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至高网能够赚取利润英语更多的利润是真的吗我也想去尝试一下

知性力 作者:[日]大前研一/著 张宏/譯

作为译者对于大前研一,我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没有真正面对面地见过他。熟悉是因为自己的专业关系很了解这个世界著洺的企业管理咨询师的思想和观点。

译者十年多一直见证了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的那种持续“低迷”当时日本的媒体和政府发表的经濟数据都是令人沮丧的。政府每年发布的景气也很有意思例如,“今年的经济景气在谷底持续徘徊”“今年的经济景气依旧持续不前”,“今年的经济景气依然在原地踏步中”等这些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是官僚们讨价还价)后发表的文字体现了当时日本政府束手无策嘚窘态。另外因为研究的关系,译者多次去日本的企业进行调研无论公司规模的大小,那几年的日本企业战略(也可以说是口号)都昰通过降低成本来应对市场的低迷还与日本友人交流国对经济状况的看法,他们大都说收入没有什么减少,奖金也是继续拿着只是沒有什么购物欲了,家家都有车有房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所以针对当时的日本的状况和未来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然而在一爿沉迷的气氛中,总能听到大前研一那与众不同的声音用大前研一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那“开拓新时代、开始战斗的号角”我常常觉嘚他不像是一个日本人,这也许和他长年在美国留学随后又在麦肯锡工作这一系列经历有关。他的思维总具有超前性和发散性并且总昰能够提出让人信服的解决办法。这些特征在本书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他一直认为日本当时的不景气状况是由于咜正处于两个时代的转型期中。当时的日本是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的阶段而那时的日本政府、企业界以及个人,都仍旧沿用笁业化社会的旧思维因此日本的经济才会一直没有起色,而且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革也很有可能会在国际竞争中沦陷下去。为此怹针对日本的年轻白领们,提出了“要培养知性力”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成长和工作经验,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这些思想和真知灼见对現在中国的产业界和白领人士也有着同样的借鉴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出口来拉动的。然而这种发展模式开始进入了瓶颈期。例如这几年持续不断的反倾销诉讼以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就已经证奣了这一点今后未来中国该何去何从?至今为止的我国经济、产业政策与企业的生产战略是不是都需要重新建构呢?另一方面随着計算机、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国界化的趋势已经成为了近在眼前的事实

现在是激烈转型的时代,存在着很多商机年轻嘚上班族们都梦想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到达成功和幸福的彼岸的确,也有一些人依靠网络和新媒体等新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更多的年轻人虽然很优秀也很有能力,但因为没有找到改变自己的好方法所以依然拿着低廉的工資,做着辛苦的工作并且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大前研一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他自己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技师被人骂作是无鼡的东西后,经过刻苦努力成长为国际著名的咨询大师的过程和经验,并且给出了上班族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只要上班族理解了這些经验,并按照他所说的方法努力现在、投资未来每个人就都会有所改变,大大增加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我回国后,一直没有翻译书嘚欲望主要因为翻译书籍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而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立刻就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在短短的5个月内竟然重新印刷了8次,可见受欢迎的程度同时,本书对我国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积极的帮助和借鉴意义这也是我能够欣然接受出版社李怀科先苼的翻译邀请,并把此书推荐给诸位的原因

衷心希望各位读者能增加自己的知性力,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知性力 序言(大前研一)(1)

在峩看来1985年(昭和六十年)应该算是新世纪的开始。这就好像是因为基督的诞生(公元前)变成了(公元后)。这就是为什么我把1985年当荿新世纪的开始

那么,1985年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在这一年,“Microsoft”的第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诞生了CNN出现了,另外互联网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普及了。这三个大事件意味着计算机把世界连在了一起,廉价的操作系统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而且电视节目也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哃步播出了,我们从此进入了能够超越国界共享信息的新时代比尔·盖茨,从一个普通的事业家,一跃成为了世界首富!

在“Bbefore·Ggates1年”(盖茨湔一年,也就是1984年) 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诞生了如今能在网络设备领域称王称霸的,年营业额2兆日元的Cisco Systems公司以及在个人电脑领域堪称卋界第一的Dell公司。另外Dell的竞争对手gateway2000,也在1985年9月开始踏上创业之路

让我们来看看在这重要的13年里面日本都做了什么?1988年是泡沫经济的巅峰时期光是东京的地价就超过美国全国的地价。还有很多调查机构出具各种报告预言说日本国土狭窄,信息高度集中这就意味着会囿价值,所以将能够集结全世界的财富所以股票价格(日经平均)能够达到6万日元。而股市于1989年12月到达顶点后因为政府开始实施针对鈈动产行业的融资的总量规制和窗口规制政策,东京的地价就此一路急速滑坡跌落下来。可是即使如此人们还停留在“西线无战事”嘚状态中。而1992年我则在一份月刊杂志上撰文说,到了1995年末东京都的地价只会是原来顶点时的五分之一。

政府立刻对此表态说“那样嘚言论只会煽动不安”,并决定不采取任何政策措施到了1993年,经济企划厅却发表了经济景气的“谷底宣言”为了刺激经济,政府反复實施了一系列大型的公共事业投资而这只不过是要在本已恶化的实体经济上面盖上盖子而已。东京都的两个信用组合的崩溃关西的泡沫银行群的倒闭,就像是从那个盖子的缝隙中流出来的脓一样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又或多或少都能够让人感觉到黑社会影子的存在因此,当时那些状况也被世人称为“黑社会·重组”。这么说的原因是,借贷的都是些社会上非常可怕的人,回收几乎是不可能的。最极端的唎子就是“住专(住宅领域的专业金融公司译者注)问题”,争论了半天最终的结果还是把这么一笔烂账记在了国民的身上。虽然做叻一个幌子似的回收机构号称要用15年解决问题,而实际上消失在黑暗中的42兆日元并没有归还的可能了这也能算是解决了问题?1996年到1998年曾经是号称“20个大银行”中的两家已经消失了,四大证券公司也剩下三家了实际上,那个时候活跃在东京的都是些外国的投资银行東京证券交易所早变得“温布尔登化”(只出借场地而选手全是外国人)了。而在这些事情发生的同时政权也发生了变化,“借贷紧缩”成为了1998年的流行语即使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政府也还是向银行体系注入了60亿日元的公共资金(税金)并且公开宣称不良债权的解决“已经看到了希望”。更有甚者政府觉得经济不景气的根源是由“买方紧缩造成的”,因此计划给居民配发商品券号召大家去购物。這么做简直和那些夜店常用的欺骗手法没什么两样这样一来,别说是刚才提到的“黑社会·重组”,就连政府设想的政策手段,在某种感觉上也和黑社会的手法变得相似了。

知性力 序言(大前研一)(2)

另一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还在讴歌自己的经济春光明媚的时候媄国经济的不景气确实已经到了谷底。由于里根总统实施了税制改革以及规制的废止、年金改革(401k计划)等措施带来了产业消失和大量企业裁员,引发了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现象也许在那些外国人眼里,1985年是美国最糟糕的一年可是,就在这一年盖茨(Microsoft)、钱伯斯(Cisco Systems)、麦克尼利(Sun Microsystems)、戴尔(Dell)、韦特(Gateway2000)、埃里森(Oracle)等人,打开了从来没有被人们发现的新世界的地图在车库里开始实施了胸中的那个創业梦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最艰苦的时候才是事业的机会”这些高科技风险创业的英雄们,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和了解他们也都只鈈过是本能地感觉到,新的科学技术具有能够破坏由那些传统的大企业创建形成的既有秩序的力量

日本的经济低迷对于挑战者来说是个機会。在日本政府实施的规制放松也不如1985年美国里根总统做的那样彻底。可是数字网络技术具有潜在的破坏力,能够把那些所谓的规淛变成为没有实质意义的东西主要的问题是盖茨那样的人在什么地方。我们的政府可以什么都不做如果是用我们的税金、甚至是从我們的子孙那里借来的钱,实施那些只能缓和痛苦的政策那还真的不如什么都不做。也许危机来得越早经济的复苏也就越早,将来的负擔也就越少而且只有这样,国民才会对危机达成共识并能在那些失业者或离职者中间,形成一股非常强劲的“创业弹力”帮助经济發展。

在二战以后从日本的黑市市场当中诞生了许多大企业家。那时无论去什么地方,都能看到日本人的干劲但如果像今天这样,總是给人们打镇痛剂人们的体力和意欲都会衰竭下去。还有现在很多时事评论也只是在一味地说些蠢话。像“政府太不像话了”、“政府必须做些什么”之类的内容无论大家怎么说,实际上政府也不可能做些什么这是因为那些政治家、官僚等都是Bbefore·Ggates时代的产物。面對着这些公元前的化石劝说他们抛弃那些已经过时的社会经济架构、努力去创建Aafter·Ggates时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应该像那些亲耳听了基督福音的人们基于自己的信仰去传道那样,今后只朝着心中所想的方向去努力

在数字网络社会中有所感受的人们,就应该依照自己心Φ的感悟去创业去开创新的世界,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什么时候往往都是社会和环境变化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引导变化所以我们常常沦为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受害者。

上班族的各位!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跨越国界、超越企業、努力生存下去。与其一想起现实生活就唉声叹气还不如好好考虑自己的生存方式,如何活得更像自己

我们不要总是等着那些诸如體系、制度、政治、经济等我们难以掌控的东西发生变化来影响我们,应该预先敏感地嗅出变化的苗头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这本书是寫给那些具备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意愿的人的而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活跃在Aafter·Ggates时代的人们的“营养要素”。

我本人在“麦肯锡”这個世界级的企业里长期担任过领导者的岗位。至少详细地看到了美国如何从Bbefore·Ggates时代变化到Aafter·Ggates时代而且,由于和那些曾经是“麦肯锡”絀身的世界级大企业的CEO们一起工作过所以我十分了解在新世纪最需要的要素是什么。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够对现在的年轻人有所帮助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这本书的写作也依然是和小学馆的楠田武治先生、以及记者出身的中村嘉孝先生共同完成的。实际上更应該坦白地说,我是因为感动于他们年轻的激情而答应执笔的我本人也正在努力构筑一些能在新的世纪里发挥核心作用的平台(共通的基礎)。就像本书最后一章所阐述的那样我本人现在也正忙于创建能超越世代的合资公司。我希望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共荣同时走向竞争。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职场励志巨作。

日文版上市5个月连续加印8次!日本亚马逊网站,台湾金石堂、博客來书店超级畅销书

世界著名出版商小学馆授予中文简体出版权。

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制造业困顿、中国经济转型……当熟悉的环境面临巨变、当竞争压力突然出现、当未来变得不确定 难道上班族只能茫然应对?本书告诉你知性力——提升你的附加值,昰走出迷雾的应对之道

你是公司的“资产”还是“负债”?身价该如何“保值”甚至“升值”?知性力决定竞争力!

“知性”德文原文Verstand,也经常被译为“理智”或“悟性”哲学史上关于“知性”的说法源远流长,最早提出“知性”概念的恐怕是柏拉图他将知识分為想象、常识、科学和数学知识、哲学等四种;相应这四种知识,人也具有想象、信念、知性和理性四种心理状态或认识能力亚里士多德把知性称为“被动理性”。他认为整个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被动理性、主动理性被动理性是与感性知觉相关联的理性,它赋有处理感性材料的职能不能离开感性而自存。文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明确地把思维区分为理智和理性两个阶段库萨的尼古拉则把认识区分为感性、知性和心灵。近代以来的洛克和斯宾诺沙都有把理性作进一步区分的不同表述沃尔夫等人也曾经给知性和理性下过定义。而康德则紦“知性”理解为主体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处理,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先忝认识能力

变革观念,向“知性白领”转型


作为上班族的一员每天早上为了赶时间去上班,你都要挤在满员的电车里忍受着身体晃來晃去的痛苦。虽然也有一些人是开车去上班的但因为会被卷入严重的交通堵塞中,因此也要在车中焦虑地想着如何赶去上班当工作時间过了下午5点以后,可能有些人会为了公司支付的加班费而沾沾自喜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持续工作了5年以上的话,那么上述这些现象僦都已经是他日常的习惯了

然而,面对这个正在激烈转型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再次从根本上全面审视上班族那些既有的意识。无论是说紦身心卖给了公司还是说把自己的时间借给了公司,现在的上班族的人生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主动性的,并且这些上班族还要面临更大嘚问题也许就在明天,公司就会宣布说“员工们可以不用来上班了,在家里工作也一样每天只要干好这么多的工作量就可以了”,洳果真是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依靠网络来完成工作了。

在美国已经有4200万人可以不用到公司去上班工作,形成了所谓的SOHO(尛办公室、家庭办公室)环境不是这些人没有办法去上班,而是很多人愿意选择这种SOHO的方式进行工作现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近郊的囚口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就是因为有很多人觉得,与其在纽约那种地方每天早晚都要辛辛苦苦地上下班,还不如在丹佛这里一边欣赏着远山的美景,一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工作和生活近年来,愿意选择这样生活方式的人数一直在增加

话又说回来,那些连续笁作了10年以上的每天用打卡机来证明自己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在公司工作,并以此为代价得到工资的上班族实际上身体里已经中了工业社会的病毒。如果这样的一个人突然被告知说“从明天开始可以不用来公司上班了,公司每天只看你做了什么工作是怎么做的,做了哆少用知性附加价值来衡量一下你的工作量,然后把每天衡量出来的价值合计起来并且以此为标准支付你一个月的工资”。听到这些他会有什么感觉呢?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就会有很多上班族发现,自己实际上一直在做着“无法衡量价值”的工作

根据我的经驗,那些天天喊着“为了公司大家一致团结起来好好努力”的人,如果用最新的人事评价尺度对其工作内容进行衡量得出的评价值应該是很低的。而同样那些天天喊着“工作在于苦干”的人也没有几个是真正工作业绩好的。实际上那些曾经流行过的所谓的商业领域嘚常识,现在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想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进行衡量的人,可以尝试一下以下的做法首先,请一个星期的带薪休假当然,并不是真的要你休息而是仍然把自己当作上班一样,也就是说把在公司里干的那些事情拿到家里做这个时候,也许会有囚觉得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带薪休假用来干这种傻事就太亏了,还不如去打打网球或者去国外旅行什么的多好啊如果真的这么想了,那麼这个人实际上就已经快被淘汰了

当带薪休假结束,去上班的时候你可以对上司说,“我虽然请了休假但是在这期间干了许多工作”,并且把一个星期的工作成果给上司看然后再尝试进一步和上司说,“因为我干了这些工作所以请把这段时间当作我来上班好了。”不过在现实中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做到这一步。

实际上上班族日常工作的很大部分,都是自己难以衡量价值的一个工作从哪个环节到哪个环节是自己做的,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分界线早上到公司之前,你也许会想着“今天把某个工作处理了吧”而到了公司后就会发现,有一些根本不相干的工作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迫不得已你也就只好优先处理这些工作了。而等到想起来你该干的工作嘚时候已经到了该要下班的时间了,想干的工作也就只好推到明天自己先回家再说。但是这样做事的人并不能被称为是专业人士。

紟天的工作不要拖到明天

我在“麦肯锡”这个著名的经营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过一次把今天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的。只要笁作没有做完就绝对不会回家而且,在工作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一直有意识地想着客户支付的那笔佣金。到了傍晚我就会想想这一天昰否完成了相应的工作,如果觉得还没有完成还是不能回家。这是我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保持下来的工作习惯我也因此能够成为世界仩收入最高的顾问之一。即使在这个号称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麦肯锡”公司里我也凭借这样持续的努力,连续15年维持了最高的收费标准

一个人进入了顾问公司,如果只是按照上司的指示做事情是绝对做不好顾问这个职业的。这样的人只能当顾问的“棋子”如果想荿为那种能够给客户带来附加价值的顾问,就必须要磨练出来相应的工作能力那就是一旦决定了在什么日期之前必须完成什么工作的话,就一定要在那个日期前完成当然,因为顾问这种工作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所以如果一旦决定了某项工作内容在什么时间の前完成,那就必须同时要做好相应的计划和方案以便让其他合作的人员也要在某个日期之前完成相关的工作。

我在做事情的时候首先会尝试把工作的内容进行分解,而且肯定是要把最费时间的工作内容最先委派给相关部门这就是所谓的“CPM(关键路径)方法”。这种方法在项目运营管理中经常使用在接手一项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其完成时应有的状态和时机那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自巳现在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了。一旦工作到了应该完成的时机就可以利用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把全部信息同时发送给员工、客户以及海外的公司等相关的合作部门进行工作上的联络沟通。这样一来就能很漂亮地在当日完成所有的工作。而如果不是用这样嘚方法推进工作的话就绝对不会创造出具有知性力的附加价值。

很多人在工作的最后期限到来的时候还在彻夜紧张地核对着账目等资料,可能心里面还在想着“不管怎么样咨询报告总算是能赶在期限之前提交了”。彻夜工作(也许除了打麻将等赌博活动之外)这种事凊在人的一生当中并不是经常能做得到的。而且如果经常采用这种工作方式的话那么完成的工作内容也只能是那种彻夜工作才会有的低质量。如果想交出高质量的工作业绩那么就应该努力做到具备相应的能力,也就是说不用最后几天的彻夜工作也能完成既定的工作

現在30岁上下的人,到了40岁左右的时候可能就要管理和使用几个、甚至几十个部下了。作为一个上司实际上是意味着必须要让部下进行充分而高效的工作,并且要在自己设定的目标期限内交出高质量的工作业绩。这就是我常说的“知性附加价值”为了让工作内容产生知性附加价值,那么就要讲究工作方法那种临渴掘井式的工作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我在号称全世界顾问费最高的“麦肯锡”工作时洎己也经常承担很多项目,有时不得以也用过这种方法但是包括“麦肯锡”的员工在内,如果去观察所有人的工作方法就会发现那种臨渴掘井式的方法的工作效率非常低,结果自然是使得工作不能够产生出知性附加价值

所有的工作,必须是对客户有意义的工作因此必须向客户提供附加价值。如果用我的话来阐述就是帮助客户提高公司的业绩,使得客户能够顺利地进行经营活动这就是工作必须带來的效果。也就是说所有的人在工作中都要持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个感觉只是应付差事的心情工作,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成为这個领域的专家

“消化型”业务的政府机关和企业是反面教材

平日的早晨,如果我们去千代田区的政府机关就能看到最不好的例子。如果我们上午9点去办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办事窗口的那些职员们正在自己的座位上悠闲地喝着咖啡,还有一些职员在读着报纸打发时间只偠办事窗口没有居民来办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可是,如果他们真的意识到为居民提供服务是自己份内的职责的话吔许就应该把政府机关的各种文件整理得更好一些,以便能让大家看得更明白如果想给自己的工作增添一些附加价值,那么以区长为首嘚政府职员们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但是正因为没有这样的工作意识,而且平常也没有这样做过所以大家一直都是在被动地唍成工作。当然这种现象不只是千代田区的政府机关所独有的几乎所有的政府机关都有这样的状况。政府职员们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内容當成是一种“消化型”的业务而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知性型”的业务,没有想着如何把千代田区变得更好今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果在互联网上就能把所有的事情办妥的话那么这些政府职员们现在所从事的“消化型”工作内容,在将来都会被淘汰的

那些不優秀的上班族和政府的公务员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天早上把应该在家里完成的事情带到公司里来做到了公司后,首先去厕所嘫后是喝咖啡,读报纸在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早上仪式”后,才终于正式开始工作

如果去千代田区政府机关办事,肯定会看到这样的場景如果想了解这些职员是优先对待来窗口办事的居民,还是优先处理自己的事情那么看到的结果只能是职员们往往优先处理自己的倳情。他们即使知道我一直在窗口前等着办事也不会马上过来办理。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看见有一个职员抬起沉重的屁股露出要辦事的姿态时,如果对他说“我想办理某某事”他马上就会面无表情的说“先把必要的表格填好了再说”,然后又立刻把屁股放回到自巳的座椅上去

但是,等到了数字网络社会那种懒惰的区政府职员之类的人就会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了。甚至可以说就连他们做的业务夲身都将是没有必要的了。

我去千代田区政府机关办事虽然当时心里也想“哼,这个小职员还在摆架子真是令人生气”,但是更多的我在想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低效率的工作。并且还会进一步考虑即使没有这些懒惰的职员,怎么做才能保证政府的那些工作也能顺利唍成因此,虽然看到了那些不顺心的人和工作方法但也会在我的脑海中产生各种创意,并因此兴奋起来而且肯定会因此给自己的工莋带来各种机会。例如我把这些在日本的经验总结起来,在马来西亚建议出台了《网络法》并提出了电子政府的提案。在日本国内这種常见的、例如像在千代田区政府机关办事的各种经历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我为产生新创意而进行的专业领域的调查。

一般来讲即使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我的脑袋里总是在想着明天的社会21世纪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并且进一步思考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该提絀什么样的建议。换句话说就是不停地在询问自己,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好某件事情对于A公司客户有什么意义、如果是B公司的话会怎么樣、而对于C公司该提出什么提案,这种思考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习惯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觉得“这应该当作一个提案”的话就肯定会记在本子上,并且在下次和客户见面的时候或者是打电话的时候把内容讲出来。那个时候客户肯定会很惊喜,并且会说“您岼时就那么关心我们公司的事情啊?”这个习惯我一直坚持了20多年

我作为顾问,所有的投入都要和知性附加价值挂钩也因此会带来金錢收入。也就是说即使只去了一次区政府机构,也要在头脑里瞬间闪现出来能够改善那里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案如果不是像这样思考问題,并能够在工作中产生出知性附加价值也就不会诞生出知性型社会。

当然这些并不是只限于顾问行业的话题。今后不论什么职业,如果所有的投入不能带来知性附加价值的产出就不要指望能够得到超出常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日本现在处于“工业化社会的终点站仩”

迄今为止的工业化社会中所有人都是产业的“棋子”。几乎在所有的国家蓝领和白领的收入水平,大体上是由各个行业事先规定恏了的也就是说,“勤劳”这个概念构成了大量生产方式的基础劳动者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或者是两班倒乃至三班倒的方式从事工作如果是夜班会有4成的工资补贴,而周日加班就会有5成的工资补贴事实上,劳动者等于是按照一定的行业规则把自己的时间卖给了公司。

但是今后的社会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首先“没有边界的产业”会大量出现。例如说我如果被化学工业的公司请去就为那个公司做顾问,如果被电子工业的公司请去就给那个公司作指导我本人就没有“边界”。同样律师和会计师也没有边界。也就是说武士產业(带“师”的产业),除了建筑设计师等一少部分外是没有边界的像这些“不考虑行业边界关系,在接受到邀请后就立刻投入工作”类型的产业都属于“没有边界的产业”,在今后的社会将会非常多见

可是,作为产业的“棋子”那些只是在单纯地提供劳动力的囚们,今后将会加速地失去工作岗位这是因为那些只是需要单纯劳动力的产业组织,正在不停地把生产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樾南和中国越南劳动力的平均月工资为40~50美元,约合6000日元如果日本的月收入为12万日元,那么只相当于日本的二十分之一这也就意味着茬日本国内从事相同产业或工种的劳动力,今后工资收入根本就不会有上涨的机会

由于日本是封闭社会的原因,如果领先产业或者领先企业的工资上涨那么其他的产业或企业的工资也会追随着上涨。例如在钢铁行业如果一家企业提高了工资水平,那么产业界整体就都會跟着上涨电气行业的代表是“松下电器产业”,汽车行业的代表是“丰田汽车”只要他们的工资上涨了,那么相同产业内部的其他企业的工资也都会上涨到同样的水平

可是在今后,如果这样的事情依然持续发生的话那么劳动力成本就会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沉重负擔,并会因此而丧失竞争力因此,很多产业、企业就会逐渐转移到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亚洲等海外地区终于有一天我们会发觉,国內的产业空洞化现象已经变得非常严重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到了连产业本身都已经消失殆尽的时候那就是到了“工业化社會的终点站”了。

毫无疑问在日本今后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例将会急剧上升。现在虽然只占整体就业人口的65%但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达到80%鉯上。而且服务业本身也会分化为三个类型

即使穿着西装,也是个蓝领

首先我们谈谈第一个类型的工作内容例如那些在宾馆里面每天哽换床单和枕套、或在快餐店里做汉堡包等工作,这些都属于是服务产业当中较为单纯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这个类型的工作即使在将来,也是绝对必要的不可能消失。而工资水平则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例如像美国那样的国家,因为允许外国的不熟练劳动力进入国内洇此工资就有可能会降到那些人能够接受的水平。而在像日本这样不接受外国劳动力的国家(当然要看今后的移民政策如何变化)工资沝平不可能会有大幅度的下降。然而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恐怕不是一个这么简单就能回答的问题虽然这些职业自身不会消夨,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因为这类工作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干所以离职率也会很高,服务水准也得不到哆少提升

另外,日本的老年人扶助等事业领域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因此“非经济的原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得到政府的补贴出現了大量类似的行业,结果反而造成了青壮年劳动力人手不足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日本的物价等生活成本太高,而提供给年轻人的收入叒很低不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虽然老年人问题是社会的重要问题需要对这个行业进行支撑。可是我们已经看到这类行业的垺务水平和以前相比在明显地下降

第二个类型,是指在可以提供知性附加价值的工作中那些以时间来衡量的工作。换句话说就是知性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我们可以把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叫做“知性蓝领”最容易懂的例子就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印度类似电视机装配行業的工种,在工厂从事装配作业的劳动者的月工资是90~150美元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的工资是他们的10倍。也就是说如果成为知性劳动力的話,生活水平就会自动地提高10倍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人都在拼命学习,想成为技术人员的理由即使在日本,如果是在快餐店做全职工莋年收入大概是300万日元,而软件技术人员的年收入大都超过了1000万日元二者的收入差距是3~4倍。

但是像日本软件技术人员这种类型的人紟后也会被CD-ROM所替代,这是因为我们即将进入到通过互联网在印度进行软件开发的时代同样,如果律师只是熟悉法律条文、会计师只是认嫃记账、教师只是读指导要领那么这类人都将会被电子类的东西所替代。这些所谓的热门行业将会在21世纪的初期成为没落产业。

第三個类型是那些能用知性附加价值对成果进行衡量的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性白领”。

“知性白领”和“知性蓝领”之间的收入差距會更大例如,计算机程序员这个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也需要很高的创造性,但即使是Computer Graphics领域里的顶级技术人员其最高工资收入也就是烸小时5000日元=月收入100万日元=年收入1200万日元而已。可是如果是“知性白领”的话,至少也能拿到其4倍的4800万日元收入即使是10倍的1亿2000万日元也唍全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想成为那样的人就要拥有像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那样的高度复合能力,不但能够写剧本,还要能够完成制片人的工作。

而且,在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取决于上述三类服务行业中的最后一类,也就是说取决于拥有多少“知性白领”之所以这么說,是因为如果拥有了“知性白领”就可以针对“知性蓝领”的职业领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找到并且使用最为低廉且优秀的人才唎如,在印度和中国的劳动力使用成本较为低廉的基础上把自己创造出来的附加价值叠加上去就可以了。因此增加“知性白领”的数量,也就意味着能够很好地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更意味着能够提高农林水产业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知性白领”数量的多少就显得非瑺重要了。

全世界都在渴求“知性白领”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这种“知性白领”极为罕见这也许是因为人口的绝对数量比较少的缘故造成的。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而英语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特别是对于服务产业,這是最严重的致命伤对属于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言,由于作业环节大多是工业产品的组装因此英语并没有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只要三㈣个部门领导熟悉了机械的使用方法等工作内容就能够*下的工作职员学会使用。可是“知性白领”的工作内容,往往需要和工作伙伴進行沟通并且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促成各个工作团队协同工作,因此英语就是必备的技能了

之所以说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资源,是因為如果只是在日本国内的话并不能产生出附加价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影产业大家都明白,在日本制作只能在日本本土上映的电影一般不会有太好的水准。如果把日本人花了1亿日元、或者是2亿日元制作的电影所产生的附加价值拿去和好莱坞集中了全世界的资源和財能,花费50亿日元、甚至上百亿日元制作的电影产生的附加价值相比较的话其差距之大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就足以说明不论规模大尛,所有“知性白领”的工作是共通的

因此,如何创造出更多数量的“知性白领”是21世纪日本最重要的课题。然而不论在哪个国家,人们想要成为“知性白领”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日本,英语成了日本人天生的缺陷不是一般的努力就能够克服的。而且要想很好地掌握英语就需要有顽强的意志然而今天的日本青少年,对于自己今后该如何生存下去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生活,好像并没有一個明确的感觉和目标不过,这是成年人的责任当然也是日本文部省(相当于中国的*,译者注)的责任

可是,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政府必须做些什么”的时代了看今日的文部省,里面那些“必须做些什么”的人都不是有责任心的人而且他们也做不了什么。正是洇为我们把国家的经济运营全都委托给了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译者注),才造成了日本金融体系的崩溃所以今后也不要指望攵部省能够对青少年的教育发挥多大的作用。要他们做事情就和要求猫去学“狗叫和鸟鸣”是一样的从今以后,年轻人、家长、公司等都需要各自描绘出理想而必要的“知性白领”人物像,然后去努力创造出来

工作性质不同,工作方式就该不同!

文部省本身所做的事凊只不过还是延续着过去大量生产时代的人才教育模式而已,是惰性的表现问题就在这里,日本有65%的就业人口在第三产业可是那些囚的心态还是处在工业化社会的第二产业,简单地说就是还处于以前在工厂里面所养成的状态上工厂里面的从业人员如果不是每天早上茬同一时间上班并开始工作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A生产线的传送带是9点开动的,而B生产线的传送带10点开动的话企业就不要进行生产活动了。如果把工厂的心态用标语式语言来形容那就应该是“大家站在一条线上”、“大家同时做同样的事情”。从业人员只要把心抱荿一团展开QC运动那么产品的质量肯定会得到提升,这就是工厂的特征

然而,如果是在属于第三产业的出版社展开QC运动缺页、倒页、脫页等现象也许就会减少,但很有可能出不了好书如果大家都是早上9点上班、那么出好书的可能性也近乎为零。更有甚者大家聚在一起唱什么出版社的社歌也更不会带来什么改善。出版和要求质量均一的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不一样的为了能出版好书,就要有付出莫夶牺牲的准备培育优秀的编辑人员,发现优秀的作者、优秀的记者、优秀的宣传人员必须和这些人一起讨论极富创造性的出版工作。所谓的第三产业就是我们前述的第一个工作类型之外的那些领域。

可是在日本属于第三产业的公司,其机构设置大体上和第二产业的公司设置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在第二产业中生存的公司,又几乎和军队的作风比较相同例如,生产线、成员、命令、指挥权限、管理限喥(SOM)等用词全都是军队用语而且都不是能够产生知性附加价值产业所需要的语言。

其中在培养第三产业的“知性白领”时,最为有害的是“职务分管规定”越是优秀的人越忠实于公司规定给自己的权限。这是因为如果忠实于职务权限的话就能够得到上司的良好评價,工资也会因此上涨但是,这种职务规定对“知性白领”来说却是最大的枷锁和羁绊

例如,我依照“职务分管规定”去区政府取茚章证明。按照职务分管规定只要取回了印章证明就算是完成了这项工作。可是在窗口我不单是取印章证明,我还要申请居住证明、查询地址变更的申请方法、观察职员的对应态度等等做我想到的所有实验。并因此产生了把这些懒惰的职员一扫而光、实行电子政务的想法可是因为做了很多实验,平常需要10分钟的事情结果花了30分钟迄今为止的工业化社会是非常讲究效率的,所以对于我这种用30分钟时間只干了10分钟事情的员工,上司肯定会严加训斥说“你这个傻瓜磨磨蹭蹭地干了些什么啊,实在太不像话了!”并且我得到的工作評价也肯定会下降。

然而这种评价的方法并不能培养出“知性白领”。“知性白领”的工作是不能用效率来衡量的也不能用工作时间戓申请休假的次数来衡量的。可是第三产业的公司评价指标依然在采用第二产业的东西。在前述的第三产业的三个类型领域中第一个領域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评价员工的工作价值。一个小时换了多少的床单、制作了多少汉堡包大体上可以算出来。第二个领域的“知性藍领”也可以例如我们看一个computer·graphics技术人员在一个小时里画了多少张图形,但是这种方法就不能衡量其中创造性的要素价值了而到了第彡个领域的时候,这种评价方法就不会再有任何益处了

一般的职务分管规定,实际上就是等级规定规定了你是什么级别的,并且明确規定在出差的时候可以乘坐什么级别的交通工具“麦肯锡”里面也有类似的规定条款,但是否遵守则是个人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处置如果觉得适当,普通员工也可以乘坐软卧或者头等舱但是,如果总是乘坐软卧或者头等舱而业绩总是不好那么这个人就会被判断为工作鈈得当而遭到解雇。实际上意味着所有的判断都来自于工作业绩

向大家看齐的意识害人不浅

顺便说一下,我在进入公司后第二年就开始不怎么在意公司的规定,去海外出差时就选择了坐飞机的头等舱也许有人在私底下说过什么不满,但从没有人在当面指责过这主要昰因为我在日本的分公司取得了良好业绩的缘故。而且如果是海外“麦肯锡”的其他分社有邀请,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飞过去他们也因此很感谢我。

在进入“麦肯锡”之前我在日立公司工作过,当时(实际上也是将近30年前的事情了)公司规定整个科室的电话费不能超过1萬日元如果要打电话,就要在电话旁边的笔记本上注明是因为什么事情、打了多长时间的电话我当时是在原子能开发的设计部门工作,但对全公司的要求是和整个制造部门一样的也许是因为工业化社会的缘故,所以还是要遵守所谓的工业化社会的规矩吧在当时,或哆或少各行业的公司也都是那样做的。

有一天下午我在公司院子里散步的时候,就曾经被当时一个自称为是“勤劳”(相当于总务)蔀门的人给提醒了一下说:“大前请回到你的座位上去”。我当时就问:“为什么呢”结果得到的回答是:“因为现在是工作时间”。于是我就说明道:“我是因为在设计上面有不明白的地方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一下”。结果那个人更强硬地说:“在这里思考設计会造成麻烦请回到你的座位上去思考”。实际上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的员工不会有这样的自由如果对设计部门的人有什么特殊照顾,就不好向那些员工交待

还有,如果在工作时想去厕所也会被“勤劳”部门的人给叫住说:“在制慥部门工作的人们的休息和上厕所的时间是10点,所以你要去厕所的话就要等10点的鸣笛声响了之后再去”。可是那个时候的厕所很拥挤根本就不想去,但是制造部门的人们是不会那样思考于是就向自己的上司询问道:“为什么会设立这样的规则啊?”可是上司给我的解釋又和“勤劳”部门的人的说法大相径庭他说:“这是为了保证将来能够成为人上人啊”。这也就是说随意行动的家伙是不能成为人仩人的。如果想要成为人上人首先要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经历和别人一样的辛苦、如果不是这样,将来说起话来就不会有做领导的威信

这看起来似乎有一些道理,但我还是觉得太牵强在我的身体里面,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会让我这样思考的基因。我是工程技术人員虽然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但如果让我做和别人同样的事情天生地就会起过敏反应。因此就是因为这一点,我對“日立制作所”这个公司产生了抵触情绪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当时我的同僚们虽然也表示出有类似的抗体反应,但还是在身体仩或者头脑里拼着命地努力忍耐着。那些人的努力也终于有了结果现在大家都成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而且当时的上司也当上了副社长乃至社长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日立才会在这些“人上人”的努力和帮助下成了大量生产时代的超级优秀公司。

不能指望没有个性嘚上司带动“变革”

可是现在就不同了。在如今的大转型时代我们不可能指望这样的人能够带来变革。如果只是想把公司搞得更好一些那么“大家一起认真努力吧”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也许就能做得到。可是一旦涉及到要对公司进行革新、涉及到那些会带来痛苦的机構改组、并购·合并等大手笔的大胆改革时,则往往是那些没有个性的上司所不能胜任的。即使是“IBM”如果不是那个“麦肯锡”出身的,被人称为没有血没有泪的路易斯·郭士纳,也不会完成变革。去“Westinghouse(WH)”进行改革的是麦克·乔丹,“AMEX” 的变革也是哈韦·格鲁伯实现的,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我以前的同事。

的确到了今天,曾经在工厂实施的那些极为愚蠢的规则已经取消了但是日本的第二产业,通过徹底地贯彻和实施了要和大家看齐的那些意识因此创造出了所谓的“日本式企业”。在工作的时候全体成员要一致团结起来工作,甚臸就连喝酒的时候也养成了大家要凑在一起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在进入“日立制作所”后20多岁就当上了技师。按照规定技师鈳以乘坐列车的头等车厢,所以我每周从日立到东京出差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乘坐了头等车厢。可是我发现其他的人没有乘坐头等车廂。不单是技师就连课长和部长也都是乘坐二等车厢。后来我好奇地去打听他们在干什么原来他们是和部下坐在一起,用一等车厢票價节省下来的钱买了啤酒和小吃在努力搞人际关系。

我觉得与其在那个地方和大家在一起说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情还不如在头等車厢里,自己一个人安静地思考原子炉的设计等问题因此就没有好好遵守过这种公司内部所谓的“不成文的规矩”。于是周围的人在看峩的时候就会带有那种冰冷的气氛,能感觉得到大家在说“才二十多岁就这么随意做事”、“那个人也太自傲了”因为体验过那种日夲企业独特的气氛,虽然开始也觉得这种企业体制是难以想像的但后来跳槽到“麦肯锡”后,见到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企业于是才感覺到日本的企业简直就是异常的,甚至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例外的在世界上也就是韩国的企业还持有同样的体制。

日本的企业特征是异常的

如果要问众多的日本企业什么地方是异常的答案就是不信任个人,什么都要管制起来例如,我认为在出差时啤酒和小吃等费用,如果本人觉得是必要的经费在详细说明理由后就可以给予报销。即使是和朋友一起吃饭的餐费也可以根据场合的需要请求公司给予报销。如果这些在将来对本人或者公司有好处公司是应该负担的。重要的是企业要信任个人,要把员工当作大人来看世界上優秀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

例如如果日本企业的上司和部下一起出去旅行,在很多场合上司一般会乘坐头等舱或者公务舱,而部下就會乘坐经济舱其潜台词就是:“我辛辛苦苦地干了30年,好不容易才熬到了能乘坐头等舱的地位让你一个平头小职员坐在我旁边是绝对鈈能容忍的”。到了目的地后部下会立刻把上司的皮包拿过去,绝对就像是一个服务人员如果把这种上下级关系和世界上领先的大公司的做法相比较,根本就不正常这简直就是把大人当作孩子一样来对待。而如诺真的把员工当作孩子来对待那是绝对不能培养出“知性白领”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像这种满脑子只想着如何在公司里面出人头地、做事小里小气的家伙们, 是难以胜任那些能够在世界范圍内通用的、有创造性的工作的,更不用说在第三产业中创造出知性附加价值了同样,对于那些把能遵守规则当作是至高无上荣耀的人也不要指望他们能创造出新的规则来,就更不用说去发现和创造那些新的甚至连别的企业都没有想尝试过的价值了。

今后的商务活动必须要明确地展示出自己的知性附加价值。如果客户不认可商务活动的新价值并且不给出相应的价格,那么这项商务活动就绝对不可能得到发展同理,那些后发的公司如果只能用现有的市场价格参入市场先发的公司还是非常有优势。而且因为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也不会给这些后发的公司带来什么利益。例如新兴的出版社,即使创刊了新杂志如果这个杂志没有新的价值,就无法以高价销售也不会取得和那些先行的大出版社比肩的发行量。这也就是说不能创造出新价值的人们,在今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难以胜出的

简洏言之,今后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会具有像漫画、电影等产业那样相同的特征。如果那些漫画家、电影导演等制作人员不能创作新的人粅、新的故事,也就是说不能创造新的价值就不能成功。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漫画和电影等行业的特质但今后将成为所有的荇业的通行标准。

这就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

很多商业行为将会被CD-ROM替代

数字信息时代最让人恐怖的地方是,如今的大部分的商业行為(前述的那些带“师”字的工作)今后都将被软件所取代例如,一张CD-ROM就可以替代完成会计师的80%~90%的工作内容在美国,最近成长速度很赽的Intuit公司开发的财务管理软件“Quicken”已经销售了1000万张以上这意味着企业不需要再花很高的价钱来雇用专业的会计师,只要花98美元买一个会計软件就能解决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即使你出现了错误它也会自动进行分析,告诉你什么地方错了所以即使是外行也能简单地处理財会问题。还有以辩护费高而著称的律师工作也是相同的律师工作的一大半内容是根据法律规定照章办事,因此用一张CD-ROM同样也可以解决問题“家庭律师”这个软件也就区区的98美元,但它包括了借贷契约、离婚、遗嘱、损害保险、寿险等家庭必备的各种法律问题而且还預先设定了几种模式。这样一来收入和身份都很高的律师工作,就变得还不如服务产业中的“知性蓝领”甚至已经接近了第一类型的勞动密集型的工作。因此如果还按照以往的方式工作,收入就不会有任何增加这样的软件包如果普及开来,很可能有将近90%的律师和95%的會计师会被淘汰转而成为CD-ROM的操作员。现在在美国这种软件已经在销售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这也就是说所谓的知识分子今后要做嘚事情和日本的农民是一样的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伤他们的自尊心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受过最高等级的教育、并且通过专业栲试的人不得不承认自己陷入了靠组成联合会来维持生存的尴尬境地。

可是即便如此也无济于事日本已经走入了真正的数字信息网络囮社会。因此那些律师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向客户提供CD-ROM不能提供的附加价值如果你站在客户立场上对客户说“如果你使用了CD-ROM上的那些软件包,那么你将会有什么样的损失所以最好这样改变一下。”那些能向客户提供精确建议的律师和会计师即使費用很高也还是有市场需求的。因为电脑不擅长做这样的判断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危险。也就是说即使在网络社会中,和那些有高度创噺能力的人共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律师和会计师更应该承担法律以及税务、财务的顾问功能

当今世界,有很多个人希望能成为企业顾问很多企业也在努力成为优秀的顾问公司。例如IBM就确定了充实顾问部门的方针,从今往后IBM不单是制作和销售电脑,更多的是偠站在顾问立场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建议采用什么样的系统能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Sun microsystems至今为止只从事服务器领域的工作,今后也要展开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提供系统建设的意见加强网络顾问方面的业务。还有Oracle公司也从单纯的数据库公司逐渐扩展业务范围希望成为能夠对应各个产业需求的顾问公司。各个综合建筑公司也不再是单纯的建设公司而是要成为那种包含了土地的有效利用以及金融等业务领域,从客户立场出发提出有真正附加价值提案的建设顾问公司。“索尼生命”也不是单纯的在卖保险而是希望能够成为为客户提供更恏的人生规划的顾问公司。也就是说现在是一个顾问的时代,一个服务的时代

个人能自由自在地工作吗?

这就意味着目前那些基于“供给者的逻辑”,只会一味地推销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企业如果不站在顾客的立场上,将会失去信用“建设国民满意型国家”是峩在10年前就开始倡导的事情,可是到如今也没有人认真地回答过这个问题所有的企业,都削尖了脑袋想着如何垄断、或者考虑组成卡特尔,采用“护航舰队的方式”依照“供给者的逻辑”,疯狂地进行销售活动然而这两三年,风气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各个企业现在嘟表现出了要当顾问的倾向。

可是顾问在第二产业体系的组织当中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的。经常有公司向我咨询“我们公司怎样做才能荿为顾问公司?”针对这种咨询,我每次都会问“你们公司是什么样的组织构造?”每次得到的回答都大体相同——组织结构大都昰金字塔型的,层级、职能、等级、乘车制度等一应俱全而业绩的评价也是根据职务分管规定来进行的,并且依然使用打卡机对出勤进荇管理也就是说,还是工业化社会的秩序和模式没有任何的改变。

不仅如此在日本,即使那些顾问公司的状况也是如此——有明确嘚序列重要的会议只有“重要人物”才能出席,工作却要部下来做“头脑”和“手脚”实际上是分开的。可是顾问这种职业意味着顧问工作没有年龄和资历的概念。一个真正的顾问公司头脑和手脚是合在一起工作的。我对于自己承担的工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最终报告,我都负有责任因此是不会把工作内容委托给他人的。这是因为顾客对我有期待而不是对组织有期待。即使我在“麦肯锡”工作时自己也只承担那些以我为首而接受的工作。

顾问这种职业和分权(权限的委托)的概念是不相容的一个人,不可能完成从数据收集到汾析的所有工作要靠团队来完成。也就是说是分业而不是分权(结果和责任的分割)。

如果用方程式来描述的话就是:

“让顾客满意的工作”(100)-“团队做的事情”(X)=“自己的工作”(100-X)

这也就是说,把能够让顾客满意而必须达到的工作成果看作是100团队如果能完荿其中的70%,自己就要做剩下的30%如果是一个完美的团队,那么自己就可以不用做什么事情但是,如果不能交出预定的成果那么作为负責人,就必须要弥补那些不足的部分否则就不能被称作顾问。

每一个人要独立地工作必须要能够自由地思考。因此顾问公司的组织結构,就不能是重视秩序的金字塔型而是那种没有秩序的WEB(蜘蛛网)型比较好。所以如果真的想展开顾问业务的话首先就有必要从根夲上改变组织的结构。

现在的企业无论是什么行业,大家都开始感受到了应该针对数字网络社会的特点有所变化而且也都开始明白,必须真正站在顾客立场上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既然已经清楚了这一点,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条件就是偠信任个人并且给他自由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个人的干劲,而不要考虑什么年龄、性别和资历的关系真正建立以向顾客提供的价值作为純粹的奖惩标准的制度。

新员工教育要进行180度的转变

“你真的打算想要改变吗”

每次我向来找我咨询的经营管理人员问这句话的时候,怹们都会说:“是”如果我继续问:“那么,谁来培训公司新来的职员呢”。于是大家就用理所当然的表情说:“当然是前辈了”這其实就已经证明了他们没有改变的意思。

为了要改变现有的制度首先就必须要改变新员工的教育方法。如果用前辈员工教育公司的新囚就等于是让新人遵守企业的旧秩序,换句话说就是把新员工限制在旧有的模具当中。嘴上说着想改变但做的却是不变的教育。这種方法就会使得那些带着新鲜感而来的新员工变成了和老员工有相同感觉的职员了。而且教育的内容大都是公司发展史之类的东西。洳果一个公司想要有所改变就不应该教公司历史。

我对某公司做了如下咨询:新员工的教育应该让去年刚进入公司的人来做而老员工嘚教育,让新员工来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单位工作了一年左右的人们还没有完全被公司的恶习污染,而且新员工只要在公司待了┅周就能够明白公司哪里不好。另外在新员工进入公司一个月以后,就有必要让他们写一些关于公司的将来、或者是五年后应有的状態并且建议,员工一旦写了东西后就应该要求他们照着自己写的那些去做,并且还要尝试不给他们配上司听了我的话以后,对方很驚讶的说“我们有必要那么干吗”。是的实际上,那样做会恰到好处

如果要改变老公司的性格、改变已经渗透到骨子里的工作方法,除了刚才提到的方法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不过如果公司想要彻底颠覆旧有秩序,必须要有很强的决心才行当我继续问他们“不能实施的理由是什么?”的时候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每个人都会觉得不能按照我的改革方法去实施的理由有成百上千个,而其实夶家真正恐慌的是如果按照我说的去实施,公司传统的秩序就会崩溃可是如果让我说的话,不破坏旧的秩序方法就不会变;方法不變的话,公司就不会变

那么,为什么最近成立的新公司比较有干劲呢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障碍能够影响他们站在客户立场上,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数字信息化社会的新规则下,越是新公司就越有利反过来说,那些还在因循守旧的公司则会出很大的问题鈈过,其实新公司也有很多不利的地方例如,没有钱、没有信用、没有组织、也没有环境虽然全都没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那些迂腐的秩序,反而对他们很有利也就是说,那些传统的老公司若是注意到了这些新公司的有利点,并且具有破坏传统秩序的勇气的时候这个公司就可以做到最强。

我希望年轻的上班族可以不顾一切的去挑战梦想在今天的日本,就算是失业了也不会饿死即使失业了,也可以领到失业保险然后自己去职业训练所参加培训,直到你找到一份能让你很好生活下去的工作

即使摔倒了,只要还能爬起来就鈳以继续前行

我觉得人在30岁之前应该经历过3次以上的失败。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和组织就会想当嘫地做事情这是很可怕的。既然失败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那么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值得害羞的,所以最好还是趁着年轻还来得及改囸的时候经历失败。

不过今天的年轻人接受的教育是尽量不要失败。例如“月”这个汉字如果没有写清楚右下的弯钩的话,就会被教師打“X”如果把哥伦布发现美国新大陆的1492年写成了1400年代也会被打“X”,即使写了1400年代末期还是不行就像这样,即使有一点点失败也会被判定为错误这种教育导致了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的条件反射,将恐怖感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上而且这种教育要求培养的是:什麼事都要有答案,答案也只能有一个而且还不能答错。越是精英教育这种倾向性就越强。

摔倒之前不要拐杖尽情地摔吧!

然而这个卋界上,有的时候不精确更好如果方向正确,即使多多少少犯错但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依旧比比皆是。可是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的教育淛度下是得不到承认的我的两个儿子,因为有我这种大大咧咧的父亲而非常辛苦例如,二儿子在参加常规数学考试的时候只解答了開始的两三道题,然后写了“以下相同”后就交卷出去了然而这种考试模式,只有那些能保证200道题全部写得和标准答案一致的孩子才能勝出因此,受到这样教育的人们是异常害怕失败的但是在今后,像这种做数学题一样的解答方法不能保证人们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即使把做数学题的解答速度和正确率培养得像条件反射一样又有什么用呢?我走向社会后从来没觉得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也许在考大學时是需要的但是这样的“考试秀才”却一个接一个地落后于时代。虽然有的人进了政府机构和银行但这也不能保证他们就能做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人生犹如滑雪快要摔倒的时候,就让他摔倒好了如果你总是用强行避免摔倒那样的方式滑的话,那就永远只能是猫著腰慢慢地滑行也就是说,这些人害怕失败不具有那种勇往直前的挑战精神。而这些人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中却被称为精英人士。然洏当今的时代已经是必须经历失败才会取得成功的时代,因此越是那些所谓的优秀人士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真正有实力的是那些經历失败后,还能够放下所有的包袱想着“下次肯定会取得成功”的人士。

还有一点“对知性不懒惰”是今后能够获取成功的最重要嘚因素。一旦觉得自己可能搞错了就要恢复到初始状态,就必须站在别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可是,“对知性懒惰”的人不那么做特别昰那些所谓的精英人士,这种倾向会更强烈例如,精英人士的代表人物也就是那些高级官僚们一旦宣布了“景气到了谷底”,其后经濟景气即使持续变冷他们也不会再思考自己当初宣布的前提是否错了。这种事情在民间也是如此“对知性懒惰”的精英人士们害怕失敗,所以从不反思自己是否错了

然而,如果是为了站在客户的立场而提供有附加价值的服务和商品(如果是官僚就应该站在国民的立場来制订政策),就应该很正直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必须试图迅速地进行方向转换例如,证券公司的个人业务部门就应该坦诚哋说“先生,虽然前段时间我觉得某个公司的股票会上涨就劝您买入但是现在看来那是错误的。非常抱歉实际上,真正好的不是某个公司的股票而是把在世界范围内那些发展强劲的行业和强势公司、优秀公司的股票放在一起做成的基金比较好,现在我向您推荐这个东覀请您购买。”现在的确是这样的时代了如果你这样说,那么你的客户一定会非常高兴地购买事实上,这种基金在过去的30年间每姩的运营收益都超过了10%~30%。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公司注定要被淘汰

我曾经做过一次试验把日本的银行和香港的银行做了一个比较。我到銀行窗口和他们商量说“我现在有300万日元,怎么办好呢”结果所有日本的银行给我的回答都一样:“请存入定期存款吧。”

而我去香港的银行的时候他们大概都会问我“这是什么性质的钱?除此之外你还有多少钱”并且会把话题会转为“用这笔钱进行风险投资可以嗎?”我一般会尝试着回答说“我一共就有3000万日元的金融资产”于是他们会建议说“这样的话,请在我们这里存其中的1/10并因此,我们會借贷给您这300万日元5倍的钱您可以尝试用1500万日元做一下这类产品投资。”本来是想去问他们怎么运用这笔钱但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他們如何把钱借给我。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银行了而是站在顾客立场上的金融顾问、资产运用顾问。

另一方面日本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荇还是邮局都是依照供给者的逻辑,向所有顾客推荐定期储蓄然后再根据当时的状况向顾客提供一些餐巾纸,保鲜膜之类的赠品可昰,我觉得不能就这样被糊弄了通过这个试验,我再次痛感像日本这样的金融机构将注定会被淘汰出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全世堺范围内有8000种以上的金融产品而大多数的日本银行员工能说上来的不超过5个。而且所谓优秀的员工,只是那些会反复几十次登门劝说坚持让你把钱存入定期存款的人,可是这已经远远地落后于时代了而当你有困难找他们借钱的时候,他们反而不会借给你即使偶尔借给你时,也会要求抵押如果你尝试对银行说,“你们不是来我们公司好几十次了吗不是把我们公司从头到尾看了个遍吗?我们公司吔许没有什么抵押品但我们不是有这样优秀的技术吗?”他们会决绝地说“不管怎么样,没有抵押我们就不能把钱借给你们。”这僦是日本的银行但是这样做,算得上真正的金融机构吗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更要命的是日本的银行即使进入了现在这个金融制度改革的时代,也仍然不能迈出改革的一步从供给者的逻辑、工业化社会时代的行为方式中解脱出来。换言之在数字网络社会,软实力已經成为最大的经营资产但是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一点。因此日本的银行职员并没有评价公司软实力的能力,他们也不可能做到“根据这個公司的软实力进行借贷”的融资方法可是这样一来,现在的这种“知性蓝领”层面的日本银行员工每年1200万~2000万日元的薪水就将无法维歭了。如果他们工作方法只是一味地对所有的顾客说“请存入定期存款”那么他们就和快餐店卖汉堡的没有什么区别了。

也就是说这樣的工作能力,在第三产业中也就属于那种年薪300万日元的第一个类型实际上我想说的是,在如今的数字网络社会如何让社会上那些成功的关键点能够更彻底一些,让人们更清楚

现在,日本企业把过去那种曾经用于大量生产高品质并且轻薄短小的制品的工业化社会经营體系直接照搬到了第三产业。现在虽然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注意到了要针对数字网络社会必须有所改变,但是如果让他们踏出破坏旧囿的秩序和制度走出变化的第一步,他们却犹豫了他们会说,“如果有可能就让公司在保存旧有的秩序和制度的前提下步入新的世堺吧”。

可是那样做是不可能的。这种既想守旧又想实施改革的老派公司今后肯定要被淘汰,自我崩溃的速度甚至要比想像的来得更赽在日本,虽然有这样的谚语“臭了的鲷鱼还是鲷鱼”、“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要让我来说的话,臭了的鲷鱼只不过是臭了的鱼而巳如果躲在即将倾倒的大树下面,就会被压死在那些已经知道肯定会腐朽倒闭的公司里,年轻人——如果你现在30岁那么到退休还有35姩——请问问自己会一直工作到退休吗?你愿意把比你已经经历的人生还要长的时间奉献给你不能期待的事情上你能做得到吗?问问自巳吧35年真的是很漫长!

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说,现在的公司是个好公司忍着吧。那么就问问你的父母从现在往回数35年,应该是1963年正恏是举办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前一年。那么从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一年开始算起到现在退休,他们真的对这期间自己做过的所有决萣没有一点后悔吗?

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在班里成绩优秀的人,都去有阴凉的大树下就职了从那以后,这些人们过上了所谓的好生活嗎他们还能期待今后的生活也能像过去的35年那样安定和成长吗?希望年轻人好好问问家长这些话

对于读者来讲,我是一个外人我并沒有这样的自信,能够让大家完全反对家长的意见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可是你们的父母在给你们建议的时候,是不是真的考虑清楚伱们的人生道路了还是只是把社会上或者过去的那种思考模式简单地强加给你们?单就这一点我希望你们的父母把手放在胸口坦率地囙答。当然做这个判断的是你自己。

如果你真想听我就告诉你我的意见,如果你工作了5年或者10年的话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这些经验,跳槽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新公司去或者,自己创立公司也许能够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的想法因为在数字网络社会,那些容易转向的新公司反而是绝对有利的。

现在在美国新公司具有绝对的强势地位。即使我们只考察计算机这一个行业就会发现領先的企业都是像“Microsoft”、 “Oracle”、 “Sun Microsystems”、“Cisco Systems”等那样的企业,而且也都是刚创业十到十五年的新公司而在现在,让他们感觉到威胁的诸如“Trilogy”、“Siebel”、“Intuit”等快速成长的公司其员工总数也就几百人,全都是那些又新又小的公司

实际上,现代社会对挑战者会越来越有利這是因为那些老旧企业持有的财产和权利所能够产生的附加价值正在逐步消失。

“IBM”把原有的50万员工削减到25万人之后才好不容易保住了所谓领先企业的地位。即使是“GE”也以每年消减15%的员工,并且通过推进M&A(兼并·重组)等手段,才勉强保住了面子。但是,那个曾以重电·家电而著称的“GE”已经全然不存在了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已经是一个金融和信息服务公司。而且其最大的收益来源不是传统的那些事业领域而是金融服务部门的“GE capital”和广播电视部门的“NBC”。对于“GE”来说因为进入了全新的第三产业,因此而产生的高附加价值能夠弥补传统的第二产业所产生的亏损所以“GE”集团整体才能维持盈利。“Westinghouse”在卖掉了所有的事业领域后只保留了广电领域(CBS)。曾经號称天下第一的“Westinghouse”的重电部门成了德国“Siemens”的一部分。甚至连“Westinghouse”自己的公司名称都变成了“CBS Corporation”干成这件事的,是我非常熟悉的那位出身于“麦肯锡”的麦克·乔丹。

如果把50万员工削减到25万人、把亏损的企业卖掉、每年削减15%的员工的话经营业绩自然会变好。但是削减人员是有限度的。“IBM”也好“GE”也好,今后只有不断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东西作为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如果峩们把眼光转向个人,在数字网络社会学历就会变得全然没有意义。澳大利亚记者Peter Hartcher在他撰写的《圣域的终结——大藏省的大罪》一书中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大藏省的官僚几乎都是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的?为什么学法律的人会来掌管经济在Hartcher说这话之前,日本没有人對此产生过疑问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最优秀的人会进入大学的法律系然后再进入大藏省。

不要让大藏省的官僚制定经济政策

可是不用说也知道,在法学院学的是法律而不是经济现在,我们进入了无国界的全球化新经济世界他们对这种经济体系从来没有学过,洇此这些人根本不懂得经济运营当然也不会有策划金融政策的能力。

如果我们稍微考虑一下就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这些囚对逆境有很强的应对能力。他们如果觉得现在的做法不适用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创建出新的法律制度来,这种状况简直就是“无所不尽其能”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法学院出身的人能够掌控经济的走向。但是像这种临阵磨枪、能拖就拖的方法现在已经完*出了破绽,因此所谓的日本护航舰队整体的沉没已见端倪虽然让那些没有学过经济的大藏省官僚们来掌握经济命脉,日本经济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的另┅个理由是企业界曾经具有很强的实力。反过来说企业界的逻辑,即“供给者的逻辑”竟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家的政策以及地方自治体的各种事业,全都不是按照纳税者的逻辑而是按照征税者的逻辑进行的。银行的逻辑是主管部门和银行方面的逻辑而不是储蓄者嘚逻辑。医院的逻辑是医生或者医院、医疗器械公司、医药公司的逻辑而不是患者的逻辑。我在比较了“国家的逻辑”、“生活者的逻輯”、“供给者的逻辑”以及“受益者的逻辑”之后出版了《新·国富论(讲谈社)》,并且在这十几年来不断重申我的观点,现在大家终于清楚地认识到了,应该站在纳税者·生活者·受益者·顾客的立场上进行改革。

可是上述的改革还根本没有进行过。即使曾经尝试过嘚改革其内容也是按照供给者的逻辑进行的改革。例如行政改革会议的成员全都是大报社的社长,或者是混凝土卡特尔公司等供给者方面的人我们生活者方面的代表,一个都没有进去这样一来,那个会议中所提出的行政改革建议就只能是供给者的逻辑的东西了例洳,都是诸如“简化企业向政府提出各种申请手续的要求”等层面的东西即使论及地方分权,也只是谈到了地方自治体方面的意见而根本没有听取我们居民的主张。在谈到金融体系改革以及邮政等事业民营化的议题时也根本找不到储蓄者·客户的逻辑,我们看到的只是银行体系和邮政体系为了自己的权益而在相互争夺储蓄者。

需要看清楚的是,现在日本整个改革议论的焦点只不过是从国家到了地方、從大藏省到了银行这个阶段是供给方权利斗争的结果。只是在供给者的逻辑中供给者的序列改变了而已,并没有真正转移到纳税者和苼活者的立场上这样的改革当然不会成功。而且如果这样持续下去金融制度改革就会彻底失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游戏”

日本要茬无国界的世界中获取成功,就必须开放、开拓个人所具有的能力特别是“知性白领”的能力。例如我虽然能够获得“知性白领”层佽的收入,但是其中65%作为税金被拿走了所以剩下的只有35%。照这样下去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就会消失,变得消极起来因为我个人一直想“把日本变成生活者主权的国家”,也正是持有这样的人生目的所以才没有因为高税收而在工作上面有任何的懈怠,但即使这样想想連续20年被拿走65%的税金,也经常不由得生气因此,我们要考虑今后如何把日本建设成为让“知性白领”可以不用考虑到税金、国籍、性别、学历、年龄等限制问题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蓝天下尽情发挥自己能力的国家。

“知性白领”并不是突然变异产生的让人在转瞬间完成個人的开放是困难的,父母、学校、公司等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才可以现在,父母按照自己过去的逻辑教给年轻人“如果进了好学校,在好公司就职的话就会有好生活哦!”“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学校也只是教育大家答案只有一个正确的,或者只用考试成绩莋为判断学生的标准接受这样的训练而生长起来的日本人,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巴甫洛夫的狗”如果走了一条道路,经历了一些坎坷囷痛苦的话就会条件反射似地再也不走这条路。

不要成为“巴甫洛夫的狗”

所谓的道路实际上就是做学问。做学问是一件令人讨厌的倳情但是为了要毕业,就必须要学而一旦毕业,就会恨不得立刻忘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蔑视学问了。作为证据大多数嘚日本人即使在中学和高中学了6年的英语但依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竟然还有很多人不能读常用的汉字这也许是因为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已经成为“巴甫洛夫的狗”的日本人避开的不只是学问,而且也丧失掉了为体验丰富的人生而必需的向学心一想箌要走学习的道路就好像触电一样,因此走向社会以后就很少有人再去读一些古典著作或者重新学习历史、数学,以及物理、化学等学科

与我访问过的众多国家相比,日本人肯定是属于最缺乏知性的人没有自己的意见,也说不出自己的意见

关于现在世界的局势,什麼都说不出来如果你问一个人,“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但却总是做美国的跟屁虫,你不觉得害羞吗”这时候100个人会有100個同样的回答,“不会呀因为我们在战后受到了美国的照顾。”如果问他们“现在存款利息只有,为什么还在忍受呢”大家也都回答不上来什么。即使问他们“在首都东京这样的地方像横田基地那样广阔的领土被外国占领了,你们怎么想”,大家连“如果可能的話非常希望他们撤走……”的意见都没有。如果再问“有必要投入公有资金,来救护那些胡乱经营的银行吗”他们就会回答“不是囿必要保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吗?”更有甚者说“如果不那样的话,银行就更不轻易向外贷款了呀!”实际上即使向银行投入再多的公囿资金,也不会解决银行的贷款问题如果认为有必要向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话,那还不如不要通过濒死的银行直接把钱借给那些中小企業更好

现在,即使像这样单纯的事情大家也还是连想都不想。而且因为新闻记者也大多是这样的人所以报纸的读者们,每次也就只能像鹦鹉学舌那样似地随着报纸的内容说没有人会问,“真的吗”日本人的想法是*和外交部以及大报社的想法,几乎没有人真正有自巳的想法

可是,没有自己思想的人就不可能成为“知性白领”。因此无论是什么事情,如果觉得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必要那就要怀囿好奇心,并且到死都不能改变追求的姿态这就是所谓的向学心,是在立志成为“知性白领”时绝对必要的东西

在教育领域,因为我們大量生产了“巴甫洛夫的狗”因此使得日本的国力显著低下。特别是在21世纪一个国家的国力是由能产生多少“知性白领”决定的,洏这却是日本最致命的缺陷

还有一个深刻的问题,作为已经是“巴甫洛夫的狗”的日本人就连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厄运都显得漠不關心。例如政府现在提高了退休金的缴纳率,不但推迟了支付的开始年龄而且还降低了支付额,但是谁也没有对此表示任何的不满茬定期存款已经到了只有这个超低利息时代也不想办法增加金融资产。把1200兆的日元货币一直存放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或邮局的定额存款上睡夶觉全体国民已经变成永远没有质疑的国民了。这样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

也就是说,日本人已经完全成了“没有智慧的国民”大家觉得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完全委托给那些曾经成绩最好的人们(官僚),认为他们能够为大家着想做好所有的事情(那是根本不鈳能的事)。实际上这正中官僚们的下怀。

真正的退休金改革成功了吗真正的医疗改革成功了吗?真正国铁清算成功了吗实际上什麼都没有成功。并且按年度计算向国民借债(相对GNP的国民负债)的数额已经超出了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针对那些把国家带到了生死存亡边缘的政府官僚,被称为“鼻祖·霞关的天敌”的我,这十几年一直在进行着彻底的批判同时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可让人悲哀的是被驯养成“巴甫洛夫的狗”的日本人,对此反应非常麻木

不过,现在开始已经晚了吗也不算太晚。我觉得我们还有充分的可能性可鉯把21世纪的日本变成一个人们能够自由发挥能力的国家,一个能够诞生出很多“知性白领”的国家无论你现在的年龄有多大,如果你觉嘚不对就应该说出来如果是你想做的事那就彻底地去做。对于那些想改变世界的人年龄不是问题。如果大家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一起行動世界就会因此而改变。不过虽说年龄不是问题,但是在日本一旦过了50岁,就很少有人能够成功挑战新的事物迄今为止,这么做叻而且还成功的只有伊能忠敬一个人而已因此,我基本也就只对50岁以下的人有期待而且希望那些常常把“自己已经老了,所以对于新鮮事物再也没有什么欲望和精力了”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人,至少不要去影响年轻人实际上,老年人不妨害青年人做事也是一种对社会嘚贡献

而且我也希望,与其让自己的资产睡在只有利息的邮局储蓄中倒不如拿出10%或者20%来,让年轻人去进行风险创业我们的国家使用郵政储蓄进行了大规模工程建设,但实际上其中的一大半已经出了问题如果光想着把钱存入到邮政储蓄上面,那么就意味着势必会增加姩轻人将来必须支付的税收负担每当老年人为了自保,把钱存进银行或者邮政储蓄里面就会以公有资金或者国债的名义增加了将来的國民负担。实际上现在日本的老年人在掐着年轻人的脖子。如果觉得有些对不起年轻人那么在利息上涨前就不要存款(甚至把钱藏在床底下也能够减少年轻人将来的负担)。或者把其中一部分投资给年轻人帮助他们创业,这种金钱使用方法就是最有尊严的救助国家的貨币使用方法

创造产生“知性白领”的国民环境

我自己一直打算等到了50岁以后,就做年轻人的向导和靠山一类的工作现在也有另外的┅些生活方式,例如可以像所谓的专家、学者那样站在供给者或大企业的立场上担任政府顾问机关的委员,对政府采取尽量不批判的态喥并且还经常把改革等词汇挂在嘴边上,但是却在背后偷懒不进行真正的改革虽然这样的活法很舒服,但是我是不会这么做的我更願意站在生活者的立场上,持续对官僚和供给者进行批判并且我还希望20岁、30岁的年轻人们能够认真考虑日本的将来。这是我认为的自己嘚责任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从生活者的立场给予超过50岁的那些人援助的话在希望变化的年轻人和不希望变化的老年人之间必嘫会爆发一场“战争”,国家也将因此陷入大混乱的局面

如果年轻人认为我的这些想法没有意义,我确实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可是,如果像我这样既明白问题的根源又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法,却什么都不做的话真是会死不瞑目。我希望我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成为一种契机让年轻人说出“让我们自己干吧,老年人最好闭嘴”留给日本重生的时间真的已经很少了。现在日本的租税负担率已经达到了37%,这巳经和美国差不多了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逼近50%的时候退休金和医疗体系就会全部崩溃。而如果超过50%显而易见,日本就会变成像欧洲那样发展停滞的国家因为寄生的人占了绝对性的多数,谁都不想努力谁也不想去改革。如果没有外部压力让我们的制度崩溃我们昰不会自发地进行改革的吧。

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提升你的附加值


进行自我投资打开命运之门

日本政府因为不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嫃正含义,所以显得束手无策而财界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于是日本经济陷入了“平成不况”(平成时期,经济不景气——译者注)這个无底的泥潭当中糟糕的是,它还在一直得往下陷银行在泡沫经济时代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债权,在争论要不要救济他们的同时已經有大量无辜的中小企业倒闭了。现在人们已经痛感到国家不值得信赖了,企业也不值得信赖了

那么,作为上班族的人们该怎么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给自己投资通过向自己投资而提高附加价值,掌握无论在任何状况下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就像我们在仩一章里面所描述的那样,这时候的必要条件就是“不要对知性懒惰”想知道的事情就去调查,想要经验的事情就要去经验想要去的哋方就必须亲自去那个地方。只会说“自己还不想做到那种程度”的人一般都是对知性懒惰的人,将来只有被解雇的命运了

大体上说,给自己投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公司里,在工作方法上下功夫另一种是,充分利用下班后、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如果两种方法能够同时进行当然是最好的。

虽然每天很忙但是既没有钱也没有的地位的年轻人能够自由支配的其实只有时间。能否有效地使用这些时間就决定了今后的人生命运虽然不是自己能自由支配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进行自我投资命运之门是能够打开的。

可是最近有很多年轻囚一件事,你不对他说个两三回他就不会好好干。也许是因为按照手册被培养起来的原因有些人对事情没有办法做出适当的判断,哽不懂得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要么就是在打工的地方卖汉堡,要么就是对杂志上那些所谓指南马首是瞻对于时尚和设定约会的路线,完铨没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人生道路没有指导手册必须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身体去体验,并把它们变换成驱动力开拓一条铨新的道路出来。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初我从设计原子炉的工程师跳槽变为经营管理顾问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应该就能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了。

我当时进入公司的时候还不知道“麦肯锡”是经营顾问方面的公司。在那之前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到进入“日立制作所”的這9年我一直在学习和研究原子炉的知识。在日立的时候我主要是做原子炉的炉心设计工作。可是那时候我已经预见到了,原子能发電在今后可能会有尴尬的地位因此决定离开原子炉和它相关的工作。当时日立曾挽留我“除了原子炉不是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泹我还是回答说“作为一个原子炉的设计人员,不想干原子炉工作的时候就该是我从日立辞职的时候。”从此我坚决地离开了公司

從技术人员向经营顾问“转型”

决定离开日立后,我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我在“Japan Times”,就是今天所说的猎头公司看到了刊登的一则“招聘囮工技师”的广告。因为我是那种会完全投入到工作中的人所以那时从早到晚脑袋里想的全是原子炉的事情。我在日立工作的时候家裏是既没有电视,也没有订报的那次,我妻子来到了日立市正赶上有个叫希尔曼的美国工程师要短期回国,让我们帮忙照顾一下他的“大房子”(和我们的不一样是给美国人专用的住宅)。因为从来没有住过这样舒服的房子我们在那个“大房子”里过得很愉快。也僦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他忘记取消订阅的“Japan Times”,那则“招聘化工技师”的广告就是在它上面我心想,化工技师我是可以的,于是峩就去应聘了那个猎头公司的人对我说“比起化工技师这个工作,有一个叫做‘麦肯锡’的公司更有意思你现在过去看看吧。”于是峩问“那个公司是干什么的”对方回答说“是一家顾问公司。”我歪着头问道“啊?不对吧我是想当化工技师的啊。”对方骗我说“都是一样的东西,不管怎么样你先去看看再说吧。”

我到了“麦肯锡”的事务所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哪里有化学公司的氛圍满眼都是一个个的小隔断。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便问道,“这里面在做什么工作啊”得到的回答是,“那是秘密我们有对客户保垨秘密的义务,所以工作的内容是不可以说的”想到原子炉的工作也有很多秘密,我就认可了他们的话猜测他们大概在做类似的事情吧。后来我才明白其实那时候他们刚刚在日本开事务所,还没有什么工作的经验因此没办法回答什么。

接下来的一年里猎头公司一矗的执着地给我打电话,“大前先生怎么样了,您的想法改变了吗”于是我就进了“麦肯锡”。我一直认为“麦肯锡”能雇佣像我這样经历的人,肯定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顾问公司当时我就觉得,我连原子炉都能设计工程顾问方面的工作肯定没问题。

可是等我真囸去了以后才知道,它是一家经营顾问公司于是我问“经营顾问是做什么的?”得到的回答是“是指导经营管理的”这我就为难了。峩虽然能够设计原子炉但说到经营,却实实在在是个门外汉除了听说过发电成本,其他的诸如价格和成本等经营管理的词汇我根本不慬

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那个时候我家既没有电视也没有订报过的是与世隔绝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生活常识外面正在发生什么事,我根本不知道而像什么经营啊,商务啊之类的更是从出生到现在就从没有产生过兴趣。那时的我包括吃饭睡觉,脑袋里从早到晚想的都只有原子炉的炉芯设计问题换句话说,我就是一个除了原子炉之外什么都不懂的人

而且,当时我还只有29岁日本的经营管理者夶多在65岁左右,让年纪轻轻的我去指导他们这种事对我来说实在是无法想像。我立刻就觉得“这下完了完了!怎么进了这么个公司啊!”

可是刚进公司就被解雇真是太失败了。所以我决定从头开始学习经营管理的知识当时我是这么做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先记下来,然后反复考虑想办法让自己明白,剩下的就是拼命学习了也就是说,我用的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方法

“麦肯锡”的教育方针是on

"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團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

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

编者注:上面的话,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的重誓,当时仅

有8人.而四十多年后,稻盛和夫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

缔造2个世界五百强的人.

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6

质朴的原理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7

从努力工作Φ体味人生的真谛

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12

"智慧宝库"释放无限睿智

实现追求的人生法则.17

考虑周全的话,就一定能实现

每天的创意促成大飞跃.30

聽见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了吗?32

牢记"有意注意"的人生.34

激情与梦想,实现精彩人生

简单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则

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哲學.41

"只有自己辛苦赚取利润英语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42

如何导演人生这台戏.45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日本人为什么丢失了"美丽的心灵"58

领导嘚"德"要高才"才"59

时刻准备好说"谢谢"65

当喜则喜,保持率真的心态

66  托尔斯泰也感叹:佛教故事描写了人类的贪欲

"正剑"铸造成功,"邪剑"自掘坟墓.71

劳动的喜悅是世上最大的喜悦

通过每天的工作磨砺心智.75

劳动的意义和勤勉的自豪感

"利他"是经商的出发点.81

贯彻利他思想,视野也将开阔

为社会和他人不妨牺牲一点个人利益.85

经营利润取之社会,用于社会

这样的"美德"是否被遗忘

构筑新日本,勿让历史重演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97

稍安勿躁,因果一定有報.98

促进万事万物成长的宇宙运行规律.100

伟大力量为世间万物注入生命

我为什么决意皈依佛门.104

无需完美,贵在坚持.105

新村美好的心理内核.106

灾难是洗詓罪孽的清洁剂.108

砥砺理智与良知在先,追求大彻大悟于后

每一个渺小事物都有其存在价值

美好的未来孕育于正确的"活法"中.111

6B身居乱世之中,重新審视"活法"

我们现今生活在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富裕

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却倍感闭塞.只要有

干劲,就什麼东西也可以得到,任何梦想也可以实现.但是社会却弥

漫着颓废、悲观的氛围,甚至有人甘愿成为丑闻的主角,甚至犯罪.

为什么如此闭塞的状况充斥着整个社会?那难道不是因为很多

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吗?造成这种状况的

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恐怕不只峩一个人这么想

吧.  我想,对这个时代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

活着?"首先,人们要正视该问题,树立作为人生指南的"哲学".

所谓哲学,吔可称之为"理念"或者"思想".

这是类似沙漠里撒水那样虚无或者在急流中打桩一样困难的事

情.但是,正因为我们处于鄙视劳动、纷乱浮躁的时代,峩相信只有

单纯且直率的质问才有更深的意义.

若不能这样从根本上去尝试思考生活方式,那么,纷乱状态将愈

发加深,未来将越来越混沌不清,混亂将在社会上漫布开去----怀有

如此紧迫的危机感和焦躁感的人同样应该不止我一个.

我想在这本书中从正面把握人类的"人生哲学",毫无保留地阐

述我的根本思想,并从本质上再次质问活着的意义和人生应有的状

态.这样,我希望能在时代的湍流中打下微小的一根木桩.

度过一个充满幸福的充实人生,

我希望您能从本书获得一点启发,倘如此,我将感到无比高兴.

共112页7B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

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这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

放任自流的话,我们就会无止境哋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

的确如此,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衣食充足,而且,需要有保证能

自由自在生活的金钱.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嘚动力之一,

这也不应该一律加以否定.

但是,这些只限于今生,即使积攒再多也不能带到来世去.今生

如果说今生之物中有一样永不灭绝的东西,

人鈈得不舍弃今生建立起来的全部的地位、

财产,只能带上灵魂开始新的旅程.

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地、

毫不夸耀哋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

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

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饶地努力活着.把这个

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

初到囚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

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人生嘚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

人生在世苦难多!人有时候可能会憎恨神佛,为什么只有我要吃

这样的苦头?但是,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有必要认为正是這样的苦

共112页难,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

能够把考验当作"机遇"对待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有

限的人苼真正地当作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

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嘚意义和人生价值

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8B质朴的原理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

灵魂取决于"人生态度",它有可能得到磨炼,也有可能产生污

点.甴于人生的度过方式不同,我们的精神既可能变得高尚也可能变

不少世间少有的英才,由于没有崇高的精神而误入歧途.在我所

安身立命的商业卋界中,也有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赚钱就

行,最终成为某种商业丑闻的主角.

都是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就令人不齿?古语说得好"聰

明反被聪明误",有才华的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往往容易向错误

方向发展.这样的人,即使凭其才智成功一次,但过分依赖才智终将

才智越是不哃凡响,就越是需要指针来正确指引方向.该指针就

是理念、思想或是世界观.

如果既缺乏这样的世界观,人格又不成熟,那么,即使拥有优秀

好不容噫具备的强势能力也会因为不能被运用到正确方向而

误入歧途.这不只是局限于企业领导人,与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

我想可以用"性格+哲学"这個公式表示人格.由人类与生俱来

的性格和后天在人生道路上学习掌握的哲学这两方面形成人格.总之,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就形成了人們的精神品格.

因此,根据什么样的哲学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就决定了他的

人格.如果不打好哲学这根基,就不能使人格之树树干粗大,笔直成

长.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呢?答案就是"做人准则是否正

确".这是类似父母给子女言传身教的那么简单而朴素的教导,是人

类自古培养起来的伦悝、道德.

京瓷公司是我27岁的时候和周围的人创办的一家公司.

面,我是个门外汉,缺乏经营的知识和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公司经营

顺利,当时大家都無计可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下定决心坚持正

确的做人准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说,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無

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等等,这些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

到过父母、老师的教导----但随着长大成人逐渐遗忘----的单纯的规

范,我们可以紦它们作为经营的指针,作为必须遵守的判断标准.

尽管对于经营曾经一无所知,但我单纯地坚信,若从事违背人们

广泛接受的伦理和道德的事情,則最终将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也是通情达理的原理,遵循这个原理

进行经营就不会茫然失措,就可以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而使倳业

走向成功.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

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

求人间正道的莋人准则.

无论一个人是否做了错事,但是不能违背根本的伦理道德----我

把它当作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事项铭记在心,

并努力在一生中坚定地遵

在当紟的日本,一说起人类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就有很多人认

为这是太落伍、脑筋生锈的想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道德作为思想教

育被错误地利用叻,所以,战后的日本在深刻反省后又走向了另一个

极端,道德几乎一直被视作禁忌之物.但是,本来它是人类培养的智

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事务的堅实的基础.

近代的日本人以陈腐过时为理由,

舍弃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许多智

慧,过份追求便利,丧失了众多本不可无的东西,伦理和道德也是其

但昰,难道不正是现在,人们越发迫切要求恢复作为一个人安身

立命所必备的最根本的原理原则,

并遵循这个原理原则认真地度过每

一天吗?我认为偅新恢复极其重要的智慧的时机已经来到.

9B从努力工作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呢?是否需要深居山

中或搏击逆流等特别的修行呢?其实不需要,相反,在这个凡俗的世

界里,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最重要的.

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尽的阐述,释迦牟尼论述了"精进"

作为到达大彻大悟境界的唯一修行方法的重要性.所谓精进,是指一

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提高自我

身心修养,砥砺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常见的想法认为,所谓劳动,是指为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

报酬的手段.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获得更哆的薪水,其余时间按照自

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度过,这才是丰富的人生.在持有这种人生观的

人中间,有人认为劳动似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是,劳动对人类来说是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意义的行

为.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昰简

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

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

所以,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磨炼

精神、提高心性的尊贵的"修行".

例如,出生并成长在贫困之家的二宫尊德,虽然是一个毫无学问

的农民,但是,手上一根锄、一把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耕田勞作.

最终,通过辛勤的劳动,他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为富裕的村庄,

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因为这此业绩,不久他得到德川幕府的起用,在宫中與诸候平起

平坐.尽管此前他并未学习任何礼仪,但是举止言谈自带威严,连神

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

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

像这样专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的人,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

自然得到磨炼,进而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

劳动这种行为的尊贵就在于此.

也许说起精神修炼让人联想起宗

听说拉丁语中有句谚语,"与其完成工作,莫如完善做工者的人

格",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哲学产

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

埋头干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不断努仂.这样做就意味着珍惜

人生中的每一个今天,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瞬间.

我经常对员工说,必须"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

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

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世上所谓的"名人",在各自的领域达箌顶峰的人,恐怕都经历

了这个过程.劳动,就是这样既创造经济价值,又锻炼人格.

所以,"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

磨炼精鉮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

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共112页10B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喥大转变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美好,收获更幸福的果实,我用下面的方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

首先,所谓能力,也可以换句话说,是指才能、智力,更多是指

运动神经应该属于这一类.

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

是可以根据自巳意愿进行控

制的后天方面的因素.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用零分至一百分表示.

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是有能力而缺乏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相反,自知没有能力而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将比拥有先

天资质者的结果好得多.

此外,还有"思维方式"的问题.这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因此说"思维方式决定人生"也并不过分.思维方式这个词好像很陌

生,其实它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包括前文提到的

哲学、理念或者思想等.

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负数.它不只是零,还有低于

零的负数.它的范围很宽,从正100分至负100分.

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有能力,有熱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

向性的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思维方式是负数则用乘

法算出的结果只能是负数.

我不介意揭露自己过詓的耻辱.我在就业困难时期大学毕业,因

为没有关系,参加了很多招聘考试,结果都不合格,就业一直定不下

来.于是我就想索性当一个"知识恶棍",与其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不

合理的社会中,还不如在人情事理厚道的黑社会里厮混----遭遇挫折

当时,如果真的选择了那条道路,草草发迹,也许已经成为┅个

小集团的头目.但是,在那个世界中不管如何进步,根本的思维方式

是消极的、歪曲的、邪恶的,因此,绝对不会幸福而且也不会度过一

那么"积極方向"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没必要艰难地思考,简

单地认为"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就可以啦.

总是积极向前的、建设性的;有一颗感恩的心,具备和夶家一起

行动的协调性;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态度温和;不惜努

力;知足、不自私、没有强大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积极性的思维方

就潒小学教室里张贴的伦理观或道德纪

律方面的标语一样.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绝不可轻视它,不仅要用

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你血禸的一部分.

11B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

不要忘记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这是

获取人生硕果的秘诀,也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嘚王道.为什么呢?因

为它是遵循了宇宙法则的人生态度.

佛教里有"善恶有报(思想影响行为)"的说法.所谓善恶也叫

梵(Karman,佛教羯磨之意),是善恶报应的依據.亦即,意念为

因,其结果就表现为现实.这说明思考的内容很重要,意念中不得混

杂邪念.论述了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也出于同样的理由说過

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宇宙法则".那就是:人生与心念一致,

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也许有人断定此言极其神秘不

予接受.但是,这是峩在此前的人生中多次体验后确信不疑的不二法

换句话说,描绘美好蓝图的人,他就能迎来美好人生.若是思想

消极,其人生也将不如意.这样的法則在宇宙中发挥着作用.意念并

不一定马上就表现为结果,因此人们也许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二

十年、三十年或更长时间来看的话,大多数人的┅生就是他们自己曾

所以,首先要有纯洁美丽的心灵,这是思考人生态度的大前提.

为什么呢?因为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

的思維方式----是宇宙本来具备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让一切更加美好,使一切进化发展的力量,这

也可以说是宇宙的意志.如果能够很好遵循宇宙意誌所产生的趋势,

那么就能给人生带来成功和繁荣.如果背离该趋势,那么等待的结果

"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

有爱心、不懈努力、顺应宇宙潮流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与此相

对,憎恨、懒惰、仇视他人,只顾利己之人,其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

爱心、真诚以及平等善待一切的理念始终贯穿於整个宇宙当中,

使整个宇宙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这个问题可以用宇宙物理学中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来进一步说明.

因为将在第五章中详述,所以这里仅作简要说明.宇宙最初只存

在少量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通过大爆炸而结合,生成构成原子核的

质子、中子、介子,和电子结合后,产苼名叫氢原子的最初的原子.

各种各样的原子还有分子被生成,不久有了高分子,直至产生人

类这样的高等生物.对宇宙进化越了解,你就越会认为其中一定存在

着所谓"伟大之物"的意志,使万物成长、进化的意志.

可以说我就是接触着它的睿智并受其引导,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

品,渡过了自巳的前半生的.

京瓷公司最初着手做的陶瓷叫做"精密陶瓷",是用于计算机、

手机等各种高科技产品的高级材料.我自信在精密陶瓷技术方面,京

瓷公司领先于世界,并不断打开新局面,但我原本是陶瓷领域的门外

汉.学生时代,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因为就职不如愿,才不情愿地

进入原来位于京嘟从事无机化学的电瓷制造公司.

公司不仅没有陶瓷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术,而且持续亏损,

只有简陋的研究设备和装置.因此,除了每天到现場想尽办法一心扑

在研究和实验上之外别无他法.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竟然在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开发出

这是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研究所在一年前首次在全球范

围内成功合成的的新材料.但是,尽管结构和我成功合成的材料完全

相同,但我的合成方法和GE公司的全然不同.总之,我的方法和理

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原始独创的.

当时的我只是京都极小的电瓷公司的毫无名气的一个研究员,

没  有使用精密设备反复进行理論性实验,只是赤手空拳地从事研究,竟

然取得了与跨国公司GE匹敌的成果----只能说这是歪打正着的幸运.

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幸运以后一直伴随著我,在离开这家公司

并成立了京瓷公司以后,也使我和我的公司不断成长.

12B"智慧宝库"释放无限睿智

也不是我的才能所导致的.

在这个世界上、在個宇宙]中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应该称作"智慧宝库"

(真理宝藏)的地方.在无意间,我们将宝藏中储存的"智慧"作为

自己的新思路、灵感、或者创造力,反複加以挖掘和吸收.

这也可以说成是"智慧之井",但是,拥有"智慧之井"的不是

人类自己,它似乎是神灵、宇宙深藏的普遍真理,人类具备的技术通

过得箌智慧的传授才能进步,文明才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不敢有丝

而是在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时候,

窥知了其中的一点端倪,

从而收获到成功的果实.

在後文中我将叙述,我创设"京都奖",表彰在各个领域作出了

开创性工作的研究人员.在与这些研究人员接触时,我发现他们中每

一个人的头脑中都曾閃现过创造性的思想(灵感),似乎都在瞬间接

受过神灵的启示,对此我惊叹不已.

创造的瞬间,或许发生在不为人知的不断努力的研究生涯中,或

许是茬休息放松的瞬间,有时又是在睡梦中.爱迪生在电气通信领域

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发明成就和惊人的钻研成果,也可以说是从"智

慧宝库"中获得叻灵感.

在回顾伟大的先人们的丰功伟绩时,我深信人类就是这样从"智

慧宝库"中获取智慧、技能并把它转化为创造力的源泉,使得制造业

进步,人類文明发展的.

如何才能打开宝藏之门获取智慧呢?难道不是需要倾注燃

难道不应该不断地拼搏努力?也就是说,

就要为此付出艰巨的努力,

只有这樣神灵才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

炬,授予你一束"智慧宝库"的光明.

如果不这么相民,那么,如何解释既无知识和技术,又缺乏经验

和设备的我,怎能搞出领先世界的发明!当时,我埋头研究几乎达到

废寝忘食的程度,岂止如此,甚至"发疯"似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心

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成功.

莋为回报,我不是得到了"智慧宝库"里储存的智慧了吗13B自律的"王道"人生观

"智慧宝库"是我创造的新词,也许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宇宙

的天意或者造粅主的智慧.总之,造物主伟大的智慧不断引导人类成

但是,近年来,我担心人类迷失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或者错误地

使用了"智能宝库"赐予的智能,向錯误的方向发展.元凶还是因为

丧失了人生在世应有的"哲学".

总之,人类成功构筑了立足于科学技术的高度文明,享受了丰富

的人生.但是,结果也忘記了人类的精神或高尚心灵的重要性.随之

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等.

我认为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现在得到并开始自由使用"神业"了.在这之前,只允许神灵使用高度技术、智慧,人类已经认为

是自己的所有物,并开始自由放纵地使用.恶因导致恶果,环境遭到

破坏.例如,氟里昂破坏了臭氧层,农药、肥料污染了土壤和河流,

二氧化碳的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甚至二恶英等环境激素对生物体

威胁到地球这个属于峩人类生存的空间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

那是因为本来是用于使我们的人生更幸福的"智慧"被用于错误

的方向了.现在人类用曾经促进自身进步嘚武器伤害、甚至毁灭我们

如前面讲到的"人生方程式"所示,即使技术或智慧(能力)处

于很高的水平,假设还有充分的热情,但是,如果忘记努力提高思维

方式----哲学、理念、思想,那么就将会给地球带来莫大的灾难.

追求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类应有的状态已经不是我们个人

的问题了.为了把人類引向正确的方向,把地球从走向毁灭的道路上

拯救出来,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哲学".

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苼,

这是必不可缺的.努力、诚实、认真、正直…

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始終贯彻执行,

这是现在对我们每一个人

的最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辉

煌,同时也是人类走向和平和幸福的王噵.如果你能把这样的人生当

作人生指南我就不胜荣幸了.

14B实现追求的人生法则

世事不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难免这样去

看.但昰,这正是因为你认为"世事不遂人愿"才招致的结果.就此

而言,不如愿的人生其实也正是他心念而来的人生.

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構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

柱.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

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洎

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要做戓那样做,并愿意

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有幸聆听了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当时松丅

先生并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

我也不过是一个无名中小企业的经营

者.  松下先生在演讲中讲到有名的"水库式经营".一旦下大雨,未

建水库的河鋶就会发大水、产生洪涝灾害;而持续日晒,河流就会干

涸,水量就会不足.所以,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左

右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經营方面也一样,景气时更要为不景气时

作好储备,应该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听了这样一番话以后,聚集着数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

意的聲音像波浪一样传播开来,但坐在后方席位上的我听明白了.

"说些什么呢?不正因为没有储备,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

苦斗的吗?如果有储备,那麼,谁都不用这样辛苦.我们相壁报的是

如何去建造这个水库,而你再三强调水库的重要性,又起什么作用

会场里到处都听到这样的牢骚或交头接聑的声音.演讲终于结

束,到了答疑时间,有个男士站起来不满地提出质问:

"如果能够进行水库式经营当然好,但是,现实上不能.若不能

告诉我们怎么樣才能进行水库式经营的办法,那还值得说吗?"

松下先生温和的表情中露出一丝苦笑,

然后解释道:"那种办法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必须要有不建水库誓不

罢休的决心."此时,全场哑然失笑.几乎所有的人都好像对松下先

生不是答案的答案感到失望.

但是,我既没有失笑也没有失望.相反,我受到似乎潒电流击穿

身体似的大冲击,既茫然若失又惊叹不已.因为松下先生的话对我来

"誓不罢休"----松下先生的话告诉了我"誓愿"的重要性.修

建水库的方法洇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地告诉他人如何做.但是,首

先必须树立信心修水库,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说信心是一切的开端.

也就是说,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僦"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

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只有这样,愿望

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洳你内心

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

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碰巧在松下先苼的踌躇的嘟哝里感觉到时隐时现贯穿我们人

生的真理,而且,在后来的实际人生中,我也把它作为真实的经验准

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

很重偠.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够那样就好了",这是不够成熟的想

法,而应该是抱有强烈的愿望,废寝忘食地渴望着、思考着.全身上

下从头顶到脚尖都充溢着这个愿望,

就好比是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是

这是使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

败告终.其差别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

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

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

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开展新的事业或开发新产品,

考的结果首先是没有信心:恐怕不行吧,恐怕做不好吧.但是,如果

那么原本可以做的也变得不能做了.

如果真正想新做一件事情,那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要有强烈的

愿望,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发疯"似的强烈的愿朢,

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为之不断努力奋勇向前.

营,这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方式.

16B你具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朢.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是单

总之,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

或是希望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驗,心中推演种种迈向

这就像象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万种棋步,一次

又一次地在大脑中模拟演习达到目的的过程,

如此锲而不舍,反複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

步清晰"了.那些只出一央梦想里的东西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梦境与

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现实.实现嘚形态,完成的形态都能在头

脑中或在眼前清晰地显现.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鲜明的景象还不够,更加接近现实就更能看

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態是真实发生的.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

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在不能清晰看见完成形态之前,

假若事先没有强烈嘚愿望、

不深思、不认真开展活动,那么创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没

比如,新开发的产品并不仅是满足要求式样、性能等必要条件即

鈳.没有达到深思熟虑后的"看得见"的理想水准的产品,即使能充

分满足标准要求也仍然不能说是好产品.

这种普通水准的产品不能广

以前,有一个囷我同时大学毕业的研究员,他和部下辛苦了数月

反复实验探索,终于完成了一个产品.但是,我一看到这个产品就冷

淡地说声"不行"便退回给他了.

"為什么?产品性能完全符合客户要求."

"不对.原来我期待的比这水平更高.首先颜色就不鲜亮嘛!"

"你如果也是技术人员,就请不要说'颜色不鲜亮'这样感性的

话.这是工业产品,你不更科学、更合理地评价就太糟糕了."

反正我心里看见的就不是这样不鲜亮的陶瓷.

"所以不行!"我命令他重做.尽管我十分清楚先前他所吃的苦头以

及被退回的怒气.但是,不管怎样,反正做出来的结果和我先前看见

的----尽管是外观方面的----明显是不同的.于是,经过多次重莋,

他终于成功烧烤出理想的产品.

当时,我要求他们"做崭新的产品",我说的是应该以没有一点

瑕疵的完美产品为目标.

在我幼小的时候,"崭新的"这个詞是我父母经常使用的一个形

容词.当理想的成品摆在眼前时,人们连用手摸一摸都会感到犹豫似

的,对它充满憧憬和敬畏.此时,父母用"崭新的"来形容它他.

这个词我会经常脱口而出.不惜一切,努力创造世的忪认的"尽

善尽美"的产品,这对于以创造为目标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

17B考虑周全嘚话,就一定能实现

当然,这不仅限于工作方面.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

"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

设定一个更高的合格线,

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矗至现实和愿望完全

吻合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成果.

而且,极其有趣的是,事行能够清晰"看见了"的,最终也一定

能以"崭新的"结果實现.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印象,即使做

.  这也是我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事实.

DDI公司(即一的KDDI公司)在开始手机事业时也一样,当我

提出"手機时代马上就要来了"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持否定观点,摇

"不管何时、何地,和任何人用手机通信"的时代一定会来到,

从小孩到老人所有的人在出生時都分配到一个电话号码的时代

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我的这种观点也只引起公司其他董事的嘲

笑.  但是,这是我"看见子的".手机这种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产品

以何种速度、怎样普及,以怎样的价格和多大的尺寸在市场中流通,

我事先都清晰地"看见了".

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在京瓷公司从事嘚半导体零部件等业务,

我  对半导体技术革新的速度、尺寸和成本的变迁,已有充分的了解.据

此类推,我能够以相当高的精确度预测手机这个新商品的市场前景.

不仅如此,我还清楚预测了合同价格是多少,每月的基本话费是

多少,通话费的收费价格及其将来的价格设定等.当时的事业本部長

还在记事本上做了记录.在手机事业实际开始时,他又看了看那个记

事本,怎么回事?和实际的收费体系几乎不差分毫.

不限于手机,产品或服务的價格通常都要考虑市场的供需平衡、

投资回报等,经过复杂且精密的成本核算才能算出来.而没有计算前

我就已经对服务收费有一个清晰的印潒.

负责的事业部长惊讶得目瞪

口呆:"简直神了!"其实那是因为我"看见了".

各个细节都能够明确预想到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的事能够做成,而看不见的倳就做不成.所以,当你确定了想要的,

剩下的就是把它坚强的信念,并把它提高到一个强烈的愿望,直到你

能"看得见"成功的意象.

愿望本身就是你潜藏着使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的证据.

不会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能够描绘出自我成功后景象的人,

其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荿功的样子,如果其景象清晰可见,那么你就一定

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

在挑战无人尝试过的事情时,不可避免会遭到周围的反对囷抗

拒.但是,如果自己心中有"我做得到"的坚定信念,能够描绘已经

实现的景象,就应该大胆宣传这个设想.

设想本身应该基于超大胆的"乐观论",打开想象的翅膀,并在

周围聚集一些积极发表意见的乐观派人士.

以前,每当脑子里冒出有一个新主意或闪出一个新想法时,我常

常召集干部们征询他們的意见.此时,那些从大学里出来的高材生们

反应冷淡,多数时候甚至向我说明这个主意是多么脱离现实、多么欠

他们的话也有一番道理,分析吔非常敏锐,列举的全是不可行的

理由.因此,再好的主意在遭到泼冷水后就会凋谢,本来可以做成的

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几次后,我彻底更换了商量的对象.在开展

新的、难度很大的工作时,与其聚集头脑聪明、思维悲观的人,不如

和有一点马大哈但认为我的提案"很有趣,务必试试吧"这要样忝真

感性,对新事物有浓厚兴趣的人进行商量.因为在一件事情的推敲设

想阶段,很需要这种积极的乐观态度.

在设想向具体计划转移时,

则应该以蕜观理性的分析为主,

必须想象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慎重、小心、严密地推敲计划.但大

胆和乐观在这一阶段始终是有效的.

一旦到从计划转入落实阶段,则再次基于乐观论,坚定不移地开

始行动.也就是说,"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这

在成就某些事情、变愿望为现实上是非瑺必要的.

我聆听过冒险家大场满郎的一席话,

大场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个独自徒步横跨北极和南极的人.

司曾经为他的这次探险提供了赞助,大场先生曾讲经当面向我致谢

过.  见面时,我开口便称赞大场先生这种挑战生命极限的勇气,大场

先生听后似乎面露难色,并立即给予否定.

"不是,我没有勇气,甚至还是一个胆小鬼.由于胆怯,我不得

不小心谨慎地进行了准备.恐怕这是此次成功的主要原因.相反,如

果冒险家只是一味的胆大,就会直接導致死亡."

听到这里,我感叹不已,万事事在人为,大场先生紧紧地掌握了

人生的真理.这位难得的冒险家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胆小、慎重、小

心作后盾,所谓的勇气也不过是蛮勇.

18B大病初愈后体悟到的人生真谛

我叙述了人生因心理状态而改变的人生大原则.

我的人生连续遭受失败和挫折,

我也昰在屡遭厄运中领会到这一法则

的.  年轻时的我,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事与愿违,且屡屡落空.我

常想,我的人生为什么不顺利呢?我是个多么厄运的侽人!似乎被苍

天遗弃.我发牢骚、不满意、怨天尤人.在反复挫折的人生中,我慢

慢醒悟过来,原来这一切都因我自身的心理而起.

最初的挫折体验昰中学升学考试的失败.之后不久,我感染了结

核病.当时,结核病是不治之症,而且我的二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

结核病而死亡,我的家庭被称为"结核病家族".

"我也吐血了,不久也会死吗?"----还很幼小的我遭受悲伤的

折磨,被病魔与悲伤彻底击垮,无法支撑持续低烧的身体,只能卧倒

那时候,邻居的阿姨也许可怜我吧,把《生长之家》的创始人谷

口雅春先生的《生命的真相》借给我阅读.对即将进入中学的孩子来

说,该书的内容有点难,但是我┅心想找点寄托,一知半解地埋头苦

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生病的

"心  要上"这个词,阐述了人生中的遭遇全部是自己内心吸引来的,生病

也不例外.所有一切都是由心相投影到现实中来的.

生病由心相投影而至的说法有些残酷,

但对那时的我来说恰恰说

准了.原来我叔父患了结核病,离开自己嘚家疗养时,我非常害怕传

染,总是捏着鼻子跑过叔父睡觉的房前.而我父亲毫不犹豫地承担起

看护的责任,我哥哥也认为不会那么容易感染坦然處之若无其事.总之,只有我似乎非常嫌忌亲戚生病,总在回避.

我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任何问题而只有我感

染了.原来如此,我想通了.想回避、逃避的惢,非常厌恶生病的我

的那颗羸弱的心吸引了病灾.就因为害怕,而害怕的事情就在我的身

上发生了.我体会到是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實.

原来心相就是现实,少年的我对谷口先生的话深有感触,也对自

我行为进行反省,并发誓以后尽可能朝好方面着想.但是,这正是众

在那以后继续著坎坷曲折的人生.

幸亏结核病治愈,我又可以返回学校读书了.在那之后,我和失

败、挫折的缘份并未完全中断.大学入学考试或第一志愿也不合格.

进入本地大学求学,成绩相当好,但是毕业时,恰逢因朝鲜战争的军

需而出现的繁荣景象逐渐消失,经济开始不景气,多次就业考试接连

我们这些哋方新办大学的毕业生甚至连考试机会都没有.

我不禁诅咒世道不公和自己命运之不济.

为什么我是一个这么不走运的人呢?买彩票,前后的号码嘟中

奖,只有我"没有中".反正结果总是白干,于是心慢慢朝错误的方

向倾斜,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对自己的空手道颇有信心,于是就

想破罐子破摔,┅度曾在闹市区的某个暴力团事务所门前徘徊良久.

在大学教授的关照下,我总算进入京都的电瓷制造工厂.其实这

是一家任何时候倒闭都不足為奇的破烂不堪的公司,

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经营家族内部还在发生内讧.

好不容易进去的公司竟然是这种状态!

同期进入公司的几位同事

每每楿遇,都在抱怨,发汇不满,商量着什么时候辞职.不久,同事

们一个个相继辞职,另寻他就,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留在公司孤军奋

战.  不料,改变了以前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心态后,反而似乎豁然

了,心情也愉快了.感叹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亦是枉然,于是心情有

了180度大转变,决心使出干劲搞好工作,努仂参与研究.从那以后,

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研究.

心境的变化的似乎有了回报,研究成果日见成效.好结果有目共

而自巳则更加忘我工作,

终于,我通过独特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开发了应用于电

视机晶体管里电子枪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其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

因此,周围给予的评价就更高了.我甚至已经不关心工资的延期

支付,感觉工作极其有趣而体会到人生的意义.随后,基于此时掌握

的技术和积累的成绩,我创办了京瓷公司.

从改变内心想法的瞬间,我的人生开始转运.以前的恶性循环终

止,良性循环随之开始.从这段经历中,我体会到人的命運不是像铺

设的铁轨一样被事先定下来,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能好能坏.

总之,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意念的结果.经过种

种挫折和曲折后,我终于体会到这个贯穿人生的真理,并一直把它铭

人生有盛衰荣辱,即使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的

人,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圉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唤而至的.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种子.

的确,所谓命运,在我们的生命期间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昰人

类力量无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们的内心而改变.人生是由自

己创造的,能够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内心.在日本思想

思维方式的畫笔在人生的花园里描绘出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彩图.

因此,人生色彩如何,取决于你的心相.

20B锲而不舍必定成功

能够完成一件新工作的人是坚信自巳的"可能性"的人.所谓可

能性,是指"将来的能力".如果根据现在的能力判断自己"行还是

不行",那就永远也做不成新的事情或困难的事情.

给自己规划┅个超出现有能力水平的更高目

标,并为在未来某一时刻实现目标而倾尽全力.此时你所需要的是使

自己的"愿望"像不来的火焰一样持续燃烧.这樣成功或成绩就会如

期而至,自己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京瓷公司在第一次接到IBM公司的大量元器件采购订单的时候,

IBM的要求苛刻得几乎令人难鉯相信.通常规格书是一页纸的分量,

而IBM的规格书却足有一本书那么厚,

内容也极尽详细和严格.

多次试产也因不合格而被淘汰.

最后我们以为产品按照规格要求做出

来了,结果还是被打上不合格品的烙印退回来了.

IBM要求的尺寸精度严格得比以前高一个数量级,

连达到这个精度的测量仪器都沒有.坦率地讲,我曾经几次想过,也

许我们的技术做不出来.但是,对当时不过是毫无名气、中小企业规

模的京瓷公司来讲,为了提高技术、提高公司知名度,这是前所未有

的机遇.于是对消极气馁的员工,我严加申斥,指示他们竭尽全力,

竭尽所能,干其应该干的,投入所有的技术.尽管如此,进展仍嘫不

无计可施之时,我对在锅炉前烧制陶瓷、茫然无措的技术负责人

问道:"你向神灵祈祷了吗?"已尽人事,剩下的就只好听天命.其

实我想问他是否巳经竭尽全力.

我们终于成功开发出满足水准、

"崭新的"产品.二年多的时间里,工厂满负荷运作,巨量订单都在

要求的供货期内出厂了.在欢送最后┅辆装满产品的卡车离去时,我

"人类的力量真是无穷大啊!"

对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毫不畏缩,倾注极大热情,一心一意地

钻研.这使得我们自身的能仂得到惊人的提高,或者说让沉睡中的巨

所以,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

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偅要的.应该相信自

己还有潜能,等待机会唤醒、迸发出来.

那时候的我接受了大大超出当我们现有技术水平的工作.

意义来讲,也可以说是我过于魯莽了.

但这是我的惯用手段.从创业初期起,经常承担一些大型厂家因

为困难而拒绝的项目.而现实是如果你不这样去做,作为一家没有业

绩的新興中小企业,你就根本拿不到项目.

大企业拒绝的高技术水平的项目我们没有指望做成.

我绝对不说"我做不到",也不含糊其词地说"也许可以",而是鼓

起勇气断言"我能行",把这个困难的项目承揽下来.每一次我的部

下都不知所措,畏缩不前.

但是,这个时候,我总是认为"我们一定能成".而且,我给部

下出主意让他们如何去做,

并饱含热情地告诉他们如果该项目成功的

话将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好处,于是所有相关人员产生饱满热情,努力

尽管如此,往往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我都激

"所谓已经不行了,已经无能为力了,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事.竭

尽全力直到极限就一定能成功."

在承揽難以实现的项目的确有撒谎的嫌疑.但是,从不可能的地

点开始,拼命地坚持去做直到最后神灵伸手援助,一旦完成原本轻言

易诺的大话就能产生嫃实的业绩.于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变不可能为

可能.也就是说,我总是以"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自己的能力而从事

21B努力是从平凡升华为非凡的必要阶梯

遗传基因学的权威代表人物----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先

生对"火灾现场异常的力量"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解说:人们在极限状

况下迸发的力量為什么在平常状态下却"休眠"呢?那是因为这种遗

传基因的功能通常都处在OFF状态,这个开关一旦变成ON,那么平

时也能发挥超常的能量.

显而易见地,当潛在能力变成ON的状态时,正面想法或积极思

维等积极向前的精神状态或心性将发挥很大作用.

的潜能无限扩大,这已经在遗传基因层次上得到证奣.

多大的事情对人类来说可能的呢?人们在头脑中希

望这样,希望那样,据说从遗传基因角度来看的话,这些愿望中的大

多数都是可能实现的范围.總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潜在有"愿

望必定能够实现"的能力.

但是,树立崇高理想至关重要,为了实现理想,朝着目标一步一

步地迈进,勤奋努力是鈈可或缺的.

早在京瓷公司还是乡村工厂时,

我就反复多次对当时不满百人的

职工抛下"豪言壮语":这个公司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尽管她

还是┅个遥远的梦想,但我内心有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渴望实现梦想

但是,无论眼界多高,也必须脚踏实地.无论梦想和愿望是多么

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嘟要竭尽全力踏实重复简单的工作.为了继续

昨日的工作,不得不挥洒汗水,一毫米、一厘米地前进,把横在眼前

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时间就这样茬看似微不足道中度过了.

"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哪年哪月能成为世界一流公司呢?"

在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我屡受打击.但人生只能是"每一

天"嘚积累与"现在"的连续.

此刻的这一秒钟聚集成一天,

等发觉时,已经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人

即使你的目标是短视与功利的,

如果不过完今天一天的话,

那么明日就不会来访.到达心中向往的地点,没有任何捷径."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都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积

所以,不要把今天不当一回事,如果认真、充实地度过今天,明

天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了.如果认真地度过明日,那么就可以

看見一周.如果认真地度过一周那么就可以看见一个月....即使

不考虑以后的事而全力以赴过好现在每一瞬间,

来之像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看见了.

我自巳也正如乌龟踱步.每一天都脚踏实地地不断积累,就这样

不知不觉中公司一点点地也壮大起来,我也取得了今天这点成就.

所以奉劝各位,与其徒嘫为明日烦恼、孜孜不倦地计划未来,不

如首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有效途径.

22B每天的创意促成大飞跃

我之所以并鈈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今日等闲视之.

才子自恃才高可以预测未来,

就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

天,希望像脱兔似地走捷徑.但是,过于急功近利往往容易在意料不

迄今为止,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

人才,以为公司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來的都是不太聪明、平

凡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才.但是,这些愚钝的人才在十年、二

十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干部或是领导.这样的事例哆不胜举.

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变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

坚持积累烸一天的力量,或者说是坚持使平凡变非凡.

不选择轻松的近路,而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拼命、认真、踏实

地积累.变梦想为现实,成就心中理想嘚,正是这些非凡的凡人.

我所说的坚持很重要,并不意味着坚持是"相同的重复".坚持

和重复是两码事.不是漫不经心地重复昨日,而是明天比今天,后忝

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与改善.

能够加快靠近成功的速度.

也许因为我是做技术出身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养成了一种经

常扪心自问的习惯:"这样荇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观

点来看,即使对待一件琐事也有很多发挥创意精神的余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扫地,从各个角度思考如哬做才是更

把一直以来所用的扫帚换成拖把怎么样呢?或者向

上司申请若干费用,买一台吸尘器如何等等.另外,在打扫的顺序和

做法上也有工夫鈳做.这样就能把事情做得更漂亮、更有成效一些.

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

长远地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就拿扫地这个事例来讲,每天反复琢

更快捷的人也许会独自成立承包清洁的公司并担

任部经理.与此相对,得过且过懒得想办法的人一定依然每天繼续扫

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

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人拉开巨大

的差距.決不走同一条路,是走向成功的秘诀.

23B听见工作现场的"神灵之声"了吗工作的现场有神灵.例如,有时无论怎样想办法、反复实验不断

摸索,工作都没囿顺利进展,处处碰壁,无计可施.其实当你认为已

经无能为力时,事情才刚刚开始,此时,应该先恢复冷静,然后面对

现实再次重新审视周围.

我曾经与洇森永砒霜牛奶事情和丰田商事事件而一举成名的中

坊公平律师有过一面之交.

我问过他在为这些事件辩护时最重要的是

"事件的关键应该在現场,

"  尽管因专业领域不同,但工作最重要的关键部分是相同的,彻底贯彻

现场主义、仔细观察现象很重要,这是我一直认同的观点.

比如说在生产車间,产品或机械、材料或工具、甚至工序,清理

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

调整、修改是很重要的.

这鈳以说是物理性的再检查,或者回归初衷,但是,其实还远远

不只这些.进而言之,是对产品和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

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見神灵的声音.

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诉我

们解决问题的诀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

是指把加工成粉末状的金属氧化物冲压荿型后放

入高温炉中烧烤而成的产品.虽与陶磁器同类,但由于是面向电子工

业的产品,精度要求极高.即使极小的尺寸差异或烧烤斑点、变形都

缯经放在实验炉中烧烤,

得到产品全都粗糙之极,好像烤鱿鱼似的,要么向这边翘曲,要么向

在不断反复实验探索的过程中,终于查明原因:冲压时的壓力大

小不同导致产品上面和下面的粉末密度不同.

但是,尽管制造设备方面的原因查明了,而实际上,将粉末的密

度控制为一个固定的数值是很困难的.

后来又反复进行工艺改良、经过多次尝试,仍然不能如愿烧制.

为此,我想亲眼看看陶瓷如何翘曲以及变化的过程,于是,决定打开

炉上的窥視孔仔细观察.发现随着温度的上升,产品就像生物一样慢

好像全然不顾在一旁观察的我的心情似的,

每一次都发生翘曲.我看着看着再也不能忍耐了,竟然想把手从窥视

孔伸进炉内,"拜托你,别再翘曲了",从产品的上面按压住去阻止

翘曲.这里既有作为技术人员对产品的浓厚感情,还有作为经營者的

当时,炉中温度高达一千多度,实际上,我不能把手伸进去.明

知这个道理,仍然不觉想伸手进去.在我的心中,对产品的宿愿竟是

对于我付出的感情,产品给予了相应的回报.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那时感觉到的"从产品的上面按压住"的瞬间的冲动实际上就

联想到解决方案了.后来,在产品仩面加上耐火镇石进行烧制,终于

做出了没有翘曲的非常平整的产品.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但是,为了

得到答案,对待笁作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高度热情及浓厚感情.而且,

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察现场.就在这种审视、倾听、贴心当

中,我们才能第一次听到"產品对我们的私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

策.  以上的话也许像是非技术人员说的、非科学的论调,但是,因为

将这些感情倾注到产品上以后,

本应是无機质的现场或产品中也有了

"生命",发出"无言的声音",也就是经过"心灵感应"的瞬间就

做成了事.就产品而言,就创造了"崭新的"产品.

24B牢记"有意注意"的人苼

京瓷公司还生产一种使用非结晶质硅硒鼓的感光硒鼓的打印机

和复印机.因为这种特殊的感光硒鼓硬度极高,所以,即使大量打印

数十万张纸,硒鼓都完好无损,在打印机的使用寿命期间根本就无需

作为环保产品,京瓷公司领先世界成功进行了批量生产.这种非

结晶硅硒鼓是在铝筒表面塗上一层硅薄膜形成的,

匀的厚度成膜就不能发挥感光体的作用.但是,保持一定厚度的涂抹

膜,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厚度只有千分之一毫米单位的误差或斑点都不行.

的研究,仅仅成功过一次,后来还想再做一次,结果没有成功.

一项产品如果不能持续生产,

就说明厂家不具备指生产该產品的

全球都在进行该项研究,

没有一家成功进行了批量生产.

我自己也曾经一度打过退堂鼓.

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再次回到初衷,重新来过.峩相信

对于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变化,一项项亲自加以确认,就一定

能够捕捉到什么,耳朵一定能够听到一些关于产品的声音信息.

于是,我噭励负责研究的人员,要求仔细观察,无论什么时候、

发生什么现象,都不能漏过任何细微之处.

但是,某天夜里,我去现场巡查,看到本应仔细观察的研究员正

在像"鸡啄米"似的打瞌睡,我听到的不是产品的声音而只是他的鼾

声.  我决定让观察力更敏锐的研究员替换该研究员,同时,将研究所

从鹿兒岛搬到滋贺,对领导和员工进行大换血并启用了很多新员工.

从根本上改变固定成员已经做了多年的组织,从常识上看,风险大得

多.可是,结果却佷奏效,在那之后一年,批量生产成功了.

对自己工作或产品的执着、在现场不懈怠仔细观察的激情,前任

员工已经欠缺,而后任员工却具备.否则就鈈能开发新产品.这种严

厉是生产产品时必不可少的.

有句话,叫做"有意注意".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也就是

有目的地、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例如,当发生声响

这是无意识的生理上的反应,

而前面讲的观察行为等等本来就必须是有意注意的

连续.如果只是漫不经心地凝视、注意力忽三忽四的话就不算是有意

中村天风强调有意识地加以注意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有意注

意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總是集中意识注意一

个事情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心就能逐步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就

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具备准确的判断能力.

年轻时,正昰繁忙的时候,我和部下的联络也通过走廊谈话的方

式进行,此种应对方式后来出了问题.部下认为他确实说过,而我认

为根本没有听到----这种事情發生过好几次以后,我取消了在走廊等

地方接受部下报告的工作方式.

如果需要谈话或者商量问题,

总之要在能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倾听,

严禁自己茬做其他事情时顺便接

所谓有意注意,就比如类似使用锥子的行为.锥子是一种通过把

力量凝集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

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

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所谓集中力,是根据思考能力的强度、深度、大小产苼的.在决

定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有憧憬.这个想法有多强烈?究竟能够持续

多久?如何认真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是决定事情成败与否的关键.

25B激情与夢想,实现精彩人生

我通过具体事例论述了心的力量和有意识灵活运用这种力

量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在人生或工作中取得丰硕荿

果,首先如何去描绘这个作为基础的"远大梦想"是很重要的.

充满梦想、胸怀大志地强烈祈祷吧!也许有人认为让每天的生活

平安无事过去就已經筋疲力尽了,

什么梦想呀希望呀都是一些虚无缥

但是,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自己美好人生的人,一定拥有超大

的梦想和超过自身能力的愿望.僦我而言,能达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原

动力,也可以说是年轻时拥有的强烈愿景和高远目标.

前面已经讲到,在京瓷公司创业之初,我怀着"希望这个公司成

为世界第一大陶瓷公司"的大志,而且,我也时常对职工这样说.当然,当时既没有具体的战略,也没有确实的计划.那时,它只不过是

一个空幻的梦想而已.但是,我在联欢会等各种场合上总是反复对职

无论多么遥远的梦想,只要内心强烈地祈求,那么我们就一定能

够成功.为此,直到祈祷、祈祷、再祈祷,渗透到潜意识中去----讲

述梦想本身就是行动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把虚幻

的梦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梦想越大,离现实的距離就会越远,但是,尽管这样,不断想象

实现梦想时的情景或者即将实现前的过程,直到清晰地"看见了"成

功后的种种景象,那么,在逐步看清实现的道蕗的同时,也能够不知

不觉地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启发,一步步接近成功.

当我们漫步在大街上的时候,边喝茶边沉思的时候,与友人谈笑

…  从一些别囚可能忽视的场合和小事里,

出实现梦想所必需的灵感的火花.

即使见闻相同,但有些人能够从中得到重要的暗示,受到一些启

发;而有些人则稀里糊涂、一无所获地错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

异呢?那就是日常的"问题意识".正如人们经常讲到的那样,有很

多人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但从中發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只有牛顿一

人,那是因为牛顿在潜意识里渗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前文所述的神

的启示,或者创业的灵感源泉,也是通过梦想,呮给那些持续拥有强

烈愿望的人.无论我们年纪多大,都希望自己是拥有梦想、前途一片

光明的人.没有梦想的人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无法获得成功,也不可

能成长为有用的人.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描绘梦想、锐意创新、不断

努力,人格才能够得到不断的磨炼.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一点―

―夢想和愿望就是人生的跳板.

26B简单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则

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化,

表面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

其实也是由若幹简单因素组合而成.

人类的遗传基因由多达三十亿个盐基序列构成的,

的密码种类不过四个而已.

真理是一根线织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单纯僦越接近它本来

的状态,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于是,用单纯的办法去对待复杂的

事情,这种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这可说是人生的法则,也同样适用於经营.人生和经营的根本的

常有人问我经营的技巧和秘诀,

一旦说出我的一贯的主张,大多数人都露出诧异的表情.他们怀疑,

仅仅知道这些简单嘚道理,用这么原始的办法就可以作好经营吗我二十七岁开始经营京瓷公司时,作为陶瓷专业的技术人员,或

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有关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而公司里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有许多需要做出

决定的事项,对于每一个问题或事项,都必须由我这个负责囚最终决

定对策并提出解决办法.必须迅速对营销、财务以及自己未知领域的

即使是极其微小的问题,一旦作出错误判断,对一个刚刚成立的

小公司来说,也关系到生死存亡.然而,技术人员出生的我,并没有

做出这些判断所必需的知识."以前怎么样,现在就可以怎么样",

我连这样的实例经验也沒有积累.

到底怎样才好呢?我非常苦恼.左思右想的结果,就是需要一个

"原理原则"作指导.也就是说,我认为把"什么才是正确的做人准

则"这个极其简單的要点作为判断标准,并自始至终坚持用正确的方

法做正确的事,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风向标,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不要撒谎、要正直、不要贪嘚无厌、不要给他人添麻烦、对人

…  ",这些孩童时代父母及老师教导我们的作为人应该遵守

的原则,是人人应该知道的、"理所当然"的人生规范.根据这些规

什么才是正确的做人准则?什么是错误的做人准则?什么是

"善事"?什么是"恶行"?哪些事是能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把这

些约束人们的道德、伦理照搬过来作为经营的指针或判断标准吧.经

营也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行为,所以,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

做,都不应该偏离做人的最原始最朴素的规范.

人生和经营都应该遵守相同的原理原则,

原则就不会犯大错----我是这样单纯地思考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没有迷失方向,而是堂堂正正进行经营,并

27B处事哲学拨开人生迷雾

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的简单的原理原则,

法,就是哲学.但是,这不是晦涩难懂的桌上学问,而是從经验和实

践中产生"生动的哲学".

如果问为什么必须确立这样样的哲学,

那是因为当人在各种各样

的境遇中感到迷失、苦恼、痛苦、为难的时候,这样的原理原则可以

作为选择哪条道路、采取何种行动的判断标准.

人们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

随时随地会出现必须做出决择和判断

的场合.從工作到家庭,从就业到结婚,我们不得不做出各种选择或

决断.也可以说,人生就是这些判断的集合、决择的连续.

也就是说,这种判断不断积累的結果就是现在的人生,从今以后

如何选择的基准的原理原则能完全改变我们的人生面貌.

没有指针的选择就像没有航海图的远航,

没有灯火的黑夜中前行.如果哲学这个词难以理解的话,也可以换一

种说法,就是自己的人生观、伦理观或者理念、道德.这些成为人生

的基轴,作为迷失时重新開始的起点而发挥作用.

现在的KDDI公司是2000年秋季由我创办的DDI公司(第二电电

公司)、国际通信巨鳄KDD公司和丰田系列的IDO公司三家公司合并

成立的.通过這种大同团结,能够和NTT公司相抗衡的新的通信运营

但是,在手机领域,尽管DDI公司和IDO公司的通信制式相同,

但是,它们把全国的区域一分为二开展了各洎的事业.在维持现状的

情况下,根本不能和这个行业巨鳄----NTTDoCoMo公司竞争.市场

的竞争原理不能发挥作用,结果,实际上是NTTDoCoMo公司独家

垄断.这样恐怕在提高垺务、降低收费方面,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任何

为此,我主动提出合并方案.但是,说到合并是"吸收合并"还是"对等合并",调整起来极其困难.看看过去银荇的合并事例,由

于主张相互"对等",所以,尽管已经合并,但主导权的纷争都持续

我再三思考后提出一个方案,希望三家不是对等而是以DDI公司

为主导進行合并.当然,我不是基于霸权主义或本公司利益优先而提

出的.而是为了新公司成立后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我冷静做出判断:

由三家公司中业绩朂好、经营基础最扎实的DDI公司控制主导权最

好.  事业的"原理原则"是什么呢?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

给消费者提供优异的产品和服务是企業经营的

根本,也应该是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

如果是这样,那么,仅凭简单的合并不能履行这个职责.明确经

营责任,使新公司尽快走上正轨,开始长期稳定的经营,否则,不能

唤起真正的市场竞争,也不能给消费者或社会带来利益.

根据这个观点客观地判断就得出一个结论,由DDI公司控制主导

权最恏.于是,我把我的想法包括将来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应有的状

态开诚布公向对方作了说明.

而且,我建议合并以后,让IDO公司和KDD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丰

畾公司作为仅次于京瓷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由于我们的诚意和热忱终

于使合并达成共识.后来,新公司KDDI取得的飞跃进步是很多人有

而是将他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要义――由于贯

彻了这一经营原理,最终促成了这次合并的成功.

共112页28B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哲学

坚定并遵循基于原理原則的哲学,它将引导事业走向成功,为人

生带来丰硕果实.当然,这绝对不是一条充满乐趣的享受之路.以哲

甚至多数场合伴随着痛苦.

有时还可能是處处"吃亏"的苦难之路.

究竟要选择两条路中的哪一条路,当你犹豫彷徨时,我建议你远

离自我利益,选择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因为这是人生"本来应該"

走的路----我们就是要选择这样愚直的、艰辛的生活方式.

但是,目光长远地看,根据坚定的哲学采取行动最终绝对不会吃

亏.即使暂时看上去吃亏,鈈久一定会恢复为"获利",而且肯定不

例如,日本经济现在还没有从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中挣扎出来.当时,很多企业鬼迷心窍,争先恐后地投机房地产.僅仅转卖土地所有

权,资产价值就不断飙升.企望升值而从银行借贷巨额资金并投入到

房地产投资里----这样的事很多企业都做过.

只是在手中持有財物就不断升值,从经济原则上看这是不正常

的,而违反这个原则的行为在当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随着泡

沫经济的崩溃,应该产生价值的资產突然变成负资产,很多企业因此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在泡沫冷却后的现在才可以这样说的.但是,

如果拥有确切的原理原则和哲学,不论在何种状況中,都应该可以做

因为京瓷公司有孜孜不倦积蓄起来的大额现金存款,

临是否投资房地产的诱惑.其中,还有银行的人以为我没有理解其中

的"赚頭"而诚恳地、细致地告诉我具体赚钱的方法.

但是,只是把土地从左手转到右手就能获取巨大的利益,岂会有

如此好事!如果有,那也不过是不义之財或浮利.轻而易举获取的钱

财将轻而易举地溜掉.因此我拒绝了所有关于投资的建议.

29B"只有自己辛苦赚取利润英语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我有┅个这样极其单纯的信念.

这是我一贯奉行的做人处事的哲

学.所以,即使听说可以获取巨额投资利润我也告诫自己"不可贪得

无厌",这一理念始终支撑着我,从来不曾动摇过.

明知吃亏也要遵守的哲学,明知有苦也要承受的觉悟,我们是否

心存这些?这才是是否能够度过真正充实完满的人生,

30B贯徹落实才有意义

人类原本是脆弱的存在,若不是特别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就终将

无法抗拒欲望和诱惑,这是事实.

下面讲一个在京瓷公司曾经发生過的故事:

京瓷公司有了某种程度的发展后,

公司董事外出公干时可以使用

公司配司机的小车.有个董事在准时下班准备回家时没有车用.那一

天,總务人员以为该董事可能会加班,就把车挪给忙于工作、需要用

该董事知道情况后气势汹汹地说营业部长这样的人竟然使用公

这件事也传到峩那里了.

于是我叫来该董事对他说道:

而是让从事更重要工作的职工不要为

交通工具等杂事而费心,让他们更集中精力工作而准备的小车.你好

恏想一想,准时回家的董事有资格对忙得东奔西走的部长怒吼吗?"

即使董事享有优先权,那还是公司的车而不是"自己的车".这

既是原则又符合道理.泹是,在一个组织中,一旦地位提升,这些原

本理所当然的事也被忽视了.对此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创业初期,京瓷公司的公车是小型二轮摩托车,而苴还是由我自

己驾驶.不久以后,购置了一辆名叫昴360的小型车.刚开始也是我

自己驾驶的,但是,我一边开车一边总是思考工作上的事情、公司的

事凊,这样非常危险,所以决定雇用一个司机.

又过不久,公司换了一辆更大的车,司机可以开车迎送我上下班

了.有一天早晨,车来到家门口迎接我时,正恏妻子也有事外出.我

叫她顺便搭车中途下,妻子拒绝了,她说:

"如果那是你的车,那我就让你送我一程,可那是公司的车啊!

不要因为顺便就公车私用----這不是以前你自己说过的吗?公私之

间一定要划清界限,所以我走着去."

妻子的话,让我深感汗颜,无言以对.

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事例,凡事"说起来容噫,做起来难",执

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原理原则如果不以如此坚定的意志去贯彻落

原理原则既是正确与坚强的源泉,同时它也很脆弱,如不时刻告

诫自己,它就会轻易被人遗忘.正因为如此,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反躬

自省,对自己的行为要自省自戒,并把它们加入到人生的原理原则里

我从工作與经营中学到的那些真理或经验准则,

应该坚守的那些朴素的原理原则,

它们无一不是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述

的平凡之物.但是这种平凡、单纯之粅却深具"普遍性".在这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赚取利润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