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产品总卖不好?

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黄小宝的启示】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今天我一天接到4个微商代理跟我求救!这无疑我有点措手不及!

“不花,我的库存太多了,该怎么办?”

“我想拿新品牌的代理,但是钱都压在原来的货上!”

“上家无法退货,品牌方也给她压了货!”

“现在这些品牌商都狡猾了,乱价、变相挖我们的代理不说,还用代理来逼我们压货!”

传统的微商,代理流失率相当高!因为2015年的今天,微商代理模式泛滥成灾,全部都是做同一个相同的模式,造成非常大的竞争力,招代理也非常难,最下级代理招不到代理,货卖不出去,自信心减退,最好导致退出微商行业!紧接着,最下级流失掉了,上级的自信心也会跟着消失,因为她们的货也卖不掉,一大堆的库存放在家里,想死的心都有,每天脑子里想的是怎么把手里的库存给清掉,所以,每天在清货群里发清货广告!

我相信很多微商或者品牌商看到底下的代理囤货特别严重就开始恐慌了,有的微商跟我说自己当初一下子进了太多货,然后面膜突然不好卖,结果家里还囤着800盒呢,怎么也推不动?她的上家也囤了1000盒,真的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我平复了她的心情后,试图了解一下她为什么订这么多产品?

一般情况下,造成微商代理产品积压库存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种:

1、作为微商新手,不能合理地估算销售旺季的相对“准确”的销量,导致上家和自己过多地担心货不够卖(预期过高,以为进货就大卖),因此,大量进货,造成库存过多,难以在销售旺季消化完毕。

2、一些品牌方的微商操盘手销售目标压力过大,为了达成目标,他们往往利用销售旺季,通过各种正常、非正常手段进行压货,最终导致经销商“消化”不良。

3、一些微商代理贪图“小便宜”,他们在企业抛出压货的各种富有诱惑力的促销政策后,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销售能力,盲目存货,造成产品的自然积压。就像上面女代理,就是因为当初的一台苹果6,所以狠订了1000盒(付了7万),现在她宁愿50块亏本大甩卖。

以上是常见的微商造成产品积压的三种原因,大家以后要防范而未然!

这么多人做微商,为什么就你不行?

新手大部分是女性较多,她们基本是做化妆品的。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这样的人来加我微信。他们90%来问我的问题就是如何加人,问这些问题的我基本都称她们为新手。

稍微做过网络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去引流,该怎么去吸粉。但是这类人由于网络营销经验少,很多微信上只有一百几十人,她们大部分都是听完某些化妆品群的课程之后开始囤货做微商的。但是上家的指导没有达到多少的作用,因此她们只能先把货消化给身边的朋友。

当朋友已经消化完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去挖掘新客户。所以就会陷入了困境,也只能到网上去搜索一些已经过时的方法或者寻找以为很有用的课程来听,但是最后发现还是没有什么效果。

做微商特别是运营个人号做情感营销的,没有耐心还真的不行。因为需要你和好友们去互动还有培养感情,把弱关系增强,有了信任,才可能把货卖出去。如果没有前期的培养估计你想卖东西还真卖不出去。像有的公司的公众号,开始第一个月基本就是聊天。第一个月几乎没有什么业绩。每天就和微信上的好友聊天,还有筛选出有价值的好友,坚持每天聊,基本每天要和上百个人聊天。但是第二个月这些人就会给你创造价值了。你自己想想,要是一陌生人在微信上给你推销东西,你第一感觉是不是也是认为不可靠?所以想东西卖得好,先花时间和耐心把感情培养好很重要。后期这些人还会介绍新顾客给你,到时你就会越来越轻松了。

想法多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会毁掉你。想太多了,可能会让你不够专注。那么你就会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和你业务不相关的事情或者用户上。如果你想发展好,请你认认真真的做好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就好了。你能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你就能成为赚钱的那个人。所以个人觉得,认清了方向之后,不要想太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和自己项目有关的事物上。最好能给自己的工作定一个时间表,或者把重要的事情都列出来一件一件的把它做好。当你做好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业绩自然就起来了。

很多人可能都会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感觉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轻而易举的做到。其实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的人。总把东西想得太简单,不愿意从小事做起。真正能把每件小事都做好的人才可能把大事也干好。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理想或者你有信心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把现实问题考虑清楚一点。不要老想着自己是做大事的人,做微商你能把一个号做好的时候,再想办法做好10个号。如果你连一个号也没有运营好的时候你就想着要做多大多大,等筋疲力尽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走得太急了。

举个例子,团队加入一个客服,我一直在观察她,因为新加入的我都会观察她的能力和耐心,做销售没有耐心和销售技巧是行不通的。但是她加入大概10天了一单也没有出。一般平时来的客服就算是没有经验的基本3天也可以出单的了,每天来问的人很多就是没有人买。主管还找她谈了2次,一般谈了2次都没有改善的公司基本都是会辞退的。但是她后面几天不同了,她每天都在整理一些资料。还有把一些询问过的顾客统统记录下来。到后来这半个月她成为了我们公司最厉害的销售。看明白了吧?她之前没有销售经验,所以什么准备也没有。甚至顾客在付款的时候她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因此后来她把该准备好的资料统统都准备好。很多时候顾客的购买欲望只有那么几分钟。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没有做足功课去引导他们,很可能就会错过很多成交的机会。她还把顾客跟得很好,每一个有兴趣或者有可能成为她的顾客的人都紧紧的跟着。最后通过各种技巧把他们都拿下了。所以,当你决定做好销售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都总结出来,并且准备好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做微商开微店,假如你连一张购物流程和支付流程的教程图片也没有,你连销售术语也没有准备好的话。证明你真的没有准备好赚钱。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把所有你能想到会阻碍我们赚钱的问题都罗列好,这样你才能专心打仗。

大部分人可能都以为做微商不需要什么成本,或者说都是喜欢找免费的方法。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为你的微信号投资过钱吗?可能你说你为了做微商花了好几万囤货,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你的产品可以说一分不值。真正有价值的是你的微信号,也就是说你和这些好友建立起来的感情和信任才是最值钱的。有了这些感情和信任的基础就算你卖别的产品一样是好卖的。所以眼光不要太短浅,应该为这些好友去投资。你可以投资你的知识给他们。如果你没有什么特长你也可以投资点钱送点小礼物给一些有价值的好友。相信我,你的小投资很快就会见到成效的。这些投资远远比你和他们闲聊要好得多,而且大大的减少了你们建立感情和信任的时间。

把时间和精力先放在现有的资源上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建立感情上来,把资金放在维系感情上来。当你有了口碑其实你不需要去加人,而是大伙都想来加你的。 微商怎么做,不要把做微商想得太难,也不要一直苦恼自己没有多少好友。就算你只有一百几十个,先把他们给做好了,后面再有更多的好友也能轻松做好。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tc//704.shtml" data-show="true">

好价值,是好产品的内核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0年9月3日,曹升老师为光谷瞪羚部分企业分享了《产品高手的底层逻辑》,本文整理自分享内容。

产品高手是怎么做产品的?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拆解:

第一,好需求,是好产品的前提;

第二,好价值,是好产品的内核;

第三,好增长,是好产品的归宿。

一、好需求,是好产品的前提

什么叫好产品?定义太多了,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

我们来看看,大神级产品经理乔布斯是怎么定义好产品的?

1.什么是大神眼中的好产品?

好产品是不同需求重点的集合。(乔布斯)

听不懂,什么叫不同需求重点?

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的不同排序,叫需求重点。

比如买房的时候,大家考虑的点不同:

有人觉得孩子是第一位的,优先为孩子考虑。那他买房的重点是学区房。

有人考虑到家里老人家身体不好,他们喜欢锻炼,要离公园近一点。他就把公园房排第一位。

同样是买房需求,每个人的重要性优先级的排序是不一样的。这就叫需求重点。

再往下看,什么叫不同需求重点的集合?

我刚才讲的是客户端的感受,我们反过来站在商家的角度看,他们的感受是什么?

商家这边考虑的是,「我做什么」列一个清单,「我不做什么」列一个清单。

比如我专门卖学区房的,公园旁边的房子离学校远了一点,我就不考虑去卖。所以,「做什么」跟「不做什么」,各来一个清单就叫集合。

好产品站在客户视角看他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他列了两列清单,一列清单「我做什么」,另一列清单是「我不做什么」,这就叫好产品。

似懂非懂,凭什么说这是好产品呢?为什么它就好卖?

如果你按这个方式做出来产品,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你的市场区隔会特别清晰,你「做什么」「不做什么」特别清晰。

比如苹果就不做低端手机,而小米也到不了苹果的价位,这2家的定位都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市场区隔根据你「做什么」「不做什么」的清单,会变得非常清晰。

你是一个什么商业物种,也会变得非常清晰。

拼多多专门做下沉市场为主的生意,天猫在很多方面引领时尚,它俩作为商业物种是不一样的。

那拼多多跟天猫有没有相似之处?

拼多多和天猫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俩都在网上卖货,而且都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头部电商。这是它们与众相同的部分。

与众相同的部分决定了我是干什么的?我在产业链的位置是什么?

与众相同的对立面,是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的部分说明了我擅长做什么?我在目标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的排序在什么位置?

比如我专做学区房,我在学区房目标客户需求的重要性优先级排在前几名。如果我是做公园景区房的,那我在学区房客户的心理排名就会靠后。

所以,乔布斯定义的好产品,原来站在商家这个角度来思考会看到两个有意思的部分:

与众相同的部分,决定了我是什么行业的属性;

与众不同的部分,决定了我在目标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排序中的位置。

这就叫大神级产品经理眼中的好产品。

2.为什么不能什么都做?

看到这句话,有人就会反驳我,不对,阿里做的东西特别多,有天猫、阿里云、阿里大文娱,还有即将上市的蚂蚁金服。

阿里究竟是什么行业?跨度太大了,无法准确定义。很多业务都是成为巨头之后衍生的,早年的时候做不了。

为什么不能什么都做?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当我们什么都做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是极其平庸的。

第二,因为产品平庸,别人攻击我们的时候(在某个特点上比我们强)就特别容易,反之我们攻击别人很难。抗打击能力很差。

第三,创业者都知道,从0到1有一个死亡峡谷。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死在这里。只有聚焦和轻装前进,才有可能安全地度过这个没有现金流的无人区。

创业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分不清三件事:喜欢做的事,擅长做的事,应该做的事。

在客户重要性优先级中的排序比较高的事。客户是我们的上帝,客户给我们付费,那是应该做的事情。

可是大部分创业者讲的是什么?我想做的事情,我就喜欢这样。

大神也有卖不动的时候。乔布斯推出一款电脑,想把它做成工艺品一样,推到市场上也卖不动。

我做这件事情比别人厉害,我有哪些比较优势。

很多的创业公司,都死在这里。公司大量地只做“喜欢做的事”,找不到「擅长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

3.与众不同的三大维度

我们服务过很多客户,有to B的,也有to C的。大家共同的苦恼是产品同质化,很难做出差异化来。

其实不然,与众不同可以在三个维度做差异化:产品维度、心智维度、金融维度。

本来时尚产品是以价格区分的,奢侈品有奢侈品的价格,大众产品有大众产品的价格。

然而有一些服装品牌,就专注做「快时尚」,抢先起跑,小单快返,做什么事情都小批量快节奏,一年下来SKU多得吓死人,传统服装品牌完全不可想象。这就是差异化。

联想容易、记忆成本低的品牌成功率大。

天猫为什么要画只猫?京东为什么画只狗?天猫、京东都是做电商的,又不是卖猫粮狗粮的,它俩一个画猫一个画狗什么意思?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设计一个品牌符号,易传播、易记忆。

两家大公司发生摩擦,大家就很容易记「猫狗大战」。可是,大润发和步步高掐起来了,相比「猫狗大战」,谁的记忆成本低呢?

记忆成本低之后,大家想起这个品牌不就容易了吗?广告费不就少花了吗?这是与众不同的第二个维度。

形成垄断就会产生溢价,溢价就是金融。金融是跨时空的价值交换。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成为最大赢家。猿辅导今年3月融了10亿美元,广告铺天盖地,用户数量蹭蹭蹭暴涨。

最近传出来消息,猿辅导还要融12亿美元。为什么要加码去融新的?很明显它想在K12在线教育领域形成头部效应,实现垄断。这段时间赶紧砸钱,把该砸的流量全砸过来。

这也是差异化的方法之一。

好产品的一部分是与众相同,另一部分是与众不同。相同和不同,最后落脚点究竟落到哪里去了?还是需求——好需求。

我们给好产品一个基本定义:

产品等于目标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这是好产品的三要素,如果你能很清晰地把自家公司的产品三要素讲出来你就及格了,65分没问题。

小米的目标客户群刚进入社会时间不长,对价格比较敏感,追求性价比。小米专门为他们生产智能硬件和大小家电。这与家电生产商、智能硬件生产商是相同的,这是它的行业属性。

我只为年轻人生产第一部的产品:

我是年轻人第一部的手机;

我是年轻人第一部的剃须刀;

我是年轻人第一部的空气净化器;

这是一个绝对具象的目标客户群,围绕这个目标客户群的需求特别多。小米甚至可以为他们生产圆珠笔、插座、钻头……泛需求的面太宽了。

还有一些产品目标客户不见得很清晰,我们都搞不清楚它的目标客户是谁,那它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很少会在家里或者办公室买一大堆爆米花来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了,招待客人说:来,咱们来吃点爆米花。这个场景是没有的。

但是一到电影院,爆米花销量就上来了。所以,爆米花绝对是一个场景挂钩特别密切的产品。

电影院场景下销量才大。

大家记住,很多客户的需求不在场景中激发不出来。甚至于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场景跟行为下才能够产生这个需求,并把需求转化成交易。

爆米花的这个属性就特别明显。

口香糖现在是江河日下,2016年中国的口香糖曾达到顶峰,后来就再也就上不去了,近几年跌了30%以上的销量。

口香糖以前大量在超市收银台前面小货架上铺货,大家等待结账的时候东看西看没事干,看见口香糖就抓一个,积少成多,销量挺大。

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普及之后,有了手机吸引注意力,大家排队的时候也不东看西看了,付款的时候用微信直接支付。所以,微信成了口香糖的对手,它把口香糖挤出注意力范围了。

谁在吃口香糖?涵盖的面很广。

谁在吃爆米花?涵盖的面也很广。

这两个都是老少咸宜的产品,都属于特定需求。

解决方案案例:三顿半咖啡

主要做精品速溶咖啡,跟雀巢、麦克斯韦尔是一样的。

我想让你在家里喝到手冲咖啡。

手冲咖啡需要专业人员拿专业器具来冲,在家里不太容易喝到,一般只能在星巴克、COSTA这样的门店里面才能享受到。

怎样才能让你在家里就可以喝到呢?

为你提供一个挂耳装置,通过这个容器的滴滤工艺冲出来的咖啡,口感近似在门店里买到的手冲咖啡的味道。

这就是三顿半咖啡与众不同的地方,「你在家里可以喝到手冲咖啡」,这就是解决方案

目标客户是谁?肯定是手冲咖啡爱好者。

需求是什么?我想在家里喝手冲咖啡。

这就是好产品的三大要素。

围绕着三大要素,可以产生无数种产品的组合。

我们可以做很多调整,调整完之后会与众不同:

产品定义出来了,我们可以调整目标客户,可以调整特定需求,可以调整解决方案,也可以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

在这几个地方调一调,你在目标客户需求中的重要性、优先级,做什么不做什么就全变了。

一个好产品,一定是在目标客户的需求中有重要性和优先级,千万不能自作多情。

客户并不需要购买我们的产品,客户需要的是解决他的问题。

二、好价值,是好产品的内核

1.好需求与好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找到好需求是好产品的前提,需求是可以调的。

一个好产品做完之后,有一部分是与众相同的,另一部分是与众不同的。可是,我讲给客户听的时候,客户能接受我吗?

假如小米早期创业的时候,除了生产手机之外,还生产很多产品诸如圆珠笔、电源插座、空调、吸尘器等,再告诉目标客户说:

我是为你们进入社会之后,买的第一部家电做准备的。

所谓商业物种,最后都是通过进化实现的,没有办法事先规划出来。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讲给客户听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认为产品好,客户认知的时候,有大众认知,有小众认知。面对不同的认知情况要怎么办?

2.好需求与好价值的四个象限

好需求和好价值之间形成了四个象限:

你讲的东西是大众认知的,还是小众认知的,这是一个维度。

你是与众相同的还是与众不同的?这是另一个维度。

我们再来看这两个维度上的四个需求:

卖手机的强调自家手机「芯片是高通的,操作系统是安卓系统的」,其实这个意义不大。因为这属于与众相同的大众认知,这是行业卖点,大家都认可的行业标配,听了不太容易有消费欲望。

某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对外称,新款车型好几个指标远超特斯拉。

那为什么客户不愿意买呢?

因为你讲的是小众认知,你认为的大众不知道、不理解、不认可。大众听到需求是无感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创新一开始大众都是无感的,也可能后面通过市场教育管理客户认知了,大家从无感变成可以接纳了,那是后面的事情。

无感需求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创新,另外一部分是因为你讲东西确确实实太复杂了,客户听不懂,所以销售周期长。

雷军说,我们要做极致性价比的产品。这就是期望管理。做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

早期的小米质量不错,价格吊打同类产品。客户有期望,品牌就起来了。这是典型的客户认知管理。

客户没用之前无感,用过之后爱不释手。魅力需求就是独家卖点。

iphone就属于这样的产品,问世之前大家无法想象照相机+手机+ipod如何实现三合一,推出之后风靡全世界。

这时候还要补一句话,千万不要自作多情。

好产品的价值,是商家说了算,还是以客户感知价值为准?

当然是客户。酒香还怕巷子深,客户看不见你在背后为这件事情做了多少,客户以他感知的价值为准。

3.商家认为的好产品 Pk 客户认为的好产品

我们来看一看客户怎么感知价值。

商家认为好产品跟客户认为的好产品大不一样。

第一,用户价值高。有用,技术高,很难买到。

第二,商业价值高。能卖得贵一点,收入跟利润高一点。

第一,用起来感觉好,能解决问题才叫用户价值高。产品功能多,是商家卖点,但不一定就是用户决策的买点。

第二,容易理解,关心和担心的东西能够解释清楚。

我担心买了苹果手机,用两个小时之后就没电了,你能不能给我解决?

我担心买了特斯拉,开了一段路之后突然没电开不了,你能不能能给我解决?

认知容易和用户价值高的产品,才是客户认为的好产品。

案例:杭州消协的咖啡盲测

有人说,我是星巴克的忠实用户,平时只喝星巴克,而且我闭着眼睛喝出来哪个是星巴克,哪个不是星巴克。

杭州消协去年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找了一些咖啡的爱好者来盲测什么咖啡最好喝。

测完之后,排名第一的你猜是谁?便利店咖啡,全家湃客咖啡。

星巴克在这里面排第几?排倒数去了。

奇了怪了,星巴克是32元一杯的,全家湃客是14元一杯的,产品质量应该差远了。

其实很多行业都曾做过这样的盲测,连那些号称喝了20多年可乐的人都未必分得清哪杯是百事可乐,哪杯可口可乐。

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离开商标之后,很多品牌的产品就分不清了。

如何让客户更容易理解,真的很重要。

客户感知价值=解决问题+价值感知+锚定价值+替换价值

解决问题 +锚定价值案例:QB house

QB house是日本的快剪品牌。

以前日本剪头发是时间比较长的,60分钟6000日元。

QB house只要10分钟1000日元就可以完成。服务刚推出的时候属于小众认知,并不好卖。原因有二:

第一,面对新生事物有很多担心,顾虑要不要第一个吃螃蟹;

第二,价格便宜,肯定偷工减料。60分钟6000日元的质量肯定高过它。

直到他们启用另外一个解决方案,才把目标客户找出来,打开了局面。

QB house在店内贴了一张海报:

我们是时间产业,帮你节省的50分钟,比5000日元值钱多了。

什么样的人听见这样一句话会有感?

时薪2万日元或者期望自己时薪到2万日元的人,看见这句话会特别有感。

前者时薪已经到了2万日元,更在意自己时间的价值。后者工作量大,需要节省时间剪头发。

这里客户的感知价值有两个:

第一,解决问题。满足剪发需求。

第二,锚定价值。锚定节省50分钟的概念之后,剪发技术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决策因素了。

QB house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在地铁站里开理发店的品牌,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快速增长型公司。

价值感知 +替换价值案例:闪送

1分钟下单,10分钟取件,60分钟送达。

三个数就把价值感给讲清了。

传统物流企业怎么表达?

我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闪送提供客户价值感知价值的同时还有替换价值

在闪送之前也有同城快递,只不过是次日送达。闪送不仅是当天,而且还是小时级的送达。这就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锚定价值案例:混沌大学

混沌大学在互联网创新学习领域属于头部企业,过去几年增速很快。

大家知道,成年人学习其实很难提供具象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去花1万到商学院去学习,不可能回来之后就立马可以赚10万块钱。

我的公司缺少一个合格的CFO,不可能从商学院学完之后就能很轻松地找到一个CFO来帮助我解决问题。

客户无法找到解决了什么具向问题,这是所有商学院培训的一个痛点。

商学院一般用什么价值感知?

第一,师资力量雄厚。我们请很牛的教授来给大家上课,他在国际知名期刊上面发表过20多篇文章,有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型,是某某著名公司的独立董事……师资是商学院里面比较容易感知价值的一个地方。

第二,明星学员。某某上市公司董事长身价已经400亿,他是我们的学员。

第三,硬件条件好。我们的校园非常漂亮,办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去五星级酒店,体验感极强。

混沌大学用的方法是什么?

它没怎么用价值感知,也不解决问题。跟QB house一样,找了一个锚定价值。

混沌研习社经常邀请国内刚刚冒出来的网红品牌创始人来做分享,你在这里可以接触到中国最新的网红级创业案例,获得对标学习的机会。这就是混沌大学的锚定价值,它就拿这个做流量入口,疫情期间增长很不错。

商业培训这个行业,不管是哪一家,如果能在解决问题和价值感知上形成突破,他们的发展会更好。

因为除了这些案例学习流量入口之外,往后面去深度学习的时候,混沌大学在客户需求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排序位置。所以后续深度学习与服务的转化率还是有压力的。

替换价值案例:智布互联

智布互联官网的简介是典型的科技型企业风格:

智布互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基于工业5.0核心理念的纺织工业互联网企业,以自主研发的Saas云平台、ERP系统和MES系统,结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联盟行业内的纺、织、印、染整全产业链工厂,实现共享纺织产能资源、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新行业模式。

大部分企业介绍都是这样的风格。你拿这个作为你的客户价值,客户容易理解吗?

换个方法来介绍就容易理解了:

智布互联跟服装品牌公司说,我们是个产业互联网。你要是用我们的网络,织布机、印染机这些你都不用管了,都由我负责。我能迅速给你交付你要的面料。

第一,成本降低10%~15%。

第二,交货周期缩短30%。

第二个价值比第一个价值大。现在很多快时尚品牌是小单快返,时间价值可比节约成本重要多了。所以,这里两个数就讲清楚了。

客户端讲清楚了,供应端怎么讲?

第一,织布机每年开工天数从平均200天提升到300天。这样一来织布厂的效益肯定高了,大大降低闲置率。

第二,印染厂染缸的使用率从60%提升到90%,提升30个百分点。

智布互联对客户端和供应端都讲了替换价值

你用我就是大明星,不用我就是大猩猩。

用4个数把客户感知价值讲清楚了。

三、好增长,是好产品的归宿

1.好价值与好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摩拜单车的社会价值和用户价值都很大,但用户支付意愿度却不高。因为用户觉得:

单车是公共交通,你让我10块钱骑一次,打死都不干,1块钱骑一次还差不多。

所以摩拜单车活不了,用户价值高,但商业价值小。

2.商家认为的好产品 Pk 客户认为的好产品

商家认为的好产品:用户价值高。用户认可我,同时还愿意付费。

客户认为的好产品:用户价值高,能帮我解决问题。很容易理解,很容易记忆,很容易找到它。

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好增长不是那么容易的。

3.传统产业+互联网的8大增长战略

传统产业+互联网有8大增长战略:

需求导向跟竞争导向算一对,一个是增量竞争,一个是存量竞争。

成本领先和解决方案算一对,一个是运营竞争,一个是技术竞争。

成本领先型运营上要抠得特别细,一分钱都不能乱花。

解决方案型可以卖得贵,因为有专属技术和知识产权,独此一家,待价而沽。

上面这4个不是我们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详细介绍下面4个。

4.好增长,优先于好产品

流量驱动型:到流量大的地方卖货,线上的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下的大型商超比如苏宁、大润发。

用户驱动型:比如小米这样的,自己建个商城把用户拉过来。我的用户我能触达,这是用户驱动型。

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公域一个私域,一个匿名用户,一个实名客户。

数据驱动型:数据就是能源。数据能产生价值,通过数据来帮助决策,开发产品。数据是高度逻辑性的。

认知驱动型 :企业家的认知格局决定了企业能达到的高度,认知更有直觉性。

流量驱动型案例:江小白

一般的白酒营销,早期的营销成本大概在平均在25%左右(不包括渠道的渠道销售的费用)。

江小白早期大量做内容营销,文案的传播成本特别低,以至于它的营销成本大概5%左右,相当于传统白酒的五分之一。

江小白的流量竞争特别厉害,跟小米的区别在于小米有大量的私域流量,江小白目前还没有类似小米的用户运营。

用户驱动型案例:三得利BOSS咖啡

三得利是日本特别有名的酒水饮料公司。一开始想为年轻人生产一款罐装咖啡,理由是年轻人精力旺盛,每天要干很多事情容易累,需要这样一款罐装咖啡缓解疲劳,而且年轻人愿意花钱。

结果新产品上市之后销量却不尽如人意。三得利有品牌渠道优势,广告投放占整个罐装咖啡行业的8%,但它的市场份额只占4%。

于是他们重新调研,究竟谁是罐装咖啡的重度用户?调研中有个指标,每天喝5罐以上罐装咖啡的是哪些人?

没想到是蓝领外勤人士。

卡车司机一个人开卡车运送货,路上没有人可以交流,体力上精神上非常容易损耗。所以,到一定时间他们会停下来休息,打开一罐罐装咖啡,一口一口地抿,幻想着自己个老板。这不仅仅是在喝咖啡提神,还是一种精神享受。

找到用户之后,三得利立刻就把咖啡的品牌名改了,以前叫West咖啡,现在叫BOSS咖啡。

为重度体力的外勤人士休息时间喝的东西,提供了一个产品功能和精神都有的解决方案。

以前的做法是,认为自己是行业专家,觉得自己产品好,广泛地去找客户。实际上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群转化率不一样的。

现在的做法是聚焦重度客户,专门为他们定制生产。

产品等于目标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后来三得利BOSS咖啡的广告投放跟以前一样,但市场份额上升到了15%,事半功倍。

这两个案例非常有意思,究竟什么是好产品?

很多人都说江小白的酒好难喝,怎么还能卖这么多?

我们反过来想,中国人最喜欢喝的酒是什么酒?大部分人会认为是酱香型,因为酱香型卖得贵。

实际上浓香型的销量超过50%,酱香型的销量才5%。

这就说明酱香型其实不是中国人最喜欢喝的酒,所以不要被认知错觉误导。我不喜欢喝的东西,不一定没有销量,不一定卖不贵。

第一,它有自己的目标客户。

第二,我们喜欢的东西不见得是爆品。

三得利正好反过来,我是专家,我有品牌,我有渠道,我什么都有,但我的产品不好卖。

还是得俯下身来,以客户为中心。客户认为好的产品才真好卖。

不见得好产品才能有好增长,好增长比好产品要更优先。

数据驱动型案例:海底捞

海底捞哪一款产品最牛?很多人答不上来。

海底捞以服务见长。表面上客户体验很好,实际上服务是翻台率的基础。

服务生就在旁边,时刻关注你需要什么服务,实际上大大加快了客户的消费进程。一天可以翻4.8台,相当于一天可以有5桌客人。

海底捞作为中餐,产品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没有爆品。但是,海底捞把中餐火锅做成了快餐,以服务来弥补产品的差异化小,提升了翻台率,就多出来的一个价值。

很多人以为数据驱动型就一定要做很多复杂动作,比如上个阿里云系统、ERP系统等才叫数据驱动。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海底捞一天翻台率4.8这个数据有没有商业价值?如果有价值,能不能产品化?如果可以产品化,那又可以卖给谁?

卖给在门口排队的客户吗?不可能的。

卖给谁?答案是卖给商场。

海底捞最牛的时候,能跟商场谈下来租金免去80%,还可以申请1年的免租期。

它跟商场谈,我不是中餐,我是快餐,能带来客流,一天翻台率能达到4.8。你给我开的租金太贵了,我就去你对面商场开。商场一权衡利弊,自然愿意答应它的条件。

这就是数据驱动的新价值。

认知驱动型案例:拼多多

提起拼多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为什么市值增长这么快?不知道这是什么商业物种?

同样做电商,天猫跟京东从城市往农村下沉,是把便宜一点的货拿去下沉市场去卖。

而很多人不知道,拼多多最早以做水果电商起家,现在是全国最大的线上水果交易平台。同时,拼多多反向操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

同样做电商,天猫是头部时尚,京东是物流快,拼多多表面上看是价格便宜,其时背后还藏着水果与农产品这两个抓手。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社交电商目前只有拼多多一家火了,剩下那么多竞品都火不起来的原因。

再比如有个阶段苹果手机和三星一起,竟然能够占全球手机行业的90%多的利润。这是怎么做到的?原因就在于苹果不光卖手机,实际上还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分销商和音乐分销商,它是卖内容的。

认知驱动型案例:冥想APP Calm

冥想APP Calm融资8800万美元,去年销售收入差不多1.5亿美元。

谁会去买线上的冥想服务?

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在线上帮助你做正念冥想的工具,实际上它的格局是什么?一系列放松场景为主题的内容供应商。

CalmAPP在各种场景下提供放松为主题的内容:

比如冥想时听放松的音乐,睡觉之前可以听一听放松的书。

所以,很多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企业,他们成功了,都是在格局上有差异化认知。企业家看到的,和我们普通消费者看到的不一样。

第一,好产品的本质是什么?

好产品以客户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以客户感知价值为标的。

物理的产品是个载体,客户能感受到的价值,才是我真正卖出去,跟客户进行交换的东西。

客户是为能感知到的东西付费的,客户不会为你产品付费的,千万不要自作多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客户不会来买你的产品,客户买的是你的客户感知价值。

第二,好产品有三大与众不同的维度。

好产品一定是与众不同的,好产品如果全是与众相同,你的竞争得多惨烈,无数竞争对手跟着你挤在一起。一定要与众不同。

产品创新维度可以差异化。快时尚小单快返,总是抢先一步,这就实现了差异化。

客户心智维度差异化。「猫狗大战」是典型案例,行业焦点都集中在我俩身上了,其他那些都大家都不太容易关注。

价值增长维度差异化。猿辅导为什么要砸那么多广告费?实际上是要形成垄断,这是一种金融价值。

第三,好产品,是以客户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全场景需求。

传统产业是广告轰炸+渠道铺货+资本市场。

互联网不一样,是流量导入+关系沉淀+价值变现。

看似乎不同,其实这二者都是同一个逻辑结构:

当客户没有消费欲望时,他们在非购物场景下有什么消费需求?

当客户有消费欲望时,他们在购物场景下有什么消费需求?

当客户有高消费欲望时,他们在产品功能之外还有什么消费需求?

回答好这3个问题,好增长就不远了。

无论 to B 还是 to C,上面这3个问题实际上讲的是三个场景:

第一,远场景。我不在购物场景下时,大部分时候是低欲望消费。

比如我本来没有看电影的欲望,在朋友圈里看见有人说最近有个新上映的电影《信条》,诺兰导演拍的。我喜欢诺兰导演,看到这个消息也想去看看。这就叫非购物场景下的消费需求。

Salesforce公司认为, 80%以上的2B企业,在拜访这家供应商之前,就已经在网上获取了很多信息了。2C的比例更高,超过了90%。

第二,近场景。我到购物场景下买东西,心里会有重要性优先级的排序。如果这家的产品与我的排序重合,立马就能成交。不在排序里则要反复比较,甚至于比较完之后不买就走了。

第三,超场景。产品功能之外的消费需求,很多人到海底捞吃火锅,多半是冲着服务去的,服务跟产品之间是两回事。

很多人买三顿半的咖啡,跟咖啡豆本身质量没有很大关系,买的是挂耳咖啡和冷萃咖啡技术的服务。

产品功能之外的消费需求超越场景,客户才愿意多付钱,支付意愿度才高。

无论2B还是 2C,这三个场景都要去挖掘,否则就不是一个新经济的企业。

第四,好需求,是好产品的前提。

好需求是好产品的前提。找到好需求有一个公式,好产品等于目标客户特定需求解决方案。

第五,好价值,是好产品的内核。

客户感知价值是最重要的。客户如果没有感知到价值,你吹得天花乱坠客户也不认可,也不愿意掏钱。

客户感知价值有4个:解决问题、价值感知、锚定价值、替换价值。

第六,好增长,是好产品的归宿。

好增长其实比好产品要更重要,现在供给端竞争太激烈,用什么方式去进行竞争是关键,好增长才是好产品的归宿。

好产品是好增长的起点,好增长是好产品的终点。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以潮流玩具为代表的新型IP产业

通过掌控IP、销售渠道、生产供应链、互动社区,

建立了全产业链的“潮玩”闭环平台,

和王宁认识多年,早在3年多前他准备ALL IN潮玩时,就向我描述了想法和布局,即使如此,当时我和很多人仍感觉这个市场太过小众。

结果发展力令人震惊:泡泡玛特现已在全国拥有100多家门店、400多家机器人(自动售货机),单单一个MOLLY2018年就卖了500万个、销售额近3亿元(MOLLY)。

最近,我特意和王宁做了一次长达2小时的深度访谈,详情如下:

以下是陈格雷的独家专访

对话方:泡泡玛特创始人兼CEO王宁

王宁(左),笔者(右)

(全文9千字,需时20分钟)

我热爱的东西从来没有变过,

陈格雷:请谈谈泡泡玛特从开始到现在,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特别是聚焦到潮玩是怎样思考的?

王宁:从表面上看泡泡玛特不断调整商业模式,最开始是潮流杂货、再到百货,然后减掉一些品类,砍掉许多SKU,最后聚焦到潮玩……

但实际上,我觉得核心的东西没有变,因为我个人从小到大就喜欢两件事情,一个是艺术、一个是商业,我本科学的也是广告学,所以我们做的事情也都一直是关于艺术和商业,只不过越来越聚焦到一个更具象的领域,但实际上,我真正热爱的东西是没有变的

陈格雷:你就是把艺术品热卖成了大众消费品……

王宁:我挺赞同前段时间听到的一句话:“艺术和商业设计的区别是,艺术追求独特性,商业设计追求普遍性。”

换句话说,艺术就好比文科生的东西,而设计的普遍性是很理性的东西,而商业又是要去计算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我们做的事情是——用理科的思维,把一些很独特的东西变得普世化、普遍化,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那个点。

泡泡玛特用单一纯粹的潮流玩具公仔,

将艺术、设计、潮流、商业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任何小的事都可能做很大,

人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内在需求……

陈格雷:其实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惊讶,你短短几年内就突破了天花板,把原来一个过去很小众化的、艺术品的东西,变成了特别大众化的东西,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宁:首先是中国足够大,任何一个小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变得很大。而且,我觉得人的需求是可以不断去被挖掘的,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有各种各样的一些需求。

比如抖音,这个需求你以前是不知道的,一个短视频也可以越玩越大,商业模式可以越挖越深。关键是你怎么去把握每个时代的人,看到背后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心理,怎样去满足他。

陈格雷:所以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看到潮玩的的可能爆发性?

王宁:首先是自己的大方向在这,我们企业的理念,一直是要创造潮流,然后去传递美好。我觉得大家对追求满足感、追求快乐,这个是无止境的。那为什么会用潮玩呢?首先它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在日本已经被验证过了,像日本的整个手办文化也好,扭蛋文化也好,流行了这么多年,是一个非常大的体量。

然后中国的制造业也被培养了,长期以来,都是在生产日本、美国的一些订单,所以我觉得这个事可以做,我们能够把这些还是很小众的事情,变成更大众的事情。

工业化改造、商品化改革,

人群从男生改为女生……

陈格雷:你觉得是做对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去帮助这些艺术家、帮助这些潮流玩具,进行了工业化的改造,和商品化改革,改革之后,不管是从品相、还是销售方式、还包括它的价格,它就会适合更多的人,它就更标准化,这是把潮流玩具推到更普罗大众的重要方式。

第二件事是,原来这个潮流玩具多数的目标受众是男性,是以男生群体为主体的,而我们改为重点面向女生

泡泡玛特的潮玩以女生向为主导。

陈格雷:我插一句,多年前我参加一个潮玩的玩家聚会,1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女的。

王宁:是的,以前的潮流玩具多数是以解决男生需求为主的,比如一些很机甲的,钢铁侠美漫的,还有一些看起来挺恐怖的、怪兽类的,都是男生喜欢的类型。

而我们相当是做了一个船舵式的大调整,去做女生喜欢的产品,因为我们发现女生的需求在市场上是一个空白的状态,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这是我们做对的第二件事。

直接带到主流文化面前,

通过自建渠道、展览和社区

将文化传播越做越大……

第三件事情是泡泡玛特的渠道优势,我们的店本来就开在一线城市比较好的购物中心,也就是说,我们能让各个城市喜欢逛街的这些KOL,这些最年轻、最潮流的人,快速接触到这种文化,并形成传播效应,因为他们本来就认识和熟悉这种亚文化。

我们相当于是把潮玩亚文化、直接带到了主流文化的视野中,通过渠道优势,进行一个个的宣传和推广,实现一次次文化传播。

大型零售店+简易机器人(自动售货机)

让潮玩能渗透到最时尚潮流的地方

我们还做了更多的事情,比如去办潮玩大展,去做专门线上社区,我们实际上是一方面在卖潮玩,另一方面扛起了整个潮流玩具文化在中国推广的使命,这是我们做的很重要的事情。

陈格雷:因为你的店开在潮流的前线,你能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触觉哈。

王宁:也不全是,基本的商业触觉肯定有,但你怎么把这种商业触觉、嫁接到某种文化上面,需要你对这个行业进行重新思考,还有对文化的理解力。

其实我觉得关键是,原来在潮玩圈,大家都是——圈中人思考圈中事,然后我们相当于是来了一个圈外人,然后对圈中事、圈中人,进行了重新再造和改革。

是靠直觉、勇气和销售基础……

陈格雷:对,这是最关键的点,对这点的突破你能描述吗?或者只是一个不可描述的化学反应?

王宁:我自己觉得……当然也有运气的成份哈,首先我觉得还是有自己的一些商业直觉的,它是第六感的东西,就是我一路过来,从创业到现在,经常会有一些直觉,觉得这事能成,这种直觉也会指引着你,你想在2015年的时候,其实什么都没有出现,那时还没有看到MOLLY的可能性,也没有看到行业的大可能性,但是那个时候,就是直觉告诉我这事儿能成

我们从2015年底,就开始搭建葩趣这个潮玩社区平台,那时候MOLLY的盲盒都还没出来呢,什么都没有,我们那时也还只是一个偏零售的团队,就是做了一次ALL IN的赌博,把其他所有的品类砍掉,跟团队的所有人说,从今天开始,其他品类都陆续不做了,只做潮玩这一个品类。

葩趣,线上潮玩交互社区

陈格雷:这个ALL IN真的需要很大勇气。

王宁:但是我不觉得之前的路是白走的,如果我没有从08年就开始学习零售业,我觉得零售业、包括我们开店、对这个事情起到了一个定海神针、定山石的作用。

在那之前,我们有一段时间还是很苦恼的,我们开店、我们每天把产品亲手交到消费者手里,但是呢,你又感觉跟消费者离得很远,因为你卖的是别人的东西,或者说你卖给他们就没关系了。我就只是一个超市一样的渠道方。

我们感觉虽然离消费者这么近,但是内心又离的很远,总觉得事情还是不对。我们想要做的很多事情都做不了。这几年出现的一些新理论,不管是消费者管理、互动沟通、人-货-厂,我发现都用不上。

但是直到有一天,我们转型到潮玩以后,发现什么都可以用得上,不管是粉丝经济、社区文化、还是各种你能想到的新理论,我们都能用得上,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是很有价值的,如果到未来的话,一定是这个更有价值,而不是只是个卖货的,将来会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机遇。

陈格雷:我插一句,其实不只是粉丝经济和社区文化,你还把IP给控了,比如MOLLY,你是将整个IP的各种权益和各种产业链都统一起来。

自己搭建起整个潮玩产业链

从空白开始全部打通、闭合,

脏活、累活、苦活全干了……

王宁:其实我觉得就像当年阿里巴巴一样,为了卖货还做了支付宝。那时整个潮玩产业是空白,天猫连潮玩这个类目都没有,百度也没有关于潮流玩具的介绍百科,人们也对这个文化不认识,当我告诉别人说我是卖潮流玩具的,人们都认为就是卖给小朋友的玩具,整个社会对潮玩,是认知空白

所以我们需要将整个产业链的基础设施都自己搭起来,渠道也好,工业化生产也好,从供应链、到3D设计开发、产品、到工业化生产,整个链条都是没有人做的,那我如果想做,就肯定得自己做。

就是因为不成熟,所以必须自己做起来,相当于所有脏活、累活、苦活,全部自己干了,干完以后,反而成为一个壁垒。

陈格雷:这很像当年汽车时代刚开始时,福特汽车凭一家公司之力,以流水线大规模作业代替了传统个体手工制作,让汽车成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王宁:是的,整个潮玩的中间所有打通环节都是我们自己来做,渠道是全直营,自己可控,然后潮玩展会我们也是自己在做,然后供应链的工业设计开发、代加工也是我们在做,其实是整个链条。

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

解决基本温饱、基本刚需的东西

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产品……

陈格雷:我们继续说第四点成功原因。

王宁:第四点是天时地利,就是中国刚好这些80后、90后,长大以后成为了社会主流,他们热爱的东西,有很多是我们的父辈认为一些亚文化的东西,等他们成为社会的消费主流后,他们就会把很多喜爱的、亚文化的东西刨出来,带到主流文化面前,这是一个天时。

而地利呢,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这么多年改革开放,大家收入越来越好了,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温饱、和基本刚需的一些东西了。很多年轻人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就开始买这些看起来无用的东西。

陈格雷:你曾经提到潮玩大展对潮玩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是几年前开始做的?

王宁:第一届潮玩展是2017年。

陈格雷:你曾说潮玩展是一个里程碑

王宁:因为它对于推动这个行业的文化,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之前说到潮玩,人们去泡泡玛特的店看,其实感受没那么强烈,但是当——一个1万平或者2万平方米的大场,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那么多艺术家、那么多丰富的艺术作品摆在你面前时,而且每次来几万人,对这个文化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这种氛围所营造的文化感非常震撼!

陈格雷:第一次在北京我去了,还没入场就很震惊,有几百人在外面排队等着,因为场内人已经满了,要限制人流,进去以后又看见各个摊位的排队人群。

王宁:是的,这里面蕴藏着很大的商机,其他人没有发现而已。

2017年,第一届潮流玩具展就已极为火爆。

陈格雷:办这么大的展不会觉得有风险?

王宁:我觉得这一点……我从小到大,就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就是只要我脑海当中有想法的事,我全部都会去做的。

陈格雷:这个世界上敢想敢做的人很多,只是大多数都做失败了或者做错了。是纯粹敢想敢做硬掰出来?还是对展览的成功有预判?

王宁:在没有做大展之前,做一些小型的个展时,就已经很多人来排队。还有我们去其他国家,比如泰国、韩国,还有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那里已经有潮流玩具展,已经开始人山人海的排队了,而且60%以上都是中国人,来自内地。

我就想,他们既然能跑到泰国来买,那为什么不在中国,就把大家的需求解决掉呢?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这机会是看得见的。

陈格雷:MOLLY这个IP是中国潮玩爆发的最大发力点,你觉得她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MOLLY,让潮玩大爆发的关键IP,

由香港设计师KENNY王信明创造。

王宁:这首先要归功于MOLLY的创造者KENNY,他拥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创造力,能持续性创作出极为优秀的作品。第一代MOLLY是一个撅起嘴、很拽的小画家,懵懂的湖绿色眼睛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之后,KENNY更是对MOLLY进行无穷无尽的创作,让她代表了女生的无限可能的各种梦想。而我们的团队也配合KENNY,做了很多的辅助工作。

陈格雷:我觉得MOLLY之所以能成为IP超级爆款,是因为在设计上做出了极多的创新,结合了各种经典文化元素,从星座、公主、花童到西游记、宫廷到西部牛仔等等,极其丰富,情感力也极为丰沛。

MOLLY总能带来新的创新和惊喜

王宁:对,而且KENNY还介绍了很多香港的其他潮玩设计师,包括PUCKY等,都非常出色。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

陈格雷:说到这,我想起你曾打过一个比喻,说你不只是把潮流玩具当成艺术品,还当成冰淇淋在卖,阐述一下?

王宁:冰淇淋只是一个比喻,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为像巧克力、像花,总之是看起来不像刚需类的东西,这其实是一个很巨大的需求,一直都有,就是形式不一样,这个事是无限的……

可能我们每个人,常常都想要给自己做一场对话,我看你的朋友圈,你也说过——“人会莫名其妙的孤独,也会莫名奇妙的疯狂喜欢一样东西”,跟这个也很像。

当你莫名其妙的孤独,或者莫名其妙的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满足感时,你会发现需要一些短暂的、不管快乐也好,更多的一些满足感也好,或者一些玩具的东西让你开心,这就跟小朋友一样,我们所有人都会回到一个原点,就是回到一个小朋友的状态

陈格雷:就是当人们在得到这些玩具时,会得到一种快速的快乐或快感,并且回到童年?

王宁:为什么给你一个这样的玩具,你就会觉得很开心呢?我前一段时间很有意思的一个经历,阿根廷驻华大使邀请我去大使馆,请我吃午餐,因为他是MOLLY的粉丝,然后我就问他这个问题,他是一个60多岁的老爷爷,我问他,你为什么喜欢买这个东西?

然后他说,当我是小朋友的时候,家长、老师教育我们,说你不能天天像个孩子一样,你怎么能这么幼稚啊?这么玩物丧志。你一定要干嘛干嘛,也就是说,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家长不想我们像个孩子,当你长大了,你就更不能可能像个孩子一样,对吧?然后到现在的时候他就想,那我还是想回到简单的,我觉得我还是个孩子嘛,我们叫back to play,我觉得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

其实所有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些渴望,去保留内心纯真,保留内心那种简单,去追求那个小确幸的那个点,像个孩子一样去寻找一种简单的快乐,这不只是女生,其实男生也有,很多还跑到网吧去打CS打游戏啊,那也一样嘛,现在很多人玩王者荣耀,跟我们小时候玩魂斗罗、超级马莉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的嘛。

陈格雷:这种玩的感觉,会不会盲盒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盲盒的吸引力在于,你永远不知道盒子里有什么,

你可以将想要的收藏,也可以将不想要的交换,

这就形成了惊喜、互动、和社区。

王宁:我觉得盲盒只是一个工具,这要回到零售去看,我们做了这么多年零售,我的理解是,因为中国在发展,过了只有刚需和解决温饱的年代,大家都提新零售,如果让我去解题的话,我觉得所谓的新零售,其实就是零售娱乐化

让我们回到80年代,什么是零售,就是我从来没见过牛仔裤,很多人跑广州背一包牛仔裤过来,然后往地上一摆,很多人过来抢,然后再去广州,去背音响过来,背各种东西过来,因为大家从来没见过,有需求没有被满足,然后就迅速被满足。

但现在的问题是,你已经有n条牛仔裤,有n个品牌还在卖牛仔裤,那你怎么才能让你再买一条他的牛仔裤呢?这是问题,这是整个零售业面对的问题。

那我们解开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零售娱乐化,就是你一定要把自己从销售商品、变成销售情感,把传递货物,变成传递娱乐

比如说很多人打开盲盒,本来想买的是个物质,但拆开那一刻,你会发现她要么惊喜,要么沮丧,要么开心要么失落,你会发现她买的是一种心情。你知道吗?这是一个除了物质层面以外的、另一个有情感的属性的东西,我们其实就是想要从销售商品到销售情感,而盲盒只不过是我们一种销售情感的方式,我们现在还在探索各种各样的逻辑。

陈格雷:你们在探索更多销售情感的背后逻辑?

王宁:我去年去欧洲读一门奢侈品的课程,在法国,LV的一个高管提了一个问题,他问为什么LV很少打折或者说不能打折,很多人都提出各种各样认为对的解释。而LV高管的回答是:“你要明白奢侈品在干的事情是:创造一个梦想,并帮你保护它。”

奢侈品其实做的事情,第一是创造这个梦,第二还得帮你保护这个梦,如果你买的这个包,本来是3万块,突然打折打成500块,还是这个包,还是这个样子,但是你不买了,因为你的梦被打碎了。

那这个梦是什么东西?梦就是刚才说的情感的东西,它不只是刚需的东西,它就是货物上面叠加的一个情感,其实品牌的背后,就是说通过故事、通过营销、通过很多,把一些情感附着到这个产品上,来换得你的认可。

陈格雷:请再简单介绍下泡泡玛特的核心用户画像。

王宁:75%是女生,核心人群是18岁到35岁左右,买的最多是二十六、七岁的人。她们肯定是需要有一定消费力的,然后是热爱生活的,也是追求这种新潮流的,主要是这些人。

因为只按照大众的审美标准,

千人一面,没有艺术独特性……

陈格雷:你现在的整个IP布局怎样?

王宁:在布局上,我们不追求潮玩IP的数量,这个事情跟艺人经纪很像,我更希望去签到更多的周杰伦、王菲

现在很多人去做网红的潮玩,我自己个人并不看好网红,就是做一个漂亮的小朋友、或者做个漂亮的熊、漂亮的猫,漂亮的狗啊,去做得可爱一点,然后就去做一些产品……这一类网红类的IP,我个人是真的不看好。

陈格雷:我觉得网红的问题是不够艺术气质,情感力也不够独特。

王宁:你想,一个网红,肯定是按照大家的审美标准来去打造的……

陈格雷:而且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标准……

王宁:用这个标准以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网红都长得差不多,千人一面,你也不知道这个网红有啥不同,那个网红有啥不同,我觉得,就是当想追求所谓的商业的普遍性时,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

陈格雷:我认为商业也是要讲究独特性的,IP要有独特定位、独特样子才行

王宁:对,不然真的没价值。

陈格雷:现在主要哪些IP?未来还有哪些?

王宁:MOLLY、PUCKY、LABUBU、FLUFFY……PUCKY的主创者是MOLLY主创KENNY的徒弟,是个女孩,也是香港人,在加拿大长大,LABUBU的主创是从小在比利时长大的香港人,还有FLUFFY的主创也是香港人,在潮玩这块,香港人做得非常好,我们还有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流艺术家和IP……

我们也在帮很多大IP做潮玩,比如有迪斯尼、三丽欧、环球、宠物小精灵、火影忍者、初音未来,还有王者荣耀、全职高手、哈利波特,很多头部IP我们都在做,只是很多还没有上架,下半年就会上,已经上架的大IP,迪斯尼就卖得很不错。

与迪斯尼合作推出的MOLLY-巴斯光年特别版

关键是时代注意力在哪……

陈格雷:从我们认识多年的第一天起,你就对我说,IP是可以直接通过销售来成功的,而不一定非要依靠内容,阐述一下你的IP创造观?

王宁:这类似于蛋生鸡还是鸡生蛋,有很多创作者,他是希望通过内容去塑造这样一个IP形象,然后传播,再通过衍生品来变现,但多数是失败的,第一他可能塑造的这个形象不成功,第二可能是衍生品做的不好。

让我们把IP比喻成明星,而成为明星的路径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都是拍电影让你认识了的,也许靠唱歌?对吧,也许是讲相声的,是搞笑的,是参加维密模特走秀的,也许参加了真人秀,是节目主持人,所以我们不能说只有一个标准,认为造星就得拍电影。

但是我们要看不同时代,关键是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放在什么地方,以前可能放在电视剧,那好,电视剧就能创造很多明星,后来放在电影,可能电影就能创造很多明星,后来放在抖音,可能抖音也能创造很多明星……

要看大家注意力在哪?大家有没有这个时间看你的东西?如果你现在做的内容,大家根本没有时间看的话,怎么去沉淀出来一个IP明星呢?

问题就在这里。你现在打开视频网站,想想你没看过的动画片有多少,也许当你沉下心来,点开看那些故事可能都不错,或者点开那个角色也都不错,但是可能……你都不知道他,因为你都没有时间看。

陈格雷: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比方一个做内容的人,他就是会做内容,他并不会设计潮玩啊,他能力的位置就是要做好内容。

王宁:对,在每个行业做什么的人都多,但如果你想变成一个更规模的经济,变得更大,你可能就要把自己改造的不一样

IP明星的运营和发展,

陈格雷:我们再谈谈IP的整体运营,因为有些IP你是整个拿下来的,在潮玩之外,你还会怎样经营?比如这些IP已经和一些大公司有跨界合作。

王宁:我觉得现在的状态还是克制,对IP的发展要克制,其实你想,我们以前卖了那么多年衍生品,我们不是说不会,其实那些衍生品其实要比潮玩的制作更简单,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IP印在杯子上、印在本子上,做一些这种简易的衍生品……但是我们现在都没做,我觉得还是要足够的克制。

我觉得创业是一个很体系化的工程,也许苹果的自我克制成就了苹果,而有些创业公司则是靠扩品类来成就的,比如京东的扩品类成就了京东,但自我扩张的过程当中又有自我控制的,比如说京东他就不去做社交。

多少人给我指各种歪门邪道,

认准自己认为对的路前进……

陈格雷:你觉得自己最核心的特质是什么?

王宁:我觉得我本人的特质是……你觉得呢?咱俩认识这么多年。

陈格雷:我很早就跟朋友这么描述的……你是我见过的、一大堆懂艺术的人当中,最懂销售的,这是我对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王宁:我怎么总结自己呢?还是回到原点,我从小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艺术和商业,但是商业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如果总结我自己的话,就是用理性的方式去做感性的事情

我能够静下心来,愿意花10年的时间,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件事情,我们说尊重时间尊重经营,就是我自己觉得我还是有耐心有毅力,去做一场10年的长跑,不受外界的所有这个影响,你想这一路过来多少人给我指歪门邪道,但实际上很多人是不懂商业的,而我还是能够静得下心来,认准自己认为对的那个路,然后花10年的时间来做

陈格雷:其实你就是一直用理性的方法,去做艺术的事情。

王宁:总之,太理科生的东西我不喜欢做,而太天马行空的、太文科的东西也不是我做的,那种太理想主义了,我要做的就是结合这两者。

全球领先的潮流文化公司,

不只是潮流玩具公司……

陈格雷: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描述三五年之后的泡泡玛特,你会觉得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王宁: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潮流文化公司,而不只是潮流玩具公司,不排除我们会去做一些内容的东西、娱乐的东西。

未来可能会走两端,一个是可能往下走,看有什么更多去解决大家一些需求的东西,还有一端可能往上走,我们希望帮助艺术家往艺术层面再拉一拉。

动画人大宝藏!10G+「动画人」新年大礼包大放送!!!

法国这所世界顶尖动画名校的最新毕设合集终于来了!!!

横空出世!《鹿鸣宴》| 中国上古神话宇宙系列动画电影崭露之作!

能把动画的运动规律玩成这样......估计只有他了!

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

新加入的小伙伴们请注意!往期精彩内容在平台里的wuhu主页上,可别错过哦!欢迎小伙伴们的投稿!

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欢迎留言和wuhu三侠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商品卖不出去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