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户人家缺地到我家来量地我家离他家有五六家的距离可以量地吗?

贵州特岗《学前教育》笔试模拟题一

第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动静交替 、劳逸结合地组织活动 ,符合了大脑皮质活动的()

A.优势原则 B.镶嵌式原则

C.动力定型规律。 D.抑制原则

2.儿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

3.婴幼儿生理性远视一般发生在()

4.,常规遮盖法”被公认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主要用来治疗()

5.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

A.年龄越小 ,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 ,心率越慢

6.婴幼儿呼吸频次的特点是()

A.年龄越小 ,呼吸越快

B.年龄越小 ,呼吸越慢

7.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夏 、秋季可安排多 一 些 ,冬季可适当缩短 。一 般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为( )

8.小儿大脑皮质尚未完全形成控制排尿的机制 ,出现无控制排尿的年龄为()

9.整个童年期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的器官系统是()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运动系统 D.生殖系统

10.胸腺发育达到高峰的时期是()

A.胎儿期 B.新生儿

C.幼儿期 D.青春期

11.,成熟势力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C.格塞尔 D.施太伦

12.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 、本质的心理特征被称为()

A.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B.儿童生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C.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D.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13.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B.能用手抓住看到的物体

C.看到物体后 ,又把视觉指向自己的手

D.看不见玩具而只听到玩具的声音 ,就能伸手抓住玩具

14.儿童在 2~3岁时 ,掌握代名词"我,,标志着儿童()

A.自我评价的萌芽 B.自我体验的萌芽

C.自我控制的萌芽 D.自我意识的萌芽

15.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 ,又哭又闹时 ,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 ,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 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冷却法

C.反思法 D.自我说服法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答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要求 。

2.简答情绪发展的方面及学前儿童情绪调控发展的表现 。

3.简答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 。

4.简答幼儿园一 日活动安排的基本要求 。

三.论述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你对帮助班级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有何策略?

2.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论述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

四.设计题(共1题,15分)

请以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为题,设计活动方案

要求:活动设计周密完整,形式合理,方法恰当。

活动过程安排合理,体现科学领域操作实验类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师上课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2.提出"从做中学"、"儿童中心"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涂尔干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表明教育具( )

A.创造功能 B.传播功能 C.筛选功能 D.更新功能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 B.启发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循序渐进

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未成年学生( )

A.对严重违纪的未成年学生可以实施开除

B.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不守纪律的未成年学生可以采取特别措施

C.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不得未向上级部门请示就开除未成年学生

7.学生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属于( )

8."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意志斗争中的( )

A.双避冲突B.趋避冲突 C.多重趋避冲突 D.双趋冲突

9.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的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10.2019 年 7 月 11 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言务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

A.教育惩戒权 B.教育惩罚权 C.教育体罚权 D.教育权

二.简答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

2.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10分)

某日下午,杨老师把没有完成课后作业的小学三年级李同学叫到讲台前,然后杨老师向全班同学下达任务:每个人去打李同学 5 个耳光或用教鞭打手掌,谁打得不狠就打谁”。结果,全班有 30 名学生,除了另外 5 个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外, 其余 24 名同学全部动了手,最后杨老师也亲自动手打了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挨打后,李同学的脸和手掌疼痛难忍,还要求他坐好并认真听课,直到放学。回家时,他走到 家门口就大哭,泪流满面。李同学母亲发现其脸部和手掌大面积红肿,有的部分已经成了紫红色:李母亲带他去医院看医生。并了解相关原因:最后李同学告诉母亲,“我不想上学了,想要转学”。

(1)从数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杨老师的教学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2)如果你是李同学的班主任,你将如何来协调处理这件事情?

关注我们,免费领取备考资料及提供报名指导


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 4月起手足口病病例数将逐步上升, 5-8月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 部分年份的10-12月还将出现一个次高峰。   

儿童手足口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没有预防的方法? 家长们,别急, 干货全在这儿啦! 马上往下看~   

  手足口病是由CV-A16、CV-A6、EV-A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成年人也可能感染肠道病毒

成人感染后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因此家中经常照看孩子的成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将肠道病毒传染给儿童。  

手足口病具有哪些症状?

体温38.5℃超过3天

出现嗜睡、头痛、呕吐、抽搐等表现

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3 岁以下孩子,最容易发展成重症!

就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

引发脑炎、脑膜炎、颅内高压,

最快只要 2~4 天,就能导致死亡! 

6月龄-5周岁儿童均可接种,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

中国疾控中心《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使用技术指南》中建议:易感儿童应在6月龄开始接种手足口疫苗,并尽可能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在接种首针EV71疫苗后,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才能接种第二针。如果因为种种原因长时间未接种第二针,也无需过分担心,在5周岁前,补满两针即可。没有特殊原因,不建议长时间延迟接种。

5周岁之后,孩子的免疫系统逐步完善,趋于正常人,接种的经济效益不大。且临床试验数据只研究6月龄-5周岁儿童的接种,超龄接种没有相关法律及试验依据。 

家长最关心的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答: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解释: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的一种传染病,但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导致生病的就有3大类,若干小类,比较特殊的是,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问题2:我娃去年得过手足口病了,为什么今年又中招了?   

答: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上一个问题之中,如果简单告诉家长手足口病就是病毒感染,家长就会有这类的困惑,但是如果告诉家长们,会有十几种病毒导致手足口病,而且每种之间不能相互免疫,那家长们估计就会明白的多了。

因为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流行的肠道病毒种类都不一定相同。因此去年中招了,今年还是有可能中招的,甚至一年之间多次得手足口病的患儿也是大有存在的。

问题3:我娃天天呆家里,怎么会得手足口病的?   

答:这个是高频问题,特别是比较小的孩子的家长特别关心这个问题。首先手足口病是个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而根据流行病学的机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大要素。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解释:对于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是传染源这个概念我这里就不说了,关键是隐性感染者

所谓的隐性感染者是指“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谁会是隐性感染者呢?其实就是我们患儿的家属们。

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广,如果作为孩子的家属接触了致病性的肠道病毒后,没有做好及时的清洗,就很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家里的孩子。而一般呆在家不出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你感觉你把孩子隔离在家了,孩子还是得了手足口病的原因。

问题4:我娃得了手足口病严重吗?   

答: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而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简单地说,大部分都是轻的,但是少数如果累及到脑部、肺部、心脏的时候,表现严重而无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判断患儿是否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很多,但很多都是局限于医院里,作为家属我认为主要注意几点: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如果患儿在家中出现这些情况,那就必须及时送至医院就诊治疗。

问题5:手足口病不是病毒感染吗?为什么还要给娃挂消炎针?   

答: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一般治疗主要是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保持患儿安静。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

当考虑合并细菌感染的时候可以使用抗生素。

问题6:医生,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不要住院啊?   

答:这问题还是涉及到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患儿都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因此门诊治疗基本都会痊愈。但少部分患儿疾病程度严重,会累及心肺脑等器官,因此住院治疗是必须的,甚至是抢救。

问题7:疱疹性咽峡炎跟手足口病一样吗?   

答:这两个疾病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点的,比如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埃克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都会累及口腔咽峡部。

但是与手足口病不同点在于,疱疹性咽峡炎并没有手、足、臀的疱疹,而且疱疹性咽峡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恢复的也比手足口病要来的快。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手足口病病例可仅表现为皮疹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因此这个时候还需要就诊明确病因。

问题8:我家还有个小宝,怎么办?会不会传染?怎么去预防?   

答:目前部分家庭有多个宝宝,就是大娃生病,小娃怎么办?

那如果大娃得了手足口病,小娃会被传染吗?答案是“极有可能,因为手足口病的易感染人群是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因为患儿在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通常发病一周以内传染性最强, 所以如果还没有表现出来被感染的迹象的小娃,隔离是最能保护他的方法之一。

另外就是家长要注意不要当隐性感染者,对于手部卫生要特别注意,对于家里的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进行清洁消毒。

下图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做到切断这些传播途径,小娃得病的概率救会小很多。

做好这些后,剩下的就是观察了,一般“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因此等这几天过去了,小娃还是快乐如旧,那基本上就不要担心了。

答:目前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儿童接种EV71疫苗后,再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几率很低,但仍有可能出现因感染非EV71的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而患手足口病。 

答:由于“患儿疱疹液中的病毒含量大,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咽部分泌物的排毒时间可持续1~2周”,所以隔离时间要等到口、手、足、臀溃疡及水疱结痂后才能结束。因此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感染后14天结束。

通常潜伏期2-7天,所以一般隔离10天左右,可以带宝宝到没有小朋友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既能满足宝宝玩耍的需求,又能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别的孩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村里在量宅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