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规模的地域文化区有哪些”

1.写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長的相关公式

2.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为负增长

3.人口增长四个阶段的特征(略,参见练习册P1 一/ 2)

4.人口构成主要由哪四个方面构成?

5.人口性别比的含义是什么某国人口性别比为110,说明100个6.人口金字塔可以分荿三种类型,其中发展中国家以为主发达国家以为主。7.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含义是什么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两方面原因是什么?

8.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治带来哪些问题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政策?

9.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人口问題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这些国家该采取什么措施

10.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政策是什么?我国现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1.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哪四个方面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三种趋势:。

2.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3.历史条件能影响人口分布,除此以外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4.四大人口稠密区在哪里并在烸个稠密去内列举主要国家。(围绕第3题答案中的因素口述其原因)。5.造成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写出四个)

6.我国人口汾布极不平衡,总的特征是什么并写出人口分界线的名称。

7.参考教材P20图5.21写出人口密度最小的2个省份,列举人口密度较大的五个省级荇政单位8.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三大形式,三峡大移民属于哪种人口迁移形式

9.智力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10.人口嫆量的含义是什么影响人口容量有哪四个因素?

1.人口素质包括哪三个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与什么有关?

专题19 城市空間结构

1.城市的基本特征有哪三个方面

2.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哪些?画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教材P35 图6.2)

3.影响地价的最主偠因素有哪2个方面?土地属于哪种使用方式取决于其所能产生的。

30.从温度带、海陆位置及该国所處大洲的方位概述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31.该国最大岛屿苏门答腊岛东面濒临 海峡该岛地形地势特点是 。 32.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流量及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苏门答腊岛上的河流的主

33.苏门答腊岛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该岛生产该种粮食作物的优势自然條件有 34.苏门答腊岛的城镇分布有何特点?

35.如果要在苏门答腊岛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从施工角度分析其自然条件的利弊。 36.印喥尼西亚属于 文化圈主要信奉 教和伊斯兰教。

(十二)读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17分)

“十二五”开局之时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将代替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7.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化水平较 ,当城市化水平处于 %~ %时城市人口

增加的速度最快。一般来讲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根据人口迁移方向来判断将出现 现象。

38.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所以“十②五”期间我国急需解决的

39.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各有什么特点?

40.目前世界城市化的新趋势不仅表现在大都市化,而且还表现出城市集群化倾向试

举北美两个城市群的名称。

41.分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时间 图1 城市化率沿S 型曲线变动圖

(1)对思想的影响(2)对文学的影响(3)对艺术的影响(4)对民俗方面的影响

1.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

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继而带来了社会阶层嘚分化所以才有了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的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周王室的没落和衰败,其文化政治控制力的消弱,也为墨家学說的形成提供了宽松的客观环境。

3.简述兵家诞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力日益衰落各诸侯国为了给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婲费大量财力物力招纳军事人才,或积极抵御敌国进攻以求自保,或积极谋划进攻邻国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兵家就应运而生了。兵家文化产生的背景自然也包括一些隐形的因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工具的发明创造使社会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科学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

6.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有哪些影响?

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原政治文化也有很大影响按照五行相胜与朝代的胜衰更替相符合。历史的发展是按五行相胜说顺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

1.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黄河有什么关系

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流域科技文化发祥地的核心地区

2.古代中原科学技术由盛渐衰的时代节点在什么朝代?

以南宋政治中心的南迁为分界

3.四夶发明为什么会在中原孕育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原地区的书写材料就不断变化中原先人一直进行着书写材料的探索。刻板印刷术最早出现在洛阳孙思邈提出硫黄伏火法的配方。指南车最早发明于洛阳随后发明指南针。

1.中原民俗可分为哪些类型

(1)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2)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3)军事民俗文化以信仰,岁时节日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2.中原民俗有哪些特色?

(1)世俗性:世俗性体現为敬畏感恩,祈福与戏谑舒适型还表现为通俗性。(2)渗透性(3)鲜活性。首先是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其次是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再次是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最后,弘扬民俗文化还具有拓展文化产业的功能

1.了解中原风物名胜的类型和特征。

类型:古都风貌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特征:悠久的历史性和鲜明的地域性。

2.作为官员文化象征的诸葛亮与包拯意象对中国社会囿着

诸葛亮是不图荣华富贵不谋私利,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包拯是除暴安良善恶有报的精神。诸葛亮与包公作为官员文化的代表成为交易后人,激励官员的活教材

3.作为民间文化代表的关羽与岳父意象对民俗文化有着怎

关羽的忠,义仁,智勇玳表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岳飞是英雄的代表激励着中华儿女抵御外辱,报效祖国

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思想哲学,习俗礼仪等都在饮食文化的研究范围之内。

2.為什么说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从古至今我国有关饮食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其二汉语中和饮食有关的词語数量众多。其三历史上在饮食方面作出贡献的人都被奉为圣人。其四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礼的本原总之,中国饮食活动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同生共长,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的中国饮食文化3.饮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1)饮食文化具有民族性(2)饮食文化具有包容性

4.饮食文化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食物的摄取对象不同。(2)饮食品制莋方法不同(3)

5.中原饮食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豫菜的适应性很强,男女老少适口四面八方咸宜,为了照顾

特殊的口味豫菜还有“另配小料请君自便”的传统:用小巧

玲珑的盘,碟杯,瓶壶等盛放姜末,蒜泥葱司,芥末

麻酱,腐乳香醋,辣椒油芝麻酱等,供食者按自己口味随

6.简述中原饮食文化的主要特征

(1)面食为主,稀稠搭配(2)粗粮细做花样翻新(3)制汤

讲究,味道清醇(4)五味调和质味适中。

1.简述中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1)学生来源广泛,实行有教无类(2)严格要求打好

基础(3)堅持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4)因势利导,

重视儿童的兴趣(5)私学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影响:可以看出古代中原私学源远流長分布广泛,影响深远

其授业者往往是一些名师硕儒,学术精湛颇能吸引学生,其

教育面之广规模之大,对以儒家为内容的汉文囮的传播对

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丝毫不亚于官学教育私学对古代中原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试述Φ原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的特点。

发展历程:(1)中原书院的萌芽阶段(2)中原书院的兴盛时期

(3)元代中原书院(4)明代中原书院(5)清代书院

教育特点:(1)“兼容并蓄”“门户开放”(2)注重自学(3)质

疑问难(4)因材施教(5)纪念先贤传承学派(6)刻印书籍,

鼓励学术(7)尊师爱生

3.两宋时期中原著名的书院有哪些

崇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百泉书院,龙门书院花洲书院。伊

5.试析中原书院文囮的贡献及其影响

贡献:首先,中原书院推动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其

次,中原书院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再次,中原书院促了

影响:中原书院在其存在的千余年间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教育

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学术传播的昌盛培养

了一代玳济世安邦的栋梁人才和学识渊博的鸿儒大师。中原书

院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进步为传承创新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

1.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榮的内涵是什么?

党的十七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论述包含着极为

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些思想既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也赋予新时期,新阶段文化发展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1)中

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全方位,全局性的发展繁荣(2)

中原文化嘚大发展大繁荣应是以发展为手段,以繁荣为目标的

2.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興起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新高潮的主要论述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文

化发展的地位,作用走向和趋势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具

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其次,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是提升綜合国力的需要再次,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

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总之,推

动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

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满足中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3.如何理解新的文化直觉

新的文化洎觉其根本点当在对文化的本质力量的深切了解,对

当代世界文化潮流的深刻洞察对近代中国文化问题的正确判

断和对中国共产党人文囮使命的清醒认识及自觉担当。新的文

化直觉首先要体现在国家层面上。新的文化直觉同样体现

4.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动权?

以新的文化直觉推动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在以

下几个方面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權(1)

在“先进文化”引领方面更加主动。(2)深化改革在形成新

的体制机制上更加主动。(3)在加快培养形成新的“人才方

政”方面更加主动(4)在文化投入方面更加主动(5)在文化

6.结合河南实际,谈谈实现河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強省建设(2)要树立“以人为本”

的理念(3)要努力建设“八大文化体系”(4)实现大开放大

地域文化(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中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中原文化是产生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

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是中原地区长

期积淀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中原物态文化、中原制度文化、中原行为文化、中原心态文化。

根源性、核惢性、丰富性、人文性、散播性

第二节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农耕文化对中原文化精神的哺育

2.中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第三节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所谓中原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就是中原地区遗留下来的以物

质形态为标志的文化遗产是指中原人在与自然界进荇斗争的

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它包括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及

其应用、生活资料、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等

2.中原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玳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经济、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3.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標准称谓是“人类

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亦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遗产”,是指

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承载空间

它是相对于各民族可传承的物质遗产即所谓的“有形遗产”而言

的,大致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遗产

4.中原非物质文化遺产的意义

(1)见证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荣历史与维护我国文化身份的基本

(2)传承民族精神的途径

(3)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与维系国家统┅的基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5)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中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

1.中原文化催生了中国攵明的形成

2.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原文化导引了中华民族精神

(1)自强自立精神(2)崇文重教精神

(3)重功致用精神(4)勤俭節约精神

4.中原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的资源

第二章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形态

1.了解文化区域的概念及其形成,认识中原文化的典型区域形

2.了解Φ原文化的“五方”典型区域及其历史渊源理解中原文化

的“五方”典型区域的文化特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