银保监会系统工作人员与监管对象非公务交往的规定(试行)》。其中明确要求,对于出席被监管机构人员组织或参加的宴请、聚餐、联谊,参加事先约定有被监管机构人员参加的旅游、度假、健身、文体活动等,均要主动报告、接受监督。

“我们将深入分析把握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的关键点、薄弱项和敏感领域,坚定稳妥地选好工作切入口,既解决面上问题,更着眼于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促进监督和监管的深度融合。”虞云说。

  编者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来,各级各地媒体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报道。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推动人类进行新的传播革命,推动我们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闻舆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了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新时代下新闻媒体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作为银保监会主管的唯一一张报纸,《中国银行保险报》坚持“权威、准确、专业”的工作方针,坚持“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百姓”的工作宗旨,深耕银行保险领域细分市场,服务于银行、保险、信托等总资产近320万亿元的金融产业,倾力打造集专业资讯、服务、培训等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努力实现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的转型。目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已初步形成“六位一体”的传播格局,不断拓展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和内容覆盖面。

  机制优化:涵养鼓励创新的土壤

  架构调整——从“融人”到“融事”

  2019年,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保险报》调整了采编组织架构,整合前端的记者及中台的新媒体编辑,组建融媒体中心,进一步畅通前端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传播渠道,让及时获得最前端资讯的记者与负责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的编辑更充分融合,扩大在选题策划、新闻响应、报道传播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形成更强传播合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银行保险报》策划推出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小爽说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提案建议中的热点新闻,第一时间解读和分析,吸引受众对两会的关注,同时加深对政策的深入了解。为了形成前后端联动,每期节目前,记者和编辑共同进行选题策划,切中政策重点与公众关注的结合点。在节目制作上,发挥新媒体平台技术优势,通过节奏设计、添加视频资料、图片、数据和小动画等元素,对视频节目进行包装。节目从5月20日开始推出第1期,共推出8期。每期主题都围绕两会期间热议话题,包括支持中小企业、全年经济增速问题、养老金、长期护理保险等。8期节目各平台总播放量为10.2万。

“中国银行保险报”微信公众号报道页面截图

  平台建设——打造“六位一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近年来,《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持续做精、做优纸媒的基础上,发力新媒体平台建设,从早期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到目前引爆流量的短视频平台,都有所布局。目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已初步形成“六位一体”的传播格局,分别是一报(《中国银行保险报》)、一网(中国银行保险报网)、两微(中国银行保险报官微等微信矩阵、官方微博)、两端(中国保险家客户端、手机报客户端),同时还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百家号、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开通了官方账号,传播渠道及传播方式实现了多样化。

  在各平台开通官方账号的同时,《中国银行保险报》也鼓励各报道领域做精做专,服务细分市场,分别推出了面向保险消费者的微信平台“保险78说”,面向保险行业高管的微信平台“中国保险家”,面向地方监管及行业基层的微信平台“金融新瞭望”,面向信托行业的微信平台“中国信托报道”等。

  截至2019年底,《中国银行保险报》各新媒体平台粉丝累计102.3万人,同比增量为14.1万人。新媒体各平台总体发布内容全年累计阅读量/播放量6648.4万。

  激励机制——坚持移动优先,鼓励流量爆款

  在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中国银行保险报》着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体现移动优先原则,激励优质稿件生产制作,制定了《新媒体管理与考核暂行办法》,重点考核新媒体产品的传播力、影响力、稿件内容质量以及表现形式的创新性。同时,根据阅读量、点赞量和转发量等数据合理设计评价等级和激励措施。尤其是对传播效果好的稿件大胆启动额外奖励机制,充分调动起了记者、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016年以来,中国银行保险报官微共发布了近百篇5W+稿件,其中包括2篇30W+稿件,4篇20W+稿件和25篇10W+稿件。

  技术赋能:拥抱5G 发力视频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视频报道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近年来,《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力短视频报道,寻求自身的视频报道模式。在人员配置上,招聘专业从事视频报道的人员;在平台搭建上,先后在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等平台开通账号,持续进行视频内容生产和创新。

  财经报道的专业性,使得其在主打娱乐性、通俗化的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传播上有一定的壁垒。《中国银行保险报》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行业专业内容和社会大众喜闻乐见内容的交汇点,以此为突破口,从选题挑选、表现形式等进行优化创新,将专业财经资讯进行通俗表达,摸索初见成效。截至2020年5月底,《中国银行保险报》各短视频平台目前总播放量1.22亿。抖音平台上,单篇作品播放量最高时超1500万。传递银保监会监管动态的报道共发稿50篇,总播放2405.1万;今年疫情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系列报道,共发稿128篇,总播放6354.6万。

  除日常的视频平台运营外,视频直播正逐渐成为报道常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银行保险报》邀请部分银行业代表委员,以在线直播访谈形式,围绕“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发展”相关议题交流讨论,受到业内和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线观看人数(播放量)逾41万。访谈在中国银行保险报APP(客户端)、新浪财经APP上进行同步直播,持续近2个小时。代表委员对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访谈气氛热烈,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直播访谈结束后,中国银行保险报官方微信、网站、官方抖音等平台持续对会议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形成较强舆论声势。

  直面市场:让内容升级为产品

  随着媒体行业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尝试搭建智库,进行资讯产品的开发。近年来,《中国银行保险报》也依托行业,直面市场,在传统内容生产的基础上,开拓产品生产。

  金融行业是对舆情、资讯需求很高的行业,为了做好行业舆情及资讯服务,《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新媒体平台先后推出“银行/信托/保险周榜”及“中国银行业保险业月度影响力榜单”两个舆情榜单。前者对主要金融机构的自有“两微”(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的数据进行定期监测,实时反映银行/信托/保险行业机构的自媒体运营传播情况,正向引导行业舆论;后者对每月银行、保险、信托机构的网络正面信息的报道影响力进行排名,并关注月度重要舆情事件,对行业舆情风险进行分析预警。

  同时,《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专业舆情公司,推出定制舆情产品——“金网哨”全球网络信息平台。该平台具备“一手信息、一键翻译、分类查询、多人共享”等功能,透过专业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市场判断和决策依据,帮助金融机构监管者与从业高管及时了解国外一手商业资讯,预判全球金融业的风云变幻。

  视野决定能走多远,思想决定能做多强。谁能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大势,谁就能把握战略主动,勇立潮头。但是,媒体融合不会一蹴而就,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就是拥抱变化。面向未来,怎样汇聚银行业保险业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平台和有深度的融媒体服务?怎样抢抓机遇,提供优质金融内容产品,促进媒体引导力?如何用好技术,让人工智能为媒体融合赋能?前行道路上的种种难题与挑战,还有待在实践中加以破解。(朱进元 作者为中国银行保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更多阅读 ▼

  本文内容由中国银保传媒提供,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网。

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创刊前夕,相关行业协会、学会以及银行、保险、信托机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纷纷寄语,真情表达对本报创刊的祝福。在中国银保监会领导下,《中国银行保险报》将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秉持“权威、准确、专业”的办媒方针以及“服务监管、服务行业”的办媒宗旨,努力建设银行保险新闻舆论主阵地。《中国银行保险报》愿与广大读者一道,奋进新时代,共创新未来。

以下是来自保险领军者的真情寄语。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祝贺《中国银行保险报》正式创刊,为行业搭建了一个专业、权威、开放的沟通合作平台。作为行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守望者,推动银行保险业更好发展,不断助力提升银行保险行业影响力。祝愿《中国银行保险报》越办越好!

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新起点,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祝愿《中国银行保险报》越办越好,专业有深度、观点有态度、文字有力度,见证和记录中国银行保险业改革发展历程,携手各方贡献新的力量。

中国太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逢中国太平创业90周年。欣闻《中国保险报》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报》,我谨代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表示热烈的祝贺!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中国太平牢记“国家所需、太平所向”的使命,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并期待与客户、伙伴、股东、员工以及社会公众一道,共同实现“共享太平”的美好愿景。

祝愿国家繁荣昌盛!祝愿《中国银行保险报》不断取得新成绩!

中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5载不辍耕耘,以专业视角见证和记录中国保险业蓬勃发展的不凡历程。

新起点,再起航。期待《中国银行保险报》用更新、更专、更深、更细的笔触,书写银行业保险业再创辉煌的壮丽篇章!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更名后的《中国银行保险报》坚守行业的初心使命,凝聚行业的智慧力量,加速媒体新融合,构建传播新格局,从而更好地把握行业共鸣,服务监管大局,搭建沟通桥梁,回应百姓关切,成为行业转型的推动者、社会发展的记录者、人民幸福的见证者,在新时代再添新动力,再创新辉煌!

新时代,新起点,祝愿《中国银行保险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负历史所托,勇担时代之责,在书写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尽显风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枢纽。我们不仅要在科技、制造领域建立核心竞争力,更要在金融领域建立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我谨代表泰康保险集团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祝贺,愿贵报助力银行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见证中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

华泰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热烈祝贺《中国保险报》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报》!我相信它的内容将更加丰富,使命也更加艰巨,影响力也会更加扩大。《中国银行保险报》将成为一个新起点,开创新未来,成为一张让监管机构、消费者和业内企业都喜欢的报纸。

望《中国银行保险报》作为社会瞭望者、时代记录人,始终做有价值的资讯,有温度的报道,为金融业与公众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金融市场、专业媒体与消费者的共同成长。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多年来,贵报对中华保险给予了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为祖国银行保险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是行业宣传的主阵地、政策的风向标、专业的加油站、方向的领航员。贺《中国银行保险报》完成更名!祝贵报越办越好!

应时更名、应运而生的《中国银行保险报》是银行业、保险业融合发展,共同服务中国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的必然产物,是金融业的一大喜事!值得期待,热烈祝贺!

中国人保财险党委书记、总裁

用专业的发现见证时代,以奋进的号角迎接未来——《中国银行保险报》创刊,标志着我国金融领域新的舆论主阵地诞生,衷心祝愿《中国银行保险报》真实记录与传播行业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生动实践,在新的征程中砥砺前行,越办越好!

国寿股份党委书记、总裁

欣闻《中国银行保险报》创刊,成长二十五载的《中国保险报》应势蝶变,开启新的历史征程!回首过往,我们由衷感谢保险报始终如一的陪伴和付出;放眼未来,我们将继续心手相牵,砥砺前行,共同书写民族寿险业的发展新篇章!

新华保险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

忆往昔,二十五载风云录,深耕细作,声名鹊起,讲好中国保险故事;

望征程,新时代上新起点,砥砺前行,登高望远,描绘壮美银保画卷。

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祝《中国银行保险报》越办越好!

中国大地保险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

《中国保险报》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报》,是更好服务银保监会的一次敏捷重塑,将担起更厚重的责任。

中国大地保险成立16年以来,始终不忘保险本源,坚持高质量发展,当下的转型发展中,也将继续遵循合规要求,勇立科技潮头,带来更多快资讯、新观点。

最后,祝《中国银行保险报》站在崭新起点,推动行业迈向更好未来!

华夏保险党委书记、总裁

高举旗帜、创新引领、精准把握行业舆论制高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银行保险业健康发展。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银行有卖保险的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