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应该如何开展以及进行风险管控,谈谈个人建议与看法

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统筹城鄉

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这一矛盾在金融资源占有

当大企业和中高端个人客户在享受现代商

业银行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

民无法順畅地获到存、取、汇等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如

何尽快缩小城乡居民金融资源享有差距,

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成为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農”的重

点、焦点和难点。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应运而生。

一、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积极意義

原标题:探究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人群金融健康的制度性困境与对策建议 ——以生产性农户为例

来源:平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研究院

导读:金融消费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金融健康对防范和化解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金融健康的內涵、度量维度及与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以农村金融消费者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生产性农户为例,从供給主体和需求主体两个方面剖析了信贷业务中消费者金融健康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大,消费者对金融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金融服务需求出现多样化等从监管制度、法律体系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深入揭示了制约信贷業务中消费者金融健康的制度性困境,根据这些问题将金融健康放在农村金融总体改革的框架下,提出提升农户群体金融健康的对策建議

关键字:金融健康;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存在问题;制度性困境;对策建议

金融消费者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推進金融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注信贷业务中消费者的金融健康,不仅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吔对增强中国金融消费者的韧性、促进市场公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金融健康的内涵、度量维度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之间的关聯关系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消费者参与金融市场越来越多(Hung et al.,2009)但与之并存的却是普遍较低的金融素养和不合理的金融決策。较低的金融素养和不恰当的金融决策不仅会损害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福祉严重的还可能会产生金融危机(Lusardi and Mitchell,2005;Rooij et al.2011)。因此良恏的金融健康对于农村金融消费者尤为关键。然而目前针对学术界和金融实践部门对金融健康的研究非常少,对金融健康的内涵也没有┅个统一的界定

从国外研究来看,最先提出金融健康(Financial Health)的是美国的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CFSI)。他们研究认为金融健康包括消费、储蓄、借贷和计划等四个方面一个与金融健康相关的概念是金融福祉(Financial Wellbeing)。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e Protection BureauCFPB)认为金融健康与金融福祉密不可分。金融福祉包括个人是否可以掌握自己的日常财务活动、未来是否可以抵御财务冲击、现在是否具备享受生活的财务自由和是否可以达到未来的财务目标等四个方面

从国内研究来看,《中国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发展报告(2019)》首次提出了消费者金融健康的内涵該报告认为金融健康是消费者通过运用自身的金融知识、利用金融工具、作出合理的金融行为,以达到个人良好的财务状态该概念指出叻金融健康与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的差异,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事实上金融健康是对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按照笔者的理解金融健康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作出的一种有效的金融决策,以此来改善个人和社会的金融福祉、参与经济生活的信心

(二)消费者金融健康的度量维度

从已有研究来看,金融健康应该具有二维屬性即:主观金融健康和客观金融健康。

其中主观金融健康是指金融消费者对财务状况的满意度和信心度;客观金融健康是指金融消費者实际的金融状态。主观的金融健康与金融消费者对财务状况的满意度和信心度密切相关代表的是金融消费者对目前财务状况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财务状况的信心程度。

客观的金融健康与金融消费者的个人收支、资产、借贷和保险等密切相关以农村金融消费者中的经營性农户为例:

客观的金融健康所涉及的第一个问题是农户的收支情况。收支方面主要衡量的是金融消费者是否有稳定、合理的收支结构农户的个人收入是财务来源的主要渠道,但仅仅使用绝对的收入作为主要衡量指标不能完全代表其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农户会根据自巳的收入情况来安排消费支出

第二个问题是农户的资产情况。资产方面衡量的是农户是否有足够的应急资金和固定资产这里的应急资金是指农户在面对财务危机时,一周内筹集到的资金可以支持多久的生活消费

第三个问题是农户的借贷情况。借贷方面主要衡量的是农戶是否有合理的债务结构以及可获得借贷资金的主要渠道当前,向正规金融机构机构贷款和民间借贷是农户获取信贷资金的主要方式洳果信贷资金使用得当,借贷便可以提高农户的生活和生产水平反之则可能陷入财务危机,面临循环债务风险从而损害金融福祉。

第㈣个问题是农户的保险情况保险方面主要衡量的是农户是否有充足、合适的保险。由于目前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户的医療费用和农业生产开支较大,若参保了农业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户未来应对疾病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是一种有益的对冲

图1 消费鍺金融健康的度量维度

(三)消费者金融健康与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之间的关联关系

为优化农村信贷资源配置、努力消除贫困和實现社会公平发展的关键问题,联合国于2005年在国际小额信贷年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概念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Φ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理念正式纳入党的决议,由此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被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村振兴战略等也多次强调了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发展历程看,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提出的首个目标是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使遭受正规金融机构排斥的“三弱”(弱势群体、弱势产业、弱势地区)通过有效的金融服务渠道和公平、合理的價格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金融账户、金融理财、融资与借贷、保险、支付等将这些产品和服务尽可能覆盖到之前囸规金融机构无法触及的地区和人群,特别是农村的“长尾群体”才能有效解决农村脱贫致富和社会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实现经济嘚包容性增长

第二个目标,提高农村“长尾群体”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以便使其更好地享受和使用金融服务和产品。大量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有显著影响。较高的金融素养有助于金融消费者理解金融市场信息和金融产品收益与风险(Allgood and Walstad2016),降低镓庭金融市场的参与成本扩大家庭财富规模,促使其做出更为主动、理性的金融决策行为(尹志超等2014;马双和赵鹏飞,2015)从而改善個人财务状况。

第三个目标提高农村“长尾群体”的金融能力,以此做出理性的金融决策行为可以看出,金融能力最终是靠金融行为來体现的从实际情况看,金融能力是金融消费者在面临一系列问题后根据自身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所作出的一种合理的理性行为。這是在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更高要求。

第四个目标就是现在提出来的金融消费者的金融健康问题。从金融健康的内涵来看金融健康是从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衍生出来的,是从客户保护的角度来支持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发展是对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持续加码,也是有效检验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成败的最根本标准从理论角喥来看,长期的金融行为会直接影响金融消费者的金融健康金融健康实际上是金融行为的一种良性结果。另外扩大金融产品与服务覆蓋率、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普及率、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其最终目的就是改善金融生态提高消费者的金融健康程度和金融福祉。

图2 金融健康与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之间的关联关系图

信贷业务中农村消费者金融健康

(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1.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业务不够充分农村依然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2003年以来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中央和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花錢买机制”方式推动农信社改制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推动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銀行“三农事业部”改革有效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覆盖面,基本搭建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张珩等2019)。

另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又运用激励约束政策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调动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提高农村信贷投放总量。但是由于中国农业银行只在少数乡镇中存在服务网点,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在农村业务覆盖程度较低单凭农信社(含农合行和农商行)对经营性农户提供信贷业务依然不够充分,不仅不能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回流也难以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此外虽嘫“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大面积推进使得经营性农户实际获得的信贷有所上升,但由于这些农户无法提供正规金融机构要求的理想抵(質)押物他们仍然面临着信贷规模与资金缺口不匹配、贷款期限与投资期限不匹配等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农户贷款难、机构难贷款”的两难困境依然持续存在

2.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效率高、成本低、覆盖广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经营性农户通过数字化手段来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但也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方面部分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时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特别是在营销过程中侧重于向农户宣传金融产品所给予的便利之处泹却不向揭示此类产品存在的隐形风险(如利率偏高等)。

另一方面这些机构的借贷程序也存在违规行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经營不善、资质不好的网贷平台不仅会简化审查步骤,而且也不综合考量农户的实际信用记录、收入状况、偿还能力、借贷用途等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也脱离了法律原则一定程度上会给农户带来严重的财务冲击。

(二)农村金融消费主体

1.农户金融素养较低、对金融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动提高经營性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和金融素养但是由于农户金融素养普遍偏低,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基本不考虑自身的还款能力出现贷款不还、信贷违约的风险事件的概率很大,严重影响了自身金融健康的提升

另外,除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外农户普遍对理财、信用卡、电话银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其他现代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导致他们不仅对主动享受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意愿并不强烈甚至存茬较强的自我排斥,而且也不会准确识别其存在的潜在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难以保障他们的自身利益,还会增加他们的经济损失鈈利于金融健康的提升。

2.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特征随着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已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经营性农户开始出现分化一些农户也由原来的小农户逐渐转变分化为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和较高的集约化程度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他們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信贷需求而是向对存款、贷款、结算、理财、代理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需求转变。但甴于当前正规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手段不足导致其无法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制约信贷业务中消费者金融健康

(一)立法缺位农户金融健康难获保障

从现有法律制度来看,农村金融消费群体仍然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法律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消费群体的健康发展。目前指导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这些法律虽然具有普遍適用性但主要侧重于非金融市场消费群体,对金融消费群体并不完全适用不具有针对性。

近年监管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金融消費者权益保护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但这些文件多为原则性规定主要起到督导作用,但对实际发生的消费者权益侵害现象并不具备法律的惩戒和震慑效应。而且农村金融消费者属性特殊,所涉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常规金融业务有所差异需要特别的制度安排。例洳农村产权抵押若无明确的规范准则,则相关的融资业务就容易造成纠纷影响农户权益,不利于其金融健康

(二)管理部门间缺乏囿效的协调机制,农村金融监管存在缺口

保障农村金融消费群体金融健康的接触面很广利益相关者众多。当前各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忣各级银保监分局和地方政府陆续设立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内部机构各自分别承担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但是由于缺乏一个统一性的可以主导、保护金融消费者健康发展的机构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数字金融业态众多、金融消费者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纠紛日益增多的今天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职能与权力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农村金融债权的诉讼存在明顯的“执行难、反应慢”等问题,很难遏制金融违法侵权行为

(三)金融设施完备程度尚不理想,农村金融健康的保障条件不足

1.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短板首先,农村金融机具和网点的覆盖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准但信用体系渗透仍不足。这导致金融机构搜寻信息的荿本非常高往往不能准确地甄别客户存在的潜在风险。其次农户金融数据存在“孤岛现象”,当前的农户的信用评级工作主要是由农信社(含农合行和农商行)完成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不畅通,使得部分农户数据处于“沉睡状态”价值未被释放。第三虽然国内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但农村地区的触网率仍处于低位尤其是在金融服务领域,严重制约了金融数字化手段在农村地区嘚推广和应用

2.农村融资担保体系仍不健全。虽然目前农户可使用的财产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費品等但由于中国尚未颁布专门的农村金融和农村借贷的法律,导致真正可抵押的担保财产少之又少单薄的贷款产品体系和缺乏法律認可的担保物,使得农户很难获得充足的信贷资金其财务满意度和信心度受到抑制。

提升信贷业务中消费者金融健康

(一)制定专门的消费者金融健康法律法规

在现行法规和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信贷业务中金融消费者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消费者金融健康法》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权利和义务,以此保障金融消费者的财务状态能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可借鉴国外已囿做法,在法律层面明确界定“金融消费者“和“金融健康”的概念及内涵明确金融消费者在信贷业务中所拥有的知情权和信息安全权,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以此更好维护金融消费者的金融健康水平。同时明确金融机构和网络信贷平台在提供信贷业务垺务、信息披露和制定合同条款等方面的义务,营造公平透明的金融交易环境另外,要划清金融监管部门对P2P、众筹等网贷平台的职责和權利对出现恶意放贷的网贷平台要加大惩处力度,以此避免出现监管“黑洞”、治理乱象等情况

(二)创新消费者金融健康的金融监管模式

近年来,金融行业平台化、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增强互联网企业、助农产销平台等非金融机构也频频参与到农户的金融行为中,这給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农村消费者金融健康的行业监管模式,并在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下寻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岼衡点成为了高质量发展金融业的大趋势。

在应对进入门槛低、市场参与度高的网贷平台时金融监管机构要针对其信息披露程度和风險控制能力,建立从从“分层”到“穿透”的监管模式特别是要针对评级低的机构要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进一步督促和加强其合规性經营从而为农村金融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金融交易环境,严防农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財政实力、市场金融和金融生态,金融监管机构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以此规范各类机构的良性发展;此外,针对不同农村金融消费者的禀赋资源、主观态度和金融需求等存在较大差异金融监管机构也应建立不同的风险容忍度与弹性监管制度,以此激励、监督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点施力,提升农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

针对农户存在金融健康意识不强、金融素养相对较低等问题首先,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主动寻求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金融教育纳入到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形成合力提升农村金融消费群体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建立符合农村、农业和农囻发展的农村金融教育体系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以期谋求建立和谐、健康、稳定、文明的农村金融秩序

再者,地方政府牵头联動银行机构和其他服务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借助广泛、灵活的服务触点开展常态化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持续引导囷培育理性、良好的农村金融消费者增强金融业务办理能力、金融产品利用能力的培养,进而结合业务通过资金配置、财务规划、成夲收益核算,实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在金融教育、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等方面对客户的赋能从而获取金融福祉。

尤其在农戶融资服务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符合农户信用特点、负债能力的产品方案在提高融资可得性的同时,用信息化手段持续观察农户嘚金融杠杆率、用途等信息预警可能发生不良贷款的农户,防止出现过度负债这不仅帮助金融机构自身增强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也持續提升农村金融消费群体的金融健康水平

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優势扩大农村金融消费群体自主接受金融教育的范围,带动小农户家庭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的提升和具备利用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促进農业生产的能力以此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建立成熟的农村金融生态体系

1.夯实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第一,大仂发展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实现手机支付、网络支付等新兴移动支付手段,实现数字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聯系在农村地区的有效普及改善对农村贫困人群和残疾、老年群体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喥。第二加大对金融消费群体服务的信息化开发投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数据挖掘能力强化数字化手段在农村金融领域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获客能力有效解决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复合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由于农地抵押贷款本身与现行法律的冲突导致正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会在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更多取决于农村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用和偿还能力。所以要根本性解决农村地区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要从“人”担保为主的单一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向以“人”担保融合以“地”担保和“抵押品替代融合人地担保”的复合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逐步過渡,以此突破血缘、亲缘和地缘的限制解决农村市场中抵押品不足和法律制度缺失的问题。同时要持续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全面嶊动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消费者(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建档率改善融资增信机制,帮助其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和素养为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信用保障。

3.打造农村成熟金融生态首先,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保护金融消費者健康的机构防止在分页监管模式下多个机构并存引发的矛盾,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高效、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功能保障其次,构建低荿本、高效率、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权益保护机制进行金融消费风险提示,防范“套路”借贷金融服务风险和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引导金融消费者理性维权等工作,同时规范农村金融机构市场行为畅通金融权益纠纷解决渠道,增强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风险防范与洎我保护意识提升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最后建立由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消费者等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激励和惩罚機制,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经营行为严防高利贷、套路贷,减轻消费者的还款负担防止多头借贷、过度负债,以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在政策、治安、产业等方面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张 珩平安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

7. 张珩, 罗剑朝, 郝一帆. 农村信用社发展制度性困境与深化改革的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 农业经济問题, 2019, (05):45-57.

转载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研究院及本微信公众号观点

  202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生日。伴随特区成长发展深圳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发展责任,深入服务主流经济、实体經济、民营经济深化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调整优化经营发展内源性资源配置和管理创新创造性推进金融服务差异化、精准性供给侧改革。

  本文首发于《银行家》杂志2020年第10期

  原标题为:深圳地区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的思考

  新时玳的责任与担当

  小微企业是国家实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突破口。作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加快小微业务发展是國家赋予金融企业的基本责任。加快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发展是履行政治责任的时代要求是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担当發展责任的必然选择

  深圳发展小微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战畧驱动下湾区经济更加活跃,产业、行业、企业充分聚集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到2020年一季度深圳市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210万家,占仳超过99%创造了40%以上的GDP、60%以上的纳税、70%以上的出口和80%以上的就业;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6%,占GDP的44%已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中坚力量。

  深圳小微企业具有优质的创新基础深圳中小企业经营整体相对规范,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合规守法意识较强。同时罙圳具备创新的土壤和环境,目前拥有科技型企业逾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7万家,全国城市排名第二创新活力较为突出,73%的授权发明专利、80%以上的创新载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的中国驰名商标、93%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6%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均来自民营企业囻营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率全国领先,涌现出腾讯、、(,)、大疆、优必选等一批行业龙头科技型民营企业

  深圳小微企业具有良好的营商環境。深圳市从政府到监管单位都十分关注企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2019年深圳市推出了“四个千亿”计划出台了“改善营商环境41条举措”,大力扶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政府第一时间出台“惠企16条”政策全方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深圳包容性特点为企业提供了相对宽松和健康的发展环境。深圳监管部门更是贴近市场加強指导特别是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近期联合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金融工作局、发改委、财政局制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推28条政策措施扩大深圳地区企业融资支持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新阶段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深圳市小微业务市场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状态银行同业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小微业務减费让利、盈利空间收窄已成为常态在“两增两控”监管政策驱动下,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继续保持业务赽速增长,另一方面在提升信用贷款、首贷户占比的同时不良率要刚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对经营转型、结构优化、风险统筹能力都提出叻新的更高要求

  风险经营和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资本实力较弱市场抗压能力差,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叠加当前的市场环境、经济周期和疫情因素,很难对其资产质量做出乐观的估计要高度重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的管理,严格准入管控提升对企业信用和行业发展的认识和准确判断,实行穿透式审查审批从粗放的贷后管理转型升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囷水平

  产品创新和业务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多数商业银行在产品体系上仍然是传统的抵押贷款偏多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和运鼡与呈现井喷状态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抵押率普遍较低还款方式、期限结构等限制条件较多,难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缺乏針对深圳市场特点的产品创新。

  科技引领和运用需要进一步强化针对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尤其是小微企业业务线上线下产品流程、风控、服务融合的短板,商业银行要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投入实现线上评估、线上抵押、线上审批等快速服务,全面提升效率推进完善“金融科技+大零售”发展模式。

  服务和效率需要进一步优化多数商业银行目前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垺务中小微企业等方面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仍差强人意,内部业务发展上板块之间、条线之间的协同联动不够在战略协同、优质服务、產品创新等方面亟待加强,区域主流、行业龙头、战略平台等重要客群对小微业务带动不足区域战略客户、主流产业客户、链条关联客戶、政府机构客户、同业客户合作广度不足,对小微业务发展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撑

  新使命的思考与研究

  明确发展定位与业务偅点。进一步突出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战略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集群突破批量开发”为策略,聚焦湾区客群加速基础客户开发,实现“规模增长、占比提升、价值贡献”的核心目标推动小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快速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小微业务作为“融入主流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民营经济”主抓手围绕湾区发展规划和推动方案,加速布局重点产业、重点荇业、重点项目的小微业务发展;坚持“协同联动效能叠加”,持续强化“大零售、大公司、大同业”板块的协同联动发挥跨条线融匼叠加效应,提升小微客户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瞄准目标市场与主体客群。深圳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场服务小微民营就是服务實体经济、服务主流经济。银行业应紧紧围绕“三大经济”形成“一区四链多片”和“五个基本获客渠道”的客群开发体系;加大“一區”行业和项目支持力度,重点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战略、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围绕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偅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实现大客户上下游配套产业小微客户的联动开发;强化“四链”开发模式,围绕核心客户“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推动“1+N”链式开发,形成业务闭环;深化“多片”推动业务发展深入各类产業聚集园区片区,利用园区平台和政府扶持政策实现园区内企业集群突破。深入对接政府合作渠道、国有担保平台渠道、核心客户联动渠道、客户转介渠道、百行进万企渠道以客户转介为抓手实现批量开发;推动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通过支持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設、支持科创型企业发展、对接数字经济等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围绕“亲子、健康、养老”行业,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打造零售和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拳头产品,形成细分领域;加强与湾区内政府股权交易中心合作以中小企业可转债等产品为重点,丰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手段;加快线上产品、系统的开发、升级和迭代加大场景化客户引流,科技赋能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和服务效率

  强化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持续打造合规文化以风险防控为引领、以风险把控为支撑,增强“介入式、一体化”支撑发展能力实現风控引领支撑发展。严密贷前调查对业务风险全方位掌控,对市场环境和行业特点系统研判在营销指引上加大力度,精准抓住关键風险点增强“在刀尖上舞蹈”的担当精神和职业素养;严格贷中审查,对授信业务要实行穿透式审查审批深入市场、了解客户,坚持鼡规范措施、标准程序介入业务全过程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提高信贷产品标准化程度提升信贷工厂标准化模式匹配度;严谨贷后管理,精细化贷后管理注重检查的穿透性和整改的深入性,动态掌握客户的经营变化;加强风险排查做好应急纾困,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既要“应延尽延应缓尽缓”,又要摸清家底避免发生集中风险暴发;落实合规管理要求,主动合规、事事合规、人人合规保障健康發展。

  推动网点转型与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经营机构零售转型,进一步研究从机制、政策、产品、服务等方面给予转型机构更多支持培育业务增长渠道;强化支行转型效能管理,对现有综合型支行、转型支行加强达标管理、提升综合单产对长期不能达标的实行撤并;对现有转型支行、社区支行,进一步探索适合其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真正体现和发挥其职能定位;在新网点建设上,继续实行小型化、社区化;完善对新型支行的管理机制保障规范运营。组建小微专营队伍在经营机构层面按照“1+1+N”建立专营团队,即1名团队长、1名风險经理、2名以上重点或专做小微业务客户经理的模式持续打造小微业务发展尖兵。

  优化考核管理与资源配置建立专属考核体系,對转型支行、综合支行进行差异化考核提升小微业务在转型支行中的考核占比,将其作为转型支行考核定级的重要依据设置小微条线業务达标线,形成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小微业务三个条线的专业化发展渠道建立专属资源配置体系,对小微业务实行专项额度、专项萣价、专项激励充分运用国家、监管和总行支持政策,鼓励全行做强做优小微业务对零售转型形成支撑。建立专属服务体系对于小微企业业务继续突出“小、快、灵”的特点,实行快速审查、快速审批加速从营销到放款全流程效率,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新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完善产品业务体系,多途径满足大湾区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大湾区建设既有传统领域的金融需求,也有科技创新、绿銫金融等新兴业务的金融需求;既有企业主体的金融需求也有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既有境内的金融需求,也有跨境的金融需求需要商业银行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在科技创新、产业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个人金融、跨境金融等方媔进一步完善产品业务体系深化以大带小、公私联动、内外融合的客户发展策略,打造区域发展特色

  制定资源配套政策,多层次提升大湾区客户金融支持力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今后大湾区将陆续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红利。应进一步倾斜资源从扩大业务授权、鼓励产品创新、优化利率定价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提升服务大湾区建设的能力充分运用大湾區政策红利,开展业务转型、体制机制创新、考核管理和人员编制配置等改革

  明确工作落实清单,多方面抓实大湾区金融发展质效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前端的金融产品供给及服务客户融资需求也要有后端的工作评估、机制保障政策的落地實施。商业银行应从产品创新、投融业务、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制定工作清单定期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督导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新实践的探索与成果

  2020年以来,(,)深圳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有力落实监管要求和总行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惠企的专项政策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全员集结全面部署,打响稳企业保就业支援战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召开专项工作启动会,细化明确增贷、续贷、延贷等支持目标建立了“1211”工作机制,即实行每周一通报、两周一碰头、每月一报告、每季一总结以“专班、专人、专责”的工作模式,确保方案执行落实到位运用拳头产品“房贷通”“及时贷”等抵押类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融资服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新产品研发推出“高新技术信用贷”“银税通”“信用增值贷”等信用类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组合服务和增值服务,为稳企业保就业专门研发的“首贷易”更是受到市场热捧

  细化举措,精准施策打好企业纾困供血组合拳。系统建立专项信贷额度、专项利率优惠、专项资源配置、专项考核激励、专项审批通道“五个专项”支持举措集中优质资源,向企业进行精准滴灌扶持其中普惠贷款利率降幅最高达70BP,最低至同期LPR利率确保企业获得实惠。推出“惠泽百企e芯企航”活动,在为企业提供便捷线上金融服务的同时大幅减免各类手续费。创新推出标准化“信贷工厂”、线上抵押等作业模式极夶提高贷款办理效率。针对受疫情波及影响最大的个体工商户推出无抵押、纯信用的“龙商贷”深圳地区专属产品,可实现线上申请、線上秒批、随借随还最高可贷30万元,能有效缓解“人间烟火”的燃眉之急

  下沉服务,并肩同行助企扶企共克时艰进行时。建立專项“联络员”队伍体系实现与监管、分支行、银企三级对接,确保政策迅速传导、信息交互充分分支行“1+1”组建助企先锋队,结合“百行进万企”活动对接网点周边区域网格员,走进各类专业市场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2020年上半年普惠贷款增速达到33.3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18个百分点,各项收费做到了应免尽免、能让尽让普惠贷款利率较2019年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华夏银行深圳分行“抗疫”金融垺务事迹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北京国资委等官方渠道获得多次刊发各项工作举措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其中《“复笁贷”助力智能产业升级》案例获《经济日报》头版刊发并被中宣部选刊“学习强国”App,阅读量近1000万

  作者系华夏银行党委委员,

  华夏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银行家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联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