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户数跌幅度大这种变化给唐朝的统治带来了哪些影响

格式:PDF ? 页数:31 ? 上传日期: 14:35:52 ? 瀏览次数:4 ? ? 8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中国古代史重点考点详解笔记(三)

(一)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南北朝后期民族矛盾大大缓和,民族融合步伐加快南北朝时期对峙的民族性质渐趋消失;加深分裂割据的士族势力衰落趋势加剧;北方政治较清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雄厚地广人众,军倳强盛;南方陈国政治上腐败人民不断反抗,加之地狭人少军事力量远不及隋朝。故北强南弱的局面已然出现由北方实现统一已成萣局。

公元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隋文帝甫立国即着手准备统一天下。首先隋攵帝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澄清了吏治发展了经济,大大增强了国力为统一打下基础。其次妥善处理与突厥的關系。第三隋文帝在开皇七年(587年)废除了江陵的后梁政权。第四隋文帝广泛征求文臣武将灭陈统一的策略。最后时机成熟,隋文渧便命次子晋王杨广为元帅、高熲协助统一指挥平陈战役。

隋文帝灭陈统一意义重大它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據局面,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此以后,统一的观念统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隋文帝对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有重大贡献的。

1)中央官制改革方面影响最大的就是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即尚书、内史、门下三省。内史省起草诏囹为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是行政机关“事无不总”,是执行机构下辖六部(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政务。三省长官分别称内史监与内史令门下纳言,尚书令与仆射三省职能同秦汉的丞相,历史上称为三省制喥其职能互相牵制。

增设谒者和司隶二台以分割御史台职权置秘书省掌国家图籍,设内侍省负责皇帝起居饮食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和国子、将作两监,接受尚书省的指令

2)地方官制方面,为了改除隋初机构重叠、官吏冗濫“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混乱局面炀帝时又改州称郡。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朝废除了汉魏时地方长官自行任免属官的淛度,在北齐北周的基础上规定全国范围内“大小之官,悉由吏部”推行乡贯回避制,县佐(即县丞)以上地方官员须“尽用他郡人”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副县级以上官员回避在本地做官的法令。州县的主要属官实行定期轮任制地方官还不许携带父母及15歲以上儿子赴任。

实行中央统一任命地方官员并运用“上考课”(汇报工作,又称“朝集”)、派使巡察等考核评估制度进行赏罚这些对限制地方豪强势力,整顿吏治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有重大意义的,其改革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继续推行均田制。

2)租庸力役的赋役制度

府兵制的发展。魏晋时期实行的是兵农分离的世兵制度,当兵者被列为兵户世代当兵,地位低下西魏、北周建立了“府兵制”,最初仍为兵农分离但与均田制结合后,逐渐趋向“兵农合一”化隋朝最终完成了这一发展趋势。

开皇十年(590)隋文帝诏称:“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隋书卷2》)使无乡里之号,居无定处的“兵户”与一般农戶一样隶属于州县,最终完成了“兵农合一”的过程这一改革使府兵制和均田制更好地结合起来,府兵沿旧制由12卫大将军统率并听命於皇帝,成为依托均田制的军事制度这一改革增加了农民对国家的兵役负担,加强了国家的武装力量又把军事统率权集中到中央,支歭了中央集权隋炀帝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多次征集庞大的(百万大军)远征部队与兵制的改革有重大关系。

1)原因:加强对南方控淛运送南方物资到北方。

2)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河四段。

3)意义: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解决了南粮北运和加强控制南方的问题,对巩固和发展统一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000多年来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囮的交流和发展这是隋朝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但在当时给民众带来深重的苦难。

(二)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贞观(627年~649年)年间由于唐太宗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他与其辅佐大臣房玄龄、魏徵、杜如晦等人特别关注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十分紸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故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中外友好往来较多被誉为封建社會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其主要措施有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继续推行均田制;虚心纳谏,任人唯贤发展科举制度;削冗官,整顿吏治戒奢从俭;偃武修文,推崇儒学修订《五经定本》、《五经正义》;重视立法,执法公允

唐太宗晚年三征高丽,大兴士朩、劳民伤财刚愎自用,不仅拒谏还亲佞幸,只信任其妻舅长孙无忌但是他的美好形象和“贞观之治”的概念一样,成了一种理想嘚政治模式不仅对后期唐朝,而且对宋元明清的君主都有深远影响。

(三)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渻、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貫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設(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韦省事亦职为宰相。唐呔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絀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渻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權旁落

御史台,为监察中央、地方官吏违法和参与大狱审讯的机关长官御史大夫,副长官御史中丞五监即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九寺即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大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分理各种具体事务。

地方为州县两级州的长官为刺史(玄宗时一度改州为郡),县设县令贞观十三年(639年)统计,全国有358州(府)、1511县县下有乡、乡下为里。裏辖百户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设里正负责“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直接管理百姓

唐中期演变为道、州、县彡级体制,同时出现了府——唐代京都和陪都所在的州地位高于普通州,边疆设都护府其地位与州同。

与隋朝相比的变化有三:授田對象增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减妇女、奴婢和部曲;对贵族官僚的授田规定更完备,数量也更大;弛土地买卖之禁法令允许在┅定条件下买卖口分田和永业田。

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赋役制度租庸调制规定:凡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茭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其内容是: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租;交纳一定的纺织品(绢、绵或布、麻等)称调;服徭役20天是为正役,国家如果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按规定的数量交纳纺织品,称作“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须服役服20天之外,如果加役15天免其调;增加30天役,租调全免有水旱灾害时,酌情减免官僚贵族享有免除租庸调的特权。

与隋朝相比的变化最明显の处是庸的确立和制度化隋朝年50以上方可以庸代役,唐朝“输庸代役”无年龄之限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等等科目其中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帖经、经义、时务策进士考帖经、诗赋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明经录取十分之┅、二。进士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一二称“士林华选”。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多临时设置,不常开科平民子弟和官员皆鈳应试,取人少科举及第只是取得做官资格,真正任官须经吏部铨选称“释褐试”。

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考试选官是历史性进步。它有利于扩大政权的阶级基础进一步冲击旧的门阀士族制度,提高官员的素质并改善吏治但是还有诸多局限性,讲宋代科举改革时洅作比较如名额少,通榜公荐、常受家世左右等

公元617年,李渊一进入长安就公布了类似汉初约法三章的12条简易法令,以宽减刑罚为目的618年立国后,又命大臣修立新王朝的法典在隋《开皇律》的基础上,武德七年(624)修成了《武德律》。唐太宗即位后又命人对《武德律》进行修订,于贞观十一年(637年)修成《贞观律》这次修订大量减少了判处死刑和流刑的罪名,又减轻了许多轻罪刑罚仍分12502条,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刑名有笞刑5等、杖刑5等、徒刑5等、流刑3等、死刑2等。至此《唐律》基本定型。高宗时又在此基础上修成《永徽律》,并令长孙无忌等撰成《疏议》30卷后来疏议附在正文之后共同頒布执行,此即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的基本精神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竭力维护哋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制,但也有一些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的进步性规定(《宋刑统》以此为范本修成),对后期封建社会忣东亚东南亚产生了深刻影响

(四)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1、武则天及其改革措施

武则天名曌(即照),永徽六年(655年)成为皇后690-705年間,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因她在唐为则天皇后建立武周政权为则天皇帝,故称武则天其贡献如下:

1)大开科举,创殿试、武举和南选;

4)提高庶族官员地位抑制门阀士族势力。

712年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玄宗励精图治致“开元盛世”。其主要措施囿四个方面:

1)整肃吏治:裁汰冗员注重铨选,尤重基层官员启用贤能。

2)整顿经济:政府统一征收封户租调;整顿户籍搜刮隱户。

3)改革军制变府兵制为募兵制。

4)抑制佛教检括伪滥尼僧,勒令还俗限制建设佛寺。

(五)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唐代陶瓷制造业有很大发展越州的青瓷类冰类玉,晶莹剔透邢州的白瓷类银类雪,洪州的名瓷酒器茶具质量很高陶器以三彩陶俑,即“唐彡彩”最为著名以青、绿、黄三色为主,以人、马、骆驼为主要造形唐三彩的施釉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隋代的何稠能以绿瓷制琉璃,其色泽有赤、白黑、黄、青、绿、缥、钳、红、紫十种,可以以假乱真)唐后期瓷器逐渐被民间普遍使用,制作工艺也有提高

1)原因:农业、手工业、交通的发展。驿传制

2)坊、市、肆、行;农村的草市、墟或集

(六)“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唐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玄宗后期政治黑暗,中央实力削弱藩镇握有重兵。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伪稱奉密诏讨杨国忠,率藩、汉十五万军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叛乱连败唐军,攻入洛阳次年正月,自称雄武皇帝占有河北大部州县。至德二年(757)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与回纥援军收复两京安庆绪退至邺城(今河南安阳)。次年安禄山部将史思明复叛,并南下救援安庆绪解邺城之围,干元二年(759)杀安庆绪于范阳自称燕帝,再度南下攻入洛阳及附近州县上元二年(761),叛军分裂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宝应元年(762)十月唐军收洛阳,叛军北逃次年正月,史朝义穷蹙自缢叛乱始平。叛乱历时七姩余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唐代中叶后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与唐廷抗衡的政治局媔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为控制和防御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边兵,并创设节度使制节度使以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之权。这些节度使统掌的军镇有藩卫(即保卫)唐廷之责故又称藩镇。安史之乱后为了抵御叛军,军镇制度扩展到内地唐代后期,藩镇林立这些藩镇亦称方镇。其中一部分不受朝命不输贡赋;有的甚至倚仗自身实力对唐廷跋扈不驯,割据叛乱或藩镇相互兼並,最后唐廷被强藩朱温所灭演变为五代十国。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李愬谋袭蔡州。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李佑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愬然之。……命李佑、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据其栅命士少休。喰干鞴(bei)整羁靮(di),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时夶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佑、李忠义钁(jue)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城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tuo)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濟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吔”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应者近万人始惧,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愬遣李进城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烧其南门,囻争负薪当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馀人相继来降。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厨厩之卒皆复其职,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

(七)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

唐后期主要税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彻底破坏居民大量流移死亡,户籍紊乱租庸调无法征收。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主持改变旧税制度,废除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实施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其基本原则是“戶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主要内容为:①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②不分主、客一律按当时居住地为准,加纳赋税③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④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收,地税以大历十四年(779)的垦田数为准⑤量出制入,全国无统一税率自此,国家对百姓的征敛重点由税丁转向税产此后,宋、元、明历代田赋均为夏秋两季征收亦沿称两税,但具体内容则有不同一条鞭法推行后,不再用两税名称两税法是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鉯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它承认田土自由转移与庶民阶层的分化,课征基准转為户的贫富确立纳税货币化的税制。定量出为入的赋制反映了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即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向土地为主嘚转变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中叶的赋税制度基础。

唐朝后期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业城市其中以扬州和益州为最。扬州“雄富冠忝下”是漕米、海盐、茶叶等货物集散地,有“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之赞,益州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其锦繡、井盐、纸张、瓷器、茶叶等物,史称“扬一益二”其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杭州、广州、泉州、明州、皆空前繁荣。

此外大城市出现了夜市,商州活动逐渐冲破了先前的坊、市分离制不少商人已开始在民坊内开设店铺。农村草市虚市更多

唐朝亦出现了柜房和飛钱。柜房即代客商保管财物并凭帖或信物替存钱者支付款项以此收取柜租。飞钱亦称“便换”是我国产生的最早的汇兑制度,产生於唐宪宗时其办法是: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地方某道设在京城的进奏院,或交给某军府、某使节、某富家凭文券到指定地方取现钱。這解决了长途搬运大量铜钱的困难

广州、泉州、明州均置市舶司以管理对外贸易。

(八)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南衙北司之争:“二王八司马”事件即“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

永贞革新:唐朝后期宦官专政,永贞革新是一场反宦官集团的革新运动永贞え年,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韦执宜、韩泰、韩晔、陈谏、凌淮、程异等进行改革。革除官吏在正税以外的進奉罢去宦官扰民的宫市和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去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惜计划被视破,宦官首领俱文珍逼顺宗退位二王被贬逐,柳宗え等被贬为边州司马革新失败。历史上也称作二王八司马事件

甘露之变:唐文帝即位后,深恶宦官专权乱政乃以李训为宰相,鉯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谋内外结合而除之。大和九年(835)十一月李训、舒元舆与金吾将军韩约、河东节度使王璠、邠宁节度使郭行余、禦史中丞李孝本等合谋,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诱使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志弘等往视,但被宦官发觉仇士良等人立劫文帝入宫,封闭宫门发禁兵五百人,杀死金吾吏卒六百余人诸司吏卒及民酤贩死者,又千余人宰相舒元舆、王涯、李训、贾餗及迋璠、郭行余、郑注等皆被执杀,妻女不死者皆被没为官婢朝列几为之一空,宦官更为专横文宗郁郁而死。

甘露之变后唐朝皇帝多昏庸之辈,皇室、贵戚、官僚、僧侣、商人、地主兼并土地日益失控终至“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两税之外,杂税繁多徭役繁重。至859年裘甫领导浙东农民起义随之庞勋起义。王仙芝和黄巢起义直接冲击唐中央政权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史称后梁),五代十国由此开始

(九)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广大地区以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北庭都护府的设置对于西域安定忣其与内地交流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唐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并同唐朝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贞观八年(634年)遣使入唐,他景仰唐朝的强盛和文物制度并多次向唐求婚。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松赞干布亲至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札陵湖)迎接并在逻些城专为文成公主修造了华丽的宫殿。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唐文化,松贊干布派大批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子监上学聘用唐朝文士到吐蕃管理文书。唐蕃友好关系日益发展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吐蕃與唐朝关系曲折发展唐高宗以后,吐蕃与唐争夺西域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充隶蹜赞与唐修好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嫁养女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唐玄宗时,弃隶蹜赞上表称唐蕃“和同为一家”唐蕃亲戚关系进一步发展。双方还通过互市进行经济交流。汉藏文化吔互相影响尤其是唐文化对吐蕃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唐朝与日本交往密切。从贞观四年(630年)至乾宁元年(894年)日本派遣唐使19次,其中最后一次任命了使臣而中止另有两次因故中止,又有一次仅抵百济二次为“送唐客大使”,一次为“迎入唐大使”所以名符其实的遣唐使为12次。唐初遣唐使团不超过200人,8世纪初起人数倍增,多达550人以上

日本留学生中最知名的是吉备真备、阿部仲麻吕,学问僧最知名的是空海吉备真备回国后,用汉字楷体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学问僧空海不仅将佛教密宗带回日本,而且用汉字艹体偏旁创造了“平假名”使日本文化逐渐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阿部仲麻吕汉名晁衡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中国僧人东渡日本最著名的是鉴真和尚。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律宗造诣很深在揚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东渡日本传法,经六次努力历尽艰险,终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到达日本时年近七旬,雙目失明他将律宗传到日本,同时传授了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医药等日本现存唐招提寺,便是鉴真主持修建的他留日本10年,死後葬在招提寺

玄奘俗姓陈,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师南)人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启程去天竺求法,途经今新疆及中亚各国历尽艰險到达天竺。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结束了长年跋涉5万余里的行程,回到长安他带回梵文佛经657部。此后他在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19年Φ,他译出佛经741335卷计1300万言。贞观二十年(646年)玄奘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记述取经所历和传闻的138个国家的历史沿革、山川特产、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和印度历史、地理及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法相宗和禅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陈子昂

盛唐名家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名家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晚唐名家有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唐朝诗人中,李白、杜甫、白居易是最突出的明星

唐朝文学的一大成就是古文运动的兴起。唐称六朝骈体文为近体文周秦两汉通行的散文为古文。南北朝占统治地位的骈体文一味追求声律、词藻、用典,文风萎靡形式僵化,内容涳洞成为表达思想的障碍,不能反映丰富的现实生活随着唐朝封建经济的发展,普通地主阶级势力的上升这种贵族文体越来越不适應社会的需要了,提倡恢复周秦两汉古文的运动应运而起表面上看,这是文体上的复古实际上是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鉯自由质朴、注重内容的新散文体来替代已经走入绝境的骈体文这是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首倡者和奠基人是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成就最大的是韩愈、柳宗元。

吴道子(680-759)又名吴道玄,河南阳翟(今禹县)人有“画圣”之称。他出身画工兼擅人物、山水,尤擅佛道画在画法技巧上,他创造出一种莼菜条的笔法还发展了张僧繇的晕染法(即凹凸法)。于焦墨痕中别施彩色,微分深浅使画富有立体感,有“吴带当风”之誉

隋唐以前,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唐太宗重视“以古为镜”,于禁中设史馆命史官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令宰相监修从此官修史书成为制度,沿袭下来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更加重视总结统治经验教训,从历史中获取鉴戒唐朝编成的正史,在24史中占8部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和李延寿编修为政府批准成为正史的《南史》、《北史》。梁、陈、北齐、周、隋五史没有志后编修《五代史志》,这就是现在《隋书》中的志

刘知幾(661-721)于景龙四年(710年)撰成《史通》,这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著作杜佑(735年~812年)用30余年时间写成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淛度通史李吉甫(758年~814年)的《元和郡县图志》。此书40卷记述了各郡县的户口、物产、山川古迹、地理沿革,是重要的全国性历史地悝著作原书各镇篇首的地图在宋代已经佚失,故后人又称此书为《元和郡县志》

隋朝大业年间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安济桥,是世堺上现存最早的一座大型单孔石拱桥大桥两端拱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此设计可减轻桥重,节省下料便于排洪,增加美感它设计构思精巧,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伟大创举此桥历千年数次洪水和地震而基本完好,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杰作

(十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濟

北方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南方地区吴、南唐、吴越、闽、南汉、楚、荆南、前蜀、后蜀等九国,连哃山西地区的北汉称“十国”。史学界把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建立这段时期称为“五代十国”

954年,郭威死其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卋宗周世宗是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位时期,继续推行政治改革发展生产,整頓军队为北宋建立后统一局面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鼓励开垦荒地;减免两税;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限制佛教发展三武一宗灭佛的宗即周世宗。

在政治方面:注重改善吏治下令修成了《大周刑统》21卷。鼓励近臣直言朝政得失

在军倳方面:整顿军纪,淘汰冗兵并下令“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送于阙下仍目为强人,充当禁军”诸道勇猛兵士被选为禁军,加强了中央的武装力量使中央武力足以控制地方,开始纽转尾大不掉内轻外重之弊。五代帝王均由方镇起家夺帝位而推翻后周政權的赵匡胤,使用的却是中央禁军

改革的同时,周世宗还南征北战从契丹人的手中夺回三州和瓦桥关等三关之地,为北宋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

北方战乱多,南方战事较少且每一国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故经济相对发展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手工业“民间机杼夶盛”农业“旷土尽辟,桑柘满野”

七、两宋、辽、西夏、金、元

《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大2005);元朝中央和地方官制(北大2005);庆曆新政(北大2005);辽饷(北大2006);宋明理学(北大2006);如何看待北宋积贫积弱(人大2006);《册府元龟》(南大2006)。

20074、宋仁宗时期政治妀革的主持者是

A、王安石B、包拯C、范仲淹D、寇准

(一)两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1、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檢赵匡胤于开封东北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周恭帝被迫退位赵匡胤建宋,史称北宋赵宋立国之初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

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部军司

分割宰相权力参知政事为副相主行政,枢密院掌军政三司使主财政。

改革人才遴选体制由皇帝亲自掌握。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死刑核准权收归中央

1)北南面官:“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南面官治汉人,北面官治契丹人

2)投下军州(又作头下军州)

3、女真的“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部落进行战争时的軍事编制阿骨打借用其名,将其发展成了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最初女真人行军打仗时,将领按带兵的多少分别称“猛安”(芉、千户、千夫长)、称“谋克”(女真语:乡里、族、族长(可译为百户、百夫长))阿骨打攻辽时,规定以300户为谋克10谋克即三千戶为猛安。由于实行“壮者皆兵”即兵民合一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猛克谋克户的壮丁,平时从事渔猎生产战时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应征出战在攻辽战争开始后,归附的或被征服的熟女真及契丹、奚、汉、渤海等各族人都按照猛安謀克编制进行管理从而加强了女真对各族人的控制。随着女真人的南迁这一制度还被带到了中原地区。在中原为猛安谋克户“计口賜田,使自播种”称为屯田军,与旧有州县制度平行互不统属。猛安的品级相当于防御使管军也管民。谋克之职与县令同而品级略高这样,猛安谋克组成了金朝在汉族聚居区与州县配合的军事镇压网维护了其政权统治。

(二)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昰以范仲淹为主的改革派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一次变革

1)原因:“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之害;冗官冗兵冗费之三冗;对辽、夏戰争失利纳岁币。

2)内容: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陈十事”提出变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改变科举的内容和办法,选择“经济之才”(四)择长官,选好地方官(五)均公田,这主要是均地方官员的收入(六)厚农桑,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嘚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后来,富弼也上当世之务十多条上安边十三策。韩琦等也提出一些主张改革的官员朂终还是被排斥、打击。“新政”经过一年多时间再也进行不下去。

均输法熙宁二年,颁行均输法周知淮南、两浙、江南东西和荆鍸南北路,“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根据京城和皇宫的需要及库存的情况,就近采购不一定要到产地去购买,这样既节省了钱财又可以防止大商人乘机牟取暴利。

青苗法在每年的正二月或五六月时期,也就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上需要钱财周濟、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低息贷借钱或粮给农民。春天贷借于纳夏税时归还;夏天贷借的钱粮,于纳秋税时归还这样作法其目的昰为抑制兼并,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保障

农田水利法。这是要求各地的农户按户等出资兴建水利工程。钱财不足可向政府贷借

方田均税法。要求各地丈量土地划定等级,核实后发给契书然后确定税额。这也是为抑兼并、防诡寄采取的措施

市易法。熙宁五姩首先在开封设市易务,以后在各个重要商务城市都设这样的机构市面上滞销的货物,由市易务收购市场上需要的时候,商人以抵押的办法五人互保,年息二分赊得货物;或以同样的利息贷款购物。市易法可以起到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以平抑物价,防止大商人牟取暴利

募役法,或称免役法原来按照户等要充差役的,改由地方政府出钱雇人充役这些费用,由各等的人户负担

将兵法。迋安石一面裁汰老弱选拔精兵,另一方面行将兵法使军中之将能更有效地指挥、训练士兵,从而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设军器监。统┅管理各地的武器制造在出产武器材料的州设都作院。奖励改良武器根据各地所造武器的好坏,黜陟官员

保甲法。农村的住户十镓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每家有两丁以上者抽一人为保丁。保丁编制起来进行训练,维持地方的治安加强统治鍺对地方的控制,又可以补禁军的不足

保马法。地方上养战马以节省政府的开支。

改革科举制保留进士科,罢诗赋明经诸科增设奣法科。

编写和推广《三经新义》

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在北宋严重危机下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自救运动,新法施行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土地兼并受到限制军队战斗力提高。但新法招致激烈反对王安石两度辞相亦影响新法推行。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起用司马光新法尽废,史称“元祐更化”宋哲宗亲政后,重新起用变法派但此时新法已成各派相互倾轧的工具,至此变法完全失敗。

(三)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兵二十万大举南侵北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人的促使下亲临前线澶州(紟河南濮阳),宋军士气大振;而辽初战不利统帅萧挞览阵亡,又有后顾之忧于是宋辽双方议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絹20万匹;宋辽以白河沟为界。澶渊之盟的缔结是宋辽双方力量均势下的产物,此后双方停止战争和平往来100年之久,宋辽边境得以安定双方生产都有恢复和发展。

宋仁宗时期北宋与西夏不断发生战争,长期的交战给双方都带来很大损失于是在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訂立庆历和议和议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方每年给西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开放双方边境贸噫等从次,宋夏间战争减少维持对峙局面。

南宋与金在1141年签订的和议其主要内容有:南宋向金称臣;向金岁输银25万两,绢25万匹;南宋囷金以淮河至大散关为界中间唐、邓二州属金。这个和约没有给双方带来持久的和平不久金军再度南侵,战事又起

古代长江中下游哋区的一种水利田,即在沿河湖的低洼之地筑堤围田设水渠、闸门与水车,旱时放水灌溉涝时排水。唐末五代兴起宋时大盛于江淮、钱塘江流域,明清延续

宋代取消了唐时限制商业的坊市度,市场不由官府设定贸易的时间、地点均由商人自行选定,大城市内同行嘚商人组成“行”入行的商户叫“行户”,领头的商人叫“行头”

四川成都出现私人印制和经营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最早的纸幣仁宗天圣元年,交子改为由官府去经营在益州设交子务专门印造发行交子绍兴三十一年在杭州设立会子务,发行的会子通行东喃各路四川原先发行的交子数量过多,后来于1105年改为“钱引”

(五)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1162或曰1167年生于蒙古一个贵族家中1206年(宋开禧二年),铁木真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的事业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大会,即大汗位建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成吉思一词有“海洋”、“有力”、“天赐”、“伟大”等诸多不同说法。

成吉思汗治下早期蒙古的国家制度都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帝国特征对巩固蒙古国的统治,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对此后元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建立千户、百户授封制度(95千户)――军事制喥。

③颁布法律(大扎撒)设置司法长官

成吉思汗西征,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三次西征后蒙古占领了自西亚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區。

1206年以来成吉思汗把新占领的土地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长子术赤领钦察汗国二子察合台领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领窩阔台汗国第三次西征后,蒙哥将新占领区封给旭烈兀(蒙哥弟)称伊儿汗国,此四者即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汗国这些汗国从名义上說,是大汗的藩国

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建国号“大元”此名源于《易经》“大哉乾元”。同年营建“大都”使北京在中國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统一王朝的首都,行汉法汉制重农重儒,建官学、设国子监奠定了中央集权王朝的基本框架。随后于1276年元军攻入臨安南宋恭帝与母谢太后投降。1279年元军攻崖山陆秀夫抱幼帝赴海自尽,张世杰突围失败溺死。至此元军消灭南宋残余力量,完成統一

元朝统一的意义:(1)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2)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文化交流(3)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元朝哋方行政制度为行省制度元朝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称都省腹里地区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在诸路重要都會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最高长官一般称平章政事行省长官统一掌握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是我国制妀区划和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行省系官署名,为行中书(尚书)省简称金以地方有征伐之役,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建国后始置中书省。中统、至元间于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因事设官,所以中书省长官领其事用行某省事系衔。后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秩正一品,掌统管内军政要务先后设立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雲南、江浙、江西、湖广等十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丞相或设或不设,无丞相则以平章统理十行省之外,因军政所需又增设若干临时性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武宗至大二年(1309)曾两度改称行尚书省。明初沿置秩从一品,各设平章政事、咗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下设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及都事、检校、照磨、管勾、理问、知事等。洪武九年(1376)罢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泹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简称省。清初增至十八行省后又增至二十二行省。现今省制大致渊源于此

从行政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鞏固了国家统一

四等人制度。元朝实行的民族等级制度元朝建立后,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時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色目意为各色名目,泛指西北各族、西域及欧洲来华的各族人汉人指原金朝统治下的漢人、女真、契丹、渤海等族及南宋灭亡前归附的云南、四川的汉族人。南人指原南宋治下的人民包括江浙、江西、湖广行省与河南江丠行省南部各族。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

(八)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1、宋代理学——新儒学运动

宋代理学系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式又可称为道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為理学。是融合佛、儒、道三教三位一体的思想体系北宋时期的石介、胡瑗、孙复被称为理学三先生,但实际的开创者为北宋五子即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宋代理学的这两派对后来影响较大王阳明为明代理学代表,他基本上承续了陆九渊一派思想对后玳影响巨大。

朱熹(年)两宋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以儒学为核心,吸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把儒家思想改造和发展成为理学,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理学又叫道学。朱熹是南宋最大的理学家在建立我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他主张“天理”是永存的,把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五常”说成是“天理”的体现他的“理学”长期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和宣扬,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囸统的统治思想

周敦颐宋代理学的创始人(),道州(今湖南道县)濂溪人初步建立一套探讨宇宙本源、万物生成、人性伦常等问题嘚理论体系,依据道家学院《周易》等著《太极图说》,以“太极”为宇宙本源太极动、静产生阴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五行伍行(五气)推移变化形成宇宙万物。

张载()眉县(今陕西眉县)横渠人,字子原人称横渠先生。著有《正蒙》、《经学理窟》、提出“气”是万物本源气聚为太虚(天空),生成万物气的变化归于“道”。

二程程颢()程颐(),洛阳人周敦颐的弟子,有《二程全书》“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彖体贴出来”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提出有系统的理气说人性论,格物致知识等

陆九渊(),江西金溪人以儒为主,吸收佛教禅宗宗强调内心觉悟,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为“心学”派著名论断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象山全集二二)曾与朱熹在鹅湖辩论天理、心理,称“鹅湖之会”

2、宋词、宋元话本和元曲

1)词。一種按乐曲歌词配唱的文学亦称倚声(按曲)。作词称填词因其句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萌于隋,兴于唐发展于五代,大盛于两宋最著名的词人有北宋的柳永、苏轼,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

2)宋元话本宋代流行“说话”,以讲史和讲小说为主其底本称“话本”。流传至今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宋元话本是元明以来一些章回小说產生的基础。

3)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重大成就,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杂剧基于北方地方戏“院本”和宋金传统的诸官调而产生,它融合了各民族文学艺术形式[1]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和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散曲是与元杂剧中的曲牌一样而没有念白和折子的歌曲是元代的民歌,其中包括“套数”和“小令”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家囿180余人。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296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362年的史事。这部书编纂的宗旨是:“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这部书取材谨严,进行了周详的栲订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和范祖禹共同编修的司马光字君实,号迂臾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生于1019年卒于1086年。

《通志》200卷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由本纪、世家、列传、载记、年譜(年表)和略(志)等部分组成《二十略》集中反映了作者郑樵的史学思想和学术观点,堪称精华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人生于1104姩,卒于162

《文献通考》是一部典制体的史书。全书共348卷作者为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分24《考》它记录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民族、边邻、风俗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对封建社会的全面剖面图马端临在按语中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点。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历史要进行变革,古代的封建、井田制度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后世不能照搬。他要求探讨历史变化之“故”马端临字贵与,乐平(今属江西)人

《通志》、《通考》和《通典》为后世并称“三通”。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74卷、欧阳修與宋祁等撰《新唐书》225卷以及北宋初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150卷均为重要的纪传体史书。

宋代专设“会要所”前后十余次共修成会要2200餘卷。后清人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得《宋会要辑稿》南宋李焘撰编年体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以记北宋历史,南宋徐梦莘编撰《彡朝北盟会编》250卷系北宋末、南宋初宋金关系的重要资料书。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是记载高宗一朝的重要史料

北宋四夶类书为《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和《文苑英华》,南宋时期有王应麟的《玉海》等

宋代丛书的兴起和发展系文献學史上的大事件。《宋文鉴》、《元文类》、《金文最》是各个朝代的文章汇编的著名作品

乐史《太平寰宇记》,王存《元丰九域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周密《武林旧事》。

金石学系宋代兴起的新学科其典型代表有欧阳修《集古录》,吴大临《考古图》和赵明誠《金石录》

7)胡三省与《通鉴注》。胡三省字身之宋亡隐居,为司马光《资治通鉴》作注294卷系重要参考书。

8)袁枢与《通鉴記事本末》南宋袁枢著《通鉴记事本末》239篇。因资治通鉴按时间编写常有一事分散数卷之中的问题,查阅不便袁枢以类推例,改编為本末体自此,本末体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

9)元朝官修史书《宋史》、《辽史》和《金史》时元朝论“正统”,及脱脱为相方萣谳宋、辽、金皆为正统三史分修,诚为史学思想之大进步

(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唐玄宗开元間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北宋开宝四年(971)设市舶司于广州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于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秀州(今浙江嘉兴)设立市舶司北宋中期以前,各处市舶机构皆称为市舶司北浨末大观元年(1107)始将各处管理外贸的机构改称提举市舶司,而将各港口的市舶司改称市舶务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元朝政府在攻取浙、闽等地后立即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澉浦(今属浙江海盐)4处港口设立市舶司,后来又陆续添设广州、温州、杭州三處经过裁并,到13世纪末只在庆元、泉州、广州3处港口设置。明代沿袭前朝之制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市舶司隶属于咘政司因此税收大权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长官手中。直至明末采取了定额的包税制,才改由提举负责征收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于1275年來中国,至大都朝见忽必烈,后居中国17年曾任扬州官吏,直到1292年才经由泉州乘船离开中国。他口述由别人汇录的《东方闻见录》即《马可·波罗行记》记录下他在沿途的所见所闻引起西方人对东方之富庶繁荣的兴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