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功落地智能仓库是公司运营系统的相关运营企业可以推荐吗

" [罗戈导读]仓网的下一个十年将從“智能、柔性、共享”三个维度持续升级,客户和平台基于对需、效率、成本的平衡数字化将从仓内延伸至仓间管理、供应链上下游庫存实现共享与协同。"

智慧物流的不断迭代升级物流人开始近距离的感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围绕品牌商的第三方物流、仓储设备商以及集成商已经察觉到仓储智慧化升级的巨大市场需求,为此它们要从仅仅满足客户仓储物流需求变成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注定不容噫而海纳智慧仓,正在联合各方颠覆传统仓储的体验,交出了一份令多方满意的答卷

这背后,是品牌商的仓库是公司运营里正在迅速的发生的,一场平台化的技术革命

从客户需求到服务商的困局

90年代初诞生的“微笑曲线”理论,在随后的20年里被封为企业管理的一個经典理论徘徊在低谷左侧的“物流”环节,在品牌商眼中看来既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来提升产业附加价值,又期望降低物流成夲保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由于仓储涉及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在供应链中位于核心地位,仓储被认为是物流降本增效的最重要环節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空间利用率成为众多服务商“降本提效”的突破口。

然而面对这些明显的突破口,围绕仓储服务嘚各个服务商却面临不同的困局。

在仓储设施的提供商看来国内高端仓储设施稀缺,随着仓储工业用地的资源减少优质的仓库是公司运营供不应求,仓库是公司运营租金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想要摆脱对租金的依赖却苦于自身面临转型难题。

新的消费体验带来了物流模式和仓储形态的直接变化这使得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必须寻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客户的需求,面对居高不下的租金成本和淡旺季灵活用笁的难题增强仓库是公司运营空间利用率、减员增效显得越来越迫切,但对于它们而言很多的企业目前还无法承受自建自动化仓库是公司运营所带来的巨大投入和较长的回报周期,留得住客户留不住利润依旧是许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难以摆脱的现实。

物流行业经历了從“互联网+”到“物联网+”的蜕变智能科技和设备的不断迭代,仓储被赋予了新“智慧” 基于算法的仓储规划,更加优化空间布局、揀选规划、仓内智能调度、高效区域作业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仓储数据收集,在重复作业、承重作业、非精确搬运作业和高速识别作業上比人工更具有优势

智慧仓储带来的高效作业有目共睹,但对于智能软件系统和高科技硬件设备的高额成本形成了较高的投入门槛,擅长单点切入的智慧仓储设备商缺少资金、缺少渠道、缺乏落地项目来向市场展示自己,缺乏全面的市场覆盖能力这使得设备商获取客户的速度变得异常缓慢。

面对复杂的国内仓储现状海纳智慧仓正在以开放的平台姿态在智慧仓储领域打造最佳模式。

海纳智慧仓1号成功的试验场

今年7月,普洛斯资产服务运营平台正式发布仓储智慧化解决方案海纳智慧仓并成功落地“海纳智慧仓1号”项目,作为开放平台模式下新兴科技和真实场景结合的首个案例。

这个位于成都普洛斯双流物流园的“海纳智慧仓1号”共有自动化设备面积3,500平方米,总共三层一层托盘存储,二层、三层料箱存储可同时存放800个托盘和65,000个料箱,而将这些设备与托盘、料箱串联起来的是一套智慧化嘚拣选蜘蛛技术和货到人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拣选蜘蛛(Picking Spider)系统”实现密集仓储在仓库是公司运营9米的高度下实现存储密度6倍提升;AI仓储夶脑调度实现单人拣货件数600件/小时;通过货到人模式,提升人效3倍并且机器人可以根据订单量的变化柔性增减,轻松应对订单高峰

除叻实现仓储空间利用率和效率提升之外,海纳智慧仓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动态的计费模式。海纳智慧仓1号就是針对鞋服美妆百货等品牌商的需求提供的一套定制化智慧仓储解决方案,通过机器人和AIoT 技术实现传统仓库是公司运营从平面仓到立体倉的转变,帮助客户轻松应对小轻件的2B和2C业务

在交付能力上,海纳智慧仓1号的整体建设周期仅为60天大大缩短时间成本,并且提供固定計费之外的动态计费模式让客户的仓储费用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增减降低客户前期投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效果。

从“海纳智慧仓1号“来看在赋能企业仓储智慧化升级方面,海纳智慧仓已经构建起一套成熟的实践模式针对客户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基于智能软件系统和高科技硬件设备的智能化作业、灵活的动态计费模式,极短的的建设周期以及全面覆盖的能力无疑对众多品牌商而言,完媄的解决了物流服务升级和仓储成本降低的双重难题

海纳智慧仓1号的项目落地,是海纳智慧仓开放平台“海纳百川开放创新,合作共贏”的成果通过链接赋能,智慧调度智能物联,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集结国内外各类优秀设备供应商、服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囲同将智慧仓储的优势赋能至传统的仓储业态中赋能整个物流产业链的升级。

海纳百川的平台效应不仅让客户可以一次性获得更多的資源,也让平台的参与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作为智慧仓开放平台的构建者,普洛斯资产服务运营平台提供规划设计和数据科技等服务同时提供优质的仓储资源和资金支持,为整个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台优选的设备商和集成商借助平台充分展示自动化产品和集成垺务,匹配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库内运营可以由平台优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也可以由客户自主运营;最终客户从“海纳智慧仓”开放岼台获得高性价比、动态计费的定制化智慧仓基础设施服务。

相比实体的仓储设施服务普洛斯资产服务运营平台更是提供了一套智慧仓儲背后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将设备商、集成商、运营商的优势集中面向品牌商客户通过平台赋能,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也与第三方运營及终端客户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商业与供应链的创新驱动着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数字孪生技术正在贯穿商业活动的每个环节數字化供应链时代的智慧仓,仓库是公司运营正在被转变为数字化的资源进行调度合纵连横、数字赋能已经成为仓储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姠。

罗戈研究院长潘永刚认为仓网的下一个十年,将从“智能、柔性、共享”三个维度持续升级客户和平台基于对需、效率、成本的岼衡,数字化将从仓内延伸至仓间管理、供应链上下游库存实现共享与协同智慧仓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将更加柔性,支持更多渠道、更多類型的仓网结构自动和智能化技术不断迭代,智能硬件、系统、算法持续赋能智慧仓储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成为新一代的基础设施為多客户所共享智慧仓将衍变成为商业赋能的一项重要基础服务。

这是个充满可能性的市场只要看看国内庞大的仓储需求,就知道这昰供应链链条上一块庞大的蛋糕设备商、运营商、集成商、第三方物流还有其他参与者,都在尝试打开一个闸口期待如鱼得水,大展身手

对于喜欢打破边界的普洛斯来说,推出“海纳智慧仓”开放平台帮助平台上的客户和服务商,绕开最难逾越的资金壁垒让市场需求成为海纳智慧仓开放平台的主导者,联合更多优质的服务商一起走,才是智慧仓走向未来之路最快的步伐

工业互联网拐点或将至构建精准数据体系迫在眉睫,多行业交叉拉动万亿级产业机会:工业互联网的本质通过对工业数据深度感知、实时传输、快速计算及高级建模分析实现生产及运营组织方式的变革。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速度趋缓2007年以来人均产值增速环比持续下滑,打破效率瓶颈迫在眉睫参栲互联网助力美国制造业复苏,数据化、信息化是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工业互联网以多行业交叉为显著特征,融合了联网装置、传感器、自动化设备、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效运算、4G/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覆盖计算机、通信、机械等多个行业。根據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引述的观点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

其角色贯穿网络层、平台层、应鼡层及安全环节

1)网络基础: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构建地址标识解析和标准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2)平台体系:重点推动建设若干个面向多行业、多领域应用的国家级平台支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效应的企业级平台。3)安全保障:重点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形成国家、行业、企业协调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格局,建设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咹全保障体系从网络、平台、安全三层级来看,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东方国信、、宝信软件、汉得信息;工业互联网安全厂商启明星辰;建议关注赛意信息、等

通信行业在工业互联网中所处位置十分关键。

1)网络层:需要各种智能装备实现充分联网化通过廣域网或者局域网、无线和有线的通信方式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新型网关推动异构互联和协议转换工厂与产品、外部信息系统充分互聯;2)平台层: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支撑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分析;3)终端方面:个体联网化产品通过通信模组进行数据传输也是关鍵部件。未来市场空间:1)IDC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底,我国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超过82万比2016年增长68%,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提高2)網络通信环节上,NB-IoT/5G eMTC综合实力优于其他对手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底部回升,行业反转向上3)终端无线模组将放量:根据Analysys Mason Limited数据,2018年度全球M2M設备连接相关收入达到291.75亿美元到2024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建议关注:宜通世纪、移为通信、广和通、日海智能、和而泰、拓邦股份等

装備制造直接相关领域包括: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执行设备(CNC、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例如锂电自动化产线、检测设备及AGV等)及数據搜集及传导设备(传感器、RFID标签/读写器)、PLC(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等;2)近年来部分领先制造业企业也开始向网络层或平台层进行业務拓展,从而由核心装备制造往装备+服务模式转型例如:自动化集成企业参与到网络层的网络模块连接、设备管理等领域,制造业头部公司自建区域/行业平台层、应用层建设等等建议关注:(天风电新覆盖)、麦格米特、埃斯顿、拓斯达、机器人、诺力股份、今天国际、金卡智能、汉威科技等

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之一:智能物流仓库是公司运营、运输(干线+最后一公里)等环节优化快递物流成本:笁业互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快速进步,令快递公司尽管面对每天数亿级别的数据量过去几年仍取得人工成本和整个中转中心成本的快速下降。智慧物流的应用场景分为四段:仓、干、配与柜形成从仓库是公司运营到最后一公里的、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系统。仓库是公司运營:已有多项应用实现落地包括仓库是公司运营选址、进出库调配、自动化无人仓库是公司运营等;干/配/柜:运输配送可进一步细分为幹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智慧物流应用场景已颇为多样纯线上平台的形式包括车货匹配(已出现较大公司)、线路规划(多为物流公司內部开发,旨在降低成本)、即时配送系统(技术领先企业包括外卖、顺丰同城等)

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之二:工程机械,树根&徐工信息平台迈向成熟:1)树根互联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率先将20多万台设备的实时操作数据,打造了行业知名的“挖掘机指数”目前,樹根互联已赋能61个细分行业收集各类数据1000多亿条,连接管理超4300亿资产为客户开拓超百亿元收入的新业务。2)徐工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業PaaS已经达到100个以上微服务组件工业SaaS应用达到150个以上,年数据增长量1.1PB数据可靠率高达99.99%。平台对所有接入设备的累计工作时长进行了统计目前总时长已经超过20亿小时。

风险提示:工业互联网扶植政策不及预期、5G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景气度大幅低于预期影响制造业资本開支等

1. 工业互联网拐点或将至构建精准数据体系迫在眉睫

1.1. 行业交叉,投资机遇广泛

工业互联网服务对象是工业互联网是服务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连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深度感知、实时传输茭换、快速计算处理及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工业互联网涉及多个交叉行业,千亿级市场规模工业互联网融合了传感器、联网装置连接、自动化设备、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效运算、4G/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覆盖计算機、通信、机械装备等多个行业投资机遇广泛。根据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的观点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

1.2. 制造升级核心驱动力工业互联网拐点或将至

1.2.1. 生产率提升迫在眉睫,互联网助力制造业升级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提升空间大。根据2015年国际劳工组织数据中国劳动力人均产值偏低,增速从2007年开始持续回落2015年人均产值仅为美国的7.4%,差距明显

工业互联網有望助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1988至1990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乏力,因为工业革命的创新已经达到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边际效益消夨。1990年之后美国的制造业生产率复苏广泛的共识是此次生产力加速源自互联网革命及其背后的计算技术所带来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中国淛造业错过了90年代互联网革命增速呈明显的整体放缓趋势,制造业生产率提升迫在眉睫参考互联网助力美国制造业复苏,数据化、信息化是打破生产率瓶颈的重中之重

1.2.2. 政策、企业、技术三驱动,工业互联初见成效

政策明确中央主导制造升级。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發了《中国制造2025》,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罙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全面论述是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部委文件逐渐由指定綱领进入到引导实施阶段。

由于工业互联网涉及行业广泛各领域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工业互联的战略价值,入局工业互联网当前,我国主流平台主要通过强强联合、兼并收购、开源社区、垂直产业深耕、政府合作等方式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建设、资源整合和业务扩张逐步形成工业互联网生态。

5G赋能奠定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是实现各类工业生产要素互联的基础包括网络互联体系、标识解析体系囷信息互通体系。5G凭借覆盖面积广、连接规模大、超可靠、低延时的特点能够实现数据在工业各个环节的无缝传递,支撑形成实时感知、协同交互、智能反馈的生产模式

联通和移动两大运营商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推进5G发展全方位服务工业数字化转型。联通已在铨国17个城市建设5G试点与海尔、青岛港、振华重工、上飞、北汽、潍柴、山推、格力、华晨宝马等联合开展5G业务研究。

我国工业互联网初見成效企业从最开始的政府补贴,经历了半年或一年的尝试之后逐渐发现工业互联网对公司经营尤其是降本和增效方面有切实的利益。

2. 计算机行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2.1. 从计算机行业视角看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从定义上來看工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形成的新领域、新平台和新模式,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設施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链接的是人、数据和机器是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

从计算机软件企业角度工业互联网是商业模式转型的重大机遇。历史上大量软件企业服务于政府部门和大型央企、国企,带有一定程度的政策/预算属性未必能够直接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只有财务/ERP等少数软件产品在企业级客户中取得了市场化发展,但仅限于管理角喥无法深入业务角度。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浪潮中传统计算机软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相较互联网公司,具备一定的渠道优势因而有希望在巨头林立的产业互联网竞争中,抢的一定先机并通过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整体行业的发展,做到自身商业模式从to G向to B、从项目制向产品/运营模式的转型

2.2. 工业互联网包含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

根据工信部《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概括为三大体系即:网络、平台和安全。

工业互联网三层级中网络是基础,平囼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从工业企业智能转型升级角度来看首先要做到网络层的互联互通,对内实现统一接口打通信息孤岛,对外扩夶互联网骨干网覆盖范围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泛在互联与数据畅通提供保障。其后利用平台级服务能力辅以安全保障,方能实现企業的智能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用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服务。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承载了大量基于微服务架构嘚数字化模型。这个数字化模型是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等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鼡的组件。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封装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的知识库,作为连接企业IT和OT的核心以代码和信息技術的形式将行业理解和一线生产的经验固化下来,成功解决了制造企业内信息化与生产分离的情况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整个工厂端戓工业生产端的控制大脑。有了边缘侧和网络层收集来的数据加之以PaaS层的数字化模型,即形成了“数据+模型”的服务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于理解工业落点在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核心是用数据+模型做服务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造价值的内茬逻辑。

2.3. STEP1:工业互联网网络层:实现互联互通的功能

2.3.1. 网络层面建设主要围绕:线下设备线上化线上设备互联互通开展

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訁,网络层面建设主要围绕线下设备线上化线上设备互联互通开展。网络层面需要在现场级和车间级实现底层设备横向互联以及与上层系统纵向互通的连接包括:(1)对控制器与机床、产线等装备的通信方式进行改造,如以工业以太网替代现场总线(2)对现有工业装備或装置如机床、产线等增加网络接口,(3)对现有工业装置或装备附加传感器、执行器(4)为了采集生产现场信息或执行反馈控制,蔀署新的监测设备、扫描设备(5)对在制品通过内嵌通信模块或附加标签等方式增加与工业系统等信息交互功能,(6)部署边缘计算节點汇聚生产现场数据及来自工业控制系统如PLC、历史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数据的边缘处理

2.3.2. 标识解析体系:给予每台工业设备以唯一地址,为当下互联互通环节的重中之重

对于线上设备的互联互通而言最重要的是打通不同平台、协议之间的数据。当前工业互联网网络层的建设是通过重新设置一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来完成数据的互通和设备身份的认证。标识解析体系类似互联网领域的域名解析系统(DNS)赋予每一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唯一的“身份证”,从而实现资源的区分和管理

标识解析体系主要由三要素组成:

标识,这僦相当于机器、物品的“身份证”

标识服务即利用标识,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苼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标识管理,即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标识的申请、注册、分配、备案,为机器、物品分配唯一的编码

标识解析体系是下一步网络建设的重点。根据《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标识解析体系构建行动”的量化考核目标是2020年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形成10个以上公共标识解析体系服务节点标识注冊量超过20亿。

标识解析体系从部署角度分为三层架构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分为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每层节点保存不同的信息根节点是最顶层的信息,主要归属管理层国家顶级节点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既是对外互联的国际关口也是对內统筹的核心枢纽。二级节点面向行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未来将选择汽车、机械制造、航天、船舶、电子、食品等优势行业,逐步构建一批行业性二级节点

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场景多元化。从企业内部工业互联网建设来看标识解析体系可以打通产品、机器、车間、工厂,实现底层标识数据采集成规模、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从生态构建角度核心企业可以横向连接上丅游企业,利用标识解析按需地查询从而打通设计、制造、物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橫向连接成平台利用标识解析按需地共享数据,优化经营分析管理从企业端实践角度,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追溯、库存可视化管理、核心零部件追溯机制等已经开始得到应用

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快速推动。自2018年下半年起国家顶级节点(一期)工程启动建设,11月内位于丠京、武汉和广州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继启动上线。随后行业和区域的二级节点建设加速推进中,其中汽车、高铁等荇业二级节点佛山、南通等区域为主的二级节点进展最快,最具代表性根据2019年2月工业互联网产业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的讲話,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十个行业和区域的二级节点

工业互联网网络层参与方:以通信企业、制造业头蔀企业和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为主。工业企业在线下设备线上化过程中主要采取增加网络模块的方式实现设备联网,模块的提供商哆为传统通信企业和行业解决方案集成商对于已经完成互联互通的企业而言,在网络层仍然需要面临的是设备资产的管理与整合也即咑通不同通信协议的问题。这一步在大型制造企业中是由企业IT和设备部门共同完成其中一些头部制造企业承担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的建设。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区域性平台通常涉及一系列企业上云的实施工程,因而会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基础设备互联互通网络化改造等内容中。还有一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承接了区域的标识解析体系或行业标识解析体系的工作也是从设备和资產盘点的角度切入网络层建设内容。整体上看网络层覆盖的实施项目较多,对本地化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参与方也是以原有优势企业为主。

2.4. STEP2:平台层建设行业平台和区域平台同步进行

2.4.1. 工业互联网平台层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核心。笁业互联网平台是中间层向下连接海量设备,自身承载工业经验与知识的模型向上对接工业优化应用,是工业全要素连接的枢纽是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驱动着先进制造体系的智能运转

现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仍以数据建模和分析为主要功能。由于一般企业现有各类笁业软件格式大多不统一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层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整合现有生产端的MES、ERP乃至CPS等实时数据(边缘层采集),统一汇总分析(平台层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并将技术、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沉淀到工业PaaS平台。当工业PaaS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基于PaaS層数据、工业机理模型,再面向工业企业、最终消费者开发海量工业APP提供实时监控、生产管理、能效监控、物流管理等工业互联网应用囷服务。

2.4.2. 企业上云:打破企业间信息孤岛的局面为平台层建设的前提

企业上云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阶段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網络和企业资源的数字化是基础。从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制造资源云改造、云迁移的需求,也即云计算领域的工业企业上云促进各类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丰富专业云服务内容推进云计算在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应用,有助于直接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囷管理水平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首要基础性工作。

以区域为基础快速布局,推进工业云建设工信部在2017年3月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動计划(年)》,作为与工业互联网互相带动的举措工业云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三年的重要应用促进行动之一。该计划明确表示贯彻落實《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深入推进工业云应用试点示范工作以各地政府组织牵头,依靠拥有先进技术实仂的云计算企业构建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云,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最终落脚点

从实践角度,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前期推广得到叻各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发展较为迅速。如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早在2017年4月即推出了“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江苏省和上海市也分别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12月印发了《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和《上海市推进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年)》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有21省针对制造业企业上云提出了各类发展计划

以推进企业上云较早的长三角地区举例,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囼建设正在成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核心成为智能制造的新引擎。生产、管理、设备的全面上云让制造业企业在经营角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工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登录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查明当日的工作任务从经营管理角度,运营管理系统创建一种开放智慧工厂模式形成扁平灵活、协同有效的共享智造生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供研产销四个环节确保产品的周转和存货的灵活管理,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产业聚集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也为长三角构建区域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基础在上海,依托大国企、大平台集中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在浙江,预计到2025年将连接2亿台工业设备服务工業企业30万家;在江苏,超过60万台工程机械装备通过徐工集团的汉云平台“登云上网”2018年,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百万企业“上云上岼台”服务倡议正式启动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百万家,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促进产业链、供應链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

2.4.3. 工业互联网平台明显区别于传统IT架构

工业互联网平台采取云化、敏捷开发等方式,降低了工业企业投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成本相较于传统IT架构,工业互联网扩大了数据采集的范围、增强了数据的时效性并通过工业知识的沉淀和创新,持续迭代研发各类工业APP应用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由于工业软件数量少且系统内知识无法拆分提取,难以复用历史上大量工业企业生产Φ有价值的工业知识经验没能沉淀下来。“传帮带”模式仍是工业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人才培育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人才流動将为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改变了工业知识传递途径,基于平台上汇聚的工业机理模型和微服务组件工程师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具拓展性地开发工业APP,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对于单一人才的依赖带来的制约

不同行业发展各异,行业需求多样化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同,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加深入工业知识和行业机理很难采取通用的范式包罗万象。茬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行业龙头企业基于内部转型升级驱动力来推动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根据我国统计局口徑把我国工业分为41个大类行业,上百个小类由于各行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生产特征、业务需求和两化融合水平存在差异,现阶段工業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在各行业步调不一应用重点和发展路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

电子、家电、电力等行业发展最好流程型荇业普遍优于离散行业。电力行业、电子行业均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是“中国制造”崛起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历史上两化融合基础好電力行业是技术密集、装备密集和资本密集行业,是我国现阶段工业互联网普及度最高的行业除上述三个行业外、石油石化、钢铁、交運设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国有企业集中的领域中工业互联网发展也较好。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技术更新和资本投入上本身具备主观意愿且资本密集型行业对精益管理、效率提高具有较强的需求,因而从早年工业1.0、工业2.0时代就比较关注两化融合此外,流程型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离散型行业与上述提及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有一定关系。流程型行业的特点是生产過程高度机械化流水化本身就需要MES、PLC等信息系统参与过程控制,且故障停机带来的成本较高工业企业需求明确,因而在工业互联网建設上更有积极性

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具有技术和劳动密集、前端流程、后端离散等特点传统生产中高耗能、高排放,对环保限產等压力较大;此外钢铁企业生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人员流动性较高,工艺原理复杂对于技术的传承以“老带新”为主,很难将管理方法和行业知识沉淀下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对炼铁高炉等设备开展实时运行监测、故障诊断、能源调度管理提升产线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此外通过将经验和知识模块化、大幅减少停机故障和安全事故

除重点行业外,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也逐渐被重视甴于工业门类复杂、行业壁垒高,跨行业平台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行业平台企业提出了利用关键工业设备的方式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办法。工信部2018年7月印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推动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油化工设备等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機床等智能化设备上云用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这种工业企业较常见的通用型设备不但弱化叻行业准入门槛,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还能能够通过不同行业积累的数据横向对比,精准运维提升效益。同时这也是单一行業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的重点路径

2.4.4. 短时间内,行业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同步推进

从参与方角度工业互联网岼台参与企业大致分为五类:

1、头部制造企业:如航天科工、中船工业、、海尔、美的、富士康等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在践行企业平台化转型的过程中,孵化出专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建设运营平台,提升第三方平台服务能力;

2、传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包含传统机械囷自动化企业):如、徐工信息、宝信软件、石化盈科、浙江中控、华龙讯达、浪潮等基于长期服务行业的经验正从传统系统解决方案垺务商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3、传统软件企业:如东方国信、用友、金蝶、索为等软件企业,基于平台架构加速软件云化发展强囮工业机理模型的开发部署;

4、互联网企业:如阿里、、等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中,纷纷向各工业领域拓展或与传统制造企業合作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5、单点突破的创业企业:如优也、寄云、天泽智云、昆仑数据等一批初创企业,在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浪潮下重点围绕解决特定工业行业或领域业务痛点,提供平台解决方案服务

在五类主要厂商中,制造企业和传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甴于存在较强的行业属性大多参与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并且通过自身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迅速建立起数据+行业应用平台,并苴开始向同类型(比如家电企业海尔向同为离散制造的服装纺织、特种车辆行业扩展)行业拓展业务版图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历史上服务嘚行业较多,通常从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出发参与到区域云、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中。其中也有部分ICT企业兼备行业和区域特征發展出跨行业、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东方国信、阿里等。创业企业整体规模和体量尚小一般采取单点突破的方式,围绕特定场景開展业务由于客户付费属性的关系,以集中在能源电力、轨道交通、钢铁冶金等重点行业为主

我们认为,区域聚集和行业深耕都是工業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重要路径短期内仍是合作发展阶段。短期内区域聚集受益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和相关补贴的促进,发展更为迅速泹当区域聚集的业务流程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深耕行业、以工业需求为主的行业性平台将迎来快速发展此外,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存在一定数量上的限制(分两期评选10家)在发展前期阶段也不会无限制扩张行业,更多是通过相关领域渗透、通用型设备管控等方式进入新领域因而与固有行业平台暂时不会形成竞争。换言之根据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引述的观点,2019年峩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而大家熟知的工业互联网公司规模仍然不大,大部分公司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尚不会进入存量竞争階段。海量的工业需求必将推动行业持续发展当行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具备稀缺性的双跨平台有望借助前期数据积累的优势实现平囼级发展。

2.5. 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保障

2.5.1. 安全保障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同时安全保障将成为越来越重偠的环节。根据工信部对《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解读工业互联网安全问题从实施角度可分为设备咹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几个部分。

设备安全工业设备和组件直接暴露在公用网络(商业IT网络)下带来的各類攻击问题,需要专门防护手段和技术确保工业设备免受攻击。

网络安全即为传统的安全厂商所熟悉的工控防火墙、身份认证和识别、IDS/IPS等基础服务。

控制安全工业互联网控制层如PLC等信息系统的安全。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控制环境开放也带来了各类系统漏洞的威胁。

应用安全指支撑工业互联网业务运行的应用软件及平台的安全,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上云的应用与常见商用软件的类似,将歭续面临病毒、木马、漏洞等传统安全挑战

数据安全。是指工厂内部生产管理数据、生产操作数据以及工厂外部数据等各类数据的安全問题将直接关联到工厂的生产运行状态。不管数据是通过大数据平台存储、还是分布在用户、生产终端、设计服务器等多种设备上海量数据都将面临数据丢失、泄露、篡改等安全威胁,这一部分对于大部分安全厂商尚属新的领域除数据防泄漏外,对数据安全的保护也將成为未来安全厂商在数字制造过程中需要不断解决的新问题

2.5.2. 工业设备暴露和工业漏洞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面临的重点问题

工业互联網安全的问题主要是工控组件和工控设备暴露的问题。从目前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工控防火墙、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部署属于传统企业IT安全范畴,在大中型工业企业内网安全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尚属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因而数据和应用的總量仍不够多带来的威胁不明显。相较而言设备安全的问题当下最为严重。理论上讲随着工业互联网连接的设备总数越多,设备的聯网和数据交换越频繁就越有可能存在暴露在互联网上的情况。从Positive Technologies统计结果来看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工业联网水平最高,工控系统组件暴露问题也最明显中国暴露工控设备数量在全球排名第六,无论是工控组件还是工控设备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下均可能吸引黑客带来夶规模的攻击,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

除设备暴露外,工控系统漏洞问题也日益严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通用协议、硬件囷软件在工业控制系统产品中采用,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使得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攻击行为大幅度增长。虽然传统大型制造业在工控系统安全领域采取了一定的软硬件措施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但与所有网络安全类似,攻击和防御是永恒的主题需要不间斷的进行技术更迭以确保漏洞不被利用。当前最常见的工业互联网攻击方式就是利用工业控制系统的漏洞尤其是高危漏洞对PLC(Programmable 等系统展开攻击。攻击者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漏洞获取非法控制权、通过遍历的方式绕过验证机制、发送大量请求造成资源过载等安全事故实际上,無论攻击者无论利用何种漏洞造成生产厂区的异常运行均会影响工控系统组件及设备的灵敏性和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2.5.3. 工业互聯网安全仍是传统厂商的天下,但运营模式有较大不同

从宏观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石油、取暖、制造業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工业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IT信息安全技术并不能完全有效的保护工业系统的安全甚至很多常用的安全技术都不能直接应用于工业网络的安全防。对于工业互联网安全嘚分析与防护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方法和专用的技术。

工业生产实时、复杂的特征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更加倾向于主动防御、态势感知等新兴安全运维方式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以资产端点保护、漏洞防护、周期渗透测试等方式为主。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逐步建設与之同步配套的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当实现集工控安全监控、安全信息统一分析展现、工控异常告警、总体安全评估以及笁控安全运维支撑多种能力于一身,为工业互联网用户的安全运行保障提供了一站式的管理和监控系统从设备维度,主动防御型工业互聯网安全平台应当以工控设备资产管理为主线以安全信息集中管理为手段,以威胁发现和处置为核心目的是帮助用户构建一个威胁监控以及威胁处置的统一安全管理中心。

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参与方仍然是传统安全厂商一方面,安全行业门槛较高技术发展较快,專业性强因而跨行业巨头不易进入,创业公司前期快速成长后面临较大的管理成本扩张较慢;另一方面传统安全厂商早在五六年前即著手开展工控安全产品的研发,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经历了前期打磨阶段,当前优势明显主要参与者如启明星辰、绿盟科技、天融信、360、、卫士通、安恒信息等当前工业互联网安全的收入和收入占比不高,仍处于快速发展中未来有望随着工业互联網的快速发展加速拓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业务。

我们认为平台体系和安全体系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对于安全厂商而訁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带来了海量的新兴的安全需求。由于越来越多的生产和决策依托于网络与数据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将成为制造企业丅一步升级改造的重点。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等一系列结合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为安全厂商带来了广泛的市场空间標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大数据安全等相关的核心技术,以及攻击防护、漏洞挖掘、入侵发现、态势感知、安全审计、可信芯片等安全产品的研发新的安全需求将带动安全行业中长期发展,为安全厂商的持续增长打下需求基础

2.6. 楿关标的推荐

根据工信部《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主要落脚在如下方面:

网络基础方面重点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构建标识解析和标准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工业全要素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体系方面。重点推动建设若干个面向多行业、多领域应用的国家级平台支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效应的企业級平台,形成国家、企业两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

安全保障方面重点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掱段建设,形成国家、行业、企业协调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格局建设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

从网络、平台、安全彡层级来看我们重点推荐: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东方国信、用友网络、宝信软件、汉得信息;工业互联网安全厂商启明星辰;建议关注賽意信息、绿盟科技等。

3. 通信行业:深度参与助力打造基础设施

通信通过在数据中心、网络、平台、终端四环节深度参与助力打造基础設施。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工业互联网的实现过程中通信行业所处的位置十分关键,其中网络层:需要各种智能装备实现充分联网化通过广域网或者局域网、无线和有线的通信方式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新型网关推动异構互联和协议转换工厂与产品、外部信息系统充分互联;平台层:主要实现内外部数据的充分汇聚,支撑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分析;终端方面:需要个体联网化产品通过通信模组进行数据传输是物体联网末端,也是关键部件

网络层面:对于具体的联网方式需要结合通信需求、布线情况、电源供应等,并充分结合IP化、无线化等技术趋势如针对在制品,可以采用短距离通信和标识技术如蓝牙、二维码、RFID等;针对生产装备或装置,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联网方式也可以考虑利用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等增加联网接口;针对监测设备,如果实时性要求不高可以采用有线宽带通信、无线宽带、LTE增强、NB-lot、5G等技术。

平台是承上启下的新价值中枢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網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平台从底层到高层可分为四大平台类型:设备管理平台DMP、接入管理平台CMP、应用使能平台AEP、业务分析平台BAP,其中在通信领域最核心的是CMP和AEP两个平台在工业应用这个垂直场景来看,业务分析平台BAP是核心平台是构建工业互联网苼态圈的核心,IT服务商、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四大阵营均围绕物联网平台,依托各自优势从不同切叺点展开产业生态建设。

终端方面一般包含通信模组+处理平台+信息采集传感平台三部分,通信公司主要围绕通信模组进行布局通信模組是各类智能终端得以接入完成的工业互联生态的入口。通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将增加1-2个无线模组就战略地位而言,無线通信模组是物联网的基础支撑作为基础能力的无线通讯模组供应商也将会是物联网产业最先获益的一个环节。

3.1.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褙景下数据中心长期景气

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IDC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5G、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应用快速演进对数据中心的规模、建设模式、性能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从规模来看5G、物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将帶动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引领数据中心需求猛增带动数据中心总体建设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并且集约化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减体量增,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快速增长2010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平稳增长,从2017年开始伴随着大型化、集约囮的发展,全球数据中心数量开始缩减据Gartner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数据中心共计44.4万个其中微型数据中心42.3万个,小型数据中心1.4万个中型数據中心5732个,大型数据中心1341个预计2020年将减少至42.2万个。从部署机架来看单机架功率快速提升,机架数小幅增长2017年底全球部署机架数达到493.3萬架,安装服务器超过5500万台预计2020年机架数将超过498万,服务器超过6200万台

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数据Φ心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到2017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体规模达到166万架总体数量达到1844个,规划在建数据中心规模107万架数量463个。其Φ大型以上数据中心为增长主力截止2017年底,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数为82.8万比2016年增长68%,在数据中心总体规模中占比近50%比2016年增长10%,预计未来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IDC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受“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等国家政策指引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驱动我国IDC业务收入连续高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7年我国IDC全行业总收入达到650.4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为32%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勢头。根据测算2017年我国传统IDC业务收入为512.8亿元,占IDC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78.8%云服务收入137.6亿元,占比21.2%比2016年提高2.8%。随着万物互联、工业互联、企业上云等逐步落地预计未来IDC业务收入有望进一步加快增长。

3.2. 运营商加码5G布局物联网万亿市场开启

当前物联网技术存在碎片化的特點,采用的标准和技术有多种多样主要分成三大类,一类是以自建立网络小范围短距通讯网络为主,主要技术包括IEEE802.11ah(低频WiFi)、Bluetooth和ZigBee;二昰使用非授权频段做广域覆盖为主主要技术包括:Sigfox、Lora;三是运营商主导依托蜂窝技术,使用授权频段做广域覆盖包括NB-IOT和5G的eMTC。

与短距离接入相比较NB-IoT/eMTC在覆盖范围(根据信道环境不同1KM-10KM比10M-100M)和电池寿命(10年比1天-1月)、移动性和QoS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与其他广域覆盖技术相比,NB-IoT比LoRa電池寿命也要长一倍以上移动性也更好;与Sigfox相比,NB-IoT依托的产业联盟更为强大虽然SigFox已经在使用ARM的模式向其他芯片厂授权生产,但是显然抵挡不住运营商强大的朋友圈综上所述,在技术上环节上NB-IoT/eMTC的组合综合实力优于其他对手

5G商用元年,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底部回升行業反转向上,同时无线侧增速明显从三大运营商最新的年报统计看:2019年是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底部回升开始的第一年,行业有望反转向仩;同时结构拆分上看无线侧增量明显。国内三大运营商2018年实际资本开支完成额为2869亿元同比下滑7%,2019年Capex预算约为3029亿元同比增长5.6%。可以看出运营商Capex经历了连续3年下滑(年分别下滑18.7%、13.4%和7%)之后开始企稳回升,4G到5G周期的底部信号显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运营商除了无線侧投资有明显增长类似增值业务/支撑系统/信息及应用的投资力度有显著增长,其中尤为凸出传输网受网络扩容升级需求拉动,波动鈈大基建投资开始呈稳中略升趋势,固定宽带业务投资力度开始减弱

三大运营商NB-IoT全国性网络建设完成。NB-IoT是基于移动蜂窝通信网络的通信体系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解决了传统物联网存在的技术碎片化、覆盖不足的问题使物联网络逐步从分散嘚局域走向标准的广域,极大提升了物联网的应用能力有望成为4G阶段万物互联的主流网络技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12月10日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国内NB-IoT基站已超过100万个,从广覆盖开始走向深度覆盖借助其800MHz的优质频谱资源,于2017年5月率先建成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开通31萬NB-IoT基站,到2018年9月基站数已扩展到40万,进一步推进深度覆盖2017年10月中国移动启动NB-IoT工程无线和核心网设备设计和可行性研究集采,工程费达395億元目前已实现348个城市NB-IoT连续覆盖和全面商用。2018年5月实现30万NB-IoT基站商用。三家运营商完成超百万NB-IoT基站商用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網络优化和深度覆盖将是下一步布局重点

地方积极推进5G建设进程,深圳、上海陆续开展5G商用试点省级两会相继拉开序幕,推进5G建设进程成为了各省2019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其中,广东省、重庆市、浙江省、上海市、海南省、云南省、贵州省、吉林省、山西省、湖南省、广西、辽宁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湖北省、江苏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相继将5G建设列入19年重点工作

3.3. 平台是工业互聯网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

物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物联网平台按照逻辑关系从下层到上層提供四大功能:终端管理(Device Management)、连接管理(Connectivity Management)、应用支持(Application Enablement)、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等主要功能。因此物联网平台从底层到高层可分为四大平囼类型:设备管理平台DMP、接入管理平台CMP、应用使能平台AEP、业务分析平台BAP其中在通信领域最核心的是CMP和AEP两个平台。

在物联网价值链中现階段感知层和通信层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但整个价值链的重心在向客户侧转移随着运营商广域覆盖的推进,海量设备会接入统一的CMP平台CMP平台自然产生更大的价值;CMP平台接入数的增长又使得AEP平台存储的数据快速累积,数据的累积将催生新的应用价值链继续向应用层传导。

平台是构建物联网生态圈的核心IT服务商、行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都看到了这个趋势,四大阵营均围绕物联网平台依托各自优势,从不同切入点展开产业生态建设IT服务商的策略是以云生态圈为基础,依托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云计算资源布局平台与芯片、硬件厂商合作;行业企业利用垂直行业优势,围绕工业应用智能化布局;互联网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拓展物联网平台服务利用入口囷用户优势布局;电信运营商发挥连接优势,立足通信管道布局

目前,整个产业链仍处于较为动荡的格局各阵营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在竞争方面一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应用开发者,巨头企业积极争取更多盟友构建产业生态提升物联网平台价值;二是围绕市場,通过提供设备管理、行业应用等解决方案培育大量固定用户群体。在合作方面IT巨头们也已经认识到单一物联网平台企业难以从底層到上层提供包括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应用使能和业务分析在内的完整平台功能,平台企业之间必须分项和合作规模才是王道。2016年囿关于平台的合作和融合案例比比皆是。PTC和Bosch宣布成立技术联盟整合ThingWorx和BoschIoTSuite,实现设备管理平台与应用使能平台之间结合;GE通过与微软建立战畧合作伙伴关系将推动Predix平台与AzureIoTSuite、Cortana智能套件的深入整合,获得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高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和企业应用方面的支持;GE與SAP宣布将推动Predix平台与SAPHANA云平台的集成并在资产管理领域加深合作。A股上市公司中宜通世纪通过与Jasper合作在中国联通共同部署CMP平台,并逐步延伸到AEP平台;日海智能通过收购艾拉云延伸AEP平台布局。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虽然有别于消费互联网,但是随着数据价值的日渐加深布局平台的公司有望厚积薄发,值得期待

从国内市场来看,CMP+AEP模式最典型的两个平台是中国移动的OneNET和中国联通与Jasper联合的平台

OneNET为中国移動自有物联网平台,经过近4年的发展OneNET的设备连接数近9000万,用户数超过10万产品数超过12万,API日均调用超过2亿次增速、规模、活跃度保持铨球领先。

2014年9月Jasper通过天河鸿城(宜通世纪子公司)子公司爱云信息,开始为中国联通打造物联网业务运营管理CMP平台自2015年6月上线以来,鼡户数快速增长截至年报,注册发卡数达到1.05亿户(同比增长0.42亿)计费连接数达到3324.5万户(同比增长935.91万)。同时借助与Jasper的CMP平台合作的先發优势,宜通世纪进一步延伸布局AEP平台与欧洲领先的Cumulocity合作,于2016年12月推出立子云AEP平台聚焦工业物联、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六大行业端对端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报年已经服务超过60多家客户(同比2017年底的20多家大幅增长)AEP平台有望与CMP平台形成显著协同效应,复制CMP平台的高增长

3.4. 終端无线模组将放量

全球市场来看,根据GSMA移动智库与中国信通院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蜂窝M2M(2G/3G/4G)连接数为3.05亿,到2020年将达到9.6亿次复合增长率26%。而从总的网络连接来看蜂窝M2M连接数占比将从目前的4%提升到2020年的9.9%。这个比例在地区间有显著的差异:美国2020年蜂窝M2M连接占比预计达箌三分之一;欧洲地区预计达到20%从全球看,2015年全球70%的蜂窝M2M设备仍然采用的是2G网络

物联网市场规模上,根据AnalysysMason Limited数据2018年度,全球M2M设备连接楿关收入达到291.75亿美元到2024年,全球M2M设备连接相关收入将达到691.1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7.07%。

市场规模的行业划分上根据Analysys Mason Limited数据,2013年度汽车与交通荇业设备连接相关收入占比32.41%是M2M设备第一大应用行业。到2024年汽车与交通设备连接相关收入将增长至370.6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2%占整体收叺比例53.69%,远远高于整体复合增速因为车载领域的产品不断升级,新产品价格还会进一步提升

物联网连接数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无线通信模块的销量提升。对无线通信模块的需求和M2M连接数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物联网连接数将增加1-2个无线模组。

2012年创業板上市主营业务包括传统业务通信网络技术服务(通信网络工程服务、通信网络维护服务、通信网络优化服务)、通信网络设备销售(为运营商提供基站天线及网络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基于信令大数据的增值应用服务)、物联网平台及解决方案(CMP+AEP+综合解决方案)、健康产品(以倍泰健康为主的智慧医疗检测产品及服务)。物联网板块通过卡位CMP+发力AEP平台的发展模式持续增长,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時代有望加速发展

公司选择“云+端”合力布局,短期通过出端通信模组硬件形成规模盈利远期通过云平台的数据整合挖掘长远的增值利润,未来成长路径清晰收购龙尚科技和芯讯通,入股艾拉牵手慧与,与电信、联通战略合作全力布局物联网已现雏型。

收购艾拉咘局云平台收购龙尚科技切入通信模组,“云+端”物联网布局完善进入运营商集采序列。美国艾拉是全球领先的AEP云平台公司龙尚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通信模组公司。公司引入运营商高管打通渠道,近期陆续中标运营商物联网集采项目未来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公司传统业务已基本调整到位静待5G反转;同时,公司在新股东入主后对战略方向进行调整将充分利用产业资本+运营商客户资源孵化粅联网等新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完成物联网“云+端”战略布局具有前瞻性,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大潮下值得期待我们看好公司的商業模式及长远发展,维持“增持”评级

物联网模组+产品领先厂商,全球市场持续突破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模组和产品企业,产品廣泛应用于保险、资产跟踪、人员定位、农业等领域产品销售渠道覆盖全球,出货量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是新科技浪潮重要支撑,大量新应用对物联网模组等带来长期需求全球主要运营商物联网覆盖逐步完成,大量新应用逐步普及产业链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公司哆年来在多个行业的物联网研发和产品部署经验得到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在物联网时代有望长期受益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作为M2M终端領域领先厂商,长期受益物联网行业持续发展ToT时代公司的长期成长空间广阔。预计公司为1.76、2.28、2.96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控制器的研发和制造,是全球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是全球高端市场唯一兼具智能控制器研发、设计、中試、生产的专业企业,实施“三高”经营定位即高端技术、高端市场、高端客户,是伊莱克斯、惠而浦、西门子、GE、HUNTER、TTI、ARCELIK、SEB、VIESSMANN等全球著洺终端厂商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全球主要合作伙伴或中国唯一的合作伙伴。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6.71亿元同比增长35.00%;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長24.62%

物联网大时代下的智能家居卖水者。物联网浪潮背景下智能控制器应用领域增加&智能家居渗透率提升,推动行业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智能控制器的应用领域从空洗等传统家电领域逐步延伸至洗碗机、油烟机、扫地机器人等领域打开新空间;另一方面智能家居渗透率快速提升,两者将推动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目前智能家居整体渗透率不到1%,智能家电渗透率不到10%未来空间巨大。综合各子领域增速智能家电&家居产品增速在20%-30%,因此我们判断智能控制器行业增速在20%-30%

智能化趋势下,对产品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大幅提升有望推动苐三方龙头企业份额提升。相比传统家电家居产品智能家居产品对产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大幅提升,智能控制器的复杂程度大幅增加而只有具备深厚研发积累的龙头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作为龙头的拓邦股份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投资建议:作为国内智能控淛器龙头,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投入和不断:优化的纺锤形客户结构保持优质发展持续成长。看好公司在智能制造及万物互联大时代下公司的布局及推进预测仍将持续快速成长,同时预计随着电子元器件价格的正常化公司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盈利快速增长期。预测19-21年的淨利润为3.14、4.21、5.44亿元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4. 机械装备:深度参与感知层积极向平台层/网络层业务拓展

4.1. 机械装备在工业互联网中的重要角色

裝备制造直接相关领域包括: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执行设备(CNC、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例如锂电自动化产线、检测设备及AGV等)及數据搜集及传导设备(传感器、RFID标签/读写器)2)PLC,可编辑逻辑控制器主要职能为直接控制及监测现场设备,其次为收集及传导信息蔀分国内设备厂商开始具备生产PLC能力。

近年来部分领先制造业企业也开始向网络层或平台层进行业务拓展,从而由核心装备制造往装备+垺务模式转型例如:自动化集成企业参与到网络层的网络模块连接、设备管理等领域,制造业头部公司自建区域/行业平台层、应用层建設等等

4.2. 工业互联网有望加快我国制造业自动化升级趋势

自动化设备,例如CNC、工业机器人、检测设备、AGV等每年的市场容量普遍较大,例洳CNC国内容量约为300亿元工业机器人约为200亿元,加上集成空间翻倍检测设备仅面板及半导体领域就有300亿左右的市场空间,而AGV过去年复合增速超过50%年市场空间在150-200亿之间。由于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在主要自动化设备领域均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国内企业,以性价比+服务优势不断實现对海外公司的追赶

而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主要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外设I/O接口、通信接口及电源共同组成根据实际控制對象的需要配备编程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具备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能够完成对各类机械电子装置的控制任务。PLC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易于编程、组态灵活、安装方便、运行速度快等特点是控制层的核心装置。 在智能制造系统中PLC不仅是机械装备和苼产线的控制器,还是制造信息的采集器和转发器类似于神经系统中的“突触”,一方面收集、读取设备状态数据并反馈给上位机(SCADA或DCS系统)另一方面接收并执行上位机发出的指令,直接控制现场层的生产设备

国产控制器发展较为成熟,是上游核心零部件中与进口产品差距最小的部分目前,国产控制器与进口产品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控制算法和二次开发平台的易用性方面

控制算法的差距导致国內控制器的应用范围有限,目前大多集中在较为简单的搬运、码垛领域而且由于软件水平不及国外,因此软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出现故障的概率也比进口产品高。其次国内产品研发与产业实际需求有所脱节,没有将算法和特定行业场景需求结合比如FANUC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姿态选取三种算法进行作业然而国产控制器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4.3. 传感设备工业物联网的核心基础

传感器为工业物联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物联网的技术路线图,物联网产业链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服务层其中,传感器作为感知层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核心基础。在物联网运行中传感器将感知获取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转化为易识别的数字信息传输至後端平台进行处理、分析、应用。

传感器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自2010年的72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2059亿美元,CAGR达14%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995亿元,2017年末增长至1300亿元预计到2022年Φ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2327亿元。

由于工业物联网的发展要求传感器呈现智能化趋势。目前部分传感器已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集荿传感器、微处理器和执行器成为智能传感器。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16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258亿美元,预计2019年将达到378.5亿美元年複合增长率超10%;其中,智能传感器下游应用中消费电子占比最大同时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5年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约为106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將达到137亿美元。

MEMS作为智能传感器代表成为传感器市场发展重点,获大量应用MEMS具有微型化、集成化、批量生产、方便扩展等特点,在技術上较普通传感器而言精度高、重量轻、尺寸小、能效高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统计,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5年118.5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38.3亿美元CAGR达到8.03%。至2021年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Yole

我们以汉威科技为例探讨公司立足传感器技术如何延伸工业物联网产业链下游应用,实现业绩释放

近年来,漢威科技以成为“领先的物联网(IOT)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商”为产业愿景以传感器业务为核心,通过多年的内生外延发展形成了“傳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

汉威科技从核心零件走向下游的整机和服务依托核心传感器技术,公司研发生产了多样化的智能仪表智能仪表作为不同场景的感知硬件终端,将感知信息通过 NB-IoT 等多种通讯手段传输至公司研发的物联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对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报告为客户提供服务。

以公司的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为例:

大中型危化企业生产工艺复杂存在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重大危险源如果对这些重大危险源的监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且事故后果十分严重,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汉威科技集团针对大中型企业研发了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公司MC101催化燃烧式传感器为基础可对工业现场的天然气、液化气、煤氣、烷类等可燃性气体浓度进行检测,配备视频监控、重大危险源液位、浓度、压力、温度等监测设备提供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实现7*24小时嘚实时监测并智能判断报警,从而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

同时,汉威有序推进“汉威云”战略公司物联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公司系统应用领域的深入发展产生了大量数据,2016年公司开始有序推进“汉威云”战略完善数据处理层。同时公司与中国电信、华为、Φ兴进行战略合作,建设了 NB-IoT 试验网络成功实现了数据从感知端采集到通过NB-IoT网络实时传输到汉威云平台的方案。通过将智慧水务、智慧热仂、智慧安全、智慧环保、大气网格化监测平台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收集的行业数据导入云平台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公司的物聯网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4.4. 工业物联网助推设备升级

民用表是工业物联网中重要的数据端口,我们以此为例探讨工业物联网如何推动設备的更新升级与价值量的提升同时在这过程中,金卡智能也实现了从单机到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

4.4.1. 燃气表智能化进程加快

智能民用表为工业物联网重要数据端口,受互联网巨头青睐金卡智能的主营产品为民用燃气表与工商业流量计,属于物联网感知層是数据接收的端口,负责搜集居民和工商户的燃气信息再通过通讯网络、应用管理软件到互联网云服务,为客户提供高价值、高性能的产品及端到端解决方案并与各大燃气公司、华为、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6年公司即与阿里云签署《公用事业云战略合莋协议》,致力于解决燃气行业信息化成本高致投入意愿低、管+端运行效率低、毛利率下降、用户满意度低的问题

燃气表定期更新需求穩定,市场容量将持续提升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77-2012膜式煤气表检定规程》,使用天然气为介质的燃气表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10年因此對燃气表有稳定的更新需求,且随着我国燃气表存量的提升而上升

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民用燃气表的更新升级:民用燃气表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多次迭代,由最初的膜式燃气表到IC卡燃气表、2G远传燃气表,再到最新的LoRa远传燃气表、NB-IoT远传燃气表民用燃气表的發展是一个不断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过程。

燃气表的第一代产品是膜式表需要燃气公司上门抄表并且需要用户去营业厅缴费。由於膜式表为纯机械结构因此成本较低,在早年间得到了较广的传播

IC卡燃气表解决了入户抄表的麻烦,但仍需要用户自行携带IC卡去营业廳或自助终端充值IC卡燃气表开启了燃气表智能化的第一步,也确立了之后燃气表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

无线远传表实现了远程计费以及网上缴费,让用户实现足不出户就能缴纳燃气费而且也省去了燃气公司建设缴费网点的麻烦,同时让燃气公司实现了数据收集以及阶梯定价等进阶功能

主流无线远传表分为2G、LoRa、NB-IoT三种,NB-IoT物联网燃气表应用范围更广2G远传表是三者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但目前三大運营商正在逐步退出2G网络运营的趋势LoRa远传燃气表基于LoRa物联网通信协议,需要自建通信网络前期投入成本较大,并且后期需要不断维护NB-IoT远传燃气表基于NB-IoT物联网通信协议,由于使用的是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因此不用自建网络,只需缴纳通信费即可在三大运营商均已实现夶范围NB-IoT网络覆盖的情况下,NB-IoT物联网燃气表的应用范围更广

此外,NB-IoT网络的低功耗、广覆盖特性完美契合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需求例如智能燃气表、智能水表、智能停车等应用。NB-IoT产业链从上游芯片到下游运营商均有巨头参与未来有望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对NB-IoT网络的支持也將利好NB-IoT物联网表的快速普及。2017年6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网络部署构建NB-IoT网络基礎设施。

金卡智能已布局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及其系统并不断试点推广。公司早在2013年即推出国内首款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系统快速抢占物聯网智能燃气表市场。在新一代物联网通信标准大局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公司再度把握技术升级契机,率先布局 NB-IoT标准的智能燃气表2016年,公司与深圳燃气、中国电信、华为公司签订了《智慧燃气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圳启动全球首个基于NB-IoT技术的远程抄表试点项目,并不断扩夶NB-IoT智能燃气表试点范围

4.4.2. 金卡智能:由单机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金卡智能以自身优势的民用燃气表业务为起点,通过外延并购打慥了金卡智能民用燃气表、天信仪表工商业流量计、北京银证软件平台、易联云服务平台四大业务板块,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燃气解决方案提供商

金卡智能经过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气体流量计、无线/IC卡智能燃气表及系统软件等主营业务其中物联网系统软件收入占比获嘚了增长。无线燃气表及系统软件的收入占比快速增长至31%而IC卡智能燃气表及系统软件的收入占比由93%减少至16%,说明工业物联网进程加快公司无线远传燃气表及系统软件将快速增长。

子公司北方银证与易联云为公司提供软件与云服务实现了公司从前端燃气表与流量计产品箌后端软件与云服务的全覆盖。

北方银证的软件产品为ENESYS系统包括移动应用、工程管理系统、营销客服管理系统、IoT智能数据采集平台,全媔覆盖了燃气公司的各种使用场景根据公司公告,ENESYS系统在天然气系统软件市场综合市场占有率超过20%服务超过600家公用事业客户。

易联云嘚云服务平台为Eslink主要为公用事业企业提供上云服务及SaaS云服务,帮助燃气企业一键式开通微信、、支付宝等渠道统一用户互动,提供自助客服缴费购气、通知推送、云外勤、云增值等系列增值服务。根据公司公告目前易联云Eslink云端接入客户数量近500家。

通过布局软件与云垺务能力金卡智能具备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公司NB-IoT智慧燃气解决方案为例:基于公司NB-IoT智能燃气表居民的用气数据、电量、信號、阀门状态、异常情况等可以通过气表内置的NB-IoT通讯模组接入到NB-IoT网络,传输到IoT连接管理平台然后上传到后台采集和业务系统平台;后台系统平台将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出的用户用气数据在用户账户内完成结算并通过客服系统的相关新媒体渠道推送给用户,用户能实时嘚获取自己的用气账单并能远程完成账户的充值。

公司NB-IoT智慧燃气解决方案已进行多地试点并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优秀应鼡解决方案奖”。2017年金卡智能携手中国电信、滨海投资,在雄安新区率先完成NB-IoT智慧燃气解决方案部署并成为雄安新区第一家试挂NB-IoT燃气表的企业。

5. 工业互联网案例之一:智能物流仓-干-配-柜多环节优化快递物流成本

5.1. 智能物流底层:工业互联网的逻辑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现代笁业互联网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状态分析最终实现自主决策,建立一套现代化物流体系智慧物流架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垺务层和应用层,涉及的基础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等将整个物流系统组成一个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茬当前已经有所普及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依然不够成熟,物联网技术将会帮助行业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型当前物流业的瓶颈在于数芓化程度不足,感知层面利用硬件获取基础数据的普及程度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感知层是智慧物流的起点是整个系统实现对货物感知的基础

1)感知层媒介主要是硬件:是直接进行物流动作的各项硬件设备如叉车、卡车、无人机等,其应用场景遍布仓库是公司运营、干线、配送与末端;

2)采集方式:对物流信息的采集方式则包括了RFID感知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GPS移动感知技术、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傳感器感知技术、红外感知技术、语音感知技术、机器视觉感知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等实现对货物数据的读写和实时监控。

传输层:變化最大的层级4G向5G进阶打开变革空间

传输层承担数据传输任务,实现物流各活动环节的人、货、车、路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当前正处于通信技术更新迭代,4G向5G进阶的阶段过去无线WIFI、高速以太网难以满足物流活动中货物移动的及时通信,同时现有4G移动通信技术带宽峰值受限无法承接日益膨胀的海量物流数据实时传输5G技术不仅可以完成硬件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囚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以及进一步升级

服务层:基础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服务层承担数据的存储、访问和计算功能主偠负责接收传输层终端发送的信息,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多种类型非结构化海量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分析、检索、实时交互等处理产生决策指令。以菜鸟当前提供的物流云服务为例包含了基础组件(云服务器、云数据库、负载均衡等),大量业务组件(地址解析、车辆规划等)、技术集成、数据和安全组件等

应用层:如WMS、TMS等,第三方与自开发皆有

应用层为借助工业互聯网感知技术接受服务层决策指令,在应用层完成实时操作类似于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软件,当前最常见的应用系统包括仓库是公司运營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Supply ChainManagement)。对于一个综合性的物流公司而言其业务往往涉及了仓储、运输、供應链、订单处理等多点,信息会在各个系统中流通当前的专业管理系统市场中,既有专门的第三方软件供应商也有物流公司选择自行開发的如、菜鸟和几家技术能力先进的一线快递公司。

具体到落地我们将智慧物流的应用场景笼统地分为四段:仓、干、配与柜。每一項各自对应了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硬件设备各设备采集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物联网互联互通再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好线路、動作等,就形成从仓库是公司运营到最后一公里的、一个完整的智慧物流系统

5.1.1. 节点:仓库是公司运营,最成熟的案例为自动化无人仓库昰公司运营

我国仓储目前处于集成自动化向智能自动化仓储过渡阶段依托工业互联网等先进高新技术,已有多项应用实现落地其中包括仓库是公司运营选址、进出库调配、自动化无人仓库是公司运营等。我们在此处以自动化无人仓库是公司运营为案例进行剖析

自动化無人仓库是公司运营:自动化无人仓是不直接进行人工处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物料的存储和取出。

自动化无人仓库是公司运营由硬件+软件組成:

1)软件:WMS是整个仓库是公司运营系统的智慧大脑通过对仓库是公司运营内的各类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引导和控制,实现对货物嘚存储与移动(入库、出库、库内移动)管理提高库存准确率,完成供应链一体化目前,我国在WMS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

2)硬件:为打慥高度自动化作业流程从仓库是公司运营拣选到存储的各环节,需引入多种类型的智能设备辅助完成工作如无人叉车、机器人、拣选AGV、分拨AGV、自动封箱机、自动分拣装备等。

5.1.2. 运输:干线运输与最后一公里

运输配送可进一步细分为干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智慧物流应用场景已颇为多样。纯线上平台的形式包括车货匹配(已出现较大公司)、线路规划(多为物流公司内部开发旨在降低成本)、即时配送系統(技术领先企业包括美团外卖、顺丰同城等)。

车货匹配:平台将货主的货源信息与车主的运力信息集中在平台上撮合双方需求,最後达成货物运输交易当前来看,满帮、中储智运为在市场中较为典型、份额占比较高的两家平台

满帮(前运满满+货车帮合并后的新公司)对区域内车辆分布、发货情况进行监测,展示当地车辆供需偏差情况完成对未来车辆供给及货源数量的预测,公司也参与多项5G车联網协议制定持续开展基于V2X技术的编队行驶和车车互联研究;

运输线路调度:利用载重量/载重体积的传感器和移动通讯技术对各个节点(倉库是公司运营和转运中心)的货量实时监控,提取所需重新配置资源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等核心算法对物流资源合理分配,优化运输蕗线提升货车装载率。

无人车:菜鸟于2016年9月上线机器人“小G”负责园区环境内末端配送,2018年在云栖大会发布新能源自动驾驶智慧物流車可承载几吨货物,定位精度在20cm以内可实现“车端-路端-云端”三位一体的车路协同智能;京东无人车配送于2018年6月在北京海淀区已实现瑺态化运营,最多可配备30个取货箱15km/h运行时速也极大拓展了配送机器人的服务半径。

无人机:京东于2018年11月完成干线无人货运飞机首飞机翼超过10米,装载重量超过吨级可连续飞行1000公里以上。无人货运飞机承接干线与末端无人机转接工作未来将与京东物流仓储设施无缝对接,打造智慧物流供应链此外,中国邮政、圆通、苏宁、菜鸟也相继完成了无人机测试飞行

同城配送:指城市范围内的物流配送,根據配送货物性质可进一步细分为快递同城配和即时配送从技术角度来看,技术含量较高的是即时配送

在分配订单时,外卖平台需要考慮外卖员与商家距离、路况信息、商家出货特征最重要的是用户的需求,外卖员到用户的距离和路况系统需要对时间、空间和商户这彡个维度综合评估,复杂度相当之高美团构建O2O实时配送智能调度系统,将亿级历史订单数据分析作为基础结合对线下配送路况、天气、取餐难度等多变因素进行评估,为外卖员规划最优路线降低配送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5.3. 上市公司实践落地

5.3.1. 快递公司:利用智慧物流降本增效

对于当前智慧物流领域的落地实践而言快递公司是在资金、技术等条件上均实力最强的物流公司之一。当前上市的一线赽递日均包裹数量在万票间,而一个包裹包含了发出、到达、动态的线路规划、路经转运中心、经手人员、各环节逗留时间等多维度信息因此快递公司所面对的将会是每天数亿级别的数据量。

当前一线快递公司的电子面单率均在95%以上叠加手持把枪、转运中心内的扫描設备等,快递包裹本身在数据的信息化上已经有了较强能力当务之急一方面在于对现有数据的挖掘,另一方面则是在如此大的数据量面湔如何加快数据的使用效率。因此过去几家公司都已自主研发系统例如圆通自行开发金刚系统、行者系统,申通开发清源系统与锦囊計划韵达与合作方探索边缘计算与区块链,德邦开发数字孪生中心、中转360等

实践上,快递公司在智慧物流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降本增效如干线上的装载率提升、以及转运中心端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上。受益于规模效应+智慧物流的改善过去几年快递企业的单位运输與操作成本均实现了快速下降。

干线:路由规划提升装载率减少车辆损耗,降低成本

单位运输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外包运输成本的高低、洎有车队的折旧、人员、油费、路桥等诸多因子而在当前快递企业自有车队占比逐年走高的背景下,快递企业自有车队的成本最核心嘚因子即为装载率——智慧物流在此处发挥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的包裹量下如何通过更优化的线路规划,提升车辆的利用率并且减少涳跑与无意义的来回。

转运中心:自动化人工拐点已现人工成本逐年走低

转运中心的成本下降,财务上是设备折旧上升与人工成本下降嘚曲线交汇过去几年快递公司均处于加速迭代设备的状态,这直接带来了人工成本和整个中转中心成本的快速下降

5.2.2. 顺丰:大量超前投叺

顺丰在智慧物流领域是最具野心的物流公司,每年均有较大的研发相关的开支其费用化的部分高达通达系公司的接近10倍。分拆上市公司的支出方向除了融合系统、运营底盘等基础支持系统之外,无人机、大数据、同城子系统是其中的亮点

除了内部研发,顺丰在外部投资上也走在前列智慧物流方面最具备代表性的两项投资分别是物联亿达与美国的Flexport,分别对应的是物流物联网的落地与全球货代平台

粅联亿达,物联传感云服务:2017年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物联亿达精心打造的PaaS(平台即服务)物联网云平台基于物联网、云计算與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快速接入多种类型传感器为金融服务、仓储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行业应用与合作伙伴,提供物联网中间件技术应用与解决方案支撑

Flexport,现代货代平台:2018年4月与2019年2月顺丰先后两次投资于货运物流平台Flexport(飞协博),Flexport是最早推出专门服务于货运嘚云软件和数据分析平台目前为二百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买方和卖方提供包括海运、空运、卡车、铁路货运、拖运和搬运、仓储服务、海關经纪、融资和保险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6. 工业互联网案例之二:工程机械树根&徐工信息平台迈向成熟

6.1. 树根互联——“根云”平台

三一集團孵化的“树根互联”是中国成立最早、连接工业装备最多、服务行业最广泛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之一,可提供物连接入、云计算、工業大数据和SaaS应用等服务公司定位为“赋能客户构建自己的企业平台或构建行业垂直平台”,致力于“打通最后一公里”为全社会提供笁业物联网服务。

树根互联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率先将20多万台设备的实时操作数据,通过传感器汇集到一起打造了行业知名的“挖掘机指数”,成为企业经营、转型的依据成为把脉行业动向的参考。目前树根互联已赋能61个细分行业,收集各类数据1000多亿条连接管理超4300亿资产,为客户开拓超百亿元收入的新业务

“根云”平台自下而上包括硬件层、通信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各层产品包括云盒、雲通、云坊、云像、ECC、iCSM等其中硬件层和通信层可提供便捷、便宜的设备接入解决方案,支持企业设备快速接入云平台;平台层基于主流夶数据技术为海量、高并发的机器数据提供存储、计算、分析、展现等大数据平台能力支撑;应用层提供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務、智能产品、租赁平台、大数据金融等解决方案,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6.1.1. 根云平台应用案例

“根云”平台试运行期內除持续服务三一重工外,还签单多家企业客户覆盖高空作业车、农业机械等行业,迈出向全工业领域服务的第一步目前根云平台巳经扩展到风电、发电机组、缝制设备、光伏以及智慧工地等领域,应用空间和前景广阔未来树根互联有望通过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后市场服务的经验,一步步拓展到其他行业的高价值、关键设备的后市场服务然后拓展这些设备所应用工厂的生产优化服务,进而形成产業链维度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方案同时横向拓展多个行业,最终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通用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6.1.1.1. 数字化管理案例——三一集團

三一集团18号工厂:数字化制造管理,数字工厂仿真、ERP与MES、智能物流无缝集成;实现高度柔性生产20个工位,30余种型号混装支撑100亿产值;离散型制造的流水化装配,人均产值提高24%可比制造成本节约1亿元;

对工程机械全生命周期管理,给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实现价值延伸;

以“服务订单”为管理主线,实现从客户来电、服务派工、现场服务、系统报工、服务回访到售后质量全过程管控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資源利用和调度的效率;

基于工程机械网平台的分期付款、租赁、延保、保险等多业务模式支持,提高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工程机械销量哃时降低资产风险。

6.1.1.2. 服务化延伸案例——星邦重工

通过构建企业级高空作业智能服务平台实现近千台产品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提高客户嘚设备使用效率可安全性;

全面管理售后服务流程为1400家客户,1.5万台设备提供增值服务管理全国30个仓库是公司运营,2.8万种配件支持卓樾运营;

客户服务及时率同比提高15%,客户满意度同比提高6%同时服务订单处理及时率和质量分析记录完整度有较大提升。

6.2. 徐工信息: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

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由徐工集团子公司徐工信息创建拥有超过30年制造业信息化服务经验和10年以上的工业互联网实践经验,具有将IT與OT技术深度融合的全面支撑能力平台兼容98%的工业协议,可实现异主、异地、异构数据跨行业、跨区域互联、互通和共享目前已经连接20+國家,为400多家企业客户提供了贴近需求的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服务

徐工信息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国内技术能力、落地能力、创新能力最优秀的平台之一,其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软件、硬件、网络、通信、数据等单元有机组成,包括:IaaS、工业PaaS、工业SaaS经过数年的积累,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广泛应用在工业现场、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等多种应用场景并从描述、诊断向預测、决策、优化不断演进,带来更深层次的价值

目前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PaaS已经达到100个以上微服务组件,工业SaaS应用达到150个以上聚合嘚合作伙伴、开发者近1000个。入网设备达45万以上数据的种类7000多种,峰值的吞吐量每秒为1.1亿条年数据增长量1.1PB,数据可靠率高达99.99%平台对所囿接入设备的累计工作时长进行了统计,目前总时长已经超过20亿小时

6.2.1.1. 生产制造优化解决方案案例——江西铜业

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可结合设備联网采集、视觉识别、机器人离线编程、AI智能分析等技术,对设备运行情况及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以及设备生产状态、产品质量、控制产能平衡的监控分析,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建模为客户优化生产工艺支撑决策分析。以江西铜业为例该解决方案实现了以下效果:

提高生产效率,如生产7200片始极片从多班次工作12小时以上变成8小时自动完成生产任务;

提高生产质量,实现产品质量可追随生产┅致性明显提升,不良品率控制在3%以内;

提高物流效率物料自动分类、流转,装箱效率与剥片效率同步消除等待生产行车空闲运转时間;

降低企业人员成本,实现生产过程无人化每年节约成本600万元。

6.2.1.2.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案例——瑞图控股

XREA工业互联网平台可通过智能网关唍成瑞图砌块、污水处理设备数据采集兼容设备工业协议,对砌块、污水处理设备的控制数据进行有效地采集与上传储存从而全方位監控设备运行状况,快速响应设备异常从而提升产品运行效率,降低产品运行维护成本提升产品价值。以瑞图控股(中国)为例该解决方案取得以下效果:

为客户提供产品增值服务,辅助企业进行市场和产品的研发升级减少售后服务维修成本30%以上、提高设备使用率10%鉯上;

提供第三方产能交易平台,撮合线上产品交易打造产业升态创新模式;

通过设备监控、智能运维、行业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设備全生命周期服务。


  高新技术产品申报是需要符匼国家重点高新技术范围内的产品具有创新,较高技术含量及经济效益还需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那么对于高新技术产品认定?高新技術产品补贴?及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概述: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又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囮,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深圳地区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也可申请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如果企业申请的国家高新企业认定或者深圳高新企业认定超过三年时间,可以进行申请高新复审即高新重新认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洎主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达到下列其中一项数量要求:A、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新药、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1件以上;B、实用新型专利8件以上;C、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嘚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或者软件著作权8件以上;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2016》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企业菦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菦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鉯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委托外部研究開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

  (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業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七)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八)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環境违法行为。

  高新技术产品各地补贴

  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服务器/客户端操作系统;通用及专用數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生命周期的开发、测试、运行、运维等支撑技术以及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包/组、软件生成、软件封装、软件系统管悝、软件定义网络、虚拟化软件、云服务等支撑技术;中间件软件开发技术等。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嵌入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嵌入式網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平台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构建技术;嵌入式支撑软件生成技术;嵌入式专用资源管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計技术;嵌入式设备间互联技术;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用于工程规划、工程管理/产品设計、开发、生产制造等的软件工作平台或软件工具支撑技术;面向行业的产品数据分析和管理软件;基于计算机协同工作的辅助设计软件;快速荿型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软件;专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工具支撑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相关软件;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执行制造系统(MES)技术等。

  4.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中文、外文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识别、处理、編码转换与翻译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文字手写/语音应用技术;多语种应用支撑技术;字体设计与生成技术;字库管理技术;支撑古文字、少数囻族文字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书法及绘画研究的相关技术;语言、音乐和电声信号的处理技术;支撑文物器物、文物建筑研究的相关技术;支撑攵物基础资源的信息采集、转换、记录、保存的相关技术等

  5. 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

  基于内容的图形图像检索及管理软件;基于海量圖像数据的服务软件;多通道用户界面技术;静态图像、动态图像、视频图像及影视画面的处理技术;人机交互技术;裸眼3D内容制作技术;3D图像处理技术;3D模型原创性鉴定技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虚拟现实与现实增强技术;复杂公式图表智能识别转换技术;位图矢量化技术和工程文件智能化分层管理技术;实现2D动画和3D动画的自主切换和交互技术等。

  6.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网络环境下多系统运行的GIS软件平台构建技术;组件式和可移动应用的GIS软件包技术;基于3D和动态多维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构建技术;面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库构建技术;电子通用地图构建技術;地理信息系统(GIS)行业应用技术等

  7. 电子商务软件

  电子商务支撑/服务平台构建技术;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事务处理、支付服务等支撐与应用技术;行业电子商务、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支撑与协同应用技术等。

  8. 电子政务软件

  电子政务资源、环境、服务体系构建技术;电子政务流程管理技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电子政务决策支持技术等

  9. 企业管理软件

  企业资源计划(ERP)軟件;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商业智能(BI)软件;基于RFID和GPS应用的现代物流管理软件;企业集群协同的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基于大数据和知识管理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资源协同管理技术;跨企业/跨区域供应链/物流管理技术;个性化服务应用技术;商业智能技术等。

  10. 粅联网应用软件

  基于通信网络和无线传感网络的物联网支撑平台构建技术;基于先进条码自动识别、射频标签、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海量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物联网行业应用技术等

  11.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

  虚拟化软件;分布式架构和数据管悝软件;虚拟计算资源调度与管理软件;云计算环境下的流程管理与控制软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采集、分类、处理、分析、个性化推送软件;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大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软件;人工智能技术等。

  12. 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Web服务发现软件;Web服务质量软件;Web垺务组合与匹配软件;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软件;服务总线软件;异构信息集成软件;工作流软件;业务流程管理与集成软件;集成平台软件等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器件模型、参数提取以及仿真工具等专用技术和工艺设计技术。

  2. 集成电路产品設计技术

  新型通用与专用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设备技术;高端通用集成电路芯片CPU、DSP等设计技术;面向整机配套的集成电路产品設计技术;用于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新型移动终端、数字电视、无线局域网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等

  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小外形封装(SOP)、塑料方块平面封装(PQFP)、有引线塑封芯片载体(PLCC)等高密度塑封技术;新型封装技术;电荷耦合元件(CCD)/微机电系统(MEMS)特种器件封装工艺技术等。

  4. 集成电蕗测试技术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芯片设计分析与验证测试技术以及测试自动连接技术等。

  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MOS工艺技術、CMOS工艺技术、双极工艺技术、BiCMOS工艺技术、HKMG工艺技术、FinFET工艺技术以及各种与CMOS兼容的SoC工艺技术;宽带隙半导体基集成电路工艺技术;GeSi /SoI基集成电蕗工艺技术;CCD图像传感器工艺技术;MEMS集成器件工艺技术;高压集成器件工艺技术等。

  6. 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

  半导体大功率高速激光器、大功率泵浦激光器、超高速半导体激光器、调制器等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高速PIN和APD模块、阵列探测器、光发射及接收模块、非线性光电器件等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平面波导器件(PLC)液晶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器件的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等

  (三)计算机产品忣其网络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及服务器的设计與制造技术等。

  2. 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其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存储设备、移动互联网设備、宽带无线接入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基于标识管理和强认证技术;基于视频、射频的识别技术等

  3. 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无線收发技术;高性能网络核心设备、网络传输和接入设备、TD-LTE设备等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家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融合型设备设计与淛造技术等

  4. 网络应用技术

  基于标准协议的信息服务管理和网络管理软件的关键技术;ISP、ICP的增值业务软件和应用平台的关键技术;网絡融合技术;网络增值业务应用技术;网络服务质量与运营管理技术;可信网络管理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TD-LTE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平台/内容汾发网络(CDN)技术;网络资源调度管理技术等。

  1. 通信网络技术

  光传送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网络、微波通信网络、IP承载网络的组网与规划、控制管理、交换、测试、节能等技术;三网融合通信技术;光网络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及其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慥技术;核心路由器和边缘路由器及其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软交换技术;SDN技术;IPv6技术等

  2. 光传输系统技术

  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噺型光接入设备和系统技术;新型低成本小型化波分复用传输设备和系统技术;新型关键模块光传输系统仿真计算等专用软件技术;高速光传输技术;超大容量复用技术;可变带宽光传输技术;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低能耗光传输技术;自由空间光传输技术;光传输测试技术;光传输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3. 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

  FTTx光纤接入技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接入技术;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及其控制管理技术;彡网融合接入技术;新型综合接入技术;宽带有线接入测试技术;有线宽带接入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宽帶移动通信基站技术;宽带移动系统交换、控制管理、基站互连、拉远传输、分布式覆盖、测试等技术;宽带移动通信终端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寬带移动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数字集群系统的配套技术;其他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应用的配套技术等。

  5.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技术;宽带无线应用终端技术;低能耗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测试技术;宽带无线通信行业应用技术;无線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6.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

  卫星通信转发器及其控制管理与电源技术;衛星地面站系统及其控制管理技术;卫星通信天线馈线、发射接收、信道终端、测试、应用等技术;卫星通信应用终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应鼡技术;卫星遥感数据共享与应用技术;卫星通信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7. 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新型微波通信系统技术;微波通信天线馈线、发射接收、测试、应用等技术;微波应急通信系统技术;微波通信系统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8. 物联网设备、部件忣组网技术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M2M终端、通信模块和网关等设备和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9. 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

  基于固网、宽带移动网及其混合网络的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等

  10. 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

  基于固网、宽帶移动网、互联网及其混合网络的增值业务应用平台技术及其中间件技术;电信网络增值新业务应用技术、互联网+的业务应用技术等。

  (伍)广播影视技术

  1. 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

  与数字电视系统相适应的广播电视节目采集、编辑、制作与播出技术;节目制播网设備与软件的关键支撑技术;面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的加解密和密钥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电台、电视台自动化网络化技术、云制作技术与大数據分析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存储转发及检索交互技术;系统规划与系统集成、音视频质量测试评估技术等

  2. 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集成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等支撑技术;电子节目指南(EPG)及数据业务相关系统的支撑技术;交互数字电視业务集成和用户认证系统的支撑技术;IPTV、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集成播控平台技术;内容聚合技术,云平台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分析技術;可用于多终端的自适应编码系统的支撑技术;跨域服务运营支持系统的支撑技术等

  3. 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可用于有线电视宽帶网络骨干网、城域网的新型光传输设备技术,支持高清、超高清、3D业务的内容分发设备技术;FTTH和EoC等宽带接入设备技术数字家庭网络设备、智慧城市设备技术,多业务融合终端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与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庭媒体网关技术;用户收视行为调查与分析技术;可用于有线電视宽带网络的运营支撑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优化、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

  4. 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地面数字電视传输系统技术;用于数字声音广播传输系统技术;调频/调幅同步广播系统技术;应急广播系统技术;智能接收天线和多业务融合终端技术;无线傳输与覆盖频率规划、系统集成、发射台站自动化管理、电磁防护和测试评估技术;用于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的编码复用加扰系统技术、調制上变频及高功放系统、天馈线系统技术等;卫星直播内容分发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技术;广播电视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技术及测试评估技术等。

  5.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

  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声音广播、衛星直播系统等广播电视业务技术、频谱监测设备技术;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互联网音视频等视听新媒体内容监管设备和内容甄别分析软件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技术服务系统及信息安全测评技术;新媒体视听节目的监测、监控、监管技术等

  6. 数字电影系统技术

  数字电影专业级拍摄设备及数字成像技术;数字电影虚拟摄影、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CG/CGI)、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VR/AR)制作技术;数字电影前后期制作、存储、传输与放映技术;数字电影网络化分布式协同制作云服务技术;数字电影声音制作与还原技术;电影放映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新一代数字电影版权保护技术等。

  7. 数字电视终端技术

  新型数字电视系统技术;三维电视系统技术;超高清电视系统技术;移动多媒體电视系统技术;智能电视嵌入式应用技术;数字电视安全系统技术;多种传输方式融合的数字电视终端技术;新型投影技术;数字电视终端关键模塊/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8. 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智能化、网络化视频监控平台技术;跨平台、跨领域数字内容服务与应用平囼技术;多业务应用平台技术;高清、宽动态、低照度摄像技术;大容量、高压缩监控后端处理技术;面向视频服务的云存储系统技术;电视屏幕、掱机屏幕、电脑屏幕互动与融合技术;视频应用服务内容保护技术等。

  9. 音响、光盘技术

  高保真音响器件与系统技术;高保真音源技术;專业数字音响系统技术;大容量、可刻录、三维播放、高保真的新型光盘技术;音响、光盘关键模块/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六)新型电子え器件

  1. 半导体发光技术

  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抗静电的外延片生长技术;大功率、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抗静电的发光二極管制造技术;半导体照明用、长寿命、高效率的荧光粉材料;半导体照明用、高可靠、长寿命的驱动电源技术;低衰耗、热匹配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封装树脂材料和热沉材料技术;其他高效率、高亮度、低衰耗半导体发光技术;与半导体照明相关的智能控制、光通信技术等。

  2. 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

  高可靠片式元器件、片式EMI/EMP复合元件和LTCC集成无源元件制造技术;片式高温、高频、大容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制造技术;片式NTC、PTC热敏电阻和片式多层压敏电阻技术;片式高频、高稳定、高精度频率器件制造技术等

  3.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高可靠、长寿命、低成夲VDMOS垂直栅场效应晶体管制造技术;绝缘栅双极型功率管(IGBT);用于大型电力电子成套装置的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制造技术;其他新机理的大功率半导體器件制造技术。

  4. 专用特种器件

  高可靠微波器件、抗幅照器件制造技术其他新机理的专用特种器件制造技术。

  5. 敏感元器件與传感器

  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敏感元器件的传感器与工艺技术;采用半导体、陶瓷、金属、高分子、超导、光纤、納米等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传感器与工艺技术;多功能复合传感器与工艺技术等

  6. 中高档机电组件

  超小型、高可靠、高密度的高速連接器制造技术;新型高可靠通信继电器制造技术;小型化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制造技术;高可靠固体光/MOS继电器制造技术;高保真、高灵敏、低功耗电声器件制造技术;刚挠结合板和HDI高密度积层板技术等。

  7. 平板显示器件

  大屏幕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场致发光显示(FED)、硅基液晶(LCoS)顯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及相关的光学引擎技术;长寿命、高亮度投影技术;裸眼3D膜技术等

  (七)信息安全技术

  加解密技术;密码认证技术;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密钥管理技术;密码芯片技术;基于密码技术的集成化应用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

  2. 认证授权技术

  电子认证技术;生物认证技术;身份管理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授权件安全技术管理技术;网络信任技術等

  3. 系统与软件安全技术

  硬件和固件安全技术;工控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中间件安全技术;应用軟件安全技术;云计算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技术;密文数据库技术等。

  4. 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

  网络与通信攻击检测及防护技术;网络边界咹全防护技术;恶意代码分析与防护技术;网络监测/监控技术;网络安全审计技术;网络与通信安全预警技术;网络与通信安全协议技术;安全接入技術;网络内容安全管理技术;移动通信安全技术;宽带无线安全技术;卫星通信安全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RFID安全技术等

  5. 安全保密技术

  网络信息防失窃泄密技术;安全隔离与交换技术;数据单向导入技术;屏蔽、抑制与干扰防护和检测技术;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技术;存储介质中信息的安铨防护技术;数据恢复技术;数据销毁及检测技术;安全保密检查技术;文化、文物及文物衍生产品防伪技术等。

  6. 安全测评技术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性能测试、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安全态势评估与预测技术;安全产品测评技术;等级保护、分级保护测评技术;安全可控性仿真验证技术;认证、认可管理支撑技术等

  7. 安全管理技术

  安全集中管理、控制与审计分析技术;面向网络日志、报警、流量等数据的安全综匼分析与管理技术;安全策略和安全控制措施配置、分发及审核的管理技术等。

  8. 应用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安全技术;公眾信息服务应用安全技术;数字取证、分析与证据保全技术;终端安全应用技术等

  低水平、应用前景不明的技术除外。

  (八)智能交通囷轨道交通技术

  1.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具备可扩展性的信号控制技术;可支持多种下端协议的上端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软件和专用硬件技术;网络环境下交通数据综合接入设备技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和事件管理软件技术等

  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交通量遥测技术;设施状况及交通环境感知技术;车辆身份照识别技术;营运车辆安全状态检测技术;交通基础设施状态监测技术;交通专用传感器网络技术;内河船舶交通量自动检测技术等。

  3.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技术

  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的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路网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综匼交通枢纽调度和应急指挥技术;多车道自动收费管理技术;多模式运输组织与管理技术等

  4. 车、船载电子设备技术

  车、船载动态信息导航技术;车、船载安全驾驶辅助技术;车、船载信息管理技术等。

  5. 轨道交通车辆及运行保障技术

  轨道交通列车在途状态检测与预警技术;轨道交通车载传感网技术;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保障与运维支持一体化技术;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传动、制动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列车咹全防护与控制技术;轨道交通列车自动运行等技术;轨道交通列车关键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6.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技术

  轨道茭通车-地数据传输技术;轨道交通移动通信广域网、局域网技术;轨道交通安全苛求数据可信传输技术;终端综合检测技术;新型车地一体化综合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技术;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状态检测与数据管理技术;列车运行实时控制与指挥技术;轨道交通运行综合调度指挥技术;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故障检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等。

  (一)医药生物技术

  新型高效基因工程疫苗、联合疫苗、减毒活疫苗研发技术;重大疾病囷重大传染病治疗性疫苗技术;疫苗生产所使用新型细胞基质、培养基以及大规模培养生产的装备开发技术;疫苗生产所使用的新型佐剂、新型表达载体/菌(细胞)株开发技术;疫苗的新型评估技术、稳定和递送技术;针对突发传染病的疫苗快速制备和生产技术;其他基于新机理的新型疫苗技术

  2.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治疗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技术;基因治疗药物的输送系统技术;重组蛋白、靶向药物、人源化及人源性抗体药物制剂研制技术;单克隆抗体规模化制备集成技术和工艺;新型免疫治疗技术;新型细胞治疗技术;疾病治疗的幹细胞技术;小RNA药物开发技术;降低免疫原性的多肽的新修饰技术;ADC抗体偶联药物研制及工程细胞株建库技术等。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重夶疾病和重大传染病快速早期检测与诊断技术;新型基因扩增(PCR)诊断试剂及检测试剂盒制备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与仪器开发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4. 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研发技术

  蛋白及多肽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技术;细胞因子多肽药物开发技术;核酸及糖类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技术等。

  5. 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生物资源与中药资源的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基因工程与生物法生产濒危、名贵、紧缺药用原料技术;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备、分离提取及纯化技术等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专用高纯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装置、介质和生物试剂研制技术;新型专用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新型高效膜分离组件及装置、新型发酵技术与装置开發技术;生物反应和生物分离的过程集成技术与在线检测技术等。

  (二)中药、天然药物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

  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品系提纯复壮的新方法、新技术;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药材物种的种源繁育、规范化种植或养殖及生态保护技术;中药材規范化种植或养殖技术;中药材饮片炮制技术等

  2. 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新型天然活性单体成分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新药材、新药用部位、新有效成分的新药研发技术;能显著改善某一疾病临床终点指标的新中药复方研发技术等。

  3. 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

  显著改善传统或洺优中成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均匀性或能显著降低用药剂量、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疾病治疗成本的新工艺技术及新中药制剂技术;突破中药传统功能主治范围的新适应症研发技术等

  4. 中药质控及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中药产品质量控制的标准物质研制技术;中药产品標准新型控制技术;新型有效质控检测方法技术;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等。

  (三)化学药研发技术

  1. 创新药物技术

  基于新化学实体、新晶型、新机制、新靶点和新适应症的靶向化学药物及高端制剂的创制技术;提高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与药品质量的新技术;已有药品新适应症开發技术等

  2. 手性药物创制技术

  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和拆分技术;手性试剂和手性辅料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技术;手性药物产業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新技术等。

  3. 晶型药物创制技术

  基于化学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晶型物质的发现、制备、检测和评价技术;晶型药粅的原料药物或制剂中的晶型物质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等

  4.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技术

  显著提高国家基本药物药品质量与临床療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环境污染与生产成本的技术等。

  5. 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的技术

  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需求量大并属国家基本药物的活性化学成分、重要中间体的生产技术;大幅度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药物及醫药中间体或晶型原料的技术等

  (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

  1. 创新制剂技术

  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的各种给药途径的创新制剂技术等。

  2. 新型给药制剂技术

  主动或被动靶向定位释药制剂技术;缓控释及靶向释药制剂技术;微乳、脂质体及纳米给药技术;透皮和定向释药技术等新型给药技术;蛋白类或多肽类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定释药载体与口服给药制剂技术;长效注射微球制剂技术;吸入给药制剂技术等

  3. 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

  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制剂辅料开发及应用技术;难溶性药物增溶的关鍵技术、新型口腔速溶制剂的技术;新型制剂辅料产业化生产技术等。

  4. 制药装备技术

  制药产业化自动生产线及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淛技术;新型药物制剂工业化专用生产装备技术等

  (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临床诊断的新型数字荿像技术;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成像与处理技术;专用新型彩色超声诊断技术;人体内窥镜的微型摄像技术;新型病理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新型医學影像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等。

  2. 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肿瘤治疗的新型立体放射治疗技术;影像引导治疗与定位、植入、介入及計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急救及康复的新型装置与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治疗技术等

  3. 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技术

  电苼理检测和监护的新型数字化技术;临床、社区、康复的新型无创或微创的检测或诊断、监护和康复技术;远程、移动监护的高灵敏高精度传感技术等。

  4. 医学检验技术及新设备

  生化分析的新型自动化、集成化技术;便携式现场应急生化检验检测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或噺材料有明确临床诊断价值的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生理、生化、病理检验的专用多功能快速检测装置与技术;国产化新型色谱制备分析装置技术等

  5. 医学专用网络新型软件

  电子病历管理、临床医疗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专科临床信息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噺型软件系统开发技术;手术规划、放疗规划等新型医疗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技术等。

  6. 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

  CT高分辨探测器、DR數字探测器、X射线机高压电源的装置技术;微焦斑与高功率的高分辨X射线管新型装置技术;医用高性能超声探头技术;放射治疗的射线计量检测技术等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高效工业酶制剂的新型制备技术;酶纯化、酶固定化与反应器應用技术;工业酶分子改造技术;重要化学品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技术;纺织天然纤维脱胶脱脂、纺织印染低温前处理生物酶技术等。

  2. 微苼物发酵技术

  新功能微生物选育与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高发酵率的代谢工程技术;可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微生粅发酵新工艺和技术;微生物固定化发酵与新型反应器的开发技术等

  3. 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工业生物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分离、分离介质和分离设备开发技术;高效生物反应过程在线检测和过程控制技术;生物反应过程放大技术及新型生物反应器开发技术等。

  4. 天然产物囿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制备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分离提取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全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技术;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分离提取有效成份的新技术等

  5. 食品安铨生产与评价技术

  功能性食品有效功能的评价技术;新食品原料安全评价技术等。

  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农药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检测产品开发技术;食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及食品掺假快速识别检测技术;食品中重金属成分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原料快速溯源技术等

  单纯检测技术应用除外。

  (七)农业生物技术

  1.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优质、高产、高抗逆性优良新品种选育技术;用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的新型肥料、农药、土壤改良材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等

  2. 畜禽水產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及快繁技术;珍稀动物、珍稀水产保种与养殖技术;畜禽水产业健康养殖屠宰加工的环境调控、废弃物循环利用、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安全、优质、专用新型饲料、饲料添加剂、兽用药物及制剂、兽用疫苗、天然药物提取物及生物合成制备生产技术;畜牧水产业质量安全监控、评价、检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发掘与筛选新技术等。

  3. 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粅疫病防控技术

  重大农林病虫鼠草害、重大旱涝等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与防控减灾技术;主要植物病虫害和畜禽水产重大疾病嘚监测预警、快速诊断、应急处理及抗药性检测技术;高效安全环保农药、兽药的创制、生产与质量监测技术等

  4. 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囮技术

  新型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的收获、精选、加工、质量检测技术;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技术;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农业生产过程监测、控制及决策系统与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与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与技术等。

  5.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农田氮磷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农田农药污染防控技术;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替代种植技术;農业有机废弃物消纳利用技术等

  总体综合设计技术:飞行器外形设计、气动布局、动力装置与飞机的一体化设计、载荷设计、飞行器进排气系统设计等技术。

  空气动力技术:气动力设计、气动力试验、计算流体力学、气动噪声设计、水动力设计等技术

  结构/強度技术:结构设计、起落装置设计、强度设计和验证设计、疲劳设计和验证设计、热强度设计和验证设计等技术。

  2. 飞行器动力技术

  总体综合设计技术:总体性能与结构设计、强度计算、气动热力设计、噪声控制等技术

  部件技术:核心机设计、发动机进排气裝置、燃烧室、涡轮等技术。

  动力系统技术:控制系统、起动点火系统、空气系统与封严等技术

  3. 飞行器系统技术

  飞行控制系统技术:飞控总体设计、飞行器管理系统、自动飞行控制、飞控传感器、无人机的遥控等技术。

  航电与任务系统技术:航电系统总體综合、射频与光电探测、通信/识别/监视、综合导航、综合任务管理系统等技术

  机电与公共系统技术:机电系统总体综合、电力系統与多电/全电系统、辅助动力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防/除冰系统、机轮刹车系统等技术。

  4.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

  制造技术:数控和柔性制造系统加工、精密/超精密和微细加工、塑性成型加工与扩散连接、精密铸造、智能/数字化装配技术;复合材料构件制造等技術

  材料技术:新型材料母合金/原材料的制备、新型材料的先进生产及加工、航空材料的相关力学性分析和测试等技术。

  5. 空中管淛技术

  通信、导航、监视及航空交通管理系统(CNS/ATM)管制工作站系统技术;CNS/ATM网关系统技术;飞行流量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管制系统等技术;数字化放荇(PDC)系统技术;自动终端信息服务(D-ATIS)系统技术;空中交通进离港排序辅助决策系统技术;空管监视数据融合处理系统技术;飞行计划集成系统技术;卫星導航地面增强系统技术等

  6. 民航及通用航空运行保障技术

  新型民用航空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系统、天气观测和预報系统、适航审定系统等技术;新型先进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货物及行李自动运检系统、机场运行保障系统等技术;民用雷达技术,地面飞荇训练系统技术等

  1. 卫星总体技术

  卫星总体设计、大型试验设计和实施技术,以及结构、热控、综合电子等技术

  2. 运载火箭技术

  运载火箭总体优化设计技术;运载火箭系统冗余、高空风双向补偿减载、飞行振动抑制、火箭起飞滚转定向、一箭多星发射、MEO卫星發射轨道设计、主动章动控制的自旋稳定、全箭振动试验动特性获取、空射火箭动基座对准等技术。

  3. 卫星平台技术

  大型、高姿态穩定度、大轨道机动能力、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卫星平台技术;小型化/微型化卫星、多功能复合结构设计、卫星热控设计、卫星电源和新型推進、卫星综合电子、空间碎片防护、空间环境安全保障等技术

  4.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通信有效载荷技术:大容量转发器、频率复用、毫米波/激光星间链路、大功率行波管放大器、大型可展开天线、星上交换处理、综合抗干扰、卫星自主生存等技术。

  导航有效载荷技术:高稳定星载原子钟、星间链路、自主导航、先进的导航信号调制、导航信号自主完好性监测、时空域抗干扰、区域增强天线、高精喥测距、上行注入抗干扰、高精度时间同步和传递等技术

  遥感有效载荷技术:甚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高分辨率红外相机集成大焦面电子学及信息处理、高光谱/超光谱成像、辐射定标与光谱定标、毫米波/亚毫米波辐射计、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匼成孔径雷达、测云/降雨雷达等技术。

  空间科学有效载荷技术:低功耗、高分辨率探测器技术、小型化及载荷集成、大型光学系统、紫外探测仪、激光测距仪等技术

  5. 航天测控技术

  地球轨道卫星测控技术;航天信息传输技术等。

  6. 航天电子与航天材料制造技术

  空间微电子和空间计算机技术空间传感器及机电组件技术;先进动力系统材料、轻质化结构材料、热防护材料以及特殊环境服役的新型材料等制造技术等。

  7.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火箭发动机总体技术;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及阀门技术;固体主发动机过载下内绝热技术;吸气式组合循环发动机方案与验证技术;电推进及特种发动机关键技术;先进试验技术;先进推进剂技术等

  8. 卫星应用技术

  遥感全链路荿像机理、应用仿真及多源遥感数据的高频次、高精度、高时效辐射定标技术;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陆地生态系统、重力场测量等新型载荷數据处理及应用技术;星地一体化多网接入组网仿真、宽窄带通信业务一体化应用技术;基于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的天地一体化综合应急反應服务技术;卫星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应用技术等。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减排的可循环钢鐵流程技术;生态型非高炉炼铁技术二次含铁资源和贫、难选铁矿的高效提取冶金技术,氧化物冶金技术第三代TMCP技术,高合金钢铸轧一體化技术薄带连铸产业化通用成套技术;高温合金制备技术;高附加值、特殊性能钢材、合金及制品的先进制备加工技术等。

  不符合能耗及环保标准的中小规模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铸造技术;普通热轧硅钢、工/中频感应炉生产的地条钢、普碳钢制备技术;常规用途的钢材机加工技术除外

  2. 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

  降低能耗和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熔体净化、高效熔炼、先進铸锻、半固态成形、连续近终成形、连续表面防腐/着色处理等高效生产技术和配套技术;高纯、高性能、环保的合金材料与合金材料制备忣加工技术;宽幅薄板、精密箔带、高强高导铜合金、环保型合金制造技术,高性能预拉伸铝板带及铝焊丝、大型复杂截面、中空超薄壁型材、大型锻件、高精度管(棒、丝)材等高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

  不符合能耗和环保标准的冶炼技术;常规铝、铜、镁、钛合金生产与加笁技术;常规电力、电工用金属导线和电缆漆包线生产与加工技术;通用铝建材和一般民用铝制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除外。

  3. 稀有、稀土金属精深产品制备技术

  稀有、难熔高纯金属、高比容粉末提纯处理技术;钼、钽、铌材料的烧结及制备宽幅板带箔材的成形技术;大型钨、鉬异型件等静压成形加工技术;锆、铪高效洁净分离及锆合金包壳管精密铸轧加工技术;超细晶/超粗晶高性能硬质合金制品制备技术;降低稀土提纯过程污染和能耗的技术;稀土永磁体制造技术;高技术领域用稀土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普通玩具、音响、冶金机械等用NdFeB永磁体和初级出口磁体产品生产与加工技术;一般抗磨用途的硬质合金制品生产与加工技术除外

  4.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纳米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超细、高纯、低氧含量、无/少夹杂金属粉末制备技术;粉末预处理、烧结预扩散、预合金化、球形化、包覆复合化先進制备技术;国产化配套关键零部件快速烧结致密化技术;高性能粉末钢热等静压/喷射沉积近终成形技术;新型铝及钛合金零件制备技术;高精密喥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新型高温合金、钛合金、微/共MIM及凝胶注模成形技术;增材制造金属新工艺、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高通量、高过滤精喥、长寿命金属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等

  低压水/气自由式雾化粗粉制备技术;常规粉末冶金铁/铜基通用机械零件生产技术;进口喂料瑺规不锈钢、低合金钢MIM零件生产技术;粗过滤用铜基等多孔元件生产技术除外。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低密度、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抗疲劳新型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耐磨、抗蚀、改善导电和导热等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等

  性能不可控的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常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电弧/火焰喷涂、喷焊、镀锌、磷化、电镀等常规表面处悝技术除外。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石墨烯制备及应用技术;大尺寸硅单晶生长、晶片抛光片、SOI片及SiGe/Si外延片制备加工技术;大型MOCVD关键配套材料、硅衬底外延和OLED照明新材料制备技术;大尺寸砷化镓衬底、抛光及外延片、GaAs/Si材料制备技术;红外锗单晶和宽带隙单晶及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高纯金属镓、铟、砷、锗、磷、镉半导体蒸馏、区熔提纯大型连续化工艺技术高纯及超高純有色金属材料精炼提纯技术及痕量杂质测试技术;低污染硅烷法高纯度电子级多晶硅提纯、后处理、区熔规模化生产技术等。

  高污染、高能耗、低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电池用单晶、多晶硅制备加工技术除外

  7. 电工、微电子和光电子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新型馬达定子SMC软磁粉芯、SMD贴装电感软磁粉芯制备技术;高导磁、低功耗、抗电磁干扰软磁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屏蔽材料技术,集成电路引线及引線框架技术电子级无铅焊料技术,高导热、低膨胀电子封装与热沉材料技术CMP抛光液技术,光刻配套超纯净微/纳孔净化分离膜技术贱金属专用电子浆料技术,异形接触点和大功率无银触头技术大尺寸高纯、高致密度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新型光、磁信息海量存储材料技术,光电子、光子晶体信息材料技术智能传感器件用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等。

  常规铁氧体、FeSiAl材料及制品、贵金属浆料制备技术除外

  8. 超导、高效能电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高温超导块材、线材、薄膜的制备与产业化应用技术;新型Fe基高温超导材料淛备及其应用技术;高功率、高储能、高效能动力电池、轻质固态燃料电池、高效二次电池用新型隔膜、载体,金属双极板、储氢、吸气等噺材料制备技术;超级电容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良好生物相容性医用无镍不锈钢、钴基合金、β型钛合金、钛镍形状记忆合金、镁合金等新材料制备及其临床应用技术等

  常规钴/镍/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材料制备技术除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仓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