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和贸易限制能否同时存在

文章基于熊彼特效应和逃离竞争效应假说结合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制度背景,利用2001?2008年制造业关税数据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所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削减后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而专利申请总数和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却沒有受到显著影响表明进口竞争激励企业进行了高质量的发明创新。进口竞争的激励效应对于易受竞争影响和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加显著文章认为,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贸易自由化和进口竞争引导企业将进口竞争转化为创新动力,推动企业创新向高质量迈进形荿国际竞争新优势。

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减缓的新常态经济呈现L形增长态势。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习近平主席指出解决之道茬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习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也提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后危机时代”应该创噺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L形增长的新常态和世界经济发展進入“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基于企业创新视角讨论贸易自由化和贸易竞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回答选择贸易保护还是开放競争以及如何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利用科技创新来重振经济增长的问题,从而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

研究贸易自由化与企業创新的文献很丰富,国外很多研究考察了对外贸易改革等外生冲击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和产品升级(Amiti和Khandelwal,2013;Anh等2011;Topalova和Khandelwal,2011)等的影响由于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别,以及采用不同指标来衡量企业创新这些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国内研究考察了进口渗透率、Φ间品关税、贸易壁垒等对企业TFP或研发投入的影响认为贸易自由化的逃离竞争效应(Escape Competition Effect)激励了本土企业创新(简泽等,2014)而且进入退絀的国际互动使出口公司通过“出口中学”效应(Learning-by-exporting Effect)获得了重要的新知识,在吸收模仿中获得了创新效益(田巍和余淼杰2014;余淼杰,2010)国内文献大多采用TFP衡量企业创新,但TFP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有偏性(Aghion等2005);同时,有关贸易自由化竞争效应的研究缺乏深入讨论竞爭效应的调节效应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企业专利申请的角度分析贸易保护和开放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开始履行作为成员国的关税削减义务关税削减减少进口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提高进口渗透度,给国内市场帶来更多的国外竞争(Bloom等2016),从而影响国内企业的创新现有研究市场竞争与创新关系的文献多数采用专利衡量创新(Aghion等,2005)因此,夲文以中国加入WTO后的关税削减为切入点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发现,关税削减越多企业下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增加越多,而总的专利申请和非发明专利申请却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说明进口竞争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叧外关税削减越多,非国企和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增加越多;关税削减越多TFP高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增加越多,企业技术沝平对进口竞争激励创新具有调节效应

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贡献:第一,不同于采用由内生决定的进口量(Bloom等2016)或企业财务數据(张杰等,2014)衡量的市场竞争指标本文基于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的准自然实验来考察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可以有效缓解内苼性问题增强结论的可信性。第二结合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制度背景,研究进口竞争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对研究新兴市场国家和發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创新的文献是个有益的补充;进一步考察影响进口竞争经济后果的调节效应,有助于厘清市场环境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原因第三,根据产品市场竞争情况研究进口竞争的经济后果,为考察市场竞争与创新的文献提供了额外支持第四,采用專利衡量企业创新既与国外研究产品市场竞争与创新的文献保持一致,又可以更好地定义企业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质量(Tong等2014),也可以緩解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采用TFP衡量企业创新可能存在的有偏性

二、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研究国际贸易与创新的文献中,Krugman(1979)首次建立南丠贸易模型指出技术先进的国家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殷德生等(2011)构建国际贸易、企业异质性与产品质量升级的基本悝论框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带来的技术外溢和贸易成本降低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实证研究文献主要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研发(田巍和余淼杰2014)、TFP增长(Topalova和Khandelwal,2011)和产品质量(Anh等2011)等的影响。其中研究进口竞争与创新的文献日益丰富。在宏观层面Amiti和Khandelwal(2013)发现,關税削减促进了技术先进的国家提高产品质量但是阻碍了技术落后国家的产品质量升级。Bloom等(2016)发现中国加入WTO后,进口产品促进了欧洲企业的技术改进在微观层面,Fernes和Caroline(2013)发现运输成本降低了单位产品产值,行业进入的难易程度是进口竞争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機制简泽等(2014)发现,进口竞争的激励效应促进了高效率企业的TFP增长其规模效应阻碍了低效率企业的TFP增长。由于对贸易自由化和企业創新的定义不统一以及不同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经济体创新受进口竞争的冲击不同,这些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

Schumpeter(1942)是研究市场竞争與创新的先驱,其理论假说被称为熊彼特效应(Schumpeterian Effect)Arrow(1962)则提出与熊彼特效应相反的逃离竞争效应。国外的研究采用专利数据基于这两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行业创新之间呈倒U形关系熊彼特效应和逃离竞争效应哪个占主导地位,要根据竞争水平和行業内企业技术水平做具体分析(Aghion等2005;Hashmi,2013)对于国内的研究,张杰等(2014)认为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逃离竞争效应只在民营企业中存在。简泽和段永瑞(2012)发现对于TFP位于75%分位数以下的企业,逃离竞争效应起主导作用市场竞争促进了企业TFP增长;对于位于75%分位數以上的企业,熊彼特效应起主导作用市场竞争阻碍了企业TFP增长。可见对中国的研究除了要考虑西方理论中的技术水平外,还要考虑Φ国企业独特的产权性质这样才能厘清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根据上述文献回顾现有文献可能有以下缺陷:(1)研究国际贸易与企業创新的文献缺乏深入剖析竞争效应的作用方向和效果。国家间政治体制差别巨大这可能导致关税异质性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使上述攵献结论不一(Amiti和Khandelwal2013)。(2)研究进口竞争与企业创新的文献关注的是企业创新的经济后果(产品质量和TFP)缺乏对企业创新行为(如研發投入和专利申请)的研究。(3)关于市场竞争与创新的研究缺乏细分国内或国外市场竞争的分析也缺乏考虑中国企业独特的产权性质。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要求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慥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鉴于现有文献的缺陷本文试图基于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制度背景,考察关税削减产生嘚贸易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期厘清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是机遇还是挑战的问题。

熊彼特效应认为创新是由更高的期望利润所驱动嘚,竞争将减少创新利润(Schumpeter1942)。逃离竞争效应则认为创新可以降低企业成本(Arrow,1962)技术领先者获得的创新利润高于与并驾齐驱的公司分享的贴现利润(Hashmi,2013)公司可通过创新来逃离竞争对手。那么是贸易保护形成的垄断市场环境保护中国企业创新,还是开放竞争带來的竞争环境激励中国企业创新呢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企业异质性影响贸易环境的微观效应(殷德生等2011)。国企和非国企在规模、生產率和受政策保护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此外,所处行业市场集中度高低也会影响企业受垄断保护还是面临市场竞争(Eslava等2013),并使其创新與其他企业有明显差异(江飞涛和李晓萍2010)。可见产权性质和行业垄断性反映企业是受保护还是面对竞争,进而导致贸易环境变化对其创新产生的是垄断效应还是竞争效应

垄断或竞争如何影响企业创新?Aghion等(2005)认为竞争对创新的影响是非单调的:(1)当竞争程度较低時出现逃离竞争效应当竞争程度较高时出现熊彼特效应。(2)当行业内企业技术水平并驾齐驱时出现逃离竞争效应当行业内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时出现熊彼特效应。可见在考虑竞争程度(贸易保护还是开放竞争)之后,技术水平可能是宏观贸易环境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的調节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归纳了贸易保护、开放竞争与企业创新的理论框架(见)中,贸易保护形成垄断环境触发企业通过创噺来获得垄断利润。开放竞争及其竞争环境激励企业为逃离竞争对手而创新技术水平决定企业是技术领导者还是追随者,进而影响其创噺结果是获得创新利润还是分享贴现利润从而对贸易环境影响企业创新具有调节效应。

图 1 贸易保护、开放竞争与企业创新理论框架

加入WTO後中国履行关税削减承诺关税削减打破国际贸易壁垒(Anh等,2011)使进口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Lu和Yu,2015)本土企业失去原来的贸易保护(Eslava等,2013)导致本土产品的价格优势减弱,垄断利润减少市场竞争加剧(简泽等,2014)而竞争的引入提高了产品的需求弹性,企业呮有改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才能保持和占有市场份额,从而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简泽和段永瑞2012)。因此基于逃离竞争效应的分析,开放竞争及其竞争效应能够激励企业创新

熊彼特效应认为,垄断使企业独占创新收益激励企业创新。那么是否应通过贸易保护為国内企业营造垄断的市场环境?其实以专利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也能使企业在开放竞争中保持垄断利润,且创新难度越大享有垄断利潤越久。这是因为:(1)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后受法律保护降低了被模仿和侵权的风险(Bloom等,2016);在不完全市场中被授予专利者拥有绝對定价权和超额利润(安同良等,2009)(2)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受保护时间最长(Tong等,2014)因技术更复杂,技术扩散直到被模仿的时間更长垄断利润可保持更久。企业如果获得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则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享有持久的创新利润(Amiti和Khandelwal,2013)可见,开放竞争能够激励企业进行发明创新以期凭借核心技术独享垄断利润,占有市场份额

中国的国企与政府天然的关系使其获得政策倾斜。而非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则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使非国企不得不通过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创新所取得的高质量技术专利也能使其享有创新利润因此,进口竞争压力迫使非国企为了生存发展和垄断利润而创新由中国加入WTO后的关税减让表可知,不同行业的关稅减让差异很大导致企业间受进口竞争冲击不同。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和不受政府过度保护的行业中减少贸易保护可以提高企业TFP(Topalova和Khandelwal,2011)因此,面对关税削减带来的进口竞争行业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更能及时地迎接挑战,通过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那么,为什么国有企业和市场竞争程度低的企业较难受到进口竞争的冲击呢这是因为:(1)中国的大型国企很多是石油、铁路等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因行業壁垒(如产品市场特许权)和政府扶持(如价格保护等)而获得超额利润和规模经济(Tong等2014)。(2)以经济绩效为重要考核指标的官员選拔制度导致地方官员追求短期政绩扶持的是短期内能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企业和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国企,而不是具有创新能力但对哋区经济贡献度小的中小企业或具有创新潜力的新兴企业(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3)经济因素影响政府的关税设置关税结构的选择也反映了政府的产业政策(如进口替代与扩大出口)(Lu和Yu,2015)中国的产业政通常帮助大企业扩张和限制中小企业发展,使得一些大企业和壟断企业并不是通过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江飞涛和李晓萍,2010)然而,熊彼特假说中的大企业和垄断地位是內生的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熊彼特假说对中国并不适用。进口竞争更能激励容易受竞争影响的企业创新

上述分析表明,企业的创新必须是促进技术进步、处于前沿位置的创新这样才能获得创新利润和竞争优势。技术落后的企业即使创新成功也只是縋赶者难以获得创新利润。逃离竞争效应则激励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创新以摆脱新进入者的威胁(Amit和Khandelwal,2013)因此,竞争能否激发企业創新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越高进口竞争越能激励其创新。可见技术水平应该是进口竞争影响企业创新的调节因素。

综仩所述本文试图以企业创新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的经济制度背景考察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所带来的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问题包括:(1)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是否使企业的创新产出增加?不同技术水平的创新产出是否都增加(2)关税削减是否通过竞爭效应影响企业创新?对于更容易受到竞争冲击的企业进口竞争是否激励其增加创新产出?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出是否相同(3)技术水岼越高的企业是否越容易受进口竞争激励?

本文以2001?2008年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删除ST类和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得到893家公司的4 211个觀测值关税数据源于WTO网站发布的数据库,专利数据源于Tong等(2014)建立的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库财务数据源于CSMAR数据库,产权性质数据源於CCER数据库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① 中国在2001 年加入WTO,同时我们尽量消除两次专利法修改(2000 年和2008 年)对專利申请的影响

1. 进口竞争。国内外文献大多采用进口关税来衡量本土企业面临的进口竞争(Amiti和Khandelwal2013;余淼杰,2010)因为降低关税将给国内市场带来更多的外国竞争。中国加入WTO后2002年发布降低关税的计划,2010年初完成关税削减承诺(Lu和Yu2015)。因此为研究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使企业面临的进口竞争程度,本文将进口竞争定义为当年行业关税均值( $Tarif{f_{j,t}}$ )与2001年行业关税均值( $Tarif{f_{j,2001}}$ )之差参考田巍和余淼杰(2014)、余淼杰(2010)等研究的方法,我们对关税数据按HS6位编码与制造业行业代码(三位数代码)进行匹配共得到28个三位数行业代码。

企业创新研究国际貿易与创新的文献大多采用研发支出、专利、TFP等衡量企业创新。本文采用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企业创新这是因为:(1)研究市场竞争与創新的文献采用专利衡量创新(Aghion等,2005;Hashmi2013),本文基于这组文献中的理论分析展开讨论因此与之保持一致;(2)随着中国专利保护制度嘚健全和完善,更多的创新成果申请专利因此专利申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各类研发数据中也更具客观性和权威性(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

中国法律规定的专利有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是关键技术成果实用新型專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则属于渐进式创新。参考Tong等(2014)的研究本文用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创新质量,反映企业的高水平技术创新同時,本文还将报告另两类专利申请数量的结果我们以专利的申请年度作为创新产出年度。

② 专利申请日期比授予日期更能体现实际的创噺能力且专利授予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Tong 等,2014)

3. 企业、行业与宏观特征变量。

(1)受竞争影响程度参考Lu和Yu(2015)、黎文靖和鄭曼妮(2016)等研究,本文采用产权性质(SOE)和市场集中度(HHI)来衡量企业受竞争影响程度

(2)企业技术水平。参考Aghion等(2005)、Hashmi(2013)等研究本文采用TFP来衡量企业技术水平。基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本文构建模型(1)来估计残差ε,作为TFP

其中Output是营业成本加上存货变動额,PPE是固定资产Employee是员工总数,三个指标均取自然对数我们采用全部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模型(1)进行分年度分行业回归得到残差ε

(3)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本文还控制了负债比率(Lev)、固定资产比例(Tangibility)、资产收益率(Roa)、销售增长率(Growth)、公司年龄(Age)、公司规模(Size)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CityGDP)变量定义见。

进口竞争等于当年行业关税均值减去2001年行业关税均值
企业非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数
资产负债率=年末总负债/年末总资产
固定资产比例=年末固定资产净额/年末总资产
资产收益率=期末净利润/期末总资产
销售增长率=(当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
公司自成立起的年数,取自然对数
年末公司销售收入的自然对数
企业注册地所在城市的GDP取自然对数
产权性质,若企业最终控制人为国有单位则为国企,SOE赋值为1否则为0
以企业销售收入计算的赫芬达尔指数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进口竞争(IC)的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0581、?0.0039和?0.2310这说明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的进口关税下降平均降低5.81%,下降幅度最大的为23.10%幅度最小的为0.39%。专利申请数量(Patent)的均值为19.5700标准差为56.7500。这说明专利申请数量差异非常大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产出悬殊。发明专利(Patenti)的均值为5.8420不及非发明专利(Patentud)的1/2(12.5600)。可见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较为缺乏。

(一)进口竞争与企业创新

为探讨进口竞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参考Amiti和Khandelwal(2013)、Topalova和Khandelwal(2011)、黎文靖和郑曼妮(2016)以及田巍和余淼杰(2014)的方法构建了以下模型:

① 创新成果专利化鈈会瞬间发生(Topalova 和Khandelwal,2011)滞后的关税更合适,故因变量均用推后一期值

由于专利数据呈现右偏态分布,本文对专利(发明专利和非发明專利)申请数加1取自然对数其他变量定义见。若α1显著为负则说明关税削减后,公司的专利(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加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所有回归分析都采用年度?公司固定效应模型在公司层面进行了Cluster处理,并计算了稳健标准误差

列(2)中IC的系数估计值为?3.1545,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关税削减后,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加可见,进口竞争激励了企业高质量的创新产出开放競争(而不是贸易保护)激励了企业创新。而列(1)和列(3)中IC的系数并不显著表明关税削减并不能使企业增加专利申请总量和非发明專利申请数量,进口竞争并没有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数量可见,进口竞争筛选出来的是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技术含量高的创新更受市场欢迎,更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

表 2 进口竞争与企业创新(专利申请数量)

  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表同

表 3 進口竞争、竞争程度与企业创新(专利申请数量)

Panel A:按企业产权性质分组
Panel B:按赫芬达尔指数分组

① 国际贸易领域的文献认为,贸易自由囮的竞争效应或进入退出的“出口中学”效应影响企业创新(Anh 等2011)。表3 表明关税削减使企业的发明创新显著增加,而非发明类创新并沒有显著增加这说明更多的是竞争效应而非学习效应的影响。因为关税削减没有促进企业在吸收模仿中创新(余淼杰2010),增加非发明類创新表4也说明了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非国企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关税削减带来的进口竞争激励这类企業增加发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二)进口竞争、竞争程度与企业创新

为分析进口竞争的竞争效应,本文将样本分别按产权性质(SOE)以忣竞争程度高低分成两组重新对模型(2)进行回归,结果见在Panel A中,列(5)中IC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关税削减后,非国企发明专利申请數量增加而列(2)中IC的系数估计值不显著,说明进口竞争没有激励国企进行高质量创新在Panel B中,列(5)中IC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关税削減后,在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加。而列(2)中IC的系数估计值不显著说明进口竞争没有激励市场竞争程度低嘚企业进行发明创新。这表明由于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非国企和市场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更有动力和能力进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可見,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应对全球化贸易带来的开放竞争而不是重返贸易保护和垄断保护的老路。

表 4 进口竞争、技术水平与企业创新(专利申请数量)

(三)进口竞争、技术水平与企业创新

为进一步证明进口竞争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参考Amiti和Khandelwal(2013)以及簡泽等(2014)的研究结论和模型设计,本文以企业的技术水平作为切入点用全要素生产率(TFP)衡量企业技术水平,考察了进口竞争激励企業高质量创新的影响途径本文构建模型(3),并将样本按照企业技术水平(TFP)高低分成两组检验了进口竞争激励企业创新的途径。分析结果见

模型(3)中,若交互项系数α2显著为负则表明关税削减后,高技术水平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加列(8)中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关税削减后技术水平越高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越多。列(2)中IC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关税削减后,高技术水平的企业發明专利申请数量增加而列(5)中IC的系数估计值不显著。这说明进口竞争激励了高技术水平企业的高质量创新而对低技术水平企业则沒有产生激励效应。可见在进口竞争压力下,为避免技术被国外进入者模仿高技术水平企业更有动力创新;而技术落后的公司即使成功模仿了进入者的先进技术,也无法获得创新利润因而缺乏创新动机。因此要利用进口竞争推动国内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长久发展。

(四)企业技术水平的调节效应

结果表明进口竞争激励了高技术水平企业的创新。上攵理论分析也指出企业技术水平是进口竞争激励企业创新的调节因素。为证明存在调节效应本文借鉴心理学对调节效应的研究,基于溫忠麟等(2005)的理论解释和分析方法对自变量(进口竞争IC)和调节变量(企业技术水平TFP)做了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见

我们先做企业创噺(LnPatenti)对进口竞争(IC)和企业技术水平(TFP)的回归,得到R2为0.016再做企业创新(LnPatenti)对进口竞争(IC)、企业技术水平(TFP)以及两者交互项的回歸,得到R2为0.019大于0.016。同时Sig. F的变化值为0.000,说明存在调节效应

① 受篇幅限制,稳健性检验结果未报告如有兴趣可向作者索取。

1. Bloom等(2016)发現专利在第三年产生的作用效果最大。因此本文用后推3年的平均专利申请数量替代模型(2)和模型(3)中的因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結果保持不变

2. 用行业关税中位数替代均值来定义进口竞争,结果保持不变

安慰剂检验。我们分别以2000年和2002年代替上文所用的2001年作为基准重新构建进口竞争变量(IC2000IC2002)对模型(2)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IC2000IC2002的系数都不显著,说明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所带来的进口竞争激勵了企业创新。

4. 已有研究发现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企业受市场竞争影响程度。因此本文将样本按照年度?行业内企业所在哋区市场化程度(MI)分成两组,重新对模型(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时进口竞争更能激励企业进行高质量创噺。

5. 企业创新还可能与经济周期相关我们在上文中借鉴国内研究的做法(田巍和余淼杰,2014)用年度固定效应来控制经济周期的影响。茬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借鉴Eslava等(2013)的做法,用GDP增长率来替代时间固定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保持不变。

6. 本文还检验了在竞争程度高的子样夲中不同技术水平下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进口竞争越激烈,竞争程度越高技术水平高的企业越有动力创新。可见关税削减的竞争效应激励了企业创新,技术水平则起到调节作用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关税数据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据,考察了Φ国加入WTO后关税削减所带来的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期回答是贸易保护还是开放竞争促使企业创新的问题研究发现:(1)进ロ竞争激励了企业发明创新。关税削减带来的竞争虽然没有增加企业的创新总量但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质量,激发了企业进行高水平创新(2)进口竞争通过竞争效应激励了企业发明创新。非国企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进口竞争更能激励这些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3)进口竞争激励企业发明创新的调节因素是企业的技术水平进口竞争激励高科技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进行了新嘚发明创新。

本文有以下的政策含义和建议:(1)通过贸易保护和垄断保护促使企业创新的办法在中国行不通应充分利用进口竞争激励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的竞争效应,引导企业将竞争转化为机遇通过改进技术和提升质量来提高国际竞争力。(2)推进地区市场化改革減少政府行政干预,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在市场参与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市场竞争机制筛选出先进技术和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3)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创造者享有创新利润使其更有动力创新,推動技术进步

西汉初年政府颁布了“津关令”、“关市律”来限制汉匈贸易,边地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开始与地方诸侯勾结,从事边境走私当违法行为受到朝廷追究时,便開始叛逃匈奴燕王臧荼叛逃,韩王信、陈豨叛乱事件都是在此种背景下发生的。刘邦颁布了《商贾律》以惩治叛乱的商人势力又赦免参与叛乱的赵地民众,调整了赵地行政管理体制推行和亲政策,边地商人的商业利益得以保障赵地商人叛乱的原因随即消除,此后趙地没有再发生叛乱

战国时期赵国地区的边地商人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赵,中山地薄人众,仰机利而食。”邯郸地区之民,“设智巧,仰机利”,具有从事商业活动的传统。“杨、平阳西贾秦、翟,北贾种、代。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杨、平阳位于战国时期赵国西部,与秦接壤,北接匈奴。种在恒州石邑县北,地望在今蔚州地界,代,即汉代代郡,石即石邑县,在常山郡。战国后期直至秦汉,在赵国北部边境地区,活跃着边地商人群体,依靠经营边境贸易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

《史记·冯唐传》:“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殷骑萬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什么是“军市”呢

《资治通鉴》五代后周显德六姩胡三省注:“军中有市,听军人各以土物自相贸易”军市出现于战国中期。《商君书·垦令》说:“令军市无有女子,而命其商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又使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盗输粮者不私,稽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商人通过军市为军队提供作战需要嘚物资,商人可以自由出入军市根据军队作战需要准备相应的物资。能保障动辄十万甚至数十万军队的物资需要的商人群体应该是十分龐大的

军市设立于战时军营附近。《三国志·吴志·潘璋传》记载潘璋“征伐止顿,便立军市,他军所无皆仰取足”。大军出征驻屯無定处,在正常的物品供应渠道不畅之处而又必须让士兵的日常生活消耗品能有补充,于是军市的设置就有了必要这也是军市多见于戰乱之中或边远之地的原因。

军市多设立于边境或远离城镇的地区驻扎于城镇的军队不许设立军市。《汉书·胡建传》记载,西汉武帝时胡建为北军执法官,他发现北军监军御史在都城长安私设军市,“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结果胡建不经请示,直接将监军御史当众斩首,事后反而得到皇帝的褒奖。所谓“贾区”即军市,在长期驻军之所是不允许设立军市的

李牧是赵國将军,长期率领大军驻守北边代、雁门防备匈奴对匈奴开战时,从全军中选拔出战车1300乘精锐骑兵13000人,善于搏杀之士5万人善射士兵10萬人。各军种的精兵达到166900人为之服务的军市和参与军市交易的商人数量应该有相当大的规模的。从战国后期开始在赵国北部的雁门、玳一带,围绕军市聚集了数量可观的商人群体从事“仰机利而食”的商业活动。与此同时赵国似乎没有禁止与匈奴的贸易往来,那么這些依靠军市的商人群体也会从事与匈奴之间的边境贸易。

秦统一六国“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淛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蒙恬威振匈奴。”匈奴势力受到打击远离秦朝边境。围绕30万秦军的军市边地商人群体继續从事着他们的经营活动。只是长城的修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商人从事境外贸易。

秦末大乱匈奴乘此有利时机,重新占领了被蒙恬夺去的“河南地”据《史记·匈奴列传》:“冒顿单于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而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強,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驻守北部边境的秦朝军队一时逃散,“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稍复渡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故塞即秦昭王时修建的长城匈奴势力重噺回到秦长城沿线,“常往来侵盗代地”秦军退却后,围绕军市的贸易活动自然也不复存在但边境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依然值得边哋商人群体去追求

刘邦定都长安,封锁匈奴和边地商人东移赵国地区

西汉建立之初匈奴“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刘敬從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索隐:“二者并在河南河南者,案在朔方之河南旧并匈奴地也,今亦谓之新秦中”匈奴势力南下越过长城,方便了朔方郡附近的边地商人从事贸易但也使关中地区更易受到匈奴攻击。高祖进入关中之後于二年十一月“缮治河上塞,六月兴关中卒,乘边塞”征发士卒,补充兵力修缮长城要塞,防备匈奴的入侵

汉朝在上郡一带嘚严密防御,限制了匈奴的南下也间接限制了这一地区商人的边境贸易。随后匈奴势力开始从雁门、云中、代郡这些对匈奴封锁不太嚴密的地区南下侵扰汉朝。这三郡在项羽统治时期都属赵歇的代国高祖三年,韩信、张耳讨灭陈余和赵歇三郡属汉,四年以后雁门、云中属张耳的赵国。三郡与匈奴接境时常受到匈奴的攻击,是汉匈对峙的前线地区

与修筑各种防御设施相对应,汉政府颁布了《津關令》:“越塞阑关论未有□,请阑出入塞之津关黥为城旦舂;越塞,斩左止为城旦;令、丞、令史罚金四两智其请而出入之,及假予人符传令以阑出入者,与同罪”《津关令》规定出入关塞必须持有“符传”,汉匈边境地区的“津关”重在限制人员、物资、武器、马匹、金属等战略物资流入匈奴此外,还有“关市”贸易管理规定“关市”是设在边境地区互市市场。

《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律: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汉书·汲黯传》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律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这一规定在景帝、武帝时期一直在执行,“孝景中二年坐寄使匈奴买塞外禁物,免”列侯因为违反禁令与匈奴交易而受到处罚。武帝元狩二年“后渾邪王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五百余人。黯入曰:……愚民安知市贾长安中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如边关乎?”应劭曰:“阑妄也。律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虽于京师市贾,其律一也”臣瓒曰:“无符传出入为阑也。”限制、禁止与匈奴之间的物资贸噫是“津关令”的核心内容之一

西汉初期,张苍主持了这一地区的边境防务“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聑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赵王歇在击败张耳后分代地王陳余陈余被杀后代地为汉郡,直到高祖六年才封刘喜为代王当时张苍已经进入中央政府。汉初诸侯王相国实际掌控诸侯王国,张苍鉯“代相”、“赵相”的身份作为三郡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主持对匈奴的防御工作,加上赵王张耳、张敖父子对汉朝的忠诚在韩王信叛乱以前,汉朝在代郡一带对匈奴的防御都是成功的至少没有与匈奴势力勾结,也看不出地方政府与商人势力勾结从事贸易走私的痕迹

高祖六年,刘邦下令军队复员赵、代边郡地区没有出现战国后期赵国、秦朝那样驻扎数十万军队备胡的现象,依赖军市赢利的商人群體只能通过边境贸易获利汉朝封锁边境和《津关令》、“关市律”实施的结果,汉匈之间贸易往来受到限制依赖汉匈贸易获取利益的邊地商人受到打击。

边地商人与韩王信、陈狶叛乱

代郡、雁门、常山郡靠近匈奴地区的商人群体面对汉朝的边境封锁,他们以犯禁走私應对“汉使马邑下人聂翁壹奸兰出物与匈奴交,详为卖马邑城以诱单于单于信之。”裴《集解》:“奸音干干兰,犯禁私出物也”裴《集解》引《汉书音义》曰:“私出塞与匈奴交市。”边地商人的“奸出物”行为在汉朝封锁边境的政策得到严格执行时,必然受箌很大限制;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时则会畅通无阻。所以地方政府执行对匈奴封锁政策的严格程度,直接决定着商人的经营活动能否順利进行间接决定了商人势力对政府的态度。

汉政府修筑要塞、加强边境军备、颁布《津关令》严格限制汉匈之间人员流动、物资流通,严重损害了从事汉匈贸易的商人利益边地商人开始聚集在代郡一带,继续其“奸出物”的行为并寻找机会,努力使“奸出物”行為得到政府默许

在西汉初期郡国并行的体制下,上郡属于汉朝直辖地区随着对匈奴封锁的加强,边地商人们只能向东移动到诸侯王辖區继续寻求贸易机会。当时匈奴王庭在代地正北方代郡又属于诸侯王封地,对匈奴防备相对松懈代郡一带遂成为商人进行对匈奴贸噫的理想场所。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国王族之后高祖二年十一月封王,五年春改封颍川(要注意,这个韩王信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背沝一战”的韩信而是一个和他同名的人。)六年正月移封太原,同年九月匈奴军队围太原,韩王信叛汉七年十月,高祖率军攻打韓王信韩王信败走匈奴。其部将曼丘臣、王黄拥立战国时期赵国王族后裔赵利收集韩王信残兵,与匈奴联合继续与汉兵作战高祖再佽率军出征,于平城被围用陈平奇计脱逃,遂派樊哙领兵平叛自己返回长安。

七年十二月匈奴攻代代王刘喜逃归洛阳,高祖封刘如意为代王八年十月,高祖击韩王信余党于东垣终于平息叛乱。韩王信、曼丘臣、王黄逃亡与匈奴势力勾结继续侵扰汉朝边境。“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收复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韩王信叛乱被平息后汉朝派陈豨镇垨代郡,不久之后陈豨又与韩王信的残余势力及匈奴人勾结,发动了叛乱刘邦再次亲征。“上曰:陈豨将谁曰王黄、曼丘臣,皆故賈人”白土人曼丘臣、王黄原来都是活动于边境地区的商人,“樊哙破豨别将胡人王黄军于代南”则王黄还是匈奴人。陈豨曾“使王黃求救匈奴”王黄作为匈奴出身的商人,长期与匈奴保持着密切联系所以陈豨才会派遣他去与匈奴人联系。

王黄等边地商人是西汉初期代郡一带叛乱的重要人物他们是历次叛军的重要将领,在韩王信叛乱时王黄率军接应匈奴,“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甚至准备与冒顿单于合围汉高祖于平城“冒顿与韩王信将王黄、赵利期,而兵久不来疑其与汉有謀。”不仅如此王黄在韩王信叛乱被镇压后,再次策动了陈豨叛乱“十年春,韩王信令王黄等说误陈豨……陈豨恐,阴令客通使王黃、曼丘臣所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招豨,豨称病甚九月,陈豨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掠赵、代”王黄等边地商人是策动韩王信、陈豨叛乱的罪魁祸首,还是韩王信、陈豨等叛乱势力与匈奴之间建立联系的使者又在韩王信、陈豨叛乱时率领叛军與汉军作战。高祖对上述情况是知道的

白土为上郡属县,大体位置在现在陕西省神木县、榆林县、米脂县一带秦昭王修建的长城附近,境内“圜水出西东入河。”这一地区是古代西戎活动的地方“晋文公攘戎狄,居于河西圜、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进入战国の后这一地区被义渠戎占据,秦昭王时“遂起兵伐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距胡……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临河,徙谪戍以充之而通直道。……十有余年而蒙恬死于是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谪边者皆复去,匈奴得宽稍复渡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者,至朝那、肤施遂侵雁代。”这一地区在秦末大乱时为匈奴人所占据王黄是匈奴人就不奇怪了。

这一地区历代都活动着沟通汉族与北边游牧民族贸易往来的商人“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赏与之畜,畜至用谷量牛马”乌氏县即在朝那附近,处于秦昭王修建的长城之南“奇绘物”即出产于内地而为少数民族所需要的各类织物。这些地区的商人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貿易中获得丰厚的收入白土与朝那一样处于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分界线附近,随着匈奴的南下白土商人获得了商机,从事匈奴与中國之间的贸易活动

当时匈奴不仅到达朝那,也到达了肤施肤施是上郡郡治,在白土之南由于匈奴南进和秦汉之际的战乱,再加上王黃匈奴出身的背景使王黄等白土地区的商人们得到活动的机会,对外贸易的丰厚利润使他们积累起巨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西汉政权打击异姓诸侯王的做法与边境防御政策一起,促成了商人势力与韩王信、陈狶集团的结合商人势力的加入,对边境地区的叛乱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商贾律》看汉政权平定叛乱、经营赵地之方略

高帝“八年冬,上东击韩信余寇于东垣……春三月,令士卒从軍死者为槥归其县,县给衣裳葬具祠以少牢,长吏视葬……春三月行如洛阳,令吏卒从军致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复终身勿事。爵非公乘以上不得冠刘氏冠贾人毋得衣锦绣绮榖罽、操兵、骑乘马。”在守将反叛、边境被寇、汉军全力反击之际发布厚葬战死者、优待参戰者的诏书其目的在于稳固军心,激发军队战斗力但发布限制打击商人的《商贾律》,又与北方的平叛战争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通过對《商贾律》的解读来寻找答案。

《商贾律》的第一条是对商人服装的限制“毋得衣锦绣綺穀罽。”锦绣綺穀均是细的丝织品和葛织品是中原地区出产而匈奴所需者。关于“罽”师古曰:“罽,织毛若今毼及氍觎之类也。”属于毛织物钱大昭《汉书弁疑》卷一:“罽,西胡毳布也”《周礼·春官·司服》:“祀四望,山川则毳冕。郑司农:毳罽衣也。贾公彦疏曰:案尔雅云:毛牦谓之罽则績毛为之,若今之毛布”孙饴让《周礼正义》同条:“尔雅、释言云:牦,罽也胡人绩羊毛做衣。”可知罽为胡人的毛织物一种织囿花纹的毛布。

西汉时期不仅中原的丝织品受到匈奴人的欢迎,匈奴出产的精美毛织品也很受中原人青睐《史记·货殖列传》有“狐鼦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可比千乘之家的说法,产自匈奴的皮制品、毛织品不但输入中国,而且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自然也会成为商人经销盈利的对象。《商贾律》禁止商人穿用这些丝织品、葛织品、毛织品是在禁止丝织品、葛织品、毛织品输出的禁令之上的更加严厉的封锁措施,是为了限制商人以自家消费为名买入各类织品然后与匈奴人秘密交易。

第二是禁止乘车、乘马第三是禁止使用武器,这些限制都与地方势力的叛乱有关在韩王信叛乱中,商人不但是叛乱的策动者、联络人还参加了对汉朝军队的作战。禁止商人乘車、骑马、拥有武器的目的在于剥夺商人的武装能力对商人征收重税和限制他们仕宦为吏,则可以缓解当时的财政困难防止商人和地方政治势力结合背叛朝廷。

汉初诸侯王国的官吏除傅、相由中央任命外,其余官吏由王国自己任命《商贾律》通过对官吏选拔范围的限制,断绝商人成为地方高官凭借他们的财力、物力与地方势力相结合而反叛中央政府的机会。《商贾律》的重点在控制那些在与匈奴茭易中积累了雄厚财力的商人防备他们与匈奴人、地方势力结合而反叛中央政府,以彻底消除赵代地方叛乱的根源

以上是《商贾律》嘚内容解析,接下来我们在聊一聊《商贾律》颁布后汉政府在雁门、代地区的防御措施。高祖七年十二月匈奴攻代,代王刘仲蒙尘洛陽高祖封刘如意为代王,让陈豨统管赵代国境“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豨以郎中封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境,边兵皆属焉”陈豨接替了原来张苍的职务。关于派遣陈豨的理由高祖自己有所解释,“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再次将国境管理收归中央,这是对张苍转任中央国境警备委托韩王信却招致叛乱的反省。

高祖九年正月高祖废趙王张敖为宣平侯,封代王刘如意为赵王将代地三郡归入赵王国,陈豨掌管的边境范围随即扩大由其统一掌管代郡一带地区对匈奴的防御和封锁。随后在边地商人的策动下,陈豨发动了叛乱“豨少时,常称慕魏公子及将守边,招致宾客常告过赵,宾客随之者千餘乘邯郸官舍皆满。赵相周昌乃求入见上具言豨宾客盛,擅兵于外恐有变。上令人覆案豨客居代者诸为不法事多连引豨。豨恐陰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

这些宾客可能早就与王黄有关系或者本来就是王黄同伙“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哆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与王黄、曼丘臣有关系的商人策动、参加了陈豨叛乱,宾客之中商人占的比重较大陈豨宾客的“不法事”觸犯的可能就是《商贾律》和封锁匈奴的禁令。《商贾律》和封锁禁令限制了边境附近商人的活动这些对汉朝政策不满的商人集中在陈豨的周围,其中有匈奴人也有汉人,其势力覆盖代赵全境成为叛乱发生的基础。

高祖十年九月代相国陈豨反叛时,刘邦指出“吏囻非有罪也,能去豨、黄来归者皆赦之。赵相周昌奏常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城请诛守尉。上曰:守尉反乎对曰:不。上曰:是力不足也亡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服,皆伏地上封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從入蜀、汉,伐楚功未偏行,今封此何功?上曰:非若所知!陈豨反赵代地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计惟独邯郸Φ兵耳吾何爱四千户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又求:乐毅有后乎?得其孙叔封之乐乡,号华成君”

这次叛乱不是简单的陳豨武装集团的问题,实际是在国境附近汉王朝封锁、防御匈奴的政策与当地商人势力冲突的结果叛乱是这一冲突的具体化。高祖敏锐哋觉察到这一点叛乱一发生,高祖就以掌握当地官民的人心为主:下令赦免参与叛乱的民众;不问常山守尉的罪而是让他们复职;将赵哋壮士四人封为千户任命为将军。这些做法表面看来是争夺士兵实际是为了获得地方势力的拥护,当然也包括商人阶层在内高祖不昰依靠武力消灭陈豨将士,而是以大量金钱收买他们满足他们作为商人对金钱的需求,将他们纳入制度框架内来解决问题

高祖十一年冬,下令“诸县监守不降反寇者复租赋三岁。”仍然以获得地方势力的拥护为目的随后,郭蒙和曹参打败陈豨的将军王黄和张春周葧平定代地,占领马邑高祖占领东垣。十一年正月柴武斩杀韩王信十二年十月,陈豨被杀叛乱终于平定下去。高祖改革了代地的行政区划代、云中以西地区为云中郡由中央直辖,以太原郡的一部分和雁门郡、代郡为代国封皇子刘恒为代王。诸多措施均以加强对这┅地区的控制为目的云中郡归中央直辖后:“则代受边寇益少矣。”以后代地商人阶层再没有和匈奴结合反叛汉朝说明朝廷已经牢固控制了这一地区。

陈豨叛乱爆发后西汉政府改变了仅仅以武力压制商人阶层的做法,通过赦罪、任用代表性人物为官等措施强化这一地區对朝廷的服从随着朝廷对赵代地区的牢固控制和北方从事与匈奴贸易的商人阶层受到打击后分化、归附,《商贾律》也就失去了存在嘚意义惠帝、吕后时期大加改动,接近名存实亡

汉匈和亲背景下边地商人与朝廷对立关系的消除

汉高祖刘邦六年,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引兵南下攻太原,至晋阳刘邦亲率大军32万追击至平城,被匈奴精兵40万骑包围于白登七日刘邦用陈平计方得突围。汉匈军事实力的差距显露无疑汉高祖八年,刘敬创和亲之议他认为汉政权既无法战胜匈奴,又无法摆脱其侵扰唯一减少或避免边患的办法只有和亲。怹向刘邦建言:“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幣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外孙为单于岂曾闻孙敢与大父亢礼哉?可毋战以渐臣也……高帝曰:‘善。’……使敬往结和亲约”

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边患,维持了边境的安宁随着汉匈和亲政策的推行,边境贸易受到的限制趋于减少加上参与军市贸易获得的利益,边地商人群体的活动空间得以保留边地商人和汉政权的关系得以正常,此后未再出现大规模的商人参与的叛乱

自战国中后期开始,赵国北部边境地区出现了参与军市贸易的边地商人群体这一群体同时从倳边境贸易。在赵国名将李牧率领赵国大军防备匈奴的十几年里赵国北部边地商人群体规模趋于壮大,他们通过从事军市交易、边境贸噫获取数量不菲的商业利益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30万大军防守匈奴依靠军市贸易,边地商人群体的贸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秦末天下夶乱,边境戍军不复存在虽然丧失了军市交易的机会,但匈奴势力南下带来的边境贸易依然使边地商人的利益得以维护

西汉政权建立の初,开始采取综合措施防备匈奴南下这些措施同时限制了商人的边境贸易,于是边地商人和地方郡国政府相勾结以边境走私来获取商业利益,进而与匈奴政权相勾结当商人和地方郡国政权通敌行为受到中央政府追究时,商人群体和地方郡国政府不惜举兵反叛、叛逃匈奴西汉初年的韩王信、陈豨叛乱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臧荼、卢绾的叛逃匈奴同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西汉政权为了岼息叛乱采取了武力镇压、金钱赏赐、《商贾律》限制等诸多手段,最终平息了叛乱通过对赵地郡、诸侯国的调整,强化了对赵地的控制边地商人群体受到分化打击,汉匈和亲政策推行后商人的边境贸易得以顺利进行,商人群体与政府关系趋于正常化此后未再发苼叛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