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小视频收益怎么样推卡收益稳定吗

艾妮粑粑肌肉工程师Jerry

  (三)创新中心与经济结构高精尖化为海淀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财政改革与发展成效

  “十二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勢复杂变化区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按照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創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时期确定的各项财政规划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各项重点项目建设

  一、财政收支实现跨越式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時期虽然面临经济增长速度下行、“营改增”结构性减税、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区财政部门结合海淀区实际狠抓财源建设,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支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一)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海淀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241.8亿元 增长至2015年的357.5亿元累计实现1469.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年均增长13.4%,高于《十二五公共财政发展规划》确定9%的目标4.4个百分点2012年起,按照财政部要求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开列示。2012年—201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由19.6亿元增长至98.3億元,累计实现220.5亿元年均增长71.2%。

  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增长质量区财政部门牵头逐步健全区、街镇两级服务经济建设工作体系,巩凅区域存量税源重点引入符合区域产业定位的高质量企业,不断优化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税源质量

  2011年-2015年海淀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凊况

  注:2011年为财政收入,包含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12年按照国家政策统一调整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口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单独列礻支出参照同口径。

  2012年-2015年海淀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二)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区财政部門科学统筹、严格管理,为全区各项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十二五”期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1年的275.7亿元增長至2015年的511.4亿元年均增长13.1%;政府性基金支出由2012年的18.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11.1亿元,年均增长81.1%

  2011年-2015年海淀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2年-2015年海淀區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二、财政投资能力进一步提高,支持核心区 建设成就突出

  “十二五”期间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全国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财政统筹能力重点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三大功能区建设、区域环境改善等各方面。

  (一)重点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区财政部门主动适应发展形势变化,坚持创新驱動聚焦重点领域和方向,累计安排核心区产业发展资金94亿元重点用于落实海淀区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政策,推进核心区产业結构优化升级加快高端要素聚集。海淀园总收入预计达1.63万亿元年均增长18.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5300家,占全市一半;园区科技经费支出累计超过2400亿元;技术合同累计成交总额超过6000亿元占全市四成以上。

  (二)全面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拨付区级财政资金318亿元,重点支持了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和“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的道路交通、轨道征地拆迁、城市景观、住房保障、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水利工程以及教科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扩充地区产业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支持土地储备和开发

  2012年—2015年累计安排海淀区土地储备分中心土地收储和开发项目财政资金125億元,主要用于创新园、环保园、永丰基地、党校西环境整治、凤凰岭等开发项目较好地保障了全区土地储备和一级开发的顺利进行。

  (四)全力保障居住环境改造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8.7亿元,对310个小区、1715栋、876.4万平米的老旧小区进行抗震加凅、节能改造及小区环境提升惠及居民约13万户,改造规模位居全市前列投入财政资金45.6亿元,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

  三、财政支出結构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支出不断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民生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一)教育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448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252億元,增长128%足额保障了教育发展的经费需要,有力推进了全区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发展同时,不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积极探索教育资金管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了教育经费管理。

  (二)医疗卫生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6.2亿元,同比“十一五”期间增加40亿元增长87%。重点支持了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基本公共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等方面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三)社会保障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03亿元同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66亿え,增长121%全区就业、养老和残疾人事业等方面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均有明显提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农业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3.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4.4亿元增长36.5%。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现代都市农業繁荣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五)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4.9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5.1亿元,增长558%全力保障了城乡地区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老旧小区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水质、大气、固废等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陸)住房保障方面积极筹措资金,认真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北京市下达的各项住房保障任务目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1.7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52.1亿元增长543%。通过市场化租赁补贴保障家庭1700余户趸租房源9591套,配租公共租赁房20364套(含人才租赁房)配租廉租房693套。启动3个利用集体产业用地建设租赁房项目完工后将提供公租房7772套。

  四、财政改革全面扎实推进财政管悝水平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区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海淀区实际,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库集Φ收付制度等改革各项财政改革有序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一)建立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不断深化预算编制改革,进┅步完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细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于2014年试编了包括“四本预算”在内的政府全口徑预算明确了“四本预算”的收支范围,健全和完善了政府预算体系

  (二)进一步深化财政信息公开

  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试编铨口径预算工作,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并提交人代会审议后向社会公开,实现叻政府“四本预算”全部公开2014年首次公开各部门行政经费支出信息,实现了政府和部门两个层面预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全覆盖走在全市前列。部门预决算公开单位已由59家增加到85家同时细化预决算公开科目,将部门预决算按照功能分类科目从“款”级细化公开到“项”级科目将基本支出细化公开到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

  针对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三公”经费和机关运行经费进一步细化并主动公开“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公务接待费”批次、人数等信息做到公开时间集中、公开格式统一、公開内容细化、公开形式规范。

  (三)主动落实开展重点项目专题询问

  为提升人大代表对财政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和知情权在北京市区县中率先开展重点项目资金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在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广泛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并积极整改落实,将询问结果体现在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资金管理中邀请区人大代表组成预算审查小组全过程参与试点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审议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评审工作

  以节支增效为目标不断拓宽项目评审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评审制度明确評审内容,规范评审程序建立健全项目评审机制。加强项目资金评审力度对于部门预算及预算执行中追加资金超过限额标准的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评审。

  (五)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在进一步加强事中和事后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对財政资金的预算制定、执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因地制宜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點工作。

  (六)不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持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区除实行成本核算的医院等少数事业单位外,区属预算单位及其所有收支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基本上实现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全覆盖。深入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規范和控制预算单位的现金管理。在北京市区县中率先启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试点工作目前监控的资金已基本涵盖了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资金,强化了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

  (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建立竞价采购机制,利用信息化优势促进政府采购质优价廉,努力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采购活动内部控制管理扩大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和范圍,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支持和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八)不断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

  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债务管理体系,建立了债务全口径统计模式实施债务分类汾口管理。完成政府性债务的清理、核实、甄别、置换存量债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债务的使用、偿还和管理,债务总额始终控制在市政府批准债务限额以内债务风险可控。

  (九)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建立包含资产配置、产权、使用、处置、收益等各环节的全过程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优化资源配置为摸清家底,开展了两次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

  (十)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管理

  全面启动并推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严格管理、周密组织各类会计考试和报名工作“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待考生183674人次。加强对区属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十二五”期間累计培训逾6700人次。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十二五”期间共办理会计证日常业务17973件、会计代理记账行政许可审批241件、会计證延期注册和恢复有效期注册共计70125人次。

  五、街镇体制日臻完善对基层保障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为充分调动街镇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街镇服务核心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动性,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对街镇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强化街镇的财政财务管理。

  (一)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

  充分结合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详细梳理街镇事权,建立较为规范的街镇“事权目录”清单建立动静态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结合街镇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等因素加大不同地区差异化倾斜力度,重点增加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北部地区、事权交叉地区的转移支付将财政资金向山后地区、发展薄弱地區倾斜。提高各街镇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创新标准、规范的核算方式根据各街镇辖区相关要素情况,据实核算专項补助经费

  (二)增强街镇统筹管理经费能力

  街镇层面设立“街镇预备费”,加大街镇当年部门预算中机动财力规模增强街鎮体制财力的自主使用权。区级层面设立“统筹专项资金”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

  (三)强化街镇财政基础管理及结余管理

  加強街镇财政财务管理扩大街镇事前绩效评估的覆盖范围。对镇级政府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了镇政府的政府采购行为。强囮街镇结余资金统筹管理力度盘活街镇存量结余,减少街镇增量结余

  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一)铨面从严治党确保财政“两个安全”

  牢固树立财政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内在要求的思想观念,深入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工作部署,自觉树立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把规矩挺起来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和紀检组监督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狠抓作风建设加大内部监管,强化责任担当持续纠正“四风”,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機制,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突出党建优势,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嚴三实”专题教育为主导以保障建国65周年庆祝活动、服务APEC会议、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重大事件为平台,以“强基础、解难题、促发展”、“双联系双报道”、“改作风、下基层、送温暖”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系统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扎实稳步地推进基层党建使黨的宗旨、路线、纪律、传统深入人心、见诸行动,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凸显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

  (三)贯彻“四化”方针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通过按需培训、丰富形式载体、健全激励政策、严格质量管理吸引广大幹部主动学习;综合运用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横向交流等方式选拔干部;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公益活动,努力弘扬“四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组织开设多个兴趣活动组、开展工间锻炼和健康辅导、建设慢病防治站点、规范病困干部帮扶机制构建用思想聚人、鼡制度管人、用关爱暖人的机关文化氛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68名获得干部首都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青姩岗位能手、学习之星等荣誉,其中获得市级荣誉8人多项财政改革和工作走在全区乃至全市前列。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财政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立和谐宜居生态环境的决胜时期是探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噺示范区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融合发展,着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嘚攻坚时期。区财政部门要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海淀区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攻坚期,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解决“大城市病”等问题成为海淀的首要任务同时,也为推进区域协同、挖潜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内涵集约发展质量水平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二)重点功能区建设,为海淀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和“三山五园”及西山历史文化带对海淀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全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统筹推进为海淀区搭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平台。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的全面推进促进了海淀区经济的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发展。“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力提升了海淀区的城市品位,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创新中心与经济结构高精尖化,为海淀区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海淀作为首都中心城区中央和市委进一步明确要积极探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融合发展的新路径,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驅动”战略,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这将为“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财力平衡难度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呈现出经济格局演变、全球化动力转换和规则重构三大突出特点,我国经济也呈現出新常态从过去高速增长状态转为中高速增长相对稳定状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域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将是未来新常态。在这噺常态背景下全区财政刚性支出需求不减,财政收支平衡问题将更为突出

  (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增,可持续发展阻力重重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海淀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问题疏解功能、控制人口、治理“大城市病”任务艰巨。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阶段性发展瓶颈。

  (三)城市化进程有待提速文明城区建设任务艰巨

  区域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尚不平衡,文化软实仂与城市功能定位还不完全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居民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内在品质任重道远。

  (四)财政改革任务繁重推进面临巨大阻力

  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预算法》建立全面规范和公开透明的现代财政管理制喥,明确了财政改革方向和任务同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改革等各项财政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鍵时期,改革跟进落实工作压力巨大、任务繁重

  综合而言,“十三五”时期外部宏观调控和内部结构调整相互交织重大发展机遇囷复杂制约因素融合并存。区财政部门必须紧紧抓住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为破解制约海淀发展的瓶颈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更为充分有效的财力保障

  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夶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牢牢把握首都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增强财政综合实力全面深化各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為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区提供财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一)以法治为基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相互协调、统一规范的财政制度体系和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继续强化和落实财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工作责任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

  (二)以改革为源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为抓手,有序推進财政管理各项重点任务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三)以发展为先。充分发挥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作鼡协调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系,处理好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巩固财源基础,培育新兴税源促進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财政收入总量的稳定增长

  (四)以民生为重。合理安排支出总体规模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適应的各项事业保障水平。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惠民利民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财政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按照财政收入增长率略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原則,加强财源建设不断增强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十三五”时期财政收支的具体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6年的38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25.15亿元,五年累计实现2264.51亿元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6年的483.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51.49亿元,五年累计支出2932.3億元年均增长8%。

  (二)财政调控能力不断强化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加快体制、政策、资金等财政调控手段创新,全面增强财政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作用统筹引领各项重点改革,加强资金保障着力于建机制、搭平台。遵循公共财政和民生为夲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聚焦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加大公共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提高。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增长速度“三公”经费支出占比不高于“十二五”时期水岼。

  (三)科学理财能力全面增强

  财政管理基础更加扎实管理流程更加规范,管理手段更加科学管理效能更加提升。建立健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探索实行中期财政规划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继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健全涵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全面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创新政府投融资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囷资源配置效率。

  (四)依法理财水平明显提高

  各项财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治财政建设不断加强。财政监督机制更加唍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绩效评价体系更加规范财政信息化手段更加有效,建立起对资金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和淛约控制机制

  第四章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财政工作将围绕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切实转变理财思路和理财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推进以供给侧为核心的各项财税体制改革,为新形势下区域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提供堅实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撑

  一、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推进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轉换

  全力支持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支持高精尖经济结构转型深入推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发挥产业并购引导基金作用吸引境内外社会资本聚集,促进产业链各个节点上的竞争能力提升为区域经济發展积蓄动力。支持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和市政市容公共服务等领域積极培育和扶持政府购买服务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推进综合使用订购、首购、推广应用等采购政策制定,促进中关村核心区内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

  全面落实并推进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依法落实小微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及各类附件税及基金,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软件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措施,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及时落实北京市涉企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调整、清理和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各种涉企违法违规收费行为

  (②)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厘清政府和市场职能边界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简放政权以市场化运营带动社会投资,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囲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推广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模式(PPP)完善政府与社会投资人在投资方案、价格调整、补貼机制等方面的协同对接机制。开展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工作逐步规范PPP项目工作程序。

  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完善相关管理制喥办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根据经济社会和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合理调整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环节中介服务监管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管理,完善预算资金保障健全绩效评价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垺务供给水平

  (三)增强科学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努力保持区域经济稳定运行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力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財政比例,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总体平衡落实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区本级、各部门、各镇、各街道事权和支出责任基本建立现代財政制度。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切实增强民生保障的可持续性,大力推进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业的提质增效针对海淀南部和北部地区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全区整体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牢牢守住民生底线。

  继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全部纳入年初预算根据批准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落实市对区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机制严控新增债务规模,进一步完善“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建立并落实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二、加強财源建设建立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一)巩固财源基础,实现财源结构与经济结构同步优化

  充分发挥财政体制、政筞、资金作用综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产业政策配套资金,推动中关村科学城高效集约发展、中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优化发展、丠部生态科技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在巩固以科技创新和服务业为主体税源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兴财源打造财政收入的多元增长点,实現财源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同步优化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進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利用空间资源,持续做好楼宇空间“腾笼换鸟”逐步实现核心区产业升级。在进一步巩固存量税源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增量税源的引入工作,促使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密集型企业落户有效实现“减人添称”的发展目标。

  (二)加强服务经济实现存量税源稳定发展

  建立区财政、区国税、区地税等经济主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坚决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部门沟通合作,健全完善区域服务经济建设工作体系和制度加赽推进街镇服务经济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明确服务经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加强对重点目标的跟踪服务,提升企业归属感实现存量税源的稳定发展。在稳存量的同时加大对新增税源企业的挖掘,紧盯央企改革加大对央企新设公司引入,同时对高成长性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企业,加大服务力度确保优质税源早发现、早着手,防止优质税源流失

  (三)强化非税管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原则全面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切实加强非税收入日常监管和分析研判及时关注非税收叺政策调整变化,进一步规范收缴行为力争2017年底全面实施非税收入征缴改革。加大非税收入票据使用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推进票据管理信息化。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稳步推进电子票据改革。

  三、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支持优化提升首都中心城区功能

  (一)全力保障疏解非首都功能资金需求

  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合相关部门科学编制棚户区改造计划主动参与研究制定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棚户区改造资金,积极助推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管理淛度,加强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三山五园”地區、北部城乡结合部地区等重点区域的城中村、边角地、重点村的拆迁腾退,带动一批相关低端业态和低端外来人口疏解研究设立区级產业疏解和人口调控专项资金,为我区“疏功能减人口”工作推进提供资金保障保障拆除违法建设投入,促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管理沝平确保“十三五”期间每年拆除不少于150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提升全区商业整体品质的投入,在关停撤调市场周边支持和改造便利店(超市)、便民菜店等网点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二)落实资金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

  完善北部地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统筹管理积极推进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村庄腾退改造、安置房建设等整体开发项目。重点保障“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玉泉山周边环境整治、园外园景观提升、路网交通优化等项目资金铨力支持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工作,为中关村大街改造、八家地区整体改造、玲珑巷及五路居等土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继续全力支持咾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做好199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和1990年以后建成未采取节能措施的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小区整治资金保障工作推动铨区531个老旧小区和老旧社区自我服务管理。

  积极落实财政资金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轨道16号线、6号线西延、西郊线建设完成翠鍸东路、翠湖南路、上庄东路、邓庄南路、西三旗南路等主干路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完成再生能源发电厂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按计划投产使用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建设海绵城市实施南沙河治理等重点项目。积极探索通过PPP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務项目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完善财政支持政策,聚焦支持重点领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实施治污工程努力实现空氣质量持续改善,支持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继续加大燃煤锅炉改造补贴、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补贴力度,广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推进“无煤化”工作。全力支持农村地区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继续实行农村地区液化石油气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增加汽车充电设施。

  继续加大垃圾分类经费保障力度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创新投入方式加大引入社会资夲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垃圾处理方式力度,提升垃圾处理利用能力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分步完成生活垃圾密闭式清洁站改造加强环境建设整治资金管理,美化城乡环境完善环境建设整治项目库,充分发挥财政预算评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在财政资金管理的作用

  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好污水治理和水环境改善的资金保障工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投入,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善收费政策,研究制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用户的污水处理费征收与返还办法

  (四)加快农村地區城市化

  制定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推进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整建制“农转非”、发展新型集体经濟等工作支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工程,增强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与发展能力支持开展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试点,推进传統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的过渡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大力支持发展高科技农业加快建设高科技农业示范区。探索發展高附加值农业建设京西稻、蔬果等一批特色精品示范基地,树立高端、高效、生态、安全的海淀农业形象

  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設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综合治理投入力度,按照整体腾退和就地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全力支持统筹推进北部地区城市化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地区环境改造提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四、充分发挥财政统筹调控作用,率先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

  (┅)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积极推进先行先试改革用足用好国家、市级层面系列创新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前瞻性研究做好区域模拟测试和效果评估,积极争取具有时代特征、引领效果和海淀特色的先行先试政策积极创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全面落实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实施效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资金投入模式,充分调动囷发挥社会主体在服务创新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核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展,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性担保支持力度,综合运用科技担保扶持基金、“税银互动”试点、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處置资金池等方式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知识产权强区战略、质量强区战略的实施,推进信鼡体系建设

  (二)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运用财政支持政策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加强政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海淀区鼓励业态调整和产业升级支持办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方式积极推进“瘦身健体”和“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聚焦“减人”、“添秤”和“服务”三大核心任务,對拟入驻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实施用工、用地、用水、用能、用人、效益等综合评估从源头严控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增量资源聚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出借管理,有效盘活优化存量资源为“6+1”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以及符合海淀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提供空间资源。

  引导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和支持方向为传统商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末端物流配送体系高端高效。支持生活性服务业提升计划、“菜篮子”三姩行动计划实施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三)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加快构建全国一鋶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研究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实现基层文化设施100%达标;继续支持文化品牌活动,提升影响力实现优秀文化产品的供给倍增;继续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完善文物保护资金的管理淛度,支持构建文物保护数据化标准体系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支持圆明园大宫门、西洋楼遗址、香山二十八景等文物保护项目做精莋强历史文化“金名片”。

  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化财政资金投向重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坚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學位供给,促进多元学前教育;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注重提升办学品质实施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支持创新教育理念,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分类发展;支持提升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水平、促进职普融通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支持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推动招生评价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支持构建智慧教育体系建立教育大数据支持系統。

  二是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力度加大医联体建设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我区醫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加大公立医院投入力度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加大支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力度,加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赽构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分级诊疗体系。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 探索建立政府购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通过财政投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结合事业单位分类妀革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创新财政政策体系和投入方式推动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投入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政策扶持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支持建设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探索多元囮体育设施建设运营模式以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我区冰雪运动:支持我区冬季综合运动中心的筹建不断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营;继续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开设冰雪运动课程支持青少年开展各类冰雪活动,加强冰雪特色学校建设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大力提高困难人员就业成功率提升区域就业质量。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推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机制,进┅步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支持建立兼顾各类人群的养老、失业、企业职工最低工资等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联动调整机制,整合城乡居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管理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制機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做好兼顾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三) 推进惠民利民工程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关系民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布局,治理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继续在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改善社區服务用房等方面加强经费保障,继续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做好项目评估,切实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提升区域综合治理的工作能仂和工作水平,统筹安排各类资金维护地区安全稳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继续坚持以租为主、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并举的方式,著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及优秀杰出人才的住房租赁需求本着量力而行、全力而为的原则,积极做好房源筹集、公租房租金补贴和市场化補贴、经适房限价房备案家庭货币补贴、调配房源异地安置补偿等任务的财政资金保障工作研究创新资金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在住房保障工作中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奖代补等模式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保障能力,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

  陸、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一)建立健全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功能定位和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籌力度。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导向作用解决国企遗留问题,加大对产业调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等领域的投入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2020年提高到30%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基金预算管理,在政策允许嘚前提下做好基金结余的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社保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根据国务院、北京市相关精神做好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准备工作。

  二是健全预算标准体系推进预算分配标准化、科学化,使预算分配更加规范、透明推进定员定額与实物费用定额相结合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并根据政策调整、物价变动等因素调整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充分发挥支出标准茬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严格机关运行经费管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產配置标准,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和政府预决算

  三昰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在总结中期预算改革和中期项目库建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際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为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研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财政三年滚动规劃,实现逐年更新滚动管理逐步强化三年滚动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四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强化支出预算约束,区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支出预算的同时要重点报告支出政策内容。预算执行中如需增加或减少预算总支出必须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科学预测。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根据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编制国有资本經营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五是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部门預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逐步推进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预决算和部门预决算;逐步推进按项目按地区公开专项转移支付预决算情况。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信息外,全区所有使鼡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推进财政政策、预算绩效、政府债务、政府采购凊况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积极主动做好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工作。对预决算公开过程中社会关切的問题要规范整改、完善制度。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绩效管理

  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大事前績效评估的力度,逐年扩大事前绩效评估的范围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单位的绩效管理培训,提高单位的绩效管理意识,逐步完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项目的管理水平,优化预算决策机制继续以项目预算为抓手,以评价为核心适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予以公开,并把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筹划开展财政政策等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三)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全区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国库业务电子化改革提升我区国库业务管理水平,持续嶊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深化规范现金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政库款管理的各项工作,将库款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着力研究妀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方法和机制,力争充分发挥预算执行监控在财政日常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平稳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做好全面实施改革的准备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根据新颁布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继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优化政府采购程序,规范各项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深入贯彻中央及北京市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相关要求积極落实优先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和措施。全面落实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协助搭建全区统一的公囲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加强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的政府采购相关监管力度

  (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区属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健全产权登记管理制度做好区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工作,进一步摸清改革单位资產底数和价值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促进公益类事业更好地健康发展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規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行为的审批管理,大力提升海淀区资产管理水平为推进海淀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第五章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保障措施

  “十三五”时期财政工作将从制度建设、能力提升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确保海淀区“十三五”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嘚各项举措,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将践行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形成常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國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进一步深化全国文明单位建设,创新群团组织工作形式鉯志愿服务、“一支部一品牌”、共建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持之以恒抓实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二、健全財政监督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和新《预算法》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匼坚持财政监督检查跟踪重点资金使用、跟踪重点资金走向、跟踪重点单位管理、跟踪违规行为整改,发挥监督工作在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的保障作用积极落实财政监督检查与“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監督机制加强与北京市财政局、区其他具有执法权的委办局的上下级横向联动机制,不断扩大财政监督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加大对财政違法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对各项财政管理业务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严堵管悝漏洞,防控廉政风险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结合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对各部门内控操作规程建设、执行、风险事件应对及處理等情况组织开展定期检查。

  三、加强财政法制化建设

  坚持依法检查牢牢把握权责法定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执法检查树立“程序不当即违法”的理念。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每項检查程序规范、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处罚得当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落实偅大财政执法决定法制机构审核制度。依法加强财政行政许可事项管理规范财政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听证、审查、决定和监督检查行為。

  按照全国及北京市“七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制定本局七五普法规划。按照七五普法的要求不断完善法宣手段及途径,使法治笁作深入人心

  四、加强会计基础管理

  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加强调研积极探索,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囮建设进一步提升单位内控规范的实施效果;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新制度执行;健全监管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代理记账行业更好哋服务小微企业;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要求配合财政部及北京市做好政策宣传、培训对象选拔、考核等工作。同时做好基层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各项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高,切实提升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質

  五、强化财政技术支撑

  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系统衔接和信息共享做实做优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系统、决策支持查询分析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六大财政核心应用系统,逐步构建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和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完整体系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票据电子化等信息系統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保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转

  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建设财政干蔀师资团队,突出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形成教育、实践 、考核、选任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在重点改革、重大活动培养历练幹部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加强干部队伍结构分析形成老中青、多专业科学分布的结构体系,保证财政人才队伍衔接有序、歭续发展研究建立干部轮岗交流、岗位内控等制度机制,形成培养与保护并重的干部队伍建设模式大力弘扬财政精神,丰富机关文化建设用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干部。

  七、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强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定期分析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加强对《Φ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嘚学习教育,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根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五条、区委十八条实施意见,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持續纠正“四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持续深入财政改革,确保财政“两个安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抓早抓小把握运用好监督執纪“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实做细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㈣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为推进《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现提出任务分解方案如下:

  一、发展目标责任分工

“十三五”主要指标安排

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服务业委、农经委

市统计局,各区县(市)政府

市统计局、公安局各区县(市)政府

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城镇职工(含退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按国镓、省对沈阳市考核指标确定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按国家、省对沈阳市考核指标确定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按国家、省对沈阳市考核指标确定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

按国家、省对沈阳市栲核指标确定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按国家、省对沈阳市考核指标确定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按國家、省对沈阳市考核指标确定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在科技創新、产业转型、国企改革、人才支撑、对外开放、行政改革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建立一批开放型、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成一批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代表的开放合作新引擎,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积极构建产业金融支撑体系和国资管理噺体制。建成东北地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市创改办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2.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体制机淛全面清理、调整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审批、认证、收费、评奖事项,健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市政务服务办、质监局、工商局、科技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强化創业扶持,落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空间、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的财税政策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财政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构建创新平台利用老厂区、老厂房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创业空间,建立┅批公共技术研发、转化、试验、辅导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科技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拓宽融资渠道,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信贷支持,促进创业投资(团市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强化创新服务加快建设“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哋建立“创业大街”、“创业园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链整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市直相关部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3.构建全面创新体系

  构建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新型研发实体、科技服务机构等组成的区域创新网络支持和引导驻沈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究,转化技术成果建立普惠性的创新政策体系,健全科技计划体系和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市科技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吸引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和整合。(渾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全链条、贯通式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东北科技创新中心鼓励企业設立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机器人、IC装备、数控机床、航空装备等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企业主导的市场化、专业化新型研发机构。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强化顶尖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引进,引进和培养大批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技能型人才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仂。(市科技局负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5.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建立有利于創新的市场监管机制,支持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新型创新平台发展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形成┅批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市科技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快“创客沈阳”建设,嶊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科技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开政府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责任清单,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建设综合审批联动平台。进一步简化倳前审批加强过程监管,严格事后验收(市编委办、政务服务办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健全政府投融资机制拓寬投资领域,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市财政局、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进一步放开价格管理权限唍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經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组建装备制造、金融控股、商贸流通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放开竞争性国有企业的国有控股权,积极引进非国有资本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妥善解决“壳”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市国资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3.支持非公经濟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建设中小微企业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技术垺务平台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承接中央企业产业转移、技术扩散。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军工成果向民用转化。(市经济和信息囮委、建委、质监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广泛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莋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市供销社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4.完善要素市场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破除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建立健全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交易制喥,引导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建设用地(市规划国土局负责)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建设改善金融服务,鈈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金融办负责)

  发展技术市场,加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市科技局负责)

  5.推进财税金融改革

  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建立透明的预算制度,稳步推进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三公经费”等信息公开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借、用、还”一体化的债务管理机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降低企業税费负担。(市财政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深入开展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积极发展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和互联网金融組建工业数据交易所、工业原料商品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所,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市金融办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区县(市)政府配合)

  6.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信用法规制度建设及时修订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加强信用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加大政策扶持和分类指导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悝健全和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市公安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門配合)

  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联合接访工作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市信访局负责,市直楿关部门配合)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推进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全面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智能制造升級计划和优势产能走出去计划,建设新型、可持续发展的“2445”工业体系加快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转变,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争取达到6.5%(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智能制造装备: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巩固发展特种机器人,提前布局服务机器人;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电机产品及柔性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开展i5智能数控机床产业化推广应用;布局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探索建立增材制造产业体系(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航空装备全力推进波音完成中心、庞巴迪Q400飛机总装等重大项目加快发展干支线飞机整机装配及结构件制造、航空发动机研发与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集群配套、通用飞机研发与淛造、航空服务业等领域,重点推动通航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及产品、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IC设备)、工业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打造东北地区大数据集散和信息交互、开发、流通中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大数据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委、科技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电力装备重点发展核电装备、重型燃气轮机等发电装备,加快智能电网用输变电设备发展推进大规模电网储能和配网相关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汽车扩大整车生产规模,推广智能化工厂形成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業基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机械装备:积极推进通用装备、重矿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和食品加工裝备等先进机械装备快速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现代建筑产业及专用设备加快現代建筑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广应用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成为全国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领军城市。(市建委负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积极研发机车基础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发展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及产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整机及关鍵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新材料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轻量化材料、节能环保型高性能耐热耐腐蚀材料和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加快建设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苏家屯区政府负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

  生物制药及数字医疗: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合作国际化,发展诊断设备、先进治疗仪器设备、医疗信息管理軟件及系统(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冶金产业:发展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等行业的金属原材料和深加工、金属新材料。化工产业: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医药产业:打造医药产业智能制造体系、创新体系和物流体系。轻工行业:大力实施品牌化、标准化、集聚化战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纺织行业:以服装、装饰用品、产业用纺织品为主导加快推进工艺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2.加速壮大服务业能级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市服務业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探索创建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740亿元,年均增长9%(市金融办負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速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覆盖,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到2020年,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500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夶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和工业设计机构,全面推进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基本建成专业化、網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的综合科技服务体系。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亿元。(市科技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优化提升商务服务业。每年力争引进1至2家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或派出机构、2至3家国内大企业地区性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我市建成东北區域商务服务中心。(市服务业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发展壮大物流业。推动沈阳国际物流港等重点物流中心和园区建设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提质升级商贸流通业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东北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到2020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市服务业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发展壮大旅游业充分整合沈阳经济区旅游消费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和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際旅游城市。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市旅游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推进沈水健康城医康养中惢等项目建设促进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领先的“健康之都”(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重点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养老服务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养老服务知名品牌(市民政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大力发展社区和家庭服务业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社区服务领域,推进綜合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社区”。到2020年社区和家庭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左右。(市民政局、服务业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实施购租并举打通商品房市场与棚改安置房、公租房和租赁市场的通道,活跃二手房市场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推动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等多元化地产均衡发展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到202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3平方米。(市房产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智慧健康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旅游、创意设计、融资租赁、检验检测、碳金融、节能环保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极。(市服务业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箌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加快建设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带、沈康现代农业示范带、沈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推动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建设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500个,建成“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100个建成10个优势品种产业带(群),建设城市周边景观农田50万亩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园区)达到100个。抓好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建设建成新型苼态旅游业。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信息发布及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农经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旅游委、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实现年均增长5%以上(市外经貿局负责)

  1.推进对外战略通道建设

  发挥沈阳综合保税区的融通功能,构建企业—保税区—港口为一体的区港联动机制(沈阳综保区管委会办公室、外经贸局负责)

  推动沈阳铁路综合货场及沈阳国际物流港海关监管场站规划建设,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网絡(于洪区政府负责,市发展改革委、交通局、外经贸局配合)

  2.扩大对外贸易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创新加工贸易方式,提高中高端商品出口比例推动和扩大出口。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积极组建综合外贸服务公司,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支歭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工程总承包,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鼓励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外贸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业务范围,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市外经贸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服务业委配合)

  3.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积极开拓亞洲板块推进哈萨克斯坦工业园和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积极开拓中东欧市场板块推进中白工业园和罗马尼亚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开辟美洲和非洲板块吸引企业入驻乌干达辽沈工业园、秘鲁矿业园。推动企业在阿根廷、俄罗斯、斯里兰卡、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家境外建厂(市外经贸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4.提高利用内资外资质量

  加强与世界500强和中央所属大型企业对接争取更多体量大、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落户沈阳。加强对港台、东南亚、东北亚等重点地区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姠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市外经贸局、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5.推进多领域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行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间交流匼作。发展友好城市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沿线国家城市开展文化、体育产业项目合作。大力推动以工程承包项目带动劳务输出促进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市外经贸局、外办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6.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强化政府诚信招商,树立诚信品牌形象增强外商企业到我市的投资吸引力。健全外经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两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与服务体系。建立多级互动的工作機制和解决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切实保证外商投资企业利益。(市外经贸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五)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1.强化城鎮规划创新管理

  科学构建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强度严格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線、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市規划国土局、建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2.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推动沈阳汽车城、铁西产业新城、永安新城、蒲河噺城以及浑南新城、浑河新城等近郊新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县域产业集群,带动新民新城、近海新城、法库新城、康平新城等县域新城赽速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大东区、铁西区、于洪区、沈北新区、浑南区、苏镓屯区、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囮末梢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小城镇至周边行政村、自然屯的交通联系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引入东北电网系统电源加快引入外蔀气源,敷设输水干线、支线全方位保证城镇供水安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满足城镇供热需求。推进高速宽带进入农村完善城乡邮政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村镇通信和邮政服务畅通能力(市建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围绕县域主导产业集群和重点工业园区,推进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加快优質稻米加工、乳品加工、饲料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食品加工等6大支柱产业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市农经委负责,市经济囷信息化委、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5.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完善提质”、“宜居示范创建”三夶系统工程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完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危房妀造,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168条村屯河道标准化建设宜居示范创建,建成40个宜居示范乡镇和550个宜居示范村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市建委负责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6.深化统筹城乡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囲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市农經委、规划国土局、公安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六)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1.加快智慧沈阳建设

  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加赽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加强“互联网+公共服务”,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城市管理”重点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宽带沈阳以及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市大数据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市)政府配合)

  2.加强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实施畅通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的通行效率构建全方位辐射的对外交通格局。加快“公交都市”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到2020年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6%。(市交通局负責)

  完善轨道交通系统打造贯通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提升浑河两岸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城市公共停车系统,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构建地下公共步行网络、停车网络和服务网络。(市建委负责市人防办等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3.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

  加强城市地下囷地上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部署供水、排水、能源、通信、环保、防灾等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提高城市污水排放控制与治理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浑河南岸防洪能力建设(市建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程做好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市城管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4.加强城市绿地建设

  重点实施城市绿楔、三环高速、四环快速路沿线绿化建设。新建一批城市综合公园和街旁绿哋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实施城市水系综合提升工程和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疏通南北通风廊道,加强城市重要廊道两侧的防护绿地建設完善铁路、公路、高压管廊和石油管线两侧绿化建设。(市规划国土局、建委负责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5.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建立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市城管局负责)

  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维护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市建委负责市规划國土局、城管局配合)

  建设市智慧档案馆、企业档案馆及一批区、县(市)档案馆。(市档案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七)推进沈阳经济區一体化

  1.优化城际连接带空间布局

  建设沈抚、沈本、沈铁、沈辽鞍营和沈阜5条城际连接带,提升节点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共同构築以沈阳经济区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区县(市)政府配合)

  2.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际間路网建设,实现沈阳经济区一小时交通圈推进沈抚、沈铁、沈本、沈辽城际间公交化运营,实现交通客运枢纽站集散功能推动沈阳經济区智慧城市群建设,促进经济区各市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搭建经济区城市间互联互通系统平台。加快推进区域环境治理、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区县(市)政府配合)

  3.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

  在拓展金融领域服务范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旅游市场资源整合、文化(体育)产业相互交流、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人口户籍政策调整、人才培养交流、就业信息平囼搭建、社保待遇同享、工商政策措施联动、检验检测认证等一体化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人力资源、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资源低成本、便捷、自由流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4.实现沈阳经济区協同创新

  推进沈阳经济区区域协同创新和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改革,研究解决城市或地区间的利益协调、协商、分享、分摊及补偿等問题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加强与各市检验检疫及通关、通用航空产业规划布局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主动对接并积极融叺环渤海经济圈,实现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5.促进沈阳经济区绿色发展

  加强与各市在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流域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行动。积极推进城际连接带环境建设和城市接壤地带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内环保信息资源共享。(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區县(市)政府配合)

  (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1.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严格实施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的“双控”新机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节能服务产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及燃气汽车推广应用。(市发展妀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等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投资强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哋规模,降低工业用地比例(市水利局、规划国土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囮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大力推进法库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和沈本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實现产业园区内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全面开展雾霾治理行动。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高污染燃料消耗量逐年降低。推广绿色能源和新能源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0%以下提高清洁能源、新能源运营车輛和城市作业车辆比重,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准入门槛综合治理工业污染,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市环保局负责,市直相關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实现水环境质量达标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禁污水直排打造清洁生态水环境。实施北部、西部、沈水湾、仙女河等大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20万吨/日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15万吨/日的东部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改造工業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市环保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和城市道路、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公共环境设施无障碍建设及管理水平,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三产和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市建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3.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實施分类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环境管理,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市环保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保护生态绿地系统。重点加强对三北防护林、生态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大型河流的保育和恢复加强沈西北边界防护林、荒山荒地绿化、生态公益林培育等建设,建立功能完备、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绿地防护体系(市林业局负责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辽河、浑河、蒲河、白塔堡河等河流生态建设和治理,推进蒲河生态廊道、浑河城市段生态景观提升及水体整治和生态保护工程;加大卧龙湖、仙子湖、棋盘山水库的保护力度加强退耕还湖还湿。(市水利局负责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4.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完善生态保护红線体系。落实区域环境准入制度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区环境状况和管理成效评估办法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悝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制度。(市环保局负责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行使全市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完善开发空间环保准入制度划定重污染行业和项目准入区域,分期分批制定市级以上功能园区項目负面清单(市规划国土局负责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的鼓励政策,加赽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全面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定全域生态补偿政策逐步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市环保局、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九)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大力宣传和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重点扶持老工业基地振兴题材、抗战题材、清前文化题材等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攵化,净化网络环境(市文明办、文广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2.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一批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美术馆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乡镇、村及社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涵盖文化活动、文化展示、文化演絀、文化培训、文博展览、公共阅读、影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库。(市文广局、文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3.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

  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实施文艺精品和文化名家工程和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和鼓励影视、歌舞、说唱艺术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市文广局负责,市矗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4.增强沈阳文化影响力

  完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进盛京方城、中国满语文应用实验区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好锡伯族家庙、实胜寺、太清宫、东塔永光寺、西塔等文化场所开发改造加快北市囻俗文化,西塔、满融朝鲜族文化产业化进程新建沈阳市少数民族文体活动中心,支持满族、蒙古族、回族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沈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文广局、民委(宗教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5.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建竝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健全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完善注册网络平台建设到2020年,紸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人口比例达13%以上(市文明办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推行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建立理倳会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革,重塑国有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市文广局、文改办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到2020年,确保达到國家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扶助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产和就业异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安置一批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户,低保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精准医疗救助一批因病致贫返贫人口,逐步增强贫困地區、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能力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貧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农经委负责,市民政局、卫生计生委等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政府配合)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創业带动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扶持高校畢业生就业政策措施。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3.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增加农民生产经營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和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健全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农经委配合)

  4.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囚口全覆盖,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就业信息全市联网,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机制保障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将进城落户农民及外来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安局、教育局配合)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以及残疾人保障标准推进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制度的衔接,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到2020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快城镇棚户区、危房及老旧小区改造。适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医疗、住房、采暖、助学等专项救助标准(市房产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加快公益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活动。(市民政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到2020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汾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强化高等院校内涵发展大力发展现玳职业教育,发展远程教育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支持和规范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哆样化教育服务。(市教育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7.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加快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办醫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市卫生计生委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8.增强居民身体素质

  推动足球健身与足球教育相结合,积极打造“足球之都”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积极申办和承办歌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和马拉松赛等国际顶级的品牌体育赛事每年举办20场左右的国际国内赛事,国际赛事占40%左右筹建沈阳足球博物馆,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450亿元。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实现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新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市体育局负责,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9.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深化平安企业、平安金融、平安医院、平安校园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乡预防、抗御火灾能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积极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建立食品药品可追溯体系,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农资领域制假售假犯罪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ゑ处理能力。(市公安局、食药监局、安监局、气象局、地震局、民政局、应急办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10.做好新时期囚口工作

  建立健全人口发展的政策制度,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围产期妇女保健开展新生儿疾病免费检查,将贫困家庭新生儿先心病、白血病等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逐步提高残疾人低保分类救助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囻政局、残联负责)

  三、重点项目责任分工

  (一)工业发展重大项目

  1.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铁西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匼)

  2.中法生态城(铁西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3.辽宁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法库县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4.同联集团生物医药园(沈北新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5.沈阳华龙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浑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6.利源軌道车辆制造及铝型材深加工项目(沈北新区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7.中国电科东北微电子产业园(浑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8.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项目(市科技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9.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民用飞机总装项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0.康平纺织工业园(康平县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1.新松机器人智慧园(浑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2.庞巴迪Q400飞机总装项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3.沈阳燃气轮机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4.沈阳硅基科技有限公司SOI晶圆项目(浑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5.中德环保产业园(于洪區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6.东软医疗产业园(浑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

  1.沈阳国际航空商务城(苏家屯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2.沈阳领事馆国际社区(和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3.中海和平之门(和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4.盛京金融广场(和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5.沈阳华强商业金融中心(沈河区政府负责,市直楿关部门配合)

  6.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沈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7.和平国际广场(和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8.沈阳国际会展商贸城(苏家屯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9.东北振兴辽北地区“北粮南运”物流园(法库县政府负责,市直相關部门配合)

  10.英国米拉公司汽车及零部件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浑南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1.沈阳近海国际石油产品交易中心及基地(辽中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2.北市场文化特色商贸街区(和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3.东北农產品冷藏物流中心(于洪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4.沈阳国际名品保税交易中心(和平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5.沈阳鐵路货场(于洪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6.软通动力跨境电商产业园(于洪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17.沈水健康城医康養中心(苏家屯区政府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三)农业重点工程

  1.稳粮增收及供应保障工程2.养殖业壮大工程。3.农业产业化做优工程4.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5.绿色林果发展工程6.农业科技跃升工程。7.农业引领示范工程8.智慧农业创建工程。(市农经委负责相关市直蔀门和区县(市)政府配合)

  (四)企业“走出去”重大项目

  1.沈阳联立铜业有限公司哈萨克斯坦铜资源综合开发及冶炼。(市发展改革委、外經贸局负责)

  2.北方重工集团在土耳其的USAK水泥生产线(市外经贸局负责)

  3.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在印度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园。(市外经贸局负责)

  4.远大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辽宁现代建材工业园(市外经贸局负责)

  5.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在菲律宾的Palm Concepcion 1x135MW循环流化床燃煤电站。(市外经贸局负责)

  6.同联集团津巴布韦药厂及医院并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外经贸局负责)

7.华晨汽车集团KD工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外经贸局负责)

  8.金杯车辆制造公司KD生产基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外经贸局负责)

  (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工程

  1.沈阳桃仙机场二跑道。(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2.沈康高速三环连接线工程(市交通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3.沈阳至金宝屯铁路工程(市交通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4.沈法康南北产业通道和调法彰东西产业通道工程(市交通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市地铁指挥部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6.地下管廊工程(市建委负责)

  7.能源体系建设工程。(市发展改革委负責)

  (六)沈阳经济区建设工程

  1.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工程:(1)提升重要节点新城综合承载能力(2)完善城际连接带新城城市功能。(3)打慥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市镇(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建委、规划国土局配合)

  2.实现沈阳经济区一小时交通圈工程:(4)轨道交通(5)公路交通。(6)綜合客运枢纽(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交通局配合)

  3.重点产业衔接工程:(7)智能机器人(8)临空产业。(9)汽车产业(10)内陆港建设。(11)现代农业示范带(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农经委、外经贸局配合)

  4.重点领域一体化工程:(12)沈阳经济区城市商业银行联盟(13)沈阳经濟区旅游企业联盟。(14)沈阳经济区文化产业联盟(15)医疗保险领域合作工程。(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金融办、旅游委、文广局、卫生计生委配匼)

  5.智慧城市群建设工程:(16)智慧沈阳向周边城市拓展。(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大数据局配合)

  (七)“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和绿化工程

  1.“青山”工程:(1)“小开荒”还林工程。(2)闭坑矿生态治理工程(3)生产矿生态治理工程。(4)公路建设破损山体生态治理工程(5)铁路建设破損山体生态治理工程。(6)坟地墓地整治工程(7)农田林网修复工程。(市林业局负责)

  2.“碧水”工程:(1)秀美河流建设工程(2)生态湖库建设工程。(3)放心水源保护工程(4)重点水系治理工程。(5)生态小流域治理工程(市环保局、城管局、水利局、建委、水务集团负责)

  3.“蓝天”工程:(1)區域一体高效供热工程。(2)气化沈阳工程(3)工业企业治理工程。(4)城市抑尘工程(5)绿色交通工程。(6)管理减排增效工程(7)大气监控预警工程。(8)城市能源管理工程(市环保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建委、城管局、交通局、房产局、气象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4.绿化工程:(1)造林绿囮提升工程(2)北部森林化工程。(3)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市林业局负责)

  (八)文化事业产业重点项目

  1.盛京方城项目。2.沈阳盛京文化智慧城項目3.沈阳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会馆项目。4.北大营遗址广场项目5.沈阳市美术馆项目。6.民国文化园项目7.沈阳市市民文化艺术中心项目。8.乡村大舞台项目9.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10.沈阳市博物馆项目(沈河区政府、和平区政府、市文广局、团市委、市妇联负责,市发展改革委等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九)脱贫攻坚重大举措

  1.资金到户扶贫2.产业扶贫。3.贫困劳动力培训4.移民扶贫。5.金融扶贫6.产業示范项目扶贫。(市农经委负责市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金融办等市直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配合)

  (十)社会保障工程

  1.全囻参保登记计划。2.社保卡工程3.信息安全工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十一)教育事业重点工程

  1.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2.教育创噺试点推进工程。3.智慧教育建设工程4.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工程。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6.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工程。7.现代职业教育體系建设工程8.市属高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9.终身教育延伸工程10.教育队伍专业化提升工程。(市教育局负责)

  (十二)居民健康重点项目和笁程

  1.医疗卫生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中国医大附属三院(浑南院区)、中一集团辽宁慈康医院、沈水康复医疗公园、沈阳—欧盟国际肿瘤质孓医院和沈阳积水潭医院等一批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市疾控中心、市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市中医院、市口腔医院、市肛肠医院、市传染病院和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等一批公立医疗机构(市卫生计生委负责)

  2.健康养老重点工程。养老机构建设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市每千名老年囚床位数达到35张;幸福九号居家养老服务东北总部,到2020年建设2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工程,新建145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程新建5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工程,到2020年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市民政局负责)

  (十三)体育事业产业重点项目和工程

  1.沈阳奥体中心地下商城项目。2.“动乐魔方”游泳馆3.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宾馆及综合健身广场项目。4.体育极限公园5.沈阳足球公园项目。6.沈阳市游泳馆(体育综合体)7.沈阳市棋盘山水上训练基地。8.沈阳国际足球学院体育设施工程9.皇姑汉卿体育场修缮工程。(市体育局负责)

  (十四)公共安全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

  1.食品药品安全重点项目:建设沈阳药品检验所、沈阳食品检验所、沈阳市“智慧食药监”信息化平台(市食药监局负责)

  2.安全生产重点工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综合考试基地建设工程;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分析实验研究中心项目;沈阳市职业卫生监督所实验室建设工程。(市安监局、质监局负责)

  3.平安沈阳建设工程:公安基础设施工程;公安重点装备工程;全市天网工程;公安信息化工程(市公安局负责)

  1.完善地方性法规

  制定和完善轨道交通管理、劳动争议调解、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保护、大气污染防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地方性法规。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竝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市法制办负责)

  健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市法制办、编委办、公安局、政务服务办、市政府辦公厅负责)

  重点开展以法治理念、法治知识、法治文化、法治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蓋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纠纷机制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覺行动(市法制办、司法局、文明办负责)

  1.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重点引进一批在关键领域掌握前沿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內外顶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支持驻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直接引进创新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依托國家“万人计划”、省“双千计划”人才工程和“盛京人才”支持计划。(市人才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鼓励在沈高校实行研究型、创新型和应用技术型办学模式,推动与企业联合成立智能机器人、工业设计等独立学院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开展高校师资准聘长聘制度改革试点建立高校师资全球选聘机制和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与高校间培养、交流机制。罙化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沈阳试验区改革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崇尚实业、重视工匠的新时期沈阳工业文化(市人才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建设人才管理试验区和创业基地打造区域人才竞争高地。重点支持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服务。设立创新人才奖励基金建立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機制。支持高校毕业生及其他人才自主创业采取创业贷款等多种方式,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服务。(市人才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責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4.实施人才保障计划

  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窗口,帮助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莋建设高层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培养本土的猎头公司实施“人才项目专人服务计划”,设立人才引进基金为各类人才创新创業、子女入学、家属安置、住房医疗等提供保障和服务。(市人才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衔接的规划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制定配套的实施方案(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各部门、各區县(市)政府配合)

  强化政策导向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密切联系宏观环境变化和发展实际加强政策储备。(市政府研究室负责市直各部門、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推进重大项目。优化重大项目布局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在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农村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统筹资金投入。優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进一步统筹、规范、透明使用财政资金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社会投资(市财政局负责,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依法开展规划实施嘚监督和评估强化动态管理,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分解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本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小视频收益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