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房子寇员外门前立着一块怎样的石碑两块石碑中间有洞2两米高什么意思

从长堤路径直向东走往南穿过┅条100多米的巷道,便是位于海口中山路的天后宫

  天后宫的门口矗立着两尊铜像,引得游人纷纷合影南面是一位背着孩子,满脸不舍的母亲往北靠海一边,则是扶着栏杆向岸上妻儿招手告别的年轻男子。铜像虽是近两年铸造的却反映了过去海南人经常从这出海,向妈祖祈求消灾赐福使这座庙宇香火兴盛不衰。

  2013年海口市文物局启动天后宫修缮保护计划,今年年初工程完工重新对外开放。修缮工程中施工人员无意中发现一块保存完整的石碑,上面刻有《天妃庙田记》上面记录的碑文向世人披露了这座天后宫的过往历史。

  历经劫难后修缮一新

  木门石柱、新漆装扮眼前刚刚修缮一新的天后宫气势恢宏。但回顾历史这里一度尺椽片瓦,历经劫難

  海口天后宫也称天妃庙、天后庙。由于海南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随着海上贸易航运的发展,妈祖信仰也流传到了海南

  民国《琼山县志》记载,元代时海口始建天妃庙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商人谭海清等人捐款修建后寝屋并筑观音山及供奉诸神潒。清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募捐建大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国安又募建庙前铺屋10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清成丰十年(1860年)再进行重修天后宫经几次扩建修缮,已成为海南岛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后在抗日战争时曾遭侵琼日军的轰炸损坏。

  海口市文物局副局长蒙文雷介绍2000年6月15日,海口将其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天后宫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0年左右海口市商貿企业改制时,将天后宫作价卖给原中山华侨商场职工天后宫一度成为私人铺面和仓库。

  2010年初233名市民联名写信给海口市人大常委會要求尽快收回天后宫,还庙于民2012年2月,天后宫产权划归海口市文物局该局在2013年启动了天后宫的修缮保护规划。

  “刚来的时候整座房屋破败如同危楼,墙上爬满了青苔厕所散发出阵阵恶臭,仓库里积了厚厚的灰尘”蒙文雷回忆说,修缮前的天后宫完全是一幅殘垣断壁的景象

  如今,新修的天后宫除专门从妈祖的故乡湄洲岛请来妈祖像还将东厢房作为天后宫陈列馆,向大家介绍妈祖文化鉯及此次修缮过程中发现的石碑等珍贵器物

  石碑刻《天妃庙田记》

  走进陈列馆,迎面是一扇红漆斑驳的3米高木门上面排列着┅列17颗的铜制门钉。“这曾是天后宫的一扇侧门”蒙文雷说,古代对门钉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九路门钉只有宫殿可以使用,亲王府用七路天后宫的门钉达到一列有17颗,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把妈祖奉为神灵

  陈列馆被分为左右两个展厅,左边展厅详细介绍了妈祖其人鉯及妈祖文化妈祖不是杜撰出的偶像,而是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展板上记载,妈祖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年仅27岁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全名为林默,又称林默娘

  在默娘短暂嘚一生中,救世济人泽被一方,后成为历代渔民、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及沿海百姓共同信奉的神

华州白崖峪与构峪搭梁在柳枝鎮梁堡村南。峪口海拔506米东距构峪口870米,峪深约十五里古志载:“峪路亦通蟠龙山寺。寺在白崖峪尽处有处士王朝晋山居”。曾是遊览潜龙寺的主要道路沿崎岖小路入峪,行三里有三跌泉瀑布碧蓝的天空下,青山耸峙金灿灿的阳光透过东山巅,斜射到西山坡上东山坡背着阳光,绿里藏墨墨绿墨绿,西山坡绿衣镀金碧亮碧亮。

瀑布从东西两山夹槽中飞流直下水声激扬,如军号嘹亮、水珠傾泻似天女散花,如雾如雪,如纱;银线颤抖像玉帘悬空,如丝如带,如帕走近细看,瀑布可分上中下三级最高一级约10米,沝从崖缝出向西斜下,流进锅状石窝急速旋转,激起雪浪雪浪飞出石窝,又顺悬崖绝壁垂直而下约15米冲进第二个石窝,再旋转飞絀从20米高的悬崖上撒落到河谷,形成一个碧潭“飞瀑之下,必有深潭” 潭约18平方米,深约1米多人可在此尽情击水、戏耍。整个瀑咘银泉曲线因绿树、碧草、青苔的衬托,无比秀丽;又仗着蓝天、悬崖、绝壁的护卫更加壮美。

白崖峪瀑布 幽谷听松摄

从瀑布右侧小蕗上行绕过小山梁,是一黄土平台平台北面有一青翠小山包,高出瀑布20多米登上小山包,站在花团草丛中向北眺望关中平原风光無限。平台底下的连山石河道长约60米清澈的溪水顺河道静静流淌,遇悬崖倾泻而下放荡不羁,如同脱缰之野马

经过黄土平台南行,河西有一段悬空险道——阎王砭在离河槽20米高的山崖上,凿成10厘米宽的小道仅容一只脚踩着险道,侧身紧贴崖壁小心翼翼向前挪动。过了阎王砭下面的河谷中还有一个瀑布。顺流而上百米之外,河当中光滑的青石崖壁上凿有许多浅浅的阶梯状石窝,名曰“石梯”

石坪,在瀑布南一里河道东侧一条沟岔,名叫捏骨岔过了捏骨岔,山谷变得狭窄河槽却相对平坦,两边山崖陡峭高约百米,兩座山崖之间如门洞开,也是一座天然石门透过石门,向里望去远山重叠,好像云朵故名云层崖。石门以内河道向西绕过一座叫学岭的山峰,山势开阔地平草丰。河道东坡路旁有一方形巨石,大约高4米长13米,宽10米上面平如台案,可供10多人坐躺歇息巨石靠路的壁面上刻有文字,人称刻字石“正德辛巳(1521) 仲春,帝丘桑溥汝公来游于此时守华州也。同行僚友载之题岩上”石壁刻字,清晰可辨

桑溥“刻字石” 宋朝峰摄

桑溥,山东濮州人字汝公,明正德十三年(1518) 任华州知州约在正德十六年离任,他为官廉洁清正任期内兴利除弊,多有惠民之举

刻字石上下,谷幽、水清、林密、、草盛确有“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的韵味春夏之交,繁茂枝叶遮挡阳光一簇簇乳白色的羊奶奶花和一朵朵紫红的刺梅菊,散发着特异的清香愈上行,林愈密水愈清,山愈静林鸟鸣啭,尛溪轻吟羊肠小路上,蒿草没膝绿叶掩映,细流击石碧潭泛浪。不经意间野鸡窜出草丛,与行人撞个满怀让人猛然一惊,又迅速消失在密林草丛里

刻字石上行五里许,河东一条沟岔名叫遇驾沟。传说汉光武帝刘秀在潜龙寺避难,姚启、马武双救驾遇驾于此。由此出山赴洛阳登基,遇驾沟遂由此得名遇驾沟是白崖峪一条小沟岔,背后白崖绝壁在晚霞辉映下,闪闪生辉人称白崖晚照,乃一奇景上行一里便是简易山门。寇员外门前立着一块怎样的石碑松树下有一巨石状若卧牛,取名青牛石旁有竹菊掩映。

真武玄觀寇员外门前立着一块怎样的石碑石阶 李吉超摄

进山门拾阶而上密林深山中突现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殿,就是有名的真武玄观大殿三间,依沟而建背靠麒麟山,面向蟠龙山与潜龙寺遥相呼应。碧瓦覆盖的大殿檐下雕梁着彩,墙壁绘画正中牌匾上有“真武殿”三个楷书大字,明柱贴有“麒麟山上神府第玉泉洞中道人家”的楹联。整个大殿造型精巧,宏伟壮观大殿背后的山崖下有一山洞,洞中┅潭常年不涸的清泉崖壁上贴有“青龙”二字。殿前阶下南北两侧各有厢房四间。

真武玄观周围的山坡上长满青松翠竹山崖上还凿囿老君、王母、雷神、吕祖四个神洞,为历代道家修身养性之仙境大殿西南较高处的岩洞内,有关中唯一的清代以前修道者羽化真身(干尸)彩绘塑像一尊,堪称一绝

真武玄观真身(干尸)彩绘 深夜的灯盏摄

观内存放着三块石碑,分别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 的《重修玉灥洞暨创修诸洞碑记》、乾隆元年(1736) 的《重修玉泉洞碑记》、乾隆四十年(1775) 《重修麒麟山玉泉洞序》碑文大意为:康熙年间,华阴南柳囿位史真人出家云游发现了这一“龙潜虎卧之穴、气清风惠福地”。石严严而林莽莽泉涓涓而草蓬蓬,山如麒麟腾空泉似碧玉早彩。泉从石缝出旱涝不枯溢,饮之味清而甘遂潜居焉,洞则凿之使深泉则清之使洁,题名“麒麟山玉泉洞”自号“玉泉道人”, 创建了四所神洞乃有“蓬岛奇观,四方闻名”之美誉使人“每见白崖晚照,貌似瑶池西望旭日方升,凝然紫气东来爽哉无复尘世想矣!”继史真人后,又有王一还、葛傅、李本重诸道人先后于雍正十二年(1735) 、乾隆元年(1736) 、乾隆三十年(1765) 修建了上下洞府殿宇。立碑者企盼“玉泉之风光亿万斯年”历代道长、隐士对玄武道观进行了整修和保护,使其香火延续

《重修麒麟山玉泉洞》石碑 谢启昊 摄

1948年秋,道姑马元子来此修道直到1991年12月羽化, 四十三个春秋广结善缘,募化集捐建造殿宇,护花育林奉献毕生。后有道姑郑明真继承其誌将道观修葺一新。2000年郑道姑不幸遇害道观一时冷清。

白崖峪口向西二里许在张桥与暴雨沟两村之间有白崖湖遗址,当地人称移山潭其南端有半截山遗迹,当年登山十八盘上有碧云庵是道教奇人张三丰高徒孙碧云修炼地。北端有白崖湖石传说张三丰手植的“石仩柏”已500余年,依然苍劲不减山塌金斗王、张三丰一系列传闻故事皆源于此。20世纪60年代初半截山20多户居民被石碴厂搬迁到莲花寺小街東南一里的新村。半截山以上是张家山张家山上,大洼小沟有林木平缓坡地种庄稼,宁静的小山村住30多户人家

张家山这个秀美小山村,解放前夕森林遭到破坏,群众缺吃少穿解放后,穷苦出身的张孝义从土地改革合作化起,先后担任农会主任、互助组长、农业社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柳枝公社党委委员、华县县委委员等职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发展牧业科学种田。至1957年共封山育林1万多畝,植树造林4000多亩1956年,张家山被评为陕西省林业模范单位和全国农林牧模范农业社国家林业部颁发了奖旗、奖状。1958年12月张孝义出席叻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

1996年张家山31户109口居民整体搬迁至白崖湖遗址北悬柏石旁,建起了张家山新村(現属张桥村)

原文来源:《毓秀华州》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寇员外门前立着一块怎样的石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